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
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
王婷婷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才会轻松而有成效。然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不但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方法也不一样。那么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呢?
关键词:高中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一、讲好第一堂生物课
笔者认为,在第一堂课学生刚刚开始认识生物学,如果讲得成功,讲得精彩,那么教学就成功一半了。认识一门课程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要把这门课的“身世”及“性格”详细地让学生了解到,才能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亲切感。如果仅仅泛泛地介绍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的学习内容是什么等等,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备课,多多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争取在第一堂课把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孕育、诞生、发展及现状等内容生动讲述给学生,并采用启发式方法给学生讲解生物学研究中的许多重要的或者神秘的问题在历史上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生物学家们攻克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强
烈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当然,这样做虽然对大多数学生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心不在焉,或者不能产生心理共鸣。这时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听课时的眼神及其他细微反应,对于反应不积极的学生,可以再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好采用诙谐轻松的语言问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问题。
二、做好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生物学家们一个一个实验积累出来的。因此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开始一个重要的实验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实验前期工作,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对将要做的实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迫切想知道如何进行实验及会得到怎么样的实验结果等。
例如,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教学前,应该首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
生物为什么都会由小变大地生长?(2)生长过程会发生什么?为什么新长出来的部分和旧的部分看起来完全一样?(3)是什么东西让生物可以把自己的形态一代一代传下去?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组成结构的基本知识,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再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解答这些问题。当然在把教材上正确实验方法告诉他们之前,可以再生动地讲解一下历史上生物学家遇到这个问题时他们是如何设计的实验,如何通过几代人漫长的研究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正确实验是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可以站在前面科学巨人们的肩膀上进行生物学探索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三、生物教学要注重贴近生活和时代前沿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贴近生活的知识,越是贴近时代前沿的知
识,学生们就越有兴趣,而生物学恰恰是最贴近生活和时代前沿的学科了。因此,充分利用生物学这个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才可能成功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到病毒时,可以扩展地讲一下在历史上引起全世界恐慌的最着名的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的起源、发展、变异及人类如何控制它们等等;在讲到人的营养与免疫系统时,可以讲讲人为什么吃五谷杂粮及蔬菜水果等可以养生,而吃带有色素、防腐剂、香料、反式脂肪酸等的食品及三高食品会得病的原理。
总而言之,要做好生物教学工作,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来下工夫是首要的任务,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笔者总结出的以上三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游戏法、野外探秘法、科研项目法、学科交叉法等等,限于篇幅和精力原因,不能一一写出,但笔者将在今后不断地实践并总结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与各界同仁一起探索、研究和交流。
第二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龙门镇中心综合组教师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2013.5.16.龙门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东水中心小学杨明娣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粉笔盒、牙膏盒等,这些物体在学生身边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学生头脑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激励着他们学习兴趣。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通过学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学生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富于魅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都愿意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结果反映出来,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赏识,而且,为了得到比别人更多成功的快乐,在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积极性就会激发起来,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教学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同学们,草虫的村落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虫的洞穴比喻成人类居住的村庄流露出作者对小生灵的无限喜爱之情。作者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请你们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这一项工作,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四个小组各推选出一名选手各朗读一个部分,再进行评议,最后在热烈而又愉快的气氛中评出一名最佳的选手,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这样自始至终,使学生处于愉悦兴奋的状态之中,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朗读水平,何乐而不为?想象力是蕴藏在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的做法是:1角色转换,让学生介入角色,置身于故事之中,入情入境的学习,如教《穷人》一文中时,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学完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问题把学生的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的说:孩子的安危牵动着大家的心,安娜她们家的孩子已经够多的了,在收养西蒙家的两个孩子他们怎么过啊!合情合理想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教《中华少年》时,课文有这样的情节: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翔的雄鹰。让我们以充沛的感情来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我们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学完之后写一篇演讲稿,我又问学生,你会怎么样写?看谁写得好。思路打开,想象丰富,作文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
二、激活思维,发展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当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多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思路比较狭窄,这时候,我常常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激活思维,培养思维多变性和求异性。例如,教课文,问学生:要救孩子,除了运用课文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让水手爬上桅杆救助;有的说,在下面张开帆布接,有的说在船上垫上厚厚的地毯……,我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船长的方法最好。我趁热打铁,这表现了船长什么品质?这样学生们的思维就从求同、求异、求佳不断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质疑问难,拓宽思路。
俗话说:学贵有疑,学贵生疑。发明千千,起步在一问。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着力抓好质疑问难这一还节,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养成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各抒己见.为了让同学们拓宽思路之后,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对学生见解是非曲直不作立即判断,而是鼓励学生存疑,引导析疑,使问题争论逐步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思路也无拘无束地拓展,这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这样学生经反复学习、思考、争论,课文的主人公逐步明朗化了。实践表明,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学生使自己求自得,这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强化了师生的交流,旷大了学生的接触面和参与面,使全班学生都“动”起来,大兵团作战,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营造富于魅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