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职声乐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中职声乐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师生所接受,但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的人员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并没有独树一帜的新型教学方案,对教学生活化的不充分理解,让声乐教育日常工作依旧机械、呆滞。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成为中职声乐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中职 高效 教学方法
中职声乐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合格的音乐工作人才,为了能够给在校声乐学生一个光明的前途,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目前我校的高年级的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并于第七学期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之后能够清楚地看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中职声乐专业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就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引起同僚的注意。
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忽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低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模式才能引领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二、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的是错误的,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严于律己
学校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征,适当的修订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上课时应该推广应用反思性教学,着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能力,重点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在中职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声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把它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中去,增加重视度。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熟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声乐技能和声乐教师职业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四、重视声乐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
在声乐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不断的提高声乐知识。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声乐专业培养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声乐知识,实现课程的实践性,两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1.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模拟老师,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教师提出最终观点,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赏罚分明。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依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为同学们做演示,与此同时,其它组的学生也不要闲着,要积极观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旁指导。
5.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大致内容,学生做填补工作,查漏补缺。
另外,利用科技化手段,综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树立一个引路人的姿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性,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各种音乐比赛,学校一定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
结语
当前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一名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名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希望各位同僚严于律己,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模式去引领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 龙玉梅.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D].贵州师范大学,2014.[2] 王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3] 余晓燕.浅谈中职声乐专业的有效教学[J].教师,2011(09):108.[4] 黄秀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声乐教学方法
声门挡气,...只有声门在挡气才能使得通过声带的气流比较细,这样才能起到喷射的效果低喉位,咽部打开...只有低喉位的时候咽部更打开才能不阻碍喷射的气息,而且舌根也会解放不发硬 3 不管大舌头还是小舌头都是足够被动足够柔软,这样才能让气息来颤动它,要不然哪怕你稍微主观一点想让他颤动稍微有点劲就不容易颤起来了小舌头颤音把气息对着扁桃体喷,大舌颤音把气息对着舌面和硬口盖中间的部分喷,同时舌头平一点,舌尖上翘一点
不能弹舌头:咽太紧或喉位太高,舌根太硬,这种一般假声不好或没假声,唱歌很捏嗓子,缺少气息支持,没通道,易疲劳,声音窄太主动的想让舌头动起来,这样其实反而不容易动起来
不能振动的舌头是紧张僵硬的舌头。楼主一定是舌头向上顶的时候太僵硬,其实只要把嘴巴微微张开,舌头完全放松的贴在上腭上,然后舌尖向上钩一点点仿佛在温柔的舔上颚上凸起的棱,再把舌根放松的放下来,吐气。
多多练习,好好揣摩,这个没人能替你,就是我在你旁边,也没办法。
这是个放松舌头的很好的发声练习。
另附发声声乐知识:
假声指的是整条声带的某部分边缘发声
真声指的的绝大部分声带发声,但是最前端一般不可用,会闭住
混声指的是绝大部分声带闭合住不发声,后端一点点在发声
所以,真声转假声的时候绝大部分也就是发声的部分保持不变,前端闭合不工作的声带会由闭合变成工作,所以感觉上或者操作上是找前端
真声转混声的时候是闭合住更多的声带不发声,直到闭合住绝大部分声带不工作,所以挡气的部分要更多更明显,感觉需要更多的气息支持但是更唱不出来.前端挡气的这种动作也叫喉部的掩盖
然后说到混声,绝大多数的声带是不工作的,但是后端有极小的部分在发声,现在我们讨论这部分极小的声带,按照前面说的动作仅仅前端绝大部分声带在挡气然后后端莫名其妙的发出一个混声,这种混声听起来会半真半假的,然后我们在这部分工作的极小部分声带上做个手脚,给他一种向前压缩的趋势,这个就是关闭,起到的效果就是那种比较有力量,然后另一个效果就是可以使已经很小的工作的声带面积变的更小,从而唱出更高的音.然后关闭后的这个声音使用的是混声使用的极小部分声带的“局部”,所以叫局部振动...再然后,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压缩声带,把发声的点压缩到一点点,然后最后的结果就是使用声带的某个边缘...边缘振动...海豚音么,可以认为是极小的声带工作的产物...按照上述观点,所以假声可以进入海豚音,混声也可以进入海豚音...因为极小部分一定在边缘上
按照上述观点,真声转假声一定有断层,真声转混声可以没断层,混声压缩到极限可以没断层的转边缘振动也就是假声,但是这种假声不同于真声转过去的假声
打开和关闭绝对不矛盾...而且互相有促进作用
不矛盾是因为打开和关闭绝对不是一个器官,绝对不是一个位置...公认的对于关闭的解释是压缩声带,这个叫发声
公认的对于打开的解释是打开喉咙,这个叫通道
根本是两回事
至于打开声门是无稽之谈,打开了声门就没气息支持了,没法唱歌
关闭喉咙就没通道了,捏紧了,也没法唱歌了
关闭声带的本质是使更多的声带制动不工作,从而使用更小部分声带,这样更大面积的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不出来,声带下面的喉咙应该更膨胀才对,膨胀是不是代表打开了???
打开的本质是通道粗了,通道粗了气息接触声带的面积是不是更大了,我们用更大的声带挡更多的气。。也就是说9的声带挡10的气变成10的声带挡11的气,通过的气息是不是更细了,?通过的气息意味着工作的气息也就是工作的声带面积更小了。。
这样看来打开和关闭究竟是互相矛盾还是互相促进呢???
当然了,如果没有气息参与,没有声带挡气,那么肯定打开通道声门也打开了,关闭声门通道也关闭了,当然互相矛盾了。。但是这样叫唱歌吗?
初级的阶段就学挡气了,想想吧,打嗝是挡气,弱延音是挡气,嘟是挡气,这些很明显吧... 高级一点,混声是挡气吧,喉部掩盖是挡气吧,声带静工作是挡气吧...
从一个很夸张的角度
所谓气息就是怎么有更多的气让声带挡住不漏出来,怎么放掉更少的气让工作维持的时间更持久一点 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不让它漏出来从而漏出来更少的气和更小面积的声带作用唱出更高的音,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不让它漏出来并且让漏出来的更少的气息从不同的声带位置漏出来从而产生什么假声啊混声啊,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让被挡住的气息给声带一个压力顶着他从而让声带更有张力
所谓传声就是怎么让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出不去,然后气息在声带下面堆成一堆,把喉咙再撑开点,再打开点,空间再大点产生喉共鸣
所谓传声就是怎么让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出不去从而使更少的气息出去,这样气息更细更有方向性,带着声音进高位置的共鸣腔...
说白了,唱歌就是挡气
唱歌之前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气息 为什么要提气 当你体内有气息 当你气息顶住声门的时候 你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提气 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压锁骨压声门压横膈膜...我们讲的是气柱 ,上下的气柱 最有弹性的地方是横膈膜,最薄弱的地方是声门,两个地方互相对抗,气息夹在中间,你所要做的就是平衡它就好了
很明显的四个相互的作用力,气息顶着声门,这个是相对很主动的一个力,因为声门是最薄弱的地方,就如同气球的气总是向口上跑的一样.声带挡着气息不让气息漏出去,也就是说它对气息顶着声门的力有个反作用力量,所谓锁骨下压,声带向下挡气之类的就是这个力,我觉得是个被动的力量.当然你想这个向下的力量会传递,传递下去以后直接导致压力加在横膈膜上,但是这个力量肯定是个更被动的力量,主动去压气肯定不对
至于横膈膜,首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压迫的它首先会有个被动的反对压迫的反作用力是向上的,其次还有个很主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会形变,呼气的时候它自己会向上归位,这是一股主动的力量.有气息顶着声门肯定气息就没问题了,但是这些力量你要平衡好,刻意的去压哪个去提哪个都是不好的...绝大多数声乐书都写的是某一种力量的控制,于是有的说是提,有的说是压,你们仔细看,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很片面的,只写了某个力怎么去控制,这也证明了写书的人另一个片面本能的天生的就比较强一点.但是我觉得声乐作为一种科学的,还是要全面一点
当然 再做跳音的时候在横膈膜的力量不足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提提小腹之类的辅助一下
其实颤音也听容易的,但你要先学会用胸腹交替唤气,很深奥吧
那就通俗点,你知道横隔膜在哪里吗,你学着自己去压它就行了
你慢慢的呀,只要一个月,(用气去压哦),你知道,颤音是怎么回事了!~:)
颤音不是指声音的发抖,而是指人声的“揉弦”,一个“延长音”如果没有“揉弦”,效果将会非常干涩。颤音对于歌唱的重要,就如同拉提琴或二胡的“揉指”,属基础技巧,颤音对缺乏音乐细胞的歌迷来说,可大大改善其“乐感”,怎么学呢?一般来说,动听的颤音来自于“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1/4或1/2音高”之间的来回交替。如果采用原音和“高于”原音高半度或一度的交替,就成了音乐记号中的tr„„„,效果就不成其为颤音了。其训练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原音高和低于原音高1/2的来回交替开始,先慢后快地练习:i7i7| i7i7|i7i7 i7i7 i7i7 i7i7|„„在练习开始阶段,可能会很难听,甚至有像日本演歌或京剧那样的颤音,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到娴熟之后,就会成为正常的颤动。记住一个要领----在颤动时一定要加强“气势”,否则会颤动不起来或“走音”。“笔者使用弹性颤音的方法,使不少不堪入耳的歌唱爱好者摆脱了“难听”的困扰.颤音如果练成同一音高上强弱交替,会成为发抖。要警惕!否则就会从这一“难听”,变为另一“难听”。
第三篇:声乐课教学方法初探
声乐课教学方法初探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师范教师担负着学前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任务,在教育体系中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基础性和全民性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幼教师资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声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方法上大胆创新,科学解决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无论从学生的生源、艺术素质、声音条件,还是教学上,都不同于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技巧性很强的声乐课,也不等同于普通中学的唱歌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歌唱发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有伴奏或无伴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独立、正确地表现常见的体裁风格的歌曲。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幼儿师范专业技能,将艺术歌曲学习与幼儿歌曲学习相结合,融入声乐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既能得到科学的声乐技能技巧训练,又能学会用悦耳、自然的声音去演唱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浓郁,课堂氛围活跃,体验了学与用的乐趣,收获满满,快乐满满。我校学前专业声乐课程一般是每周两课时,按照自然班学生分成两组,大约25人一组,一组两个课时,共80分钟。课堂时间大致分配为:(1)练声曲练习:15分钟;(2)学习、处理艺术歌曲:35分钟;(3)幼儿歌曲学习与表演创作:30分钟。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上课内容与时间分配。
二、艺术歌曲的选择原则与“融汇式”的教学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基础性: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声乐基础起点低的特点,歌曲选择根据每学期的专业进度,采取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选择方法。例如,第一学年选择《花非花》《故乡的小路》等歌曲;第二学年选择《摇篮曲》《鼓浪屿之波》等歌曲。
(2)师范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的特点,宜选择大量适合她们演唱的独唱和合唱歌曲,也兼顾到男生,将传统声乐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学前师范声乐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例如,《梧桐树》《长城谣》等歌曲。
(3)系统性:选择大量优秀的中外民歌、革命历史歌曲、古典歌曲及最新优秀创作歌曲等,例如,《红河谷》《黄水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等歌曲,使学生们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高。
2.发声练习的训练
(1)授课方式:采取先集体再个别的授课方式。即先集体练唱,解决共性问题;再个别练唱,解决个人声音状态、气息、咬字吐字等问题。在指导个别学生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会听辩正确的声音,学会找出声音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2)练习方法:首先进行气息训练,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腹式呼吸,让学生先感知、感受横膈膜的运动状态,再进行稳定喉头、共鸣训练、连音、跳音练习等其他的发声训练。常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是:狗喘气、闻花香、打呵欠、急吸缓呼、打嘟(弹唇)练习等。
(3)注意事项: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声乐训练,小部分学生没有上过音乐课,对“声乐”概念陌生,在音准、节奏、乐感方面较弱,演唱时常常会出现“跑调”的现象。所以,练声曲的训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切不可过急,一味地拔高音,这不仅会给学习进程造成障碍和困难,也常常会给发声器官带来损害。“欲速则不达”,这是声乐学习者应牢记的警句。
3.歌曲教唱――“融汇式”教学方法
(1)“融汇式”教学方法的诠释:即是把所有相关学科融合汇集在一起,如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舞蹈动作、指挥图式、朗诵表演等。(2)“融汇式”教学方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声乐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技巧,有效增加教与学的互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使声乐教学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更具专业特点。
三、幼儿歌曲的选择原则与儿歌表演唱的授课方法
1.歌曲的选择原则
(1)教育性:学前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充满童真童趣的幼儿歌曲才是她们日后所要教授的主要内容。幼儿歌曲是以幼儿生活为题材,反映幼儿思想感情的歌曲,集简单的知识和道理为一体的内容集合,潜移默化地影?幼儿,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增加,更好地明白一些道理,也能促进幼儿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宜选择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篇幅简短,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例如,《好孩子要诚实》《国旗多美丽》等歌曲,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代表性:选择大量经典而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外幼儿歌曲,例如:《娃哈哈》《拔萝卜》《幸福拍手歌》等,旨在提高学生对幼儿歌曲风格、类型的了解和掌握,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幼儿歌曲的兴趣,增加对幼儿歌曲的情感,为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渐进性:第一学期因学生声乐基础普遍较差,为避免用白声和童声演唱,养成不良的演唱习惯,所以暂不教唱幼儿歌曲,以简单的发声练习和艺术歌曲练唱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选择幼儿园小班的歌曲(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声乐训练和舞蹈、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已掌握基本的专业能力);第三学期选择幼儿园中班的歌曲;第四学期选择幼儿园大班的歌曲。如此以来,中专学生在校的两年期间就能接触和学唱许多的儿童歌曲,这为她们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儿童歌曲素材,为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歌曲的教授方式
(1)儿歌表演唱:即在教授儿童歌曲时,要求学生需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内容,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加入合适的道具(要求尽量是自己动手制作)来进行表演,以歌唱为主,动作为辅。
(2)表演形式:分为个人表演与小组表演。这种授课方式不仅锻炼学生个人的创作与独立表演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表演要求:幼儿形象是稚嫩、天真、可爱的,幼儿歌曲的题材多为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不需要很高的声乐技能技巧,但要尽量去表达幼儿天真、活泼、可爱的一面。要求声音甜美、清脆、明亮、自然,表情要丰富,具有吸引力,动作也要富有童趣,符合歌曲的思想感情。
(4)表演考核:例如歌曲《粉刷匠》,老师在教完歌曲后,可先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适当的舞蹈动作做指导,引导她们自己创作、编排,并根据歌词大意制作道具。经过一周的准备,然后进行考核:对表演到位的同学与小组给予加分等奖励;对于表演不理想的,加以指导,并要求重新编排。
(5)教学目的:在幼儿歌曲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舞蹈动作与道具,使歌曲的表现更加形象、生动,更容易引起幼儿视觉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感染幼儿、教育幼儿的作用。
四、声乐笔记与其他视听形式
声乐笔记是反映学生声乐学习进度的一面镜子,是声乐理论、方法在自身歌唱实践中的总结,亦是学生“多动脑筋,少用嗓子”的辅助工具。勤于动笔的人,更容易理解练习的方法,减少歌唱学习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难度,增强声音形象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也给将来的教学工作带来实用性的方便。笔记应记载每个阶段学习的发声练习和歌曲处理的要求,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练习效果(收获、感觉、困难之处等)以及声乐学习中的思想状况等。另外,鼓励学生多聆听多欣赏教学曲目和其他优秀的艺术歌曲,从不同演唱者的歌唱风格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得到启发和帮助;多观看音像视频、声乐演唱会和声乐比赛,通过观摩,开拓视野,陶冶艺术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外演出和参加比赛
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技能展示、文艺汇报演出等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增强舞台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自信心和表演能力。例如:在2016年和2017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幼儿艺术教育竞赛(学生组)”中,笔者指导幼师班黄同学去参加声乐技能比赛。在赛前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为学生挑选歌曲,并在赛前对该生进行强化性的辅导,最终均以广州市赛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省级决赛,2016年?@得三等奖、2017年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也在比赛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也有了质的提高。另外,定期对学生进行声乐讲座、交流、评估与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六、实习实践教学
“唱得好”固然重要,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得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学前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上,而要强化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能力,所以必须重视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深入参与幼儿园日常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领会幼儿园声乐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我校学前专业与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早教培训中心等)建立实训基地,每学期和每学年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活动,为学生创造声乐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改进不足,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实施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从原来的单一型人才过渡到综合性人才。所以,通过以上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培养,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熏陶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力争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处理好教、学、用三者的关系,让学生学有所用,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朱守锂特约编辑谭家尧
第四篇:浅谈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
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之我见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周云霞
内容摘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唱歌又是音乐素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介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教育他们多了解一些变声期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有音乐爱好和天赋的初中生,用科学而系统的发声方法训练他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渡过变声期,还可以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很好的培养。声乐的教学是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多加练习。教师也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兴趣 方法 循序渐进 坚持
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可塑性大,情感丰富,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好多学生酷爱唱歌,声音条件也不错,但受各种条件限制,比如在小学最佳培养期(七岁开始学习声乐最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没有专业的声乐教 师等,有天赋和爱好的学生没有被发掘和培养,很是可惜。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轰轰烈烈的搞素质教育,并在积极的探索更好的素质教育的方法。艺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各个学校都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又有第二课堂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声乐特长生,既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可以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好人才,同时也让我们的专业得以更好的发挥和展示。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陆陆续续会进入变声区,期间可能会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高音不易被控制等现象。不要紧,只要教师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学生注意保护好嗓子,不要大声叫喊和长时间的大声读书和唱歌,不模仿成年人唱歌或者压着嗓子唱歌,避免嗓子过度疲劳,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练习发声,经过专业和系统的训练,他们会有很好的发展。
从事初中声乐教学工作十多年来,接触了各种情况的学生,也培养了一些优秀的歌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声乐教学方法。在这里和各位声乐教育工作者交流一下。大家都知道,声乐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而又复杂的一个过程,只有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坚持学习,不断的训练,循序渐进,在人的身体内建造一个歌唱的乐器,才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歌者。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感情丰富,喜欢唱歌,但又容易走极端,盲目的喜欢流行音乐,甚至模仿成年人的声音特点,模仿歌星的音色,这样是不对的,也不利于他们的长足发展,甚至会在青春期影响他们的声带正常的发育。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变声期保健知识、人声发声的原理以及正确的歌唱姿态。并引导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培养他们有一双会听的耳朵。比如:在听歌曲《送别》后,问:“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呢?”,让他们说一下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范唱的声音特点。然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没有科学发声方法的声音唱一遍,两者进行比较,一比较他们就能深切体会到:用科学发声方法唱歌,声音流畅,高低音统一,唱出来的歌会更好听。而不是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用科学歌唱方法唱出来的歌就一定是千篇一律的美声的效果。而是一套基础的、系统的科学发声、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的方法,帮助歌者构造完美人体乐器,发出优美、嘹亮、自然的歌声。
其次,是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兴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就异常的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树立榜样和听好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声乐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优美范唱打动学生,或多听名家的代表作品,如殷秀梅、关牧村、宋祖英、彭丽媛、吴碧霞等。并让他们知道,这些歌唱家也都是经过长期而又严格的声音训练,再加上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才会有如此美的歌声。
打好了以上基础,就要进行具体的声乐教学了。针对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也具备了基本的理解能力,但正处于变声期,所以要先给他们讲清楚人发声的基本原理,比如:人之所以能够发声是因为吸进肺部的气体呼出,气流冲击声带,声带震动发出声音。虽然是声带震动发声,但只有声带和喉头、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四个部分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才能唱出优美的歌。我们要通过通俗易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再根据他们演唱的声音,进行判断、评价、提示,一步步引导他们逐步调节自己的声音,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另外,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能力,要培养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对的,训练他们的耳朵,他们就可以用听觉调节自己的声音了。
声乐教学是个循序渐进而又复杂的过程,一个学生一种情况,接受能力也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和学生都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要有耐心、有计划的进行。对于刚入门的学生,一定要打好基础: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歌唱姿态。身体自然端正站立,头正,胸部稍微向前张开,两眼平视前方,双肩略向后展,脸带微笑(笑肌提起),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二、其次,应该进行正确而又严格的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非常关键。学生唱歌根本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频繁换气或者憋得声音变形,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唱高音时就吊脖子,告诉他们这样是错误的。然后教给他们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它有小腹、膈肌和两肋联合操作完成。让学生想象有一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几乎喊出来,就停止在这种状态上,然后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外推压,感到小腹在与这股力量对抗中,气息徐徐向着上齿根的背后发送。或者让其体会快跑后的感觉,腰部是什么感觉,胸部是什么感觉,边体会边发声,体会腰部和声音是怎样的关系。这种呼吸方法要经常让学生体会,并经常练习。
三、给他们讲解歌唱中的共鸣原理,为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唢呐为例,只拿一个唢呐嘴来吹,声音是直而且单薄的尖音,但将唢呐嘴装到它的管身上来吹,发出的立刻是一个响亮、柔和而又传的很远的声音,这就是共鸣的效果。人是靠声带发声,但没有共鸣,只有声带发声也是不行的。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有:头腔、鼻腔、口腔、喉咽腔、胸腔。要让自己唱出来的声音更为响亮、丰满,必须发挥共鸣器官的作用。
四、先用小的练声曲练习发声,不同的练习曲有不同的训练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练声曲来训练学生的呼吸、口腔的打开、膈肌的支撑、喉部放松、共鸣、咬字吐字等,经过一些训练后,状态基本有了,根据学生具体出现的问题,再设计新的练声曲。同时可以让学生唱一些小歌,开始培养他们的咬字吐字、节奏感和表达能力,比如唱《嘎达梅林》、《渔光曲》、《摇篮曲》、《送别》、《大海啊故乡》等速度稍慢、跳度不大,优美而又较熟悉的歌曲,他们可以在演唱中逐渐体会口腔的打开和放松、咬字吐字,同时也练习他们的呼吸方法和共鸣的运用。这些基础都打好之后,老师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声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声乐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水平是一个阶段性提高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激励学生坚持学习才能提高。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不易选择不能胜任的歌曲或勉强的歌曲,避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进而打消学习的热情。
另外,教师要有清晰正确的声乐观念。这决定声乐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能否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声乐道路。教师要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可以通过听名师上课的录音、录像、VCD,特别是看现场的音乐会,要多听听好的声音,多接触好的声音,培养自己的听觉,保持正确的声音观念。学生在开始阶段,虽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去做,但是因为理解能力、机能、思维、观念的不同,没有跟上老师的要求,往往做不好,甚至做的比较差。这时教师要坚持自己的要求,巧妙设计一些练声曲或用恰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改掉毛病,而不要因为学生现在做不到而改变自己的正确观念,改变对学生的要求,否则会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一些观念,反而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使学生的声乐学习产生严重的反复,长期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总之,声乐教学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学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总结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我们用耐心和爱心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努力的探索、耕耘,发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吧。
第五篇:声乐四大教学方法
四大音乐教学方法
一、达克罗士教学法:
内容概述:“达克罗士音乐教学法”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其特色为教师以钢琴即兴方式教学,学生则以身体律动来体验对音乐的感受。达克罗士教学法是瑞士集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舞蹈家及诗人于一身的艾弥尔.杰克-达克罗士(Emile Jaques-Dalcroze,1865-1950)于1905年在日内瓦音乐院实验成功而公诸于世旳教学法。
其教学方式有:1.律动教学 2.听音训练 3.即兴创作。1.律动教学:这是藉着身替肢体最自然的律动,表达对音乐节奏的反应。这种教学模式常用在我们幼稚园、国小低年级的韵律、唱游…。它经常以肢体的动作:如走步、跑步、弯腰动作来代表拍子;或藉着拍手、脚踏来分辨不同的音符;或藉着游戏的规律节奏来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这种以肢体的节奏感,导引学习音乐基本能力的潜能发挥可说是最符合认知、思考的一种音乐教学。2.听音训练:达克罗士认为以首调唱名来训练歌曲教唱,对于音乐欣赏的听音或记忆较有助益于能力的发挥,尤其音程间的认知,简单歌曲的仿唱,一定要配合身体的律动以达到「内在听觉感受能力」的音乐熏陶3.即兴创作:这是藉着任何乐器的弹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性的舞蹈动作来揣测音乐的动机及意境。另一方面达克罗士也鼓励对旋律与和声方面的创作与尝试,他认为节奏、韵律的配合是不能疏忽的。达克罗氏教学法教学特性:
1.重视以儿童之体律动的节奏配合音乐教学。
2.舞蹈与律动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活动。
3.教材应取之于自然界中的节奏素材,是儿童音乐学习最自然的感受。4.非常重视儿童对「视觉」、「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5.即兴的舞蹈表演动作可促进儿童的表达能力。6.音乐教学应以节奏教学作为基础。
二、高大宜教学法:
内容概述:根据高大宜的看法,他认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一样。由这个观点来看,音乐教学的实施,祇要具备接受良好训练的师资和完整的教材,则无论在都市乡镇,甚或最偏远的地区,都可以实施;而且它的教学对象由二岁的幼儿至成年人,都可以透过歌唱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可说是最理想的全民音乐教育。高大宜的教学法可以用歌唱教学法作为其教学宗旨其主张所有音乐活动有:
1.歌唱教学、2.节奏的配合教学、3.视唱与歌曲练习、4.手语教学。1.歌唱教学幼儿时期的歌唱以听唱仿唱为主开始已『念』歌方式,用童谣民歌与生活之谚语作为题材,从小三度音程开始教唱,并以五声音阶的音域为主,选择适当的教材配合实施教学,采渐进的教学方式,由两小节到四小节,再扩大为八至十二小节的乐句,每次上课以20分钟为原则。2.节奏的配合教学(1)先以感觉节奏的快、慢开始,聆听老师的节奏示范再加上以自己模仿,以拍手或踏步方式实施。(2)采用节奏音节念法实施节奏教学。(3)以歌曲配合游戏动作,尤其让儿童有创造设计的机会以配合唱歌的舞蹈动作。
3.视唱与歌曲练习高大宜的歌曲与视唱有一系列的教本,大部份取之于民谣,视学生程度而给予适当的教材。视唱训练多以首调唱名法唱谱练习;歌曲练习则以二声部合唱为主,多为民谣,采用五声音阶的调式,节奏较难,适合程度较高的能力者视唱及歌曲演练。
4.手语教学高大宜的应用John S Curwen的手语以辅助视唱的教学法,主要的特点是利用视觉,加上身手配合的手语动作,来加深儿童聊解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音程高低的距离关系并使儿童能感受儿童歌唱时曲调所表达起伏的那种音乐性。高大宜教学法教学特性:1.以歌唱为主的教学法。2.以传统民谣、儿歌作为主要教材。3.运用首调唱名及移动Do唱法,实施视谱教育。4.以五声音阶作为基础。5.引用英国John S Curwen手势教学法,辅助视唱教学,辨识音与音之间的高低观念。6.使用节奏音节念法帮助节奏的认知等。7.让儿童接触到世界上着名的作品。8.使用条线的独谱方式导入五线谱的训练。9.注重用心听音乐的静默听音练习。
三、奥福教学法
内容概述奥福对于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在「感觉」优于「理解」。在幼童的生长过程中,他们在最自然环境中,透过本能的活动如:模仿、触觉、味觉、肢体的活动,经过慢慢的成长,使一些潜意识的经验成为具体的行动,加上语言日见成熟的表达去学习音乐基本能力。也就是由感觉→具体概念→语言表达→读写→到创作的阶段。
(一)节奏教学奥福教学以节奏为音乐学习活动的重点,从简单的弹指、踏脚、拍膝、舌头声或双手击拍动作,以单拍子的一拍一拍开始,从自然的律动速度,再渐进到快速节奏,并导入要学习的节奏模式。
(二)唱游活动教学节奏语言是进入曲调的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儿童藉着生活中所接触耳熟能详的说白、童谣、游戏、吟诵…作为歌唱的教材,由单字到词汇甚至到句子,由模仿,一再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感受,进而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规律性的节奏、变化节奏、音成高低的观念以及轮唱模式的练习,经由乐器的伴奏而有初步的合弦概念。歌曲的教唱先由节奏语言的带动,依字汇顺着节奏,延伸到乐句的练习,加上肢体的韵律,创作出舞蹈的动作,充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与陶冶。
(三)节奏乐器的教学为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教学者必须设计一套节奏乐器给学生练习,教材内容应取自本国民谣。节奏乐器的练习,是以顽固低音为伴奏,形式采用五度合音伴奏,也就是用一个曲调的主音与属音为伴奏的模式,可按调性的不同而移动,常用的乐器有木琴、铁琴、直笛、吉他等…。而即兴创作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刚开始教学者弹奏顽固低音,学生可自由创作配合同调性之曲调,由简单的曲调,采用卡农轮唱的方式。加上敲击伴奏,使学生学的快乐且学的有成就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法特性: 1.以各国民谣作为教材。
2.以「节奏」与「即兴创作」作为教学基础。
3.以说白语言节奏、熟悉的儿歌、民谣、游戏配合节奏乐器所设计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4.藉持续低音、卡农及顽固低音作初步合声的介绍与练习。5.注重模仿演唱及模仿演奏的教学模式。6.运用拍手的功能作为节奏的基本练习。
7.以乐句为单位作为节奏的即兴练习。
四、铃木镇教学法
内容概述铃木教学法可说是一种母语教学法,从小即着重儿童潜力的发挥。当孩童生下来两三岁间,家里就开始塑造音乐情境,常放一些优雅的歌曲,刺激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那时母亲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时常带着孩子仿唱,或以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拍手或身体摇摆的游戏。三岁时则让孩子观摩融入音乐的游戏课程,母亲则要指导孩子,安排孩子规律性的练习时间,并布置很好的练习环境。四岁时则正式接触乐器,铃木教学法以小提琴为教学乐器最主,主要训练孩子专心程度的培养以及敏锐的听力训练。每阶段的练习都要不断的反覆、熟记谱子。每周除了固定上个别课外,每一周或两周还要上ㄧ次合奏课,彼此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主要要给孩子有成就感,并增加孩子的信心与上进心,而父母要不断的鼓励与欣赏孩子的练习,建立良好的家庭气氛。这样持续性的练习、观摩、表演一直到青少年以至成人,虽然不ㄧ定每一个人都是音乐家,但每一个人却都能发挥其潜能且都具有专业的水准。铃木镇一教学法教学特色1.创造学习音乐的环境,并从中培养良好的音乐感2.强调模仿和反覆练习的重要性3.注重父母与孩子的互动4.注重音色的品质5.要求弹奏的正确性6.注重表演或演出7.重视自我评量和同侪观摩的自学能力8.鼓励背谱弹奏9.掌握上课时间10.团体课与个别课并重.以上四大教教学法是目前常被采用的,不难发现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潜能教学法,激发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与专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