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1
一、引言
在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作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它是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当前初中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作文的泛化,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平时的写作训练不足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随笔训练来对作文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比较有效。
二、当前我国的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就是在教材方面比较的缺乏科学性以及独立性,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写作知识的介绍以及对作文的详细环节的指导等都比较的缺乏,这些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距离相对较大。在实际的对课文的教授过程中都会有计划的进行,但是在作文的教授过程中没能够按照相应的计划,对于作文的题目随意安排的较多,能够有序的进行安排的情况相对较少。拔苗助长式的评价体系给初中的作文教学增添了功利色彩。另外就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作用下,初中生的作文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的'表达还比较的缺乏,没有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针对初中生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要求
在具体的要求上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以及探究和修正等方面的活动,在随笔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能够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梳理,要能够使得学生有意识的把写作和阅读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构建写作能力得以加强。
另外就是要在创设情境方面多下功夫,在学生的自由探索以及合作交往学习的环境要能提供,课堂教学的情境不仅在作文课堂的开端显得重要,更要能够在整个作文课堂的过程中得以贯穿,让学生能够在整个作文课堂情境中沉浸。对于随笔的训练以及讲评和指导等等。都要进行设计,这些方面属于智力情境的层面,非智力情境的设计就要在学生的交往以及心向情境上发挥作用,老师要能够和学生积极的交谈沟通,并未学生提供合作交往的环境。
四、初中生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在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原则,即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在随笔训练的目标确立后,要对初中生的随笔写作兴趣进行激发,从而来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在随笔的写作初期学生的素材积累还不是很丰富,在思维能力上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一时期老师就要多设置一些点评以及照抄和仿写的训练,要能让学生在畏难的情绪上得以排除,而在命题的方式上可以采取课本内容的延伸以及课外读物的阅读,或者是一些适合初中生的名著、杂质进行阅读写作训练。对于一些比较长篇的要能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例如《小王子》等,这些作品的想象力比较的丰富,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上能够汲取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看电影的形式来让学生试着写影评,对初中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归纳能力都有着提高,也可以对名言警句和历史故事等进行搜集,例如在对《木兰诗》学完之后,搜集相关的古今中外女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初中生的写作兴趣有着有效的激发作用。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时令来布置随笔,每个季节的变化都会有很多的内容以供写作,并且是生活中的素材,更能够突出学生的真实感情的流露。
在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模块就是阅读和写作,宋朝文学家朱熹在其著作《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就写道“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从这里就能够看到阅读的重要性,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还要对课内课外综合性的阅读,要多背诵,借鉴美文,锤炼语言,要能够对观察生活。老师要能够因材施教,运用灵活的评价尺度,建立多样化的讲评方式以及批改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随笔交换进行批改,让学生发现对方的病句以及错别字和不足的地方,尽量找出改进的方法。随笔的训练比较的重要,对于作文教学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能够使得作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方面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探究。
五、结语
通过学生的写作能够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于初中生的随笔写作以及作文教学的实践由于文章的字数限制未能够更加系统的讲述分析,但对于初中生的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还是要能够通过阅读打好基础,多做一些随笔练习,在实践的积累下写作水平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2
一、鼓励学生多观察,从多方面积累素材
学生害怕写作、排斥写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写作的素材,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和同类事物的异同;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由此及彼,把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观察。
其次,要拓展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叶圣陶曾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生活实践是学生积累素材的直接来源,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很多事都无法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所以他们需要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通过不断阅读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古今中外的事件,进而拓宽写作的天地,这样下笔时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二、让学生多练笔,坚持写日记和随笔
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他们多练笔。比如,有的学生经常看书、读报,掌握了很多课外知识,但让他们拿起笔来写作,仍然无从下笔。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常练笔,文笔干涩的缘故,因此,要加强练笔。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每周一次作文训练,并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但是一周之内对学生进行三四次作文训练也不现实,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日记和随笔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写日记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行之有效的练笔方法,因为日记的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和内容都不受限制,字数多少也没有要求,学生可以随性而作,长期坚持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文笔,又能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刊时,随时做笔记,或是记录某一优美、有哲理的语句,或是发表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或是对某个人物做出简短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也就不会为不知如何下笔而发愁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写作意识
作文不仅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教师虽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归根结底,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独立完成,教师所提供的只能是引导和指导,而不能代替。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意识。首先,与写作有关的事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比如,让学生自己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只为他们提供渠道;作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拟定,教师只提供话题范围;写作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炼,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写作的形式学生自己选择,教师不能硬性规定……总之,与写作有关的所有事必须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习惯。如让他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记录自己觉得有趣和印象深刻的事物;在读书过程中有了新感受、新体验要立即付诸笔端;有了新发现,要赶快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学生看到新事物、新事件、新现象等就会主动记录,进而就能促进自主写作习惯的形成。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孜孜探求的。它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研究作文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使课内外相结合,力求在作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走进学生的心灵,找到有效促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因素,让学生快乐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3
一、合理制定随笔作文训练目标
在展开作文随笔训练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理的随笔作文训练目标,这一点很有必要。虽说随笔训练并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没有要求。想要让随笔训练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仍然需要教师给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目标。对于文本的文体、语言形式、题目等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这也是随笔训练的一个特征,然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应当表达的一些主题,教师应当有明确限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作文,并且抓住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合理的进行发挥。这才是随笔训练的合理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在每周的随笔训练中给学生们设定一些相应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记叙这一周以来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也可以让大家描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但是,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作文习练。
二、激发学生随笔作文的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一提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开始各种抗拒或者是畏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以及大家对于写作技能的匮乏。随笔训练则能够一定程度化解这个问题,随笔作文通常写作范畴都更为宽广,学生的写作自由度也更大,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方式也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以随笔作文为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听的同学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的生赏析能力。这种灵活的随笔作文训练不仅化解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是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教师还可以透过随笔训练的形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会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头脑空白,找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鼓励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随笔作文中表达。这种灵活的记录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随笔作文的良好展开,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提供了帮助。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多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读后感,这同样是透过随笔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良好进步。
结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随笔训练在展开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并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借助随笔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笔训练还能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王小瑜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012、10
八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王小瑜
今天,我和八
(二)班同学一起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在当时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了解他借“世外桃源”这一虚构的故事表达他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课堂正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一位女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到底有没有‘桃花源’哪?”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等我回答,学生们已争论开来:“我认为‘桃花源’不存在,渔人作了标记,按标记去找却找不到了,说明它不存在。”一个男生先发表意见。不待其坐下,又一个学生噌地站起来,“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皆叹惋’,他们不想被外人打扰,可能破坏了渔人的标记。”“那记号能毁,小溪能毁吗?顺着溪流走到尽头就应该能找到,找不到就说明不存在。”新来的罗甫红说。“就是,如果存在,太守能不知道它在哪儿吗?县里就那么大地方,县里人成天砍柴、打猎、捕鱼,哪里有什么,他们能不知道吗?” “书上说‘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里不易察觉,不易被发现。”正在争论,一个细心的女孩又找到了新的依据:“文中有一句话——‘便扶向路’,就是原路返回,那说明他记住了路,最终却找不到,暗示着桃花源不存在。” “还有,东晋时期战乱纷起,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山清水秀,生活富足,和和睦睦,怎么可能?象做梦一样。”一贯善于思考的刘宾说,“老师,这是否就是陶渊明的一个梦呢?”
“梦?”我一时间感慨万千,陶渊明生活在战乱纷起的环境里,他渴望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老人孩子幸福愉快的社会环境,而在当时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这可不就是他的一个梦呀!
这篇课文选入课本多少年了,我教读此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早已烂熟于心:朗读——理解大意——介绍写作背景,一年又一年,从没有听到如此激烈的辩论、如此新奇的想法,今天的课堂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准备好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比起“梦”这一精辟概括如此地苍白无力。由这件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几年教材一换再换,可那几篇名篇却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每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背影〉〉等篇目,我几乎连书也不用拿了,还美其名曰“有经验了”,可从今天来看,这种经验难道不是一种负担,一种羁绊?因为它教会我“墨守陈规”“不敢超越”。我再也不敢卖弄“经验”了。
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研讨、反思,对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总结分析,方可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十几年中,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时,注重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整理成笔记,在复习时,根据已总结的各课知识点,学生有序地进行复习,记忆。有了上学期的基础,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归纳总结每课知识点的方法,会有好的效果吗?我尝试着。我记得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多次强调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自己去领悟、体会,也有人说,语文是提高学生悟性的。
想想也是,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读”之太少,“悟”之太浅,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也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做导学稿,但往往舍不得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预习,怕因此耽误了教学,然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是不是„„?但我深信,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预习时间,必须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须让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整理的习惯。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虽然让学生去预习了,但一堂课不深入,草草结束,所以必须交给他们方法,比如,预习时应从那几方面入手,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那种要求等等,让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也可限时限量预习,如,几分钟预习完那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强制学生去读去看,提高效率。其次,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整理成册。
在本学期中,我教给学生不同类型课的知识点归纳框架,(如,我把本册书分成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让学生去套。
文言文的知识点的归纳框架
1、文学常识(作者、体裁)
2、生字词
3、文章翻译(口述)
4、重点字词义(以课下注释为准)
5、结构层次
6、通假字
7、一词多义
8、词类活用(了解)
9、省略成分(了解)
10、修辞
11、中心思想
现代文的知识归纳框架
1、文学常识(作者、体裁)
2、写作背景(了解)
3、生字词
4、结构层次
5、佳句赏析
6、写作特点
7、课下注释
8、课后题理解
9、词语听写
10、中心思想
总之,我在尝试、摸索,不管成功与否,至少我努力过,奋斗过。
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