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时间:2019-05-12 00: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第一篇: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中学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

刘德新TEL:***QQ:592485777 1、2007年海南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2、2007年海南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3、2010年海南18.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4、2010年海南24.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2011年宁夏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华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

专题四第一课

一、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二、考查动向:突出考查中国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

三、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原因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外)、中山装、旗袍(中西)

近代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

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西式食品厂开始出现,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组成部分

四合院(传统)

表现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新式住宅

主张“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民众思想:旧道德遭到批判,妇女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原因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国家实行统购统销。保障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1965,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

衣着—1978,军装与干部服,蓝绿黑白;式样与颜色趋于单调

1978以后,从,单调走向缤纷,从单一走向多样,个性化

表现饮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

风俗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专题四第二课

一、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考查动向: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

三、知识结构:

轮船中国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建成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近代中国最早)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

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铁路民国建立后,铁路事业发展总体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60年代,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变化北京地铁运营,结束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青藏铁路贯通铁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汽车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营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飞机世纪20年代民航起步,30年代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

现在,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原因环境的不同

科技的进步 和社会的需求

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影响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

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大清邮政局成立

邮政辛亥革命后该文中华邮政,邮政邮路发展

1877,丁日昌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有线电报主用于军事

电报,无线电报开办,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民间使用的很少,开办国际无线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民国时期电话线路、营业局增多

通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邮电部,邮电合一

促进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城市化进程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专题四第三课

一、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考查动向: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

三、知识结构:

《邸报》世界最早办报国之一世纪中前期,外国传教士开始在华办报,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昭文新报》一般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辛亥革命时的《民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思想启蒙

发展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办《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报刊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

政治生活:报道时事,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影响文化娱乐生活:传播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普及,经济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中国境内最早广播电台:1923英美报商创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

1905中国人自己摄制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世纪3、40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发达,《渔光曲》获国际奖

影视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

广播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958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进步,电视普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政治生活

经济生活。

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现状: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到工商、司法

互联网与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民众生活网上购物就是互联网兴起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也造成了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的过分沉迷

第二篇: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龙岩二中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龙岩二中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唐朝诗人李白在《左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221年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21年

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福建的是()

A.广州、上海B.厦门、宁波C.泉州、福州D.厦门、福州

4.2005年4月25日~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国共两党跨越56年的鸿沟,再度携手。回眸历史,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基础是()

A.抗击日本侵略者B.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C.抗击美国侵略者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下列哪次战役后写的?()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8.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26届联大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9.在雅典政治改革中,最早出现的是()

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亚里士多德改革

10.某影片有一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冬宫,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阿芙乐尔”号战舰鸣响了进攻的号炮;人流很快冲垮了防线,宫殿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775年北美的波士顿C.1789年法国巴黎D.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11.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12.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亚非会议的召开D.日内瓦会议

1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沿袭B.皇帝任免C.考试选拔D.地方推荐 1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分清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B.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15.“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 16.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以上,这件惨案发生在()

A.武汉B.北京C.南京D.沈阳 17.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这一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攻占南京C.天京事变D.天京陷落

18.“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舟”,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

1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0.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1.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B.出席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2.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权利法案》C.《王位继承法》D.《人权宣言》 23.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2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C.柏林危机的爆发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25.“亲情是缘,孝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下列中国古代制度中,与这种传统道德形成有密切关系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等级制 26.设立和废除丞相制的两位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雍正帝C.唐太宗、明太祖D.唐太宗、明成祖 27.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8.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

A.北京B.广州C.南京D.武昌

29.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并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的会议 是()

A.中共二大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32.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大西洋宪章》D.《权利法案》 33.历史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及其法律条文是()

A.法国,《1791年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 C.荷兰,《人权宣言》D.英国,《权利法案》 3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5.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了()

A.“柏林危机”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伊拉克战争 36.20世纪60年代末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A.英国B.美国C.联邦德国D.日本

37.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38.下列国家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39.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1853年初定都天京。同年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天演论》

40.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浙江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41.《乔的笑》拍摄于1971年,让乔冠军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下列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多边外交D.不结盟

43.“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上述材料所说的“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所用的法律武器是A.罗马法B.《权利法案》C.“陶片放逐法”D.《人权宣言》 44.1872年,如果德国的帝国国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结局应当是()

A.帝国国会通过后即可生效B.联邦议会和皇帝不会批准C.经过首相批准后才能生效D.联邦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45.1848年,两位伟人共同发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这标志着()A.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B.列宁主义的诞生C.自由主义的诞生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华沙条约组织建立D.北约组织建立 47.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

48.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49.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B.割地C.开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 50.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甲午中日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 52.香港、澳门的回归,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世界影响是()

A.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B.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C.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D.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53.“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伯里克利对政治怀有深厚的兴趣B.国家鼓励每一位公民积极参政

C.古雅典是一个只有政治生活的国家D.任何人在雅典都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54.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时,美国的最高统帅是()

A.国防部长B.总统C.国务卿D.议会议长 55.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B.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6.下列各项中,为美国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笼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约组织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形成和崩溃的标志。(2分)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3)在两极格局存在期,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材料二“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城头蓬蓬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成败利钝无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百代流求在我手,万众一心谁敢侮。”——黄遵宪

(2)“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马关条约》。

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3)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反分裂国家法》

(4)材料四体现了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白皮书。

(1)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1分)议会和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1分)(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是如何保障政治民主的?它对美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保障: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影响: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 础。(2分)(3)你认为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3)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2分)(4)与西方国家相比,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分)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3分)4.材料一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材料二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1)材料中北约建立是美国推行“冷战”的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2分)6

图1图2图

3(1)图1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一次握手。其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2分)“一边倒”。(2)观察上图2,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4分)跨越大洋的握手;破冰之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4分)

(3)图3是中国倡导下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首次会晤,它表明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请再举二例加以说明。(2分)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上海成功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发展壮大。

5、某中学同学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一组

图1 圆明园大水法残迹图2八国联军开进紫禁城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1)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3分)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分)(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2分)自拟的标题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含义即可。(2分)第二组 北京——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象征

图3五四风雷(1919)图4卢沟烽火(1937)图5开国大典(1949)(4)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2分)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_图4: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图5开国大典:_图5: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分)

第三篇: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

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

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

(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

1、会议召开的背景:

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供了前提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邓小平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3、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P116

思想上: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抛弃了“左”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农村——城市

思考:什么是经济体制(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状况如何?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原因)、改革的前提、改革的根本目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实质?(复习资料P117。3)

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注: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

2.农村改革: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对人民公社时期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农村改革的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

1978~1984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其核心内容就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单干”,农民获得有限的自主权。

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特征:包产到户

性质:管理方式的变革

进程:一是自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文革”后安徽个别地区自发出现,安徽和四川率先试行;二是肯定和全面推广阶段,中央的及时肯定推动了责任制的推广。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自主权参考复习资料:115――――117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

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P143)

【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参考复习资料117)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

1、原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框架――――十五大完善创新

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复习资料P116)

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P118复习资料)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

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

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

10.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 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④管理科学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12、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13.对乡镇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农村经济的有益补充B.是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

C.是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经济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引自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引自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引自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1)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更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说明了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3)一致。因为它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认识:邓小平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重大认识问题,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2、材料二: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现象的成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答案]:(1)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占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安徽凤阳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流传的一段花鼓词很能说明问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你能说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发生的政策措施么?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政策措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包干到户,分户经营,在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启示: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等。

第四篇:高考复习资料历史文史常用的文言文

【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

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史的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与公元纪年的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n,如民国三十年即1911+30=1941年。

4.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虽然耶稣只是宗教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公元元年前一年是公元前一年,后一年是公元一年,然后依次排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公元纪年中,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2.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己丑年B.己未年C.戊戌年D.戊午年

3.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B.辛丑年C.壬辰年D.甲午年

【国学】

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4.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史书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5.《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代表的是国家的主权、形象和尊严。

6.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

【届·任·位】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各自含义不同。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四年一次。四年为一届。如果总统任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例如,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林顿·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总统。总统的“任”是就他的任职而言的。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而不属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宫,因此算作两任。“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担任过总统职务。2008年11月4日,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

7.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被美国人民誉为“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主要贡献是

A.担任大陆军总司令B.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c.起草《独立宣言》D.当选美国总统,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8.20世纪30年代,美国第32任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这位美国总统是

A.胡佛B.杜鲁门C.罗斯福D.里根

【年龄称谓】

垂髫(髫,tiáo,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古代未成年人的头发扎成的小髻叫总角,后借指童年时代。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的好朋友;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15岁左右,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称弱冠;

而立(立,“立身、立志”):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màodié,高寿):八十至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9.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以下的年龄称谓按从幼到长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豆蔻②而立③垂髫④知命⑤期颐⑥耄耋

A.①③②④⑥⑤B.③①②④⑥⑤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①②④⑤⑥

第五篇:历史必修二历史经济史复习资料

历史经济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由畜力代替人力)是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

3、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4、农业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我国古代两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一是奴隶社会的即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二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

5、汉代的犁具叫,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朝江东地区出现,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南宋,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

6、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特征是:①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即官营 手工业、民营 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是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其中,家庭 手工业占相当的比重;而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③ 明清时期一些私营(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成就: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的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唐代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了唐三彩。宋代著名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被誉为“瓷都”,元朝产青花瓷,明清时期的珐琅彩和彩瓷。

8、“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开始城市中设专供贸易的“市”,坊(住宅区)与市(商业区)严格分开,日中为市;宋代,坊市界限完全打破,日中为市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乡村还出现草市。

9.北宋时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区域性长途贩运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人群体,如著名的徽商和晋商。主要商业城市:唐朝有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10、重农抑商 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是: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明朝实行海禁。清朝闭关锁国,限制与海外的经济往来,但存在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推行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

11、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私营纺织行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种雇佣与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尤其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第二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是指新航路开辟

13、新航路开辟原因:经济根源:西欧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资本主义 萌芽。

直接原因: 东西方传统商路切断,引起商路危机宗教原因: 西欧人热衷传播 天主教

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

1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

15、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联成一体。

(2)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荷兰被成为海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是:海上贸易的发达

17、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

18、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对殖民国家:加快资本原始的积累(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3)对被殖民国家: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同时也向当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19、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最早确立 资产阶级统治;(2)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3)资本条件:殖民扩张(4)技术条件:英国 手工工场技术积累。(5)市场条件:英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 市场的需要,这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0、工业革命首先从 棉纺织业 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发明是 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机器制造机器

21、工业革命的影响:(1)促进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 极大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工业革命使加快了工厂制度和城市化的出现。

(3)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的矛盾。(4)工业革命促进了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自然科学的进步(主要条件)。

2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应用,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和 飞机。

(3)化工技术发展(4)钢铁工业 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工业 取代了轻工业 成为主要经济部门。(2)生产关系上出现了 垄断组织。(3)促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确立。(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出现的影响: 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5、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在近代前期我国主要的经济成分有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官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26、19世纪60至90年代奕訢、曾国藩等洋务派开展了以“ 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主要内容包括: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后期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成了三支近代海军,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27、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战败

28、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29、洋务运动是我国 经济和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其主要的条件是:(1)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2)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产生地域:东南沿海。早期著名的民族工业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繅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或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的发展,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主要条件是: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 民间设厂 的限制(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是: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由学技术发展到学制度,并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倡导“实业救国”论。

32、民国初期(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1)辛亥革命的影响;(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概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了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33、(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是: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开始,发展缓慢而且曲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出现上述原因的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4、“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

36、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7、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 生产力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确定的国内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生产力。是正确的。

38、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有:1958年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要求多块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 都是“左”倾错误导致的。

39、中共中央纠正失误的措施:(1)从1960年起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1971年 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40、(1949-1976)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尊重 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1)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

42、对内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农村开始,之后扩展到

城市。

4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安徽凤阳)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变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 海南 经济特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深圳。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

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上海浦东。上海浦东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4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核心是: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

48、近现代史上中国历史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即三次转折):

第一次:辛亥革命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孙中山为核心,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毛泽东为核心,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4、近代物质生活变迁的史实: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社交礼仪逐渐用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辛亥革命后,改用阳历,还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45、了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尤其是通讯工具

国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报刊—《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民报》五四新文化运

动期间的报刊—《新青年》;1抗战期间,中共办《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新中国成立后,兴办《光明日报》《人民日报》。1905年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46、报纸、广播、电视 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 互联网的利用和普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媒介-----“网络媒介”诞生了,它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导火线: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场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并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原因: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59、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大。

60、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开始;危机产生后,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6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救济――复兴――改革;A内容:首先从整顿金融业 开始;接着整顿 工业 和 农业,并实行“以工代赈”的社会救助罗;B主要特点:加强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C实质: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D新政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开创了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6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美国:从二战到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适度缩减了国家干预的规模。

6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调整。具体变化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 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3)第三 产业蓬勃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美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

6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特殊时期特殊政策。(1)原因: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其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3)作用: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至农民的不满。

65、新经济 政策(1921年)。(1)原因: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解除企业国有化;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制。

(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工农联盟,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66、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1)内容: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重工业,推行计划经济;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2)主要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5、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为了解决弊端,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体制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结果都失败。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6、二战后重新建立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表现在:(1)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2)国际贸易方面,为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67、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三大支柱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68、当今世界格局的总趋势是多极化,具体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 欧盟(前身为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69、1947年,美国发起成立了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是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处理国家、地区之间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世贸组织成立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70、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二专题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2、 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3、 手工工场的特点: 出现了雇......

    高考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

    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㈠: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近代史部分) 世界古代史部分参看先锋69——75页或教材1——54页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文艺复兴: 时间;14——16世纪,最先开始于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最先......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

    阳光家教网 中考(初三)复习资料 201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

    甜—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综合复习大事年表 整理人:王甜王兴福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今登封)。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了商朝,亳为都城。 公元前1046年,“武王......

    2014年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范文]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一、 中国古代史 1.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历史上叫西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

    历史复习资料5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