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履行保密义务筑牢保密防线讲话
履行保密义务筑牢保密防线讲话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保守国家秘密是国家公职人员的神圣职责。今天应县委宣传部领导邀请,很高兴来到这里,借这次全县新闻通讯员和网评员培训班的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保密知识,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保密意识,提高大家的保密防范技能。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大家可能已经从有关文件、领导讲话、新闻报道中听得很多了,今天我就不再重复讲了,我主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围绕“学习保密知识,增强保密意识,履行保密义务,筑牢保密防线”这一主题,重点从保密基础知识、保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机关单位保密工作中需把握的重点事项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保密工作基础知识
(一)国家秘密的含义及基本范围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指秘密事项如被不应知悉者所知,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将造成各种损害后果。
其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是指国家赋予这一管理职权的单位,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该事项履行确定密级的手续后,该事项才能作为国家秘密受国家有关法规的认可和保护,特殊情况下,需经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密或非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任何不经法定程序产生的秘密事项,都不是国家秘密。
第三,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是相对于公开而言的,即尚未公开且被人们加以保密的事项,就是对国家秘密在保密时间和接触范围上的控制,擅自公开或擅自扩大接触范围就是泄密。
根据《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以下事项: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党政机关的秘密事项中,凡符合国家秘密诸要素的,均属于国家秘密。
(二)国家秘密等级及标准
我国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3个等级;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区分这三个等级的原则标准是:
(1)“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2)“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3)“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从以上密级划分的标准可以看出,以上3个等级的密级是以泄露后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绝密级——特别严重的损害后果。
机密级——严重的损害后果。
秘密级——损害后果。
秘密事项的密级一旦确定之后,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密级进行管理和控制知悉范围。这是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绝密不超过30年,机密不超过20年,秘密不超过10年。
(三)工作秘密的含义及其特征要素
我们部分部门或单位虽然不直接产生或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宜公开的工作事项,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是在国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秘密事项。它有三个特征要素:
(1)工作秘密是各级国家机关产生的事项;
(2)工作秘密是涉及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事项;
(3)工作秘密是不属于国家秘密,又不宜公开的事项。
工作秘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散。
(四)保密工作基本要求
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露和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简言之,是指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的保守国家秘密的一切活动。它包括保密立法,保密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研制、开发和应用先进的防窃密、泄密的技术设备,依法进行保密检查监督,追查处理泄密事件,以及开展保密工作的理论研究等活动。
新修订的《保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这一表述,集中阐述了新时期党的保密工作方针,高屋建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指南。
所谓“积极防范”是保密工作实践经验和特点规律的科学总结。保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是其核心任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的方针,是由保密工作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积极防范”强调的是主动的、事先的防范,即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主动把保密工作做在前面,把保密措施落实在前面,努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各类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保密工作必须以防为主,防患未然,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立足于不泄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防范应该做到:(1)领导重视并把保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使其与业务工作同步进行;(2)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经常督促检查,堵塞泄密漏洞;(3)坚持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4)严格保密纪律,及时查处泄密事件;(5)积极开发和利用先进的保密技术;(6)及时总结经验,提高保密工作的整体水平。
所谓“突出重点”是抓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保密工作的基本工作方针。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确保核心秘密安全,同时兼顾一般,促进保密工作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落实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的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对绝密级国家秘密、绝密级信息系统、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核心涉密人员,必须采取更严格的保密管理措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一是按国家秘密的密级划分,绝密是重点,应当采取比对机密、秘密级的国家秘密更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二是对国家秘密相对集中的部门、部位应当加强防范工作;三是对于接触国家秘密较多的领导和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应当有更严格的要求。
所谓“依法管理”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明确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应当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不等同于信息公开,它既包括依法解密和依法公开信息,也包括依法降低密级、缩短保密期限、扩大知悉和接触范围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充分体现了对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高度重视。依法公开,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二是指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三是指公开的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保密工作方针是学习领会保密法的总钥匙,更是指导保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指南,既要做好字句上的解读,更要联系保密工作实际,全面加深理解,坚决贯彻执行。
二、当前保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保密工作始终伴随着,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策反与反策反、窃密与反窃密的矛盾斗争。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保密工作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仅2015年中央保密委通报查处的重大失泄密事件中,三分之一的失泄密事件是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或出卖情报的,有几十起是发生在党政军机关和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涉密计算机和互联网泄密案,占总数的42%,还有部分发生在涉密文件流转和销毁环节。所以,保密意识淡薄、保密知识匮乏,保密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严造成的失泄密问题和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保密工作严峻形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严峻形势之一: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情报窃密活动。近年来,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为了达到对我遏制、分裂、颠覆的目的,对我实施全方位的情报窃密战略,窃密活动日益猖獗。境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利用各种手段,窃取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情报,策反我党政领导机关核心要害部门的知密人员,竭力在我们内部寻找代理人,加紧渗透颠覆活动,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非常激烈。境内外“民运”“台独”“藏独”“东突”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敌对势力,无时不在对我进行捣乱、破坏和分裂活动。特别是台湾当局为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愈加不择手段地进行渗透、策反和窃密,除在我境内大肆活动外,还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100多个情报站,专门策反出国、驻外人员。西方国家和台湾间谍情报机关、非政府组织以旅游、考察、扶贫、支教等为借口,多方搜集、刺探我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情报;境外宗教势力以赈灾、助学等方式向我贫困地区渗透,并从我出国留学人员中物建培养新生代;“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突出,形式趋于隐蔽化、手段趋向高技术化。比如;2015年,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了代号为“扫雷”的专项行动,一举破获4起涉赚危害国家安全的网上间谍案。4名嫌疑人均供职于同一国防军工单位,互不认识,有的通过手机Q寻找兼职,有的在网上投简历跳槽,还有的熟人介绍,分别被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发展利用,踏上了对外偷卖所在单位涉密信息的不归路。
主要表现在:一是窃密主体增多。除间谍情报机关外,以新闻、商务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为掩护的窃密活动明显增多,而且更具隐蔽性。二是窃密领域扩大。过去主要是直接指向我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现在扩大到我民情、社情和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三是窃密方式多样。不仅以思想渗透、金钱美色利诱等手段拉拢策反我内部人员,还以商贸洽谈、学术交流、社会调查为幌子,广泛搜集窃取我各种情报。四是窃密手段现代化。敌对势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高科技窃密技术,窃密器材越来越向高效率、多功能、超微型、易操作、善隐蔽方向发展,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和间谍卫星窃密,保密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五是窃密目标指向我掌握核心秘密的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党和国家核心秘密,千方百计向我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渗透,策反我内部人员,而且策反的对象指向我重要岗位的核心涉密人员。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间谍窃密案件中,涉及我党政军机关多名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令人触目惊心。
严峻形势和挑战之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密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一些人的价值观、利益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保密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人见利忘义,使国家秘密遭受损害。一些人为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不惜践踏国家保密法规,以牺牲国家利益谋取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一些人利益受到冲击,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个别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沦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二是人员流动加剧,给保密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随着国际交往和人员交流日益增多,包括高科技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流动加快,一些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或合资企业,有的甚至举家移居海外。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适应,管理和监控能力下降,给国家秘密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其中有些人成为间谍情报机关和敌对势力猎取我国家秘密的目标。三是新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的出现,使涉密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原有密管理体制出现盲点,新的体制又没有完全建立起采,给保密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四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业、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国家秘密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变化。长期以来,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保密管理方式,以内部管理为主要手段的保密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某些不适应,保密管理部门对各类涉密信息及其载体的控制能力受到削弱。
严峻形势和挑战之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发展加大了保密工作的难度。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跨越式发展时代,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给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泄密渠道明显增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存载和传输方式出现电子化、网络化,国家秘密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方式日益多样,除纸介质外,还包括声、光、电、磁等。这些变化,在保密观念、保密技术和保密制度等方面都给我们做好保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国家秘密存储介质多样化、轻便化。由于计算机在处理文字信息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秘密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除纸质文件外,出现了以“三盘一机”(光盘、优盘、硬盘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型涉密载体。这些新型载体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泄密的风险高、危害重等特点。比如,假设每份电子文件占用200k硬盘空间,1块容量为100G的硬盘就能存储50万份文件。一旦丢失或被窃,危害将十分巨大。
2.国家秘密信息的存载与保护方式数据化、系统化。大量的国家秘密信息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密部门和单位的日常工作愈来愈严重地依赖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与此相适应,信息安全概念已经从单纯的信息内容的保密性,扩展到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就是说,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更多地表现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而远不止单个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不仅要“保信息”,而且要“保系统”,难度远远超过对纸质文件的管理。
第二篇:履行保密义务筑牢保密防线讲话
履行保密义务筑牢保密防线讲话
一、保密工作基础知识
(一)国家秘密的含义及基本范围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国家秘密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指秘密事项如被不应知悉者所知,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将造成各种损害后果。
其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是指国家赋予这一管理职权的单位,根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该事项履行确定密级的手续后,该事项才能作为国家秘密受国家有关法规的认可和保护,特殊情况下,需经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审定后,确定为密或非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任何不经法定程序产生的秘密事项,都不是国家秘密。
第三,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是相对于公开而言的,即尚未公开且被人们加以保密的事项,就是对国家秘密在保密时间和接触范围上的控制,擅自公开或擅自扩大接触范围就是泄密。
根据《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以下事项: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党政机关的秘密事项中,凡符合国家秘密诸要素的,均属于国家秘密。
(二)国家秘密等级及标准
我国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3个等级;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区分这三个等级的原则标准是:
(1)“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2)“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3)“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后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从以上密级划分的标准可以看出,以上3个等级的密级是以泄露后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来划分的。
绝密级——特别严重的损害后果。
机密级——严重的损害后果。
秘密级——损害后果。
秘密事项的密级一旦确定之后,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密级进行管理和控制知悉范围。这是保密工作的基本要求。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绝密不超过30年,机密不超过20年,秘密不超过10年。
(三)工作秘密的含义及其特征要素
我们部分部门或单位虽然不直接产生或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宜公开的工作事项,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是在国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秘密事项。它有三个特征要素:
(1)工作秘密是各级国家机关产生的事项;
(2)工作秘密是涉及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事项;
(3)工作秘密是不属于国家秘密,又不宜公开的事项。
工作秘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散。
(四)保密工作基本要求
保密工作就是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出发,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防止被非法泄露和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简言之,是指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密切相关的保守国家秘密的一切活动。它包括保密立法,保密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研制、开发和应用先进的防窃密、泄密的技术设备,依法进行保密检查监督,追查处理泄密事件,以及开展保密工作的理论研究等活动。
新修订的《保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这一表述,集中阐述了新时期党的保密工作方针,高屋建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提供了指南。
所谓“积极防范”是保密工作实践经验和特点规律的科学总结。保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是其核心任务。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的方针,是由保密工作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积极防范”强调的是主动的、事先的防范,即以防止窃密泄密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主动把保密工作做在前面,把保密措施落实在前面,努力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堵塞泄密漏洞,从源头上防止各类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保密工作必须以防为主,防患未然,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立足于不泄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防范应该做到:(1)领导重视并把保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使其与业务工作同步进行;(2)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经常督促检查,堵塞泄密漏洞;(3)坚持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4)严格保密纪律,及时查处泄密事件;(5)积极开发和利用先进的保密技术;(6)及时总结经验,提高保密工作的整体水平。
所谓“突出重点”是抓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保密工作的基本工作方针。做好保密工作必须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确保核心秘密安全,同时兼顾一般,促进保密工作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就是要把落实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的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对绝密级国家秘密、绝密级信息系统、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核心涉密人员,必须采取更严格的保密管理措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一是按国家秘密的密级划分,绝密是重点,应当采取比对机密、秘密级的国家秘密更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二是对国家秘密相对集中的部门、部位应当加强防范工作;三是对于接触国家秘密较多的领导和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应当有更严格的要求。
所谓“依法管理”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明确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应当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不等同于信息公开,它既包括依法解密和依法公开信息,也包括依法降低密级、缩短保密期限、扩大知悉和接触范围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充分体现了对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高度重视。依法公开,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二是指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三是指公开的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保密工作方针是学习领会保密法的总钥匙,更是指导保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指南,既要做好字句上的解读,更要联系保密工作实际,全面加深理解,坚决贯彻执行。
二、当前保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保密工作始终伴随着,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策反与反策反、窃密与反窃密的矛盾斗争。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保密工作都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仅2015年中央保密委通报查处的重大失泄密事件中,三分之一的失泄密事件是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或出卖情报的,有几十起是发生在党政军机关和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涉密计算机和互联网泄密案,占总数的42%,还有部分发生在涉密文件流转和销毁环节。所以,保密意识淡薄、保密知识匮乏,保密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严造成的失泄密问题和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保密工作严峻形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严峻形势之一: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情报窃密活动。近年来,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为了达到对我遏制、分裂、颠覆的目的,对我实施全方位的情报窃密战略,窃密活动日益猖獗。境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利用各种手段,窃取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情报,策反我党政领导机关核心要害部门的知密人员,竭力在我们内部寻找代理人,加紧渗透颠覆活动,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非常激烈。境内外“民运”“台独”“藏独”“东突”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敌对势力,无时不在对我进行捣乱、破坏和分裂活动。特别是台湾当局为了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愈加不择手段地进行渗透、策反和窃密,除在我境内大肆活动外,还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
100多个情报站,专门策反出国、驻外人员。西方国家和台湾间谍情报机关、非政府组织以旅游、考察、扶贫、支教等为借口,多方搜集、刺探我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情报;境外宗教势力以赈灾、助学等方式向我贫困地区渗透,并从我出国留学人员中物建培养新生代;“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突出,形式趋于隐蔽化、手段趋向高技术化。比如;2015年,四川省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了代号为“扫雷”的专项行动,一举破获4起涉赚危害国家安全的网上间谍案。4名嫌疑人均供职于同一国防军工单位,互不认识,有的通过手机Q寻找兼职,有的在网上投简历跳槽,还有的熟人介绍,分别被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发展利用,踏上了对外偷卖所在单位涉密信息的不归路。
主要表现在:一是窃密主体增多。除间谍情报机关外,以新闻、商务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为掩护的窃密活动明显增多,而且更具隐蔽性。二是窃密领域扩大。过去主要是直接指向我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现在扩大到我民情、社情和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三是窃密方式多样。不仅以思想渗透、金钱美色利诱等手段拉拢策反我内部人员,还以商贸洽谈、学术交流、社会调查为幌子,广泛搜集窃取我各种情报。四是窃密手段现代化。敌对势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高科技窃密技术,窃密器材越来越向高效率、多功能、超微型、易操作、善隐蔽方向发展,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和间谍卫星窃密,保密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五是窃密目标指向我掌握核心秘密的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党和国家核心秘密,千方百计向我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军工科研生产单位渗透,策反我内部人员,而且策反的对象指向我重要岗位的核心涉密人员。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间谍窃密案件中,涉及我党政军机关多名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令人触目惊心。
严峻形势和挑战之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密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一些人的价值观、利益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保密管理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人见利忘义,使国家秘密遭受损害。一些人为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不惜践踏国家保密法规,以牺牲国家利益谋取单位和个人的利益;一些人利益受到冲击,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个别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沦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二是人员流动加剧,给保密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随着国际交往和人员交流日益增多,包括高科技人员在内的各类人员流动加快,一些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或合资企业,有的甚至举家移居海外。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适应,管理和监控能力下降,给国家秘密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其中有些人成为间谍情报机关和敌对势力猎取我国家秘密的目标。三是新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的出现,使涉密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原有密管理体制出现盲点,新的体制又没有完全建立起采,给保密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四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业、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国家秘密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变化。长期以来,以行政关系为基础的保密管理方式,以内部管理为主要手段的保密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某些不适应,保密管理部门对各类涉密信息及其载体的控制能力受到削弱。
严峻形势和挑战之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发展加大了保密工作的难度。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跨越式发展时代,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给国家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给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泄密渠道明显增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存载和传输方式出现电子化、网络化,国家秘密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和处理方式日益多样,除纸介质外,还包括声、光、电、磁等。这些变化,在保密观念、保密技术和保密制度等方面都给我们做好保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国家秘密存储介质多样化、轻便化。由于计算机在处理文字信息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秘密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除纸质文件外,出现了以“三盘一机”(光盘、优盘、硬盘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型涉密载体。这些新型载体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携带方便、泄密的风险高、危害重等特点。比如,假设每份电子文件占用
200k硬盘空间,1块容量为100G的硬盘就能存储50万份文件。一旦丢失或被窃,危害将十分巨大。
2.国家秘密信息的存载与保护方式数据化、系统化。大量的国家秘密信息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涉密部门和单位的日常工作愈来愈严重地依赖信息系统,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与此相适应,信息安全概念已经从单纯的信息内容的保密性,扩展到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也就是说,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更多地表现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而远不止单个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不仅要“保信息”,而且要“保系统”,难度远远超过对纸质文件的管理。
第三篇: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筑牢保密思想防线
加强保密宣传教育 筑牢保密思想防线
保守国家秘密是《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涉密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保密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项重要工作,却往往被有些同志所“忽略”,“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和“无密可保,保密无用”的思想,淡化了人们的保密观念,放松了应有的警觉,致使泄密事件不断发生,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为帮助全中心工作人员学习、了解和掌握保密工作基本知识,中心办公室制定了保密工作宣传材料,望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涉密人员,认真学习,增长保密知识,掌握保密技能,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和义务。
一、《保密法》颁布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1988年9月5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89年5月1日开始施行。《保密法》是全体公民履行保密义务的法律依据,是制止泄密违法行为,准确有力地打击各种泄密犯罪行为的法律武器。
二、《保密法》的基本内容
《保密法》共五章三十五条。第一章“总则”是关于保守国家秘密工作的若干基本规定,共七条。包括立法宗旨,国家秘密的定义,保密工作的方针,保密工作的管理体制,保密义务的设定以及奖励。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第三章保密制度;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保密法》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五部分:
1、保密工作的方针
《保密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
2、国家秘密的定义
《保密法》第二条作了明确的表述:“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国家秘密的范围
《保密法》第八条作了明确规定: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4、国家秘密的等级
《保密法》第九条将国家秘密的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并原则规定了区分三个等级的标准:
“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5、法律责任
根据《保密法》第四章的规定,违反《保密法》,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有关机关、单位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保密法》第四章规定的法律责任有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种。
刑事责任
(1)泄露国家秘密的刑事责任:
《保密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1)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
三、对党政领导干部有哪些保密要求?
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的责任不同于一般人员,决定了领导干部接触国家秘密的事项多、知密的范围广,所以对领导干部在保密方面必须有特别的要求。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专门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十条保密守则。这十条守则是:
1、不泄露党和国家秘密;
2、不在无保密保障的场所阅办、存放秘密文件、资料;
3、不擅自或指使他人复制、摘抄、销毁或私自留存带有密级的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复印件应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4、不在非保密笔记本或未采取保密措施的电子信息设备中记录、传输和储存党和国家秘密事项。
5、不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进入公共场所或进行社交活动,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时,需经本单位保密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并由本人或指定专人严格保管。
6、不准用无保密措施的通信设施和普通邮政传递党和国家秘密。
7、不准与亲友和无关人员谈论党和国家秘密,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配偶、子女。
8、不准在私人通信及公开发表的文章、著作、讲演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
9、不在涉外活动或接受记者采访中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确因工作需要涉及或提供党和国家秘密的,应事先报经有相应权限的机关批准。
10、不在出国、考察等外事活动中携带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四、某单位不产生国家秘密,是否就没有保密工作了?
国家秘密不是所有的机关、单位都能产生,有的机关、单位并不产生国家秘密,但是,不产生国家秘密并不等于不需要做保密工作,也不是无密可保了。因为:一是有可能持有其他部门的国家秘密载体;二是工作中可能知悉其他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即使不持有、知悉其他机关、单位的国家 秘密,还会有本单位产生的工作秘密。因此,仍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根据动物防疫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及时公布全国动物疫情,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疫情。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动物疫情。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及质量管理手册的规定;我中心保密范畴包括:重要文件,检测报告,防疫报表,监测报表,工作总结,网络报表及保存上述资料的计算机、U盘等。
五、公民为什么必须履行保密义务?如何履行保密义务?
我国公民的保密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在保守国家秘密方面应当作出或者不应作出的一定行为的约束。“保守国家秘密”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在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因此,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一定权力并承担义务的人,都必须承担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保密法》关于保密制度的规定,是对公民在保守国家秘密方面必须作出和禁止作出的行为规范。《保密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有关保密规定。不准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公民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保密义务,学习和了解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了 解违法泄密应负的法律责任,以《保密法》为行动规范,检查和堵塞思想上、工作上的泄密漏洞,增强保密责任感,增强保密观念、法制观念,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四篇:保密义务声明
威海市君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职务发明归属及保密义务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和我与威海市君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定的《劳动活动》,我同意签署本声明,在双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及劳动合同解除后,承担本声明确定的义务,本声明将作为我与威海市君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劳动合同附件,从劳动合同生效起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职务发明归属
1.在劳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由我或我与集体合作做出的属于公司业务范围的任何发明、发现、设计、改进和创新成果的职务发明权、发现权、及其从属权利属公司所有.2.我或我与集体合作做出的发明、发现、设计、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其专利权、版权、注册权或其
它保护性权利的申请权属公司所有,申请后取得的专利权、版权、注册权及其它保护性权利归公司所有。
3.我所做的发明、发现、设计、改进及创新的成果,如与公司或与公司合作的其它单位所使用、制
造或销售的任何产品或组成部分有关,其所有权归公司所有。
4.我为公司所做的上述发明、发现、设计、改进、创新成果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将不要求公司另
付酬金,而由公司决定是否在绩效考核中予以考虑。
5.我会将上述任何发明、发现、设计、改进,创新的全部细节及时向公司汇报,而不是泄密给任何
局外人、公司。
二、保密义务
下诉内容为公司的商业秘密:
1.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
2.公司的资产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会计资料;
3.公司的业务秘密:客户名单、发行渠道、谈判底价、经营策略;
4.公司的情报、文件和档案;
5.公司的其它的商业秘密。
本人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和劳动合同解除后,都将为公司保守上述商业秘密。在劳动合同解除时,除个人物品外,我将不带走任何与公司有关的物品,包括公司的计划、草图、样本、文件、物品和其它含有上述商业秘密的载体,也不保留其复印件和备份。
本人不会使用上述商业秘密,受聘于其它单位、自己开业、从事第二职业,发表论文或以其它任何方式获得利益。
若违反此声明,参照《劳动合同》第十条第三款相关责任执行。
声明签署人:
月日年
第五篇:筑牢拒腐防线
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是继去年党中央颁布巡视工作条例、问责制和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之后颁发的又一十分重要法规,表明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一年多来,我县各地各单位在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学习《廉政准则》,就是希望以此来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下面,我从我国的反腐倡廉之路、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遵守《廉政准则》的现实意义和如何遵守《廉政准则》等五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廉政准则》。
一、我国的反腐倡廉之路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反对腐败、纯洁队伍、提高战斗力的斗争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也不断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
建国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集体领导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查处各级不廉洁的干部;开展整党、整风、整社等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行,形成压制腐败的强势;注重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制度的奠基者,制定了一系列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具体制度;组建了专门机构,加强纪律检查和监察工作。同时,注重思想教育,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注重人 民监督,扩大群众参与,公开揭露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腐败的危害性、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极端重要性,认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科学地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阶级根源和社会历史原因,着重从体制和具体制度上剖析腐败产生的社会基础;强调反腐败斗争首先解决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指导问题,必须服从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经济建设;一再主张坚持“两手抓”的原则,提出靠教育和法制两种手段来解决腐败问题,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治腐道路;明确提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要突出重点,从党内入手,从领导干部抓起,从严治党,依靠群众,加强监督。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党心民意的重大措施,包括坚决反对和纠正领导干部特殊化、开展整党,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争之风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成果;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争之风的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大力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艰苦奋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表现在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有所提高,查处 了一批腐败分子,重点部门和行业的风气有所好转,源头防止腐败取得明显成效,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反腐败的整体合力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反腐倡廉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每年都在纪委全会上发表讲话,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要求。以温家宝为总理的国务院每年都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对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委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呈现出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二、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式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反腐败斗争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是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形式依然严峻。
一、反腐败斗争保持平稳健康、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从反腐败斗争的发展态势来看,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轨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臵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逐步规范,为反腐败斗争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轨道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惩治腐败的成效看,消极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不移地坚持查办违纪案件的工作,全国查办违反党纪政纪案件约300万起,处分约350万人。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总体上呈现稳中有 降的态势。能够说明问题的有两点:一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举报逐年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全国各地纪委信访部门掌握的情况来看,检举控告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信访总量在2003年为64.8万件,在2006为54.5万件,同比下降18%。此后的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二是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有所下降。2003年结案17.2万件,2006年结案12.3万件,同比下降28.6%。总的来看,这些年加大治本力度发挥了作用。从反腐败斗争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看,反腐败为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了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湿漉漉、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从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518484名党员党纪政纪处分,占党员总数的1.65‰。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交通法规等比较轻微的违纪违法行为。真正称得上是腐败分子的(主体是掌握一定公共权力或受委托行驶公共权力的人;行为方式是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腐败行为后果严重,受到司法机关的刑事处分)的每年有1.2万人左右,占党员总数的0.17‰。说明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少数。从人民群众的反应看,群众对反腐倡廉成效在相当程度上是认可的。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纪委研究室连续多年在部分省(区、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等多项指标持续提高。同时,我国的反腐败成效也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近年来,透明国际每年发布一次清廉指数,我国的得分趋于上升。2008清廉指数排行榜在被涵盖的18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72位,得分3.6分。
二、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一是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呈多发态势,特别是一些权利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岗位和部门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仍然比较突出。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如商业贿赂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企业的重组改制和破产、产权交易中国有资产流失,少数党政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矿产资源开采等问题,在一些地方部门比较严重。四是推进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任务依然比较繁重。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严重的本位主义,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作风漂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以权谋私,个别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效率低下,办事推诿,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五是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有些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有效预防腐败的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很多的落实;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廉政准则》出台的背景。《廉政准则》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7年3月,在总结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 求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廉政准则(试行)》。近14年来,《廉政准则(试行)》对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时期党建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廉政准则(试行)》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亟须修订:一是全面吸收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新要求的需要。《廉政准则(试行)》颁布实施后,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和中央纪委先后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廉政准则》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基础性法规,应当将这些新要求吸纳进来。同时,将分散在不同文件中的新要求整合到《廉政准则》中,也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二是吸收借鉴实践经验的需要。《廉政准则(试行)》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出台了一批制度规定。其中包含着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效做法,有必要通过修订加以吸收,上升为全党遵循的廉政要求。三是与其他党内法规更好衔接的需要。近年来,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批重要法规相继出台。通过修订,可以使《廉政准则》与其他党内法规更好地衔接。四是《廉政准则(试行)》的实施与监督部分充实和完善的需要。《廉政准则(试行)》的实施与监督部分比较单薄,需要加以充实和完善,以增强其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央批准的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都明确提出,修订《廉政准则(试行)》。
(二)出台《廉政准则》的意义。《廉政准则》是我们党 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制定的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这体现了中央反腐倡廉毫不动摇与坚强坚决的信心。《廉政准则》对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奉公守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对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提高党建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必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首先,《廉政准则》给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能起到防范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作用。以前“试行”的《廉政准则》不是正式准则,缺乏刚性,对党员干部的威慑不够,以致某些干部抱有侥幸心理。现在“转正”了,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必然会起到警示、教育和保护作用,使党员领导干部更加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最大程度地使党员领导干部少违纪违法甚至是不违纪违法,进一步推进党的廉洁工作建设。
其次,《廉政准则》对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它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既能让人民满意,也能得到更多党员干部的认可,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真正把精力用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上,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良好的从政风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程。
(三)《廉政准则》的主要内容。《廉政准则》一共3700多字,分为总则、第一章(廉政从政行为规范)、第二章(实施与监督)、第三章(细则)四部分。
总则部分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五个必须”的原则性要求。第一个必须就是理想信念。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第二个必须就是宗旨观念。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个必须就是作好表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谨、自励;第四个必须就是清正廉洁。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第五个必须就是作风优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宏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五个必须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也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加具有统领性、指导性、前詹性和科学性。
第一章(廉政从政行为规范)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8个禁止,52个不准。第一条是“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这里面规定了6个不准,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以交易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部信息谋取利益,违反规定多占住房,买卖保障性住房”等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所做出的一些禁止性规定。第二条是“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这里面规定6个不准,这6个不准当中也新增了很多内容。比如说,针对“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或者证券”,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休后从业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经商办企业、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或者证券、在证券投资兼职取酬,离职或者退休以后的从业等方面作出了政策界线。第三条是“禁止违反公共财务管理和使用的规定”。这里面规定了8个不准,也增加了很多新内容。比如说,针对违反规定用公款购买商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乱发津补贴和奖金,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象征性支付钱款方式非法占用公共财务,挪用或者出借社保基金或者住房公积金等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公款报销、借用公款公物,管理和使用公款、公共资金以及其它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政策界线;第四条是“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这里面规定了8个不准,这8不个不准也有很多新增加的内容,如针对不按照规定程序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免干部,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作出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政策界线;第五条是“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这里面规定了8个不准,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如针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其它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默许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以本人的名义谋取私利,允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异地工商注册登记后到本人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都做出一些禁止性规定,明确规定了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使用,收受他人财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的一些政策界线。第六条是“讲禁止比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这里面有5个不准,主要是针对违反规定决定或者批准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品,违反规定,决定或者批准用公款或者通过摊派的方式举行各类庆典活动 等方面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务消费、违规批建楼堂馆所,违规使用小汽车等方面的政策界线; 第七条是“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这个条文是新增加的,具体规定了5个不准,主要是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的承包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和其它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干预和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些领域里面的一些政策界线。第八条也是这次新增加的条文,“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这里面规定了6个不准,主要是针对搞劳命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虚报工作业绩,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项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从事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活动所做出的一些禁止性规定。
第二章(实施与监督)。为保障《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准则”专门对保障措施做出了五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个是明确贯彻落实的责任主体。《廉政准则》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党组)和主要负责人是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责任主体;第二个是明确了纪委的工作职责。即要进一步协助同级党委(党组)抓好《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并且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三个是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教育制度和执行《廉政准则》监督 检查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四个是把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明确要求把实施和执行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结果作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细则)。明确了适用范围;授权有关组织可以制定具体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党组织,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来制定具体规定等。
四、遵守《廉政准则》的现实意义
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政的基础性法规,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现实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明确的自律标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道德防线,增强领导干部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制定较为全面的行为规范,明确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做的,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及到具体廉洁从政问题时有所遵循。《廉政准则》从8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52个“不准”的要求。这些“不准”,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界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为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
(二)为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和措施。针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惩治不到位”问题,一方面,《廉政准则》关于行为规范的规定,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监督的标尺和依据,使各种监督主体在监督、评价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时能够“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廉 政准则》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实了实施与监督措施,从而使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教育、管理、监督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明确;使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增强责任意识,形成领导有力、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与相关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的关系更加协调。
(三)为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抓手。《廉政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是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方面制度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廉政准则》的具体实施,既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直接影响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其他重要工作。比如:开展以《廉政准则》为主要内容的廉洁从政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围绕提高《廉政准则》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建章立制,可以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视野和领域;对照《廉政准则》提出的各项要求,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预防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为契机,深挖细查一批案件,可以进一步加大惩治工作力度等。
(四)有利于进一步树立我们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廉政准则》的规定,标准很高、要求很严,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廉政建设的主张,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绝不容忍腐败的决心和态度。通过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能够从《廉政准则》中了解和认识到我们的党不仅不允许领导干部有特殊利益,而且对他们有更多的约束和限制;有利于在 全社会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人们廉洁、守纪、公正的思想观念,促进各行各业形成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和廉洁从业环境。
五、如何遵守《廉政准则》
贯彻实施《廉政准则》,要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转变方式走新路,建设幸福新某”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认真学习宣传,深刻领会精神。一是要坚持把学习《廉政准则》作为党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好对《廉政准则》和贺国强同志在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电视电话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全面把握思想精髓,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二是要分级负责组织好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的集中学习,对《廉政准则》的“八个方面52个不准”,必须做到应知应会、熟练掌握。三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教育,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廉政准则》的热潮。四要开展集中培训。各级党校和干部培训机构要把《廉政准则》纳入党课教育和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到带头学习准则、严格执行准则、自觉维护准则。
(二)要开展对照检查,认真查纠整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廉政准则》的“八个方面52个不准”和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与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自查自纠的同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查找存在问题。在开展自查自纠和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分类,仔细分析问题 根源,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效果。
(三)要坚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作为践行《廉政准则》的主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做廉洁从政、遵纪守法的表率,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当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票”。一要管好自己。正人先正己。《廉政准则》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带头。要认真查找本人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切实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通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讲条件,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包庇袒护。二要管好“身边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责任和义务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友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正确看待和把握亲情,处理好国与家、党性与血缘、亲情与民情的关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有关规定,自觉做到公字当头,以人民利益为先。经常教育“身边人”摒弃特权思想,不起贪婪之念,不谋不当之利,不取不义之财。三要管好队伍。一个团结的班子才能带出过硬的队伍,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不搞“一言堂”、“小圈子”。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不越轨、不越位、不搞自由主义。要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兴事,齐心谋事。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不仅要科学制定制度,而且要有效执行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廉政准则》相关制度落实和执行的责任。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切实将制度中的弹性降至最低,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在制度的监督上,要将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在制度的执行上,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对违反《廉政准则》制度规定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搞下不为例,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从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