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经贸旅游系工作总结
经贸旅游系2011年工作总结
本学年以“创先争优”工作为出发点,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秩序稳定的重点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习教学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导游证考试、技能竞赛、特色活动等方面创出了特色,为学校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系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抓师德,教师团队保持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按照学校系部工作“五要”的要求,抓好系部管理工作,(即,要和谐、要奉献、要提高、要引领、要关心)。按照师德教育要求,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比帮扶、工作比奉献”的活动,深入开展了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在系部多次召开经旅系专业发展研讨会,通过深入的调研,认真总结了本系的优势与不足,大家明确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谋求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才能谋求岗位的稳定与持久。通过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系涌现出了“课内比教学”典型胡玉兰老师,“课外比帮扶”典型郑联惠老师、“工作比奉献”的典型覃宇老师,他们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同时我系教师与党员积极参与机校先锋行动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高质量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抓质量,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1)、抓专业技能训练,导游技能与餐饮服务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本学年深入开展餐饮服务与导游技能训练,唐庭龙、刘海燕老师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抓中餐宴会摆台等技能训练;段妍妍、周宓、覃宇利用大量休息时间训练学生导游词的讲解。通过老师们的努力,顺得完成了本学年的实训任务。
1/7 3月2日,举行经旅系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教研活动。本系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召开了《餐饮服务技能训练大纲》编审工作专题会议,会上大家确定九项技能训练项目,并统一了教学标准,并对练习卡的编制及技训教案的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教学标准、技能标准与考核标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9月份,经旅系组织编写了《经旅系山歌传唱经典曲目》,从而为导游演唱基本功技能训练提供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教材。
(2)、抓实习教学,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高涨。
通过精心筹备,11级205名新生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赴车溪进行了教学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精彩的导游讲解练习令景区工作人员称赞,瞭亮的山歌响彻山谷令游客叹为观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整个实习秩序井然,安全无事故。我们还精心拍摄了一部教学实习资料片,完成了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一项特色工作。
(3)、扎实抓好导游培训及考证工作,考证过关率再创历史新高。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渠道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讲解,如跨班练兵,跨系练胆,出校练技等等,学生紧紧围绕现场考试要求强化导游讲解训练。
3月19日至3月22日,2011年国导证考试在宜昌市六中正式举行。我校37名考生再度成为考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0801班参考学生统一着职业装,成熟稳重气质尽显,考场外社会考生投来敬重的目光,现场导游考试的考场内,刚一考完,考官急忙与相关学生商谈就业意向。学生们自信走进考场,沉着应对考试,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份自信来源于平时的刻苦学习,来源于学校教师的精心指导,来源于学校的关心与支持。2011年国家导游员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成绩显示: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37人参考,32人获证,获证率86.4%所取得的成绩再度创造历史。
10月20日,2012年09级国导证考证班正式开班,09级大专班共有26名学生参加培训,本班有学员49人。班主任覃宇老师严格治
2/7 班、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她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们的尊重,该班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已成为学校学习创优的一个示范班。
(4)、抓技能大赛训练,我系学生再夺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
4月15日本系组队参加了由宜昌市教育局主办、秭归职教中心承办的2011年宜昌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本系派出13名队员参加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2名选手荣获竞赛一等奖,3名选手荣获竞赛二等奖,4名选手荣获竞赛三等奖。特别是导游类比赛共设三个一等奖,我校荣获二个一等奖,再次显示我校旅游专业的实力。经贸旅游系一年级1004班王清和1002班刘艳同学分别夺得导游技能竞赛一等奖。另王娣、杜晓天、付婷婷获餐宴会摆台技能竞赛二等奖,余淑雯、宋健、苟晓艳获客房服务技能竞赛三等奖,闫庆峡获导游技能竞赛三等奖。我系四位教师荣获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胡玉兰、覃宇、段妍妍、陆剑峰)。
三、抓管理,教育和教学秩序良好。
1、抓系部管理,系部教师无重大教学事故发生。
修改完善了三个管理方案促进系部工作,即:《经旅系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经旅系班主任工作综合评价方案》、《经旅系教师工作常规实施方案
(一)》。这三个方案的出台,全面指导了本系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完善系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完成了系部精细化管理方案的编制任务。
积极谋划旅游专业发展,理顺工作思路,激发工作热情。一方面深入调研,分析了本系优势与劣势,为学校提供了专业发展专题报告,确保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在10级学生中进行了就业与考证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为明春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加大了旅游专业建设的规划。本学期完成了实习基地建设的建设方案、国家教育改革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申报书、建设方案、任务书的编制工作,为旅游专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2、抓德育管理,全学年学生安全无事故
在德育管理上,加强了班主任和学生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
3/7 育人效率,确保了本系学生的安全无事故。在管理上力求做到管好、管活、管细,在方法上力求创新、灵活、实用。
一是抓班主任队伍建设,本系班风与学风持续优良。坚持班主任工作例会,建立健全班主任考核制度。本系班主任队伍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成长,注重班风与学风建设。在工作中,郑联惠老师坚持早中晚跟班,遇到问题学生细心教育,遇到系部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均能积极参加,他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老师与学生,他成为我系关爱学生的一个典范。还有龙双全老师,作为一名老同志他跟班勤,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他成为我系勤奋工作的一个典范。
二是抓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加强了学生会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规范了学生会管理部门职责及程序。定期召开学生会茶话会,激发学生会工作积极性。目前午休管理到位,实行年级互查定人定班定责制度,整个午休纪律良好。学生会寝室管理工作到位,实行楼层定人定责巡查制度,有效维护了就寝纪律。
三是抓重点人的帮扶,消除了多起安全隐患。
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配合,密切关注特异学生的举动。郑联惠老师转化差生工作力度较大,有多名问题学生在他的帮扶下有较大进步。周宓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异常举动,及时制止了学生自残行为,从而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年度我系成功解决多起精神异常学生的过激行为,且家长对学校处理意见表示理解,没有一个家长与我们发生过争执。
四是抓专业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经旅系专业思想教育形式多样,学生专业学习氛围浓厚。2月27日晚,经旅系在东区阶梯教室举办了一场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返校报告会。04级毕业生赵安清和06级毕业生谭友分别在中国国旅和长江观光旅行社担任导游工作,他们以自已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导游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导游业务工作程序,以及当前的旅游行业的就业形
4/7 势等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会场掌声一片。听完报告后,他们纷纷表示要向师哥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母校。这次大会增强了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对稳定学生、扭转班风、端正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9月8日,08级考证班毕业学员受邀返校对01级新生班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她们畅谈工作的感受,传授学习的技巧,回顾追梦的岁月,交流校园生活经验,细说师生的情谊。通过学姐们的现身说法,极大地提高了11级新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在抓好以上四项特色工作外,我们实施了四大育人举措:一是文体活动搭台,德育渗透唱戏,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如:各班文艺队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系礼仪队参加学校各种接待活动。二是加强了家校联系,做到家校共管,提高对学生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多次开展了女生专题教育活动。四是抓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安全教育到位,全学年学生安全无事故。我系 2月25日,经旅系全体师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消防演习活动。全体师生赴宜昌万达广场影视城进行了一场紧急疏散演习,在活动中大家学到了紧急避险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3、抓教学管理,师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1)、抓教研活动促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10月20日,胡玉兰老师在经旅系1103班主讲的观摩课,受到市教研室的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师生互动、师生点评、设置情景、把握节奏等方面显露出独特教学风格。周宓老师主讲的校内公开课,也受到学校教学督导处的充分肯定。本系还组织了2位教师参加了市级说课与优质课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经旅系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改革创新,她们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实效。
(2)、抓课题研究创新多种教育教学模式。
5/7 本系参与了《中职学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践》市级课题的研究,荣获宜昌市第二届教育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拟定了2011年学校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方案2个,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负责人:陆剑峰),《中职学校评价模式创新研究》(负责人:郑联惠、祝道友);制定了《导游业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1个;撰写了《场景教学法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论文,用于指导专业教学方法创新。
(3)、抓就业教育,激发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3月23日,市机电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学生招聘会在学校艺术中心隆重举办。现场招聘会吸引了市内众多著名旅行社、景区、酒店来校招聘,宜昌天马旅行社、长江观光旅行社、华侨旅游社、交运集团旅行社、峡州旅行社、三峡人家景区、车溪风景区、桃花岭饭店、颐和尚景酒店、香岛餐饮服务公司等企业来校招聘学生,近百名学生再次被一抢而空。通过这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在校学生苦练内功的积极性。
四、抓活动,经旅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1)、抓好旅游专业的宣传活动,促进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作了旅游专业宣传牌,大力宣传了读机电工程学校旅游专业有五大好处:培养气质,塑造形象;锻炼胆量,活跃性格;能说会道,善于交流;学习技能,获取多证;从业面宽,高薪就业。扎实有效的宣传,优异的教学成果,从而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经旅系,今年旅游专业招收11级新生达到243人,创历史新高。
(2)、抓好四个一活动,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再上一个台阶。经旅系举办了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首届山歌技能大赛,2011.6.2晚在西区礼堂全系学生上演了一场山歌对抗赛,这是一次展示同学们导游技能的一次盛会,也是检验同学们和班级精神面貌的一次盛会!(本次山歌比赛奖班级:一等奖:0901班,二等奖:1001、1004;三等奖:1002、1003。获奖个人奖的分别是一等奖:严婷、杜雯、王清、王儒鑫;二等奖:李梦露、闫庆峡、张纯、胡春艳;三等奖:殷
6/7 铭 周思、何美玲、温传宁、彭小玲)。
(3)、抓学校大型文体活动,充分展现经旅系学生的精神风貌。经旅系积极备战红歌赛。6月9日晚,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艺术中心内,歌声嘹亮、激情飞扬。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校团委组织举办了“我们跟党走”歌咏赛,经贸旅游系代表队以其精彩的表演一举夺得红歌赛的冠军。本系代表队分别演绎了两首精典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与《红星歌》,其悠扬与激昂的演唱震憾全场。他们从服装与道具,从表情与动作,从队形到色彩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4)、举办学科专业素质展示活动,展示了教与学的丰硕成果。今年的展示活动分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两场。贺春华老师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在语文课中进行大胆教学改革,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激发学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编导了大量的小品、朗诵、话剧、笑话等作品,通过同学们的展示,锻练了同学们的胆量,提高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作品欣赏能力。专业学科素质展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分别有7个学科进行了展示(现场导游、音乐、形体、礼貌礼仪、教学实习、语文、普通话),展示形式有6种(讲解、唱歌、舞蹈、小品、表演、情景剧等),参加展示的学生达到100多人,有效进促进了同学们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经旅系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7/7
第二篇:工作总结经贸
工作总结经贸
工作总结经贸2007-02-06 09:47:17
年,在国家经贸委大力支持下,在常务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的工作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加强企联内部雇主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三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积极参与解决劳动关系,确保经济建设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基础,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去年以来,中国企联在会长、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加强了雇主组织建设,积极参加建立三方机制的工作。月份,陈兰通副会长率中国雇主代表团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第次亚太区域会议,并在亚太雇主联合会成立文书上签字。至此,我会正式加入亚太雇主联合会,为加强我会与亚太地区各国雇
主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为加强国内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去年月成立了由劳动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我会组成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劳动保障部领导同志担任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我会领导担任副主席。这表明,由劳动保障部代表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工人,我会代表雇主的三方机制正式启动。通过三方机制,可以推进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劳动合同制度;协调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定和实施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生活福利待遇、职业技能培训等劳动标准;进行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以及有关其他劳动关系调整的问题等。目前,全国已有个省市已建立了三方会议,这些省市企联在开展平等协商、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工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较好效果。如江苏省企协、企业家协会与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共同组织了调研活动,共同完成了有关文件起草工作。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去年月,由劳动保障部、国家经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我会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我会会长陈锦华参加了会议。尉健行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吴邦国副总理作了书面发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陈锦华会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从国外直接飞到南京参加会议,在会议期间,召集中国企联的同志,早晨七点多钟在他的住所部署工作,提出五点意见,要求企联全体同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迎接我们作为雇主组织的作用所提出的新挑战。他要求各地企联都要健全组织,都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企联的中心工作,要发展各种所有制、各种行业的会
员,使我们作为雇主组织的代表性能够更全,覆盖面更广。彦宁同志对这次会议也很重视,这次会议的我方讲话稿,彦宁同志亲自主持讨论研究,进行了多次修改。在参加企业会员工作会议期间,他多次打电话询问会议进展情况,并在会议上认真传达贯彻锦华同志的五点指示。为推动各地工作,中国企联于去年月向各地、各行业企联(企协)发出了《关于全国企联系统落实“全国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的通知》,各地、各行业企联(企协)正在积极贯彻落实。
二、围绕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加大调研力度,推动企业深化改革
一年来,在陈会长、张理事长的关心和亲自带领下,针对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重点课题的调研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果。先后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中国入世的机遇与企业对
策》的报告。完成了国家经贸委交办的国企三年脱困课题研究,提交了《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国企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的报告。并组织编写了《基本规范难点解析与操作案例》、《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企业家和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专著和研究报告。同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我国大中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获得了五个的最高评价。组织撰写了《中国企业发展报告》并就“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主要工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北京市工业现状及发展战略”、“企业信用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进行了研究。各地企联(企协)结合本地企业实际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如湖南省企协经过调研,撰写了《关于湖南三湘客车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的咨询报告》和《关于湖南雪峰水泥集团公司扭亏脱困的咨询报告》,受到政府的重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活动,由于主题鲜明,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造成重大的
影响。在各地企联(企协)、全国性行业企联(企协)的积极配合下,我会承办了第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中国企业新纪录(第六批)的申报、审定、发布工作。
三、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加强培训、咨询和信息服务
根据国家经贸委年初确定的全国企业培训工作要点,结合我会的重点工作,紧密围绕“入世”、“企业经营管理者知识更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培训项目,加强与地方、行业企联(企协)以及高校等单位的协作,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各地、各行业企联(企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班、研讨班、研究班、讲座等。我会建立了“中企联合网”站,目前该网站已与多家地方、行业企联(企协)及有关国际组织实现了网上连接;帮助多家团体会员建立了网站;为多家企业会员制作了企业和企业家网页。我会各部门通过中企联合网发布各种信息多条,多万字。编发
《经济动态》期,每天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各有关企业会员单位,深受企业的欢迎。
为有效地推进我国管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提高管理咨询机构的咨询水平,我会分别在天津、深圳、成都、内蒙、新疆等地区举办了期高级咨询顾问培训班,共有多位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咨询机构的同志参加了培训及能力考核,有人获得通过。去年末我会还举办了以“全面提升竞争力——新思路、新管理、新对策”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咨询高峰年会,在咨询界、企业界引起了积极影响。
四、抓住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宣传的力度
图书出版宣传工作,紧密围绕企业关注的热点和市场需求,优化选题,加大发行促销工作,取得较好效益。全年出版新书余种,在畅销书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企业指南》一书。这本书由海南研究院翻译,我们积极配合,锦华同
志作序,并以他的名义赠送各省市主要领导和大企业领导,影响很好,是我国入世后给企业送去的一件武器。
企业报、《企业管理》杂志、《市场观察》杂志在宣传报道中,配合国家经贸委的工作和我会的重点工作,追踪焦点、热点问题进行采访报道。在“两会”期间,企业报共撰写稿件篇,采访了位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位部长。一报两刊还为“中国企业高峰会”、“企业家活动日”以及我们日常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一报两刊已成为企联的窗口和喉舌,在我们开展活动中发挥了宣传报道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工作,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这项工作也受到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交流方
面,成功举办了中国企业高峰会,此次会议主题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全球视角的变革与创新”,来自国内外企业家及学者人参加了会议。我会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在企业实施网络就绪项目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与国际劳工组织和挪威工商联合会合作,在深圳、海口、大连举办了多人次的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研讨会、培训班,向各级协会和企业的同志介绍了国外劳动关系和集体谈判的经验和做法,受到普遍欢迎,同时引起各地政府部门和工会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去年我会共派出出访团组个,人次;接待来访团组个,人次。通过互访,促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各地企联(企协)为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影响,每年都自发组织开展部分地区联谊会、研讨会。如华北五省市第届企业家联谊会,华东七省市第次企业家工作研讨会、南方十省区第届厂长(经理)研讨会等。同时,各省市企联(企协)经常开展省际之间、省市之间互访、考察学习、相互交流经验活动,加强了协会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做好维权工作,发挥企业代表作用
为切实做好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我会召开了第二届维权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加强了对地方维权工作的指导,与位企业界人大代表建立了联系,成立了专家队伍。目前维权工作已成为地方两会为企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两会影响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会于年月参加世界广告主协会。为做好这方面工作,先后发展了家会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成立了广告主工作委员会。去年月在无锡召开并成立了广工委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原则通过了《广工委监管会工作规则》。为维护广告主权益,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三方合作制约机制,在上海举办了“年中国广
告论坛”。此次会议为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三方在广告市场中搭起交流、互动新的平台。
七、加强内部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为加强我会与直属团体会员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反映和宣传各会员单位开展活动情况,促进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国企业报》、《企业管理》、《市场观察》、中企联合网、《协会工作通讯》等媒体上开辟了会员园地专栏,并在会员单位中特聘了多位同志担任特约通讯员。去年我会在发展会员中加大了力度,并注意吸收各种所有制企业会员。目前,在我会企业会员中,国有企业占,乡镇企业占,私营企业占,合资企业占,股份制企业占,独资企业占,其它占,会员构成比例向合理方向迈出了一步。
第三篇:2007经贸工作总结
2007经贸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经贸委系统坚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及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创新引领各项工作,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使率先发展的势头继续保持,科学发展的效应加快显现,和谐发展的步子更加扎实。
一、主要成绩
(一)工业总量继续扩大。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在高平台上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4030亿元,实现历史新突破,同比增长保持在3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9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96%,总量首次超过江阴市,位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二)工业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完成产值1245亿元,占全省的近十分之一,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8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2%;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逐渐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批工业设备落后、附加值低的产品陆续退出市场。
(三)企业效益显著提升。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3990亿、230亿和190亿元,分别增长30%、39%和42%。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
(四)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全市新增民营企业4131家,个体工商户9174家,新增注册资本超11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其中,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的有149家,超5000万元的有30家,超亿元的有2家。上缴地税23.4亿元,同比增长36 %,占全市地税入库总量的42 %,新增就业岗位53965个,民营经济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的贡献额达30%。
(五)内外企融合不断深入。坚持外向带动战略,把握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民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一条从外向配套到自主创新,从融合发展到竞相发展的路子。全市配套民营企业1503家,同比净增483家,配套项目1878 个,同比净增361个,实现配套销售额316.17亿,同比增长25.26%,利税33.34亿,同比增长31.73%,有79家工业配套企业实现销售额超5000万元,实现配套销售101.9亿元。
(六)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六个一批”专项计划有序推进,总投资75亿元的22项核心技术项目及总投资35亿元的30项重点技改项目中分别有14只、16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7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专利申请5823件,授权1583件,其中民营企业占了近一半。AB、好孩子等产品通过复评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我市有4家民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在7个中国驰名商标、2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34个江苏省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分别占了2个、13个和17个。
(七)能耗水平有所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5%,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幅度高于苏州市平均水平。依法对8家重点耗能企
业的70台(套)用能设备进行节能监测。已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146家,55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首轮审核并通过验收。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强化预测预警,经济运行监控成效突出。
一着不让抓好对宏观经济的监控、引导,不断强化预测预警机制,保持了我市投资、出口、消费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一是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委内建立了每月一次的经济运行分析例会制度,各职能科室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增长点“四个重点”,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及时进行研究,针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生产要素供需协调。围绕煤电气等资源,加大与供电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全力争取生产和运输企业的支持,做好落实衔接工作,稳定供应渠道,尽可能多的争取资源,确保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资源供应。三是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考虑到今年成本上升、效益降低的发展趋势,引导企业认识提高效益、保持利润的关键在于狠练内功,通过内部挖潜,努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争取降本增效。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托经贸网,不断扩宽投资信息网络和渠道,及时发布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积极培育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努力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在创业发展、投资咨询、企业策划、人才培训等方面,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五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上半年组织部分物流企业参加了苏州国际物流展览会,9月份在徐州召开的“全省物流业与制造业供需对接会暨第二批省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授牌仪式”会议上,我市的大地、北方、亚东、白杨湾等四家物流企业被评为第二批省重点物流企业,目前我市共6家物流企业获得省重点物流企业称号,其中一家获国家税收试点单位,在苏州全市中居领先地位。
二、坚持民营赶超,实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一是主攻招商,促使民营企业量的扩张。借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民营招商策略,实现民营企业量的迅速扩张。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创下历史最好记录,平均每个工作日引进民营企业达18家,引进民营注册资本高达4100万元,与同期相比,每只项目提高300万元。仅7月份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产业对接交流暨花桥国际商务城说明会活动中,就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额58.47亿元,注册资本达12.61亿元,有力地扩大了全市民营经济的招商引资成效。民企增资继续保持高涨,增资势头迅猛。全年实现增资项目561只,增资额达35.7亿元。二是实施重点突破,优化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同时,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筛选高成长性、高关联度、规模总量大、投资强度高的龙头型、带动型项目,主动上门拜访推介,实施重点突破。江苏凯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江苏恒通投资担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江苏爱知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兆成展馆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也相继落户,不仅增强了全市服务业的总体实力,而且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三是深化内外企业融合,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秉承“外向型经济的领域有多宽、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的外向带动理念,牢牢把握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内外资企业寻求配
套合作。以昆山经贸委中小企业服务网改版为契机,建立了民企外向配套产品库,每月定期发布外企配套需求信息,为内外资融合牵线搭桥。9月份推介三一重机、昆山铝业、迪斯油压等12家企业参加了第四届江苏(无锡)外商企业产品配套洽谈会,当场签约1只项目,签约金额2000万元;10月份举办的外向配套专场活动上共签约配套项目16个,配套销售额达4.5亿元,为第1500家外向配套企业授牌,推动了外向配套的不断深入;继续组织市重点外向配套项目验收奖励,引导配套企业向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深层次合作,促使民企在配套的同时借鉴、消化、吸收外方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科技含量,提升配套水平。四是加大实地督查,促进民营项目的早产出。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三年以来的在建大项目开工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并开展了项目进展情况月报制度,明确委领导挂钩联系项目,落实责任,从合同的开工率、资金的到位率和项目的投产率等几个方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落实,努力使意向成为合作,协议变成合同,合同转为产出,确保了我市民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建设率,实现签约项目的早投产、早见效。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全市民企的按期开工,全年开工项目3282只,占全市开工项目的70%,开工面积857.5万平方米,占全市开工面积的55.2 %。
三、抓好技术改造,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一是加强引导,加大技改投入。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0亿,工业项目投入完成量预计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技术改造项目投入完成量预计为85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入量的47.7%,同比增长34%。全市工业项目竣工完成量预计为11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完成量预计为55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竣工完成量的55%,同比增长42%,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强化政策落实,推进项目备案。根据《江苏省工商领域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昆山实际情况,切实按照国家投资管理新体制要求,转变工作方式,认真学习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努力为企业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咨询服务工作,创造我市良好的技术改造投资政策环境。今年共办理备案项目105只,投资总额为13.5亿元。外资核准项目6只,投资总额为4.4亿元,项目备案也体现出市级备案项目明显增加、引进技术和设备力度加大、行业规划整改力度不断加强的鲜明特点。三是注重项目质量,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技改项目库,系统管理不断加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激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同时加强对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加强监督,确保项目承担企业对省、市财政技术改造资金的专款专用,并按要求及时组织项目实施,及时完成技改项目。全年储备的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63只,投资总额为45亿元。落实了市扶持资金851万元,组织好孩子、国力真空、彩华集团、荣心动力等四家企业申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财政贴息,列入2007年江苏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性计划的有12项,投资总额为14.16亿元;列入江苏省2007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白皮书)的项目有27项,投资总额为23.24亿元。
四、推动“三自创新”,形成民营经济后发优势。
一是突出政策扶持,创新良好环境初步形成。出台《〈关于实施“三自”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的若干补充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民营企业科技项目的研发投入和企业自创品牌、实施标准化战略及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资助和奖励力度,并拟定了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对项目申报的具体程序、认定、实施、验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其更具可操作性,确保了市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的使用公正、公开、规范、透明。在资金支持上,积极做好与上级各项政策的对接和争取工作,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放大激励
引导效应,真正使各项科技激励政策在我市科技创新和基地建设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发挥;今年市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预算安排了1.01亿元,比去年增加了35%,经追加今年扶持资金达1.3亿元,加上上级财政的支持,总的科技扶持经费超过2亿元,不断加强院校合作,设立了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昆山市知识产权审判庭的成立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司法保障。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体系雏形初现。在深入考察,广泛调研,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昆山工业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建议草案,目前昆山工业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运作方式及主要职责和发展目标基本确立,筹建条件已逐步成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共计注册企业户数836家、注册资本179亿元、投资总额402亿元、投产企业660家。2007年,落户在产业基地的企业有229家,注册资本28亿元、投资总额68亿元、开工企业54家、开工面积84万平方米、投产企业59家,营业收入达到268亿元。12家特色产业基地中,有3家已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模具产业基地、传感器产业基地、软件园、)、1家国家级孵化中心(留学生创新园)、1家省服务外包基地,光电产业园今年被省信息产业厅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并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研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一方面研发平台等基地的功能性建设初见成效:坚持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模式,在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始建设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如瑞博核酸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昆山光伏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初步聚集了一批领军人物担纲的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科研团队;通过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市对高新技术项目的集聚和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服务企业、集聚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对清华科技园昆山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江苏省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培育,目前,清华科技园昆山先进制造中心正在申报江苏省中小企业国内技术转移中心,并将争取建成国家级的中小企业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目前,我市已有300多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2007年又有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外商投资研发机构通过认定,累计分别达到了7家、3家和19家,新增6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8家苏州市级研发机构,累计分别达到了27家、6家和37家,新建了12家昆山市企业技术中心和20家昆山市研发机构,累计分别达到了88家和57家。三是有序推进“六个一批”,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6家企业入选苏州市5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7家企业入选苏州百强民营企业;在苏州市经贸委下达的2007苏州市第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投产新产品项目指导性计划中,从“六个一批”中选出的昆山项目接近了苏州全市的三分之一;华恒焊接设备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创的六轴焊接机器人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好孩子信息化项目被认定为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获省财政的支持,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品57只;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通过认定;亚龙公司的旗舰牌笔记本、六丰机械公司的六丰牌汽车轮毂、建大公司的摩托车轮胎及复评的AB、好孩子等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至此,我市的中国名牌产品新增3个,累计达到了10个。
五、强化指导服务,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加大融资担保力度。新引进了高特佳和爱博两家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新成立23家担保机构,总计担保机构达30家,为全市1800多家民营企业担保了1840笔,计30.4亿元的担保金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举办了春季和秋季2次银企对接洽谈会,推
介企业融资项目90个,投资总额175.8亿元,申请贷款总额超100亿元,强有力的缓解了民企的融资矛盾,有效缓解了民企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二是认真开展诚信服务活动。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要求,在继续健全按需服务、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重点民企挂钩等工作制度的同时,突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创新能力培养和创造学原理”为主题的民企高层管理培训班及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民企沙龙活动,受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广泛欢迎。同时创新思路,由往年的政府买单请企业家来学习,变为企业根据需要自己买单选培训课程就近参训,政府搭台、民企吃“自助餐”成为培训的新模式。培训内容因需选择,培训课堂下移到开发区、各镇,既方便了基层企业,又扩大了培训受益面,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同。三是组织对外合作交流。努力推进民营企业加强国内外经贸交流与合作,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引导、支持和鼓励民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寻求投资贸易合作机会。特别是积极寻求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合作和对接。4月份组织沪光、瑞卢卡、恒源等9家汽车零部件参加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在上海举办的州国际中心上海信息办公室揭幕仪式暨中奥经济合作探讨会。会上,市中小企业局与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州国际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企业与奥方州汽车联盟体首席执行官进行了合作探讨。6月份,组织曼氏生物、昆士莱照明、万三食品等8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三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7月份,组织华恒焊接、双桥传感器两家企业参加全国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成果展览会。9月份,组织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2007中国(无锡)民营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
六、狠抓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
一是加强了组织及政策体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科独立运作,全市各镇(区)和在重点能耗企业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落实了专(兼)只能管员,市、镇、企业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初步形成。制定并实施了《昆山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昆山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实施方案》、《昆山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市政府设立了1000万节能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用于支持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等。二是精心组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把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开发区、各镇基本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4月份与环保局联合举办了清洁生产审核动员培训,邀请省环科院和苏州节能中心专家授课,各镇环保办、民资中心和100家企业共160人参加了培训,企业人数创历史纪录,动员培训效果良好。与52家企业签订了审核咨询合同,同时进入了审核程序,顺利完成了全5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计划。兑付0624家企业的补助资金203万元。三是加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认定和奖励工作。对去年公布的14家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进行了奖励,奖励金额达42万元,有力营造了推动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并在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已通过ISO14000的企业中筛选确定了25家昆山市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6家企业列入苏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四是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重点耗能企业主要用能设备调查。掌握了全市77家重点企业能源利用基本状况,并对这77家企业能源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法定培训,增强了综合利用能源的意识,认真组织锦港化工、台玻公司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组织锦港化工第七期节能技改、台玻公司富氧燃烧及烟尘脱硫技改申报节能类项目,鹿城垃圾发电公司申报省节能及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五是开展企业综合整治工作。根据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和本市的统一部署,牵头市安监、环保、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对全市化工生产企业继续了拉网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及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其中建议关停企业49家,建议停产整改企业28家,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358份。
七、深化各项改革,机关效能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工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营生化厂改制顺利完成,国有资本实现有序退出;完成了昆山合成电线电缆厂、昆山双鹤药业有限公司企业歇业、人员安置分流工作,完成了昆化集团的股权转让,全面理清了系统名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信息、协议材料,退休人员转社区工作基本完成。二是新墙材改革成效突出。全年完成新墙材产量7.25亿标块,占总墙材产量的88%,在今年竣工的建筑中全部采用了新墙材;牵头成立了昆山市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协会,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坚持党建工作季度督查制度并完善了经贸委党政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及时了解督查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和企业的劳资、稳定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与66个基层组织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信访工作责任书》;利用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通过调研、考察摸底,调整了部分组织设置和基层组织班子成员,使组织设置和支部班子更趋合理,更有战斗力。并在换届结束后,开办了一期新上任的党工干部业务培训班,使换届后的各基层组织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举办了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6期和反腐警示教育1期,参训人员600多人,举办了多期“社科讲座进企业”,在企业党员干部中反响很好。举办一期工会主席培训班,学习新的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劳动法规。四是队伍建设得以加强。从六月份开始,开展了星期六机关工作人员集中理论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有警示教育、普法教育、政治时事学习等,提升了机关全体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部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及中层干部测评等文件精神,强化“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对缺额的三个中层正职岗位进行了公开民主推荐,最后按程序确定三名中层正职干部。在各科室和全体机关人员中充分发动宣传,集思广益,形成了能体现我委的服务职能,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服务品牌:“企业为本,共谋发展”,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服务意识。五是认真做好人大选举及信访来访工作。面对系统内转制、破产、关停企业多、人员复杂的现状,严格把握政策,科学合理划分选区,认真细致开展工作,确保了全系统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成功。全年共处置信访26件,来访172人次(不含直接去信访局上访的人数),做到件件有回复、有落实,特别是在双鹤药业、针织总厂等企业的重大上访案例中,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配合企业做好协调、解释工作,有效地缓解矛盾,稳定了社会。
可以说,2007年,经贸系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还比较突出。随着物价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挤压了盈利空间。原材料方面,原油、钢铁、有色金属、化学材料及农副产品原料等价格普遍处于高位,同比均有较高涨幅;劳动力资源方面,供需矛盾越发突出,目前我市劳动力富余只是表面现象,一旦加大用工执法查处力度,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则企业招工难现象就将凸现;融资方面,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连续多次上调,企业融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财务成本将进一步增大。二是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随着太湖蓝藻事件的暴发和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引发了新一轮的节能减排高潮,引起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目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利益驱动下,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扭转,依法关闭“五小”企业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一时还难以明显下降。三是部分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资金、土地、煤电油运等趋紧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第四篇:经贸旅游推介会迎宾晚宴主持词
经贸旅游推介会迎宾晚宴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内外的高朋嘉宾相聚,明天上午,我们将举行经贸旅游推介会,届时市人民政府将与企业签订招商项目合同26个,协议总投资38亿元。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在座各位嘉宾的真诚合作!下面,我介绍出席今晚迎宾晚宴的领导:......。
参加今天会议的嘉宾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是: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在,请市人民政府XXX同志致祝酒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日益广泛的合作,为我们与日俱增的友情,为各位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干杯!晚宴现在开始,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共进晚餐。
第五篇:经贸口工作总结
经贸口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首位产业
围绕加快打造家具产业千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木材和家具产品集散地”,推动新旧动能协同发力,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顺利举办了第四届家具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动家具企业“转企升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止11月中旬,规上企业突破953家(含省级批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300家),推动企业由“低小散乱”向入规、入园、入标准厂房转变,在2016年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基础上,今年已新开工300万平方米,第一批规上家具企业规上厂房成功选房;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实践路径,打造了国内首个“互联网+家具”综合服务平台“康居网”,推动线上线下融合。1-10月,南康电商交易总额167.1亿元。同比增长73.7%,其中家具150.2亿元,同比增长74.8%,其中11月11日当天,南康电商成交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家具电商成交额3.3亿元;打造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具有“消防、环保、安全”的标准车间,逐步改变了传统家具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南康制造向“智造”转变;相继引进曲美、端瑞、华日等3家国内一线知名品牌企业入驻;组建了工业设计中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助推南康家具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已连续9年被中国家具协会评为
“全国优秀家具产业集群”,2017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实木家居之都”称号;今年1—10月,产业集群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产值1038.67亿元,同比增长19.8%,主营业务收入1007.51亿元,同比增长19.79%,工业增加值259.67亿元,同比增长26.05%。
(二)推动工业产业快速壮大
依托赣州港和IPO绿色通道,以及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临港产业,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成为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要板块。其中:光电智造园新入驻维华科技、博大精机等9家企业;“智造谷”项目以商招商引进6家企业落户;赣州港电子信息产业园先期入驻9家高端磁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电子信息企业。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工业产业快速壮大,全区项目推进呈现“多、快、好、强”特点,一是实施数量多。年内列入市重点调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259.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0.35亿元;
二是建设速度快。全区27个亿元以上项目包括14个续建项目、13个新建项目,其中新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三是项目质量好。全区27个攻坚项目中有14个家具首位产业项目,占比51.9%。10个引领性、带头性项目涵盖全区重点发展的家具、电子、有色金属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创新引领强。开源矿业奥斯麦特炉新型冶炼技术和装备世界先进;爱格森人造板前端设备从德国引进,属于国内首台套;博士家居关键喷涂设备为国际最先进设备等等。同时,牵头建立帮扶推进机制,实行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诉求,解决了一批涉及企业发展的迫切问题,截至10月底,“小微信贷通”为171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金额2.9705亿元,金额绝对数赣州排名第一,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
(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紧紧围绕家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组织参加省市重大招商节会,举办了2017年江西赣州(广州)家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2017年江西赣州港临港经济招商引资恳谈会、2017年南康家具外贸招商引资推介会。相继引进京东、德邦、顺丰、“三通一达”、龙泰安、永安行等31个重大项目。截至目前,我区招商引资共对接重点企业77家,其中已开工建设31家,正在跟踪洽谈26家,投资总额202.46亿元,其中签约合同外资额11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632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1-9月,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854万美元,同比增长49.63%;其中外贸出口14302万美元,同比增长36.7%。
(四)融入“一带一路”取得重大突破
紧紧围绕打造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赣州港两个“国字号”平台的优势,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赣州港与沿海沿边的开放合作、港务合作,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加速完善港口功能设施。建成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并试运行,赣州国际港站二期,尚祐集团、爱康集团公用型保税仓、监管仓等配套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积极引进金融、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信用保险、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构建新型涉外金融体系。加快引进各大船公司在赣州港设立集装箱提还箱点,并将赣州港作为起运港(目的港)开展多式联运,京东、德邦、邮政、顺丰、“三通一达”等知名物流企业相继入驻,助力南康打通家具物流配送服务“最后一公里”;引进深圳最大的冷链企业——龙泰安公司,建设60万平方米18万吨冷库的冷链物流中心,申报建设肉类制品指定口岸。国家质检总局同意与省政府签订国检监管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国家商务部支持赣州港申报跨境电商试点,成功获批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力融入“一带一路”。相继与满洲里海关、厦门海关签订“一带一路”通关协作备忘录,与盐田港、厦门港、广州港签订港务合作协议,成为3个沿海港口的腹地港。开通了13条内贸班列线路、3条铁海联运班列线路、9条中欧班列线路,实现了赣州港中欧班列
“八进八出”双向常态化运行,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新亚欧大陆桥4个对外物流通道对接国际贸易的内陆口岸。赣州港巨大的产业集聚和物流集散能力开始显现,今年1-9月,实现吞吐量15.66万标箱,其中进口10.43万标箱,出口2.5万标箱,总量接近去年全年的3倍,全年有望突破20万标箱。
(五)安全生产工作总体稳定
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危险化学品、“三合一”场所、城区液化气站搬迁等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做出部署,结合创文工作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家具行业、消防领域、城镇燃气安全、建筑施工等七个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务微信、手机报开展宣传,集中曝光重大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1-11月份,对58家危化品经营门店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封非法经营门店8家,查处3家非法储存醇基液体燃料企业,1家私设烟花爆竹仓库非法储存经营户,集中关停存在重大隐患的“三合一”制衣厂363家,下发消防整改通知书947份。同时,加大了对企业主、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先后在木材交易市场、区域规上企业、旅游行业、乡镇召开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会,1-11月,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形势稳定,杜绝了较大事故,极端天气、节假日、重大商业和民俗活动等时期安全形势平稳。
三、2018年工作打算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刘奇省长对南康产业的新要求、新方向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123”工作目标, 围绕把南康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家具集散地和建设南康现代家居城的工作定位和目标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做好本职工作。
(一)全力推进首位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盯紧首位产业和产业链末端产业,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绿色经济、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投资新洼地,加快培育第三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注重品牌培育。用活用好“南康家具”集体商标,通过“南康家具+企业商标”“母子”商标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南康家具的品牌影响力。
三是注重扶强培优。在持续推进现代家居城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转企升规”和标准厂房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整合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鼓励“低小散乱”、达不到规上标准的企业,抱团入规入园入标准厂房。
(二)推动工业“裂变”发展
一是主动作为,要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加速推进德普特科技、开源矿业等一批主攻工业重大项目建设,抓好攻坚项目调度,促进工程滞后项目有实质性突破。二是坚持创新理念,坚持科技创新,逐步改变传统家具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模式,引进数控机床和智能化设备,打造家具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标准样板车间,推动南康家具向“南康家居”延伸,由“南康制造”迈向“南康智造。三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突出抓好企业入规,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支撑力,确保完成全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为三年翻番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定不移加快赣州港建设
一是继续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全面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用型保税仓、金融监管仓、冷链物流园、物流仓储项目等,完善以赣州港为核心的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赣州港与赣州市其他功能区域的快速连接,打造便捷高效的港区物流通道。
二是继续推动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加快对接宁波、满洲里、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直通,加快申报建设肉类、粮谷、海鲜、水果、平行整车等品类指定口岸,并结合市场需求,率先开展生鲜、肉类等冻品的进口,并逐步实现粮谷、水果、整车、甜叶菊、可再生原材料等货物进口,推动赣州港实现多口岸直通,实现多品种运营。
三是大力促进电商企业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发展。以京东、顺丰、德邦、邮政、“三通一达”等物流企业进驻为契机,加快实现物流集聚,形成快捷、安全、有序和低成本物流中心,加快申报国际快件海关监管中心,着力打造跨境电商平台,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业务。
四是继续推进班列常态化运营。常态化运行现有内贸班列线路以及“一带一路”中欧(亚)班列。同时,新开至阿富汗、越南、白俄罗斯、芬兰、瑞典中欧(亚)班列,打通经英吉利海峡至鹿特丹、经俄罗斯海参崴(海港)至蛇口港、经二连浩特至俄罗斯的三条物流新通道。争取马士基等九大船公司设为目的港,力争到2020年实现吞吐量80万标箱,成为全国外贸吞吐量第一的内陆港,实现内贸吞吐量排名在全国前列,公铁海联运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
五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全面系统推动临港经济区的布局和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港服务业。依托临港产业园,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云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及其他大进大出的现代制造业。同时,加大与赣州“两城两谷一带”和赣州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高铁西站、蓉江新区的互联互通,推动“港城联动、一体发展”。
(四)持续保持高压安全生产态势
一是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和打非治违,加强安全生产明察暗访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宣传力度,做到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三是进一步强化“查、扣、停”和媒体曝光力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我区安全形势总体持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