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

时间:2019-05-12 08:3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

第一篇: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有效推进新课程实验——下都中心小学数学科课题研究情况汇报

上杭县下都中心小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数学教研组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教学策略研究”,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立足校本,强化管理,求真务实,做到规范运作过程,创新教学策略,取得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

几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了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六年间,学校被县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两次被县局评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三次获得县局教育目标管理考评三等奖„„在县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一位实验老师获得市一等奖,另一位实验老师获得县一等奖;在县说课竞赛活动中有三位实验教师获得二等奖;实验教师撰写的许多论文、案例反思在CN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省市县级奖。实验学生在县级以上优秀数学小论文评选、口算竞赛中,有33人次获得市县一、二、三等奖,参加县各种比赛,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团体奖。

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课题管理。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强烈,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建设,加强了“四个导向”:一是观念导向,通过加强学习,教师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明白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二是宣传导向,通过宣传,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三是示范导向,校长、教研员的率先垂范,增添了实验教师无穷的力量;四是激励导向,制订课题研究激励措施,落实奖励办法。学校把该课题研究列入工作计划与教师的考评中,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各种保障机制,制定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制度。规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建立研究人员考核制度,对每位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分析、承担研讨课汇报课任务、参加校本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规定教师按时整理上交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调查、实践、反思、计划、小结等方面材料,每学年开展课堂教学评优、说课竞赛、案例反思和论文评比活动,定期举行优秀课题、优秀课题实验教师和教研标兵评选活动,从而支撑、规范课题研究。

二、强化学习,拓展课题视野。

为奠定课题研究的坚实基础,拓展课题研究的视野,提升课题研究深度,我们注重“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团体互动”的方式,强化课题组的理论学习,开展好文献研究。

1、团体互动式学习。课题组学年初制订集体学习安排表,做到定主题、定时间、定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学习之前,中心发言人向组员介绍一份体现本次主题的学习文本;集中学习时,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然后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学习体会,交流各自通过阅读后的思考与想法。组织开展教研沙龙活动,按“梳理问题,确定内容;深入思考,准备材料;论坛形式,专题研讨;反馈信息,综合意见”等基本程序,创新互动学习形式。

2、教师自主式学习。

为促进教师主动自学,开展“做学习型教师”、“好书共赏”等活动。学校订购一批教育教学书刊,课题组成员每人订阅五种以上教育教学期刊,大家互相交流阅读。并要求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以上教育专著,写好读书笔记,认真撰写读书心得。

3、专业引领式学习。

为了发挥实验骨干的示范作用,要求他们定期作课题讲座,规定参加县级及以上课堂教学评优获奖者,要上一次公开课或作一次讲座。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积极选派实验骨干人员到外地学习观摩;同时,主动争取市县名师专家到校进行课题专项指导、上观摩课、作专题讲座、进行对话互动。

三、规范运作,推进课题研究。

1、发现问题,科学选题。

要开展有效的课题研究,首先要发现问题、提炼课题。我们把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教学行为等问题,作为专题研究的起源,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讨论大家提出的问题,再通过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综合、假设等,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炼出课题。本课题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些仍囿于教师为本,讲授灌输为主,忽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等实际状况,提出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为着眼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教学策略的研究。几年的课题实验,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以课改引课题,以课题促课改”,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丰富拓展课题内涵,从而使课题立足前沿。同时能以动态的眼光审视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引领教师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深化课题,将课题研究引向更广阔的实验平台,有效提升了课题的实践目标与探索价值。

2、规范活动,扎实运作。

几年来课题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精心安排,统筹规划。实验初期认真制订实验方案,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意义和理论依据,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假设课题的教学策略,预测实验效果,安排具体的实验步骤。为期六年的 实验,我们以学年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制定阶段计划。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讲求实效,践行‘三措施’”。

重视信息反馈渠道。重视调查这一信息反馈渠道。通过问卷、观察、访谈、个案追踪等调查研究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搞好实验前的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为课题实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实验中开展调查,评估各阶段实验策略的可行性,调控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实验后进行调查,为评估效果、反思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注教师行动研究。关注实验教师个体研究实践行动,强化反思自悟。引导教师根据课题理论,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抓好教师常态下的课堂实验研究,要求教师将自我实验与个体反思相结合,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自悟、提出对策的基本程序展开个体研究,指导教师开展叙事研究,鼓励记载整理教学案例,写好教学手记、教学反思,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组定期组织论文、案例反思交流活动。

优化互动性研究。优化互动性课题研究,做到时间集中、主题鲜明、对象多元,提供全员参与实践、研讨、反思的平台。课题组学年初制定较为缜密的实践研究活动计划,确定每次活动研讨的主要问题。开课前几天进行集体备课,开课老师谈教学设想,其他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再由教研员作详细指导。评课时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现场互动交流,教研员点评,教者反思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听、诊、研、改”,不断充实课题意蕴。定期开展同课题切磋研讨活动,对教师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每次研讨活动,重抓“个人备课—集体议课—课例观摩—评价反思—形成案例”等中心环节的管理,突出分析反思,加强交流研讨。每次活动后,听课老师填写评价表,写评价建议,课题组写好活动综述,开课老师写好执教体会,并负责将说课稿、教案、执教体会、集体备课记录表、评课记录表、评价表和活动综述等系列材料装订成册,形成完整的研讨课个案录。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3、抓好总结,推广成果。

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理论,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坚持边探索、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

注重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文字、数据、图片等过程材料,包括研讨课个案录12册;论文集、案例反思汇编、说课稿集、汇报课资料集、学习心得集各12册;集体学习记录、实践研究活动记录、调查问卷、说课上课比赛资料各6本;课题组和实验教师的阶段计划小结、课题讲座、调查报告、教研沙龙资料等共60份,各种材料共计100多万字。这些实验材料,为研究成果的总结交流,撰写好实验报告,提供了全面、鲜活、丰厚、实用的分析研究素材,使课题成果具有更高的科研 含量。同时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的缩影和见证。

积极推广课题成果。一是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价值的文献、实验者优秀论文、案例、反思等汇编成册,下发到各校供教师们学习参考。二是重视以汇报活动的形式推广课题成果。举行中心小学课题研究汇报课活动,展示课改背景下本课题课堂教学的亮丽;开展“送教下校”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到本乡各校举行研讨活动;在西南片第六届小学课改汇报活动中,进行了广泛交流、推广,使课题研究成果向西南片各学校辐射。

四、成果显著,彰显课题魅力。

几年来,教师们用真心和睿智,努力探索“自主探究,主动发展”课堂。教学行为上,打破了“机械、沉闷、程式化、接受式”的课堂局面,坚持以自主为前提,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索为精髓,以师生互动、多向交流为依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策略上,总结了“情感性”“生活性”“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八性”策略,给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得到很好培养,质疑问难、口头表达、实践运用、主动创新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课堂呈现师生互动、充满智慧、富有灵性的景象。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一批教师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更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总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有效推进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今后我们将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实际,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探索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更加求实的态度,开展新的课题研究,以百倍的信心,迎接更大的挑战。

第二篇:课题研究发言稿

课 题 研 究 发 言 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王楼中心小学的老师。我所进行的教科研课题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咱们延津县教科研领域的“高手”,接下来我就“抛砖引玉”,介绍一下我在进行这个课题时的一些做法、经验,我总结为“五多”。

一、多了解教科研

其实,第一次接到这个教科研课题的时候,我也迷惑一段时间。因为初次听到“教科研”三个字时,心里就想那是伟大的教育家、名师做的事情,总认为只有他们才有才华和能力进行教科研,我这只“小菜鸟”怎么可能进行教科研呢?所以潜意识地就给教育科研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心里面就开始“怕”了。另外我不知道教科研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设计课题,以及怎样进行申请、立项。可是通过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我对教科研有了一种更加客观和更加科学的认识,其实教科研并非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用专业术语来定义“教科研”,它就是对教育事实和教学规律的思考与探索,并且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推广自己的研究理论。其实说白了,只要我们思考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要我们想办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是在进行教科研,并非一定要有什么高深理论和长篇大作。

二、多读书 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常做常新的老师,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多读书。“精和博”的读书必定能更新我们的观念,夯实我们做教科研的文化基础,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我利用休息时间看杨聪老师写的《插班生林可树》和黑柳彻子小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吸收文章中杨聪老师和小林校长的智慧,自己更加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其次为了更好的做好课题,我认真研读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史》、《数学教学经验集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斯波克育儿经》、《新课程》等书籍以及等教科研杂志。这些书从根本上更新了自己的观点,丰富了自己原本“知之甚微”的科研理论知识,彻底地给自己的思想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书让我对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基本方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切切实实地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很多老师有时候想搞个教科研,但是找不到“切入点”,这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善于发现和积累“米”的尴尬。

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多媒体和导学案的结合、小学高年级中的“低与高”、要激情不要热闹的课堂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科研的课题。在每一次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会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这些问题,久而久之,自己脑子里就储存了大量的问题。

另外每一天的课堂都是不同的,每天学生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每天处于纷繁复杂的素材和瞬息万变的教育信息中,写作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我会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在撰写论文时不再为没有翔实的事例而烦恼,从而使得自己的论文和理论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多借鉴

教科研的成果对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教育故事、课后反思等形式来呈现,这就需要我们多借鉴别人的表述,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为了形成科学化、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课题的最新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以便更好地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百度文库给我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五、多虚心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不是最“牛”的,但是我们可以更“牛”。为此,我学习其他老师的科研方法,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从中发现更多可以作为自己教科研的素材。

这“五多”让我在曲曲折折的教科研中收获颇丰!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科研“硕果”。

1.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1)故事教学。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鸭式教法单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讲授三年级数学《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这一课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乘法的算理,而是把这乘法的算法融入到他们喜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一上课,我就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爱看《西游记》吗?喜欢里面的孙大圣吗?他闯大祸了,咱们一起帮帮他吧?”这时,教室里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有的跃跃欲试。紧跟着,我多媒体出示了西游记中的蟠桃会图片,以孙悟空偷吃蟠桃为中心进行讲述,并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穿插“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算理。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的算理,同时还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点,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有趣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激趣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性科目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不免会产生陌生感。我在实践中发现:游戏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中都编排有大量的练习题,其中的内容有图有文字,还有“找朋友”,帮小动物回家等,其目的就是以数学知识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顺应孩子的天性,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辅助教学,如“攀登记忆山”“摘聪明果“找朋友”“数学小品””“我来说你来算”等,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数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知识巩固,而反复练非常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开火车”、“送小鸟回家”、“夺红旗”、“过河”等游戏的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所以在简单的口算、估算、计算等复习和巩固过程中以开火车、建房子、帮小猴摘桃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练习,形成竞争氛围。

2.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

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而要将学生带出课堂,将学习引向课外,走向学生的生活,走向社会。

(1)“数学周”活动

每学期的最后一周,我们班都会举行一次“数学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期间,班级的黑板报以“数学小常识”为主题出现,并且在班级报栏处贴出优秀的数学手抄报进行展览,带数字的古诗词比赛,还有数学名人故事比赛等。

(2)用数学进行小制作

组织学生用数学进行小制作,比如制作每一个单元的知识树,最后这些知识树组成这一学期的知识森林;比如同桌间制作数学练习卡,彼此赠送练习卡作为家庭作业,学期末在全班师生的面前展示,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兴趣之“火”熊熊燃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素材,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1.挖掘并延伸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的实景搬进课堂。比如教三年级下册《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我首先将文具用品店的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兴奋地认出这些地方,并趁此和同桌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就给每一个四人小组发“5元”的代金券进行购物,趁此机会教学“数的加法”,学生就进入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拓展练习让学生小组购物时,课件出示要求,采用了三年级学生熟悉的师生对话的状态,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数学老师搬上屏幕,倍感亲切,都认真听老师对练习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很积极;在学生购物后,再让学生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买完需要的两件文具(1.8元)后,5元的代金券还剩多少钱?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结合课本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故事片。如《白雪公主》、《小白兔采蘑菇》、《西游记》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练习数学与巩固数学知识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兴趣。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信心,点燃每个学生的兴趣之“火”。

个别差异经常是导致学习过程和结果差异的原因。为避免学生发生两极分化,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立足中等生,抓住优等生,发展后进生,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他力所能及的学习效果。

1.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针对全体学生教学,同时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使他享受到学习中取得成就的乐趣。

[案例五]:“狂写鬼”笑了

朱晨林是我特岗第一年接手班级中的学生。他是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他的基础可以,但最大的缺点是:书写特别差,写的字我总是在办公室里说“瞎子用脚写的都比他好”,简直糟糕透顶了。为了不因为字体的原因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我和他聊天的时候问他,作业是不是最好的字,他说不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更好的改正字体,我没有采取惩罚的措施,我从他的个人情况出发,采取了一下措施:

(1)减轻任务,营造轻松的氛围 每次作业,朱晨林可以做其他同学任务的最少一半,这样他便在充足的时间里,轻松的氛围下慢慢书写。

(2)用阶梯式方法帮助他赶上大部队

建议他不要满足现在的速度,要一步一步从慢慢地走到快“跑”,别人用1个小时,我们要用最多1个半小时来完成,经过一年的耐心等待,朱晨林现在的速度已经可以赶上别的孩子了,并且更爱数学。其实想想,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对学生施行帮助,帮助孩子们对有困难的学科建立兴趣,相信离自己的希望越来越近。

2.尊重人格,激发自信,调动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 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课堂上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们都要尽量给与鼓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更容易爱上这个老师以及这门课。

[案例六]:“朱屿”的笑很甜

2013年11月的一个周四,下课时我在班里整理课件。看见朱屿一个人在座位上抠手时不时地往窗外看,我就问:“你怎么不出去玩呢?”她的眼泪就唰唰啦的掉了下来。原来,朱屿由于学习不好,原来的数学老师也不喜欢他,并且她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经常有同学欺负她,但她从不吭声,也没有老师关注。下课时她总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很少离开座位,没一丝笑容,也没有同学与她玩。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经常抽她回答一些她力所能及的问题,鼓励她大声说出她的数学答案,并当堂表扬,现在我终于见到了她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朱屿进步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渐渐地身边有了玩伴。

(五)营造激励评价氛围,为兴趣之“火”添加催化剂。合理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极大的学习兴趣。

1.评价机制科学化,激励学生对数学的持续兴趣。

(1)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课堂中采取的小措施:

①“笑脸来了” 游戏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在黑板上画一个类似棋盘的横四纵四的图,做练习的时候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书,板演的这几个学生最先规范写出正确的答案时,这个组的棋子(画笑脸)就向前走一步。每个组向前共走了几格就得几分。最先走到第四格为获胜者,累积各局得分,一周得分最高者为最终获胜组。

②“跳房子”游戏

在进行口算知识或简单问题的练习时,将小问题写在房子的格子里,学生同桌和同桌之间,分别用数学知识询问同桌,同桌答对,可前进一步,谁在在规定时间内答对问题多为获胜者。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倡导发挥评价发展性作用,注意客观,全面和正确地进行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体会到学习中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数学兴趣的持续发展。

[案例十一]:“笑脸星”的诱惑

现在的四(1)班有个叫牛振旭的孩子,有次他的家长见到我兴奋地说:“陈老师,我儿子现在数学成绩和字体都进步很大了,关键是学习态度变了,真是谢谢你了!你改作业都是画个笑脸再画几个星星,并且写评语。我儿子为了多得你的笑脸和星星,天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乖乖地写数学作业!”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想学。小学的各科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能歌善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例如讲故事、画画、比赛、游戏、情景表演等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

说了这么多,在坐的各位老师可能会说,你一个小年轻,起点高,精力充沛,时间多,当然轻轻松松的!其实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小菜鸟”,各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以下是我在这次教科研中的深刻体会:

1、丰富自己。因为头脑中始终装着问题,这样我每天有意无意地都会去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一过程促使我们对对日常中司空见惯的教育事实和现象看的更加透彻,所以自己的教学更加的符合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进而慢慢地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越来越高。

2、加强修炼。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了,进行教科研了,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科研上面,看书会看和教育有关的书籍,视频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优质课、微型课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教书育人。同样的学生遇到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法,效果大不一样,甚至会发生命运的改变。为了对得起学生,不误人子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投身教育科研。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酸甜苦辣也在教科研过程中存在,科研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时间少,为了查资料,多看书,写论文,我经常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其次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帮助,经常像无头苍蝇乱飞一样地在百度上疯狂地参考;最大的困难是在封闭和技术不发达的环境下,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少,经常是自己单打独斗。但是这些困难在自己乐于科研、喜欢科研的心态下,在自己慢慢地摸索过程中,相信会拨云见日,越来越好!

第三篇:课题研究总结

《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帮助未成年人养成“勤”“俭”美德》

课题研究总结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节约这种美德也正从很多学生身上逐步消失,许多孩子节约意识淡薄,节约习惯缺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各种资源日益贫乏的今天,节约教育和节能教育至关重要。本着对未来负责任的原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和宣传,让他(她)们更多的参与到节约型学校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来。我校高度重视和加强传承崇尚勤俭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为核心,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结合校情和各班级的实际,大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小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回顾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勤俭美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认识本次活动。并把勤俭美德教育顺利穿插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究了有关“勤俭美德教育”的教育目的,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勤俭美德教育”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勤俭节约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勤俭节约。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们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主要内容:

㈠、节约用水 ㈡、节约粮食 ㈢、节约用电 ㈣、节约日常用品 ㈤、节约能源

㈥、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

2.结合节日开展“勤俭节约”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们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勤俭节约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勤俭节约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勤俭节约”行动

我校向每个家庭发放了“勤俭节约”倡议书,发动每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做几件节约资源的事,与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创卫实践活动。倡议书一发马上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假期开始就开始制定计划,与孩子共同投身于创卫中。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寻找污染源,摄片、记录;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的家庭环保节约活动;有的家庭把收集得到的废物品卖到回收站,把卖得的钱捐给红十字会;还有的家庭开展了“家庭成员节水”比赛……效果显著的亲子活动,使学校的勤俭节约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能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节能意识,特别是让师生明白今天的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地发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与我们节约能源是分不开的。学校营造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全体师生都树立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养成了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题 研 究 总 结

阆中市治平乡中心学校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

研 究 总 结

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迈向机遇,向现代教育技术领域挑战,这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的现实背景和选题意义。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校园网络设备方面的投入,建立了校园网,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网络设备,并联结了因特网,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得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这使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的实际价值。

学校建有完整的校园网,并100兆接入互联网,设有学校的网络中心,有相应资源库,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系统,学校80%的教师配备有笔记本电脑,学校在研究经费、研究资料、研究时间方面都能提供足够的保障。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各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

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本课题由蒲正仁老师牵头,郑元强老师负责组织实施,李威龙老师,马会娟老师,张登才老师分工协作,全体初中理科组老师参与而组成的一个研究团体,选取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实验对象,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006.3――2008.3为第一阶段,分别研究(1)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物理实验研究(2)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3)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双向互动这三方面内容.

2008. 3――2010.3为第二阶段,分别研究(1)如何更高效的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2)物理实验手段的更新与发展(3)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这三方面内容.

2010.3――2011.9为第三阶段,分别研究(1)如何克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手段的不足(2)物理学科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这两方面内容,并最终形成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这一综合性的大课题研究成果.

为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

1、注重素材原始积累,创建教学素材库。教师搜集拷贝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积极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充分挖掘网络课件资源,以及学会在互联网上搜集素材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演

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2、整合计算机与外部数字设备。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中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现实生活的景象或者把课堂重要过程摄下来通过计算机当场展示,对知识点的转移和巩固起到一定作用,并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为学习途径拓展提供更广的通道。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3、充分开发现有硬件资源,积极开放电脑室。有效开展网络图书馆活动,学生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寻找解决在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根据自我需求开展自主式学习,体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需要的差异性,顺利的实施了难易适度的分层教学。真正使信息技术的应用积累与课程资源的学习获取得到同步发展。

4、将学科课程搬进计算机房学习,开展丰富的网络教学,以解决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些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再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极大拓宽了课程资源学习的途径,也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强大的工具性特征,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这些研究过程进行之后,我们取得以下方面的成果: 1,理性认识方面的成果

(1)整合概念的理性认识:

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利用新的技术,产生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2)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效整合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3)信息技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媒体和工具。(4)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范畴: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

(5)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6)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7)对信息技术的概念的认识

关于信息技术,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传感器等。

(8)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及整合的基本模式的认识。结合课堂整合实际,我们提出了以下三种基本操作模式:1.小组合作式学习;2.小组间交流式学习;3.基本主题资源网站的小组学习.

2、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方面的成果

课题组教师进行大量的公开课和研究,完成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整合案例,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完成了许多公开课的实录,并制成各种视频资料,制作出了许多类型的教具和教学演示图等等.

3、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成果;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们教师快速成长,在理论、教学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理论方面,课题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完成了相当数量的教研论文.部分论文发表于国家,省级,地区级,市级等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各种刊物上.

在实践方面,课题组教师做了大量整合研究课,其中 1节获市级奖,5节获县级奖。

4、学生发展方面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注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教师不再单纯传授知识,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经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生可以围绕主题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和研究,最后通过演示文稿或主题资源网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同学参与讨论与评价。在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的过程中,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或做资料搜集的工具,或做信息采集的工具,或做数据处理的工具,或做成果汇报的工具,或做评价的工具。总之,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技术起着重要的支持作

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预示着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构造了自主探究的技术环境,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现代的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物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必须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这就迫切需要信息技术与物理的有效整合,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结构,运用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形成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体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利用课件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正能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

传统教学方式在传授内容时,教师需要在黑板上写板书、画图,费时又耗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所要的内容进行加工制作成

课件,在课堂上按照教学程序把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传递的信息容量。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不能做。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用多媒体手段将其表现出来,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

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物理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当成万能钥匙,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在区进修校的指导、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坚持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课改相结合,与学校的日常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现将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教研为主阵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每周组织开展学区 “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这学期是实验的中期阶段,我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钻研教材,制订好活动计划。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发资源,将写的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活动负责人深入课堂、课外与教师共同交流和探讨,注意搜集典型案例、经验总结、教学随笔等资料,组织各校开展“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教学交流等活动,并及时记录有关活动动态,在网上交流。

2、开展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低年级讲故事比赛、中年级课本剧比赛、高年级演讲比赛等课题成果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各年级子课题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会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并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二、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注重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学期初,各年级老师围绕研究课题子课题,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活动,各年级围绕子课题推荐年级子课题课例展示交流研讨活动,课后课题组成员针对本课题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便更好地研究下去。我 1

们还把课题研究与实验课、优质课、示范课相结合,与个人实践课、小组实践交流课、大组实践汇报课相结合。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实验相结合,加强集备制度,通过集备组的力量,整合研究力量,有效把握研究方向。记录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做好课题实验的资料积累工作。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积累语言的实践平台,老师们引导班级学生每天及时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即学习日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名篇佳作,及时摘出好词、好句、好段,充实自己的习作集;每月每年段评出优秀习作集,展示他们的优秀习作,交流他们积累语言的学习心得。这些语文活动给学生以展现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由于坚持课题研究以教研为抓手,实实在在地进行学习、研究,反思,等活动,让教师们与课题实验研究“零距离”接触,在不断地学习、研讨等活动中感受到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永葆生命力。而一些参与课题研究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区第三届“我在课改中成长”青年论坛比赛中,青年教师张静以“借助音乐艺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独特观点夺得好成绩。她执教的语文课《台湾的蝴蝶谷》在由我校承办语文课题组组织的区“六年课改回顾”开放周语文专场展示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场语文专场活动中,来自井大小学的陈弋老师借班上课,她执教的《阿德的梦》一课随堂上课,孩子们与老师在课堂上轻松活跃、语言丰富的交流互动让听课的老师们啧啧称赞,这也充分体现了课题实验中孩子们的成长与收获。在区“六年课改回顾”活动中,我校语文教研组被光荣地评为“课改先进教研组”。

在各级各类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课题组教师也屡获佳绩。在“2008年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廖琳老师论文《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获一等奖;叶青老师论文获二等奖;郑凝芳老师论文获三等奖。赵晶老师论文《谈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获语文组一等奖。

课题组老师在认真上好课的同时,还积极指导学生习作,推荐学生作品在《信阳日报》等报纸刊登。在区《春芽》小学生优秀习作集中,我校刊登有6名学生习作(必须是各大报刊发表或获奖作文);在区综合实践基地征文、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中,我校有12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四篇学生习作刊登在征文专辑中自我校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实验研究工作以来,积极夯实课题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实验研究,在一至六年级开展“诵经典诗文,悟华夏智慧”活动,今年5月,在全校开展“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基础上,推荐三年级节目《绝句》,二年级节目《春晓》参加鼓楼区小学生“古典诗文吟诵”比赛喜获一等奖、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积累课题实验的成果。

本学期的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了,科研方法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后,课题组还应继续努力,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为顺利结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下载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09.6课题研究总结(县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总结

    代家坝镇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课题研究总结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

    课题研究总结

    余庆县洞水小学2014--2015学年度提高 四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总结 教师:郑太飞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难以攻克的问题之一,本学期我对四年级学生的计......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 海南华侨中学 数学组 苏晓君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刘兴平(小学品德与社会哈拉峻乡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

    课题研究总结

    福清市基础教育研究子课题(小学语文)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重点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10-2011学年度) 执笔: 王建明 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

    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促进以后的工作,现做以下总结: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新课之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

    2013课题研究总结

    2013年春课题研究总结 姚集中学 课题研究题目: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 1、更新领导教师德育观念,认识到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