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
别小看了孩子数学活动时,幼儿在进行操作练习――采蘑菇。说“采蘑菇”,其实也就就是要求幼儿把书上的不干胶蘑菇撕下来,然后再按小兔篮子上的数字进行粘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把书翻到中缝,撕下不干胶蘑菇,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贴上,操作时,幼儿需要来回翻书,这样不仅仅操作速度慢而且显得个性麻烦。
该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正在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见诗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后,全部贴在她的五个小手指上,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一个一个贴起来。咦,这样还真省事多了。我向小朋友介绍了诗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也能够想出别的又快又好的方法。这样可好了,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他们做起练习来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们的举动,又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班上新添置了一种软塑料玩具,这种玩具能拼插出许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范图,看孩子们能拼插出多少种。说真的,当时我还以为孩子们没有我的示范指导,根本就不会拼插出什么,所以,当我眼前出现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提包、彩链、头饰等作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我兴奋地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软塑料玩具因为有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而变得格外生动、搞笑。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应对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只就是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又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身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而就是要善于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用心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要给孩子带给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同伴群体的相互模仿、激励作用,促进幼儿群体共同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2
组织小班主角游戏时,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有煤气灶、锅、铲、杯子、碗、盘子、衣服、梳子、电吹风、剪刀、衣架、洗衣机、热水器等。游戏前,我特地向孩子们提出要求:“要爱惜玩具,不争抢,玩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明白了。”但就是,游戏还没开始,孩子们就乱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锯似的抢着锅子,娜娜说:“这就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说:“我就是妈妈,我才能煮饭。”琛琛哭着跑过来:“老师,明明抢我的手机,不让我当爸爸。”明明争辩着:“他就是弟弟,我才就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机。”琪琪和诗诗为抢电吹风也吵了起来……游戏无法进行下去了。
我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材料,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但结果就是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却无法开展下去。问题正就是出在我没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小班幼儿模仿和从众心理强,看到同伴玩什么也要跟着玩什么,所以会出现争抢主角、争抢玩具的现象。可见只投放种类多样,但数量只有一套的玩具就是无法使游戏顺利开展的。
有了前车之鉴,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我在每个“娃娃家”投放了两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头都有玩具了,争抢现象确实少了很多。但就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只见每个“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满了碗、盘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篮子、洗菜盆等。峰峰从菜篮里拿了一个萝卜,望着满桌子的东西不明白往哪儿放,最后干脆掀开锅盖把萝卜放在锅里;宁宁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锅里扔……又乱了套了。
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玩具减少了争执和冲突,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究其原因还就是我对小班幼儿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游戏资料相对单纯,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响游戏的开展,而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操作上。,那么,如何科学地为小班的主角游戏投放玩具材料呢经过几次尝试,我逐渐明白:同一主题的材料应多套,但种类数量不能过多,应根据阶段分层次投放玩具。游戏初期的玩具种类一般以四五种为宜,相同材料以两套为宜。随着游戏开展的需要和孩子经验的丰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种类和数量,以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丰富游戏资料。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3
“啊,我的,是我的车!!”正在“停车场”玩的汪君昊叫了起来,我循声走了过去,看见两个孩子正在争夺一辆玩具车。“怎样拉??”“教师,马孙伊抢我的小汽车”“我也要玩这个车的,我也要!”
这就是经常发生在咱们班的一幕幕抢玩具事件,也是咱们最头疼的事,咱们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龄仅有三岁半,并且都是娇生惯养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构成了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是到了幼儿园里,和那么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齐,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如何让他们学习并领悟分享,从而减少这种争吵的发生呢。
经过和孩子们三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对故事、儿歌理解的很快,每次当我宣布要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安静的用小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就想到能够利用儿歌、讲故事的形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从中领悟分享,体会分享的愉悦。有一次我讲故事《大家一齐玩》,让他们学习并领悟讲:“大家一齐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他们要和小兄弟姐妹一齐玩,不能争抢玩具。
对于孩子们,最有效的方法就应就是游戏了吧。所以我就利用区角活动的时刻让几个孩子在建构区一齐搭积木,在娃娃家玩的时候,我让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让马亦心和陈茜小兄弟姐妹专门负责厨房那块,做好吃的点心,让黄梦妍小兄弟姐妹哄宝宝睡觉,小医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医生,给生病的宝宝看病,让他们一齐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养幼儿合作潜质和体会分享的愉悦。在去淘气堡或是滑滑梯的时候咱们也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抢着玩,要一个轮着一个!”
在小兄弟姐妹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的活动状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里需要大家一齐分享才能愉悦融洽的生活、游戏。
经过一段时刻我突然发现孩子们为抢夺玩具而争吵的现象明显比以前少了,虽然还是会有个别小兄弟姐妹,可是我明白他们,正因我明白他们还小,咱们仅有用博大的无私爱心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悦。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4
汉语拼音是孩子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会了拼音,孩子就能自己看书讲故事,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学习中,孩子能感受到汉语拼音的神奇力量。因此,学好拼音,让幼儿从小打下一个良好的汉语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来,我每天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教学,晚上在家也时常学习到很晚。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调动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令我欣慰的是,我班幼儿不管年龄大小,在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进步是明显的。多数的幼儿都已达到了初期的阅读水平,对于一句话,一首诗,一个童话故事,幼儿都能读的琅琅上口,对此,我甚感欣慰,家长们的反馈更是让我欣喜。我班的多数幼儿都在阅读课外读物,幼儿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在明显的提高。
教学中我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也有一些教学体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习是有窍门的,要活学,巧用。
在最初的拼音教学过程中,我把汉字的书写笔顺应用于拼音中,我先让幼儿记住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横、竖”及其正确的书写规则,再让幼儿巩固对“上、下、左、右”方向的概念,掌握了这两点,幼儿就能在记字母字形上有很大突破。
二、充分利用插图和游戏、儿歌、趣味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先利用图画来教学,以直观的形式穿插儿歌,让幼儿随着节拍有声有色地跟读,借助形象的图片和琅琅上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三、多种教学形式并用,正确区分行近的字母。
在所学的拼音中,只有声母的b、d、p、q和复韵母的ui、iu、ie、ei,让幼儿难以分辨,容易混淆,我采用多种方法并用,来让幼儿强化巩固。如:在对声母b、d、p、q的教学中,我用:
1、手形比对法来进行记忆
2、实物记忆法
3、用肢体语言来巩固记忆。
在复韵母ui、iu、ie、ei的教学,我通常是用:
1、口型和发音过度的方法来让幼儿发准读音,让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逐渐发出读音
2、“找朋友”这个游戏也很适用于这几个拼音的记法
3、儿歌记忆法。通过这几种形式教学,幼儿对于这个字母的记忆拼读不再因恐惧而不敢张嘴了,个个都是大胆地展示自己。
四、循序渐进,讲解难点,突破难关。
在拼音的教学中j、q、x、y与ü相拼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习中的重点,我借助讲故事和口诀记忆的形式来让幼儿巩固加强,我也加入了情意表演,用讲故事形式同时还利用插图和儿歌来强化练习,如:“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j、q、x、y四兄弟从不和u做朋友”在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安排,采用不同方法来让幼儿记忆,巩固对其的知识。
五、充分利用游戏,在快乐中学拼音。
我在巩固复习时通常是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如:
1、找朋友,出示声母,韵母卡片,让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并读出发音。
2、队列练习,让幼儿在打乱的字母里挑出声母,韵母,并排好队,再按顺序编读。
3、接龙游戏,这个游戏可以是一对多或一对一,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记忆。
4、送字母宝宝回家(正确地区分声母,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5、游戏“小超市”从中挑出一些拼读音节来激发幼儿书写或朗读。
以上是我在拼音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体会,拼音教学虽然枯燥乏味,但根据年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还是非常喜欢的。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读写并用,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学拼音,用拼音打开知识王国的大门。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5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愧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班活动的通知书,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
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最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个活动来进一步宣传我们的兴趣班教学活动,使得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红火!
四、互动交流,电教组工作抓好抓新。
本学期我们的网站版块全面更新,分为家园互动、教坛花絮、红幼风采。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6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样认为呢?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7
在教完一堂课、组织完一次游戏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的信息写“修改建议”,如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或提出修改意见,或重点考虑某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才更有效等,从而使自我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组织幼儿《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我进行提问:你刚才在玩吹泡泡游戏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幼儿一般比较关注泡泡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这时我有意提问幼儿:那你们是拿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的?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于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颜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发现了由于气流不足,泡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未能愈合成一个封闭的球体,因此是椭圆形的。
课后,我进行了思索,我觉得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此外,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首先应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以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现作出片面甚至错误的评价,误导幼儿。其次还要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孩子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8
要成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探究问题的热情、质疑的精神和教学的主体意识。同时,外界的各种教育支持和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不同的特征。在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构想中,笔者将需要得到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实践者”,而将能给予“实践者”帮助的教师群体定位为“反思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包括教师同伴和幼儿园园长,也包括大学专业教师或科研机构的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以下是笔者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初步构想。
入职期教师的培养
从观察描述入手,积累教学经验,了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职期教师是指教龄1年以内的新教师。这类教师的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较少属于程序性知识。这些陈述性知识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少量的程序性知识则显零散而不系统。因此,对于新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聆听“反思支持者”外显的、展开式的反思活动,了解反思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案举例如下:
反思实践者反思支持者
定期观摩现场教学或录像,并尝试把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讲述出来,尽量详尽、全面。因为讲述过程本身就是对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如某新教师在观摩优秀教师组织的小班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后,对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行为作了如下描述:“这位教师先请幼儿复习歌曲《大雨小雨》,又请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大雨’时做幅度较大的自上而下抖动手臂的动作,唱‘小雨’时做两手指轻轻触碰的动作,最后请幼儿用两种打击乐器——铃鼓和小铃分别为两段歌词伴奏。”对新教师的讲述进行补充,并且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关注关键问题。如:“这位教师在请幼儿为两段歌词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时用了什么方法?她最先提的问题是什么?(想一想,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大雨’?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儿回答不出来时,她又提了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种乐器——铃鼓和小铃。请你敲敲小铃,摇摇铃鼓,听一听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下‘小雨’?)当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来时,这位教师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了什么话?(铃鼓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大雨’,小发出来的声音像下‘小雨’,对不对啊?)请总结一下这位老师的提问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问题,比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学环节被自己忽略了,并做好记录。
听取“支持者”对教学中各环节的解释,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即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支撑其选择和判断的知识。对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中执教者的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并向新教师指出执教者用以调整教学策略的非言语线索,帮助新教师总结在什么情况下,利用什么教学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教学问题。如“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难以回答时,教师应该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如将问答题改成选择题,甚至改成是非判断题,从而使无效问题变成有效问题。”
在“支持者”的帮助下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总结,记录关键环节,并形成书面材料向全园发布。这可以为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是合理的,才能为教学反思提供基本的参照物。帮助新教师分项归纳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优秀教师各种教学行为的类型、特点、效果。
倾听“支持者”的理论分析,形成书面材
料大学专业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从理论角度剖析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将观察到的教学实践与原有的知识(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新教师获得接近实际的经验。这样,教师同伴运用教学经验,专业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共同帮助新教师分析当时的教学情境,使新教师逐步形成反思的理论框架,积累经验材料。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
一、教师反思力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纲要》、《指南》的教育评价内容也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经验,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引领与各级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儿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却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落实和实践,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些倡导的理念为何不能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幼儿教师仍依赖过去传统的教学经验。怎样才能使这些倡导的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践中采用的知识理论呢?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幼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幼儿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许多途径,比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解析,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与优秀教师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推动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师反思力的策略
(一)关注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更是体现教学活动质量的主体。实践证明,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存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二)提高科研意识与保教质量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主动挖掘和关注日常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研究问题,是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从活动反思中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此外,活动反思的价值不单指向个人,也指向其他教师。通过集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切磋与交流,每位教师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经验中获益,利用对多种经验的学习与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从而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后,针对活动目标实现、重难点突破、幼儿表现等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总结好的实践经验,发现教法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法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在开始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的感受不一:有积极参与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乐,感受创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师进行反思是迫于无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对此,我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动,让教师们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到了快乐,激发了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增强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反思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开始对教育活动预案设计问题,根据孩子兴趣需要动态生成问题、自我经验问题;逐渐深入到对隐藏在活动中的这些问题以及活动设计思路(如将运水的活动目标主要定为“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动脑思考运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种观念(如儿童观、课程观、知识观等)进行反思与评价,甚至还要对“背后”的背后进行追问,这即是反思与评价的根基性。
总之,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就需要学会自省,学会反思。如:每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换位思考题等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更新观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师。
作者:黄红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反思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学前教育,20xx,(4)
[2]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
《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也就是说,在进行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幼儿绘画心理、艺术感觉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营养,让他们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也在创造艺术中收获知识。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取了蝴蝶较为平常的小动物,使幼儿产生兴趣。在开始出示一个平面蝴蝶和一个立体蝴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两只蝴蝶的不同,自己发现立体蝴蝶的奇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在探索如何变成立体的蝴蝶时,小朋友都很有兴趣,都想知道是怎么变出来,我采用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中找到变成立体蝴蝶的方法。充分发挥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幼儿,让他们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
在装饰蝴蝶时,线描是我们小朋友比较熟悉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称的要求,在进行创造,充分尊重幼儿创作的独特性,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允许鼓励学生对艺术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同时,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因此我在巡回指导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我总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继续下去,直到完成。《指南》中说到“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创作完后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说说你喜欢那个,尊重幼儿对美的感受。
美工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把平面的蝴蝶变成立体的`蝴蝶,加上触角,做出来后就如一只展翅的蝴蝶在天空中飞舞,幼儿的视线一直无法离开。在幼儿制作时,蝴蝶的触角应该夹在两只蝴蝶的中间,虽然在探索如何制作时有的小朋友已经观察出来,但是我没有再次强调一下,所以有的小朋友就出现了疑惑,虽然及时指导了它们,蝴蝶也做成功了。但是这让我反思,若是当下我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的强调一下,也许就不会出现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提高。
课后我也反思,制作出来的效果是很棒的,但对于大班的线描来说,有点太过简单,有的小朋友只用了很简单的线条去表现,我觉得还可以在线描画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一些明暗的色块对比,相信效果会更加的好。
这次美工活动我收获很多,活动中有对创造力的培养,有对线描画的进一步认识,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收获知识。用线描创造图案,感受到线条的魅力,享受活动中探索的乐趣和自己动手的快乐,体验到成功制作出立体蝴蝶的喜悦。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3
在《切水果》此次活动中,我们选择的水果都是一些幼儿十分熟悉的水果。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让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奔跑、追逐的乐趣,所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尽可能的为幼儿供给思考、尝试的机会,不断开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
孩子们玩得很尽兴,运动量也到达了小班年龄段的标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活动目标完成得比较顺利。
在活动中部分孩子有点放飞自我,没有遵守必须的游戏规则,这对体育活动而言是很危险的',幼儿没有必须的规则意识,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幼儿对这方面的引导渗透。让幼儿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必须的规则。使的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安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4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评析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王老师为了不断促进娇娇的发展,让她感受自己的'长处,选择了适宜的时机把握了讲故事的难度。通过大家积极的行为反馈,使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爱讲故事的娇娇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评析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王老师为了不断促进娇娇的发展,让她感受自己的长处,选择了适宜的时机把握了讲故事的难度。通过大家积极的行为反馈,使娇
娇在讲故事、听故事、续讲故事中,逐渐地树立了自信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5
前两天,去听了马老师的绘本课,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马老师选择的《我的连衣裙》这本有趣的绘本,深得孩子们的喜欢。绘本的绘画形式非常儿童化,主题又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图画书,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美,还自然而然地激发了想象,获得了快乐的体验。不仅了解了花纹与色彩是服装美的重要构成因素,还能运用自己熟悉的图形为小兔设计连衣裙,语言能力也有了提高。此次教学活动的亮点是摆脱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模仿,以绘本为载体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兴趣。
在教学中,马老师采用了猜谜语作为引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公——小白兔,采用小白兔穿着它的白色连衣裙出门去玩时所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的活动,绘本中的花裙子、雨裙子、草籽裙等,都是一幅幅图案重复的范例,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引导,让幼儿体会和发现图案重复设计使小白兔的连衣裙变得更加的漂亮。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马老师又采用让幼儿看看猜猜,发现美就在生活中的方法,让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具有重复图案的连衣裙,并采用游戏的形式,了解有的花布设计就是运用了图案重复的设计,让花布变得更加的漂亮为接下来的设计图案打开了思路。在第三部分的幼儿动手创作设计连衣裙的图案活动中,老师给予了幼儿一些帮助与提升,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并且马老师在巡回指导时及时地发现亮点,对孩子们的创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和赞赏。最后一个部分,挑选花布,在展示中交流分享这个环节中,老师采用了把小白兔的裙子镂空,让幼儿设计的花布粘贴到小白兔的镂空裙子里进行展示自己设计的花布,效果非常的好。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6
小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她又不内向,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她就会跟几个好朋友叽叽喳喳聊起来,在家更是又会表演,又是指挥家长做游戏。家长和许多老师都觉得只要鼓励小敏多发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师尝试过很多方法,几乎没有效果。考虑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现,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这个问题呢?如果您遇到这样的幼儿会怎么办呢?
为孩子营造适宜表现的空间
表达与表现是人类不可忽略的社会性行为。知道而不愿表述,那是没有表达的欲望。小敏能在家庭、同伴中表现,却不能在老师和集体面前表现,那是缺少信心和勇气。对此,老师不仅要鼓励,还要为孩子营造适宜表现的环境、氛围和空间。
宽松的环境――幼儿园像我家。从情感上拉近距离,以老师的行为感染幼儿,使其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依恋感、信任感,让幼儿在幼儿园有如同在家一样的安全感、温馨感、自由感。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其感到和老师在一起是欢乐和愉快的,她才会有情不自禁的表达和不由自主的表现。
温馨的氛围――由结伴到独立。以自由活动的形式,让喜欢表达的幼儿与小敏结伴,老师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小敏充分体验到在老师面前表达的自豪与快乐,而逐渐过渡到愿意独立地表现。
激励的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在孩子为是否回答问题和表达想法而犹豫不决时,老师示以鼓舞性的语言和体态语,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跨过犹豫、徘徊的门槛而主动地表达自己。
尊重孩子选择沉默的权利
小敏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不想引起老师的注意;问题太简单,懒得举手回答;答案可能不够准确,自己没有十分的把握;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看到小敏,我就像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如今,我也当了老师,常常会想: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气质、性格,为什么要强求他们每一个人都一样热情、大方,一样出类拔萃,一样爱自我表现呢?既然举手发言只是幼儿积极表现的一种手段,是老师了解幼儿的一个途径,那我们大可不必让孩子们为了举手而举手。老师过分的关注也许会引起幼儿的不安与焦虑,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如让我们带着一颗宽容的心,尊重孩子选择沉默的权利,期待她在其他方面的精彩。
小敏的问题不是行为问题,而只是个性发展的弱项,所以,我认为对于她不愿在老师面前回答问题的事情可以忽略。
家长和老师对小敏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十全十美、全面发展对于成人都很难做到,而将成人眼中的完美强加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可取。小敏个性发展中的弱项并没有影响她与小朋友的交流和她身心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对于这种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的问题,不需要过多干涉,而应更多关注她的身心能否继续健康发展。作为教师要做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除了适当的关注,还需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认识世界和学习的机会。对小敏的发展,顺其自然远胜于“揠苗助长”。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敏不愿意在集体前发言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
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比如,自由活动时老师应该听听孩子们在讨论什么,观察一下小敏是怎么与小伙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谈话活动中,请小敏说他们的话题。
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开始时,老师可以允许小敏少说,并在简短的回答后给予她积极的肯定,让她下次还有在大家面前发言的欲望,然后再将谈话的内容逐渐丰富、扩充。
适时采纳孩子们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如,确定班级活动的主题时,让像小敏一样的孩子参与进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意见是宝贵的,能为班级和小伙伴带来好处。
走进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工作事无巨细,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小敏总是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不容忽视的大事,也许这正是小敏有了心理障碍的表现。老师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①亲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像小敏这样的孩子,极有可能非常敏感。不愿意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她对环境和老师不熟悉。这时老师要主动与她交流、谈心,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其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
②勇于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小,欣赏水平可不低。孩子在家都有电视、电脑、vcd,接触到各种媒体,对旧的教学模式可能不喜欢。作为老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变化教学模式,用各种方法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③积极评价,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越是敏感、自尊的孩子,越怕在同伴面前说错话。老师要经常积极地评价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增强积极的自我暗示。
④热爱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也许老师表扬或批评其他孩子的时候,无意中伤害了她;也许是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总和老师有说有笑,因而断定老师可能不喜欢自己。老师要认真观察、关注每一个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同样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温暖。
总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气倔强,不喜欢顺从和循规蹈矩,小敏就属于这种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老师不能勉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还要善于引导、启发、等待,否则,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她更不愿意发言。
小敏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这可以从小敏与好朋友聊天和在家的表现中看出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在集体面前发表意见是其中的一种,但不是唯一一种,所以教师和家长不必为小敏的语言发展和表现能力担忧。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表达习惯和情感需要,鼓励孩子在非正式场合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7
幼儿园新教师教学反思 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一篇优秀教案——“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跳3下,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内装奖品),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子们的眼中,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地投入。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
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
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动中,频繁地出现小鸡的角色,使孩子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说,幼儿跟着在做,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班的孩子喜欢什么呢?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经过重新准备,我在另一个班组织了活动。首先,我用天线宝宝的音乐吸引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天线宝宝来参加活动。接着,我引导天线宝宝们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两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三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游戏中,幼儿的想像非常丰富,而且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然后,我设计了问题“天线宝宝一家人有几个人,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再让幼儿根据服装配饰的颜色找到4个天线宝宝组成一家人。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幼儿们没有心理负担,非常开心地找着自己的好伙伴,感知了4的数量,归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和天线宝宝一起玩“分饭吃饭”的游戏,宝宝们听清问题,取出相应的食品。如“拿4颗红色的QQ糖”、“拿一块方方的糕”,幼儿看清楚了赶紧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盘里。有个别“小馋嘴”已经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颗QQ糖,我就悄悄地问:“现在只有3颗了,怎样变成4颗呢?”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儿好像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了数量,并且尝试从物体的形状与数量、颜色与数量等不同的属性进行选择,增加了难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模仿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8
能结合自己故事教学中的困惑开展课题研究,并且创编这个活动,充实课题资料、实践课题。把故事设计成绘本来上,是一种创新。课堂上多媒体课件、自编大图书、自制小图书的运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创设、道具、头饰等,都说明“薰衣草”老师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这节课上的。本堂课以小兔子和小红伞来贯穿,采用了多种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观察、猜测、想象、讲述、情景、表演……,使幼儿对故事活动抱有浓厚的兴趣。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在让幼儿观察图片时,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答案或者过渡到下一环节。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图书时,教师手拿大图书,幼儿手拿自制小图书,到底让幼儿关注哪本书来看看说说呢?教师是否应该不用把书展示给幼儿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儿手中的小图书一起使用,大家一起翻阅自己手中的书,来看看说说。
建议:在介绍大书的时候,教师对封面扉页封底解释的太多,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幼儿表演中教师进行适当的语言铺垫以提高幼儿表演兴趣。在故事开头环节,应让幼儿先猜测小红伞有什么用?你会拿小红伞做些什么事?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后面发生的情景。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9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细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谢雨辰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教师,谁是杨明浩昨日我的孙子说杨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明浩进来了。一进门就说:“教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明浩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孙子说。杨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杨明浩妈妈说“杨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明浩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杨明浩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教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经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
12月12日上午,我们在实验幼儿园相聚,与上海名师张红老师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学的真谛,感受上海名师的风采!来自XX市的名师张红老师为我们带了两个精彩的教学活动,分别是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和大班的科学活动《身边的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红老师的在课前的熟悉,那精彩的语句,师:聪明的小二班在哪里?幼:在这里!师:聪明的小二班,来,过来碰碰我!(把手张开)不要太高喽!师:能不能用好听的声音问老师们好?幼:老师好!师:举起双手,打招呼,和老师们比比谁举的高!大班的孩子则更幽默老师和孩子们约定:还记得之前和你们的约定吗?检查自己所带来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做到“聪明、干脆、有力”。师:举起首长的手,首长是谁?幼:……师:XX市市长是谁?幼……是XX市市长师:对啊,怎么说成是XX市市长拉(随意答辩)幼:客人老师好!师:客人老师好,客人老师辛苦拉!……为教育服务!……这样的开场,是对孩子们的要求,这样风趣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老师们在欢笑中意犹未尽。
第一个活动开始了是小班的《糖果屋》,整合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糖果的形状、味道,言语表达能力等等,为了让孩子喜欢说、愿意说、大胆说,张红老师加重了语气,放慢了速度,教会了幼儿学会倾听能力,从而培养了幼儿敢说、大胆说的能力。在课中每个环节孩子都与糖果接触,但是老师必须知道孩子爱吃,要让他接触到糖但不能吃,一定要到最后环节才能让他拿到手,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保护何能很多,孩子就有可能想到保护就是把糖放进他们的嘴巴里,这样老师就可以自然过渡到剥开了,尝一尝!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
第二个活动就是大班的科学活动关于我们熟悉的筷子,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在观察比较中进行筷子配对;在游戏比较中掌握不同的'筷子颜色、长短、功能;在分享交流中了解筷子的种类及用途,张红老师对活动中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又有同伴间的合作、赞赏、交流;会思考的孩子能对同样的答案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能在活动中关注到听老师的要求,关注同伴在说什么,张红老师提升着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活动现场,孩子天真的话语引来全体老师的欢笑,孩子们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独特的表达,更让我感悟到张红老师所比喻到的教师的引导就像一味恰如其分的调味料。
两个教学活动之后,张红老师又与我们进行了互动交流,结合两个活动阐述了教学背后的理念与思考。张老师说一个好的活动一定要抓住3个关键词:一要吃得透,就是对教材要有透彻的理解、把握与分析;二要点得准,即点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回应也只要抓住环节的中心点即可;三要抓得妙,根据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根据孩子的现场表现,给予有效的回应。这几个关键词在张老师的两个活动中体现地淋漓尽致。那天虽然本是休息日但是让我比休息更快乐,更带劲,让我丰厚、积累自身的教学实践,体味着真“润物细无声、教学了无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厚底蕴。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
活动前,我们先进行了一会儿练声活动,让幼儿的嗓子处于放松的状态。当我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展现在幼儿面前时,马上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哪来的”、“好漂亮”大家小声的嘀咕着。趁势追击,我马上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孩子们显得很高兴。第一遍欣赏歌曲,我就播放了音乐视频,好听的音乐加上生动的画面,马上让孩子进入了状态,一致要求我多放几遍,大家跟着音乐已经哼了起来。我又放了一遍,接着还是结合国旗的外形特征、跟琴声朗诵歌词,并注重休止符的使用。眼前有实物,幼儿记起歌词来特别快,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学习演唱歌曲,对重点部分加强了练习和指导。由于时间关系,再用恰当的动作指挥他人演唱上做的不是很到位,打算用课余时间把这个重难点补上。
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出示国旗让孩子们来认识。当我出示国旗的时候,孩子们很积极地说出这是中国的国旗,特别是景浩然小朋友,“老师,我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我还知道它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班上最聪明的蔡沐涵也积极地举起了手,“老师,在我爸爸的办公室就有国旗,比你这个要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还说要画国旗!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更是让我感动,有的小朋友不但带上了表情,而且还根据歌词自己加上了动作,让整个歌曲更加的完整!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发挥孩子们的参与能力,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活动的困难,我想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真正的从活动中学到知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2
公开课于一名观摩者来说,大多数时候就如“管中窥豹”一般,透过竹管的小孔,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所见的并不全面,略得一二而已。但是,如何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到“一目了然”,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减少表演,回归本真
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中,有学者提到,“当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出现时,他总有某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这种行为对其他人传递一种对他有利的印象”。从这个层面来说,授课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精心地准备,适度地打磨,所谓公开课中存在的“表演”是正常的。这样的准备和“表演”犹如抽丝剥茧般,更利于观摩者捕捉到授课者期望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教师僭越了他所拥有的权限,偏离了教师的定位,把准备变成“粉饰”,那么公开课就站在了促进教学的对立面,徒留形式化。
另一方面,目前评价公开课的维度几乎都围绕教师展开——教态、指导语言、环节设计等都被列为重要指标。但是,在评价指标中鲜有涉及幼儿的发展和感受。这样的评价机制很容易让作为发展主体的幼儿沦为公开课的配角。若要呈现更为真实的公开课,让教师更好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那么把幼儿的表达、表现和发展纳入公开课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
公开课往往凝聚着授课者的心血,甚至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公开课大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小到提问方式无一不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考量。观摩者如果没有侧重,仅仅就课论课,往往收效甚微。若能从一个点进行切入,由点带面进行分析,往往能有很大的收获。如何找观摩切入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授课者的特点和特色进行切入。每位教师尤其是名师,都有其擅长的“点”。在公开课中着重观摩授课教师擅长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会更有收获。
二是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切人。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观摩者对授课者都不太了解,很难从授课者的特点、特色这个点切入。这时,不妨从自身薄弱的环节人手。观摩者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自己薄弱的“点”,在观摩公开课中有针对性地观摩,培养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比如,笔者入职之初,发现自身对于幼儿的语言回应简单重复居多,形式单一,在公开课的观摩中就有意识地记录教师和幼儿的言语互动,从最初的鹦鹉学舌到之后的.灵活运用,收获颇丰。
半日活动观摩
目前在幼儿园的公开课的呈现形式中以集体活动为主。但不同于中小学以集体教学为主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是融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活动仅仅是幼儿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今日,集体教学活动的局限性日渐凸显。显然将集体教学作为公开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有待改进的。
半日活动除了集体活动之外,还包括晨检、户外活动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更有利于让观摩者了解授课者对于半日活动的安排,从而发现幼儿自主选择和师幼互动的情况,让授课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同时,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下相对更为自然,可以让观摩者了解授课教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这些更容易让观摩者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总之,需要授课者、观摩者和组织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变为“一目了然”。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3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一、对情景把握不够,导致幼儿不能很好掌握歌词
通过唤起相关记忆和反复聆听这首歌曲之后,幼儿对歌词理解了不少,并能跟着音乐唱起来。但我发现幼儿对“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这一句歌词的`掌握比较薄弱。当时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学,把重点练习放在这一句的学习上。先让幼儿念熟了再来唱。在课后,我反思,在这句歌词的学习上,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去郊游的经验呢?可以引导幼儿理解:首先我们是愉快的去郊游,然后是停下来欣赏风景所以可以是优美的感觉。这样幼儿应该更加容易掌握歌词了。
二、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幼儿的回应不够全面
音乐活动的教学是我自己比较薄弱的一项。在本次活动中,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提问应该更加精炼。有些问题没有问到点上或者问题太肤浅了,比如:“我们去郊游时开心吗?”“你们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无意义的。在对幼儿的回应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说的对。”等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导致个别幼儿兴致缺缺,到后来的邀请表演环节才重新提起兴趣来。
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深刻分析教材,采取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幼儿的各种反应,对于幼儿的回答给与积极、有效的回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位幼儿都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
“爱磨牙的老虎”讲的是一节音乐活动,其实我给小朋友们上这节课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让小朋友么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感受音乐为重,通过手、耳、眼、想象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用不同方式、尝试多种形式,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拓展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紧紧吸引在音乐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
首先,我先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在导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图片,并通过聆听,将老虎的形象与鼓建立起关联。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乐器,又了解了其音色,还知道了乐器可以描述某种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确介绍了钹、锣、木鱼、响板、鼓这五种打击乐,并示范了其打击方法、聆听了他们的音色,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课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赏,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段欣赏旨在细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赏,是一次直观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在打击乐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再次,在编创活动中,立足本节课的内容,从模仿、尝试到创编,构思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尝试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去体验、表现,学生的反应比较积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较全面,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总的来说呢,经过这节课的进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我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对欣赏课的环节设计、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
金鱼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宠物,每天活动前那水晶缸总会吸引住孩子的目光。我时常加入他们的谈话,和他们一起欣赏。
一天,我和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欣赏着小鱼,忽然,苏珊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杨老师,小鱼的嘴为什么总是一张一合的呀?”孩子的提问让我惊讶,一个小班的孩子竟一下子问到了事物的.本质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是直接告诉她呢,还是鼓励她自己去探索呢?如果直接告诉她,有的幼儿可能表面上认同了,实际上却没真正理解。如果不直接告诉她,那么,小班的孩子能够自己探索吗?
带着疑惑,我试着把“小鱼的嘴为什么总是一张一合的”这个问题向全班的小朋友提了出来。问题刚一提出,马上在全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多数孩子认为小鱼是在喝水,也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小鱼是在呼吸。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孩子们喝完水,我让他们看一看自己水碗里的水没有了,并引导他们思考:“既然小鱼是在喝水,那鱼缸中怎么还有水呢?”本以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的,可没想到孩子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因为我很大,杯子很小,所以一下就喝完了。可是鱼很小,水很多,就看不出来了。”孩子们的看法也不无道理,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你们要是喝水喝多了,肚子就会涨。那小鱼总是这样不停地喝水,肚子还不撑破了?”有的孩子说:“是呀!”可多数孩子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一旁的玮皓虽然认定“小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呼吸”,但却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急得直嚷嚷。看来光靠说是不能让孩子们认可的。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大鱼、食物、投影仪和放大镜,让孩子进行更细致的观察。结果,孩子们观察到,鱼把水喝进去,又把水从鱼鳃吐了出来。这时,大多数幼儿的观点倾向了玮皓这一边。最后,我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又给孩子们讲解了一遍。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深化教育目标的意识,协调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把隐性教育内容显现在孩子的面前,才能与孩子一起获得成长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