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走向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按照通行的国际经济规则扩大市场准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坚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坚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9年,中国吸收外资达到900亿美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今年上半年,中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万家,实际使用外资5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1%;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这为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率先实现回升向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招商引资、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互利共赢的。对中国来说,通过持续吸引外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以及众多国际化人才。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赢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不少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近年来,中国全面把握对外开放阶段性特点,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企业1.3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已达2457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缓解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的矛盾,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
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把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厚的回报。当前,中国正积极致力于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中国致力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已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制造业、农业的绝大部分领域和100个服务贸易部门都已对外开放,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投资环境依然为众多外商投资企业所看好。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中国,正在把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同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教科院09(5)陆媛媛
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局面。美国金融危机深化与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我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凸显,使我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失衡矛盾,正在影响我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平滑调整态势。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并不是单纯地以增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而言,短期是增长水平问题,长期则是结构优化与经济均衡问题。只有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均衡,才能最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势,但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企稳回升,但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
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埋下祸根。
中国当前的就业依然是那种以牺牲劳动保障和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廉价就业,依然是很脆弱的就业,虽然这样劳动力可以解决暂时吃饭和生活问题,但劳动力无法适应增加的社会生活成本需要和自我和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国家一些政策性
就业和一些强制就业因素,国家数据性就业无法遮盖当前就业的脆弱性和危险性。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水准将从新将一些脱离贫困或者进入小康生活人群重新拉到贫困线左右。
那么,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的政府又会如何处理呢?
第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精髓。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惟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市奏、力度。
第二,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
第三,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高度重视农业,千方百计使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农业不仅是整个经济的命脉,还关系到是否能够管好通胀预期。
第五,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第六,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正确处理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同时搞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第七,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经济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安全上互相信任,共同维护。
第八,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的大背景下,今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增长趋缓与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寻找机遇,是摆在我国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战略决策。
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中国政府就在,中国经济就不会有问题。
第三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集中爆发的经济乱象延续至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西方经济低迷,债务、货币、银行、社会等问题丛生。为摆脱困境,发达国家利用主导或优势地位,通过低利率、弱货币、“量化宽松”等政策转嫁危机。新兴经济体总体经济增长态势稳定,但遭遇国际热钱狙击,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下行风险逐步显现。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长期特征
长期看,世界经济发展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美国经济的去虚拟化。美国提出“出口倍增”与 “再工业化”计划,对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重视。“量化宽松”下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亚太地区贸易的积极参与(推动TPP)等,都可以认为是美国在回归实体经济策略下的具体手段。二是金融去杠杆化。“金融危机”导致美欧纷纷改革金融法案,强化金融监管。金融活动萎缩,投资、生产、消费等正常经济活动将会受到长期影响。三是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美国率先要求购买本国产品,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贸易摩擦增多。原IMF总裁卡恩更是建议亚洲在必要时实行资本控制以预防金融危机向该地区蔓延。
二、主要经济体整体运行态势
美国经济由于缺乏国内消费的有效支撑,年初的复苏迹象没有得到延续,经济增长乏力。10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2%,虽然较前两个季度有所恢复,但仅相当于2010年以来季度最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
1流动性全球泛滥的同时,也抬高了美国的物价指数。年初至今,各月CPI基本处于2.7%(2009-2010年的最高点)上方,其中10月份高达3.5%。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到期,致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应声下跌,7月至今,始终在接近50的荣枯线上方波动,连续3个月处于连年来的最低点(今年2月的最高点为61.4)。国内消费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自年初至今一路向下,10月又跌至39.8,接近了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37.3的最低点。
欧洲地区始终难以摆脱债务危机阴影,且已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波及范围也已经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较小经济体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更大规模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引起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倒退甚至是欧元区的瓦解。虽然10月27日的第二轮欧盟峰会对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三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属缓兵之计,只能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对于根本的财政危机,仍需深度的制度改革。
亚洲地区,日本上半年发生的特大地震,直接影响到电子、汽车等产业链的正常生产和供应。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已经升至新高(约是GDP的2倍,赤字占到GDP8%),稳定财政与灾后重建难以两者兼顾,经济复苏之路会更加漫长。此外,重创全球电子产业的泰国洪灾业也已经对日本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且持续时间最乐观估计也要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后。鉴于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韩国也将明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调低至3.7%,较2010年低2.4个百分点。
三、全球背景下的国内经济
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美国、北约的军事行
动加剧了北非政局动荡,国内进口大宗商品与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加之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滞后影响,我国通货压力逐月增大,直到8月CPI才开始小幅回落。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齐齐施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这无不给产品低附加值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期间,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平稳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实际持续偏紧,经济增长逐月放缓。
美欧等我国主要传统贸易市场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我国对诸如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今年增长异常强劲。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旨在通过重建高端制造体系,支持本国就业、出口以及经济增长。长期来看,欧美等国为践行这一政策,在对内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更频繁的祭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美国近期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力推的TTP,就可以认为是其在传统的贸易协作弱势地区的高调布局,旨在帮助美国经济重返亚太、实现五年倍增计划与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年初至今,我国GDP逐步走低到第三季度的9.1%(1-3季度9.4%)。如果向前追溯,我国2010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为11.9%,GDP逐季度走低已经持续了近两年,而且根据主流判断,明年的中国及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国内CPI已经开始回落、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制约我国对经济增长适度刺激的约束有所放松。国际上,近期欧美经济动荡加剧,或有一些跨国公司将从我国抽走资金,转回欧美救急,进而造成了资金的流出。中国人民银行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0月外汇占款下降了248.92亿元,这是近
四年来首次下降。另外,从2008年政策微调的经验看,当年政策大幅调整背景是8月CPI降到5%以下,工业增速降至13%以下。即经济减速成为主要矛盾。目前情况看,10月工业增速为13.2%,且仍为下行趋势,10月CPI为5.5%,虽然春节因素仍受到广泛关注,但基本已确定为下行趋势。从国际、国内以及历史经验看,解决经济放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对这一点,在温家宝总理天津调研上的讲话中已经得到体现。
事实上,出口萎靡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9月,我国出口总额为1696.73亿美元,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7.1%。与8月相比,增速大幅回落7.4个百分点。若以欧洲为首的海外经济持续低迷,出口恐将继续滑落。此外,前3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国外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的条件下,扩大消费(10月25日,商务部、财政部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加强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支持(10月25日,银监会发布 《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透露,第一批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即将面世。)将成为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四、现阶段问题与对策
今年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波动,通胀压力还不小。这些不利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并会继续显现,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煤电油运供应紧张,一
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同时这种困难可能会一直持续的明年,许多国家都下调了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从宏观上看,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是解决一下三个问题:第一,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把物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难度很大。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第三,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必要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对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抗御风险是必需的。
五、北京情况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从今年一季度的8.6%,下降到三季度的8.0%,占比80%左右的第三产业增速到第三季度也仅为
8.5%。工业增速逐月下滑,1-10月累计增长7.1%,当月仅为5%。速度的降低,一方面与国际、国内大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也受到我市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用工结构深度调整的内在因素影响。
目前,全球范围的产业调整进行得十分深入。这种调整不仅表现为低端制造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还表现为近年发展中国家在更高的制造业环节对发达国家形成竞争。日本产业界,尤其是以索尼和松下等为代表的大型制造集团已经在实施各自的产业升级调整计划。北京正在大力推动“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升级,但如何换?换什么?始终没有清晰的答案。日本产业界的变化实际上给我们提了醒,这其中蕴含着
难得的战略机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急转直下,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链环节已经难以适应北京的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根据《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行业将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依靠基础电信业务增长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终端制造业等上下游产业链方向转变。带动信息服务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并实现智能终端产业的全面升级。特别是TD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手机和其他各类智能终端。北京应该抓住国家通信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向行业的高端环节布局。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期,一方面完善产业的本地配套,另一方面,输出北京产品、打造北京品牌,抢占国内市场。重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抓大促小,积极从金融、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促进北京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增强北京产业发展的活力。
第四篇: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解读
房地产需求有保有压——例如限购政策
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结束——例如汽车消费3000元惠民补贴 广义货币(M2)——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狭义货币(M1)——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 同比——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与去年第n月比。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如,本期2月比去年2月,本期6月比去年6月等。其计算公式为:同比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100%。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这个指标,如某年、某季、某月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发展速度,就是同比发展速度。
环比——与上一统计段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5年6月份相比较,叫环比。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叫同比。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环比发展速度,一般指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PMI——下页解释。
环比折年率——环比折年率分为月(季)环比折年率;
环比折年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短期趋势预测技术。它利用季节调整以后的环比数据进行预测。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五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徐策2010-11-26
摘 要: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但由于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仍应以稳定为主,一方面,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在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积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引导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经济减速,调控政策,结构调整
一、宏观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
进入2010年,宏观经济由刺激政策作用下的快速回升、逐步转向自主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出现预料之内的减速,符合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向。从8月份数据看,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弹、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出现回升、三大需求平稳运行,说明当前经济减速的趋势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运行不断趋于稳定。
(一)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反弹
现阶段,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工业经济的走向基本代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走向。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速一路回落,从年初的20.7%回落到7月份的13.4%。虽然这种回落主要是主动调控(如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经济可能出现大幅减速甚至“二次探底”的担忧。8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速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下滑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工业增速的回升主要由两大行业带动:一是装备制造业,二是轻工行业。具体而言,受汽车销售好于预期的带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增速从7月份的15.9%回升到8月份的1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从13.8%回升到14.9%;纺织业增速从11.1%回升至11.6%。
总体而言,从连续3个月的情况来看,工业增速基本是在13%到14%之间波动,工业由年初的较快增长向平稳增长过渡的态势比较明显。
(二)PMI指数出现回升
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数也印证了当前经济平稳运行的总体特征。前不久发布的8月份PMI为51.7%,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3个月回落后,首度出现回升。同时,汇丰PMI指数亦从上月的49.4%大幅回升2.5个百分点,至51.9%。这是该指数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
具体到11个分项指数来看,均呈现平稳略升基本态势,显示经济增速回落势头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企业扩大生产的意愿有所增加,表明经济增长未来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均出现回落。原材料库存连续第4个月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连续2个月快速下滑,说明制造业去库存的进程仍在继续,而后期去库存压力明显减轻。
购进价格指数大幅提高10.1个百分点,反映了上游通胀压力,但考虑到此次价格上涨受到前期铁矿石涨价的影响,可能不会是持续的,后续仍要关注购进价格上涨对企业成本形成的压力。
(三)三大需求表现出平稳运行的态势
当前,三大需求增速保持了平稳的态势。从投资看,前8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增速只比前7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呈现高位趋稳的状态。从消费看,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受汽车消费好于预期推动,消费增速比上月加快了0.5个百分点。从出口看,8月份出口增速为34.4%,增速虽然比上月略有放缓,但好于原本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出口的预期。投资、消费、出口表现都不错,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速不会再深度回调。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宏观运行虽然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使宏观调控的难度不断加大。今后一个时期,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10日表示,由于主权债务问题的持续影响以及金融市场的继续疲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大。IMF认为,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但这种复苏势头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会暂时放缓。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虽然投资开始显现好转迹象,但就业和个人消费依然疲软。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虽然经济活动依然强劲,但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世界三大经济体经济复苏的状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均表现出对“二次探底”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和日本还相继提出了“第二轮刺激方案”。这将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一项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
1.美国为应对严峻的失业问题宣布“第二轮刺激方案”。9月3日美国劳工部宣布,美国经济再次失去5.4万个就业岗位,失业率将从7月份的9.5%上升到9.6%,这意味着美国失业率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应对当前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缓慢曲折的态势,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期提出二次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包括一项明年支出500亿美元修建公路、铁路及机场跑道的计划和20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
2.日本为避免经济“二次探底”将启动新一轮刺激计划。为应对日元升值及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近期将采取一项规模为9150亿日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以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应对日元汇率近期飙升造成的经济下行风险;同时,日本政府在新经济刺激计划中还要求日本中央银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强调必要时将采取包括干预汇市等在内的措施阻止日元升值。
3.欧盟央行宣布继续保持利率在最低水平。欧盟尽管也表现出对“二次探底”的担忧,但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无法从财政的角度给予经济过多的支持,欧盟央行表示将利率继续保持最低水平。
(二)通货膨胀预期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0.6%,涨幅有所扩大。从
结构上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翘尾因素影响1.7个百分点;二是新涨价因素,影响了1.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的。综合来看,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在新涨价部分占到70%左右。因此,8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本轮受天气等季节性因素导致的价格上涨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与居民生活相关性较大等原因,更容易形成通胀预期,而且当前通货膨胀连续7个月高于2.25%一年期的存款利率,这将使居民资产缩水、购买力下降,还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资产泡沫。因此,对加息的讨论再度升温。但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的物价上涨并非是由于经济总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经济温度趋热的结果,经济自主性复苏动力仍然不足,这就使宏观调控陷入极其复杂的“两难选择”之中。
(三)地方政府突击节能减排造成“人为”供求失衡
当前,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正推行继今年5月之后更为严厉的“节能减排”风暴。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的措施。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地方政府“铁腕”调控的实施,其力度之强、范围之大,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对其调配原材料、铁路等运能造成重大影响。另外,限电限产措施对钢铁行业供给的影响较大,随着“金九银十”季节的到来,很有可能会引起钢价继续上涨。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在短期内通过限电限产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旦不限电了,企业又会开工,GDP单位能耗又上去了。经济供求关系受到较大的“人为”冲击,不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
总体上,我国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但必须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要国家“第二轮刺激政策”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全面理解和落实已出台的政策
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稳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不能变。货币政策方面,货币信贷短期措施操作可以逐渐转为“稳操作”,保持流动性均衡增长,防止“小周期下降”演变为“大周期下降”;利率政策短期内不宜调整,以支持经济实现自主复苏;汇率政策应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财政政策方面,我国目前财政的综合赤字率低,财政收入超常规增长,有能力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公共开支增长,重点保障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采取进一步的结构性减税措施,促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工作力度不能减。要保障4万亿元投资计划顺利完成、保持鼓励消费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稳定鼓励出口增长和份额的政策。
3.积极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全面理解和落实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政策,要采取清理和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的融资平台区别对待,既要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又要防止出现大量“半拉子”工程。二是全面理解和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既要抑制不合理需求,又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的力度。三是全面理解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既要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又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实现节能减排。
(二)稳定农产品价格,管理好通胀预期
席卷全球的恶劣天气造成的减产是导致当前农产品涨价的首要因素;同时,部分社会资金利用某些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农业工具制造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提高储备能力,并且适时改革价格管理体制。
(三)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未来一个时期,要积极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政策刺激最多只能让经济止跌,我国经济真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必须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依靠民间消费和民间投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决定,下一步,应把相关产业规划以及实施细则尽快制定并公布。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将“新36条”及其细则真正落实到位,让民间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空间。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出台一些提高居民收入的实质性政策措施,为扩大消费需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