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08: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致力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文学作品中饱含着的作家真善美情思,闪烁着的人类智慧,充溢着的生机、灵气、爱憎、智慧的生命韵律。要做到这些,仅靠传统的教学性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研究性阅读这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了。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

研究性阅读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研究性阅读以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氛围,铺垫研读基础

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前的、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是研究性阅读的基础。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趣、理、义等特点,初展文境,作好情趣共融、心理铺垫准备,唤起学生参与研究性阅读的主体意识。如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时,先播放‚二泉映月‛,把同学们带到那种凄惨的情境中去,然后配乐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毋需多言,学生完全能够通过老师成功地情境、语言的渲染与精心设臵的问理解瞎子阿炳悲惨的遭遇。

二、选好研读点,明确研读方向

研究性阅读的实施,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从‚带着问题读‛向 ‚读出问题‛转变。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

1.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从课题入手,往往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梅花魂》,就从题目入手,通过重点句子,几件小事成功破解了藏在文字背后的爱国老华侨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2.以课文的发展线索为研读点。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与深思的课文发展线索往往是一条链子,贯穿着整篇课文。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丰碑》一课时,我就把整篇课文分成了以下线索:寒凝大地:冰天雪地急行军→长城不倒:寒衣何在问英雄→立雪成泪:军礼壮祭魂不朽→血沃中华:丰碑晶莹万代颂。

从而理清了文路,把战士那种不畏艰难险阻,为了革命能够牺牲一切的情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了我们一次精神的洗礼与震撼。使我们掬起心灵的泪花,感受丰碑的晶莹与战士们金子般的品格。重温那战争年代的感动。

3.以课文的重点语句为研读点。

课文的重点词句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围绕中心词句展开研究性学习,必定能突破主旨,击中要害,提高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鸟的天堂》中,在描写榕树时,有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老师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句,让同学们认真品读、体会,并问到:‚为什么说‘翠绿的颜色照耀我的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而生命在绿叶上颤动又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作者的描述,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学生由读到体会,再到想象,从而真切感受到大榕树的旺盛、奇特和美丽。

4.以课文的关键词语为研读点。教师既应有把握全文思想内容的本领,更要有‚倾听文本细微声响‛——即善于抓住课文中看似平常、实则蕴藏极深的关键字词的本领。如王崧舟老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荷花》,整个课时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并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品味着这个蓄积着荷花的全部生命力的‚冒‛字。

5.以课文的插图为研读点。

许多课文配有插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更为突出,而插图所显示的往往是文章的精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把课文插图作为研读切入口,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狐狸和乌鸦》课文中配有两幅插图,上课伊始便让学生认真研究这两幅图,根据插图提问,根据插图想像,根据插图说话,根据插图表演。让学生问问、想想、说说、演演,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语文课会变得津津有味。

6.以课文矛盾处为研读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故事情节发展的冲突、人物内心矛盾的流露。以‚矛盾‛点作为研究点,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深层次地对课文的精神品质进行挖掘,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母鸡》一课,作者开篇写到:‚我一向讨厌母鸡‛,结尾却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两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思想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使作者发生思想变化的又是什么?可以把最后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学生经过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就能自然明白,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母鸡伟大的母爱。至于最后一句,当然是不能改,因为一个‚不敢‛体现了作者对充满母爱的母鸡的尊重,更表现了作者对所有具有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尊重与敬佩。由此,自然而然的升华了主题,深挖了文章的内涵。

三、感悟作品,得出研读结果

提出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在结局之际,安排这一环节,一方面,学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抓住契机,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辨,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自然而然的引向课外,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中去探索、探究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体验阅读快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研究性阅读的欲望、激励学生再阅读的作用。在成果交流中,赞成的、反对的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共同提高。

传统的教学性阅读固然有它的价值跟意义,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所以教师应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研究性阅读的空间。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下,教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迁移到课文学习里,设身处地的与作者及作品对话,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亲身经历主人公的生活和作者言语的形成过程,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成功地跃向阅读巅峰。这同样是在小语教学中成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可喜的收获。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教育教学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再现的记录,更是师生思想感情交流与独立意志创造的图腾。笔者浸淫中学语文十余年,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学语文教材,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教科书的内容的不断更新,使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我认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特别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创新教育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领悟课文所蕴含的美感,而且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将起很大的作用,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学生的反馈表明,我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研究性学习时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性课题的确立。二是课题的研究过程。三是通过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写出诸如小论文等各种形式的结题报告。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在诗歌、作文、文言文三个领域重点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一、诗歌教学:注重探索作者的内心世界

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是“诗言志”(朱自清《诗言志辨》)。在高中第三册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发出“诗歌难教”的喟叹。“诗无达诂”本来就是实情,再加上诗歌大多数状况下是描写了作者独特的内心体念,如果忽视对诗人经历以及写作中瞬间的情感的体验,单纯“为教诗而教诗”,自然就会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没有起到强烈的感染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即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把书本上结论性的东西记熟记牢,并作适当灵活运用,即“填鸭式”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难免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原则,即“既看重研究结果,更看重探究过程”。

在讲述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时,我介绍到“海子(1964——1989),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教室一片哗然,对于这种情况,我没有发怒,而是捕捉到他们的兴奋点,联系到了“徐志摩(1896——1931)在山东济南开山遇难”、“王勃(649或650——676)南下探亲,渡海溺水而死”。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探究。学生们着重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探索,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获得事实与证据等几个步骤,学生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出结论:海子写诗一向是很“自我”的,沉迷在个人王国里孤芳自赏。那么海子的作品自然就具有三重意识:是苏伊士、崇高意识、逃避意识。徐志摩在康桥有因他一个熟悉的朋友也不在的遗憾。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王勃因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在诗中写尽了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求的凄凉。这样增强了对诗歌内容的深入了解,触摸到诗人们那一颗颗怦动的心,通过在科学探究和方式中让学生们获取知识,即领悟了诗歌的思想观念,又获取了美的熏陶。

二、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变得聪明。”因此学生的智慧应该用在思考和研究上,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认识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即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索。

本学期,我曾布置一篇作文,内容是: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一只蛹,他把它带回家,看见蝴蝶努力地挣扎了几个小时不能出来,于是他就拿起剪刀剪开了蛹壳,后来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以此为材料,以“被动和主动”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学生把文章交上来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审清题意,且文题缺乏艺术性。议论起来道理干瘪,一览无余的肤浅给人一种乱贴标签的感觉。怎么让学生改正缺点呢?我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篇《爱的背后是什么》的作文作为范文,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文章,找出范文的优点和缺点,好的地方成功在哪里,不好的地方缺点在哪里,以及修改的方法,结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已经意识到怎样合乎题意,怎样去立意,怎样组织语言,语言流畅应该是怎样的范畴。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如何写话题作文的思维模式就确定出来了。那么,在写作文中如何去把握语言呢?怎样做到语言的明丽呢?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境界呢?我适时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让你的文章在明丽中深刻起来》(《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河北闫韧民)的文章,通过“联物彰显本质”“激情绽放公理”“叙写渗透感悟”“诗意浸染哲光”“比喻激活睿思”“炼字点亮思想”“塑语言以精警”等文段,学生对语言的哲理性、格言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具体的写作怎样才能让文章在明丽中深刻起来呢?只有平时的积累。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又推出了“杀手锏”——摘抄。让学生把摘抄本作为一块花圃,精心培育,使作文语言提高很快。

在作文教学中,我没有空洞的说教,枯燥的阐释和吃力的表意,而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尝试以“主动。探究。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潜在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文言文教学:燃起学生兴趣的火花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撞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更完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随着新教材的变化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教材,才能从容地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注重激发学生新思路,新视觉。

学生厌学文言文,我想,这恐怕是学生间的一大通病。教师教文言文教得辛苦,学生学文言文学得困难。如计算一下,学生从小就接触文言诗文,到高中,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还是没有达到“能读懂浅显文言文”这一要求,为什么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文言文不再作为我们当今社会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停留在字义的表面上,而且通过词语解释和语法特点等的标准化题的反复操练,使学生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给磨平了,文言文也就变得面目可憎起来。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注意了文言文所包括的古人卓越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教学中注重了其文化氛围。借以燃起限额事的文言文兴趣。在讲《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有这么一句“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一句是,发觉教材对“始扶床”是这样解释的:刚刚扶着床走。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这句话中的“床”如何理解?参看各种参考书,都不让我信服,既然我不信服,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呢?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文中去找关于“床”的语句。在文中还有一句“捶床便大怒”,那么这两句是否一个意义呢?我没有妄下结论,在教学中参看了《此处“床”字该怎么解释》(中学语文园地 山东 李玉)援引了他的解释“井干曰床”的说法,并举了电视剧《一代英雄吕不韦》的画面以及李白的《常干行》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让学生自己感悟,结果学生接受了“井栏”的说法。这样以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有了自己的认识、思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涨起来。

有了这个体验,我做到了,对于文言文的一些实际困难,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教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了乐趣,在发现中获得了满足。这样,学生不仅具有了广阔的文化视野,还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我努力实践,付诸于探索,在探索中我认识到: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研究型学习的确是我们培养创新型未来祖国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改教研的重要领域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东省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陈子路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其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要的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师生产生无限拓展的空间,同样在家校沟通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意义重大,它指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性。笔者结合体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出对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手段和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整合 识字 朗读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指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然性。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将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使用价值,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手段和方法是从信息技术实践中得来的 1.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化枯为趣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在体校,学生由于半天体育训练半天文化科学习,识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对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笔顺学生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将声音、图文和视频并用,对这些爱好体育的运动员来说更会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动态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好奇心。因此,在教学生字时,运用学校订购的课件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购买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包括很多根据课文实际去设计出来的内容,里边有“情景动画”、“全文朗读”、“生字学习”“词语认读”“基础训练”等内容。省去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搜集材料、设计多媒体的课件上,还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去取舍运用。

国庆节前夕。由于与音乐课调课了,我要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当教学第六课《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生字时,发现学生有点困了。当我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结构、部首和组词后,突然看到了课件“基础训练”下有“砸金鸡”“连连看”等生字游戏。我以为这么老土的游戏没人玩,反正学生也有点累了,就让学生玩一下吧。开始让学生玩“砸金蛋”,玩法就是,左下角出现一个生字,然后选 1 择写有这个生字拼音的金蛋去砸,砸中就立即出现一份礼品。开始我让学生举手到讲台的电脑前来玩,学生马上小手林立。接着,我又让学生玩那个“连连看”的游戏,就是把生字拆开,然后让学生找出来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字。这时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都举手。我干脆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人连一个字,连错一个,等一下要当着全班同学做三个俯卧撑。那时,讲台被学生占领了,我只好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观看学生玩。

学生动起来了,老师的心却静了下来。我顿感这样也好,学生这么乐意参与,玩得这么开心,又可以学习生字。这不就是常说的“玩中学”吗?这不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电脑来达到巩固识字的的效果吗?真正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识字而不感到枯燥。对于体校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错别字特别多,刚接手时有好几个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写正确。这节课真的是无心插柳!

2.利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增趣提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方言的影响,特别像我们这些广东人,往往很难使朗读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课件的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清晰响亮的语言转换了书面文字语言,再现了情境,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要学会与朗读大师的优秀作品交替运用。有所长必有所短,朗读大师的作品固然优秀,但长久使用这些现成的作品,也会让师生产生厌倦感,让人感觉到好像是天天都在听那几个人朗读一样。久而久之,这种熟悉的声音可能会成为一顿无味的午餐。于是,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通运用。首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一个多功能的录音软件,录音完毕后可作进一步处理,如回音效果等。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到讲台处对住麦克风读,当即录下,然后回放录音,让学生立刻听到自己的朗读效果,解决了学生自己朗读时无法判断出读得好坏的问题。我班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朗读的方式。由此可见,现场录音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一方面让学生听自己的朗读录音,很快就会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我觉得非常有效果。

另外,我还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录音,自己再用“会声会影”进行配乐。上课时,我就可以作为课堂范读了。有时,孩子们都不知道这声音是来自本班同学的。参与的同学得到肯定,没有参与的同学都想进行尝试。我想,只要学生乐意积极参与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可见多媒体的魅力非一般,真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活用网络平台,“三教合作”,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所谓“三教合作”,即教师、教练、家长三方合作育人。在体校,孩子一般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如果体育训练紧张,可能更长时间才能回一次家,校讯通平台的使用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动员家长全员加入校讯通,才能保证短信到达每一位家长的手机上。人都喜欢表扬,这是天性,我们的家长与教练也一样。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每天发现两三个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讲卫生、积极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发去表扬短信,目的在于通过家长的间接表扬,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校讯通平台上的“成绩管理”,下载成绩导入模版,输入成绩上传后,就可以向家长们实现全班成绩一键发送,所有加入了校讯通的家长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孩子单元测试的成绩。(附校讯通发送模板截图)

在布置周末语文作业时,我通常会在星期五上午放学前就定好作业布置给学生,同时也给家长发送学生周末作业布置。因为体校的学生星期五还要在校上晚修,星期六早上或中午才能回到家。然后我会选择定时发送,定时发送的时间我一般定在周六上午10点。校讯通的使用,使教师与家长得到了及时的沟通。

另外,我想,校讯通平台实现了与每一位家长取得及时的沟通。而在我们体校,教练可是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天翼189邮箱每月免费赠送100多条短信,实现了教师与教练进行及时的沟通。尤其是给教练发去其队员每单元语文测试的成绩时,我事先将班里同队同教练的孩子进行归类,编辑好对每个教练发送信息的样式。如:“尊敬的张教练:您好!现向你汇报语文第三单元测试成绩:李孺文彬94.5分,滕逸舟93分,朱俊豪62分。全班平均分为80.7分。感谢您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很多时候,教练也能及时回信息表示感谢对他队员的关心。让教练及时知道队员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在训练队上进行表扬、跟进、督促。(附发送模板截图)

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使用,总算有一定的效果。这班孩子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差不多有50%的学生不合格。通过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及时与家长、教练沟通,现在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了,全班20个孩子都合格了,有9人达到90分以上。这样看来,网络平台的使用可实现教师、教练、家长三方沟通合作,有效提高了孩子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也为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创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使教师、教练、家长得到及时沟通,达到合力育人,有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我更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勇于进取,善于探索,积极自觉提高自己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给学生创设更有趣快乐的学习情景,给家长、教练创设更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单 位: 姓 名: 时 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计算机 网络 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社会、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正在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让我们不得不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小学语文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都有很大帮助。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然 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利用计算机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也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二、巧妙借助网络,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题。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对课文的理解,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借助计算机,突破重难点

小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进而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四、以计算机为辅,提高写作能力

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五、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计算机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合理利用计算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曾经有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让学生聆听声音,给他们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用电子白 板展示图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这样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推广应用,必将有效推动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和教 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国家建设中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 《语文课程标准》,2001;

《电化教育研究》,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2004;

第五篇: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天津市东丽区东大桥小学 庄春璟

内容摘要:

新课改以来,人们都在提倡创新,提倡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手段,也是每个教师应当探索和钻研的。

下面我将就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应用优势所在、应用限度与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论述。关键词: 语文 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学 导言:

语文,是指语言文字,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也是孩子们最先接触、最广泛应用的学科,所以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也正是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能力的教学,而且更应该包括对人文素养、情感能力、审美情趣、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以及终身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何种教育教学手段实现这样的目的,达成这样的目标,则成为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积极探索的任务和使命。19世纪末,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学生演剧为中国文明新戏的出现拉开了序幕。学生凭着一颗赤子之心,自编自演了许多抨击社会黑暗的时装剧,引起了相当的轰动,推动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戏剧近代化的标志——文明新戏的先驱。这就是课本剧的兴起和它针砭时弊的重要作用的应用。那么课本剧的效用是否仅限于此,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和论证的命题。而是否能将编排、表演课本剧的手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这种应用是否要使用范围的限定?这种应用是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构成了此篇论文的探讨方向。下面我将逐一对其进行论证。

一、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能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应用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人类智慧的创造和提炼形成高于生活的启悟,而这种启悟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指导生活。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每一篇文本都是源于生活,并对生活乃至生命具有启迪作用的。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宽广胸怀;从点滴小事中孝顺父母、关心他人的高尚人格;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人文理念;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养成一种勤学好问,细心观察的优秀品质……

这一切的一切,全部需要还原于现实生活,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可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出生和存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使我们无法依靠人力进行选择和改变的。那么是用什么方式才能高速地将所学到的间接经验应用于实践且又获得真切的感受呢?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既然如此,在人生戏中出演的每一个人都将是最佳的演员,所以我们每个人自小就具有这种表演的天性与天赋。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看你给孩子一些什么?”这就更加说明了小孩子在这种天性、天赋上具有能够超越你所能现象到的更高的可开发性和可塑造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他们艺术加工的课本剧及表演也将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这就为课本剧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应用的优势所在

所谓课本剧,就是通过对所学课本中的课文进行编剧、表演。所以此剧来源于文本文字,是在对文本高度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地再创造,以对话、动作表演等形式真实地再现文本中所描绘的情境,而在这种情境展现中,不但充分地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住,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展现)、记忆能力(课本剧的台词是需要每个演员熟记的,它源于课文,则能高效地背诵课文,使背诵文章不再是索然乏味的烦心事)、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逻辑重音和重点篇章段落的把握)、口语表达能力(课本剧不单单是形体表演还包括大量的对话应答)、对文本的应用及创作能力、表演能力(爱表现、擅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如何具体形象地表达他的意愿则是需要后天的训练和培养的),实现对学生眼、耳、口、心、身的全方位、立体式操练,而且在这种操练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开辟出另一片蔚蓝的天空和另一段无限宽广的道路。

所以课本剧是基于文本却又高于文本的,他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的记忆和复述,更多是加入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解读,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种直接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会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这种感同身受则会陪伴孩子的一生,受益终生。

当然,我们表演课本剧的目的并不是单向地就文本而体验,而是最终要回归到文本之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情达意的效力,为人类积累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并把他们发扬光大,为后人提供借鉴效用——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

二、课本剧教学手段是否有应用限度和应用范围

我们说,“国之利器不可视与人”,宝贵的东西你不能总用,总用他就不金贵了,也不能“逮住大腿就号脉”违背客观规律,所以本人认为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应用限度和应用范围的。下面我将就个人的实践经验对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限度和应用范围进行补充说明。

(一)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限度 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固然不错,但是因为我们每学期的课时量有限,学生的有效可利用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每天只学习语文知识,他们还有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和作业),所以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自然就会有限度,加之,课本剧的指导和排演是一件急需推敲和琢磨的事情,必然很耗费精力和时间。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什么事情都是以它出现的稀缺而倍显珍贵,若是长时间,大篇幅地在教学中使用课本剧,一方面学生将会忽略对文本文字的欣赏和对文化的继承,只是就个人的思想而天马行空,进行过分夸张的表演,另一方面他们又因疲于准备而懈怠于编排,以致质量不高,效果不突出,出现走极端的现象。所以我觉得,一学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使用课本剧的数量以不超10次为宜。当然这个次数并不是最终限制,只是一个参考值,它也会因所在学龄段和课文体裁而产生一点儿略微变化。说到这里,我们即将引入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的探讨。

(二)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课本剧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然已经有了量的限制,它依然需要度的约束。我所指的度的约束即是它的应用范围。那它适合哪一个学龄段和哪一种文本体裁呢?

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手段较适用于三、四、五年级,一、二年级可以少量编排,为以后打基础,而且着重练习动词和形容词的表现,以片断为宜。六年级因为临近毕业,升学压力大,所以不要放太多精力于此,亦可仿效低年级,多关注一下语调和神态表现实现内心活动的外化。

至于文本体裁,叙事,童话,送别诗都是良好的适用体裁。如《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构成,它们既独立成篇又是整个将相和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性格十分鲜明,表演性强,且参与学生多,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童话的话就更好表现,我就不过多说明了。至于送别诗可选《赠汪伦》,把“万家酒家”、“十里桃花”的故事给学生,他们会编排得很好。《送元二使安西》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其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写景的文章和写景的诗歌最好不要用,因为效果不是很理想,散文的话可以酌情处理。

三、课本剧教学手段是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适度适量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课本剧的教学手段,确实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我班学生为例,我所在学校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坐落于村庄中,村民住的全部是平房,有宽敞大院适宜圈养家畜,且门前都有空地和小河流过,可以种树,养花,一派农家田园风光。在学习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我就地取材,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回家仔细观察白鹅的习性(主要集中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上)是否和课文写的一样,给你的感受是否和作者一样,通过细心地观察,请你扮演一下这只高傲的白鹅。学生们情绪高涨,回家真是认真观察,学得真叫一个像。而且我们的学生家长也反映说,没见过孩子这么用心过,真是不错眼珠,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比以前集中的时间长了,爱背诵课文了,能背得这么流利,而且还边背边表演,可爱极了。学生也反映,老师这篇文章写的真好,特别便于背诵,而且让我越来越喜欢我们家的鹅了,我以后就把鹅当宠物养,它还能下蛋给我吃,真好。在“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一句的教学上,我为他们下载京剧视频片断,让他们观看,并让他们回家和鹅的步态对比,再进行模仿,在表演时就颇有惟妙惟肖地韵味,最重要的则是让他们领会到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准,以及恰当的比喻所带来的生动、具体和形象。学生们也逐渐地喜欢上博大精深的汉语,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阅读的兴趣,能自发地预习课文,阅读课外书籍,增加知识,武装头脑。

结论:综上所述,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性,它缘于学生的表演天赋,源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最终还要回归文本。它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很好的达成教学三维目标提供极大的辅助作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乱用这种教学手段,因为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不是每一篇都有编排为课本剧的需要,也就是说课本剧也不是在所有课文中都有出现的必要,也不是在所有学龄段都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合理有效的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因为参加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看法和认识还很粗浅,今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研究的。

下载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家港市阳光学校 邮编215615 韩青 【摘 要】现代多媒体教学显示了许多优势,也引发了一种现象:有的老师不熟悉制作课件便从网上下载,不加......

    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远教论文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自己......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旅顺大华小学 王晓云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无疑对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温小雨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也成为教学的一种趋势,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将......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乃至全球,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对......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力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