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为啥缺乏吸引力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农村教育目前处于滞后状态。农村的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城镇学校。农村学校缺乏吸引力,虽然有校舍、设备等硬件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农村教师岗位难以吸引比较优秀的人才。农村学校能够留住好老师,才可能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事实上,农村教师一方面年龄偏大,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在流失。音乐、体育、美术甚至英语等国家规定的课程无法开课。一位乡村初中教师给人民日报社来信说:“我校30多名老师近日一次通过考试被城里中学选走9位年轻优秀老师,12个班主任一下少了5个。因为新老师一时难以到位,竟让整个学校的开学工作陷入瘫痪。”另一位读者说,江苏省邳州市(县)今年有60名农村教师进城,农村10年以上教龄的好老师基本都进城了,他质问“农村教育成了什么啊?”
为什么乡村学校留不住优秀年轻教师?一名在湖北省荆州市农村任教近40年的中学教师,目前在武汉一所中学代课。他说:“在荆州我的月工资2600余元,每年有住房公积金4000余元、绩效工资近9000元、门诊医疗费仅500元。而武汉同级别的老师的月工资4000多元,每年住房补贴1.56万元,每年绩效工资1.8万元,每年门诊医疗费4800余元。还有学校各项工作合格每人可加工资3000—5000元,每年年终可拿到14个月工资。这就是农村留不住优秀老师的答案。”除收入低之外,农村教师普遍医疗不便,生活不便,有的适龄青年教师找对象都困难。他们职业成长的机会少、路径窄,子女的教育、就业等也面临困扰。
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县域内应该相对公平。如何实现公平?应该说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最近出台了城乡校长、教师轮岗的政策。但是,轮岗具有强制性,可以设想,交流到乡村的教师如果内心不情愿,他们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毕竟,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儿。那么,治本之策在哪里?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待遇,比如,他们出示教师资格证,可否免费或者优惠乘车等等?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实实在在的尊重!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或许城市的部分教师会自愿选择交流到农村学校并全身心投入教学中。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难道真的无法企及吗?日前,笔者在安徽省霍山县采访农村教师的现状,该县某镇镇长说,农村教师平均月收入提高到3000元就会有吸引力。看来,只要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尽心尽力解决农村教师的困难,他们一定会安心教书育人,农村学校也一定会有吸引力。
同时,对于随同打工父母进城的孩子们,流入地政府有责任让这些孩子读好书。
第二篇:农村文化生活缺乏 文化“沙漠”问题如何化解
农村文化生活缺乏 文化“沙漠”问题如何化解
2006年03月10日19:58新华网
“重庆一县级市调查显示,40%的农村家庭看过相算过命,58%的农民参与过赌博。”来自重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在谈到农村文化问题时说。
打小麻将惹来一场恶性案件
刘明华代表给记者讲述了一件真实案例,40多岁的重庆农民袁代中,因为喜欢并长期到茶馆里打小麻将,多次与妻子发生争吵。2004年11月,他在平时打麻将的茶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爆炸案,造成多人死伤。听到这个故事的黑龙江团全国人大代表德爱勤说:“表面上看是打麻将引起的,但是农村文化娱乐
形式单
一、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才是造成农村麻将风盛行的根本原因。”
另据媒体报道,现在一些江湖骗子经常在农村乡镇和村社摆摊设点,算命相面、装神弄鬼,叫卖黄色、非法出版物,甚至出现搭草台班子、搞色情表演。娜仁花代表表示,“没有先进、高雅的文化活动占
领农村市场,不良文化就会向农村侵蚀,导致农村的封建落后思想不断滋长蔓延。”
每月35元的工资,你愿意当乡镇文化专职干事吗?
拿着自己收集来的厚厚的资料,刘明华激动地说:“如果每个月给你发35块钱的工资,你愿意当乡镇文化专职干事吗?”他认为,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
重不足的状况并没有得到解决。
刘明华举出这样一组数据,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2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为323.87亿元,仅相当于教育事业投入的1/70和科技事业投入的1/10.在文化资金偏少的情况下,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所占的比例则更低,2003年的文化事业费中,城市占72%,而广大的农村只用了28%,农村人均文化事业费
仅为2元。
钟世荣代表说,由于投入不到位,有的文化工作站只有牌子,既没有工作人员也无法开展工作。另外,微薄的收入也使从事乡镇文化工作的这支队伍不仅年龄老化、业务技能差,而且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再加上没有场地、没有设备等,使农村文化站根本无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荒漠怎样变绿洲?
怎样使农村这片文化荒漠尽快向文化绿洲转变,人大代表们各抒己见。刘明华认为,首先全社会要提高认识,因为没有广大农村的和谐,就没有中国的和谐,要把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
作,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日程,并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
德爱勤代表说,国家要逐步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有条件的县、乡要办好文化馆(站)、农民阅览室。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健康文明的文化产业。娜仁花代表认为,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坚持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涂安祥代表认为,新闻、出版、文化、影视等部门要把为农民提供优秀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同时当地政府部门要通过开展创造文明户、文明村、镇等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造新生活,逐步在农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
如何及时有效地满足9亿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农村文化生活的可虑现状,既是城乡非协调发展在文化生活层面上的表现,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障碍。
第三篇:提高高职学校语文课的吸引力初探论文
【摘 要】主要论述提高职业学校语文课吸引力、进行艺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旨在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课 吸引力 艺术教学
我是一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作为一名公共课程的任课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增强公共课的吸引力更是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
在一部戏中有主角、配角之分,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也有专业课和公共课之分。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普遁存在着只重视专业学习却严重忽视语文、数学等这一类所谓“副课”的错误观念,面对这一现象,我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但消除了他们对语文这个“配角”的轻视和偏见,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认识在职业教育阶段设置语文课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职业院校的教学指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不仅应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而语文课对于这方面的帮助很有帮助。每一次迎来新生,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都要引导他们先对语文课有个正确深入的认识,告诉他们语文课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还可健全心理素质,改善人际交往的水平,而且是学好其它专业学科的基础,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我举出生活中一些真实事例,使他们认识到语言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今后的就业,自学能力的强弱也制约着专业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语文课对学生青少年时期形成正确约人生观、世界观、职业道德观等方面功不可没。它通过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用深远、长久。语文课还可丰富文化修养、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医生等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只拘泥于专业领域学习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的,而语文学习正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语文作为职业学校一门公共课并不是毫无必要的,而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他们今后综合素质良好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从此也对他们富有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备课,查阅大量相关课外资料,丰富课堂学习,使语文学习充满趣味
1.可以补充与课文作者有关的事实材料、趣闻轶事,既扩展了知识,又吸引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讲《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参考了一些书籍,补充了作者朱自清的一些生平事迹资料,重点讲述了他在写《荷》一文时听取读者意见,对月夜里是否有蝉声反复调查证实的故事,让同学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求实态度有了深刻的印象;讲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通过补充他勤奋努力写作的几则小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要刻苦认真才能终有成;学习《包身工》一文时,我补充了夏衍先生创作此文时的背景材料,为了亲眼观察到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他不辞辛苦,每日半夜三点起床,从上海泰兴路步行十几里,争取在清晨五点半赶到杨树浦,经过化装,深入包身工生活,历时三个多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课外内容,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补充与语文技能相关的材料,如讲标点符号知识时,想到许多同学会缺乏兴趣,我在备课时查阅了一则德国著名作家台奥尔多·冯达诺当报社编辑时巧妙地批评一位青年作家写文章不加标点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趣味教学
1.以精彩的开场白吸引学生或以开场白导入新课,或以开场白来维持纪律、唤醒学生,都需要技巧。
(1)讲故事导入法
可在讲课前讲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或是讲一则新闻,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如在讲逻辑常识时,我先给同学讲了福尔摩斯破案的一则故事,从而引出了推理这一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游戏导入法
可用填字游戏、猜谜语、连接成语、对对联等形式,巧妙新颖地导入新课。
(3)就地取材导入法
可在刚上课时针对天气或课堂内某些现象等即兴发挥,维持纪律,唤醒学生,吸引注意力及导入新课。有次上课我一走进教室,就发现有许多同学趴在桌上打瞌睡,起立时还有一个同学仍然没有清醒,直到周围同学多次叫他,他才迷迷糊糊、摇摇晃晃站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发火,而是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将要进行一次人物速写写作训练,大家请以这位同学为模特,将他的形象用文字勾勒出来。”大家的目光全部转向这位“模特”,哈哈大笑,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我错了。”这样既能够维持纪律唤醒同学,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可谓“一箭双雕”。
2.用融洽的气氛感染学生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平易近人,微笑教学,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应摆出一副严肃、高高在上的面孔教训学生。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创造出一种良好、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要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其荣誉和创造力。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方式,婉转温和,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这样既能够维护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又能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将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后,学习兴趣和动力自然会大大提高,不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
3.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1)在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可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抽象、深奥、枯燥的课文内容,可以使用打比方、讲故事、成语谚语、口语俗语以及诗词典故等讲解知识。
(2)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其创造力。
在朗读课文时,可采用单人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竞赛朗读、一条龙朗读等形式交叉使用;在自学课文或讨论时,可开展四人小组共同活动,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进行竞赛。开展互问互答活动,一个小组向另一个小组提问;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开展辩论活动;课堂五分钟即兴演讲;开展学生当老师,组员当学生模拟教学互动,学生自写教案,并进行总结发言。
学生演小品,进行课本剧表演,开展语文情景活动。就课文某一部分精彩内容,由学生自编剧本,然后上台表演。如学习《项链》一文,由几位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人物,使教学充满了趣味,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心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忌自己一人唱独角戏,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多媒体以及丰富多彩的道具进行辅助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课件
在课件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图片和影像资料。在学习戏剧、小说等作品时,可以在课件中配上经典影片和戏剧作品,如学习《祝福》、《林家铺子》、《雷雨》、《红楼梦》等。在进行诗歌欣赏时,可以在课件中配以诗朗诵;在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将动人的朗诵和美丽的图片结合在一起。
(2)自作卡片、简单模具
例如讲概念间的关系时,知识比较枯燥、抽象,我制作了几个圆形硬纸片,用其不同位置的摆放形象直观地体现了概念间的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等,使得学生轻松理解难点,并留下了深刻印象,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使用图画、照片等
讲解《天山景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天山的壮观奇景,我展示了多张有雪山图片的彩色照片,讲《秋夜》一文时,我准备了鲁迅先生的素描像和木刻像,使学生对这位伟人的文学家的外貌神态和人格魅力有了清晰直观的印象。
(4)使用实物
如课文中讲到的植物、静物等,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的学习中,向学生展示了荔枝实物,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只管的认识。
(5)听普通话录音磁带
既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又提高普通话水平。
5.用富于美感的板书吸引学生
板书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还要精心设计,整齐、清楚、对称、均衡、合理,具有艺术美感。教师要能够在板书的过程中,给学生美的熏陶时授予知识。可采用条文式、表格式、图画式等多种板书设计形式,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直观、形象、醒目、生动。如在学习《天山景物记》时,为了突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多样及美丽,我用彩色粉笔写出了三个小标题,(1)“雪峰、溪流、森林、野花”,(分别为白色、蓝色、绿色、红色粉笔);(2)“迷人的夏季牧场”,(绿色、红色相间);(3)“野马、蘑菇、旱獭、雪莲”,(分別为黄色、白色、黄色、白色粉笔)。并且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共同画出了一幅天山景物图,既有巍峨的白色雪峰,又有红通通的太阳,有奔腾而下的银练似的瀑布,还有雪莲般的浪花,有高过马头的彩色大花,还有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色彩艳丽,富有动感和美感。
6.设计精炼、鲜活的结尾,给学生以回味无穷的再想象
(1)总结全文,由此扩展相关内容,扩大知识面。
(2)引导学生设计课文的结尾,如结束《项链》一课时,让学生们重新设计故事结局。
(3)恰当地引用歌曲、诗词作为这堂课的尾声。
(4)留下疑问,造成悬念,让学生课下思考。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文道结合。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文学修养
(1)开展辩论赛、演讲赛,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组织文学社,鼓励学生写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练习三笔字活动,定期组织竞赛。
(4)组织普通话学习小组,进行普通话训练,纠正方言,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5)组织学生自办板报,提高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我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点经验和体会,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能与各位教师同行们共同探讨教学艺术,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富有吸引力,将学生引入神圣的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籍长国.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求与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02,1.[2]华经文.张公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0,6.[3]简贵超.应当重新建构中职语文教学、考核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4]潘定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2.[5]李文仲.应当加强“语文交际训练”的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6.[6]李红卫.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61-62.
第四篇: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需要一间像样的厨房
罗容海 《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21日07 版)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24年前,著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开始规划学生营养工作计划“护苗系统工程”,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每年的5月20日前后,各地各校开展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2011年以来,我国开始以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共有超过3000万中小学生直接受益。然而,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就在学生营养日前夕的5月16日,在喝了学校发的营养餐牛奶之后,广西都安县安阳镇第四小学400多名学生出现中毒症状。目前,该批次剩余上万箱牛奶已被封存。
面包发霉、牛奶中毒、营养餐缩水、物流不到位、浪费严重,目前依然大行其道的“牛奶+X”课间加餐模式,让这项惠民政策面临的麻烦不断,甚至成为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
其实,这是把某些城市经验简单生硬地照搬在农村,“水土不服”的后果。经过近一年多的摸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保证农村学生营养,首要的不是牛奶,而是一个哪怕简陋但能做出新鲜饭菜的厨房。而这,正是当前营养餐计划的关键所在。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3》,我国近50%的学校没有学生食堂,有食堂的学校中,也存在着“三无”情况——无设备、无餐厅、无专职人员,学生食堂正成为制约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的瓶颈。
要破除加餐模式的种种弊端,真正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水平,必须从厨房、饭菜入手,这也是提高广大师生对营养餐这一惠民政策真实感受度的必由之路。2012年,中央财政在国家试点校食堂建设上投入超过100亿元,并计划在2013年底基本完成国家试点校食堂的建设。但以目前的进度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受制于食堂建设标准化的倾向,受制于各种既得利益的阻挠,食堂建设的道路没那么平坦。
为此,笔者有两点建议:第一、以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唯一形式为学校食堂供餐,确保营养餐的公益性;第二、鼓励各地突破财政瓶颈,因地制宜建设学校食堂,注重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标准化,最大程度发挥食堂的功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先做好食堂饭菜,普惠更多的学生,再补充其他,这恐怕才是营养计划中应有的“循序渐进”。
第五篇:都说农村基层工作最难搞,为啥还抢着当干部
都说农村基层工作最难搞,为啥还抢着当干部
都说农村基层工作最难搞,为啥还抢着当干部
农村工作直接服务基层广大群众,需要面对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农村农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稳定繁荣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都说农村基层工作“沟通难”,“落实难”,“发展难”。而对于最基层的与农民直接接触的村委会工作更是难做.其主要困难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累。――工作辛苦,无日无夜、不分节假日,家人埋怨,身体难熬。怕。―村委会干部处于政府和群众中间,上下左右,内内外外,方方面面,是各种工作的交叉点,也处于矛盾的焦点。谁的话都得听,谁的事都得办,众口难调,关系难处,稍有不慎,不是得罪公公,就是惹恼婆婆。苦――批评难听也得听,冤枉难忍也得忍,嘲讽难挨也得挨。陪客游览,上山、下地、累得腰酸腿痛,别人说你陪吃、陪喝、经费开支、派车用车、督查督办、公务接待、都有制度,若坚持原则,怪你卡得太死,若灵活处理,却有失职之忧。低――职级低,在群众心目中,村干部是村里最大的官,是勇立“潮头”的“创业人”,是吃透“上头”的“领航人”可是当正真想为村里办些事实时,才发现自己的职位实在太低了--自己就是一村官,与政府工作人员不能相提并论。虚――身为村里的骨干,大事小事又管又办,得罪人都不知为了啥。人无完人,实际工作中难免有些失误、考虑不周的地方,难以照顾方方面面,面对群众的苛求责难和吹毛求疵,难免有许多力不从心的虚弱感。许多工作不能方不能圆,不能理直气壮,思前顾后,左右为难。
虽然当村干部有这样多的实际困难,但在历届村委换届时,还是有太多太多的人争着去当村干部,那又是为啥呢?
在农村,一般来说,想当村干部的人往往不是出于一种目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们下决心参加村干部竞选。
一、经济利益
1.待遇提高。从2006年起,村干部的工资由县级财政统发,标准在逐年提高,这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算是一份收入不错的职业了。而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屠宰税、农业税,村干部不再向老百姓收粮、收款,使得工作量大为减少。这样一来,当村干部也不像以前那样得罪人了。现在乡镇政府给村干部的任务主要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如粮种补贴、农村医保、新农村建设等,这些工作老百姓乐意配合。工作容易做、经济待遇好,这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村很多人争当村干部的一个主要原因。
2.富裕的集体经济。富村的人争着当村干部,不仅仅是为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他们更看重村集体经济。有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很高的,甚至远远高于大多数乡镇一年的财政收入,当上村里的主要干部也就拥有了支配这笔钱的权力。一个乡长、镇长都管不了这么多的钱,而村级账务难以监督的现实,也给少数居心不良的村干部有可乘之机。在对农村村民的调查中,大多数村民认为:当上村干部就会发财。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么回事,这是怀有私心的人争当村干部的主要原因。
3.调控村级资源的权力。对于富村的村干部来说,还有一项重要的经济权力,这就是对村内资源调控权,村里的山林、水库、矿产等资源怎样处置,往往由几个村主要干部说了算,当上了村主要干部就意味着在承包村里矿产(如煤矿)等方面有了别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政治因素
1.政治地位上升。现在的村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同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落实,乡镇党委、政府无权随意撤换村干部,而村干部对村内的事务较以前有更大的话语权,现在农村社会情况复杂,乡镇的各项工作必须得到村干部的支持才能正常开展,于是不少村干部借此与乡镇党委、政府讨价还价,谋取利益。乡镇党委、政府在处理牵涉村干部个人利益的问题时,往往会给村干部“面子”,以换取他们对乡镇工作的支持,现在的村干部备受乡镇党委、政府重视,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一个村主任在乡镇党委书记心目中的地位不低于副乡镇长,村干部事实上已成了农村中的实权人物。
2.办事方便。当上村干部,在与乡镇、县市政府的有关部门打交道时,无论办公事、私事都方便多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利益。
3.获取更多话语权。当上村干部,对村里、乡(镇)内的事务有了更多发言权。有部分村干部同时还是乡、镇甚至县、市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有了这层身份,也就能更多地参与当地政治。
这是不少人想当村干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宗族、家族利益
选举中,农村家族、宗族为了维护本姓氏的利益或者是面子,往往推出实力人物来竞选村干部,从而使得选举形势更为复杂,竞争更加激烈。
四、展现自己才华
在调查中,确实有一部分农村精英人士,自己富裕了,怀着想为村民办点实事、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参选村干部,一展自己的政治才华。这部分人为数不多,却是村干部中的精华,是值得提倡的。
五、竞选的机会增大
以往的历次选举,虽说也重视民意,但更多的是体现乡镇党委意图,与乡镇主要领导不熟悉或者说没有良好关系的人,很难纳入其视野,不会被列入候选人名单。而现在民主选举,候选人提名、选举都决定于票数多少,这样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机会。这也是参加人多、竞争激烈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为了个人面子
一些村民富裕起来后,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满足心理需求,也就是需要“面子”,而“面子”在农村是很重要的,在调查中,也有为了个人面子而参加竞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