第一篇: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
学习总结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要素
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
(1)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哪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能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
(2)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使课堂成为“快乐享受的地方,而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
(3)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合作型学习小组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预习要完成六项任务:
①明确目标②教师提出预习方法和要求③以问题为线索编制预习提纲④学生收集信息⑤收集错例,建立错例医院⑥学生反馈预习的疑难,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备课标、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弱势群体、人本、社会等。学生的预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歌曲、相声、舞蹈、快书、小品、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生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问。
展示: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要根据课堂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买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由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要某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结成若干对,优生的辅导,既让弱生吸取了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弱生绝处逢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3)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地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3、杜郎口中学的学校管理——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将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进行细化,通过具体的细节操作,有序的实施管理,实现管理无隙化。学校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目标,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对各业务部门的管理。完善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在监控中反思、在监控中修正,在监控中提高。
(1)权利下放,责任上移,把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在原有的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校委验评组、四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值日校长、值日年级主任、值日班主任制,每天一换,行使相应的职责,及时撰写工作日记,记录每天中的思考与建议。管理和教学两条线,分别实行打分排名量化,坚持落实学生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是班主任的问题;班主任的问题是领导班子的问题;领导班子的问题是校长的问题。一级干给一级看,下级跟着上级干。
(2)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细,实,不留空间。
抓细节、抓过程、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学生管理上,细则分明、落实到人,“全方位全时空盯死他,不给学生留有犯错误的机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管理上,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严格按照七个“十”抓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即: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课堂成功的十种因素,教师十大素质,课堂十大转轨,学生自主学习的十大能力,备课十大要素,教学十大原则。在教师管理上实行“一谈二警三停”。一谈就是在近一段时期有一节课不过关,要进行谈话。二警就是接着听第二节课,不合格就要警告。三停就是第三次听课不合格就要停课一周,要到优秀的课堂里去培训
(3)勤反思。
及时反思与反馈是杜朗口中学管理的一大法宝。实行“日清周评月小结”的管理形式,构建立体式、大密度的网状管理体系。每天早中两次反馈会,及时总结,及时归纳,及时反思。学校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思路,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
1、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公示在小黑板上,悬挂于教学楼大厅,供大家相互借鉴。
2、每天两次反馈会。早上、中午上课前,由值日校长主持,全体教师参加,学科主任、年级主任反馈,优秀的给予物质奖励,可介绍经验,榜样带动;差的谈认识,也可自罚。
3、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公开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评课不拘形式,及时评价。注重寻找不足,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论坛交流,及时整改,这是杜郎口中学最扎实、最有效的教研活动之一。
4、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天早、课间操、午、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5、每周班主任五次对科任教师的评价。班主任每天对该班级的课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化、排名公示,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通过各层次的反思,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也都体验着事业的成功。
(4)开展了多层面的活动
以活动促课堂。为了促进课堂的发展,为了学生在课堂中表达的更加精彩,学校开展了各种活动,比如:朗诵会、演讲活动等多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活动促管理。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从中让学生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让学生懂得了团结、更做到了积极进取。
(5)打造了一个敬业、读书的教师学习群体。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杜郎口中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教师的学习劲头高,对业务钻研的较深,基本功扎实。他们对每一节课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无缺。对自己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写好自己的教学反思,并进行展览,以指导以后的教学。也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一种笔勤不辍,孜孜不倦的钻劲,和永不满足的精神,才使他们教师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才推动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6)有一个敬业、会干,敢于负责、严于律己的领导集体。
杜郞口中学的成功经验:一是严格务实的管理;二是科学有效的施教。杜郎口十几年的教学改革证明了学校管理的成败在于领导班子。学校领班班子实行的是是动态式管理,“优着举,违者更,众者从”,一个学校“后勤看老师,教师看班主任,班主任看班子,班子看领导”,各级管理人员在学校起表率带头作用,从而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崔校长对领导班子的标准要求主要就是四有:有品格,有本钱,有思路,有力度。即人格的感召力,行动的说服力,对问题的洞察力,发展的引领力和决策的执行力。
附:杜郎口中学的领导班子
杜郎口中学设立班主任、校长、常务副校长、值日校长、学科主任(相当于我们的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和一个机构:验评组(专职听课、评课)。
领导班子如下:
崔其升:是正校长,负责全面管理(教师和学生全方位调控),对外讲学。
张代英:副校长、兼班主任、两个学科主任(语文、英语),兼验评组成员
高俊英:副校长,负责处理学校形象宣传。
徐利:副校长、兼班主任、兼数学学科主任、兼年级主任、兼验评组成员
刘桂喜:班主任、兼理化生学科主任、兼初三级年级主任、兼验评组成员、这样看来,全部领导都是一身兼几职的实干型老师,没有居高临下,而是站立在第一线,与民同乐,底气实足。
二、杜郎口课改成功的思考 杜郎口成功就成功在“精品、规范、坚持”。杜朗口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不管理念如何超前、模式如何先进、投入如何充足,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没有对实实在在的教育过程发生影响,那么任何改革只能浮现在表面,提高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能不能打好教学质量攻坚战,关键看课堂效率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杜朗口中学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
1、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教学观。教学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学材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考虑学生的需求,学校﹑教师﹑课程都是为学生服务,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的评价观。杜朗口中学摒弃了使考试成为评价学生进步和成绩的唯一手段,使评价和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与教学融为一体,它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3、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情感观。杜朗口中学不是把培养学生的智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尤其重视弱势群体,使他们有信心,有成就感,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4、体现人人自主合作的参与观。“先学后教”使学生人人都先自主学习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实行“兵帮兵”力求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在促进互相学习的同时加强班级体的团队精神。
杜郎口中学学生在动态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在情感中展现,开放的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放飞的舞台、学生求知的殿堂。
三、关于以后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通过几天学习及学习中的几点认识,浅谈一下杜郎口中学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对于我们今后的管理与教学需要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1)锻炼一支敬业爱岗、懂管理、敢于负责、乐于奉献的领导干部集体。
借鉴杜郎口中学的管理经验,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的就是领导的思想。锻炼一支敬业爱岗、懂管理、敢于负责、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从崔校长的管理经验中,可以看到,身教胜于言教,让班子成员的行动去感染人、打动人,成为每个老师可以模仿的典范,要比言语式的命令效果好得多。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生命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互相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相互尊重,多一些合作,少一点竞争;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生硬管束。最终实现由精细化管理逐步向精致化管理的过渡。
(2)通过学习,提升教职工的学习理念。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们将从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开始,教育教师放开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预习设计,小组讨论展示,课上提问答疑等各个环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给予的是恰到好处的点拨。提供让学生参与和自我表现的平台,让学生敢问、敢说、敢讨论,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借助我区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创设具有我区教学特色的快乐高效课堂。
(3)通过学习,打造一支敬业爱岗,爱学习、会反思、负责任的教师群体。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职工的敬业爱岗意识。认真研读杜郎口中学及其他先进学校的经验,让老师们逐步形成读书的好习惯。继续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学习并实施杜郎口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
(4)通过区教育局的宏观调控,锤炼一支有过硬本领的教师群体。
充分利用教育局高效课堂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所有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无缺,使每一节课都能对外开放。同时对自己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写好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展览,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师笔勤不辍、孜孜不倦的钻劲,和永不满足、永争上游的精神,努力推动我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问题
杜朗口中学的经验是非典型性的,他们确实有很多优点,也有比较苛刻的制度约束。但他们和我们实情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让我们的学生也动起来,也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教师也动起来,真正投入到课改之中。学习中我们应该要用辨正的眼光去思考和学习:
1、“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不过好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好的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优势。利用我们专业教师队伍强于他们的优势,借鉴他们的课改经验打造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2、学习杜郎口中学必须学习其本质,而不是简单照办其形式,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原盘照端,更不能全盘否定、一叶障目,千万莫“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杜郎口中学,要结合我们区的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力争创出具有我区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3、学习杜郎口中学,首先应改变评课标准。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不是评价教师的教,而是评价学生的学。
4、学不学是态度问题,会不会是水平问题。重视新课程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监督,确保教改有序开展,也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5、教学模式要适应学科的特点,灵活应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三三六”课堂模式比较适合知识类型的学科,譬如数学、物理等,而对于象语文、英语这些语言类的学科,应灵活运用。比如说英语,对于我们国家的学生来说属于外语,没有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对于初学者要注重他们的语音语调,因此,我们也要考虑“三三六”模式的适用范围,寻求多个学科多种模式,而不是多个学科一种模式。
杜郎口的经验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以至模仿的地方,比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从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还给学生,在课堂中落实三讲三不讲等等。当然课改推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大胆借鉴和创新,保持着毫不动摇的信心、决心和毅力,更重要的是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杜朗口中学的人能做到的,我们有着良好育人环境和发展潜能,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
总之,我区全体教职工都应该学习杜郎口人的敬业精神。因为他们对事业的真诚、对孩子们的挚爱是非常深刻的,这是他们不断向前、百折不挠进行改革的原动力。学习他们的信念,这就是千方百计地把教学质量搞上去。他们坚信: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正如他们学校孙主任所说的“生命线要硬,风景线要亮”。正是这种信念促使他们狠抓教学质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这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学习他们的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灵魂,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名牌意识,努力让我区教育更上新台阶创出新辉煌。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大刀阔斧新课改 全力实践新模式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 今天,漫步在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青春奔放、个性张扬的学生和一个教风严谨、主动探究的教师团队,这一切都源于我校近期全面推行的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绿了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新课改又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师生的心田。新课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带给老师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使许多师生猛然惊醒:原来课可以这样上!习可以这样学!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新课改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教师从“教”到“导”。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地推行新课改,实践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本,要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成就学生;学生以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我校不仅重视对教干、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积极组织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走出学校,到外地名校,探访名师,取“经”问“道”,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2010年4月15日至18日,由我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干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一行41人,在县教育局领导王守义和学校校长金扬刚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濮阳第四中学和沁阳永威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4月18日,在永威学校学习期间,适逢“第三届全国初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在该校举行,考察团听取了由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在会上所作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收获颇多。5月20日至21日,我校又组织了七、八年级文化课组长、年级主任到淄博高阳中学、潍坊市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这是继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河南濮阳四中和焦作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考察后的又一次重大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通过考察学习,濮阳四中的“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永威学校的“四清管理”教学法,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淄博高阳中学的信息化生态课堂教学以及昌乐二中的“271法则”等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教学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大大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考察学习回来后,我校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经过长期的酝酿,反复的探索,一种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诞生了。5月26日,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工会,会上,金扬刚校长和刘金广副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从此在全校拉开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面对学校领导高屋建瓴 的决策,我们憧憬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此后,我校高效课堂改革从非毕业班的七、八年级大刀阔斧的展开了。
我校此次新课改的着力点是大力、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立了若干个成绩均衡的6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综合差异合理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成员又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各两名,以便于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具体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每个小组选取有责任心、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受师生信任的组长一名,负责日常的监督、作业及学习检查、组织自学、讨论等。由于小组成员处于不同层次,让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 “助教”的角色,采取“兵教兵”、“兵强兵”,这样不但能解决后进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克服不能全面顾及的弊端,这处处显示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运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搞好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首先下发导学案,指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习,做好相关的习题;对疑点、难点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组内进行合作探究,A帮B,B帮C,组内基本解决疑难问题;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
小组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坚持民主平等、互相置疑、生生互动的原则,当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再及时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一步,通过对精选的习题进行优化训练,这样,对于每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有效预习——合作探讨——展示交流——优化训练”四个主要环节,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新模式下的课堂,改变了过去沉闷的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面貌焕然一新了;新模式下的课堂,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模式,转换了角色,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新模式下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和探究者,真正成为舞台上潇洒自如的表演者。这一切,都源于我校领导高屋建瓴的决策,都源于我校大力推行的新课改,总之,是新模式给我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模式改变了一切„„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打造学习共同体,四步建组:
第一步,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第二步,培养习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第三步,建章立规,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第四步,跟踪运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一)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小组学习模式最终目的是发挥“动车组效应”: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节带动力的“车厢”,教师和小组长就是一台台学习的“动力机”。那么怎样科学分组呢,要把握“六要诀”:荐-演-定-分-调-排。
1.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2倍。
2.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3.定。确定组长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的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6位正组长和6位副组长。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二是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
4.分。召集12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参照学生成绩基础,并结合其他因素),将其余同学排序,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5.调。学生分配往往要做适当的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6.排。各小组长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的每个同学的集体位置由正副组长决定,但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对学结对帮扶。
除了上面提到的分组方案外,还有其他可行的分组方案,比如对大班额的(60人以上)可以在小组数量上划分为9个小组或者6个小组,组内再分亚组,并分设组长。
★分组原则:同质结对,异质搭配,组间平衡,稳定可贵。图例详解见PPT。
这样分组的优点:人员分配的公平性;小组机构的健全性;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评价的导向性。
在分组的时候,细节考虑有:家长职业,收入,家庭环境,家庭学习环境,性格,气质,学习风格,思维类型,创新意识等。
★实际安排座位模式减PPT。根据教师的大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等情况进行座位摆放,必须有利于师生,课堂活动。
★组内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与方法这三驾马车带动起整个班级学习。
1.管理团队:正组长:学习监督,卫生监督。副组长:纪律监督,评价监督。2.学习团队:语数外学科代表各1个,政史地四个学科1个,理化生1个,音体美1个。3.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小组长的选聘方式有毛遂自荐、教师指定、组员评选、竞选等。小组长不是终生制,要慎重选择组长: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重点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威信等因素。
(1)定位:小组领导者、教师助手、学习领袖、灵魂。
(2)要求: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②自身标准高、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性格外向、乐于助人;④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3)培训:①新生入学教育或军训期间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活动“赛马”,择优聘用;②班主任定期培训(组织管理方法、小组激励与评价方式);③科任教师不定期培训(课堂流程、导学案检查批改);④借助舆论和小组长论坛(两周一次座谈、每月评选优秀小组长。
★正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组全面工作。组织协调组间、组员、师生关系。领导全组搞好分工,团结全组,拼搏学习,管理全组和谐规范。
(2)小组长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的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3)组织领导本组成员积极参加班各项活动。
(4)管理全组组员有序地进行预习、讨论、练习、探究、展示等各环节的学习活动。
(5)协助班主任落实激励活动,落实小组建设的各项举措,对本组组员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副组长的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组内各项管理工作,当组长工作较多时,要主动帮助承担部分组织工作。
(2)侧重抓好本组学习行为规范,卫生纪律登记、督促,上传下达工作。★学习监督:
(1)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作业纠错的督促、检查,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要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检查、督促小组组员的导学案、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跟踪指导。(3)对小组内的待优生和学困生组员进行帮扶将本组共性的疑问收集整理,向任课老师汇报。
★纪律监督:
(1)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纪律情况,并做到信息反馈工作。(2)督促组织遵守公约与规范。
(3)记录本组重大违纪现象并积极反馈给班主任。★卫生监督:
(1)关注生活班长的卫生值日安排,督促值日。
(2)定期做好本组内组员的个人卫生检查,保持好小组的环境卫生。(3)督促本组组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评价监督:
(1)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2)认真记录平日班级奖励、惩罚情况,每周定时把学习、思想、纪律、作业收缴等情况汇总,评出每周“优胜小组”、“优胜宿舍”,贴上红旗,负责周末班级量化评价工作。及时评出优秀组长、优秀科代表、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黄金搭档、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
(3)坚持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原则,保存好各项量化成绩,以备评选月冠军、学期冠军等。
★小组内学科代表的职责
(1)负责本组各学科工作,安排预习、展示、反馈学习任务,及时汇总本组发言情况,反馈本学科学习效果,做好各学科科代表及老师的小助手。
(2)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的收发,并及时上交班级科代表;组织本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本学科导学案的组内互查并进行组内评价;及时与班级科代表沟通反映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组内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一生!1.工作中的习惯、21天效应(见PPT)
当代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们称之为“21天效应”。
未成年人可塑性极强,其年龄阶段正是培养好习惯,促进良好操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采取 “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养成教育三环节模式进行操作。
(三)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1.组内有公约:教室公约、宿舍公约、小组公约
2.做事有规范:自主学习规范,合作学习规范,课堂展示规范,当堂反思规范。
3.各环节实操口诀
★自主学习实操口诀:导学案是法宝,自主学习为向导;明确目标读教材,疑难问题勾画好;多途径查资料,重点知识要记牢;学后思不可少,自我总结步步高。
★合作学习实操口诀
小组讨论我参与,耳口手脑都用到;发言紧紧扣中心,主动交流秩序好;他人不会我支招,质疑论证求高效;分工合作实在妙,共同进步齐欢笑。
★课堂展示实操口诀
我自信我最棒,课堂处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吐字清声洪亮,脱稿不再看纸张;展示完快退让,小组评价记心上。
提醒:激励是最好的管理,所以,课堂上要事事有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上课教师评价等。
★小组评价和班级文化要统一(见PPT)★评价具体操作
1.小组积分制。发放“优秀小组”流动展示牌,整体搬迁,座位移至前方。2.个人评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帮扶之星、写板之星等,给学生发证书,给家长发贺信。
3.集体优秀特别奖。连续三周获奖的小组,进行物质、特殊活动等奖励,如参观、看电影、聚餐等。
4.个人积分兑换奖。用个人的积分兑换书籍、兑换参加活动的资格、兑换前排座位、坐老师的位子、减少作业量等。
★如何运用评价机制
采取“常规管理(纪律卫生、任务完成)+课堂管理(自主合作展示达标)”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统计,每天小结,每周总结,每月评比,学期表彰。加大表彰奖励措施:分精神奖励、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
(1)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黄金搭档,下周归零,重新计算。依据一周分数评选出冠亚季军和优秀个人,小组座位前移至中央,团队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周。尽量制造惊喜,营造良好氛围。
(2)年级组每月汇总一次,下月归零,重新计算。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优秀班集体,并给予适当奖励。尽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表彰宣传(如受表彰小组以及优秀学生的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月等),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期总评。依据小组积分评选“王牌小组、金牌小组、学霸小组”等,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小组合作优秀班集体等,对表现优秀的老师、学习小组、组长、班委成员进行隆重奖励,获得与校领导共进晚餐,校领导集体签名赠书、各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合签名赠书等。
(4)所有赋分必须经小组长签字确认。班级、年级、学校任何评优表模、资助皆按照小组赋分从高到低执行。小组及个人赋分为负,一票否决。
(四)跟踪进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1.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崮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2.组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2)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4)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典例支招
A.【问题】如何培养小组长?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策略与内容、形式各是什么?如何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分工,使其更有效地管理小组? 【建议】
1.选好小组长,使其成为班主任和老师的好助手。2.明确小组长责任,搞好学习小组成员分工; 3.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与学习小组组长沙龙; 4.搞好小组长培训,注意培训策略、内容与形式; 5.给小组长加“自助餐”或“开小灶”。
6.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密切配合,鼓励、表扬、激励小组长。
B.【问题】有许多爱说话的孩子,平时教师管着还管不住呢,分组后更没有纪律保证。
【建议】原先是老师一人管,实际上也很难管得住。现在分散至各个小组,关键在于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1.分头管理,加强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2.制定纪律方面的约束与奖惩机制; 3.实行捆绑考核以及动态监测机制;
4.用放大镜寻找爱说话孩子的亮点,加强引导与宣传; 5.多给予关爱。
3.学习小组建设工作的推进策略(1)总体原则:“分段推进—循序升级—稳步跟踪—不断优化”
(2)预热阶段:充分认识学习小组建设对于高效课堂以及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3)起始阶段:做好“小组初建”工作,夯实建设基础
(4)发展阶段:搞好“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工作,通过不间断培训,学生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基本适应高效课堂流程和模式
(5)提升阶段:做好“组内对子建设”工作,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创新阶段:实现“小组自主走向班级自治”,完善小组建设
(7)本学期末:搞好一次班级文化巡展或小组文化比赛,营造自主、自觉、团结、竞争的比较浓厚的课改氛围 4.小组建设秩序与内容。
结语: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第四篇: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一、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我乡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班级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也让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研究现状述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4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
此课题选取本校二-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科目涵盖语数英三科。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5年3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缪占雄,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并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员:
肖生军,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五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全面指导协调该模式的实施工作。
李晓晓,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四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龚
越,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张晓伟,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二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陈尚翠,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马园林,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1、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分析现状
2013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13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2、2014年3月—7月:探究方法
2014年3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14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14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3、2014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4、2014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14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14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5、2015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2015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15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15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和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基础
优质资源倍增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道德的准则,使用“合道德”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1.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个学生独立在课堂内表情达意的语言训练次数和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许多,而且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3.相互交流情感,合作学习就比较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交流欲望,得到了他人的尊重,获得了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
4.构筑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平台,从多维度评价学生。
二、研究内容(主要思路、视角、途径、目的、主要观点):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1.组建合作小组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分组时本着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级分成若干组,4-6人一组,给小组起名字.2.选拔培训小组长
可实行毛遂自荐和同学推荐为主,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先进行有序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进不同层面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的不同解答,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随着实践的操作,及时改变组长人选和培训计划。3.小组内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组分工要实行轮换制,可采用每周轮换一次的方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为了便于操作,还可以将各成员进行编号,由教师统一分工。当学生的合作经验增多时可让他们自行安排。
如果需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随机指定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评价竞争机制的制定
在此方面有很多例子,大多因为其繁琐的记录过程,而不了了之,它的制定应该更简化,更符合实际为出发点,有待实践的经验支撑。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
(1)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2)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
(3)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6.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为探究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5)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7.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探究
(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4)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后,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由被动学变为乐学,教师的小帮手会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同学中就有小老师,可以用他们之间的语言进行沟通,讲解问题,同学们同时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或许若干年后,这些学生已经不记得当时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她从我们的课堂中学会的大方语言表达能力,自信的精神面貌,却能让他们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