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时间:2019-05-12 08: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第一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键盘 ← → 翻页]

——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一中语文教师王永明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72.07

●任教学科:初中语文

●毕业学校:吉林省电视大学,后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函授

●从教地点: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

●任教经历:1995.09—1996.08东辽县寿山镇中学(现东辽县农村实验中学)劳技教师;

1996.09—2007.08东辽县椅山中学(现安石二中)语文教师;

2007.09至今东辽县安石一中语文教师(2011.12至今担任学校教研室主任)

人生箴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就要把心扎在土里,把工作放在心头!城市学校的教学方法始终是乡村教师抱养的孩子,乡村特色教育的研发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姓一个“农”字,一个用辛劳和汗水书写出来的“农”字!

同事评价

王永明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缕春风。而这温暖的春天背后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寒冬中,是王永明老师费尽心思的思索、探索和求索。

——安石一中校长李金福

学生评价

别看我们王老师看上去土气了点儿,可带来的语文课堂却是全新的,同学们都没上过这样的语文课。

——安石一中学生赵宇

专家评价

相信王永明的成长经历会在农村教育改革史上留下一抹亮色,他所焕发出的求知探索精神,将感染更多的乡村教师,为农村教育开辟一番新天地。

——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

“修改过错字和病句,我们接着看看文章结构有没有问题?”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一中八年四班的语文课堂上,小组长王茗正有条不紊地组织小组另四名成员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

课堂上,看不见滔滔不绝讲解的老师,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见的学生;作文纸上,看不见老师勾勾点点的连笔字,跃然纸上的是同学们心灵相通的修改建议。而这样一堂开放式作文课,不过是语文老师王永明的在乡村特色语文教改新路上的剪影之一。

老师不再是独霸课堂的“擂主”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刚刚从教一年的王永明,从劳技教师转为语文教师。“尽管课前精心准备,但教学中依然力不从心。”王永明回忆说。

在学生和家长的不信任中,王永明开始给自己补课。除了研究教育报刊杂志中的鲜活经验,他还系统学习并掌握了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文史哲常识等。

王永明说:“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我心里越来越有底儿了,学生们也逐渐喜欢起我这个语文老师了。”可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跟着教了两年的学生升到初三时,学校怕影响中考升学率,又将他调回了初一。也是这一年,王永明自以为完成得不错的调研公开课,也在评选中名落孙山。

“除了学历不达标,我还差啥?”“小王啊,当语文老师可不简单!除了储备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学校老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困惑中的王永明。

从此,只要县里市里搞教研,王永明都主动去。要是学校经费紧张,他就自掏腰包。寒暑假里,不管多远的地方有研修班,他都千方百计挤进去旁听。来回路费加上食宿,每次都得上千元。

“„„以上就是本文需要理解掌握的字词。”在安石一中八年三班的语文课堂上,二组同学的发言刚刚结束,三组同学就立刻把“主动权”接了过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对课文写作背景的总结„„”

“其他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王永明既没有站在讲台上,也没有急着做出评判,而是在全班按组围成的4个小圈间踱着步子,启发着同学们继续思考。

“以前我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独霸课堂的‘擂主’,拿着教案不知疲惫地念。同学们要么手不停笔地记,要么听得昏昏欲睡。”同学赵宇说,“现在的语文课,老师更像个主持人,同学们自己当起了老师,大家互相提问,共同完善答案。”

王永明说,这就叫“开放式阅读”。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训练,同学们就基本可以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课前预习课文,课上分组讨论总结、展示预习成果,全班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除了“开放式阅读”,王永明还探索出“开放式课前10分钟”、“开放式评价”、“开放式批改”等教学方法,并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

35万字《课改日记》催生“教学思合一”理论

安石一中八年四班《积酸菜》的命题作文,学生们把积酸菜的过程、技巧都生动地记录下来,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跃然纸上,充满了生活感悟。

2003年底,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王永明受命编写学校校本教材。利用寒假两个月的时间,王永明围绕学校附近椅子山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发展现状等,编写出了近8万字的手写稿教材——《探究椅子山》。在实施过程中,王永明又根据本校3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分别制定了活动方案,并陆续开发出《玉米的研究》、《生命教育》共11本校本教材。

一年后,王永明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中考哪能考椅子山的事,学了也是白学”、“这么上下去,不得耽误正课吗”。王永明说:“面对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我曾经想过放弃,可想到学生们期盼的眼神,这个念头就很快打消了。”

为了给校本课程一个“合法”地位,王永明探索式地将它与作文教学“联姻”。学习说明文写作时,校本实践就定为观察椅子山的土特产并加以介绍;学习记叙文写作时,校本实践活动就采访身边人物;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校本教材里还有家乡风俗习惯的内容与之对应„„

这一改,不仅学生欢迎,家长认可,还得到了专家的赞同。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评价:王永明的大胆尝试为校本课程在农村教育的发展找到了出路,不仅避免了校本课程在襁褓中夭折,还为它的茁壮成长找到了适宜的环境。

每晚,当妻子和孩子进入梦乡时,王永明还在灯下,记录着这一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有时过了午夜才匆匆躺下的他,为了突发的灵感,还会再爬起来,扭亮台灯。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王永明悟出一个道理:要发展自己,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给自己挑毛病。他除了写教学反思日记,还写教学故事、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并把这些统称为《课改日记》。

2007年5月的一个夜晚,王永明把最后一篇日记修改完后,一起身却直接倒在了地上,呕吐不止。“我心脏不好,当时就慌了手脚。我和父母连夜把永明送进了医院。”王永明的妻子林秀荣回忆说。第二天王永明被确诊为“美尼尔综合征”,不得不转至长春治疗。

“你要是再看书写日记,我就和你离婚。”尽管在医院,妻子放出了狠话,可为了当时教的毕业班,王永明还是提前出了院。林秀荣说,出了院的王永明坚持给学生上课,抽空在镇卫生院打针,晚上看她合上眼再偷偷爬起来学习。

在记录课改日记的过程中,王永明总结出一条规律:“教”是用文化知识指导实践,“学”是对实践中的问题或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思”则是将问题形成专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反思效果,“教、学、思合一”就是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

“2010年,王老师历时7年书写的35万字《课改日记》在省里获了大奖,他的‘教学思合一’理论还获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安石县一中校长李金福说,“随后,我们在全校推广应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学校教、学、研齐头并进,并成功申报了两个吉林省‘十二五’课题。”

“五人组合”扩编为“拓荒队”

“你们学校今年语文咋考得那么好?”

“因为我们有个‘五人组合’!”

“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的时候,我还没接触过教育理论,什么赞可夫、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对我来说完全是新鲜词儿!”王永明说,校本教材的编写成功离不开学校另外4名语文老师的帮助,从那以后,不管谁遇到难题,5位老师都一起合作研究。课间操时的节拍声,同事家炕头上的酸菜炖粉条,稻田边的蚊子叫都成了讨论时的“作料”。

成功经验一传出,周边的语文老师纷纷要求加入,王永明把“五人组合”“扩编”到15名教师。他为这个新组织起名为“拓荒队”,并担任“队长”。为保证研讨活动顺利开展,王永明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活动方案,建立起研讨制度,还聘请来专家当顾问。

15名队友不仅交流经验、互相评课,还建立了公共邮箱和QQ群,并自筹资金创办交流刊物《拓荒者》,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拓荒队”也成了孕育名师的摇篮,先后有多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市课改先进工作者,或被调到县进修学校,还有几位有了自己的专著。

在安石一中,“拓荒队”队友政治教师鲍金海介绍,如今团队成员已经发展到31人,涉及9所学校,学科也由语文发展到英语和政治等其他学科,由中学拓展到小学。“我本人经过拓荒队的锤炼,也和王永明老师一样被评为‘东辽名师’。”

李元昌说,“拓荒队”的成立集中了更多教师的力量,推动了农村课程改革进程,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村教师走向了科研之路。(光明日报记者曾 毅 光明日报特约记者 任 爽)

活动官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http://zmxcjs.cntv.cn/

光明网 http://zmxcjs.gmw.cn/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①:一位乡村小学校长的承诺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②:“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天”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③:两代人的守望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④:山里孩子的“好妈妈”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⑤:带着孩子们一起追逐“阳光”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⑥:他给山里女孩编织梦想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⑦:从8个到851个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⑧:“弯腰哥”的讲台情缘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⑨:“他的肩 他的背 他的心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0:她是学生心中最美丽的“妈妈”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1)一位乡村教师的“三不动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2 “师爱”是可以穿石的水滴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3“让爱传播得更远一些”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4 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5 用爱和生命去坚守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6 背篓背出的乡村学校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7 清贫中的那份爱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8 为藏区学生打开一扇窗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19 山沟沟里的“拔尖教师”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0 他在网络织了张爱心网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1 让黎苗女孩踢出精彩人生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2 168个残障孩子的“爷爷”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3 粉笔写出的日子没有阴霾 跟着李文凤“回家” 故乡是蒲洼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4:一片冰心在玉壶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5:乡村教师的故事和感言:他们的坚守 他们的爱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6:这个特岗教师特别“特”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7:照亮西二屯的那盏灯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8:草原深处,有股浇灌心灵的清泉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29: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责任编辑:廖慧] 6 1

相关报道: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摄影展入展名单

·[最美乡村教师]王国清:草原深处,有股浇灌心灵的清泉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深山瑶寨 寄托深情的那一支红烛 ·[最美乡村教师]这个特岗教师特别“特” [时代楷模]姚文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深山瑶寨 寄托深情的那一支红烛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摄影展入展名单公示 ·最美乡村教师摄影展铜质收藏作品:《希望》 ·最美乡村教师摄影展优秀作品:《炕头上的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摄影展优秀作品:《寺中学堂》

第二篇:寻找乡村最美教师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在我们的一堂马概课堂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两节课的时间,我感觉太短了,看到这些乡村教师,我的心了除了感动还有心疼。回到宿舍,我又反复的看了两遍,想到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心里感慨万千。

还记得以前教过我的老师们,忘不了他们在讲台前的辛苦,忘不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叮咛,他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视屏里的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看视屏的时候,我们都在流泪,那些遇见这些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经常带着他的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

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更是责任艰巨的道路,他们更是我们的榜样。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看到这里,当我在思考自己会不会这样做,我却犹豫了,这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很强的责任感 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

当然,爱是教育的底色。教育没有爱是不行的。教育没有爱,就好像池塘里没有水,这是前辈先贤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但是,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需要强大的专业支撑。没有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对于孩子的深刻了解,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把握,就永远不可能让教室成为汇聚伟大事物的中心,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让孩子对知识产生无限的向往,也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伟大功用。

所以,决定教师品质的,除了爱,还有智慧。如果说,爱,更多的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的话,那么,智慧,更多地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是重要的双翼,缺一不可。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力量。

把爱和智慧完美地结合,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必须成为我们拥有的理想朝向。只有这样,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前行,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越来越接近理想。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所处的环境相对而言物质条件比较匮乏,教学条件也比较艰难,就更需要智慧。一旦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可以避短而扬长。

在这个方面,杨元松的案例可谓典型:那所深山里学生相当程度上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匮乏,本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当他把这些留守儿童原滋原味原生态的日记自费出版为《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后,这件事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的本身,已经成为一部最好的教材,向学生们鲜活地阐释了梦想的力量多么伟大。当然,杨元松等老师的所为,虽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但还不够丰富、完整,还称不上课程。可是,这教育智慧的宝贵萌芽,已经让我们对乡村教育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杨元松和云南“会泽七子”的故事,让我们不仅从中看见了乡村教师的感人精神,也看见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在宣传这些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大爱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同时弘扬他们的教育智慧,更不要忘记为这些拥有大爱的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成长机会。

爱应该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智慧应该与爱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温度。让爱与智慧同行,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不法二门,也是我们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的选择。“最美乡村教师”的至高荣誉,绝不是这些乡村教师的终点,而应该成为这些美好心灵新一轮成长的起点。

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守卫者,最美乡村教师是中国教育的瑰宝。愿全社会协力,帮助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得到新的成长,把生命打磨得更为璀璨。我相信,这些闪耀在乡间的教育萤火,将因此更美地将乡村孩子的心灵照亮,中国教育也会由此绽放光芒。

第三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简要事迹:蔡曾萍4年前毕业后分配到博白县宁潭镇杨青村小学,学校偏远、落后,但为了自己的“教师梦”,她最终还是以坚强的毅力战胜自己,选择留下来。4年来,除了上好课,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假期时间都投入到奉献爱心、募捐爱心款、爱心物品的活动中去,为山村小学筹集近30万元资金,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改变。她找来外界朋友,使志愿服务形成了机制,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如今,她再次被调到条件更艰苦的博白县博白镇二区马塘小学,继续为学生寻找社会救助,她用行动给青春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然而,如今已而立之年的她依旧未婚,和别的女孩一样,她爱美、爱做梦、渴望白马王子。她说自己是大山里的一棵小草,虽然微小,却带给孩子们改变的希望,把青春献给山区教育,她无怨无悔!海报设计理念:以蔡曾萍的城市照为背景,本是蓝色连衣裙,时尚的打扮,却打成了黑白色。右下角则是蔡曾萍现在的照片,一身朴素的衣裳,简单的打扮,对比显示了蔡曾萍惊人的变化,寓意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已经离去,现在的她,只是一位好老师,学生的好朋友,是一位为乡村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先锋者。他不再只是城市里那个只会化妆打扮的80后了。他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好吧,这就不用说了吧。)海报左下角又几行字,只是对蔡曾萍事迹的一个更简单的概括:她用了4年时间,募集了30多万元的捐款,同样的4年时间,她带过的学生感受着如家一般的温暖,作为一个80后,她不怎么回家,倒是经常带着学生去别的孤独学生家里玩游戏,再孤独的人也会被师生的关爱打动,她的学生,友爱团结!

海报二:阿力太

简要事迹:阿力太,蒙古族,今年40岁,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的数学教师,16年来,为确保她所教班级没有一名学生辍学,阿力太孤身骑行,走遍两万平方公里草原进行家访,成为连接学校、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她每次家访,都要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原翻山越岭,冬天踩冰踏雪,忍受饥寒,夏天骑马趟过湍急河流,曾多次遇险。16年间,她家访学生4000余次,行程12000公里,去过3000多名学生家中。经过她的启迪,有1000多名学生鼓足追逐知识和智慧的勇气,走出草原,50多名学生走进高等学府。

海报设计:以夕阳下的草原为背景,取阿力太送学生回家为题。在无垠的草原上,夕阳下,走不尽的漫漫长路,留下了阿力太家访的缓缓的马蹄印。一人一骑,一走就是16年,走遍辽阔大草原。悬崖、大河、冰川,路途暗藏凶险,她是牧民孩子学校里的妈妈。天上与云同色的***是阿力太的手机号码。每次上课,阿力太便会让学生先背一遍这个号码,所望在孩子遇到了危险,可以立刻拨打他的电话号码。

第四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最近观看了2013年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

最美乡村教师,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爱”。比如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乡村教师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她在节目中也说到,“我从来都不挑学生,每个孩子我都不肯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说我就有责任去把他们教好。”这些话深深触动着我,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执着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个故事,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震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才活的有价值,到老时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终生。他们的事迹将会鞭策我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加倍努力工作,无怨无悔。

吕永志

第五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观后感

王庄镇初级中学 九年级四班 姜文秀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职业——医生、教师、警察,而我心中最神圣的职业——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就像一句话中描述的“如果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花朵,那么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园丁。”

朱敏蔡老师,贵州黄平县人,1965年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贸部工作近40年,退休前曾担任中国驻尼泊尔使馆大使。他的妻子孙丽娜,今年60岁,是最早的一批英语外教老师。夫妻俩退休后,自愿去贵州山区支教,至今已9年。他们教会偏远山区的孩子说普通话,讲外语。因为当地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和不卫生的饮水条件,孙丽娜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下降到0.03,而他们并不后悔,他们说只要还能动,就一直教下去。

“翅膀折了,心也要飞翔”——“双拐”老师曾伟奋自强自立的人生经历,以微笑面对对苦难的人生态度。曾老师在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学工作。一次意外摔伤,导致他半身瘫痪。曾伟奋几年后拄着双拐也要坚持去教书。在几十年里,他坚持站着上课,他没有旷过一次课,请过一次假,一直在尽心尽力的教学。

张伟,河南周口中学的一个校长,在他担任校长的几年里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几年后张伟因,脑干出血死亡,他死亡后,他的家人想用他的工资卡来还账,发现他的工资卡,一份为3分钱,另一份为3千元。3千元,张校长毕生的积蓄,而他死前用的桌子上,还有一个日记本,上面写着“践行焦裕禄精神,使同学们每人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 同学们,张伟、曾伟奋、朱敏才、孙丽娜等几位教师,为学生奉献自我,而我们自己的老师也是这样平凡而伟大,为了自己的学生,无私的工作着,而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学生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他们无私奉献,有的奉献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我们为了报答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发奋读书,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用自己的梦想,汇织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下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定稿)

    2012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9月份校本培训材料 2012年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央视新舞台 献给最美乡村教师!讲述:用真挚的......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观《最美乡村教师》有感 教育学赵钱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中国800万的中小学乡村教师,他们衣着朴素,他们相貌大众,他们生活清苦,但他们从事的......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范文大全)

    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2013年二月二十一号上午观看了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节目,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听着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我热泪盈眶,心灵得到了洗......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全)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今天是教师节,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深深地吸引了我。2013年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是......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一个人一生只要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足以!而驻守在偏僻农村里那些最美的乡村教师们他们做到了,只为一心一意教好书,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 几十年如一日......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 刘习聪,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新发布依族乡第一位外省籍教师。出自农村家庭的他,深知农村孩......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做最美教师,从点滴做起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心得体会 东风小学 吴雅冬 林业局高度重视我局的教育事业,结合央视电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事迹申报材料 茌平县贾寨镇中学贾国超 贾国超,男,茌平县贾寨镇中学初二年级语文教师兼年级主任,中共党员,现年45岁。自1992年7月至今已有22个春秋。在2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