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贴近三农惠民生 送教下乡结硕果
紧贴三农惠民生
双带工程结硕果
——南宫市职教中心扎实推进“双带”工程
把传统农民培育成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是职业学校肩负的光荣使命。近年来,该校始终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冀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以一乡、一镇、一村为办学单位,打破学制和年龄限制,实施了“双带”工程,着力培养致富型、创业型、科技型人才,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立足农业实际 发挥产业优势 精心设置教学点
该市“双带”工程共分17个教学点,除校本部外,其它教学点都设置在每一个乡镇办成人学校所在地。在教学点的选择上,该校立足全市农业实际,注重发挥产业优势,设置了一批产业基础好、教学设施完善的乡镇成人学校作为集中授课点,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北胡办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黄韭以色黄、娇嫩、味美而闻名于世,是该市特产之一,被誉为“河北韭菜之乡”。为此,该校结合产业实际,重点围绕蔬菜大棚建造、黄韭种植、储存工艺及营销等内容,近三年来共举办蔬菜大棚、测土施肥、黄韭种植等专题技术培训28期,帮助农户解决产前技术帮扶、产中管理规范和产后销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北胡办事处韭菜种植面积6000多亩,其中黄韭种植面积300余亩。学员李书成刚割完的第一茬600公斤黄韭,就被来自北京的客商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从单纯种植青韭到利用青韭培育黄韭,李书成的三个韭菜棚,由年收入3500元达到了年收入4万多元。靠种黄韭发家的李书成,专门组建了书成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有59户农民跟他奔上了种植黄韭的致富之路。
植桑养蚕从“无”到“有”是垂杨镇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垂杨镇植桑养蚕业是主导产业。为此,该校从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合桑蚕生长的实际出发,将蚕桑产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来抓,先后从本地以及日照等地聘请植桑养蚕专家集中授课,组织兴桑养蚕技术培训会25次,现场观摩15余场次,学习人数达1500余人。该校还总结示范户植桑养蚕经验,归纳成为操作流程表,组织专
家编写了《植桑养蚕技术要点》,并印发给养蚕户,解决了大家的技术难题。预计到今年秋季,全镇桑园面积将达到5000亩以上,仅植桑养蚕一项年收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巩家洼村学员巩立功是远近闻明的养蚕大户,2008年在江苏打工的他结识了一位种桑养蚕的朋友,回来后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试种了8亩桑树,试着养蚕,效益不错。去年,他和同村6户农民一起租种了60亩,两年下来平均每亩收入3000多元,收益是种粮食的三倍、棉花的两倍。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农民“点菜”教师“下厨”的模式;在运行上,实行“学校+农户+企业”、“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生产经营模式,即产前学校提供优种、技术,产中由农户种植或饲养,产后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畜牧产品;在服务上,采取“学校+银行+农户”的模式,学校负责提供优种,农户实行三户联保,银行负责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凤岗办王屯村是该市远近闻名的种植示范村,实施”双带”工程以来,该校采取发放“明白纸”的方式向农户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免费向农户进行测土施肥检测,同时还组织部分村民到山东金乡县、邯郸永年县参观学习棉花和大蒜套种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村主任王朝良的带领下,目前该村发展棉花、大蒜套种土地700亩,人均增收400元。
制定教学计划 加强学员管理 提升培训质量
在师资配备上,该校从全市抽调了79名技能突出、实践经验丰富、受当地学员欢迎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并从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等部门聘请农艺师、畜牧师、林业工程师等负责部分专项课程的讲授或辅导。在教学设施建设上,投入60余万元配备了下乡专用车、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投影仪、教学光盘1300片、专业图书、配套教材等配套设施,增上了测土配方施肥仪、土壤水分检测仪、土壤取样器、农产品药物残留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农林专业实验实训室。同时,结合各教学点实际需要,组建成了可满足教学需求的车载实验室、流动微机室、流动图书阅览车,专业教师可随时随地开展教学。在教材选择上,公共基础课选用通编教材,专业课教材以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学校先后编写了《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獭兔养殖技术》、《食用菌高产栽培》、《黄韭种植要点》、《社交礼仪教材》等乡土教材20
多部。在学员管理上,该校制订了《学员签到签退制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学员家庭种养殖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学员上、下课时须佩戴统一办理的有本人近期照片的听课证签到、签退,学员有事必须向教学点管理人员请假,旷课累计达到八次者(折合24个学时),依据《学生管理规定》予以劝退,并注销其学籍。从检查情况来看,学员学习积极性高涨,到课率达92%以上,听课率达94%以上。
创新服务理念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本领
该校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妇女培训工作新途径,主动与市妇联联手,在凤岗、王道寨等5个乡镇连续举办了20余期”双带”妇女培训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妇女1000余人,涌现出了涌现出了刘玉英、刘兰英等20多个种养殖示范户。刘丽华、靳艳飞等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联合南宫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开辟了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了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广大学员可随时随地寻求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询。该校专门成立了南宫市九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挂河南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河北农大等科研机构,通过市、乡、村的下辐射农技推广网络,致力于两高一优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新品种引进推广,为全市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挂横联下辐射”、“专业、实业、产业”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到了农民家门口,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把农业实用技术送进了千家万户,形成了“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乡就是一个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双带”工程,该校先后扶持食用菌规模种植户260余家,指导农户新建蔬菜大棚500多个,直接带动420名农户从事特色养殖业,涌现出了食用菌种植大王——马宝珍、獭兔养殖专业户—冯卫忠、养鸡状元—崔培彪等一大批致富典型。同时,各教学点还通过开展“校村共建”、“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入户”、“送文艺下乡”、文明生态村帮扶等各项服务活动,免费发放就业及科技致富信息3000条。
(撰稿:张国祥 王平)
第二篇:团队凝智慧 精细结硕果送教下乡先进材料
团队凝智慧 精细结硕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这个收获满满的季节,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们曾集小学在网络研修、送教下乡、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故事和做法,谈不上什么经验。2016年的春季学期,我们曾集小学以网络研修为契机,以“一师一优课”为平台,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磨课议课,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下面就我校数学教研组团队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例中,是如何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团结合作,是如何在精细处下功夫而取得丰硕成果并受到上级领导认可等方方面面和大家做个简单分享,以期共勉。我分享的题目是《团队凝智慧,精细结硕果》。一、一节成功的课例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中来
为进一步地贯彻落实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深化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思路,提高“三备两磨“的实效性,推广我校“学、练、评、导、思”的“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加强我镇各完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使我镇小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联系实际,贴近教学,有效进行,全面提升全镇小学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举办了“送教下校”活动,由韩美芹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我们先后两次送教于雷巷小学,蔡庙小学,并于2015年12月3日和省“送教下乡”团队,进行了汇报展示及交流,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我敢肯定地说,一节好课除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还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分不开。为了迎接省“送教下乡”送教活动,县教育局领导赵委员和龚主任先后两次到我校和康干事一起商榷,周密部署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平时,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大部分老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为了让教师们都能参与到这一活动来,曾集教育总支干事康承雄高度重视此次“送培下乡”活动的落实情况,两次到我校听取我校“送培下乡”活动方案,并对安全保卫,教师工作餐等都做了具体的安排,要求我校做好“送培下乡”的接待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除此之外,我们还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两次“送教下乡”活动,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一课例送到联村完小。总支领导也走进教室,参与到教师听评课的全程活动中。二、一节成功的课例从团队合作,反复实践中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校本研修活动方案,深化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思路,提高“三备两磨“的实效性,推广我校“学、练、评、导、思”的“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加强我镇各完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交流与合作,使我镇小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联系实际,贴近教学,有效进行,全面提升全镇小学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曾集镇各校数学教师分成四个研修小组,四个研修小组组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研修团体。由韩美芹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例,可以说凝聚着全镇所有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因为这节课我们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在全镇各小学开展过研究探讨活动,真正发挥了集体教研组的优势。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们在韩美芹老师在学校试上这节课后,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教研组长刘凤芝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积极采纳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时,老师们一致同意采用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教给了学生。课堂中我们主要是依据我们学校“学、练、评、导、思”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直观操作摆一摆,利用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所以,整节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执教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每到一所学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的是来自学生层面的,有的是来自教师层面的。如一次我们送教下乡到雷巷小学时,老师们就提出了很好地改进意见,他们说教师不能唯教材而教学,应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其实,“数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从而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原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了老师们提出的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见后,我们又一次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组织教师重新改编教学设计和拓展习题,真可谓“台上40分钟,台下千人忙活”,真正实现了网络研修中的“三备两磨”。
我们学校数学教研团队进行大胆改进后,教育总支领导吕贤学,李雄两位同志,学校校长杨全瑞,分管教学的陈中立副校长亲自带队,分别两次到我镇两所联村完小,雷巷小学和蔡庙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曾集教育总支领导安排镇内其他学校数学教师到雷巷小学听课学习。课后老师们在一起激烈地探讨、研究,把自己教学上的疑惑拿出来和老师们一起讨论。通过这次送教活动,给村小教师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现了中心校和村小教师间的教学互助,促进了双方教师的共同成长,把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植根于联村完小。
因此,我们的课例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教研组的成绩,也是我们镇数学研修团队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师们在研修中反复实践,不断改进教师课堂行为的结果。
三、一节成功的课例从以学定教,勇于创新中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曾集小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优课资源,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老师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课题后,以量一量、算一算来引出,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提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节好的数学课体现在教师是否能以学定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例如还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教学中,在让学生解决问题时,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计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那么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是一样长呢?让学生自我探究,从而解决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课堂上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一节成功的课还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用心的教学理念来让学生主动学习。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我们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节课例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我们的执教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当前,接受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作为今年全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何为履职尽责,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就是以服从为天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是履职尽责,我们的各级领导能深入学校,走进课堂,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去,这就是履职尽责。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服务三农提形象 打造网络惠民生
服务三农提形象
打造网络惠民生
——迁西县供销合作总社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37万人口、辖17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托矿山、林果、旅游三大资源优势,以建设钢铁强县、林木大县、旅游明县,保全省十强、全国百强为目标,努力打造“和谐迁西、魅力山城”,逐步形成了林果、钢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前10位。在农副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纯山区县和境内有潘、大两座大中型水库、82座小水库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初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花卉、食用菌、柴鸡、淡水鱼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全县年产板栗3万吨、核桃1100吨、淡水鱼3万吨、鲜切花500万支、食用菌4500吨、柴鸡30万只、柴鸡蛋1000吨。
我们迁西县供销社现有7个专业公司,7个基层供销社,1个商贸城管委会,5个中型超市,1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加盟店),各类专业合作社52家。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市社安排,积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创建新体制,构建新网络,做到了供销社阵地不丢、网络不散、职能不减,企 1 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各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省、市社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市社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县社”,县农合联被省、市农合联评为先进单位。
一、改造基层社,构建新设施,以改造谋发展
基层社是供销社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多年来供销社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下滑,对基层社投入不足,设施陈旧,“水泥柜台土坯房,耷拉天棚漏天房”的状况随处可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在改革改制的同时,对基层社资产进行合理安排,采取出售一部分资产,变现资金用于企业改制;保留一部分临街门市,加以改造,成为改制后基层社的新设施。在改造过程中,多管齐下,多条渠道筹资,解决了供销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是开发商垫资。二是职工集资。三是职工参股。开发资金不足,向职工筹集部分股份,合作经营,按股分红。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我们先后改造6处旧的营业设施,建起了5家超市及临街营业门店设施计10000平方米。三屯供销社建成了1500平方米超市1个和13个30平方米精品屋;罗屯供销社建成了1280平方米超市一个;滦阳供销分社建成600平方米超市1个和2个门市部;洒河桥供销社百货大楼扩建1800平方米,使大楼总面积达到了4500平米,成为目前迁西第二大超市;新集供销社百货大楼改扩建成了2000平方米超市;2010年,我们计划将东荒峪供销社改建成1500平米超市一座,同时建成临街商住楼2000平方米,目前正在跑办前 期手续。基本实现社社有超市的目标。改造后的供销社形象大为改观,为供销社实现连锁配送,构建流通网络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省、市供销社开放办社的思路,引能人进社,让能人领办供销社。我县知名的民营企业胡子工贸有限公司,他们承认供销社章程,履行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向县级社交纳管理费用,服从县总社的监督和管理,积极申请要求加入供销合作总社,成为成员社。经过县政府批准,2009年7月28日,举行了盛大的入社仪式,正式接纳胡子工贸有限公司成立喜峰口供销合作社。在仪式上,县委、县政府、省社、市社主要领导参加仪式并讲话,全国供销总社发了贺电。加入供销合作社后,喜峰口供销社在12个村建立了农村服务站,并组建了农资经营部、碘盐供应部、日用杂品供应部、百货批发部、农产品经营部,还专门配备了3辆下乡送货车,积极开展下乡送货上门活动,受到群众称赞。
二、创新体制,构建新网,以体制创新谋发展
改制后如何发挥供销社作用,这是摆在供销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们一致认为,供销社不能“一卖了之”、“一改了之”,供销社改革的目的是甩掉包袱,改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旧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体制。对此,我们在改制的同时,按照市场需要,积极进行企业重组。
一是成立了农资连锁网络。于2006年初恢复建立了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并以此为龙头,发展农资连锁站60个。通过“两放 心”、“四到户”活动。即,让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商品送到户、科技咨询到户、质量承诺到户、信息传输到户,为农民生产当好“后勤兵”。为搞好农资科技服务,我们多次举办如何识别真假化肥、如何测土施肥等科技知识培训班,从而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是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重组工业品有限公司,作为全县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配送龙头,连接6个基层社、15个专业门市部、120个村级服务站,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承担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该公司对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大、摩托车等商品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商品采购、统一商品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门店标识。公司配备5辆专用配送车送货到店。2009年销售总额达到8000多万元。
三是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中韦贸易有限公司、上营供销社为龙头,上联国内外客户,下连5个基层社、19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购成龙,销成形”的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确保把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收购上来,推销出去,助农增收。2009年收购推销板栗26000吨,解决了栗农卖栗难问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栗农的称赞。
四是兴办市场,组建商贸城管委会。占地50亩,列入政府规划,批零兼营,引日用杂品、干鲜水果、各类蔬菜、水产肉类 入市,形成全县乃至周边各县农副产品集散地。全城固定摊贩达400多户,零散摊贩1000多户,成为全县重要集贸市场,全年购销额达4亿多元,不但为千家万户农民提供了交易贸易的场地,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资源,是迁西县政府形象工程。
五是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实现网络进村。村级综合服务站是流通网络的销售终端,是供销社为农服务好坏的试金石。为此,我们把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力抓发展。成立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拿出资金,配备专人,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县政府批转了县供销社《关于健全农村综合服务网络的意见》,我们狠抓落实,抓发展,抓规范。近年来,通过供销社自建、职工回村建、与村委会联建、农村经纪人领建、吸纳个体经营户合建等多种形式兴办了村级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站实行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章程、服务公约和管理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经营。截止目前,全县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总数已达到120个,30%实现了超市化经营。综合服务站的建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供销社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站将供销社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农村,密切了与百姓关系,使供销社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变。二是经营品种更加齐全。烟花爆竹、食盐、生产资料等专营商品供应到服务站,使农民从家门口就能买到这些专营商品,发挥服务农村的积极作用。三是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各服务站除了日用工业品和专营商品经营外,有的还增加了洗浴、娱乐等文化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服务质量更加提高。各服务站视顾客为上帝,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语。农忙季节开展送货下乡,预约订货、延长营业时间等服务活动,深受农民的满意。
三、发展农合组织,以服务谋发展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把农合联工作作为供销社一项重点工作来完成,设立专门组织,配备专人来抓。2006年经民政局注册登记,吸收涉农单位团体会员30个、个人会员83个。2007年11月正式召开了迁西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大会,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农合联负责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协调、规划、管理和初审职权。到目前,农合联设有专门办公地点,配备了专职人员,建立了工作站各项规章制度,电脑网络齐全。建有农合联网站,实现了与基层合作经济组织联网,传递政策信息,交流会员经验,提供购销资讯,实现资源共享。编辑《迁西合作经济资讯》会刊十二期,及时向农民发布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商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县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初审和考核权交给了供销社,为供销社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辟了先机。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地大力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为防止专业合作社建设刮风,一哄而起,劳民伤财,我们在初审中,先看发起人是否具有三个能力。一看是否有经济实力,二看是否有组织能力,三看发起人是否有抗风险能力。具备了三个条件,才可组织建立初审材料到工商部门注册。我们的经验,曾得到陕西省供销总社、省委调研市领导的肯定。三年来,我们先后创办了养猪、养鱼、板栗、花卉、蔬菜、资金互助、食用菌、奶牛等16个类别的52个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8000多户,助农增收达2亿元。在我县开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中,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龙顺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列为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点。为巩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地位,确保健康发展,发挥应有作用,我们把2009年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年,专门下发了《迁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积极引导帮助专业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如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组织栗农走绿色和有机生产之路,无偿为栗农提供施肥、剪枝、除虫、除草等服务,要求社员收获板栗不打青、不沙藏、不掺假,保证板栗的纯正品质,实行定单销售,敞开收购板栗,同时实行保护价收购,比全县其它地区每斤高出1元,年底二次返利,该社还注册了“喜峰口板栗”、“胡子板栗”、“老婆山板栗”、“大刀板栗”商标,推行加盟店连锁经营,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办了100余家连锁店,年经销板栗达1400吨,为栗农增收600多万元;19家板栗专业合作社统领了全县板栗经 营,年经销板栗2.6万吨,解决了农民卖栗难问题;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花卉大棚60个,花卉栽培面积达到1000亩,购买了专门运输车,在北京花卉市场建立了专门的销售市场,年销售收入达600多万元;龙顺柴鸡专业合作社,组织162户社员饲养柴鸡30万只,实现了农超对接,在瑞沙、金客隆、中兴等连锁超市建立销售点30多个,销售柴鸡蛋350吨、销售柴鸡8万多只,供应饲料300吨,年助农增收1500万元;友鑫渔业专业合作社,三下天津、内蒙包头等地捕捉信息、开拓市场,实现了产销两地鱼产品直销,结束了迁西自1985年水产养殖以来长达24年鱼产品外销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渔业合作社通过为养鱼户提供信息,使全县渔产品平均每公斤提高了4元,为渔民增收6000万元。
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供销社找到了农民增收的增长点,也为组织农民,致富农民,服务三农找到了出路,构建了供销社发展壮大的新网络。
第四篇:一事一议惠民生,科学理财促三农
一事一议惠民生,科学理财促三农
---县财政局用“一事一议”奖补方式 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效益明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财政局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科学探索惠农利民的有效途径,全力落实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一段时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滞后,日益成为致约我县三农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利用好上级政策,盘活有限的财政资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民生财政理念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成为县财政局领导的重要任务和自觉行动。
县财政局通过调研发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靠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额有限,也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采取财政奖补方式,引导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两者形成合力,既可以使财政投入落到实处,又可以解决农民筹资筹劳规模小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我县正式启动。
县财政局奖补政策主要为:
明确奖补对象。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内街道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环卫设施、公共绿化等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
明确奖补标准。按奖补项目的性质和奖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档:第一档为当年列为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的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在村民或筹资主体年筹资20元限额内,按村民筹资总额1:3给予奖励补助;第二档为其他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按照村民筹资总额1:1给予奖励补助。
严格奖补程序。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中,县财政局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资金管理规定,所议之事必须符合大多数农民需要,切实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受益,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阳光操作,实施过程和结果完全由群众参与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2008年,全县共完成建设项目90个,参加筹资农民达到11万人,筹资总额21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65万元,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50多万元。村内路面硬化3万多米,安装自来水6500多户,修建排水管道3000多米,兴建了一些环卫设施和健身活动场所。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调动了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设,使村上的路平了、水通了、灯亮了,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四季喝咸水、夜晚一片黑的落后条件。老百姓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真是暖人心啊。截止到目前,我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站在新的起点,放眼新的发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县财政局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扬科学发展的旗帜,奏响奋发有为的号角,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强县富民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三觉学区国培小学语文送教下乡简报
三觉学区开展小学语文(2017年)“国培计划”送教下
乡活动
为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素养,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理念”专题学习,进一步提升学区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构建高效课堂.3月16日上午,“国培计划(2017)”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在寿县一职高多功能教室举行,学区主任魏林松同志主持会议,县教师培训中心张立新校长、督学白春红校长以及以张中良为首的合肥名师代表团莅临指导。三觉学区所有参训老师都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上课全神贯注,认真聆听并记录培训内容,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首先由三觉小学罗祝青老师给大家上示范课《放飞蜻蜓》,罗祝青运用熟练地教学技法,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将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动性激发出来。
紧接着三觉小学魏文峰老师做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讲座,魏文峰老师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地位、如何发展以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然后进入评议环节,参训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踊跃发言,并毫无保留地与大家进行交流,并提出了宝贵教学工作经验。合肥市莲花小学校长助理,合肥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中良同志从三个方面对罗祝青的这节示范课做了精彩点评:
一、从教师的视角看,罗老师教学素养很高,整堂课重难点浓墨重彩,过度衔接自然,真正做到了“大课无痕”,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并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二、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到位,整堂课学生有知识点的成长,有精神面貌的成长。
三、从教材方面看,这节课的设计有单元意识,课件的出示、音乐的衬托把本课所要渗透的环保意识充分表现了出来。
下午首先由三觉第一小学的李士芬老师上了一节《三打白骨精》示范课,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紧接着瓦房小学沈国兵老师做了《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讲座。
最后张立新校长最后做了总结讲话,并勉励各位教师要多研究、多参与,扎扎实实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此次活动将课堂实例与理论指导相结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进行交流的平台,让全镇语文教师接受更加先进的专业指导,提升了教学知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