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版要点汇总
1.近代时期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有哪些?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掠夺财富; 意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 简述戊戌维新宣传变法的举措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3.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作用: 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三.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4.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5.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并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6.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7.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分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8.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9.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3.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4.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5.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做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10.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
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1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5.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7.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1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14.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15.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行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4.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内容: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17.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4.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5.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18.评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建设化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5.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6.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8.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9.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10.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抗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0.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原因: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21.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内容: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经济侵略方式: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2维新变法的举措: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廉洁;取消旗人的特权
经济方面:1.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2.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3.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4.修铁路,办学堂,设立商会的组织5.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1.裁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2.采用西式兵制,习洋枪 文化教育方面:1.创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2.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等
3.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4.奖励新著,奖励创办办刊等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的原因
作用: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5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
意义:批判地继承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
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1.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辛亥革命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7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特点:
1.重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8中共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的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9中共在大革命中的作用: 在政治上,中共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提出了基本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口号。领导权问题主要是政治领导,大革命的发展是按照中共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在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帮助和组织下,建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群众运动方面,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基本上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动起来的在军事上,在中共推动下,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10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11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同时也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有力地支持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因:
1.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基本经验: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有一只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原因:
1.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全中国人民的参加与支持。3.建立最广泛的民主统一阵线 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2.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3.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4.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5.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1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14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从政治方面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证
2.从经济方面看,国营经济的力量已经相对强大,并在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3.从实践经验方面看,已经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的经验,也积累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经验。
4.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活力,并给予中国建设事业以援助,促使中国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5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0. 八大“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
11. 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体制方案
12. 八大”分析了党执政后的状况,确定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正确路线的方针。
13. “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3.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4.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16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要反对形式主义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7评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进的伟大工程。
18简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
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其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把推动经济基础改革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6.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7.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会议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8.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9.必须把促进改革开放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10.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版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
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2、辛亥革命结束了通知中国两千多年的风间爱呢群主专制制度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五、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六、三次左倾错误1、1927.11至1928.4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2、1930.6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3、1931.1至1935.1以陈绍禹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
1、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证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三制的民主 政权建设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抗日文化工作的开展
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命题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八、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抽筋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们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九、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主持也是分不开的
十、基本经验
1、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饿未来
十一、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十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1、《论十大关系》的发展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要点问题(本站推荐)
近代史纲要
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四.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五.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六.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七.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八.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十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十一.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十二.中国和日本的相关历史
一第18世纪,日本是大清的属国,要岁岁来朝。
19世纪,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始大规模对外扩张。在国际上也逐步开始与大清平起平坐,甚至武装挑衅。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但是被台湾军民赶走。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甲午战争,没落的大清帝国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0世纪,中日进入全面对抗时期,日本大举侵略中国。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胜利,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1919年,日本关东军组建。1928年,日本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出兵济南并制造了“五三惨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二.1895年4月17日,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包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等内容。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年2月8日,日本袭击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1911年11月,日本出兵干涉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将中国完全沦为其附庸的“二十一条”。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引发激烈抗日的“五卅”运动。
1927年6月,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出笼,声称:“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洲及蒙古。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必先征服中国。”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死,是为“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5月5日,中日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7日,日本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防共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其中最为惨烈的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杀害者达三十万人之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52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和约。1957年6月,日本首相岸信介访台,支持蒋介石“收复”大陆。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关于处理在押日本战犯的决定,除45人外,全部释放1017名日本战犯。
1971年10月2日,中国提出“中日复交三原则”。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角荣首相访华,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侵华历史,引发第一次教科书事件。
1983年11月23日,胡耀邦总书记访日,同中曾根康弘首相确认“中日关系四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相互信赖,并决定设立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
1992年4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访日,邀请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同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填补了中日关系史上的一项空白。
1995年5月2日,日本村山富市首相访华,作为战后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1996年7月29日,日本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此后,日本的政治人物和团体不顾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纷纷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1月,日本政府从所谓“民间所有者”手中租借钓鱼岛,中方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同年6月,中国大陆保钓人士保钓登岛受日本军舰阻拦。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留毒气泄漏伤人事故。
2003年12月16日,俄、日签署《共同声明》,原定输往中国大庆的俄罗斯远东小西伯利亚石油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取代。
2004年5月,胡锦涛主席拜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创了国家领导人拜祭的先例。
2004年8月7日,“亚洲杯”足球赛决赛,中国个别球迷出现对日本球员的反感行为,日本媒体借机炒作。
2004年11月28日,日本首相小泉发言表示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停止对华援助。
200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突破1700亿美元,中国首度成为日本最大对外贸易国。2005年2月10日,日本宣布将钓鱼岛上的灯塔收归国有。
2005年3月,日本增补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呼声日高,新编历史教科书“歪曲侵略历史,声称责任都在中国”,引发中国民间激烈反日情绪。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 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关键字:长征艰苦奋斗胜利
历史课带领我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现在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