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

时间:2019-05-12 07: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

第一篇: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

德育工作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德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因此,努力改革德育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在重视继承思想品德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德育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二、融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三、其他工作

健康、环境教育方面

在本学期,校园环境美化,学生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学校,学生们很少有人践踏草坪,更没有折花枝、树枝的现象出现。学生们更加爱惜校园里的花鸟鱼树,能够给垃圾分类,扔到指定的垃圾点。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学生迅速更新的思想观念,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形势依然严峻,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上下求索。

班主任工作总结

王明丽

20117—2018第一学期又匆匆而过,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为了配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和教导处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为了积极参与„朗读比赛‟ 我班利用少年宫活动课举办了班级比赛,真正选出了朗读好的孩子参加比赛,主要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现在上课朗读课文成了孩子们最乐意做的事情。同时,读书课使学生爱上了读书,我还鼓励孩子背诵好的段落,只要能背下来不管长短都给鼓励,也可以找到好的锻炼给大家朗读分享经验,学生会欣赏才会写作,一学期下来学生写作文不愁了,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求知、砺志、活泼、团结”的班集体。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委成员:第一.大力表扬班委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委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班委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班委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少年宫活动课,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了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到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了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同时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努力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学习方向。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将不断地探索教育管理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向老班主任、老教师学习,以便将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

一组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王 明 丽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组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实践“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教学相长,互动行进的良性成长模式,坚持“三科打基础,四展育特长,五育齐发展”的育人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用爱心去催化学生,用真情去感化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将做大量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精诚团结,形成和谐群体。

“凝聚形成力量,团结产生兴旺”,这是我们一年级组全组教师的共识,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陈老师认真老练工作一丝不苟,朱老师乐于助人,王丽萍 等在学校的工作中发扬不分分内分外的精神,班主任与课任老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将使各项活动都获得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我们一年级组精诚团结,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雷厉风行,有很强的执行力 我们组的老师,就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本学期我们一年组将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各科老师之间密切配合,同科老师之间无逢衔接;每日教学工作开始前全方位细致准备,教学工作中用心实施;每日、每周教学之后,每个单元检测以后都将进行总结、检查、修正等等,以及随之而来的跟进措施,使教学工作成效显著。

三.教书育人,工作尽职尽责

我们一年级老师个个爱岗敬业,工作尽职尽责,一年级的孩子好动、幼稚,老师们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利用心理健康课疏导孩子,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教育无小事,事事可育人。老教师兢兢业业,年轻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提优补差。在大家的努力下教学秩序将井然有序,学生成绩提高会很快。坚持教研,凝聚集体智慧 本学期我们将在组内听课,形成了“说课——上课——评课”的一条龙教研模式。高级教师陈老师将为老师们汇报课支招,他的评课使老师们受益匪浅。老师们深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练出来的,大家将苦练内功。

五.其他方面

平时,只要学校有任务,老师们的回答一是:什么时候完成。二是:行,好。然后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各项工作中,需要老师们递交各种文章、材料,老师们在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撰写,按时上交,因此,常常是我们组最先交齐各种材料,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们一年级组虽然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同心同德,携手并肩,为岭西小学神圣的阳光事业,为托起 新时代的太阳,当好园丁,培育出绚丽、芬芳的花朵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内容

中小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社会公德教育;

3、品德和文明行为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劳动教育;

6、民主、法制教育;

7、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8、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第三篇:初中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初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初中一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

做好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步建立良好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与班风,进行爱校教育、爱家教育、“五爱”教育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初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注意起始年段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初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的; ⑶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⑷了解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树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的认识; ⑸相信科学,拒绝迷信。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⑵培养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 ⑶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⑷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爱惜劳动成果; ⑸初步懂得责任和义务的内涵;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认识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⑵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⑶培养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⑷初步具有承受学习与生活上的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⑸初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加强和巩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目的教育; ⑶热爱和关心班集体的教育;

⑷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内容的教育;

⑸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传统美德以及革命传统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校规校纪教育,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⑵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教育; ⑶安全意识教育;

⑷良好的文明礼貌规范教育;

⑸敬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 ⑹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进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⑵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学中有关对元认知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的内容;

⑶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教育; ⑸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初中二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初一年德育成果,根据初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与引导,平稳地向青春期过度,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转化,努力缩小差距,减少两极分化;巩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进一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具有初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知法、守法;

⑶树立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特区的繁荣、中华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情感;

⑷相信科学,拒绝迷信和陈规陋习,初步具有科教兴国意识; ⑸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有要求加入团组织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养成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继续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意识;

⑵具有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识; ⑶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养成与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 ⑷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做到心中有他人,学会养成先人后己的好品质。⑷对异性交往有较为正确的态度;

⑸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继续加强“五爱”教育; ⑵正确的学习态度教育;

⑶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与意识的教育;

⑷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 ⑸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学习与基本国情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⑵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教育;

⑶保护环境意识与参与环保行动的教育; ⑷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的教育;

⑸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教育; ⑹爱惜粮食的习惯养成教育;

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培养教育; ⑻艰苦奋斗传统教育。

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⑵关心心理成长历程,自觉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⑶进一步了解“元认知”,并把它运用到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中;

⑷在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中,正确理解父母亲的关爱,消除家庭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⑸为人正直,诚实谦虚,发奋进取,戒骄戒躁,意志坚定等优良品质的养成教育。初中三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巩固前两年的德育成果,根据初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面临的毕业、升学、就业压力进行教育与引导,开展知法、懂法、守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主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初步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一、德育目标 ㈠思想品德目标

⑴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

⑵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⑶具有进一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懂法、守法;

⑷由爱校、爱家乡、爱特区的思想感情出发,进而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民族责任心、自豪感,立志“报效祖国”;

⑸积极要求上进,争取加入团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的意识。㈡道德行为目标

⑴继续培养与巩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的意识,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做一个社会的人”;

⑵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⑶心中有他人和集体,必要时能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集体三者的关系;

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立志成材; ⑸有自觉的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 ⑴进一步养成与巩固健康、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初步具有较稳定健康的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情趣等在内的内在性格;

⑶基本形成较稳定的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圈子,正确处理同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

⑷初步具有用正确的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德育内容 ㈠思想品德方面

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界定的含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的教育;

⑵党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

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教育;

⑷国情、家乡情、校情和发展前景与爱校、爱家乡、爱国的教育; ⑸共青团的性质、宗旨、任务与青年进步成长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团的知识教育。㈡道德行为方面 ⑴进一步进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⑵“五爱”与“五心”教育; ⑶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⑸谦虚、诚实,诚恳待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㈢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方面 ⑴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

⑵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⑶初三的正确学习复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与教育;

⑷进一步进行良好的品质养成的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

⑸正确判断是非能力的培养与教育。㈣毕业教育

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教育; 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⑶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亲情、友情教育; ⑷“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 ⑸“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思想教育。

初一年级

【教育目标】

勤奋学习,了解历史

1.学生了解学校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推崇学习田家炳老先生的人文情怀。

2.学生了解我国光荣史及屈辱史,深刻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教育过程】

1.组织阅读校本教材《走进田家炳》、《中国传统节日》,要求年级组组织一次“田家炳先生事迹”的演讲会。

2.出份面向全校的小报,主旨是宣传学校历史,国家历史。

小报内容由七年级各班同学共同协力制作。初二年级

【教育目标】

热爱科学,独立自强

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初步培养良好的政治信仰;培养爱科学、不迷信的思想意识;认识科学强国,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教育过程】

1.科技展示

以机器人小组同学为主力军,非机器人小组同学为辅助力,由八年级学生组织一场科技小展览。2.“十四岁生日”活动

借十四岁生日培养学生独立自理、团结协作能力。初三年级

【教育目标】

自爱自信,感受民俗

1.培养民族自信心,懂得自爱,学会避免破坏民族形象。2.利用假期走入社会,感受民俗,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过程】

组织同学走入社会

各班以安全为前提,自发组织一次能够感受民族精神的出行活动,并提交一份活动报告。(报告需提及活动内容及成效)

第四篇: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九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德育概念

一、德育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二、“德育”一词的由来

西方社会:19世纪后半叶;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育这个新名词传入我国。

在198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正式确定统一使用“德育”这个术语。

三、我国德育的内容:

四、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一)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三)道德教育

层次划分: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和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道德知识和传统美德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小学德育内容的特点:

1.阶级性和历史性 2.共同性和继承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

六、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第二节 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德育目标的概念: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的分类: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德育目标内容分层:道德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心理教育目标。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德育目标主要依据(内容构成结构):

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在1988《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全面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基础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三)】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

第三节 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的这种态度,并逐步演化为自身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我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了解: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有共性:建设祖国,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抗击侵略,保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①帮助儿童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②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和国家两者的内涵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树立起民族和国家意识。

③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我国各民族和社会发展现状,引导儿童自觉地将自己乃至本民族的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为民族与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④教育儿童在热爱本民族与国家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逐步树立起尊重、友爱、合作的精神

⑤重视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2、理想教育

理想问题是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格理想、生活理想等等。是否具有健康、正确的理想是儿童能否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关键。

小学理想教育的内容:

①教育者应充分理解、尊重并正确对待儿童理想的现实性与丰富性。

②帮助儿童认识到理想对于人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逐步提高他们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帮助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逐步树立起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③教育者应结合传统与现实,培养儿童学习革命光荣传统,并将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3、集体主义教育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道德的基本问题。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集体主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前提,同时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合法的利益。

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

①教育儿童关心集、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规范言行。

③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

4、劳动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

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懂得劳动的意义,尊重和热爱劳动。

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安排劳动时间,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与心理特点和规律。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人道主义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是一种重要公德,主张尊重人、信赖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与互助。

小学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

①引导儿童学会善意对人,热情待人,乐于助人。

②培养儿童的文明行为,如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举止文雅等。

③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诚实、热情、谦虚、朴素、勇敢、果断、沉着、耐心、埋头苦干等。

第二章 德育过程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概念: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于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从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的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

1.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2.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是组织实践活动多方面施加影响的过程

4.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

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

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

3、德育要有针对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

(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

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

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第三章 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德育原则

一、疏导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二、长善救失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马卡联柯)

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要尊重学生

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四、因材施教原则(孔子)

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

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

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 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苏联马卡联柯)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做到以下两方面:

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

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 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

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

七、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要求:1.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德育途径

概念: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一、各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

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 主题班会 报告会 劳动

节假日活动

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

三、少先队教育

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

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

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

五、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六: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共青团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第三节 德育方法

概念:德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德育目标而展开的有秩序和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包含教育者的施教方式和受教者的受教方式。

一、说服法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

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

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

4、教师要以诚待人

二、陶冶法

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

1、人格感化

2、环境熏陶

3、艺术侵染

运用时注意几点: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三、榜样法

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包括三方面 :

1、典范

2、示范

3、典型

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时代性原则

4、德智并重原则

四、锻炼法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1、行为训练

2、娱乐或休闲活动

3、社会实践

4、委托任务 运用时要注意: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

3、坚持严格要求

4、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奖惩法

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一)表扬与批评: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二)奖励与处分(奖励一般包含颁发奖状,发送奖品和授以称号 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

德育模式

概念: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道德模式。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

观点:1.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2.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体谅模式)

时间和代表人物: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体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理论假设。(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3)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教育即学会关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社会学习模式

代表人物: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

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主张用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该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人的复杂行为;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情感等促进自我期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人生心态。

第五篇: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

德育概念、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德育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活动。

中学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小学德育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第二节

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及其分类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

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一)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

包含了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教育四个方面。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我国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是:小学德育目标、初中德育目标、高中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二、新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一)新时期德育目标的规定

(二)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

1、强调基础性

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

4、具有全面性

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

第三节

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选择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其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它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区分开来。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第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第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第五,爱国主义要体现层次性。

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

第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道德价值。

三、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指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意识与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反对极端民主化与无政府主义。

第二,要发展学生的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及能力。第三,要重视学校的纪律教育。

四、理想教育

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第一,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

第二章

德育过程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品德教育过程,也即教育者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其区别表现为: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个体在品德方面的发展。其联系表现为:德育过程是小事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这些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方面。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德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是在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第二节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一)知、情、意、行是构成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二)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

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

(三)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1、德育要注重全面性

2、德育要注重多开端性

3、德育要有针对性

二、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一)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总之,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在个体积极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品德发展也必然是个体积极参与活动的结果。

(二)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

2、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3、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一个人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 :最低的是被动应答,第二个是自觉适应,第三个是自主创造。

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个体的品德发展与形成为什么教育长期性的态度呢?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其次,一个人的品德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最后,道德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反复性是指个体品德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为何会出现反复曲折呢?首先,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其次,在个体品德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如果是积极的,当然会对品德的发展与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再次,学生意志的薄弱性也是导致反复性出现的重要原因。

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开展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

2、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第三章

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德育原则

一、疏导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遵循以下三个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

二、长善救失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使学生道德成长。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第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要尊重学生

第二、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四、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的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做到:

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

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 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的统一起来。

做到以下两方面:

第一、要组织和建设好集体

第二、要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影响和转变集体。

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作用。

要注意以下三方面要求:

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是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 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

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节

德育途径

一、各科教学

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

各学科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学校和班级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 主题班会 报告会 劳动

节假日活动

另外,还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旅游社会服务活动等。

三、少先队教育

少先队教育是通过队员当家作主的集体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的。

四、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

实施德育,学习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学习应起主导作用。

第三节

德育方法

一、说服法

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

分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运用时要注意:

1、说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2、说理要注重差异和时期

3、说理要具有趣味性

4、教师要以诚待人

二、陶冶法

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包含了三方面:

1、人格感化

2、环境熏陶

3、艺术侵染

运用时注意几点: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和引导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三、榜样法

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包括三方面 :

1、典范

2、示范

3、典型

榜样的选择要坚持以下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时代性原则

4、德智并重原则

四、锻炼法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1、行为训练

2、娱乐或休闲活动

3、社会实践

4、委托任务 运用时要注意: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

3、坚持严格要求

4、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奖惩法

是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品德与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一)表扬与批评

(二)奖励与处分

注意以下几个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四章

师德、师德规范与师德教育

第一节

师德内涵

一、师德概念的界定

把师德界定为: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师德即教师道德”

二是“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主张将教师私人领域的个人道德转移到公共领域,让教师所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全部袒露在职业监督之中。

第二节

师德规范

一、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

2008年修订的《规范》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蓝本。它在原则列举上缩减为六个,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二、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

(一)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二)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解析

1、爱岗敬业

“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

需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从而增强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第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第三,正确认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2、教书育人

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专研业务,勇于创新。第二,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功能。

3、为人师表

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

以下另提几点建议:

第一,为人师表要具有全面性。第二,为人师表要具有内在性。第三,为人师表要具有“度”。

三、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师职业的特点

2、过于抽象空泛

3、存在着“不当”的现象

4、师德规范的罗列上存在着重叠现象

第三节

师德教育

一、当前要加强师德教育的原因

(一)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

为了使教育回归其道德本质,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道德性。这是我们强调师德建设的最根本之处。

(二)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首先,从劳动目的上看,教师的劳动不是表达个人的目的,而是反映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根据社会的目的,教师应该既要强调智育,还要强调德育与体育。

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集体性和综合性特点。最后,教师劳动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非功利性的思维。

(四)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

一般来说,教师存在着以下四个不当的欲望,这些欲望导致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走向失范:

第一,物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 第二,权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第三,名欲膨胀导致师德丧失 第四,情欲膨胀导致师德堕落

二、师德教育的途径

(一)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通过大学“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2、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

4、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二)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1、实践:是指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职场中,通过践行师德规范,进一步加深对师德规范的理解。

2、拜师:是通过师徒结对的途径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自我修养(1)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以求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

(2)慎独:指的是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守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去行动,不做坏事。

下载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工作总结.doc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卞庄二中各年级德育目标及德育内容 (2010年3月修订) 七年级 德育工作重点:做好小学、中学德育工作的衔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和学会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

    德育实践发言内容

    学农是由学校统一组织青少年学生集体下乡体验农耕、农种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认识‘三农。 3月18日,我们来到了这里,一个大家都陌生......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时间:2011-06-23 16:52:47 来源:勤思考研网 点击数:3336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5辅导班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有哪些? (1)爱国主义教育 (2)革命理......

    中学德育的方式内容探讨

    德育的方式内容探讨 建始县民族实验初中田妮娟“德育为首”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德育教育的一种做法,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对一个人一......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三)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三)《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 讲求班主任工作艺术》这是苏学恕教授讲的,老实说,这个老教授讲话有点慢,声音略小,理论性很强,有时代气息的例子稍微少了一点,三个小时......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二)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二)如果说华老师是智慧的、幽默的,那么林甲针教授则是十分专业的、新潮的,他主要给我们讲解了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学校心理......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一)

    德育工作会内容汇报(一)感谢领导的厚爱,3月26、27日我在锦江大酒店参加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与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培训会》,培训460元,食宿920元,我觉得挺贵的,就只交了培训......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工作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充分利用约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的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