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

时间:2019-05-12 07:1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

第一篇: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

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

课题: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成员 :

王洪侠 王乃华 班级 :

姓名:

一、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3年6月10 日在北京逝世。

2、介绍蒋经国先生。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浙江奉化人,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3、导入:.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给蒋经国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封书信的钥匙。

背景介绍: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二、初步阅读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1)读准字音 :

咫()尺 瞬()逾()把晤()

同捐前嫌()珍摄()悖谬()东隅()难辞其咎()巧言令色()苟()同

毋()庸赘()言 厝()盍()未雨绸缪()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理解词语:

匆匆一晤 . :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悬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地。焉能自保:焉,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不胜:非常;十分。面聆:当面听取。祺:吉祥。

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书信内容 3.翻译书信第一小节。

明确:(大陆和台湾)相隔的距离很近,却竟然像海天那样遥远。当年在南京匆匆见了一面,一眨眼已经过了三十六年。小时候你我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相遇,过去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长年没有互通音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近来听说你身体欠恙,深为挂念。人过了 70 岁,多有病痛,希望你能保重身体。

三、进一步研习课文

1、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3、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明确:作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说理,正面劝说又是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

信中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苦,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其次,信中探讨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可能性”这一问题,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来,共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大责难谢”。且双方领导是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信中还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的前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信中引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记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名留青史”。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以上是从正面劝说。作者还从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 2 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到最后会导致国民党的灭亡,连自保都困难。

4、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明确:A.信中告诉我们,两家是“世交深情”,廖承志与蒋经国小时候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南京等地相遇过,有过私交。

B.这封致蒋经国的公开信是以个人名义而写,其中包含着廖承志深厚的情感。如:

书信开头的称谓为“经国吾弟”,把蒋经国先生称为“我的弟弟”,廖承志对蒋经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书信的第一节,“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擅自珍摄”,其中“历历在目” “此诚憾事” “深为悬念” “至盼”表达出对蒋经国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为抉择”等等乃出自肺腑之言,句句都为蒋先生考虑,发人深省。即使是批评性的语言,如“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等等也是言辞中肯,适当而委婉。

5、文中“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渴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点拨:课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 “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不仅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而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的设想周到、关怀备至。

四、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收集有关资料,批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谬论。

明确: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台独”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历史,这种理论将破坏两岸关系,不利于祖国统一;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台独分子试图通过“公民投票”形式来达到法律上“台独”的目的,这种行径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六、附有关书信的资料:

以书信形式阐述事理,前有称谓,后有落款,中间为正文。用语也有书信的特征。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 3 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 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七、老师总结

这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为当代不可多得的文言文典范佳作。公开发表后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注目与称赞,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是一个尚未统一但正在发展中走向统一的中国,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天经地义,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与大陆终将统一乃民心所向,中国完全统一,势在必然。

八、板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

说理 慎思 再思 三思 水 民族利益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乳

交 言情 思念殷切 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 融

课后反思:

第二篇:致蒋经国先生信

[键入文字]

第四单元 致蒋经国先生信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把晤()

bèi()谬

苟同()..绸缪()

咫尺()

瞬yú()..quán()察

hàn()事

2.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东南亚问题专家贾都强调,类似排华暴动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极少发生,“该事件性质很严重,越南政府难辞其咎”。....B.在其后的询问中,他巧言令色,积极配合交警的调查,使得调查过程非常顺利。....C.我们凡事都必须未雨绸缪,以免问题真正降临时,我们会来不及应对。....D.虽然我做了件对不起他们兄弟的事儿,可他们两兄弟还是同捐前嫌,原谅了我,这....使我感激不尽。

3.以下是大学生贺昌玉同学为感谢《大学生》杂志为其呼吁捐款治病而写的一封感谢信,认真阅读,完成文后题目。感谢信

《大学生》杂志社:

请贵刊转告全国所有关心我的大学生、解放军战士、工人、教师及各界朋友,我的病情经几家大医院治疗和各界的关心,目前已得到控制,现正在家休养。如不出意外,下学期开学即可返校学习了。

顽疾缠身,是我人生中的不幸。我得的这场疾病,使我和我的家庭几乎摧毁了。由于《大学生》杂志的呼吁,一封封来自远方的书信、一张张几经周折转来的药方,使我那不情愿跳动的心,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几乎凝滞的血,又沸腾了。一双双援助的手,一颗颗充满爱的心,指明了我生活的路,温暖了我一家几乎冷却的心。唯一遗憾的是我不能面见答谢各位。在此请接受用你们的爱心挽救的人的深深谢意,愿你们的爱的春风暖遍祖国,充满世界。

为了不辜负你们的一片爱心和良好祝愿,我将继续我的学业,继续我的事业,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献给关心我的远方的各位朋友们。

愿我们的心永远相通„„

贺昌玉

(1)这封感谢信在格式上有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封感谢信的内容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其改正。

x k b 1.c o m

(3)这封感谢信的内容中有一处错误的标点,请在其下面画波浪线,并将其改正。

4.句子仿写。

祖国是大树,台湾是枝叶,大树与枝叶息息相通;祖国是________,台湾是________,[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 6.(重庆中考A卷)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网11月7日电 2015年11月7日下午,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第一次握手,举行会面,坦诚交谈,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应建立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机制,努力使两岸和平发展的现状继续保持下去,使台海成为和平之海、发展之海。

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第一次会面,会面在亲切、亲和的气氛中展开,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海内外同胞为两岸领导人勇敢迈出关键一步,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1)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几位发展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文化名人。

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8.全段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展开,从________的角度出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9.文段中作者引用的“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引用这个句子的目的又是什么?

10.“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11.此段文字的说理方式较为明晰、有感染力,你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给在日本的外祖父的信

王蕴

亲爱的外祖父:

您好!

我已经有好久没有给您写信了。可是,自从读了您上次的来信以后,我的心一直难以平静。思潮竟像日本海的波涛那样,不停息地翻腾着。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激奋的情绪在时时拍击着我的心扉,它驱使我终于提起笔来,向您倾诉„„

外祖父,您在信中希望我能研读日本文学,将来到您的身边陪伴您。我深深地懂得您慈爱的心,我也曾向往过那樱花国度迷人的秀色和丰裕的生活。我曾经想象,在阳春三月的暮色里,我身穿艳丽的和服,挽着年迈的外祖父漫步在富士山下的樱花林中。木屐踏着落英,宿鸟唱着晚歌,花径上留下了祖孙二人的侧影。眺望那朦胧在桃色晚霞之中的圣洁的富士山顶,目送着夕阳最后一缕余晖„„这是怎样静谧得令人神往的生活呵。可是,当我现在又一次郑重地把这一切放到思想的天平上反复衡量时,它翘起来了。我看到我所愿意从事的事业的砝码重重地沉了下去——这是一种使我震慑的力量,它几乎是不容抗拒地指引我去选择应走的路。在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我选择了中国文学。因为,我的心是属于中国的。

外祖父,你们日本民族是一个自尊自强的民族。外祖父您当然还记得,日本四岛的国土也曾经被贪婪的侵略者注目。但是,明治维新使这个东亚岛国走上了自立图强的中兴之路,并迅然跻身强雄之列;军国主义的疯魔使日本几乎陷于举国颓废的肃杀之中,但是,发愤图强的日本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战后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崭新的日本。而我们中国,自从被枪炮敲开了大门,河山破碎,民族受辱,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也就此黯然蒙尘。经受了一百多年被宰割和奴役的悲怆,我的祖国变贫穷落后了,但她的名字依然叫中国!今天,生息在这块国土上并握着它的主权的还是龙的传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处在振兴时期,而我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觉得我在中国更有用,我的事业应该在中国。您是一位开明豁达的老人,您也曾亲历50年代日本的振兴时期。您如果回想起那时候日本的青年是怎样执着地致力于日本国的重建,您就会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因为,尽管日本民族和中华民族的风俗语言不尽相同,但我知道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我立志于中国文学,因为它是中华祖先创立的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精粹,能在这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我将感到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同时,更由于文学具有一种唤起人心的感召的力量,我觉得它对于我们现在十万万人所致力的大业也是有意义的。在我们民族沉沦的年代,鲁迅先生曾用他的笔唤醒昏睡的国人,为抗争的勇士们呐喊助威;在我们建设祖国的今天,我要以先生为榜样,用我的文章激发更多的同龄人的爱国热忱,做一名摇旗鼓劲的小卒。鲁迅先生始终是日本人民的好朋友,我也希望像他那样永远做日本人民忠诚的朋友。我将把学习日本语作为我的第一外语课程。我愿意化作联系中日文化的纽带上的小小的璎珞,化作沟通中日友谊的桥梁上的一颗小小的铆钉。我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胸前戴上友谊使者的金牌出现在我亲爱的外祖父面前,那时候您一定会更高兴吧!

最后,恳切地请求外祖父谅解我的选择。祝您健康!

您的外孙女:王蕴 ×年×月×日

12.文中提到的“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激奋的情绪”指什么?它为什么能“时时拍击着我的心扉”?【理解文章内容】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13.既然不打算回到外祖父的身边,作者为什么还在文章中畅想同外祖父在一起的美好岁月呢?【分析文章写法作用】

14.“我”从事中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5.抒情自然、真挚是这篇文章的特色之一。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选择一个作简要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经受了一百多年被宰割和奴役的悲怆,我的祖国变贫穷落后了,但她的名字依然叫中国!

②今天,生息在这块国土上并握着它的主权的还是龙的传人!我选择第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运用了讲道理的方法,真挚诚恳地劝说蒋经国先生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请你采用讲道理的方法,围绕“追梦需要思考”的观点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写法分析】选段先从空间说起,海天相隔,再说时间上是分别多年,回忆往事,令人感念。讲道理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入手,在二者的对比中增强说服力。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典型例题】文中引用鲁迅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既表达了对旧友的深深思念和诚挚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切盼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技法点睛】此考点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二是对重点语句的感情的理解。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提问方式一般是:这篇文章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5。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参考答案

1.wù 悖 ɡǒu móu zhǐ 逾 诠 憾

2.B

3.(1)标题“感谢信”三字应居中排列 姓名下面应有时间(2)我得的这场疾病,把我和我的家庭几乎摧毁了。(3)最后一句中的省略号改为感叹号。

4.红花 绿叶 红花与绿叶相互映衬

5.示例:乡音已改是归人

6.B 7.(1)示例:相逢一笑泯恩仇,习近平与马英九第一次握手(2)示例:于右任、余光中等。

8.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 民族利益 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和平统一纯属内政

9.出计谋就要出为天下人着想的计谋,要出名就要做到流芳百世;鼓励蒋经国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10.不能,因为这句话突出了台湾分离祖国产生的后果,从反面强调了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意义,使论述更加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11.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式:正面,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反面,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12.指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外祖父的信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

13.这样更能彰显作者以国家为重、事业为重的思想情操。

14.用我的文章激发更多的同龄人的爱国热忱。

15.①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一定能够繁荣富强的坚定信心。

16.【例文】追逐梦想需要思考。在经历挫折之后,要仔细回味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领悟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追逐梦想中的思考会让人摆脱平庸,从而挖掘潜能,增长才干。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可通往梦想的道路往往是平凡生活;人人都渴望梦想成真,但有时以退为进却是为了积跬步以至千里。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追梦终将是南辕北辙。所以,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如果多些思考,多些自省,多些揣摩,自然也就会多些人生的智慧。铲除一切阻碍,轻装上阵,追逐梦想,让美梦成真。

[键入文字]

第三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致蒋经国先生信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生僻字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题材来表达情意。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课

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打电话、网络等便捷的交流方式被人们广泛的运用,而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被人们淡忘。其实,写信是一种优越的交流方式,因为它能更有条理地表达人的想法,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信体的文章进行了解和学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致蒋经国先生信》。二.出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生僻字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题材来表达情意。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四.自学指导一

1.初读课文扫除生字、了解新词。

2.借助资料书了解作者

3.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五.关于作者:

由学生介绍(因为此作者不作重点)六.掌握下列生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晤

2.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咫尺

珍摄

期期

悖谬 苟同

党私

同捐前嫌

难辞其咎

巧言令色

经纬万端

毋庸赘言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七.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

在这封书信里作者真挚恳切地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2.找出你认为感情真挚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略)

自学指导三

本文作为一封书信大致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本文作为一封书信大致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开头和结尾情词恳切地叙述了自己与蒋经国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思念和渴望重逢的愿望;二是在中间部分真挚恳切地你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并委婉而中肯地反驳了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八.当堂训练

1.熟读课文

2.识记本课词义并用“推心置腹”“同捐前嫌”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咫尺

珍摄

逾越

悖谬

苟同

绸缪

泯灭

赘言

盍不

东隅

把晤

毋容赘言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咫尺

悖谬

苟同

难辞其咎

巧言令色

时不我与 未雨绸缪

经纬万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首先指名读或齐读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1.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他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明确:从三个方面对蒋经国进行了劝说: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最后从蒋经国个人抱负的角度进行劝说。

作者反驳了“三不”、“罪人”、“吃亏”、“上当”、“屈事”、“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谬论。

2.作者是怎样实现劝说与批驳的统一的?

信中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一方面对蒋经国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进行了反驳。信中针对蒋经国所言的“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作了全面驳斥。还分别驳斥了蒋经国所说的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错误言论。

三.总结归纳(13)

1.此信在反驳蒋经国错误言论时,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措词适当,鼓励热情,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信的开头、结尾畅叙阔别情思、通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信由私交入手,不计个人恩怨,表现了对受信人的深切关怀。不仅其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关怀其政治前途。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如“局促东隅,终非久计”,“世交情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千秋功罪,系于一念间”等等,出自肺腑之言。发人深省。眷眷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书信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般书信的写作态度要诚恳亲切,用语要恰当,感情要真挚。如有批评规劝之意,则批评要中肯,用语要委婉

四.当堂训练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居于东南狭小的地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如果你犹豫不决,或者推脱到将来,不仅徒然地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脱罪责。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时光不会停留,人生苦短,时间拖长了,事情就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遥望南方的天空,不禁心驰神往,短信写不完我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我在大陆专诚等候回音。

五.课外作业

1.给_______的信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要充实,言辞恳切;如有

劝勉、批评语言要委婉。

③不少于500字。

2.完成基础训练。

第四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二)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三)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七子之歌》

(二)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一首歌的歌名是——(生答)《七子之歌》,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生答)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浓浓思念之情。是呀!“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愤,是游子的呼唤。当歌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民族屈辱已经洗刷,但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地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

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封书信。(板书标题)

(三)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等地,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他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侨联名誉主席,中日民间人士会议中方委员会主任,宋庆龄基金会顾问。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

2本文标题交代了写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蒋经国先生是何许人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浙江奉化人,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主政台湾。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大陆安葬。

中央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3你读了文章标题后,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明确: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给蒋经国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封书信的钥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四)初步阅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听边思考;

2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文后“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3师生共同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解说: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音、字义,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来,老师采取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教会学生用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语言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等分析词义,尽量靠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帮忙得出答案,进行探究性学习)。

明确:除了注释已经标出的字音、字解及翻译,老师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下列一些字、词、句。

匆匆一晤: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

悬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决: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地。

焉能自保:焉,怎么。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

不胜:非常;十分。

面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4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书信内容(提示:本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力,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朗读时要好好品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并解释词语:

咎咫尺珍摄苟同同捐前嫌巧言令色

未雨绸缪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翻译书信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翻译书信第一段,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明确:(大陆和台湾)相隔的距离很近,却竟然像海天那样遥远。当年在南京匆匆见了一面,一眨眼已经过了三十六年。小时候你我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相遇,过去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只是长年没有互通音讯,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近来听说你身体欠安,深为挂念。人过了70岁,多有病痛,希望你能保重身体。

(二)进一步研习课文

可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解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他们可能说得不好,教师可联系时代背景,适当点拨,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切忌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①廖承志先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②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③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明确:作者从正面劝说和反面假设两个角度说理,正面劝说又是从民族利益、历史责任、个人抱负三个方面进行的。

信中首先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进行劝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以安居乐业,两岸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苦,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其次,信中探讨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及可能性”这一问题,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孙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以来,共有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事实证明:合则于国家民族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根据形势的发展,蒋经国在台主政,第三次国共合作,“大责难谢”。且双方领导是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信中还设身处地为国民党的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途着想,亦应顺乎形势,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最后,再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信中引用蒋经国自勉之言“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指出若在其手中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功在国家,其将受到“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名留青史”。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以上是从正面劝说。作者还从反面假设,如果祖国不统一对台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作者认为,局促东隅终不是长久之计,会徒生困扰,蒋先生亦难辞其咎;和平统一台湾纯属内政,外人的花言巧语与伪善会损害民族利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到最后会导致国民党的灭亡,连自保都困难。

④廖、蒋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体会这封书信中蕴涵的情感。(解说:这部分要运用“对话”理念,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多方、平等、碰撞、互补的基础上完成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与本文之间的交流。)

明确:A信中告诉我们,两家是“世交深情”,廖承志与蒋经国小时候关系亲密,后来又在莫斯科、南京等地相遇过,有过私交。(老师补充介绍)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黄埔军校成立时,蒋介石任校长,廖承志之父廖仲恺为国民党代表,母亲何香凝为国民党中央委员。蒋介石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手下重要干部,不过孙中山过世后,国民党出现左右之争,廖仲恺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蒋为幕后主使,此后双方表面上虽为同志,但实存心结。但客观上,廖、蒋两家后代仍有来往。

B这封致蒋经国的公开信是以个人名义而写,其中包含着廖承志深厚的情感。如:书信开头的称谓为“经国吾弟”,把蒋经国先生称为“我的弟弟”,廖承志对蒋经国的感情可见一斑。

书信的第一段,“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擅自珍摄”,其中“历历在目”“此诚憾事”“深为悬念”“至盼”表达出对蒋经国深深的思念和关怀。

信中规劝之言,情真意切。“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盼弟善为抉择”等等乃出自肺腑之言,句句都为蒋先生考虑,发人深省。即使是批评性的语言,如“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等等也是言辞中肯,适当而委婉。

课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不仅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而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的设想周到、关怀备至。

“寥廓海天,不归何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句是引用。(介绍背景资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50年代,一次,周恩来看完了张治中写给台湾同事的信后,略一沉思,挥笔添上了八个字:“寥廓海天,不归何待”,虽说只加了八个字,却犹如画龙点睛,三十年后,在廖承志起草这封信时,情不自禁又一次引用了“廖廓海天,不归何待”这八个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鲁迅的诗句,如今已经变成海峡两岸论统一必言的名句,几乎家喻户晓。引用这几句诗饱含着廖承志先生对世界和平和祖国统一的深情渴望以及无比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爱心!“人到高年,愈加怀旧”、“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作为多年的老友,字里行间洋溢着如同骨肉亲情的拳拳之心,读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说: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齐读一部分充满感情的文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书信中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研究性学习: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解说:这个专题不宜由老师提出,最好是从学生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2概括书信的特征。

附有关书信的资料: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掌握书信的格式和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书信的功能。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称谓应遵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如“你好”“近好”“节日好”等。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对晚辈用“字、白、谕”等词。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地址,再写单位名称。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第三课时

研究性学习:

驳斥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程理论研究表明:课程设置正由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发展,由单一的学科课程向多种课程形态发展。从认识世界来看,综合能够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各种现象和因素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产生和自主选择的,是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和自身的贴近程度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并感悟更多的道理,从而使“研究性学习”所倡导的“个性健全发展”得以充分实施落实。

(二)研究目标

充分认识历史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完全统一的步伐无可阻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先请各小组的代表们作专题发言,汇报他们调查和分析的成果,此活动形式可以丰富些,要不拘一格,每个小组最好派两名以上的代表发言,老师穿针引线,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

教师补充资料:

拟从下面几个角度来论证“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驳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哲学原理

用实事求是的观点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是实事求是,不是尊重历史,这种理论将破坏两岸关系,不利于祖国统一;从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看,台独分子试图通过“公民投票”形式来达到法律上“台独”的目的,这种行径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2)历史事实

历史上从古到今,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它归入中国版图可以追溯到三国的东吴,虽然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割台,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政府得以收回台湾;1949年因中国大陆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的状态。

(3)精神动力

在世界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号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劫难,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在异族的征服和摧残下走向衰落和消亡,只有中华文明始终绵延不绝,放射着不败的光华。对于这种现象,中外历史学家做过许多研究和分析。尽管他们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一致的;中华文明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核心是群体意识,表现在国家观念上,就是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甘于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事实正是这样:纵观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不管我们的民族如何受到外敌的入侵和压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最终都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重新站立起来;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战乱频仍、四分五裂,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同样会在曲折的前进中走向和平与统一。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七子”的先后回归,其实是历史的必然;祖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而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腾飞,也终归是会变成现实的。(4)政治努力

1995年1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在深入阐述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大思想的基础上,富有创意地提出现阶段发展台海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国家主席胡锦涛2003年3月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提出了四点意见和“三个有利于”,12月会见大陆各地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强调两岸要携手把中国这个“共同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既高度坚持原则性,又充分展现亲和力。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中国于1997年、1999年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中央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支持特区政府依照国家宪法和特区基本法施政,保障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稳定、繁荣,并推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一国两制”的话题在台湾,由“禁区”到热门,由不准、不能、不愿谈到公开研讨。港、澳对“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在台湾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产生积极效应。

这些无不深刻揭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5)民间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流范围遍及大陆各个省、市、自治区,遍及整个台、澎、金、马地区;交流内容涵盖各个领域,一些专业学术交流和科学产业交流逐年增多,并由一般参观、访问发展到讲学、探讨、技术指导和合作研究,众多的学术社团、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等都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交流关系。

现在,大陆已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之地。台商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台湾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已多到大陆投资设厂;投资类型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电子电器、非金属制品、石化产品等跃居投资前列;投资地域从沿海地区为主扩展到大陆各地,特别是开始注重参与“开发大西北”;投资领域遍布第一、二、三产业众多方面,尤其已涉及到金融保险、航空运输等行业。

两岸电信部门已开办电话、数据通信、移动电话漫游、电视电话等业务。两岸电信业务量迅速增加,分别占大陆、台湾境外业务量的第二位、第一位。

1997年4月福州、厦门与高雄之间开启“权宜轮”的“试点直航”,结束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近五十年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1998年3月,两岸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运输两岸货物的船舶经第三地换单不换船航行两岸港口;2001年初福建的马尾、厦门先后与马祖、金门签订加强民间交流的协议,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往来;2003年春节,祖国大陆配合台湾业界促成台湾同胞“包机”返乡过年,台湾民航飞机五十多年来首次正常停降祖国大陆。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办发表“三通”政策说明书,在台湾各界产生热烈反响。这种种交流和合作是民意的真实反映,为祖国的统一创造着有利的条件。(6)血脉相连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远古的时候,原来和大陆连为一体,后来海平面上升,它才成为一个海岛,所以两者之间动植物的种类大致相同。从台湾岛发掘出来的动物化石证明,大象、犀牛、野鹿、剑齿虎等,它们本来生活在祖国大陆南部,是在远古时期通过连接海峡的大陆桥到台湾的。台湾先住民也不是岛内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大陆沿海地区渡海过去的,与中华民族血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缘相通。先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与大陆南方相同的民俗习惯,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台湾先住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是两岸民众的共识,而和平统一更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7)法律依据

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四)老师总结

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明天的中国,将是一个热爱和平和充满希望的大国。中国的统一与此相应,昨天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中国;今天是一个尚未统一但正在发展中走向统一的中国;明天必将是一个更具有活力的统一的中国。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天经地义,两岸关系发展民心所向,中国完全统一势在必然。

板书设计

慎思

再思

三思

致蒋经国

说理

民族利益 →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先生信

廖承志

言情

思念殷切 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廖承志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中重点的文言语句。

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4、充分认识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在信中廖承志言词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交往和友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蒋经国应从民族利益出发,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标题醒目、概括、简洁:一方面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书信,另一方面表明了书信的对象是“蒋经国先生”。

2、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

3、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4、学习生字:

咫尺(zhǐ)逾越(yú)把晤(wù)珍摄(shè)悖谬(bèi miù)......东隅(yú)难辞其咎(jiù)苟同(gǒu)毋庸赘言(wá zhuì).....厝(cuò)盍(hé)未雨绸缪(móu)笑泯恩仇(mǐn)....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文章因为是书信体,可分为前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

前言(1、2),称呼和问候语。由于作者与蒋经国虽说世交,然“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长年未通音问”,所以先叙旧,再议别离,后问安。

正文(3-7),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作者从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为和谈做出贡献。(分析问题)

正文又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3),首先提出总论点,“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问题)

第二层(4-6),从几个不同角度论述中心。

一、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入手,论述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批驳所谓的“罪人”之说。

二、分析历史上国共两度合作的事实,说明国共两党三次合作的可能性,批驳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

三、从蒋经国个人“忠孝两全”心愿论述“统一大业”于公于私的利害关系。

第三层(7),警告蒋经国祖国统一“时不我与”,应“未雨绸缪”。(解决问题)结尾(8),再叙友情,切盼重逢。

四、理解重点文言语句的意思。

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含义:居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含义: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含义: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含义: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

五、教师小结:

这封书信言辞恳切地叙述了与蒋经国的友谊和交往,表达了我党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立场,批评了蒋经国的“三不”政策,从三个角度劝说蒋经国放弃错误主张,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廖承志丹青逸事:廖承志自幼受母亲何香凝的艺术熏陶,学会了绘画。抗日战争时期,廖承志曾到香港工作。日本占领香港后,廖承志因工作需要到粤北参加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工作。1942年廖承志在广东乐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于江西泰和县马家州集中营里。特务头子嬉皮笑脸地对廖承志说:“廖先生国画造诣很深,可否赠我一幅?”廖承志挥毫画了一幅《枯树·饿鹰·恶犬》的国画,画罢说道:“这幅画送给你作个纪念吧!”那家伙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

明确: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首先从民族利益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再次,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2、课文中用“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中用“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利益而至个人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话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剖析:俗话说“三思而后行”,一方面这三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为贡献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文章没有这三句话内容照样是完整的,但表达效果上就不太一样,所以本题设计意在让我们体会这三句话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

3、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如何?

明确:蒋经国一再声言“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还认为,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投降”“屈事”“吃亏”“上当”,并发布了“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生,民生乐利”等错误言论。

作者立场鲜明,对这些言论的态度是“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四、品味语言:

1、“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咫尺”中一个“竟”字写出了虽只隔一个窄窄的海峡,却似远隔天涯之叹,含蓄地表明了这种阻隔是人为造成的。既自然地抒发了牵挂惦念之情,又为下文将要进行的劝告作了很好的铺垫。

2、“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本课中心句。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这三个方面,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考虑来劝说。劝说过程条理性强,结构严密,有力突出了中心。

3、“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这是劝说中的第一点。作者在本自然段列举不同侧面的国际国内事实,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劝说对方立下这历史功业。这里采用了演绎推理,对表现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4、“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这是总结句,用来总括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这一责任。国共历史上已经有两次合作了,如果能依时顺势三次合作.通过和谈达成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党共存,振兴中华的目的。言外之意是敬告蒋经国,国家统一迟早会到来,当然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句子在这里起归纳总结作用,使中心表达得更为明确。

5、“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从第一个方面④自然段过渡到⑤自然段。这个句子没有承上的作用,只有引出下文。作者用叙述历史事实,引出对国共合作的议论,过渡自然,清楚明白。

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用鲁迅的诗,意在劝其摒弃前嫌,实现中华民族的骨肉团聚。再叙亲情、友情,表达切盼重逢的深情。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教师小结:

书信可以表达正义的心声:“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这是廖承志对蒋经国先生的敦促,推心置腹,可谓情真意切,心诚能鉴!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增强统一中华、兴邦爱国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说理:慎思(民族利益)——再思(历史责任)——三思(个人抱负);

言情:思念殷切——关怀备至——设想周到——批评中肯。

————为实现两岸统一作贡献。

下载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师用)[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蒋经国先生信 初中语文教案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体味情真意切的语言。 3、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 教学重点: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廖承志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说课材料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说课材料 ――廖承志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育才学校杨国敏2007.11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廖承志 教学内容: 本课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

    13、《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备课人:吴志仲审核人:孙植荣备课时间:2014.10.25 学生姓名: 《致蒋经国先生信》导学案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廖承志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二、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三、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白毛坪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廖承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文章使用了......

    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第13课 致蒋经国先生信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咫尺、悖谬、珍摄、政躬违和、难辞其咎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书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