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读后感
《敬业》读后感1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徜徉在当今的时代洪流中,我认为:书中自有洪云志,书中自有奋斗力。当我翻过《天职与敬业》这本轻薄的书的最后一页,却感此书的厚重,这厚重来自清澈的思想源泉,来自点醒当下青年人的“响锤”,来自催人奋进的感召力,来自其与时代最强音的共鸣。
这本书告诉我,如果说走上工作岗位预示着求学的结束,我要说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应是人生探索的开始:血液中心能在竞争激烈的众人才中选择了我,我就应当也必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全情投入到中心的建设中,甘做一块砖、一粒沙、一瓢水;实力雄厚、前景广阔的检验科选择了我,我就应当也必须将全部才智贡献给缜密细致的检验事业;祖国伟大的献血事业选择了我,我就应当也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繁琐的数据中寻找幸福与快乐,在奉献中寻找大发展、大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寻人生的意义。
这本书告诉我,“时代先锋”这个光荣、可敬却有点遥不可及的名字,其实离我并不遥远,他们曾经也是某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也是困难面前披荆斩棘的战斗者,也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者。职业可以选择,事业不能选择,责任不能选择!我只有怀着对党的无比信任、对国家的.无比感激、对人民的无比
热爱、对社会的无比责任,聚精会神谋发展,踏踏实实干事业,让“爱岗敬业”这个时代主旋律引领着我,在人生的舞台上奏响华美的乐章!
鲁迅告诉我: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本书告诉我:世界上本没有“岗位”,“敬业”、“奉献”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天职”。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拼搏向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科室工作上积极发挥年轻职工的生力军的作用,在中心建设中努力发挥铺路石的作用,争做新时代爱岗敬业的标兵。
《敬业》读后感2
“没有敬业,你就无法把事情做到淋漓尽致;没有专业,你无法脱颖而出。”
我挑人时,对这两件事很在意。没有敬业,你就算专业,也没办法把一件事做到淋漓尽致,因为你没有作出承诺,没有那种执著的态度;没有专业,你没办法从你的领域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敬业、专业
敬业是熊度、是精神,而不是能力。当困难来临时,敬业的工作者会不顾一切、排除万难,会想尽办法,做各种努力,以求把工作完成。他们会找方法、找答案排除困难,寻求解决。而不是只把理由带回来,告诉公司目前遭遇什么困难然后两一摊,束手无策。
企业经营中,所有的英雄事迹、成功故事,都是这些敬业的专业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敬业可以确保工作者晋升中、高级主管,也是公司中的中流砥柱。
专业是外显的能力,很容易检验,从工作者过去的'学历、工作经历、成果,很容易判断工作者拥有什么样的专业,而其专业的等级也不难判别。
企业通常是以专业为用人的最基本条件,然后再进入敬业的检验阶段。
敬业提的是在工作上全力以赴、使命必达。在承平时期,工作者没受到任何考验,是否敬业,不容易分辩。可是当困难、挫折、危险、危机来临时,敬业就是分水岭,可以明确界定好工作者与坏工作者。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自我实现要靠你的职业来实现,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被偷。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
“将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最后,我觉得在工作中虚心是很重要的。我是很怕被淘汰的人,常有危机感,很怕有一天我不努力、不用功,别人就领先我了。因此,仔细想想,每一个工作机会,应该都还有一些值得你再去思考的地方,否则一旦习惯了,惯性就会变成惰性,那就不会进步了。
“在德语的beruf(职业,天职)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与宗教有关的感念:上帝的安排与任务。”德国的哲学大师马克思·韦伯的这句话明确的定义了西方职业关的本质---神圣的职业。《敬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敬业》让我懂得了座任何职业,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敬业,只有敬业了,才会将工作做好。这时候,我想起一本书来,《成功的因素》这本书就是将敬业的,只有敬业,才会成功,不敬业的话,永远不会成功!我相信这是对的。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你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一份工作吗?”他没想到,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现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引用的,在这封信的最后,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说: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就是地狱。读完这封信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最近经常翻阅的一本新书《敬业》,这封信恰恰印证了书中的一些观点,两者可谓相映成趣。书中认为美国之所以产生充满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场经济的精神,是因为脱胎于基督教新教道德观念的视职业为天职的敬业精神。19XX年,德国伟大的哲人马克斯·韦伯到美国考察,发现美国的经济非常繁荣。他发现,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新教徒们的教义,作为一种进取有为、勤奋敬业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而这种新教的核心教理是: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美国新教宣称:任何人类职业跟牧师的神职一样都具有神圣性。主张人们必须把职业视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赋予自己世俗责任。不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赢利性工作,认为赚取财富本身就是尽自己的天职,完全是在荣耀上帝。正如《敬业》的作者罗宾斯先生所说的,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我们应该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敬业》一书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等。罗宾斯先生用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敬业》和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一封信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职业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现。我们首先要爱一行,干一行。一旦选择了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总能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当前的工作也是造物主的一种安排。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所以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了职业以后,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成为一个开国元勋的人生历程,除了本身具有的使命感和热忱而外,别无其他解释。克制和节俭是敬业精神的根本,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自我实现要靠你的职业来实现,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被偷。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与之近似的地方,比如“兴趣就是人最好的老师”“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就有回报”等。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先生在前言中说:《敬业》一书写得非常好,它可以作为民间信仰系统之一来满足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敬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还有2年我就要离开所在的高中走上大学了,此时我读这一本书,我懂得了敬业的重要性,我知道了自己不论在将来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还有很多事要做,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将来取得成功,可是不敬业,永远是徒劳,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
也希望大家努力!最后将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将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高二,七班吴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