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08:3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可以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

(一)新设置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必须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书-通用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书

甲方:XXXXXX职业学院

乙方:XXXXXX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与各大企业的联合,满足企业需求,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为实现“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出路,同时解决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共识:

一、双方合作内容和形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乙方或所属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课程设计和培训项目由双方协商设计,“订单式培养”由甲方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乙方可派人跟踪和指导,培养结束后乙方接收符合录用标准的甲方学生为乙方正式员工或职员。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订单式人才培养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将目前甲方在校培养的与乙方相关专业的学生转为订单式培养,纳入到合作项目当中来;第二种方式,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在甲方

招生计划内,根据乙方的需求,定向招生培养乙方所需的专业人才。

2、企业在岗人员培训。针对乙方或所属企业的实际营运需要,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或短期课程。培训方式可以采用乙方人员到甲方所在地(学校)集中接受培训,或者甲方派教师到企业指定的地方为乙方员工授课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由双方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协商确定。

3、毕业生实习与就业。乙方根据甲方的需要,作为甲方的实习实训基地,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指导、技能培训和劳动报酬,具体事宜由双方商定。乙方亦可根据甲方的需求,选派优秀的培训师、行业拔尖人才到甲方对其学生进行培训。乙方有岗位空缺时应首先向甲方提出要约,甲方应约后应为乙方招聘人员提供方便。

4、相关教师的社会实践。在不影响乙方正常业务开展的前提下,结合乙方的实际条件,接收甲方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乙方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工作,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

5、教材或课程共同开发。随着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根据乙方的需要,双方共同开发所需课程教材,合办相应的专业或课程培训。办学地点一般设在甲方,由甲方负责管理,乙方派人指导。

6、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随着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由乙方出资成立以出资人冠名或由出资人与甲方商定名称的奖学金,对甲方在校学生中专业学习或技能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学金的筹集、评定、发放等具体运作方式由双方另行商定。对获取奖学金的条件有特别规定的,由双方另行约定)。

二、费用标准和资源分配

1、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工作期间,乙方按照在社会统一招聘员工的试用期薪金工资标准对甲方学生支付劳动报酬。

2、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工作期间,为保障甲方学生的人身安全,由乙方统一为甲方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工作期间,乙方按照每名学生每月不少于150元人民币的标准向甲方支付培养管理费。

4、对于企业在岗人员培训项目,由甲、乙双方根据具体的合作培训内容、方式,依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另行商定收费标准和资源分配。

三、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结合乙方的需求,根据自身学生教育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完成甲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育,为乙方提供“订单式培养”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2、为保证双方的长久合作,甲方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甲方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整个高职教学期间,必须到乙方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

3、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实训期间,配合乙方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以保证乙方正常的工作秩序。

4、主动与乙方接洽、沟通,倾力合作,积极承接并努力完成乙方交付的培训内容。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甲方承办的一切事宜。

5、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乙方通报,并主动与乙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6、甲方在其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享有与乙方优先合作的权利。甲方应优先向乙方推介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

7、在经得乙方同意的基础上,甲方拥有利用校企合作、借助乙方的社会效应开展宣传的便利。

四、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对于甲方提供的“订单式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按照合作要求和乙方录用员工标准,优先接收为乙方员工职员。

2、从培养甲方学生的实践技能出发,结合乙方实际情况,为甲方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训场所和工作条件,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和费用。

3、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为甲方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条件,以帮助其取得在相关行业内从业必须的资格证书和执业条件。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训或者实习期间,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和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个别不遵守纪律和制度的或者妨碍乙方正常业务经营的学生,有权随时终止其实训或者实习。

5、在甲方学生实训或者实习结束后,乙方为每名学生出具实习或者实训证明。

6、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市场信息,沟通行业与甲方的联系,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甲方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合作项目,并指

导、主动协助甲方完成培训任务。

7、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乙方承办的一切事宜,遵守具体合作培训协议所作的相关规定。

8、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甲方通报,并主动与甲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9、有权要求甲方优先向乙方推介优秀毕业生或学员,也有权要求甲方为乙方选聘人才提供便利。

10、根据甲方的需求,乙方组织本行业的杰出人才为甲方所设的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该专业(项目)的教学、培训和指导工作(有偿或自愿,具体事宜由双方另行商定)。

五、协议的变更、解除和争议解决

1、经协议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协议内容或解除协议。

2、因国家政策、行业管理调整涉及到本协议内容的,双方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修改协议的相关条款、内容。

3、因发生不可抗力造成某一方不能履行协议的,该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十日内书面告知另一方,双方可协商变更或解除协议,相关责任由各自承担。

4、任何一方因违背协议约定的事项而给合作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按协议规定给予对方适当的赔偿或补偿。

5、协议双方若有一方违约而造成对方无法履约时,守约方可提出中止协议,双方确认后终止协议。但在协议终止前已开始实施的教

育培训项目不受协议终止的影响。

6、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守约方有单方面解除约定或要求对方继续履约的权利,无论守约方作何种选择,违约方均需向守约方赔偿损失。

7、本协议履行中产生争议,各方应本着友好的态度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沈阳市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六、协议的效力及附属条款

1、本协议是建立在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具体截止日期由双方另行议定。若有未尽事宜,双方将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加以解决,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双方基于本协议精神签订的其他项目协议或附件,具有与本协议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2016中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初探

建设“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模式初探

一、背景

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的“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我国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将弥补传统模式中院校和企业联系松散、结合不紧的缺陷。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而当今,这部分人才普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失衡及年龄老化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探索一种适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非常重要,那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培训基地(一)宣贯精神,政策引导

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关文件精神,培训机构要以服务为宗旨,突出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为本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更新培训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

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训质量的根本。培训机构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广泛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有效规范了双方的行为。(三)沟通协作,了解需求

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培训机构要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受训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培训机构的各个专业(职业)项目组要在所对应的行业、企业领域中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单位走访、座谈等形式,通过调研对专业现状、企业岗位需求、结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依据。(四)多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进行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机构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合作,加强双方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企业不仅要为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师资、技术、设备、场地等资源,更要参与培训机构进行培养计划、专业设置、考核标准等制订工作,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进行。培训机构除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保证人才培训质量外,可以为企业选拔招聘的学员进行订单式培训,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短期集中培训;还可由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学员考核通过后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使拥有坚实技能技术的人,就业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校企合作,完成研发项目。通过研发项目,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进行教师培训。培训机构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或调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带动专业教师成长。

校企合作。制定教学文件、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等。培训方案和内容要有实用性,要能为企业服好务,因此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和企业行业专家充分沟通讨论,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同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使学员接受培训后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完成培训对接。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培训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培训课程对接职业标准、培训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主导的深层次培训对接。

三、“点、线、面”结合,共同开发培训课程

在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中,“点、线、面”结合,开发高技能人才培训课程。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按照技能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找出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以分析岗位需求的技能和知识为“点”;以代表性工作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分析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耍求,确定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面”;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受训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德、能、研’’并举,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展在岗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机构先后要与本地注重长期发展等多家企业合作,举办员工培训班,构建“送培入企、员工进校、技师研修”等“德、能、研”并举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了集加强基本素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了解前瞻性技术、解决技术难题于一体的培训目标。

1、送培训入企业。加强了职业基本素养

“送培入企”这种培训模式,由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场所及培训效果评价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在企业规模大、人数多、工作时间不好调配等情况下,应企业邀请,由培训机构专职骨干教师送培训进企业,完成培训。培训目的之一是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养。一方面,根据企业要求,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为了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理论素养,培养他们总结工作经验的能力,相应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讲授论文结构和写作技巧,鼓励高技能人才总结提炼具有创新性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加工方法、操作技巧等,形成对其他企业员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论文,引导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送培入企”的另一培训目的是“产、研”结合、传授前瞻性技术。技能培训要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及时将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引入教学,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和企业必须加强在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

2、引员工进学校,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在“员工进校”这种培训模式中。企业提出培训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分析相关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和需要提升的综合职业能力,共同开发工学一体的培训课程,然后由企业提供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构建课程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既定流程,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知识层次、数量、培训时间等要素,将高技能人才引进学校进行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模式实施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仿真模拟操作部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提升部分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另外,将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3、组织技师研修,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

在技师研修培训模式中设置工作经验交流、技术难题探讨、前瞻性知识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技师研修培训模式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探讨技术难题的平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共享,提升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四篇: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浅析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近几年,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越来越重视,从初期的输送毕业生到现在的合作开发课程迈进了一大步,尽管如此,学校并不满足,希望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渠道,提升其顶岗实习的内涵。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特殊性,企业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不愿意提供顶岗实习,因此本文从我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会计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管理、学生体会及能力的改变等作翔实介绍,并提出存在的困惑,以期能在以后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效果评价的更新等诸多方面起到正确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总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大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习总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关于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张金宝, 张晓亮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

摘要:简要介绍了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示码:A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成立于1999年6月,是在全国制造业复苏,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短缺情况下,响应国务院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号召,为适应山东省潍坊地区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而设置的实用型专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学生1000余人,共32个班级。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改造机电设备、工控装置的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及零件图、操作数控机床,具备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技能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自建立以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做法

1、制定了较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组合计划 本专业教学计划于1999年6月制订,分为六大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体育等课程;英语能力模块,开设有实用英语、专业英语等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开设有计算机文化基础、AutoCAD、CXCA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开设有机械制图、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专业技术模块,开设有互换原理及技术测量、金切机床与数控机床、可编程控制器、机制工艺与夹具、伺服系统与电控、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原理及编程等课程;实践能力模块,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课程设计、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机电产品优化设计等。课程安排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创新”的原则。八年来,该专业教学计划在探

索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课程安排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如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创新设计等选修课程,以后将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控制、机器人等课程,使该专业教学逐渐走向职业化、尖端化和科学化。

2、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0年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顾问成员由知名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机电技术专家和我院骨干教师组成,设置目的是为该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划、教学计划的论证和制定、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献计献策,把关导向。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为该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平台。

3、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凝聚力和专业水准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0%;拥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为30%。同时,还从知名企业外聘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外聘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主要承担专业相关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指导工作。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我院将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特别是引进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或“双师型”的教师,以保证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这几年中,我院非常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深造、进修和培训工作,以期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如到山东

理工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并进行专业建设问题探论与交流;赴南京工程学院进行数控技术培训;参加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硕士培训班;参加山东省职业鉴定中心高级数控操作员培训;赴韩国参加中韩职业教育培训等。

4、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教学。该专业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自由融合。本专业教师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学转变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如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已经制作了形象具体、结构系统的课件,降低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

该专业在校内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与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30余个实验实训室;校内实训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内有先进的数控机床13台、普通车床26台、铣床8台、磨床2台、牛头刨1台;电气焊实训车间1个,内有交直流及氩弧电焊机40台、气焊设施10台套等等。该专业实习实训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2006年下半年投资368万人民币引进多台数控车床。在优化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与企业、政府部门联合培养、共同互利的双赢局面。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了解专业特点、顺利进入职业领域必不可少的桥梁。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终把校外实习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资源。迄今为止,该专业校外固定实习基地主要有山东华源凯马集团、山东泰丰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万龙集团、山东墨龙集团、山东联盟化工集团等19余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优化专业育人机制提供了保障,今后几年将在现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模,为培养更加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外在支撑。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

2、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力度不够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是制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可采用的教材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数教材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虑与中职教材的很好衔接。从培养特点上讲真正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不便。

2、技术尖端性不强

高职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能干活就行的错误认识。高职教育是一种伸缩性非常强的教育,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授予学生较尖端,较前沿的知识。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待努力。

三、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1、构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的修改要求,加大电类以及计算机类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的比重。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该专业课程现有教材不太合适,因此筹划组建机电一体化教材编写委员会,从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出发,联合著名高校和教育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专家齐心合力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点的专业教材以及与我院实验实训室设备想适应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以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3、加强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利用学院内实验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本专业专任教师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先进尖端技术的兴趣。

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

需的优势学科方向。21世纪的中国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我们将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

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周衍庆

Enhancing the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ity,and Training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ZHANG Jin—bao ,ZHANG Xiao—liang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Shouguang 262700,Shandong Provi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speciality in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it has pointed out the existed question,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train the high quality skill talented person.Key word:Vocational college;Electrical engineering;Skill talented person.作者简介:张金宝(1969-),男,山东寿光人,山东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研究.收稿日期:2007/05/11

下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院长期致力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开展校企......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

    校企人才合作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校、企联合,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机电工程系 摘要: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是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

    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新闻稿

    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加强示范校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我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11月15日下午,我校在1号会议......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坚持校企合作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襄樊市7家教学医院丰富的临床护理资源,搭建护理教育与卫生行业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和“临床基......

    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现代的就业和企事单位的用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发愁。对于中职学校的优势就是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如果所学......

    校企合作七大模式

    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 南京信息技术学院张旭翔、王钧铭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一期撰文《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与经济融合的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