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晋升职称发表国家级论文整理的护理类 (31)
外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巧燕,白春琴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医院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关键词】
护理记录;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为此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完整、逐步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确保护理质量,使护理记录中不安全因素达到有效落实。
原因分析
1.1 护理记录书写缺乏完整性:①护理记录不完整,主要表现为无护理措施落实和观察记录,如:大手术危重患者,医嘱有预防压疮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但护理记录不能反映措施落实与否,更无皮肤、口腔、吸痰的观察和评估记录。②护理措施难落实。如在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在护理措施中指出,每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但护理记录单上却无记录。③护理记录不全面,记录不连贯,没有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用药后的效果。④出院指导不具体,内容简单,千篇一律。没有交代复查的具体时间,锻炼的方法,以及饮食的宜忌等。
1.2 护理记录书写缺乏准确性: ①护理记录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未按医嘱和护理级别要求进行准确记录,如:新入院的患者,入院诊断、护理级别、饮食、处理要点在护理记录单上不准确记录。②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不准确,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记录的大小便量、穿刺液、渗出物等在护理记录单上不准确。抢救时间、死亡时间等与医生记录不吻合。③执行医嘱时间不准确,如:医嘱开出8:00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而护理记录单上11:00才记录给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
1.3 护理记录书写缺乏及时性:①护理记录不及时,如:患者医嘱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病房1次,护士已执行但没有及时记录,下班时才补上记录。②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如:在术中所用的器件、辅料的记录在手术结束后未及时补写。
1.4 护理记录书写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由于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检查和评估患者,未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使其书写的护理文件缺乏客观真实性。②护理记录不真实,主要表现为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如:在护理记录上主诉“右下腹疼痛3h”入院,但医生病程记录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h”入院。其次是护理措施不真实,如:吸痰护理有记录,但核实患者未落实护理措施,再次是护理记录有涂改,有可能引起患者怀疑和争议。②体温单描述不真实,主要表现是体温单上写“请假”或“不在”但在医生查房、治疗、甚至护理记录单上反应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和护理。③医嘱单签字不真实,主要表现是执行医嘱的时间与医生开医嘱的时间有矛盾,如:医生口头叫护士4:00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mg/次,护士接到的医嘱是8:00。
对策
2.1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完整、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使用医学术语。①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逐步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确保护理质量。②加强对护士责任心的教育,教育护士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心情舒畅,对护士信赖,配合治疗护理,顺利完成护理文件的书写。③加强护士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护理的培训,科与科之间开展护理大比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④一份高质量的护理记录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健康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的知识才能完成。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鼓励护士参加高护自考,定期举办整体护理培训班,请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讲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经验,从而提高整体护理及护理书写水平。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其医疗护理行为。①我科医护人员每月组织1次医德、医风教育,认真学习《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条例中的内容,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②通过学习使广大护理人员能知法、守法、懂法,从而使其护理行为合法,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
2.3 制定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各类护理表格,按《陕西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手册》要求[1],护理部规范修订我院的护理文件表格,并从2008年1月起统一使用新的表格。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逐步规范和提高了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使我院的护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参考文献】
[1] 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陕西省护理学会编.陕西省医院护理质量手册[S],2005,3:76.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仅供您个人而非商业使用,而且,对于原始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必须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材料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禁止以任何目的把这些材料用于其他任何网站或网络计算机环境。
第二篇:统计专业职称晋升发表论文要求
统计专业职称晋升发表论文要求
(二)申报人须撰写下列论文、著作之一:
1、在盟(市)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论文;
2、在自治区级以上统计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不少于二篇学术论文;
3、被盟(市)级以上统计(含相近专业)学术团体评为优秀论文或被收入论文集二篇以上;
4、正式出版的专(译)著;统计专业职称晋升发表论文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5、出版内部准印发行的书籍或部分章节(三万字以上);
6、经同行专家认定的有独创见解的专题报告三篇以上。
申报条件:
申报高级统计师资格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努力钻研本职业务,具备统计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积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统计师资格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统计师资格七年以上,并且在高等院校修完本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取得结业证书;
5、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者,获自治区级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或二、三等奖各一项的主要完成者;
6、国家或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或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专业理论水平:
申报人要全面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并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有系统的统计、经济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统计业务知识,掌握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区、本部门统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熟悉最新的统计理论、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并且能够对此提出有重要价值的建议。
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 :
申报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组织指导和直接从事统计制度方法设计,统计报表编制,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等全面工作的经验和 能力;
(二)具有丰富的统计工作经验,能够运用现代的统计方法、管理方法,解决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或本单位统计不作中的重大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三)能够指导统计师的学习和工作;
(四)具备完成下列两项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1、主持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专业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普查工作,或该项的主要承担者。
2、主持或参与编写盟(市)级以上部门出版发行的统计、经济书刊;
3、负责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某一方面的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并经同行专家认定,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4、有较强的统计分析研究能力,所写论文或调查分析告在盟市获奖的.业绩成果 :
(一)申报人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统计工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并在某一方面成绩显著,获得盟(市)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2、撰写的统计论文、统计分析报告、调查报告获国家统计局三等、自治区统计局二等、盟(市)一等奖;
3、制定的统计制度方法被国家或自治区主管部门选用,并在全系统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统计工作成绩突出,获得盟(市)级以上模范统计工作者或先进统计工作者称号或主持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获自治区级、部级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篇:国家级期刊如何发表论文
国家级期刊如何发表论文?
一、抓住每个当审稿人的机会
学者如何能不局限在自己写文发文的框框中积累更多文章发表经验呢?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当审稿人,如果能成为目标发文期刊的审稿人则更好。新成员的名字通常不会立即出现在编委名单上,但对很多期刊来说,一半以上的稿件都是由特设审稿人评审的,即那些不出现在编委名单上的审稿人。
如果你曾发表过与提交文章相关主题的文章,那么期刊编辑可能会找到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邀请你做审稿人。他们也可能邀请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的你的导师或资深同事。如果你的导师或同事没时间审稿,或者愿意帮你获得审稿经验,他们可能会向编辑建议让你参与审稿。很多期刊编辑都乐于接受新的审稿人。编辑扣扣10883103 请认真对待这些机会。我曾作为学生参与过一项研究生课程项目,在项目中,一位资深编辑告诉我们,他会特地寻找研究领域的新学者参与审稿。通过这种方式,他能了解该领域新学者们的想法,并由此评估新学者们未来的学术能力。新审稿人所写的评论将决定编辑是否去阅读他们所写的文章,以及是否请他们参加该编辑组织的小型会议。
现在,一个学者完成审稿并不仅仅是要“取悦”期刊编辑,至少对于我们社会心理学领域来说,审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可能是可以在对投稿文章做出发表决定后,能看到其他审稿人的意见,这一点对于实证文章和综述文章同样有效。阅读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可以让我们了解对于同一篇文章,其他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和我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吗?对于最重要的一些问题,我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同还是相反?哪位审稿人的意见被编辑最终采用而做出了文章发表与否的决定? 这些信息能帮助新学者融入研究领域——了解该研究领域特定期刊中,哪些理论被视为学术贡献,哪些论据论点被视为充分支持作者所阐述的理论。持续一段时间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不同的学术期刊各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编辑队伍的风格也会略有不同)。我并不建议大家将其他的审稿人的意见甚至最终的发表决定视为对文章的正确评判,事实上审稿流程中也会有很多错误,但参与这一过程能帮助你更好地“雕琢”自己的科研成果。
站在审稿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文章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技能,而能了解到其他审稿人所想就更好了(如果你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至少从我的角度而言,将期刊审稿的任务加入到研究生课程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跳出文章作者的思维模式,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你的课程项目中没有大量的审稿工作,你也可以与自己的导师或其他学生合作,来增加这部分经历。
二、像专家一样写作 也许这部分建议无需言说,因为你本来就是、或本该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但如果你的写作并不专业,可能最终无法成为一个专家。你应该给文章读者留下这样一种毋庸置疑的印象:你对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研究烂熟于心。这意味着你应该对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非常了解。如果你目前的研究重点并不在这些重要理论之上,记得在研究背景中引用它们。如果直接将这些背景理论全部置之不用,那么审稿人(尤其是站在该背景角度的审稿人)编辑扣扣10883103可能会认为你并不知道这些研究成果。相比单纯作为背景来引用,更好的做法是,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此领域早前的研究成果,请一定将这一点明确地呈现给读者。你的文章要点应该一目了然,不论它是对领域的变革性创新,还是对现有理论的延伸和扩展,该要点的特征和对应的数据支持都应清晰地提供给读者(如果这是一篇实证性文章),并且论点和论据应该在整篇文章中反复多次出现。
三、定位“高远”,不局限于现有数据 在你研究一棵特定的树的时候,不要忘记整片森林。对于一篇实证性文章,你的研究可能是针对某一类人、群组或者环境。但对绝大多数科学研究学科来说,我们找寻的是广义的、普适的研究方法和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是超越任何一项具体研究的。我并非建议你丢弃研究目标或者做不合适的广义结论,但即便是非常具体的研究,对于其他领域的类似工作过程也可能产生影响。过度泛化的危险是必须承认的,所以你可以在提醒读者这一成果的局限性的同时,指出它在类似概念的研究领域中的用途。要真正地应用,或许还需要附加测试或加入其它相关理论的验证,但别忘记提醒读者,即便你研究的是一棵具体的树,你对更广阔的理论森林也会有所贡献。
四、保证研究的一致性
在研究中不当地使用理论,是毁灭自己试图建立的新理论的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有些文章会试图将两个不相关的研究结果放到一起,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检验,说“若得到某结果,则得到另一结果”,而且这种推理过程在该新框架中看似合理。如果没有现成理论可引用,人们常常会专注于与理论相符的结果,却忽略那些不相符的结果。更糟糕的是,我见过有人在不同期刊中发表并不一致的结果,但却没有在后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之前的研究结果。简单看来,他们踩了“不诚实”的界限。即便审稿人没有发现另一篇文章,但这两篇文章会被所有读者看到,最终也会被发现。
当然,我现在也意识到人们对于某一现象的理解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可以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在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该现象时,应该保证该学研究的可重复性(例如,在目前的研究之前,还有2个或更多的类似结论)。在首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前,保证该研究的可重复性可以避免传播不必要的、或者很快就会被修改的理论。我相信,一个高产的、但一直不断改变自己理论的学者的影响力,不会超过一位谨慎而保守的确保某个现象可以被解释、建立连贯且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的学者。研究一致性的问题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除上述之外,研究者不该对概念上相似的现象作不同类型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该研究者在众多类型的分析模型中挑选出了最支持自己观点的那个。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的统计方法,但方法使用的不一致性可能会使审稿人、编辑乃至读者起疑。
五、别指望审稿人或审稿过程能帮你把文章“写”完 我曾经在我研究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发现过这种现象。有时一位颇有经验、本该对此相当了解的研究者,竟然提交一篇很不完善的初稿,好似在期待审稿人或编辑告诉他,要使得文章发表,还有哪些研究该做。还有些人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文章提交给顶级期刊,完全不理会自己的研究结果是不是值得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他们会将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从顶级期刊投起,一旦被拒,再按照期刊的影响力层次排名,一个一个往下投稿。这两种并未做好准备的投稿方式(至少对于目标期刊来说)都是浪费时间,请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做好投稿准备不仅意味着文章与期刊在各种层面上的“匹配”,还意味着作者有花时间
第四篇:优秀论文医生晋升职称发表论文范例 (7)
CT对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双丽作者单位:310002 杭州第四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CT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是一种严重慢性肾实质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肾实质被破坏,并代之为含脂质和胆固醇的巨噬细胞肿块,临床及影像学易造成误诊。现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P, 以期进一步提高对XGP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 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1~67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7例均有腰胀不适,其中伴反复发热3例,实验室检查2例白细胞升高,1例尿培养阳性(为大肠杆菌)。
1.2检查方法禁食8~10h,采用西门子SOMATOM AR.Star CT机扫描,层厚5~8mm。7例均平扫加增强, 扫描范围包括双肾及受累病区,增强采用静脉团注法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或欧苏80~100ml, 速率2~3ml/s。作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
2结果
2.1CT表现7例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例,左肾6例、5例表现为患侧肾脏受累,体积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毛糙,2例见肿块向肾外隆起。病灶区呈略低密度状(CT值14~26Hu)3例,呈低密度状(CT值0~15Hu)4例,其中1例低密度灶内CT值为-15Hu。增强后病灶内见环形强化,而略低密度灶者强化较明显,但仍低于肾实质。5例肾盏受侵变形,边缘毛糙,肾盂肾盏内见结石;2例病灶向肾外扩展,肾周间隙模糊,肾筋膜增厚并累及腰大肌,腹壁脓肿形成。
2.2手术与病理(1)手术所见:肾弥漫肿大5例,局限向外隆起2例,外缘凹凸不平呈结节状,肾切面见散在黄色结节和大小不一脓腔,有臭味,肾皮、髓质内可见呈浅黄色脂肪样组织。(2)病理:受累肾脏增大,病变肾实质为一种黄色肉芽组织代替,镜下见成片泡沫细胞,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其间见炎性细胞。
3讨论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尿路梗阻合并长期慢性感染、脂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及某些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尿路梗阻和泌尿系统反复非特异性感染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病理特征为感染的肾实质进行性破坏和类脂质的释放,巨噬细胞吞噬后者转变为泡沫细胞,表现为黄色肉芽肿,最后形成脓肿。镜下特征性征象为泡沫细胞[1]。病变多发生于一侧,罕有损害两侧肾脏的报告。病变可局限于肾内或同时累及肾周围结构,腹膜后脂肪甚至十二指肠、膈肌等。根据病变范围,Solomom将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85%~90%)多于后者(10%~15%)[2]。本组病例弥漫型5例,局限型2例,与文献报道相符。XGP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可能与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腰胀痛不适、反复发热及尿路感染等症状,部分可扪及腰部肿块,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
XGP的CT表现:弥漫型XGP肾脏一般体积有不同程度肿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毛糙,肾实质内可见多发囊状或结节状低密度占位病灶,CT值与其内含脂质及脓液成分比例有关,如含脂质成分多可表现为负值,CT值负值有助与肾癌及肾结核形成的脓肿相鉴别。增强后病灶可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壁可以呈均匀强化。弥漫型由于肾实质被严重破坏,肾脏功能明显下降,增强后肾实质强化不明显,肾盂肾盏未见显示或显示欠清。文献报道79%合并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3]。本组5例合并肾结石,1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对本病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的进展,黄色肉芽肿突破肾包膜后常侵犯肾周脂肪、肾筋膜、后腹膜及周围脏器,产生继发脓肿或肾外瘘,容易与肾癌相混淆。本组2例呈肿块向外
突出,侵及肾周间隙、肾筋膜,其中1例侵犯腰大肌,分界不清。文献报道80%合并较广泛肾周炎症[4],本组5例引起肾周筋膜和腰大肌炎症性粘连增厚、增宽,这一征象对本病诊断有很大帮助。
本病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CT表现与肾脏肿瘤性病变及化脓性病变不易鉴别,误诊率高。作者认为,肾内出现囊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病变伴肾周筋膜增厚者,特别有尿路反复感染、上尿路结石、梗阻,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应考虑本病可能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和晨尿离心、沉渣涂片找泡沫细胞[5]。术前易误诊为肾癌、肾结核伴脓肿形成等。肾癌患者常有无痛性血尿,CT平扫肾癌密度较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高,多表现为均质的低密度,病灶内常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数强化较XGP明显,静脉期肿瘤密度下降迅速,可侵犯肾门、腹膜后淋巴结及肾静脉。肾结核伴脓肿形成:常表现肾髓质、肾乳头旁或肾实质内单个或多发的大小形态不同囊腔,常与肾盏相通并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肾皮质萎缩,肾盏、输尿管常受累。
CT检查能很好显示肾内病灶部位、范围,还能准确显示肾周组织受累程度和范围,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编.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70.李劲年.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59.黄兆民.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杂志,1999,18(5):314~315.4 方昆豪,黄兆民,邓星河,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图谱.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3.Ballesteros JJ.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renal xanthogranulomatousis by serial urinary cytology : prelimilary report.J Urol ,1980 ,124:9.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第五篇:辅导员怎么写和发表职称晋升文章
辅导员怎么写和发表职称晋升文章?
本论文是一篇辅导员类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大学辅导员职晋升的困惑与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辅导员及大学辅导员及高校辅导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辅导员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摘要:职业化、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高校教育稳定发展的前提.当代大学辅导员的职称评聘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大学管理工作,应该改革现有的职称评聘体系,建立符合辅导员特色与利益的职称职务晋升体系,为稳定和发展辅导员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关键词:大学辅导员;职称;晋升;对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以上,大学班级的人数也一升再升,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益繁杂,学校不得不聘请许多辅导员直接管理学生工作.教育部也明文规定,学生人数在120-150人之间应该配备一名辅导员,以一个中等规模高校(10000人)为例,辅导员的人数应该在65-85人之间,这么多的辅导员,应该是学校一支不可忽视的职工队伍,然而,这支队伍的职称晋升怎样解决?有什么力量吸引和稳定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发表职称文章官方认可杂志:《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大学教育》(半月刊)创刊于2012年,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栏目设置: 教育天地、学科纵横、育人在线、教改之窗 投稿请注意: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包括性别、职称、出生年月、详细通讯地址、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
3.来稿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投稿后两个月内如未接到采用通知,可另行处理。请勿同时一稿多投。来稿一经采用,出版后即送样刊两本。
投稿请联系官方杂志社合作编辑论文帮办编辑扣扣搜766085044加为好友咨询!
二、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困惑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十一条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这是首个专为辅导员职称制定的官方评聘依据,似乎辅导员评聘职称比较容易解决.然而,有关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称结构状况是,高级职称占8.3%,中级职称占34.6%,初级职称占57.1%.这明显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称结构的特点是:中、初级职称比例偏高,高级职称者比例偏低,辅导员职称评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现有职称体系是由国家人事部制定的,制定初期没有考虑辅导员这么一个特殊群体的利益,使得辅导员的职称只能靠近相关的职称称谓来解决.以教育部的规定为例,首要的职称是向思想政治专业的职称体系靠近,然而,据华南师范大学近期对辅导员第一学历调查,辅导员原来在高等学校专业是思想政治的仅占5%,大多数持有的是文秘专业、法律专业的文凭,有的甚至是艺术方面的文凭.因此,从专业知识方面,辅导员处于劣势.其次,在职称评聘中,评审条件受到极大限制,如高校教师系列讲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教学的要求:“必须独立讲授1门以上课程;年均授课必须到达60学时.”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大多分布在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部,没有专业教研室的系统培养和课时计划分配,他们没有资格独立讲授1门课程.最后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科研的要求高,如湖南省评审副高职称对论文、著作的要求是“发表的论文文科要求有三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评正高时要求有四篇在CSSCI上发表,且有两篇是本学科权威期刊,还要有一本本学科15万字的著作,如此高的评审条件,就是专业教师也很难晋升高级职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某项专门的科研,因此辅导员要上高级职称真是难于上青天.三、职称晋升难对大学管理的影响
职务评聘难使得辅导员职业缺乏吸引力,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管理工作.一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职称评聘对于辅导员的激励是长期的,没有适当的激励,就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现行职称评聘制度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有些大学辅导员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产生了强烈换岗意识,导致大学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是3到5年.流动性强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普遍特点.二是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我国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方面的工作,既是大学生的生活老师,又是心理老师.大学辅导员在产生职业倦怠后,对学生管理工作会失去兴趣,不思进取,出现了离岗现象,如故意关闭手机不接学生,或是学生连打几个都不接,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由于痛恨在薪资待遇、工作量的分配、培训晋升等方面高校都将其置于行政后勤的从属地位,致使其将怨恨发泄到学生身上,甚至从学生那儿索要财物,对学生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四、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创新对策
要解决辅导员职称晋升难的问题,建设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必须不断创新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制度.(一)岗位设置制度的创新
如前所述,虽然辅导员在大学的岗位已经存在很多年,但是我国人事部门没有为其设置专门的职称称谓,使得辅导员评聘职称时只能套用其他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导致一所大学辅导员的职称五花八门,有些转岗的辅导员更加无所适从,如有的辅导员原是中教一级职称,但是,到高校没有这一职称系列,只能委屈从照初级职称待遇重新做起.我们认为,在辅导员职称(岗位)设置上,可以采用与行政管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平行的,但是又相对独立的体系.如设置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特级辅导员四个级别,大致相当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目前,山东和上海高校正在进行大改革,既在辅导员职称上设置相应的等级与专业技术人员挂钩,也在职务上根据实际表现和工作年限确定相应的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行政级别,并享受相应待遇.这种做法切实解决了辅导员岗位设置制度空缺的问题,操作性较强.(二)在职称考核上将考核内容与辅导员工作实际相结合
大学辅导员的考核要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实绩出发,与大学任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分开,也就是说要与学生密切联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必须着重核他们深入学生实际的情况,比如,召开班会的情况、下到寝舍与学生谈心的次数等.让大学辅导员更能专心学生方面的工作,不再去和大学任课教师去争科研项目,从而在职称评定上找到适合大学辅导员职称评定的路子.如上海市制订了《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重点关注带班年限、发表论文和所带学生的实际表现.让辅导员职称与社会职业相互承认,让辅导员岗位更为职业化.五、结语
在当前制度环境下,职称评聘对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各高校应该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建立一套有特色的辅导员职称评聘系统,构建符合辅导员工作需要的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参考文献:
[1]赵庆典,李海鹏.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75-82.[2]吴彬.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125-126.[3]江本智:浅谈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现状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