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2023-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重点

1、突出育人导向,强化德育责任和德育功能,探索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学科德育的方法及途径,推动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进一步改进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加大STEAM跨学科学习研究,开发STEAM课程,探索STEAM教育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整合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路径,重点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的整合,与学校主题活动的整合。通过对新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条例解读、案例分析、课堂观察、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将常规要求的基本内涵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指导,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4、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5、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深入课堂,通过调研、听课、教学研讨会、座谈等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发现教师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

2、通过观摩课堂活动,案例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以单学科为主线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STEAM教育)的实施与探索。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

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

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6

为了大力推动我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化实施,促进我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我镇本学期教研工作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新路径,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以促进我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力推动课程的常态化,继续从“全面铺开、提高实效、深化内涵”三个方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继续深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具有“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习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以各学校应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每周2课时的课时安排,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指导,夯实基础

1、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各学校要严格按该课程计划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局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将继续组织人员不定期到各学校调研视导,同时通过和家长电访、座谈等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际开展情况。

2、积极参加市级小学综合实践的相关活动:

(1)市教育局将于11月份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应用策略”研讨活动。就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资源应用策略研讨活动”,希望各校老师积极展开思考与实践,加强资源应用意识,提高信息化能力和资源应用与建设的能力。

(2)市教育局开展第四批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团队“智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到时另行通知。希望各校以此为契机,尽量派多一些教师参与学习,通过观摩活动,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

(二)集体教研,提升水平

1、镇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已经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学校要加强沟通统筹,争取规划出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镇将继续以这部分骨干教师为核心,发挥镇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以往普遍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六课型”的各方面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能更高层次地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

2、继续不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进行网络教研。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生课程,老师在实践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困惑,我镇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能在专属于综合实践QQ群__里积极地交流探讨,实行网络教研,集众人的智慧解决问题。

各学校要进一步结合市课题以《基于“六课型”的学生能力表现目标与评价的研究》课题为载体,探索“六课型”中学生的能力表现标准与相关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

(三)进一步加强民办小学教研帮扶,提升民办学校教学质量

1。推进“多(双)师教学”工作。“多(双)师教学”是我们学科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合作方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定期开展“多(双)师教学”交流研讨。

2。继续开展送课到校活动。一是结合市教学视导、民办学校自主邀请等方式,现场送培送课到民办小学。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慕课的四种方式(名师共享、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双师教学)实现送课到校。

(四)评价多元,丰富课程

拓展主题,丰富课程。各校要继续关注环保,挖掘活动主题,且与时俱进,结合环保的新理念,挖掘身边的资源;关注节日,继续挖掘活动主题。让节日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积极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挖掘活动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课程发展。

(五)、活动多样,全面提升

1、9月完成并上报1名选手参加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暨优质课教学评比推荐及材料提交工作。

2、10月根据市组织的视导课,积极派出骨干教师参与(附件2)同时组织公办学校送课到民办校活动。

3、11月举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请积极做好准备(评选方案另发)。

4、12月整理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上送市教育局。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7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光华小学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工作计划将依据学校综合类课程工作计划,并结合我校学科实际情况而制定。根据省、市、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以学为中心,突出“学本课堂”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变革,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探究实践。我们将努力贴近课程改革的时代脉搏,扎根教育教学的沃土,认真研究,踏实工作,积极探究,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实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工作重点

1、贯彻落实《河南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我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基本路径,学校课程规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管理等方面。

2、参与培训,博览资源,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我们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综合课程的各项研究活动,参加自主学习、校本培训、高级培训活动。使教师博览资源,能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开拓视野、提高素养。

3、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指导,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现探究学习对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意义,提升广大学校和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探索以课程整合、综合实践为重点的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有效提高一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推动学校切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培训,以“校内成果展评”这一形式进行集体学习。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指导师探讨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规范与创新问题。选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中的一些经典主题,进行“同题异构”活动。

6、教研一体,有效开展,做好项目研究工作。

我们将继续围绕一个重点校本培训项目,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地开展教研组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科研训活动。深入开展“四研”(研学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法、研讨教法)活动。学习优秀理论,优秀课例,观摩优秀视频课,积极探索“自主、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7、筹划活动,资源整合,做好小公民素质提高工作。

我们力求将综合实践课程、品德课程、科学课程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积极筹划活动,开展一些专项项目、内容的整合研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生命教育、绿色教育、公民教育、班团队教育、大德育教育等活动进行探究,进行有效整合,做好小公民素质提高工作。

三、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深入课堂,通过调研、听课、教学研讨会、座谈等方式,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发现教师教学问题,并加以改进。

2、以综合学科市基地学校(温州育英学校)为依托,通过观摩课堂活动,案例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计划网上交流

2、布置学期工作

3、参加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研讨活动

4、实施校本研训项目活动

5、组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十月份:

1、参加综合类课程外出培训活动

2、实施校本研训项目活动

5、组织学校科技社团活动

十一月份:

1、准备综合类课程集中调研活动

2、实施校本研训项目活动

3、组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

1、实施校本研训项目活动

2、组织学校科技社团活动

3、组织学科复习计划工作

4、参加中小学期末考试

5、教研组学期总结工作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的主题,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

2、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乡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老师的精力一般很难花到这类所谓的“副课”上,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很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再加上又没有固定的教材,因此感觉这一门课很难上。但既然现在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就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主讲或执教人员:

参加人员:

九月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及备课。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编写研讨活动

3、学科大组会议。

4、第三届结对教师会议。

1、待定

2、待定

3、天马

1、周丽妹、应伟、

俞鹏玮

1、任课老师

2、编写组成员

3、大组成员

十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立项课题研讨活动

待定

课题组人员

十一月

1青年教师素质比武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基地现场会

3教学风采展示

1待定

2陶朱白门完小

3待定

待定

十二月

论文评比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

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从而保护动物;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学习用具加以改进;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校,了解老师并为自己的学校规划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我是集体的一员,要为集体添光彩。

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安排

(一)1-4周第一章节:规则

1、做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3、我是妈妈的好帮手

(二)5-8周第二章节:开动脑筋

4、商场购物

5、快乐的小骑手

6、动物天地

(三)9-11周第三章节:学会设计

7、智力大冲浪

8、办个小小图书馆

9、设计我的小空间

(四)13-16周第四章节:生活在集体中

10、旧信封的新用途

11、巧用测量方法

12、模仿出的发明

(五)17周期末复习考试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四、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五、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

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

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

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9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下载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7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2

    综合实践活动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有100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三年级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 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 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

    2015-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3

    2015年春季学期 鸦鹊岭初级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精选5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