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佳木镇汉族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佳木镇汉族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营造稳定祥和校园环境 确保学生健康平安成长
安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学校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之中,坚持安全教育警钟长鸣,以教育入手,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保护学生健康平安成长,还完善安全工作的管理网络,建立了层层管理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为贯彻落实市区教育政法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秩序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第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学校统一部署,坚决防止和克服麻痹松懈,厌战情绪,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维护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
第二,进一步增强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能力。上有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政教处主任、总务主任、团委书记和有关老师为成员,确保机构权威化;中有护校队,由校门卫保安、体育教师和几个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到位;下有学生会、团委干部协助管理。
第三,进一步规范方法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一、调查摸底,对学校周边环境认真进行分析排查,并结合学校自查,摸清底数。然后将存在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分门别类,列出重点。总务处对学校饮食卫生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出安全隐患。
二、集中整治。在掌握底数的基础上,学校联合江南派出所全面检查,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关闭了学校周边的游戏机室。通过集中整治。目前,校园周边违章“三室一厅”已基本杜绝。对校园周边经营非法出版物的个体摊点、出租书屋、书店等场所,由工商局、教育局配合。对无证经营的,一律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限期整改。对校园内及周边固定饮食店、副食品店、流动饮食摊点,由卫生局牵头,工商、教育局配合。对无证经营的,一律取缔;对违规经营的,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
三、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把牢日常生活安全关。
学生在校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各项活动中,都要求学生应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遵纪守法,提高自我保卫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规定在校内禁止骑车,不准在课间课后到校外买零食,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的演出活动等。
在学生集会做操时,我们还安排班主任老师看管每一层走廊,每一条楼道都有校委成员负责安全,严防因拥挤造成意外事件。大扫除时,不组织学生去高层建筑物上擦玻璃,如有违例,本着谁组织谁负责任原则。在教学管理中,教师也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讲究方法,耐心细致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和消释了学生不安全因素,杜绝因心理隐患而造成事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均以不超越学生年龄、行为能力和自我保护为原则,有详细的活动报告,报送校长审批,在活动过程中且有校委领导协同负责安全。
四、我们还十分注重在各个时期突出某个安全重点予以强化管理,这也是我校安全工作的一个特点。食堂饮食卫生、交通、心理健康、校园周边环境等4个方面的安全内容每年确定一个重点深入教育,同时,兼顾其它方面内容的教育,特别是注重饮食卫生安全。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校外周边环境极其恶劣,每到中午放学时间,校门口沿路摆满小摊小贩,兜售小吃、油炸食品,卫生条件极差,且均为无证经营,给学生卫生健康埋下极大隐患,为此我们曾多次向镇社会发展局、城管、综治办呼吁,加强对周边环境治理,但这些小摊贩采取游击战,主管部门也奈何不得,收效甚微,于是我们通过教育学生不吃零食,向学生强调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不吃不洁或变质腐败的食物和饮料,注意卫生防患,养成良好习惯。并且加强监管力度,校委班子连续两周在校门口督察,使校园周边摊点没有市场而自动撤离,减少和消除隐患。
五、我校地理位置较为特殊,靠近国道线,特别是部分学生上下学需经过国道线,交通复杂,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第四,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过集中整治以后,学校针对治安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组织了护校队,加强了晚上巡视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小学学生的普法教育宣传力度。把法制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集中整治以后,学校校园周边环境已明显好转,本校师生普遍受到法制教育,校园门口200米以内无网吧、电子游戏厅、桌球室、舞厅、录相厅、堵寒交通的现象;侵害师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基本杜绝;校园内部治安平稳,减少了恶性刑事案件和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的发生;学校内外饮食安全卫生;有害出版物得到彻底消除。
温宿县佳木镇汉族小学
2006年11月
第二篇:佳木镇汉族小学法制宣讲计划
佳木镇汉族小学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宣讲计划
近期以来,和田和喀什地区相继发生了暴力恐怖案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对全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也给温宿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大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稳定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大局,权利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工作,根据《温宿县教育系统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权利促进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特制定一下法制宣传宣讲计划:
一、宣讲时间:
2011年8月26日16时至19时
二、宣讲人员:
黄柴鑫(一年级)、陈懿(二年级)
阿丽米热(三年级)、艾克旦(四年级)、温鑫(五年级)
三、负责教师:各班班主任
杨兵娥、贺涛、杨勇妹、雷占顺、孙瑞峰
四、宣讲班级:一至五年级
五、宣讲内容:
反分裂国家法、国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教育
条例、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
第三篇:佳木镇汉族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佳木镇汉族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往往由于出于意外,情况紧急,易出现慌乱局面,误时、误事。为了有效地减少并控制突发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现拟定佳木林场学校关于预防突发安全事件的预案,其内容如下∶
一、成立预防突发安全事件稳定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有学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共同预防。
二、加强有关安全知识和预防如火灾、地震、触电、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刑事治安事件等伤害事故救护防卫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皆知安全的重要性,人人提高安全预防的意识。
三、形成逐级定期汇报安全情况的制度及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的制度,学生定期向班主任老师汇报,班主任定期向学校工作小组汇报,学校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安全小组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各班级定期每月对学生及教室周边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及时上报。
四、如发生突发安全事件,各出事地点或目击者务必于第一时间向安全工作小组汇报,不得延误或隐瞒不报。学校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五、出现安全事件不惊慌,不惧怕,不推诿,认真对待、采取措施、正确处理,把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
第四篇:佳木镇汉族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
佳木镇汉族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要适时代的潮流来适应社会。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整合效果的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在整合模式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是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过程等,其中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什么方式进行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作为辅助。
2、行动研究法注意人员组织结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师)的“三结合”和“五个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调整)。
3、观察法:要对研究课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并作好记录。
4、调查法:要在研究前、中期评估阶段和结题阶段对班级进行专项调查。
5、经验总结法:A.每堂公开课有教案,并做好小结工作;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摸索出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4、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掌握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的能力为基本目的的综合性学习形态。自主探究问提的能力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确定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判断、相互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要求,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五、研究内容
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2、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3、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4、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25日)。
1、建立学校课题组,确定研究的课题及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2、课题组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
3、组织业内人员对本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4、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5、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期评估阶段(2012年4月26日~2012年5月5日)。
1、学校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方案申报;
2、对个别班级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3、对参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成员组织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4、确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5、接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中期评估。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阶段(2012年5月6日~2012年5月8)。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实践课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教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5、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其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5月9~2012年5月10)。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接受温宿县教育局电教站审核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七、具体要求:
1、制作多媒体课件,高效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制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结构的科学、合理的语文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找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结合的最优化规律。希望能达到: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大容量,教学过程与媒体结构整合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开办校内语文课程辅导网和制作课件,并利用该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第二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第二阶段实施情况及时总结。以前两阶段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办课程辅导网点和制作课件。初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较复杂的软件,设计出交互性强的互动课件,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作家简介、作品欣赏、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等专栏。教会学生上传资料,利用网站进行师生交流、同学对话,在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中,完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延伸、自主探究等学习环节,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八、研究的保障措施
1、本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九、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有关多媒体进行的公开课的评价与反思;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4、实验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检测;
5、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汇总。
最终完成时间:2012年5月10日。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邓俊华:负责本课题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及指导工作(从开始到结题完成过程)贺 涛:计划及相关材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总结;)(4月底完成)
罗晓晴:过程性资料:研讨课教学设计、教育观察研究记录、课后反思、教育叙事等;与课题 相关的文献资料。(活动开展期间)薛 巍:总结性资料:(结题申请书和结题报告)(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课件、教具、图表、活动照片等其他物化的成果。)(5月10日前完成)张 杰:过程性资料:(小课题研究活动纪要各类调查问卷、测验试卷及统计分析;)(活动开展期间)
佳木镇汉族小学
2012年4月25日
第五篇: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xx小学校园及周边卫生环境整治
工作情况总结
为了美化校园周边卫生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切实落实校园及周边卫生环境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现将我校校园及周边卫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确保整治方案顺利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召开校务会议,认真着手研究制定我校开展此项工作的实施方案。从而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迅速行动,扎实工作
根据学校制订的整治方案和分工,大家有计划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进行了对校园外道路卫生环境的全面清理,效果良好。通过这次校园及周边卫生环境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在巩固这次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还要经常性地对校园内外卫生环境加强管理,狠抓校园内外的卫生环境治理活动,加强各项措施落实,严防反弹,净化校园环境,为全乡师生创造安全文明的教书育人环境。
xx小学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