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共重大会议内容整理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给中共指明了新的出路,滋长了左倾情绪,给中国后来的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枪杆子出政权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 内容:左倾思想严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召开,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投降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25日 瓦窑堡内容: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线战 意义: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线战的建立
落川会议:1937年秋 陕北 内容: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意义:建立了抗日敌后根据地
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 内容: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国土地大纲>> 意义:极大的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护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历史意义: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共七大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它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西柏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13日)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中心.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戒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报告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 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经济建设三步走)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如下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并且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根据这个理论,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
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行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做的调整:1978年下半年,安徽、四川农村尝试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1980年5月,中央领导发表谈话,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干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国民党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10月,10万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挥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但是,1927年4月12日,当时的国民党领导阶层发动政变,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 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关键字:长征艰苦奋斗胜利
历史课带领我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现在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
2016年纲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时间7月1日)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抗英战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领导集团内部分裂)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7.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1931年什么事件以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9.18事变)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哪里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有哪些内容。(汉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10.中国共产党人打响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11.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1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革命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1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在哪里召开。(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16.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谁提出来的(刘少奇)
18.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那个产业领域。(重工业)
19.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20.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间和内容。(1953,67题)
2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22.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在政治层面上: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促使中国救亡运动高涨。(2)在经济层面上: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在思想层面上: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23.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24.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何时何会(1922年中共二大)25.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工人农民)
2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27.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台儿庄战役)
28.1928年12月29日,谁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张学良)
2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什么的思想。(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
3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标志。(五四运动)31.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2.五四运动的重要结果是什么。(中国代表为在和约签字,新民主主义开始)3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举行。(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3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是什么。(减租减息土地政策)35.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革命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6.剥削制度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37.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性战役(辽宁淮海平津战役)
38.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39.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失败的主要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制度的落后)40.从1927年7月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它们分别是那些。(左倾盲动,左倾冒险,左倾教条)41.戊戌变法运动的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4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辽宁淮海平津战役)4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性任务内容。
(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5.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新中国的成立)
46.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反贪污、饭浪费,反官僚主义)47.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封建迂腐依赖)49.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50.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1.压在近代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52.1927年,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三次重大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5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5.邓小平关于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内容与作用()
57.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先进的知识份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之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之发展,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份子改造国家,拯救社会之利器)58.《五四指示》的主要内容。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5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湾改编又丰富了我党早期的统一战线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60.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主要措施(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二、问答分析题
6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2、促进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3、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纪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4、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64.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先走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始终要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后,国家应该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准备发展农业经济。
65.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1、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人民解放,○
2就不可能废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业的国内市场;○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66.论述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1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3、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6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心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68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开创这条道路的基本依据——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实行这条道路的基本条件——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实现这条道路的基本途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69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主要原因:
1、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2、坚持革命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70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71为什么说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并阐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联系。
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农民阶级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军队的来源,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所在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遏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严重阻碍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长期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使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真正获得解放,是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72.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依据。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制定的土地政策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实行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制定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实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改为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73.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争取中间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三部分人。
孤立顽固势力:孤立国民党内亲英亲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与其坚决斗争,但另一方面要实行团结。
74.1927-1935三次“左”倾错误的基本内容。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宗派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