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

时间:2019-05-12 08: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

第一篇: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

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

山西五寨县右所中心小学,闲置的教室要么空空荡荡,要么堆满旧桌椅。朱烘丙是最早到校的学生,也是最晚到校的学生,因为他是全校“硕果仅存”的一名小学生。“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山西五寨县城旁的前所中心小学校长李宝林一边从里面打开落锁的小学大铁门一边说,“其实我们学校的硬件是很好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 这里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但前所中心小学紧挨着五寨县城,看起来条件还真不差,色彩鲜艳的3层教学楼瞧着很提神。唯一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是校园空空荡荡,没有人气。前所中心小学只是一个缩影。从山西、宁夏,到福建、重庆、湖南……一场乡村小学“减员潮”正在加速度席卷全国,多轨制(一个年级多个班)变单轨制,一个班里只有一名或几名学生,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空心校”正在大量涌现。前所中心小学只有一名小学生——朱烘丙。书声不再琅琅 “梁家坪一贯制学校33名学生,韩家楼一贯制学校14名初中生,前所中心小学1名小学生,右所中心小学没有小学生……” “学生都走光了。这是幼儿园。”李宝林校长指着一层靠楼口的教室说。屋里,八九个娃娃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动作各异地扭起“舞”来。再往里的一间大教室,只摆了两套桌椅,一位女教师在给两名小朋友上课。“那位男孩就是朱烘丙,一年级。小女孩是大班,陪读的。”李校长介绍说,前所小学现有29名教师,就朱烘丙一棵“独苗”,无奈之下只好办起了幼儿园,让无生可教的老师当起了幼教。即便这样,也只招来27个幼儿。“创新幼儿教育,发展小学教育”,这是李校长用A4纸贴在墙上的“办学目标”。“没有学生了嘛,只能实事求是。”办幼儿园成小学校长“主业”、“发展小学教育”成小学“奋斗目标”,面对记者的惊诧,李校长略显尴尬。距前所中心小学仅几分钟的车程,是右所中心小学。这是上午的上课时间,学校的大铁门照样落了锁。大门上的校名部分被广告盖着,难以辨认。两层的教学楼涂着醒目的彩绘,楼前空地上摆放着供幼儿们玩耍的滑梯。如果你觉得这个“氛围”更像一所幼儿园而非小学,那你的感觉是对的。因为这所村小“更彻底”,干脆就连一个小学生也没有。跟前所中心小学一样,右所中心小学也只好“幼儿化”。但是,依然没有多少幼儿来上学。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每班学生基本上掰手指头就能数清。在二楼一间空旷的教室,一师对三孩。“这是学前班。”校长杨海清介绍说。他的身后,门楣边上“一年级教室”的牌子都没换。“闲”下来的教室有的供幼儿使用,有的堆满了课桌椅。幼儿小朋友们直接用哥哥姐姐们的大课桌,好点的,换些稍矮的塑料桌椅。“鼎盛”的时候,前所中心小学有160多名小学生,右所中心小学也有70名小学生。如今热闹不再,中心小学变成了“空心”小学。“梁家坪一贯制学校33名学生,韩家楼一贯制学校14名初中生,前所中心小学1名小学生,右所中心小学没有小学生……有的情况没这么严重,但也好不了多少。”山西五寨县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徐建忠如是说。“过去是缺设施、缺老师,现在是缺学生。”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叹息。右所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实际已变身幼儿园。学生去哪儿了 新一代农民的眼界、见识和追求,与老辈已迥然不同。除了自己“走出去”,普遍做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五寨地处山西北部,老天对这块土地算不上慷慨,这里以石山丘陵为主,风沙大,雨雪少,气候冷凉,中原随处可见的小麦在这里却不适合种植,农民只能种植土豆玉米或小米。地太薄,养不住人。走出大山,是多少辈人的梦想。上咀村,在一条两边是黄土丘陵、稀疏植被的山沟最深处。在村口采访留守老人的时候,我们碰到了本村一名已经成功“走出去”的青年人宫瑞兵。谈吐自如的他衣着整洁讲究,与衣服上结着锃亮污渍的留守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宫瑞兵前几年在县城做生意,看中村里的草场又只身返回来贷款养牛,爱人则在县城租了间小房子,“专职”给在县城实验小学上学的9岁孩子当陪读。记者跟访了各地多位“陪读妈妈”。她们都在城里租着小房子,生活都过得甚是不易。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村民郭秀林已经在城里陪读了7年,租住在县城边一间30多平方米的民房里,条件十分简陋。虽然才43岁,但已头顶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为了孩子嘛,苦点没事!”宫瑞兵呵呵地笑着。在“世界是平的”的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农民已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的眼界、见识和追求,与老辈已迥然不同。像宫瑞兵一样,即使是在偏僻闭塞的大山深处,年轻一代大多也不愿再守着几亩薄田,不愿意后代永远被困在大地的褶皱之中。宫瑞兵的“路子”颇具代表性。除了自己“走出去”,这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做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吕梁市交口县双流镇梁家沟小学,去年尚有“独苗”一棵,今年彻底“清零”,不得已转办幼儿园。可记者看到,校园里空有崭新的滑梯玩具,根本就见不到小朋友。“都到镇上上学了!”村支书说。当年白求恩抢救伤员做手术的吕梁市岚县岚城镇前庄村,全村700多口人,大公路穿村而过,离县城仅10余公里。从几公里以外办公点赶来的岚城镇中心校校长李贵珍,带我们来到他下辖的前庄村教学点。教学点看不到牌子,“校园”里则散放着黑乎乎的煤块、各式农机具。在一间被摩托车、破纸箱、旧课桌椅占据得只剩三分之一的“教室”里,一名年轻女教师对着4名学生在上课。部分墙皮脱落露出的青砖在老师后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叹号。虽然只有4名学生,却分成一、三、五3个年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复式班。“农村变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不住娃。”前庄村支部书记程润珍告诉记者,村里现在一共有七八十个小孩子,除了4个在村里、十几个在镇里上学外,其余五六十个都在县城读书,由家长陪读。移民搬迁进城、育龄人口减少等,也是农村生源锐减的原因。“少数还在本地上学的,基本上都是大人没能力接送的留守儿童。”岚城镇中心校校长李贵珍说。从前庄教学点开车几分钟,就到了岚城镇上的岚城明德小学,也是李贵珍校长办公所在。岚城镇曾是岚县县城,经济实力较强,而岚城明德小学已有百年历史,拜山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赐,软硬件并不比城区学校差多少,周边不少村庄,包括前庄村的一些适龄儿童也到这里上学。即便这样,也避免不了学生绝对量逐年减少的命运。“教学质量再好,人也不一定回来。”岚城明德小学牛校长认为城镇化的趋势挡不住,家长只要有能力,就往条件更好的学校跑。随着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量大量减少,如今农村的不完全小学、复式班,正在由过去的偏远山区向城区附近递进。此前,新华社记者调研了解到,宁夏某地级市全市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学校有120多所,占全市农村小学总数的15%以上。福建永泰全县有农村学校78所,其中只有一名学生的“单人校”就有19所。城镇化像势不可挡的洪流,将乡村孩子从乡村小学推搡出来,涌进城里的各所学校。重庆云阳县对部分乡镇5年内中小学生源流向初步统计显示,15%左右的学生随父母转移到大城市读书,30%的学生转移到县城就学,而转移到相对较近、花费较少的乡镇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超过了一半。位于京广线上、《三国演义》里庞统当过县令的湖南耒阳,由于本地农民等外来人口进城迅猛,如今已成湖南城区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城区学校也跟着膨胀,蔡子池中学因学生众多,一度被当地人称为“亚洲最大的初中”。农村学生的迅速流入,造成不少县城和中心乡镇中小学校出现了突出的“大班额”现象。小学标准班额为45人,初中标准班额为50人。重庆奉节县公平镇公平小学一年级招生的时候尚能严把标准班额关,但越往高年级,转校插班生越来越多,六年级学生最多的班能达到70多人,学生课桌间隔不足60厘米。湖南耒阳城区公办学校小学平均班额72人,多的达83人;初中平均班额71人,有的甚至达78人。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一所小学,前些年甚至不可思议地出现过“百人班”。

右所中心小学幼儿们在上课,“一年级教室”的牌子还没摘下。村小“空心”之后 “落单”学生教不好,空置校舍落灰尘,闲置设备成摆设,教师缺乏“存在感”……村小“空心”之后出现的新难题亟待破解 【“落单”学生教不好】 相对于城里广受追捧的“一对一”教学,一些农村小学、教学点的学生远比城里孩子“奢侈”——由于学生数量锐减,像前所中心小学,甚至已是“几对一”。从表面上看,这更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但基层教师却普遍反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教学的针对性有所提高,但推行课程改革的难度却加大了,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五寨县梁家坪一贯制学校,记者看到这里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里面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学生,六年级更是只有一名叫宇慧的女学生,五六个老师教她一个人。虽然是一对一授课,但12岁的宇慧告诉记者,她并不喜欢这样的课堂,觉得上课一点儿意思也没有,连个同学也没有,下课也没人和她一起玩,她大多数时间只能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因为缺少同学圈、朋友圈,有些孩子性格变得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流,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性格养成,也会导致课程改革难以推行,因为课改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点老师无法代替。”该校教师梁瑞卿说。走访多所生源流失的农村中小学,记者普遍感到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方式也很单一,让人感受不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但一个班就那么几个学生,连分组讨论的人都不够,学生怎么积极得起来。”平顺县芣兰岩乡小学校长王忠平说。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也被“省略”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更是这些孩子遥不可及的“梦想”。【校舍设备成摆设】 农村小学“空心化”,“落单”的学生不仅教不好,没有人气的学校更是成了巨大的教学资源浪费。坐落在吕梁山区的临县白家坪小学有一座二层教学楼,是村里最漂亮、最现代的房子。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了学生,课桌椅都堆在院子里,教室内晾晒着玉米等粮食,整个学校成了留守老人白继年的家。这种人去楼空的情况在吕梁、太行山区普遍存在,大量校舍被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记者调研发现,尽管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很重视,资金投入也很大,但也遭遇低效,甚至无效的尴尬,浪费十分严重。不少贫困县没有及时考虑实际需求的变化,大量新建校舍,等校舍建好了,学生却走光了,投入的资金白白打了“水漂”。此前,新华社记者在宁夏调研发现,一些农村“麻雀”小学,学生越来越少,但各类投入却越来越多。在一所农村小学,政府财政投资65万元新建了4栋整齐的校舍,共24间教室。但仅仅一年后这个学校就只剩下4名学生。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后续加盖保温层等基础设施投入仍在进行。“鸵鸟的装备套在麻雀身上”,这种资源浪费目前仍在持续。一些农村乡镇中小学明明只有十几个、几十个学生,也要占用一座庞大的校舍。山西忻州市五寨县梁家坪一贯制学校副校长王子明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现在只有32个学生、39名教师,一年运行下来,仅供暖费等开支就要花费近10万元。前庄村小学复式班在杂乱的屋子里上课。【教师缺乏“存在感”】 几名甚至几十名老师围着一个学生转,面对讲台下屈指可数的学生,“没人可教”的农村教师也越来越缺乏“存在感”。在吕梁山区的五寨县明德中学,1990年出生的特岗教师王俊丽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县高中当过临聘教师,班里五六十个学生,有问有答,气氛活跃,而在这里只教3个学生,没有存在感。位于太行山区的平顺县芣兰岩中学,原有10名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到西部农村任教的特岗教师,现在走得只剩下5名。“有的来时高高兴兴,一接触落差很大,哭哭啼啼,感觉没有希望,干脆辞职。”该校校长傅进红说。“完全是大材小用,而且也用不好!”右所中心小学校长杨海清,因为“没有小学生”,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园长”,小学老师则当起幼儿小朋友们的“阿姨”。小学老师就地转型当起幼儿教师,不仅存在资质问题,老师们普遍有一种乏力感。“虽然教幼儿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但小朋友也不是那么好哄的,也需要专业知识。”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还效果不好。手下教师多达26名,学校设施齐全,却无生可教,资源严重浪费让杨校长既可惜又尴尬。“其实,如果能有校车把这些零散孩子接到附近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学生落单、教育资源浪费、老师缺乏存在感这几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为解难题支招。而这不仅需要“搬动”沿袭多年的老办法,还将面临校车投入、管理等新问题,非改革不可为。双流镇梁家沟幼儿园游乐设施,可是已经没有幼儿来上。重整城乡教育布局 教育部此前提出的“县管校聘”模式目前在全国各个改革示范区试点。基层教师、教育部门希望这一政策能尽快完善,早日推广 前所中心小学只有1名小学生,仍然有27名教师守着;韩家楼一贯制学校只有14名初中生,17名教师跟着;梁家坪一贯制学校走得只剩33名学生,还有39名老师;右所中心小学连1名小学生也没有,却还“整建制”地保留着26名教师…… 农村孩子进城,农村学校“空心化”、教师“无事”的另一极,则是城区学校的“人满为患”和教师资源短缺。“民间自发的力量挡不住,教育城镇化实际上已经走在城镇化的前面,教育成了推进城镇化的驱动器。”根据多年的观察,“老教育”山西省岚县教育局郭局长有自己的见解。自2001年提出农村“撤点并校”,一批弱小的农村校、教学点纷纷成为历史。尽管由于一些地方撤点速度过快引起争议甚至批评,但即使是那些苛刻的评论员,也不得不承认“撤点并校”总体上有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一阶段,主要是农村校之间教育资源的调整。随着城镇化车轮的滚滚向前,随着大批农村人拖家带口义无反顾地进城,在不少地方,出现了“城拥挤、乡薄弱、村空壳”的校园新现象。调研发现,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主战场”已经从以前的乡镇间转移到城乡间。城乡教育布局要因时而变,道理浅显,但真动起来,拦路虎却不少。“在目前的体制下,教育局要动一名教师,的确不容易。”面对一边缺教师一边教师“闲着”的境况,五寨县教育局薛局长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从道理上讲,教师资源应该最优化,教师富余的学校应该匀一些老师到师资匮乏的学校。但现在每个学校都有具体编制,你动一个人,涉及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哪一方不点头都不好办,难着呢。” 其实,五寨前所中心小学、右所中心小学和第五小学三座学校挨得很近,站在右所中心小学空教室窗前,能清楚地望见不远处县城崭新的第五小学。在校长们看来,原本,这几个小学该撤的撤,优质资源完全可以整合在一起。但这几里路,硬是“跨”不过去。需要“跨越”的,不仅是让人挠头的编制,还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乡镇区划调整等。“教育局唯一能比较方便使用的手段是借调。而借调,也只是权宜之计,牵扯到工资、考核、管理,也不好弄。而且借调个别人可以,大规模借调就不现实了。”薛局长还另有苦衷,“也担心村民反对。因为历史上村里一直就有小学,有村民说,万一明年后年有人在外面过不下去孩子回村里上学呢,你把学校撤了他们上哪儿上学?” 薛局长的苦恼,不单是他一个局长的苦恼。“确实不好办,主要是机制体制问题!”对冗余教师的调配问题,山西省岚县教育局郭局长也感到异常棘手。郭局长说,岚县倒是没有“几十老师围着一名小学生转”这种极端状况,但近些年同样也面临一些小学和教学点生源严重流失、教师冗余的情况。大家笑称,能否合理调配教师资源,某种程度上是在考验教育局长的“公关能力”。“只能用笨办法,就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做工作,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协调争取。”郭局长坦言自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全县教师基本调配妥当,“有时是拍了桌子的!” “一个县的编办也就几个人,哪有精力知道这个学校需要多少人,那个学校需要多少人?况且编办也不仅仅管教育这个口。管个大数就好了嘛。现在都在提倡简政放权,这块就最需要简政放权!”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都有同样的呼声。“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此前提出的县管校聘是一个好办法。”郭局长说,“ 县管校聘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县级教育局科学合理统筹调配教师的自主权大大增加了,不再受制于学校编制,在管理上不会再出现动不了一个人的尴尬,对于目前处于急剧变动的生源增减,能快速反应,不至于再出现那边教师没活干、这边有活没教师的困境,优势非常明显。” 据悉,“县管校聘”模式目前在全国各个改革示范区试点。基层教师、教育部门希望这一政策能尽快完善,早日推广。“我是希望它能快点下来,这样就不用把大量时间用在磨嘴皮子协调这件事上面了。”郭局长对“县管校聘”充满期待。五寨县教育局薛局长说,他也准备就“县管校聘”、优化教育布局等向上提一个参考方案。前所中心小学“独苗”朱烘丙会告别孤独,转入正常班级认识新伙伴吗?那些像前所、右所中心小学一样“空心”了的小学的教师们,能顺利调配到合适的学校找回“存在感”吗? 闷热的暑假过后,或许有个好的答案。

第二篇:聂都小学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聂都中心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积极推进我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确定个体化发展目标。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进步和提高,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评价过程要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实施素质教育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综合素质评价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改变了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法,从能力和素质上促进学生发展。

2、通过综合素质的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促进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3、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4、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探索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以及各种活动记录资料,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

三、评价对象:

聂都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评价的组织和方法:

1、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其职责是制定和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认定评价小组成员,负责组织、监督和实施评价工作,对于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分析、研究和完善。

2、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针对每一名学生表现加以评价,坚持公正准确的评价。

3、评价方法: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内容,通过家访、谈心、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和查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客观的给予评价。

过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总评→学校审定→学校将评价结果及时通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4、评价结果:对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发展潜能给以描述,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后,写出激励性评语。同时划分等级,对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德育、体育不及格者不得评优。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校推荐个人评优的重要条件。

五、评价的内容及说明: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评价者针对这六方面所含盖的具体要求,逐条加以对照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评价者还要以此为依据给学生填写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

2、学科学习目标:

针对学生每学期考试成绩及学生基本技能表现,根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录要求逐项填写,并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3、奖励与特长爱好情况: 由学生自主如实填写,关于证明材料可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由评定小组审核。

六、制度建设及要求

1、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在每学期都要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2、学生成长记录袋在教师指导和家长配合、学生主动参与下,全方面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由学生保管,教师指导整理,每学期两次交流展示,其内容对学习、生活成长资料进行收集,作为小学时代学生发展的依据。

3、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记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反映学生优势与不足,进步和潜能,提出改进和提高意见。

4、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公布,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七、制度保障

为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学校评价工作委员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举报和申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1、公示制度

学校要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名单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综合素质总评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名单应在所在班级公示,接受学生的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公示时间不少于1周。

2、诚信制度

信用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成员。学校评价工作小组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进行督导。各班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家长要帮助学校与学生做好评定工作,不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得影响学校的评定工作。

3、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

学校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充分了解、收集、分析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下基础。

4、举报和申诉制度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可能危害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班级评价工作小组提出举报或申诉;如果对班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举报或申诉,由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作最终答复或处理。

5、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学校评价工作负总责,班级评价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弄虚作假,在评价工作中信用记录不佳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领导者,一经查实,将逐级依次追究其责任,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或给予相应的处分。

聂都中心小学

2015年11月

第三篇:卅二都小学控制学生作业量办法

卅二都小学控制学生作业量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的“减负”工作,有效控制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对作业布置作如下规定:

1.课外作业时间安排: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

2.各备课组长是备课组控制学生作业的责任人,须对本学科的作业数量和质量严格把关。

3.各任课老师必须按备课组统一要求布置适量的作业,对少数作业速度慢的学生降低要求,分层布置。并及时批改和精评作业,做到有做必批,有批必评。

4.班主任是班级作业量调控的责任人,要经常向学生调查了解各学科的作业布置情况,对作业量不正常的学科及时调控,要求学生晚上必须按时休息,若作业没有完成,可以不做,老师不得追究学生责任。

5.教务主任是学校学生作业量的监控责任人,教务处须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监控。

6.对违规布置质量低,数量大的作业或不及时批改作业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在考核中扣分,甚至处罚。受处罚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

江山市卅二都小学

2013.9.1

第四篇:擦都岭小学小学切实做好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工作

切实做好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工作

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学生假期的安全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学生在放假期间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师生度过一个安全、祥和、快乐的暑假,渔户寨乡擦都岭小学切实做好学生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宣传措施对学生进行开展包括交通、溺水、饮食、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等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针对目前全国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学校向全体学生下发了《夏季学生防溺水暨安全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家校携手,共筑安全长城,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假期间组织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开展了“暑期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针对该校学生集中在附近三个村子的特点,校领导班子提前制定方案,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划分区域分组进行家访活动。首先由各班班主任牵头对各班学生进行电话联系后,各年级派一名科任老师跟随逐一进行家访。每到一户,家访教师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与家长深入交流,并认真填写大家访活动记录表。

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家长认真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假期学生的安全工作,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渔户寨乡擦都岭小学 刘建明

2012-7-3

第五篇:乡村小学学生听力短板的问题和思考

乡村小学学生听力短板的问题和思考

吴江区北厍小学 吴蔚 邮编:215214 摘要:学习英语,“听”是“读、说、写”的前提。提高英语听力,不仅是应试要求,也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对高端人才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现实乡村小学听力现状的基础上,对乡村和城市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稍作对比,分析乡村小学英语听力的问题所在,思考乡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农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策略

近阶段,笔者所在地进行了小学英语的全区调研。测验结束后,不少同学反映听力理解困难。做选择题时来不及反应,做填空题时听不清,有同学形容,感觉一个单词“唰”一下就从耳边过去了。我听到后,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随着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英语的愈加重视,教学天平也在往听力方面倾斜,然而,乡村小学收效甚微。相比发展较大的城市学校,听力之于乡村小学的学生,始终是块短板。

一、原因思考。这种状况是全区都出现了吗?笔者曾经询问过城区小学英语老师,发现这次调研并未与平时测验产生太大差距。可是任教班级的调研成绩,平均分和及格率都大幅下降。面对这一现实,笔者经过半年多的任教,也或多或少感觉到了原因。

1、求生存,就无法求发展。

笔者任教的班级,外地学生的比例超过五成。并不是外地学生成绩就不好,但是英语时常不及格的那几位同学,却不得不承认有着外地户籍。每当向这些同学的家长报告成绩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语文数学我们都能教,英语是一点不懂的,只能拜托你了。”我能听出他们话语里的苦衷,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能在陌生的一片天地生存下去,不得不早出晚归,一门心思扑在挣钱上,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诉求,满足的太少。平时语文数学题还能看懂一些,而英语,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家长在英语,尤其是语音上帮不了一点忙。然而,听力短板的存在,原因不仅仅是家长个人的学识水平。我曾要求家长在手机上下载可以播放英语的软件,有一位家长拿着手机说不知操作,我接过她的手机一看,原来不是智能机,自然无法操作。也经常有家长来问我,没有电脑没有光驱,要怎么播放英语磁盘,对此我也只能哑然。硬件条件的薄弱,实在是限制学生听力发展的一大原因。而城区孩子除了在学校里能享受到语音学习的便利条件,如多媒体、语音室、网络等,还在另寻途径,订阅课外视频、音频,参加各种英语辅导班,更能得到与名师外教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比,乡村学生能获取的听力资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求分数,就难以求能力。

家长对英语这门学科认识的浅薄性以及许多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不深透,他们没有将英语看成“听、说、读、写”的结合。教师把英语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讲授词汇、语法等纯语言知识,这些知识在应试时大有帮助。在能力培养方面,忽视了对学生正确语音语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由于缺乏合适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环境里,在实际生活中交流得很少。因此也避免不了“重读写,轻听说”的现状了,二、措施思考。

1、教学“规化”发音源头。

“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而学生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老师,这就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即语音准确,语言地道。近年来,随着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很少会出现没有接受专业训练就上岗的老师。但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个别非专业的教师仍然存在。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语音和语调知识,如:连读、失去爆破、句子的意群、重读和弱读等,那他们教出的学生,辩音能力是很差的。面对英语听力,容易一脸茫然。除此以外,有些老师习惯于汉语教学,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小学生英语听力的发展。要想提高乡村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就要让教师队伍正规化,文化素质专业化,从源头给予正确的模仿榜样。

2、课堂“趣化”教学方式。

听力的训练,在很大上取决于简单易行的模仿方式和反复模仿的恒心。而学生对于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一向深恶痛绝。因此,在课堂上,增加语音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十分重要。(1)设计针对听力学习的游戏。针对单词学习的游戏很多,但是听力游戏却鲜少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制作音标卡片,念出一个单词后,让同学找到相应的音标。这个游戏培养了学生辩读音标的能力。游戏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加听力训练的积极性。(2)创设有关情境。小学英语听力的培养宜视听结合,培养利用情境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的视听结合是指利用实物、图片、肢体动作、表情、投影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境,模拟情景。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理解和强化刺激、加深记忆。(3)设立专门的听力课堂。教师在课上传授听力技巧,学生们常常觉得空泛而枯燥。这时,可以设立英语听力课堂,让小学生们通过讨论、自己摸索的方式总结英语听力技巧,激发他们学习听力的兴趣,并熟练地运用到之后听力练习中。(4)播放原声电影和英文歌曲。选择比较简单有趣的动画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观看。原声电影贴近生活,里面的对话也是正常的语速。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精彩的片段,便于吸收。电影中的语音、语调或者肢体动作都能表达出人物的情绪变化和感情色彩。观看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感受,在以后的听力过程中有利于理解听力材料。观看电影还可以丰富词汇量、贴近正宗的口语。音乐也是一样,能改变现在学生时常抱怨的“太快”“模糊不清”或者“文中没找到”等问题。

3、课后“强化”听力作业。

在家弱化词句抄写、强化“听音作业”的设计。每天布置与当日学习内容相符的听录音作业。教师在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是单枪匹马,效果微小。而家长在家,能够创造很多的听力机会。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制订帮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对策,为学生的听力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4、校内“泛化”语音训练。

现在学校普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几乎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本土的、传统的。在农村小学校园中,连一条英文标语也很难见到,更别说丰富的英文图书、视频资源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对英语的兴趣。

另外,可以增加有关英语的全校性活动。如:举行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单词竞赛,英语剧本表演等,让学生从潜意识里增加对英语的重视,增加学习英语听说的积极性。

记得一位家长对我说,她朋友的孩子,读了高中后才明白城乡学生的英语,尤其是听力,差距有多大。同样资质、努力的一个孩子,却时常因为英语的落后而自卑。因此改变乡村小学英语听力短板的现状,不仅是应试的需要,更是为了孩子未来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英语听力亦是如此,因此,这件事迫在眉睫。乡村小学英语听力问题多、难度大、涉及面广,因此,这件事任重道远。拉长农村小学英语听力的短板,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主编 戈向红.《小学英语高效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林桂花,周奋.《浅析中国农村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实践研究.3、禹明.《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附:2018.6发表于《读天下》

下载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小学困境: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