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喜庆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历史学科组工作总结
刘喜庆
根据学校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科研兴校”战略,历史教研组在学校的有力领导下,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本学科的各项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为我校今年教学工作的提高和高考历史性突破贡献了一份力量。现将具体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
一、继续抓好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历史组强调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本组老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反映良好,没有不规范的行为。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对他们的教学行为提出严格规范要求,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的检查和落实
本学期历史组教研组认真落实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每个备课组都按要求进行了集体备课并有记录,每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备课,且有各自特色。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听课都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次数。每位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注意知识体系及问题的设计与处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历史组的常规教学工作是规范扎实的。
三、深化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气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高一高二教师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应用,每节课有学案,杜绝满堂灌。强调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高三教师也没有说把课本重复一遍,而是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尤其是二轮通史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获取了信息,收获了成绩
2013年10月份我参观了山西新绛中学学案课堂,了解了基本流程和实施细节,对我校开展高效课堂提供了模式。
五、教研组网站的建设
在我校网站开通的基础上,历史组积极参加了网站的建设,现已将本学期开展教研活动的相关材料整理好。内容包括: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记录(手写交至年纪干事室)、研讨会、教学案和课件、部分试题、主题研究、教学反思。
取得的成绩
1、听课记录和教案检查成绩优秀
2、中学生座谈和作业批改、小测次数优秀,学生调研效果良好
3、学校组织的优质课和示范课评优课大赛成绩优秀,尹秀平老师和我均取得二等奖。我的二次学案得到评委的一致认可。
4、学校组织的办公室环境建设检查成绩优秀,屡获流动红旗
本学期大家都感觉过得忙碌而充实,回顾总结已走过的路,取得的成绩是全组老师辛勤劳动的结果。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把教研组的工作做得更好,下学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备课组各推出一堂示范课进行研究。
二、高三文科应届压力较大,在允许的前提下,教研组要共谋发展大计。
三、在常规教学方面,要改进的有:多听课,多听其他学科的课,博采众长。
四、对选修教材的选择上力争与学校实现统一性
五、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强化备课创新,把平时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形成文字,为以后的发展留下宝贵财富。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历史教研组一定会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尽职尽责,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第二篇:演讲稿(刘喜庆)
演讲秀
题目:《小鹰与小鸡》
内容:
暑假作业的“读故事,明道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鸡只能从草堆飞上矮墙。可是过去,它们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同是从蛋中孵出,同是嫩嫩的身架,软软的翅膀。
小鹰和小鸡都在成长,它们的想法可不一样。小鹰飞向那白云蓝天,一心想飞到太阳身旁。小鸡只求找点剩饭、碎米填饱肚子。
小鹰常常走出小窝,去呼吸新鲜空气,它常常离开树荫,去接受阳光。羽毛刚刚长成它就开始练飞,越练越强。它飞上高山,地上的一切都在眼底;它穿过白云,大江映出它雄壮的身影。小鸡不肯走出小窝,它怕受风着凉;它不肯离开树荫,担心要被太阳晒。羽毛长齐了,它不肯练飞,最多在地上扑腾几下,和同伴争几粒草籽尝尝。
小鹰长大了,它在高空展翅。小鸡长大了,它只会从草垛飞向矮墙。
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鸡只能从草堆飞上矮墙,是因为小鹰理想远大,并且走出家门不靠爸爸妈妈,不怕吃苦,我明白了,我要学习小鹰理想远大,并且走出家门不靠爸爸妈妈,不怕吃苦。
第三篇:雄县中学刘喜庆历史教研组汇报材料
雄县中学历史学科组教学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要略
刘喜庆
一、雄县中学历史教研组人员结构
1、职称方面:
中高4人:孟景生、延彩云、宋兰慈、张东英 中一4人:郑新领、刘喜庆、谢慧敏、尹秀萍 中二9人:周洪森、郭木兰、李彩萍、姚双芝、于珊、荣丹、马帅、李倩、杜亚威。
2、骨干教师方面:孟景生、延彩云、刘喜庆为市级骨干教师
3、班主任方面:三人分别是孟景生、郑新领、刘喜庆。
二、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选择:2009年河北省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一直选用人民版历史必修和选修教材。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之外,我们还自编了通史教学案印发给学生作为辅助性的课程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2、课堂教学模式:前几年我校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后来推行学案导学、师生合作探究的学案课堂模式。2013年从山西新绛考察回来后,我们实行“学案课堂”,这几种教学模式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好。
3、近三年高考成绩:2009年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课程改革,经过三年时间,2012年比2011年高考文化生本二上线多60余人,总数达到600人以上。2013年高考较2012年又有提高,而且美术生人数增多,总人数超过2012年。2014年高考文化生和美术生人数均有下降(以上数据均为文科)。也就是说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我校文科生上线人数先是大幅度上升,然后又出现下滑。有人把人数下降归咎于课程改革,那就等于抹杀了前两年课程改革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成果。
4、目前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1)过多关注教学手段。因上级领导的要求,过多关注教学手段,造成老师们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资源、研究试题、研究高考的精力不够,或关注程度不高。(2)过度备课、目标过高。尤其是运动式课程改革和教学比赛活动使教师为了准备一堂课要花很长时间。这会影响教师对其他课的备课时间与精力。许多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在不同的班级上或在同一班级多轮上,等到公开课的时候激情全无,完全成为一种表演。连自己都不感动的课,如何感动学生。另外过度备课使本来平常的教学行为复杂化,本来很好理解的一种现象,为了体现过程与方法,我们要提供很多材料,旁征博引,结果可以整体感悟的东西变得支离破碎,这必然使我们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有的公开课学生并不买账。
(3)部分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怀疑。这种怀疑并不是今年高考人数下降时才出现的,从课改以来就存在。主要表现为不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和要求、不认真践行,走一步退一步、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我为主、不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结构和命题动向盲目指挥或盲从等等。这样必然使教学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实践证明,我们倡导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出现一些反复还有其他因素,不能就此停止改革的步伐回到老路上去。高考试题已经清楚的表明传统的经验型主导课堂已经不再适应形势。
(4)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有余而程度不高。一所学校的发展,老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跟不上时代潮流,那无疑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我们的确有远程培训、有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有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优质课。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我们都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和手段,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真正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提高到较高的层次。我想学校领导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奖励力度,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认真实践。
三、发展规划
1、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方面:继续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拒绝貌合神离的课改、拒绝学生不买账的公开课、拒绝一灌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拒绝盲目地搞一刀切的要求与评价。我们应该认真俯下身来倾听学生对教学的建议,仔细考量自己的教学风格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握方向、抓好关键、真正落实、长期坚持。
2、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配合好学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开发课程资源,成立课题组,研发校本教材和开发课题;配合学校打造名师工程,推荐中高教师参加一些省市级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真实的、教师争先恐后参加的、富有情感的、学生感动的、富有活力的、扎实有效的教学评比活动;因为青年教师多,所以更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给他们担任优秀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督促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教学理论研究。这些方面都需要学校提供平台。
3、具体执行方面: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1).制定组内制度。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历史组制度,规 范个人的工作行为。
(2).根据学校每学年工作计划,结合本组情况制定组内学年工作计划,指导每学期的具体工作,每个备课组结合本年级特点制定备课组计划,严格落实,期末形成文字总结,进行反思,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
(3).坚持组内主题教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每学期不低于两个主题。通过说课,做课、评课与教科研课题结合。
(4).备课。备课是授课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我们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有主讲人,主讲内容、做好记录等。
(5).上课。为了更好的推动组内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每人每学期准备一次公开课(组内、校级、市级等; 秋实杯、展示课、示范课等),着重教法研究。平日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每课必有教案,须接受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检查签字方可上课。教案检查:组长每月检查一次,各备课组长半月一次,及时总结。(6).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0节以上的听课任务。要求:有听课笔记、记录、评语,期末检查。
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
4、高考应对策略方面:认真研究高考。(1)把握概念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在历史教学和高考中都非常突出,因此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成为了首要任务。历史概念结构分析如下: 人物类:所处时代、社会身份、著述主张、主要活动、业绩、历史地位。事件现象:发生时期、条件原因、经过或过程、内容、结果和影响。群体组织或机构:创立背景、时间地点、性质智能、宗旨章程、地位影响。制度纲领、路线方针、计划政策、条约宣言:时间、背景、目的、原则、内容、相关内容、变化沿革、历史影响。文化成果、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文献资料:时代、相关人物、内容、价值。
基本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赋税、兵役徭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2)狠抓基础
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怎样考,脱离不了基础知识。历史主观题无一例外的采用了“结合所学知识”或“根据所学知识”的设问方式,就是在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基础抓好。大家都可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案如下: 首先就是重视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性质、特征、结果、历史影响、历史评价; 其次是构建单元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体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发展方向和趋势;
第三整理那些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文化思潮等主干知识,作为专题进行学习。(3)方法训练
加强学科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读取、迁移、阐释、论证。从高考试卷来看,历史试题主要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不论哪种题型,都重视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这较好的体现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四项考核目标和12项具体要求。考生要回答问题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阅读,从中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考生还要从所给材料迁移到所学知识上,在这一过程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归纳地方法对史实进行整理描述、阐述论证和探究。这一点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调整、提高的过程,是在不断的练习--讲评—反思—练习—讲评—反思—提高 的过程中实现的。(4)渗透新观
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时学习并向学生渗透新的史观,注意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审视历史发展过程。(5)注重争鸣
史学争鸣和认知冲突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断加深。这一点可以打破人们头脑中的固定认识和权威结论,有利于人们更加理性的认识历史。(6)构思热点 教师应该尽己之力,做到课堂内容的“补充”、“升华”、“应用”。
所谓“补充”就是整合各种版本的教材,把相关章节中的内容拿到一堂课中进行比对介绍。所谓“升华”就是教师从历史事件、现象中得到的启示与学生共同分享。如在讲到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冲击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以下几条道路:固步自封、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综合创新。近代中国发展史证明了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有所创新。
所谓“应用”就是指将课本知识与当今世界的热点、时事相联系,寓现实问题于历史知识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民族发展、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的老师爱上课、愿意探究、愿意参赛、愿意付出。让我们的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充满睿智的思考和激烈的辩驳。愿我们的设想付诸实践、开花结果。愿我们的学校再舒弘志,再创辉煌。
第四篇: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2-2013学(上)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兴校”为宗旨,以抓教研组教研的实效为指导思想。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措施
1、继续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
①、制定好教研组计划、组织备课组做好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备课组计划和小结工作。②、本学期高中历史组教研组认真落实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每个备课组都按要求进行了集体备课并有记录,每位老师都能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且有各自特色。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听课都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次数。每位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注意知识体系及问题的设计与处理,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题能力。可见历史组的常规教学工作是规范扎实的。
2、深化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气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结合本组的教学实际,每位教师围绕学期初制定的校本研修课题提供一节研究课,组织了全组老师听课、评课,进行业务理论学习,重点落实了学校提出的“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从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还认真组织了对新教师的听课,在这些活动中,备课组和教研组都是精心组织准备,讨论教材、教法、学情,授课教师全力以赴地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全组老师畅所欲言,评出课的特色风格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家都感到在这样的活动中,备课组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组织教学的最基层中坚力量,备课组长各尽其责,组内形成了一种较浓的教学研究氛围,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今后要长期坚持这一做法,让历史组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3、认真研究高考。
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宁夏高考试卷,尤其是2010年、2011年高考试卷,今年高考虽然会有所调整,但肯定是稳中有变。我们从前两年高考试卷中解读这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等。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4、积极参加研讨会,汲取信息,学习经验。积极参加内蒙古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并通过校友录与同样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大学时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我们获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信息,对我们今年 高三历史教学大有帮助。
5、继续加强了教学中四个关系的研究
第一,加强《考试说明》和课本的关系研究
第二,加强教和学的关系研究:历史教学必须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又要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进行穿线织网,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列提纲、做表格等,从学会到会学。
第三,加强讲和练的关系研究:学校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要讲清基础知识,讲得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有层次,要加强史实、史论和史法的指导。练——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练习。练习的着眼点要放在能力培养上,并进行适应性训练。
第四,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的研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而能力又是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条件,所以获取知识只是做数学中的加法,而培养能力则是做数学中的乘法。教师讲课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而且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就是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讲课时要使知识以点串线,以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有主体感觉,就是做到纵的一条线,横的一个面。
6.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们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板书设计中可能还是干瘪的历史知识信息或历史线索的提示化符号;教师的语言表达还是缺乏智慧哲思和深刻洞见的浅显化陈述;多媒体课件里展示的是引人入胜的历史画面但缺乏深遂的激扬之情;教学中设计了疑窦丛生的问题困惑而缺乏玄妙精微的传神之道;体现了一定的史学思想但缺乏丝丝入扣的点睛之笔。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教研组共同探究、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工作反思
本学期大家都感觉过得忙碌而充实,回顾总结已走过的路,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把教研组的工作做得更好,下学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努力:
1、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备课组各推出一堂示范课进行研究。
2、更多、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
享。每个教师负责教研组网站的一个栏目,把网站建设得更好。
3、在常规教学方面,要改进的有:多听课,多听其他学科的课,博采众长。此外我们还要创造条件,走出去,引进来,激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思路。
4、充分调动备课组长工作的热情,使之成为各学年历史学科教学的排头兵。
5、在做好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强化备课创新,准备实施结构教案,加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历史教研组一定会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尽职尽责,为学校的兴旺发达添砖加瓦。
历史组于2013年1月6日
第五篇:历史组工作总结
2014——2015学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八年级历史组按时参加学校教科室、教导处召开的每次会议,认真学习领会教科室、教导处下发的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学习、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走出了一条初中历史教学的特色之路。在历次大小型考试中,我们历史学科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学生平均分、优秀率均取得历史上少有的高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更离不开我们组全体教师奋力拼搏。一学期来我们不分昼夜,不分工作日节假日,不计得失,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在教科研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一、集体备课,备出实效
每周五下午,是我们组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每周只有两节课,如何科学、高效地上好这两节课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把下周要上的两节新课,拿出来认真研究,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然后,集思广益,研究出最好的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对于次重点,甚至非重点,我们都会推敲一番。除课本、教参内容外,我们同时还会研究一些试卷、资料上常出现的涉及到本课的问题。例如在第二单元教学中,中考常考的“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问题,我们比对很多此类问题,给学生反复讲、反复练,结果最差的学生也能熟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重大事件”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即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这样一来,我们每节课都能讲得非常透彻,不留死角,不留任何疑难问题。
二、听课、评课,不厌其烦
我们历史组共有四位教师,分别是杨诚老师、张友兰老师、刘培侠老师、马莉老师。年级朱主任说历史组平均年龄是八年级各组中平均年龄最大的组。我们年龄大也有年龄大的优势,除刘培侠老师年龄轻,孩子小外,我们三个人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学,常年不在家,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扑在工作上。每周的听课、评课总是不厌其烦地互相听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杨诚老师的历史课,总是上得有板有眼,不慌不忙,每听他的课,就犹如自己又回到了当年的历史课堂,听老师们上课的情景,历史味十足。重难点把握得非常准确,语言处理得非常到位。张友兰老师曾经教过语文学科,她的历史教学秉承了语文教学的优点,详、细,每听她一次课,都有一次启发,就是教学生一定不能粗枝大叶,要具体细致。因为你领会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领会,你一看就知道是否是重点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能看出来。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耐心、细致,便会收到好的效果。刘培侠老师年轻,责任心强,知识专业,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便向她学习,让她教我们一些基本技能。凡是学校接到教育局给我们的一些公开课任务,我们就请刘老师去参加,她总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总之,我们组在听评课上,绝不马虎,人虽然少,但我们十分重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深深懂得“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3年中考,我们历史学科获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周练、作业、堂堂练,全批全改不怕苦
学期初,王校长在学校备课组长会议上,布置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坚持做练习。后来年级组根据我们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每周要出一份高质量的周练试卷,每堂课要布置有效的课堂作业。这些我们都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除此之外,我认为课前课后的随堂练效果特别好。便在我们组推广开来,即,课前3--5分钟默写上节课学习的重点,下课前3--5分钟默写当堂的重点,课前练收批改,课后练不收批改,这样一节新课的知识重点便有两次默写机会,绝大多数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了,个别同学掌握不了,最起码也知道哪些是最重点的问题了,以后在复习的过程中他们在慢慢学习、背诵。周练、作业,我们都是全批全改,特别是周练,一张大试卷批改下来,我们至少要用7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因为我们带的班级多。历史学科,在有些教师、学生、家长的眼里是副科。可在我们历史教师眼里,从来没把它当成副科教,比主课老师付出的心血都多。在学校这种竞争机制下,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各科成绩,都对我们期望很高,这样可苦了我们。我们教这么多班,真是累得够呛!可是再苦再累,我们咬紧牙关还得干。现在干工作已经成了一种惯性,闲下来倒觉得很无聊。总之,本学期我们组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后将更加努力,坚持不懈,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组工作总结
马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