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成世界经济重要推动力”的这个观点,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来说,已经大大超越了其本应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这个经济已经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会有疑问中国的经济还能增长多久,或者说中国的经济会突然地停止增长吗。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010年对世界经济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退去,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拉动下,世界经济虽然复苏仍在延续,但却增长乏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通胀越发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预计高于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造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了6.6227,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张首次突破4%,其中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这一年里中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增长。
在先后历经最困难、最复杂的调控年景之后,2011年,面对“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如何走,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预知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中国的当前经济形势,来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所会遇到的问题。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所包含的国家战略意图和走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情景也不容乐观: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内部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
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在这些战略的实施中,中央政府通过各种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建设投资社会保障和功过那个服务项目的补贴的等,对中西部提供了大规模投资等财政支持,大幅改变了资源投入的区域配置格局,但是如今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明显。而且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问题,一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的经济运行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另一个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次过分依赖外贸,内需拉动不足,再次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协调,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高。最后一点,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以消耗大龄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大家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在这些问题中过分依赖出口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导致我们更多的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的左右,安全风险不断积聚。
我认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首先,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也正如社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发展。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三是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提高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能源节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中国经济纵然面临着许多考验,但是只要决策者们认真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中国的经济未来几十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但是我也希望中国不要一味只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二篇: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本站推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及问题
海管1001张锐 0211100105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发展的在校学生,我想就我个人而言发表下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微薄看法。
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看,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放缓的趋势,各季度来看,一季度增速为10.6个百分点。二季度为10.1,而到三季度就降至9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保持较高的增速依旧十分不易。但,随之,通胀的压力给当前的经济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百分之八十的企业认为当前的通胀已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就当今而言政府想要管理通胀预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日趋险峻的CPI指数面前,政府利用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大部分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可以降低利率,进而加速投资和消费。但从货币主义观点看,货币存量的增加,最终将影响到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就中国现实情况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对当前物价满意指数为28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下降1.3个百分点,各季度未来物价预期持续走高。一个较为现实的现状是,主要城市居民预期房价继续上涨,投机性抢购的局面屡禁不止。虽然通胀似乎已成实事,但也不能忽略在其他领域取得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外资进出口等等这些指标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另一个趋势而言,在内需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外贸出口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尽管外需增长明显放缓,对我们的外贸出口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但顺差依旧保持短暂的增长,产业结构也趋于协调,这是可喜的改善,例如,结构调整中注重进一步抑制能源消耗搞,资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重的一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首先,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打,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其次,应该看到我国人口多,市场打,人均收入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还不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需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路线,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
第三篇: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睹目,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首先,GDP的加速增长。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其次,工业止跌回升态势明朗。受去库存化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并未随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而快速升温,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较低区间运行。但是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增长振荡向上的趋势明显。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创去年10 月以来增速新高。工业景气止跌回升态势还得到了以下二方面的证据支持:一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6个月升至50 上方,显示了制造业已处于景气扩张轨道。二是作为经济“风向标”的发电量连续3个月增长,6月份同比增长了5.2%,7月份增速略有回落,但增幅仍达到4.8%,8月增长9.3%。
第三,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增幅高出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按不变价计算高出幅度则应该在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3.2%,更是达到了改革以来历史高位。为了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新开工项目234906个,同比增加69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这为固定资本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消费加速增长,农村消费增长罕见地快于城市消费。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平稳加速增长态势。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是1986年至今23年来的同期新高。8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935亿元,增长15.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第五,两大市场出现意外回升。从汽车市场来看,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上半年,我国汽车销售608.8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66%;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108.56万辆,增长63.57%;8月全国汽车销113.85万辆,同比增长81.2%。按此态势,2009 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1200 万辆几无悬念。从房地产市场看,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与1-7月相比加速6.2个百分点,与1-6月相比加快5.4个百分点。3-8月价格环比上涨0.2%、0.4%、0.6%、0.8%、0.9%和0.9%。
2、经济热点词
*房地产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
此点无论用“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来衡量,都只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看北京的情况。现在北京五环内新盘均价已达3万,一套两居面积80平方米,总价需240万,而月租金不过4000元(略高于市价)。假设房主是一对夫妇,他们年收入合计12万元(略高于北京平均职工工资)。可以得到北京的租售比为1:6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都远远落在可以接受的区间外。
第二、房价虚高的原因
房价虚高的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在于社会巨大的贫富两级分化。如我多次引用的资料,关机构在2009年发布了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总榜单,3000个家族财富总值16963亿,平均财富5.654亿。套用一句
楼市中人的口头禅,叫“穷人知道自己有多穷,不知道别人有多富。”考察印度、俄罗斯等贫富差距同样很大国家的情况,发现孟买的房价高者也要6万人民币左右每平方米,莫斯科的房地产均价约为25000元每平方米。
第三、房地产调控措施,既无目标,哪来结果?
有些人奢谈什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实际上放下桃红色的幻想,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调控连目标都还没有,哪来结果?
据说需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请问何谓部分城市,何谓过快上涨?有无明确指向?难道这是个心理学概念吗?如果要明确上述两点,最起码我们需要一套全国房价预警数据,至少包括:全国城市住宅类建筑物的存量面积、全国城市每年新增住宅类建筑物总面积、全国累计已售商品房出租率和空置率、全国新增商品房中的非首套房比例和出租率、空置率,等等。实际上这套系统现在还没有。据正在参与上述系统建设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不过是为了做一个东西而做一个东西”!
(来源 乌镇之乡网文)
*通货膨胀
端午节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引发了市场一片议论。经济出现滞胀?会不会“硬着陆”?通胀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围?经济增速放缓能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走向如何?这些疑问表明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从经济数据看,PMI环比回落已成事实,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也都将小幅回落;从物价角度看,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同时非食品价格仍维持高位。
“近期由于CPI构成要素中各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起彼伏,使得短期内CPI上涨幅度难以有效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同比还会再次创出新高。预计在物价高点出现之后,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应该会有所回落。但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加上非食品价格涨幅持续维持高位,使得下半年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有较大不确定性。”交通银行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判断认为,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一方面经济增速在放缓,另一方面物价却出现反弹,因此“滞胀论”和“硬着陆”成为影响市场的主导观点。
实际上,在对5月CPI普遍看高的情况下,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通胀压力也会减轻。与此同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也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何况,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
“5月份PMI虽然有所回落,但52.0%继续保持在了50%以上。从走势上看,持续的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增速呈平稳回落态势。”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当前经济可能正进入到一种不温不火的“平台期”。这种变化意味着,前期的紧缩政策正在收到成效,未来经济可能温和减速,这将为未来一至二季度内通胀的回落奠定基础,中国经济由此将可避免“滞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认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处在9%左右的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中国经济不会在2013年之后出现“硬着陆”。
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为9%,三季度环比增长仍会趋弱,年中通胀触顶时将达到5.5%至6%,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反弹。未来经济将“软着陆”,在紧缩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外。随着通胀压力缓解,激进的紧缩政策也会消减,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再度加速。
鲁政委也认为,紧缩有效,温和减速,不是“滞胀”,不会“硬着陆”。当前的经济减速,总体仍
然温和,“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而“滞胀”则是指经济增速下落到“萧条”的水平上而物价依然高企,当前经济增长即便减速也仍在景气区间,此时称为“滞胀”并不严谨。目前的经济减速,正是2010年以来政策持续紧缩逐渐显效所带来的,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和需要,有利于未来物价水平回落;一些企业在此过程中感觉压力不断增大,也是控制通胀预期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他预计,6月份仍存在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6、7月份可能继续加息。
对于未来政策走势,唐建伟则认为,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他说:“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最近央行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都强调切实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此看来,“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平衡调控仍在朝预期方向发展。短期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下半年回落趋势不改。目前经济的合理适度回落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紧缩政策滞后效应还将继续显现。实现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回落仍是可以期待的。
(来源:金融时报 钢之家资讯部采编)
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存在的问题
1、经济复苏严重依赖于政策效应
从投资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8729亿元,增长39.9%,高出整体增长6.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82.7%,国内贷款增长47.4%,自筹资金增长33.3%,利用外资下降12.1%。
从消费看,全社会零售总额中增长最快的政府消费和企业、居民消费明显慢于总体水平;农村消费加快主要是“家电下乡、电脑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所致;汽车销售加速主要是政府对节能、低排放汽车进行补贴所致;房地产则是超宽松的信贷环境所致。
2、经济复苏速度呈现前快后慢格局
来自政府投资项目节奏和银行信贷的变化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房地产、股市走势带来相应影响。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月78098亿元,增长33.6%;7-8月增长31.7%;幅速放慢了近2个百分点;社会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在7月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点17.3%,8月为16.8%,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今年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为9.1%,加速4个百分点;
7、8月在6月份10.7%的基础上分别加速0.1和1.6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加速增长1.3个百分点;预计三季度9%,四季度10%,全年8.4%左右,均加速增长1个百分点。
3、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产能过剩。今年上半年,电力、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造船工业超过50%,水泥业甚至接近80%。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大约30%,其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6.9%,铝冶金过剩34.3%,铁合金过剩29.6%。
其次,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衡。我国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08年的43.5%,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今年以来,虽然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增长的加速度更快。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在7.1%的经济增速中,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6%。如果不考虑进出口贸易的情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已上升到了62%比38%。
4、泡沫经济迹象显现
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人们对于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家加快持有房屋等实物资产,以期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放大的原因是:降息、给第二套房贷松绑、土地出让金可延缓缴纳、户型比例限制放松、利率打折优惠、调低房地产业项目资本金比率,降低了开发商的贷款条件和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其中二季度房地产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总量同比增速高达82%,远超整体信贷增速水平。投资企业投向出现了“房产业热,工业冷”的现象。统计显示,1-7月,外资投向重庆工业54.17亿元,同比下降4.1%,投向房地产业87.76亿元,同比增长62.3%,投向房地产的资金是工业的1.62倍。
目前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两大全国性房地产协会的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达到3亿~4亿平方米。随着中央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投入掀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楼市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调整期。不管是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滞胀时期的经验看,还是目前美国房地产的走势看,以住宅作为保值投资手段是不成立的。
其次,中国股市的泡沫。在几年内企业业绩无法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股市今年最高涨幅达到60%多。股市泡沫的迹象:一是多数股价已经透支业绩;二是资金推动型;三是利空当成例好炒作。
目前股市的潜在风险:这次是由信贷主导的资产泡沫,其破灭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型衰退,更集中地体现在银行身上,对股票市场和经济的伤害将比过去更大。
第三,新能源成为最容易忽视的泡沫经济。中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既能提高我国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能促进内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大跃进”现象:中国在2008年的绿色能源投资超过156亿美元,比2007年上涨18%。北美洲可持续能源的新投资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8%。中国连续四年实现新增容量翻番,2008年突破2千万千瓦大关。目前,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者。中国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风能市场。
目前潜在的风险:
成本大。据初步估算,若以煤电成本为基数,生物质发电成本为1.5倍,风力发电成本为1.7倍,而光伏发电成本更高达11-18倍。
市场容量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千瓦,但其中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风电企业的需求。”
大量企业亏损: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全国70%至80%的风电场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这一切源于匆忙上马、不严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论证,目前排名稍后的企业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投资效益较低:同样的财政补贴用以改造常规能源和发展农村沼气,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增加就业看可能更合算。
我们需要对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正确的定位:新能源不是刺激内需的主要手段。提高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式应以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等为主,新能源发展为辅。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财政部曾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为中央项目的配套资金在6000亿元,但地方债只有2000亿元的规模,余下仍有4000亿元的缺口。
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测算,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余额超过4万亿元,约相当于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这还不包括“隐性债务”。
三、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存在问题的对策
1、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2、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紧货币”);
3、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扩大内需”单独成章,由重外向转向重内向;
4、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降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5、由重GDP增长转向淡化GDP指标,转向重民生;
6、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影响;
第四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教科院09(5)陆媛媛
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局面。美国金融危机深化与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我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凸显,使我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失衡矛盾,正在影响我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平滑调整态势。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并不是单纯地以增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而言,短期是增长水平问题,长期则是结构优化与经济均衡问题。只有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均衡,才能最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势,但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企稳回升,但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
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埋下祸根。
中国当前的就业依然是那种以牺牲劳动保障和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廉价就业,依然是很脆弱的就业,虽然这样劳动力可以解决暂时吃饭和生活问题,但劳动力无法适应增加的社会生活成本需要和自我和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国家一些政策性
就业和一些强制就业因素,国家数据性就业无法遮盖当前就业的脆弱性和危险性。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水准将从新将一些脱离贫困或者进入小康生活人群重新拉到贫困线左右。
那么,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的政府又会如何处理呢?
第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精髓。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惟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市奏、力度。
第二,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
第三,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高度重视农业,千方百计使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农业不仅是整个经济的命脉,还关系到是否能够管好通胀预期。
第五,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第六,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正确处理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同时搞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第七,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经济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安全上互相信任,共同维护。
第八,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的大背景下,今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增长趋缓与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寻找机遇,是摆在我国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战略决策。
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中国政府就在,中国经济就不会有问题。
第五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集中爆发的经济乱象延续至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西方经济低迷,债务、货币、银行、社会等问题丛生。为摆脱困境,发达国家利用主导或优势地位,通过低利率、弱货币、“量化宽松”等政策转嫁危机。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长态势稳定,但遭遇国际热钱狙击,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下行风险逐步显现。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长期特征
长期看,世界经济发展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美国经济的去虚拟化。美国提出“出口倍增”与 “再工业化”计划,对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重视。“量化宽松”下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亚太地区贸易的积极参与(推动TPP)等,都可以认为是美国在回归实体经济策略下的具体手段。二是金融去杠杆化。“金融危机”导致美欧纷纷改革金融法案,强化金融监管。金融活动萎缩,投资、生产、消费等正常经济活动将会受到长期影响。三是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美国率先要求购买本国产品,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贸易摩擦增多。原IMF总裁卡恩更是建议亚洲在必要时实行资本控制以预防金融危机向该地区蔓延。
二、主要经济体整体运行态势
美国经济由于缺乏国内消费的有效支撑,年初的复苏迹象没有得到延续,经济增长乏力。10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2%,虽然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恢复,但仅相当于2010年以来季度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
1流动性全球泛滥的同时,也抬高了美国的物价指数。年初至今,各月CPI基本处于2.7%(2009-2010年的最高点)上方,其中10月份高达3.5%。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到期,致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应声下跌,7月至今,始终在接近50的荣枯线上方波动,连续3个月处于连年来的最低点(今年2月的最高点为61.4)。国内消费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年初至今一路向下,10月又跌至39.8,接近了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37.3的最低点。
欧洲地区始终难以摆脱债务危机阴影,且已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波及范围也已经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较小经济体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更大规模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引起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倒退甚至是欧元区的瓦解。虽然10月27日的第二轮欧盟峰会对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三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属缓兵之计,只能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对于根本的财政危机,仍需深度的制度改革。
亚洲地区,日本上半年发生的特大地震,直接影响到电子、汽车等产业链的正常生产和供应。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已经升至新高(约是GDP的2倍,赤字占到GDP8%),稳定财政与灾后重建难以两者兼顾,经济复苏之路会更加漫长。此外,重创全球电子产业的泰国洪灾业也已经对日本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且持续时间最乐观估计也要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后。鉴于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韩国也将明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调低至3.7%,较2010年低2.4个百分点。
三、全球背景下的国内经济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美国、北约的军事行
动加剧了北非政局动荡,国内进口大宗商品与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加之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滞后影响,我国通货压力逐月增大,直到8月CPI才开始小幅回落。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齐齐施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这无不给产品低附加值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期间,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平稳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持续偏紧,经济增长逐月放缓。
美欧等我国主要传统贸易市场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我国对诸如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今年增长异常强劲。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旨在通过重建高端制造体系,支持本国就业、出口以及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欧美等国为践行这一政策,在对内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更频繁的祭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美国近期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力推的TTP,就可以认为是其在传统的贸易协作弱势地区的高调布局,旨在帮助美国经济重返亚太、实现五年倍增计划与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年初至今,我国GDP逐步走低到第三季度的9.1%(1-3季度9.4%)。如果向前追溯,我国2010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为11.9%,GDP逐季度走低已经持续了近两年,而且根据主流判断,明年的中国及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国内CPI已经开始回落、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制约我国对经济增长适度刺激的约束有所放松。国际上,近期欧美经济动荡加剧,或有一些跨国公司将从我国抽走资金,转回欧美救急,进而造成了资金的流出。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下降了248.92亿元,这是近
四年来首次下降。另外,从2008年政策微调的经验看,当年政策大幅调整背景是8月CPI降到5%以下,工业增速降至13%以下。即经济减速成为主要矛盾。目前情况看,10月工业增速为13.2%,且仍为下行趋势,10月CPI为5.5%,虽然春节因素仍受到广泛关注,但基本已确定为下行趋势。从国际、国内以及历史经验看,解决经济放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对这一点,在温家宝总理天津调研上的讲话中已经得到体现。
事实上,出口萎靡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9月,我国出口总额为1696.73亿美元,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7.1%。与8月相比,增速大幅回落7.4个百分点。若以欧洲为首的海外经济持续低迷,出口恐将继续滑落。此外,前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国外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的条件下,扩大消费(10月25日,商务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支持(10月25日,银监会发布 《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透露,第一批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即将面世。)将成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四、现阶段问题与对策
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通胀压力还不小。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并会继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
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同时这种困难可能会一直持续的明年,许多国家都下调了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从宏观上看,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是解决一下三个问题:第一,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难度很大。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第三,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必要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需的。
五、北京情况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今年一季度的8.6%,下降到三季度的8.0%,占比80%左右的第三产业增速到第三季度也仅为
8.5%。工业增速逐月下滑,1-10月累计增长7.1%,当月仅为5%。速度的降低,一方面与国际、国内大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市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用工结构深度调整的内在因素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进行得十分深入。这种调整不仅表现为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还表现为近年发展中国家在更高的制造业环节对发达国家形成竞争。日本产业界,尤其是以索尼和松下等为代表的大型制造集团已经在实施各自的产业升级调整计划。北京正在大力推动“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升级,但如何换?换什么?始终没有清晰的答案。日本产业界的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提了醒,这其中蕴含着
难得的战略机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急转直下,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链环节已经难以适应北京的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根据《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行业将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依靠基础电信业务增长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终端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链方向转变。带动信息服务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并实现智能终端产业的全面升级。特别是TD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手机和其他各类智能终端。北京应该抓住国家通信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向行业的高端环节布局。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期,一方面完善产业的本地配套,另一方面,输出北京产品、打造北京品牌,抢占国内市场。重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抓大促小,积极从金融、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促进北京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增强北京产业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