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1
题目: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新教材已经在全市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全面的落实。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关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同时,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辅导,关注数学课外作业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建构,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数学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教委(基)[20xx]46号文件)指出,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将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作为当前改进作业环节的两个重要抓手。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可实行分层选择性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作业与教师指导作业、团队合作作业相结合。
学生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与处理的优化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益与学习负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学生所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很大,市面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尤其是数学教学,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作业从设计布置,到批改辅导进行必要而恰当的优化,就有可能使师生都陷入“题海”之中,从而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使数学的教与学都变得花时多而效率低。
为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期望对师生都倍感头疼而又必须每天面对的数学作业进行优化,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数学教学论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作业都是由数学问题所构成的,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培养了能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是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不少老师在实践中进行过一些探索和尝试,如作业的精选,作业的批改处理等,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课题研究得到的成果对教师的作业处理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渐深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数学作业作为检查与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理应受到关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学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必须在数学作业的优化上做文章,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二期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尝试,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本课题所指作业不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当场完成的课堂练习。
作业的处理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所进行的设计、布置、批改、辅导和讲评。
优化从字面上解释是采取一定措施使之变得优秀。是本课题中,优化的意思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设计的作业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及能力的培养更有效。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这数学作业的研究,一般是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处理、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种数学教学研究杂志报刊和网络。新课程实施后,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业的优化策略。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因而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为了使新课程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与以往研究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作业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整合在一起(并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对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习题精选,作业形成的多样化,作业的批改与评讲,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初步的作业优化策略及作业模式,并在全区加以推广。
研究内容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而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教学技能。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有哪些新的特点,数学作业对完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形成和提高有哪些作用。本课题研究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的结论。
(2)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优化处理,是所有数学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试图从作业问题的设计与选择,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辅导与讲评等方面展开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形成策略,建构优化作业模式。
研究方法与途径
(1)实验研究法:以“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为基点,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精选。并对情境问题、应用问题、开放问题和研究性学习问题等创新问题加以较多的关注,通过对比实践,得到研究结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现行作业处理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了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为课题研究的调整提供依据。
五、研究计划
主要研究阶段
(1)起始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学习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训练的相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各类材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准备。
(2)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积累课题研究的有关数据、资料和案例。
研究中期(20xx年9月)进行课题阶段小结,研究组成员交流研究情况和阶段成果,对研究实践进行小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课题研究手段。
(3)总结成果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撰写有关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4)预计课题完成时间:20xx年9月。为期二年。
(5)预计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案例。
六、研究条件分析
(1)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结构合理,既有教学研究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对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本课题组成员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科研经历,多次参与各类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教育科研的能力较强。
(3)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全面推广和我区打造公信教育的行动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人员来自全区不同的高中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实践基础。
(4)本课题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项行动研究,课题的选题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都对学生数学作业的优化进行过一些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只是由于条件所限,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课题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作为指导,对数学作业的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
七、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0
[2]管廷禄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xx.7
[3]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1
[4]马云鹏,张春莉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5]戴再平.高中数学开放题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2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中学生数学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通过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二、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三、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一、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二、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三、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四、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五、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六、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
一、立题的背景:
1、高考要求:高考的《考试大纲》规定:数学科考试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能力立意命题,突出能力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来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法则、定理、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而且会剖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所学过的数学概念、方法,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更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能力。
2、学生现状: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许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有时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算时也会出错。有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导致缺乏数感,有些学生总是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会灵活地进行式的变形;有些学生在缺乏运算目标的情况下盲目地推理演算;有些学生运算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运算过程繁琐,准确率低等等,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尽快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
3、通过上一个课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已基本明确,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及症结可归纳如下:运算技能方面;逻辑思维方面;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品质方面;心理素质方面,等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只有我们师生共同掌握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积极配合及时实施,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立题的意义
1、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程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运算方面,应该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2、在数学教学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诸多数学能力中,运算能力的训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开始最早,时间跨度最长。运算能力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解题的速度,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简便、科学、合理。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3、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了解目前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真正水平,从而因材施教,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他们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数学思维品质也会有明显提高。因此,我确立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运算,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
运算能力: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数学运算: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能使某些数学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数学运算能力。通常所说的数学运算能力实际上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数与式的运算、方程的运算等。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后而逐步形成的。
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式等进行正确地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地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
二、研究的方向
1、分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通过小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形成校本,使自身不断成长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测试法(前测和后测)、总结法、文献法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7月)
(1)理论学习与培训:
通过向专家请教,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资料清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陈大伟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卢建筠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XX年高考考试大纲》;
《XX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
《XX年高考试题分析》等。
(2)设计课题方案: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设计课题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XX年8月—XX年10月)
(1)前期测试调查,分析结果,找出症结所在:
利用分析法、测试法等对实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多角度分析,梳理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
(2)初步制定方法与对策:
根据测试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将实验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对其中一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试点,另一个小组作为对比对象不采取任何措施。
(3)后期测试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初步尝试后,在实验前测试卷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份相对应的实验后测试卷,对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后期测试,再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比。评价问题调查准不准,问题分析对不对,解决方法好不好,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改,并反复进行实施,主要针对高XX届学生。如此反复,最后再归纳总结。
(4)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月)
(1)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
(2)将本课题的研究的有效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结题报告。
二、附件:阶段调查报告、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等,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成长记录袋、测试卷、部分案例等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4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活动时间:20xx年6月10日
2、活动地点:平利县中学会议室
3、主持人:王贤永(德育处主任)
4、评议专家:敖忠民、吴国鸿、黎孝华(数学教研组长)
5、参与人员:廖坤祥、陈进华、陈海丽、安敏敏、刘婷、刘尊军
主要内容:
1、王主任首先就课题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同时也指出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2、敖忠民、吴国鸿、黎孝华老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了疑问,同时对课题的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指导。
3、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对课题研究负责,落实好每一个步骤,并在计划内完成任务。
4、王主任总结此次开题活动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是一次提高专业技能的会议,是一场学术上的及时雨。
二、开题报告要点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可加页)。
题目: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xx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xx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
一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普遍较差,六大数学学科素养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务、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导致了数学的应用功能下降,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战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上追求目标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是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需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数学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本课题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平利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其中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知识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抽象思维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论证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引导学生积累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感知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数学应用。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欣赏数学运算的流畅性,体会数学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具有合理抽样的能力、数据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养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意识,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指导实践活动。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收集法,谈话法等。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文献研究法是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课前,教师要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2)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 (3)在研究课后,教师要听取学生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最后写出研究总结。
为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我们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研究实践。分散,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内不定期进行教研课交流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践;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各种教研课、优质课等的开设、观摩和讨论。我们将通过每次教研活动,着力解决该研究中的若干方面问题。
(四)、组织机构和分工
我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予了高度的关心与重视,由我校德育处主任王贤永亲自负责,指导、督查课题工作的具体落实。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平利县中学“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的课题组,专家评议组:敖忠明,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吴国鸿,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黎孝华,安康市教学能手。王贤永,平利县中学德育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统筹组织教改活动,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课题组内成员为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扎实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五)、经费和软硬件环境支持
学校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申报和开展高层次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工作,并设有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资金,对承担的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按上级要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对承担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工作上做出适当安排,保证其有足够时间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条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校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的开展,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包括各种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费、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学校还对课题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学习研究相关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调查教学实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课题组成员分工。
2.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确立实施方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有关培训活动。课题组收集、分析、总结数据最后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验论证,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组织评审。
(七)、预期研究成果
20xx年6月---20xx年7月,由德育处王贤永主任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
20xx年7月---20xx年8月,由廖坤祥老师以课例的形式完成《统计与概率》课堂案例。
20xx年8月---20xx年9月,由陈进华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如何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20xx年9月---20xx年10月,由陈海丽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由刘婷老师以课例的形式完成《常用逻辑用语》课堂案例。
20xx年11月---20xx年1月,由安敏敏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20xx年1月---20xx年2月,由德育处王贤永主任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结题。
20xx年2月---20xx年4月,由刘尊军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5
题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2、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3、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1、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发达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实践证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拥护,必须使教师在教学与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责任,而反思性教学认为教师“能提出并解决与他们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而我区自20xx年秋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
2、教师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1]。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说: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随着广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战略计划的实施,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区中学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教师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一方面大量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我区从教,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育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脱接,反思性教学能为他们快速成长找到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从外地引进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毕竟不熟悉广州学生的学情,反思性教学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广州学生的教学。同时即便是老教师也需要再提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到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这样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这三个子过程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反思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益。
4、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十多年来,研究者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考虑老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
(2)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
(3)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
(4)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数学课程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来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学会教学的活动过程。它立足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考察、诊断、反馈和调整,强调数学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不良行为或不合适宜行为的改善和优化,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从而适应发展变化的数学教育要求。
三、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反思意识淡薄的教师占多数。老教师靠经验不反思,新教师只教学没有反思意识。②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发表的多为解题经验反思方面的论文,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③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这种研究大都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势。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5篇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1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1、活动时间:20xx年6月10日
2、活动地点:平利县中学会议室
3、主持人:王贤永(德育处主任)
4、评议专家:敖忠民、吴国鸿、黎孝华(数学教研组长)
5、参与人员:廖坤祥、陈进华、陈海丽、安敏敏、刘婷、刘尊军
主要内容:
1、王主任首先就课题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同时也指出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2、敖忠民、吴国鸿、黎孝华老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提出了疑问,同时对课题的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指导。
3、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对课题研究负责,落实好每一个步骤,并在计划内完成任务。
4、王主任总结此次开题活动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是一次提高专业技能的会议,是一场学术上的及时雨。
二、开题报告要点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可加页)。
题目: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xx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xx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
一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普遍较差,六大数学学科素养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务、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导致了数学的应用功能下降,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战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上追求目标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是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需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数学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本课题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平利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其中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知识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抽象思维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论证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引导学生积累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感知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数学应用。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欣赏数学运算的流畅性,体会数学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具有合理抽样的能力、数据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养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意识,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指导实践活动。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收集法,谈话法等。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文献研究法是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课前,教师要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2)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 (3)在研究课后,教师要听取学生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最后写出研究总结。
为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我们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研究实践。分散,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内不定期进行教研课交流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践;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各种教研课、优质课等的开设、观摩和讨论。我们将通过每次教研活动,着力解决该研究中的若干方面问题。
(四)、组织机构和分工
我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予了高度的关心与重视,由我校德育处主任王贤永亲自负责,指导、督查课题工作的具体落实。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平利县中学“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的课题组,专家评议组:敖忠明,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吴国鸿,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黎孝华,安康市教学能手。王贤永,平利县中学德育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统筹组织教改活动,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课题组内成员为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扎实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五)、经费和软硬件环境支持
学校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申报和开展高层次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工作,并设有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资金,对承担的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按上级要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对承担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工作上做出适当安排,保证其有足够时间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条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校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的开展,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包括各种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费、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学校还对课题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学习研究相关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调查教学实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课题组成员分工。
2.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确立实施方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有关培训活动。课题组收集、分析、总结数据最后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验论证,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组织评审。
(七)、预期研究成果
20xx年6月---20xx年7月,由德育处王贤永主任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开题。
20xx年7月---20xx年8月,由廖坤祥老师以课例的形式完成《统计与概率》课堂案例。
20xx年8月---20xx年9月,由陈进华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如何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20xx年9月---20xx年10月,由陈海丽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由刘婷老师以课例的形式完成《常用逻辑用语》课堂案例。
20xx年11月---20xx年1月,由安敏敏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20xx年1月---20xx年2月,由德育处王贤永主任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结题。
20xx年2月---20xx年4月,由刘尊军老师以论文的形式完成《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中学生数学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通过一、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二、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三、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一、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二、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三、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四、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五、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六、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
题目: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优化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新教材已经在全市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全面的落实。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关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同时,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辅导,关注数学课外作业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建构,数学学习过程的体验,数学能力的形成,学习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市教委(基)[20xx]46号文件)指出,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将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作为当前改进作业环节的两个重要抓手。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可实行分层选择性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作业与教师指导作业、团队合作作业相结合。
学生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与处理的优化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益与学习负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学生所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很大,市面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尤其是数学教学,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作业从设计布置,到批改辅导进行必要而恰当的优化,就有可能使师生都陷入“题海”之中,从而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使数学的教与学都变得花时多而效率低。
为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期望对师生都倍感头疼而又必须每天面对的数学作业进行优化,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数学教学论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作业都是由数学问题所构成的,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培养了能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是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不少老师在实践中进行过一些探索和尝试,如作业的精选,作业的批改处理等,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课题研究得到的成果对教师的作业处理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渐深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数学作业作为检查与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理应受到关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学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必须在数学作业的优化上做文章,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二期课改”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尝试,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关键概念的界定
数学作业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完成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指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习题。本课题所指作业不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当场完成的课堂练习。
作业的处理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所进行的设计、布置、批改、辅导和讲评。
优化从字面上解释是采取一定措施使之变得优秀。是本课题中,优化的意思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设计的作业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及能力的培养更有效。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对这数学作业的研究,一般是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处理、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各种数学教学研究杂志报刊和网络。新课程实施后,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作业的优化策略。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因而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为了使新课程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作业这一教学环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与以往研究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作业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整合在一起(并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对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习题精选,作业形成的多样化,作业的批改与评讲,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初步的作业优化策略及作业模式,并在全区加以推广。
研究内容
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而作业的设计与处理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教学技能。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高中数学作业有哪些新的特点,数学作业对完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形成和提高有哪些作用。本课题研究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的结论。
(2)对高中数学作业进行优化处理,是所有数学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试图从作业问题的设计与选择,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辅导与讲评等方面展开实践层面上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形成策略,建构优化作业模式。
研究方法与途径
(1)实验研究法:以“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为基点,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精选。并对情境问题、应用问题、开放问题和研究性学习问题等创新问题加以较多的关注,通过对比实践,得到研究结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现行作业处理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了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为课题研究的调整提供依据。
五、研究计划
主要研究阶段
(1)起始准备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学习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中学生学习训练的相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与课题有关的各类材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准备。
(2)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积累课题研究的有关数据、资料和案例。
研究中期(20xx年9月)进行课题阶段小结,研究组成员交流研究情况和阶段成果,对研究实践进行小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课题研究手段。
(3)总结成果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撰写有关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4)预计课题完成时间:20xx年9月。为期二年。
(5)预计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案例。
六、研究条件分析
(1)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结构合理,既有教学研究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对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本课题组成员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科研经历,多次参与各类级别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教育科研的能力较强。
(3)素质教育的实施,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全面推广和我区打造公信教育的行动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人员来自全区不同的高中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实践基础。
(4)本课题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项行动研究,课题的选题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都对学生数学作业的优化进行过一些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只是由于条件所限,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课题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以“二期课改”的理念作为指导,对数学作业的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
七、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0
[2]管廷禄等.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xx.7
[3]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1
[4]马云鹏,张春莉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5]戴再平.高中数学开放题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2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4
题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2、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3、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1、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5
一、立题的背景:
1、高考要求:高考的《考试大纲》规定:数学科考试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能力立意命题,突出能力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来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法则、定理、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而且会剖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所学过的数学概念、方法,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更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能力。
2、学生现状: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许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有时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算时也会出错。有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导致缺乏数感,有些学生总是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会灵活地进行式的变形;有些学生在缺乏运算目标的情况下盲目地推理演算;有些学生运算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运算过程繁琐,准确率低等等,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尽快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
3、通过上一个课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已基本明确,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及症结可归纳如下:运算技能方面;逻辑思维方面;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品质方面;心理素质方面,等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只有我们师生共同掌握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积极配合及时实施,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立题的意义
1、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程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运算方面,应该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2、在数学教学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诸多数学能力中,运算能力的训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开始最早,时间跨度最长。运算能力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解题的速度,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简便、科学、合理。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3、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了解目前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真正水平,从而因材施教,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他们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数学思维品质也会有明显提高。因此,我确立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运算,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
运算能力: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以及实施运算和计算的技能,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数学运算: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能使某些数学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数学运算能力。通常所说的数学运算能力实际上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数与式的运算、方程的运算等。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后而逐步形成的。
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式等进行正确地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地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
二、研究的方向
1、分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通过小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形成校本,使自身不断成长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测试法(前测和后测)、总结法、文献法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7月)
(1)理论学习与培训:
通过向专家请教,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资料清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陈大伟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卢建筠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XX年高考考试大纲》;
《XX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
《XX年高考试题分析》等。
(2)设计课题方案: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设计课题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XX年8月—XX年10月)
(1)前期测试调查,分析结果,找出症结所在:
利用分析法、测试法等对实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多角度分析,梳理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
(2)初步制定方法与对策:
根据测试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将实验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对其中一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试点,另一个小组作为对比对象不采取任何措施。
(3)后期测试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初步尝试后,在实验前测试卷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份相对应的实验后测试卷,对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后期测试,再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比。评价问题调查准不准,问题分析对不对,解决方法好不好,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改,并反复进行实施,主要针对高XX届学生。如此反复,最后再归纳总结。
(4)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月)
(1)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
(2)将本课题的研究的有效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结题报告。
二、附件:阶段调查报告、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等,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成长记录袋、测试卷、部分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