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一、水量不足
当水量不足时,工艺控制如下:
1.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
2.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双组系统)或间歇运行(单组系统),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3.回流比控制在50-100%。
4.二沉池投入一半。
二、水量超过设计负荷
当水量超过设计负荷时,工艺控制如下:
1.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
2.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并及时清除栅渣。
3.水量突增初期,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4.加大生化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
5.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
6.随着生化系统逐渐稳定,DO上升,系统氨氮较低,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
三、污泥膨胀
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值班人员应马上向生产主管汇报,通知化验室立刻采集水样,对水样BOD、COD、MLSS、DO、PH、SV进行测定和进行生物镜检,再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分析污泥决定采取下列何种措施。污泥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I大于150%。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工艺调整如下:
1.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
2.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
3.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
4.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6-8);
5.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此外,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物质也有一定效果。
四、污泥解体
当出现污泥解体现象时,表现现象为: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
工艺应如下调整:
1.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应减少进水水量加大曝气量,尽快使生化系统恢复活性。
2.调整进水量。
3.调整回流污泥量控制MLSS。
4.调整曝气量,控制溶解氧在2.0mg/L左右。
5.调整排泥量。
五、污泥脱氮效果差
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过程进行充分,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所谓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或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溶解氧低于0.5mg/L时发生。
试验表明,如果让硝酸盐含量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30-90mm左右污泥可以沉淀得很好,但不久就可以看到,由于反硝化作用所产生的氮气,在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整块地浮至水面。在做污泥沉降比试验,只检查污泥30mm的沉降性能。
因此,往往会忽视污泥的反硝化作用。这是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应当注意的现象,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浓度等措施,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六、沉淀池异常
6.1 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1.原因
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
2.解决办法
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6.2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1.原因
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2.解决办法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6.3 污泥上浮
1.原因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2.解决办法
一是保持及时排泥,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太长;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二是在曝气池末端增加供氧,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内有足够的溶解氧,保持污泥不处理于反硝化状态。对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还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降低SRT,控制硝化,以达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6.4 浮渣溢流
1.原因
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2.解决办法
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6.5 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1.原因
二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2.解决办法
设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6.6 刮泥机故障
1.原因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2.解决办法
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七、生化池泡沫问题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当发现生化池中产生大量泡沫时。立刻向生产主管汇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消除泡沫。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用自来水或处理后的出水喷洒生化池水面。第二,投加消泡剂,如柴油,煤油。第三,加大回流污泥量,增加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
八、生物除磷效果差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当出水出现总磷不达标时(>1 mg/L),则视具体情况可通过调整鼓风机的充氧量和调节回流污泥量使得溶解氧在厌氧区控制低于0.2mg/L,好氧区控制在2 mg/L以上。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运行异常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一、水量不足
当水量不足时,工艺控制如下:
1.提升泵房尽量保持水泵平稳进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运行。
2.水量在设计水量的50%以下,污水处理系统单组运行(双组系统)或间歇运行(单组系统),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3.回流比控制在50-100%。
4.二沉池投入一半。
二、水量超过设计负荷
当水量超过设计负荷时,工艺控制如下:
1.提升泵房满负荷生产,但不超过设计负荷的变化系数。
2.粗、细格栅现场连续开启,并及时清除栅渣。
3.水量突增初期,污水处理系统曝气设备全开,注意监控生化系统运行参数(DO、pH、MLSS等),及时调整工艺。
4.加大生化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总出水的抽检频次。
5.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
6.随着生化系统逐渐稳定,DO上升,系统氨氮较低,可考虑减少曝气设备的开启台数及开启频率。
三、污泥膨胀
当出现污泥膨胀时,值班人员应马上向生产主管汇报,通知化验室立刻采集水样,对水样BOD、COD、MLSS、DO、PH、SV进行测定和进行生物镜检,再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分析污泥决定采取下列何种措施。污泥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I大于150%。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工艺调整如下:
1.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
2.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
3.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
4.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6-8);
5.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刺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丝状繁殖,特别能控制结合水污泥膨胀。此外,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物质也有一定效果。
四、污泥解体
当出现污泥解体现象时,表现现象为: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
工艺应如下调整:
1.对进水水质进行化验分析,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考虑这是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应减少进水水量加大曝气量,尽快使生化系统恢复活性。
2.调整进水量。
3.调整回流污泥量控制MLSS。
4.调整曝气量,控制溶解氧在2.0mg/L左右。
5.调整排泥量。
五、污泥脱氮效果差
污泥在二沉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过程进行充分,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比重降低,整块上浮。所谓反硝化是指硝酸盐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氨或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溶解氧低于0.5mg/L时发生。
试验表明,如果让硝酸盐含量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30-90mm左右污泥可以沉淀得很好,但不久就可以看到,由于反硝化作用所产生的氮气,在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整块地浮至水面。在做污泥沉降比试验,只检查污泥30mm的沉降性能。
因此,往往会忽视污泥的反硝化作用。这是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应当注意的现象,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应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浓度等措施,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六、沉淀池异常
6.1
出水带有大量悬浮颗粒
1.原因
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超负荷,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以至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
2.解决办法
均匀分配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不均匀,减轻冲击负荷影响,有利于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剂,改善某些难沉淀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胶体或乳化油颗粒的絮凝;调整进入初沉池的剩余污泥的负荷。
6.2
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
1.原因
污泥粘附、藻类长在堰上,或浮渣等物体卡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脏,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导致出水不均。
2.解决办法
经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适当加药消毒阻止污泥、藻类在堰口的生长积累。
6.3
污泥上浮
1.原因
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有机质腐败。
2.解决办法
一是保持及时排泥,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太长;检查排泥设备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二是在曝气池末端增加供氧,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内有足够的溶解氧,保持污泥不处理于反硝化状态。对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还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降低SRT,控制硝化,以达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6.4
浮渣溢流
1.原因
浮渣去除装置位置不当或去除频次过低,浮渣停留时间长。
2.解决办法
维修浮渣刮除装置;调整浮渣刮除频率;严格控制浮渣的产生量。
6.5
污泥管道或设备堵塞
1.原因
二沉池污泥中易沉淀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设备口径太小,又不经常工作造成的。
2.解决办法
设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设备操作频率;改进污泥管道或设备。
6.6
刮泥机故障
1.原因
刮泥机因承受过高负荷等原因停止运行。
2.解决办法
缩短贮泥时间,降低存泥量;检查刮板是否被砖石、工具或松动的零件卡住;及时更换损坏的连环、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淀池表面积冰;调慢刮泥机的转速。
七、生化池泡沫问题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当发现生化池中产生大量泡沫时。立刻向生产主管汇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措施消除泡沫。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第一,用自来水或处理后的出水喷洒生化池水面。第二,投加消泡剂,如柴油,煤油。第三,加大回流污泥量,增加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
八、生物除磷效果差
厌氧区应保持严格厌氧状态,即溶解氧低于0.2mg/L,此时聚磷菌才能进行磷的有效释放,以保证后续处理效果。而好氧区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当出水出现总磷不达标时(>1
mg/L),则视具体情况可通过调整鼓风机的充氧量和调节回流污泥量使得溶解氧在厌氧区控制低于0.2mg/L,好氧区控制在2
mg/L以上。
第三篇:污水处理厂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
污水处理厂预防和处理污染事故方案
为了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紧急预防和快速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有关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一)污水处理厂成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其组成与职责
1、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污水处理厂厂长
成 员:办公室主任、安全科科长、污水处理生产主管
2、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一般污染及较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支援和协调工作;
(2)负责污水厂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和减轻污染危害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3)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省环保局报告污染事故的发生、危害与处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4)负责对污水厂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方案实施组、监测组的组成与分工
1、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污水处理厂办公室主任兼任,在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有:
(1)协助领导小组组织完成各项职责;
(3)协助上级监测部门开展承担的应急事故监测任务。
二、预防污染事故措施:
1、化验人员须严格遵守《化验室规章制度》,做到规范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2、化验人员每天须定时抽取进水口、各池体出水及总出水口的水样,避免突发性排放污染物和其它能够造成人与动植物急性中毒损害的剧毒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的危害严重事故;
3、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带电作业;
4、运行人员、维护人员每班巡视三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不能解决向领导小组汇报解决,厂内部不能解决则请专家解决;
5、领导小组人员须每天巡视一次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处理污染事故措施:
(一)、实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分级负责制
污水处理厂厂长负责组织公司营运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主要包括:
1、突发性排放污染物和其它能够造成人与动植物急性中毒损害的剧毒污染物,数量较多,范围较大,危害严重的事故;
2、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以及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直接影响社会安定的污染事故;
3、对周边行政区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一般污染事故和较大污
现场,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4)根据领导小组领导指令和应急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立即协调组织方案实施组和监测组,携带应急物品和监测仪器赶赴现场,必要时由方案实施组组织有关专家现场协助应急处理工作。
2、事故认定与报告
(1)应急队伍到达现场进行紧急处理的同时,应当根据已取得的事故情况和监测数据,提出对事故性质和危害的认定意见,报请领导小组审定。
(2)根据指令和确认的结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文件,向当地环保部门和省环保局报告。
3、现场应急处理
(1)现场应急处理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a、控制污染源,尽快停止污染物的继续排放;
b、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辐射、蔓延的范围,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c、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d、应急处理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
(2)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紧急磋商,迅速分析、收集和汇总事故发生和危害的情况。尽快开展现场监测,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一步做出确切评估。
(3)对属于以往已有成功处理经验或成熟处理方案的事故,由方案实施组提出意见,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实施应急处理;对属于尚无成
第四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
对于污水厂而言,无论采用何种工艺运行方式,其主要成本为能源消耗、药剂消耗、维修费用、大修改造费用、人员费用等。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成本的有效控制方式,使各种消耗实现最小化,并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污水处理这个新兴产业面临的迫切要求。
成本组成及分析(不含折旧)
城市污水厂根据地理位置、源水水质、投资规模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O法、A/A/O法、SBR法等工艺。不同的处理工艺决定不同的成本,对于城市大型污水厂而言,多数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本文仅以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出水到达二级排放标准,水、泥、气均正常运行的污水厂为例进行成本分析。
1.污水厂成本组成
①生产成本组成:能源费用:电费、水费;材料费用:煤、油、药剂;人工费用。②制造成本组成:修理费:土建、设备、自控仪表维护检修费;大修及改造费:设施、设备、仪表大修费、固定资产购置费;污泥处置费;物料消耗等其它费用。③管理费用:办公费、培训费、保险等。2.简单分析及控制重点①简单分析:生产成本中油耗、电耗、药剂消耗是生产过程中必须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其所占比例越高,企业生产越正常,产生的效益就越大;制造成本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维修、大修和固定资产投入等费用,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煤费、水费、管理费等是企业运行成本的组成部分,应加以控制、尽量减少,增加企业的利润。
②控制重点:首先,控制重点应放在生产成本中的能源消耗、药剂消费的控制上,如何建立班组、部门有效控制方式,使其在满足工艺运行要求条件下的合理化、最小化,真正达到经济运行是企业的关键;其次,控制重点应放在制造成本中维修、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的控制上,如何建立班组、部门有效控制方式,使其必须满足污水厂自身正常运行和长期正常运行要求条件下的减量化、合理化,使污水厂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的关键;再次,应加强煤费、水费、管理费等费用支出,使其尽量减少也比较重要。班组成本控制
污水厂消耗的主要成本都集中在一线班组。污水厂班组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班组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污水厂吨成本的高低。
1.班组运行参数控制
对于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参数很多,包括进水量、出泥量、BOD、COD、SS、排泥量、气水比、回流比、污泥浓度、水压、泥温、含水率、投药量、PH值、发电量等一系列指标。在工艺运行参数控制方面,班组人员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了解全厂工艺流程及运行现状;②熟悉掌握管辖范围内的各种构筑物及设施的工艺性能、工艺流程的技术参数及指标,以及工艺的安全性能(通过技能培训);③具备调整管辖范围内的工艺参数的能力(培训);④定期巡视、检查各种构筑物、工艺设施的工艺处理效果并作好记录;⑤掌握通过现场仪表及中控室数据调整实际工艺参数的方法和技巧,并及时进行调整;⑥对于不能解决的工艺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作好记录;⑦班组长应定期组织人员分析班组工艺运行情况,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工艺参数控制水平。
2.班组能源、药剂费用控制 ①根据污水厂下达的各项工艺参数控制指标及任务量确定本组各种设备的能耗指标、药剂指标,将指标下达到每个人、每台机组,逐渐达到单机运行成本核算;②班组长应定期组织人员分析各种设备的能耗指标及存在的问题,并商讨如何解决和改进;③班组必须建立所管范围内设备、设施详细的技术参数资料和能耗资料,并妥善保管;④班组长应根据厂里要求对职工加强成本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向部门汇报每人的执行情况和应采取的奖惩意见;⑤班组应积极维护、保养计量装置,对计量仪表做到定时巡视、记录,定期保养、维护,定量进行分析,并能向主管部门提出使其更加完善的建议
⑥班组应建立自身培训、交流制度,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内部交流,也可请厂内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班组人员应积极参与所管范围内节能降耗的工作,利用自身一线班组优势,探讨———摸索———实践,总结其运行过程中的低能耗控制点,并向主管部门汇报和建议。
3.班组维护、检修成本控制
①班组必须将所管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建立设备、设施责任制,并建立完善的基础资料管理工作;②班组必须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养护制度和养护标准,并接受班组自查和部门检查;③班组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小修、检修能力,对一些经常出现的小修问题应能正确解决,减少维修费用;④班组人员必须建立所管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档案,对厂里安排的大、中修项目实行汇签制,分别由主管部门、班组长、具体负责人对其质量和工作量进行签字确认,分清责任,控制大、中修效果;⑤班组长应定期组织人员分析所管范围内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使其达到经济运行效果,提高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检修水平;⑥班组内部应建立自身考核机制,完善设备、设施责任制,对一些责任事故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部门提出奖惩意见;⑦班组内部应加强培训和交流,对一些经常出现而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向主管部门汇报;部门成本控制
部门是执行全厂综合管理的组成部门,也是完成各项任务的执行机构。只有加强基础性工作,完善各项企业制度,加强相互监督的促进机制,才能逐步实现全面、有效的成本核算。
1.生产成本控制
①能源消耗控制:结合污水厂工艺运行参数,计算出合理的运行参数指标;根据污水厂运行实际情况,摸索出实际参数控制指标;可采用组织技术人员研究能耗最低化课题→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基础性资料→指导班组运行生产,下达生产任务指标和能耗控制指标→发现问题,循环往复,提高能耗控制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人员培训、指导及检查、监督力度;完善计量工作:包括煤、水、电、油各种消耗量及空气量、污水量、回流量、投泥量、沼气量等工艺参数;确定污水厂能耗大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如鼓风机、压缩机、回流泵等。建立主要机组能耗控制方案,确定其运行参数和方式等;创新与科研:寻找其不同运行方式、控制方式的可行性,如有些机组能否间断运行、循环运行,设备控制方式能否通过技改技革达到节能目的等。
②药剂费用控制:污水厂药剂费主要用于污泥脱水,其它班组用量很小。完善计量工作:包括污泥浓度、溶药浓度、泥泵流量、药泵流量、投药比、水量等计量工作;在满足脱水泥饼含水率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药量。在计量准确的基础上,根据污泥浓度下投药量指标,培训、指导班组如何控制好投药的比例,采用下限投药,减少药剂费;随时减少脱水机本机的运行效果,控制好其性能参数如液压力、上下涨力等,使其达到较好的运行状态,也可减少投药量;创新与科研:试验新型药剂,在满足脱水要求下,单价低或用量小,只要总体成本能够降低即可;控制药的质量、价格。
③人员费用控制2.制造成本控制:①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工作平台:按设备、设施的类别、类型及特点,建立设备、设施台账、卡片;建立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基础资料;建立综合设备、设施资产档案等,能使污水厂更方便地进行资产统计、价值评估、维修预测、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等工作;制定设备、设施的点检、完好检查、性能检查、状态监测、维修、保养等工作的标准制定,为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建立设备、设施定期检测技术参数指标库,通过对检测记录的处理分析,掌握主要设备、设施的技术参数状态,实现从故障维修向预防性维修的过渡;建立维修项目技术标准(经验)数据库,使维修任务与人员费用、材料费用任务进度;自修或委补综合平衡,实现维修费用可控的、合理的、有技术保证的、费用最低的管理;建立故障维修、定期维修、预防维修、可靠性维修、状态维修相结合的综合维修体系,使企业由被动维修向状态维修过渡;制定设备、设施维修的任务管理体制,实行维修申请单、实施后的工程量清单、维修质量验收单等制度,进行汇签并作为资料存档备案;建立全面的设备、设施管理经济技术分析体系,实现从宏观到局部的数据分析、统计,生成不同部门、不同类别的设备、设施的费用维修成本核算表,为维修成本控制提供经济管理支持。
②维修、检修、小修费用控制:建立维修申请制度:填写各种原因的维修申请工作单,包括故障维修申请单、定期计划维修申请单、技改申请单、待修申请单等;确定维修任务计划:根据运行时间、故障原因、检验检测记录、状态记录等确定是否应该进行维修、维修方式(自修或委外)、维修标准及估算维修工作量;维修实施过程:下达维修任务单,记录维修项目的材料、人力、时间、资金等消耗,并监督维修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情况;维修质量验收:根据修前状态、修后状态、维修标准等进行维修的综合评定,并实行整体验收单汇签制度;维修费用审定:根据维修过程中的材料消耗、配件消耗、人力消耗、技术含量等进行预、决算的审定,并实行工作量清单及预、决算的签定制,以利于降低维修费用;维修统计分析:对维修计划与实施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维修效果与费用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以后维修工作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减少维修费用。
③大修及改造费用控制:大修及改造项目的确定:根据设备、设施基础管理工作平台确定大修及改造项目、维修级别及初步的预算等;大修及改造项目方案确定:应对大修及改造费用的可行性、技术含量的完整性、维修质量的可靠性、经济价值的可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施工方案(性价比);施工单位的确定:根据施工单位的资质类别、信誉度、方案、质量、技术安全要求、工程造价及实际维修能力等综合确定施工单位、生产厂家、总价超过规定值时采用投标确定;施工标准及质量控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施工(维修)质量标准;施工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的分布、分项进行验收;在施工收尾阶段应对工程进行整体验收并进行试运转试验,对大修及改造工程作到综合验收;施工总造价的控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消耗、配件消耗、人力消耗、技术含量等签订施工合同,进行预、决算的审定,并实行工作量清单及预、决算的签定制,以利于降低大修改造费用;施工汇总分析:在工程验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提供与施工相关的技术燃料和改造的设计方案和竣工资料;管理人员根据这些资料作出包括大修改造效果的汇总分析,并分析出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④油料、消耗等其它费用控制:(在成本组成中只占极小比例,略)3.管理及其它费用:(在成本组成中只占极小比例,略
第五篇:19 污水处理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迅速有效的处理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空压机、储气罐,下同)、压力管道、起重机械(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等突发事故,增强对突发事故的综合处理能力,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锅炉压力管道特种色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涉及的事故是指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
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及职责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在污水处理厂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第四条 为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特种设备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水厂成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任组长,成员有生产办、政工办、综合办等部门的有关同志参加。水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厂生产办。
第五条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负责水厂范围内特种设备出现非正常情况时,组织、协调和指挥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二)制定、落实特种设备应急工作措施,抓好宣传、检查、整治、监督、落实等工作,解决事故应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决定预案的启动或结束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
第六条 成立水厂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小组,由水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设立事故报告及联系电话,电话号码为8835413。
三、事故报告制度 第七条 实行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发生后,事故班组组长应当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地点积极参与抢救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水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第八条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3、事故发生地点;
4、发生事故设备名称;
5、事故类别;
6、人员伤亡、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及事故概况;
7、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第九条 事故情况及发生事故的初步原因应当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事故应急救援
第十条 接到事故报告后,水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立即带领职能部门人员立即赶赴出事地点,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 水厂特种设备领导小组于有关职能部门在赶赴现场后,应当立即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加强现场的指挥、协调和救援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参加,协助做好事故原因的技术调查分析工作。
1、现场指挥小组在实施紧急救援时,应严密组织,加强联络,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2、及时将现场指挥小组的组成及联系方法报告公司应急抢险指挥部,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3、对需调用的救援力量,由事故现场指挥小组向公司应急抢险指挥部报告或直接与相关单位联系。
第十二条 重大以上事故发生后,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与事故有关的设备、器材、物品、文件及其他操作凭证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及时摄像、拍照,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三条 救援工作纪律:有关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把救援工作放到第一位,按规定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开展积极有效的应急救援。
五、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第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调查的重点内容:
1、调查事故发生前特种设备的状况;
2、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
3、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进行技术鉴定);
4、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6、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7、按要求写出事故调查报告。第十六条 事故调查按下列要求进行。
1、事故的调查应按《锅炉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各项规定进行。
2、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班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并收集有关证据。
3、事故发生班组及有关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有关设备的情况,如实回答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并对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 调查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科学地查明事故原因,客观公正的分清责任,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第十八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