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及教学反思
大班优秀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班里了?
2.这只小老鼠啊,趁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块来听一听?
3.你觉得小老鼠溜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讲到“左看看,右看看”时提问:她为什么没跑几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们来学学,刚才老师在哪个字上停顿了,一共看了几下?
5.就这样,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是泡泡糖,于是她赶忙用手使劲拽,我们一块来学学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劲拽,又粘到哪里了,就这样,泡泡糖像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候一只猫冲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滚回家了。现在小朋友们再完整的听一遍音乐(教师画图谱)。
6.图谱哪个地方表示小老鼠东看西看的?我们一块打着节奏来表演一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
7.哪个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吗?小朋友们一块表演一下吧。
8.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9.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完整的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10.小朋友们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乱扔,要是我们也踩到了,那我们就跟小老鼠一样麻烦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断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动作,孩子们玩得很起劲,能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动作表现整个故事。最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本文扩展阅读:老鼠(俗称“耗子”),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啮齿类动物。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也有的为杂食性;种类多。
第二篇:小班音乐活动案例与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小班音乐活动案例与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2)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第三篇:大班音乐优秀说课稿《小老鼠送礼》
大班音乐优秀说课稿《小老鼠送礼》
一、说设计意图: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音乐游戏则是反映幼儿的生活和他们的情趣,在幼儿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爱好及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反映幼儿生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小老鼠送礼》的音乐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乐诙谐、幽默,深受幼儿喜欢。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爱好,我设计了音乐游戏《小老鼠送礼》。
2、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三、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在于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幼儿创编动作,并且加上自己的表情。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故事性较强的歌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从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四、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的准备:熟悉《小老鼠送礼》的旋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 磁带、木鱼。
2)、创设小老鼠去送礼的游戏环境。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得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将语言、音乐、游戏,在活泼的氛围中让幼儿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另外,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解决重点和难点;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幼儿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现自己对游戏情节的理解,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六、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此环节中我利用出示玩偶小老鼠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用启发提问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玩偶讲故事做铺垫。
2、根据歌词操作玩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1)讲故事前半部分,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怎么样?另一手又怎么样?”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2)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这一个环节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熟悉歌词,理解歌词,为创编动作做铺垫。
3、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听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把儿歌说一说。加深幼儿对歌词的印象。
4、创编动作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1)“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2)“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提示幼儿要注意表情, 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这时候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鼓励幼儿创编动作。
(4)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此环节中幼儿有模仿,有创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现代儿童的学习方式。
5、学唱歌曲〈〈小老鼠送礼〉〉
(1)“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引导幼儿哼旋律。用哼旋律的方法帮助幼儿熟悉并掌握音乐的节奏。
(2)“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3)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6、音乐游戏〈〈小老鼠送礼〉〉 。
(1)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2)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运用语言提示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游戏动作。
(3)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4)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5)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7、活动结束,在音乐中走出活动室。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胖厨师》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胖厨师》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动作建议 A段:胖厨师:切菜炒菜 小老鼠:偷看;
B段:胖厨师:揉眼睛 小老鼠:偷偷的走;
胖厨师:寻找小老鼠 小老鼠:摆出厨房用具的造型不动。
C段:情景一:胖厨师:品尝晚餐 小老鼠:偷看;
胖厨师:睡觉 小老鼠:偷吃。
情景二:胖厨师:倒酒 小老鼠:偷看;
胖厨师:装睡、得意 小老鼠:酒醉,最后醉倒。◆游戏玩法建议
A段:胖厨师做切菜炒菜的动作,小老鼠躲在“洞里”偷看;
B段:躲藏游戏,共八个乐句,单乐句时胖厨师揉眼睛,小老鼠偷偷的走;双乐句时胖厨师找小老鼠,小老鼠摆出厨房用具的造型不懂。
C段:情景一:前四乐句胖厨师品尝晚餐,小老鼠偷看。后四乐句胖厨师睡觉,小老鼠偷吃。
情景二:前四乐句胖厨师往菜里倒酒,小老鼠偷看。后四乐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结构,并掌握节奏X X XXX
2、即兴进行表演通过观察和讨论躲藏游戏的规则。
3、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在合作中收获快乐和愉悦。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2、观看情景表演
教师指导语:小老鼠和胖厨师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随乐游戏:分段、分角色表现音乐
(1)A段:胖厨师:用X X XX X节奏表现切菜、炒菜动作
小老鼠:在鼠洞里偷看
(2)B段:躲藏游戏
(3)C段:小老鼠偷吃胖厨师的美食
4、师幼共同梳理,回忆故事情节。
5、师幼分角色共同完整随乐游戏,感受和表现音乐
6、引导幼儿观察胖厨师用了什么样的办法抓到了小老鼠,尝试按故事情境的顺序在音乐中分角色游戏。
教师提示语:胖厨师特别生气,他想了什么办法抓住小老鼠的呢?
(1)教师情景表演
(2)动儿尝试练习
(3)完整表演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及反思:《蹦蹦跳跳身体好》
一、说教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蹦蹦跳跳身体好》旋律欢快,内容有趣,整个歌曲极短的句子中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动物运动会场景。
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歌曲的内容,并能按照歌曲旋律准确的演唱。
2、学习用说唱方式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并尝试为歌曲议定名字。
3、体验歌曲带来的愉快情绪,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旋律特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歌曲的两声部演唱。
活动准备:歌曲伴奏MP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图谱导入
通过大森林开动物运动会作为活动导入,出示图谱并说出歌曲中的句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二、学唱歌曲
通过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怎么样,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来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旋律欢快的歌曲,接着提问“你还听到了什么,能用歌曲中的句子来回答吗?”作为学习歌词的衔接,与幼儿熟系记忆歌词;然后与幼儿一起轻轻地歌唱。
三、学习简单的两声部合唱。
“小动物们的比赛太精彩了,你看拉拉队也赶来为他们加油助威了”出示拉拉队图片,介绍拉拉队,听歌曲提问“拉拉队在哪里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都喊了什么?”让幼儿通过图谱,知道拉拉队在什么地方出现,出现的时候都说了什么。师幼练习两声部合唱,接着幼儿分组尝试两声部合唱。
四、创编歌曲的名字
好听的歌曲我们已经学会了,我们能不能为这首歌曲想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让幼儿思考出自己满意的答案
五、与同伴分享歌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我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动开始时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歌曲中的句子,熟系歌曲句子,然后播放音乐,使幼儿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高兴、快乐的情绪,为幼儿后面的学习作下了铺垫。在学习理解歌词部分,我采用了清唱的方法,让幼儿去倾听、感受,当幼儿说出歌曲中的内容时,我就指着幼儿说到的地方,再说一遍歌曲句子,活动中,我运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从效果看,幼儿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内容,他们很愿意、很积极的要用一种愉快、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当幼儿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为了进一步体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我设计了唱说唱词的环节,我先向他们介绍拉拉队,让他们知道歌曲中的拉拉队在唱到哪一句的时候为运动员加油呐喊的,接着分组演唱,让一部分幼儿当“运动员”,一部分幼儿当“拉拉队”,通过运用说唱词唱出重唱部分,体现出小动物比赛的精彩,使他们在唱的过程中感受热烈的气氛,体验乐曲表达的快乐情绪。
不足之处:这节课在让幼儿理解、感受的部分还可以再充分些,幼儿学唱歌曲时要让幼儿感受出、说出要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而不是由教师讲,幼儿唱,幼儿没有充分感受、理解的时间和机会。我在问问题时,显得过于繁琐,一个小问题问了好几次,有点罗嗦,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在下次音乐活动中,我一定会多多注意这次音乐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并争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