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时间:2019-05-12 00:4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周边安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5-5-11 【内容提要】21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摘 要 题】安全与战略

【 正 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这一稳定局面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

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美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俄印、美印之间正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俄美、中日之间也保持和发展着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美俄、美中之间存在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竞争,俄日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等等。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未来十几年,尽管亚太地区大国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这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是构成地区总体格局基本稳定的基础(注:张蕴岭:《如何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载《当代亚太》2003年第6期。)。地区安全格局的相对稳定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和条件。

其次,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注:刘华秋《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载《求是》2002年第21期。)。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进一步巩固了周边睦邻关系。中俄于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朝、韩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着磋商和协调。中国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蒙古、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印度核试验后一度倒退的中印关系已全面改善和发展,特别是2003年6月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中印睦邻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中日政治关系近年来受历史等问题影响而处于低潮,但双方努力保持和加强高层接触与往来(包括2003年两国首脑在俄罗斯和东南亚的会晤及吴邦国委员长对日本的访问),同时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处于建国以来周边关系和周边环境最好的时期(注:苗华寿:《中国外交走向成熟》,载《世界知识》2003年第3期。关于中国的周边环境,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的周边环境

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较好时期,见刘华秋:《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载《求是》2002年第21期。)。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中国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良好基础。

再次,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东盟地区论坛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23个,囊括东亚所有国家和地区。论坛确立了建立信任措施、开展预防性外交、发展解决冲突机制的三阶段发展目标,对推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促进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维护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方向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随着该组织章程的签署和地区反恐怖中心、秘书处等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正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稳定发展时期。在东北亚,虽未建立正式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但围绕朝鲜半岛局势的相关对话机制在逐步发展,其中包括90年代后期形成的旨在建立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四方会谈”和2003年启动的处理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它们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和平解决有关争端提供了重要平台。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周边的和平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篇: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观察及未来走向

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观察及未来走向

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外部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在中国综合实力继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和政策正在发生由以应对为主向以构建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其中,最突出的是中美战略性博弈凸显,南海问题升温,朝鲜半岛局势趋紧。总体来看,2015年中,尽管一些挑战性问题突出,但对中国总体安全大局的影响有限,热点问题没有引发大的冲突,中国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基本上得到了维护。但是,2016年,由于朝鲜半岛局势发生新的变化,发生冲突的风险增大,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周边安全大局有可能产生直接的威胁。因此,降低冲突风险,保持大局可控,是2016年中国周边安全外交的当务之急。

一、南海问题:热度上升

南海问题成为热点中的热点,其中一个最大变化是美国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明显升温,从而使南海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由于中国在南海岛礁进行相关建设工程,美国开始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公开发难。2015年5月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和安全发展报告2015》,指责中国在南海正在推进“可用作作战基地”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5月20日,美国国防部允许CNN记者登上美军反潜巡逻机随同采访,飞越了南沙永暑礁周边海域。随后,美国媒体掀起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一轮热炒。10—12月间,美国屡次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水域,并有B-52战略轰炸机“误闯”中国南海华阳礁上空2海里范围之内。美军的上述挑衅行动构成了对中国南海主权主张最为严重的干涉和挑战,恶化了地区安全局势。2016年1月30日,美海军“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再次驶入属于中国西沙群岛的中建岛区域12海里。不难看出,随着美国军舰公开巡航南海岛礁行动的常态化,美国政府改变了此前在南海问题上居于幕后进行挑动、干预的做法,开始走上了与中国直面相对的前台,从而使得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战略博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美国为何要加大对南海问题的直接参与呢?大体上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一是把南海问题当作制约中国作为的抓手。在亚太地区国际政治问题中,没有哪个问题比南海问题更容易利用,且可以得到诸多国家的支持(其中既包括与中国有领土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包括那些担心中国控制南海、希望藉此获利的国家)。二是所谓“原则之争”。美国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却时常将《公约》的一些模糊原则为己所用,比如,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原则、领海的无害通过原则等。三是借机加快“重返亚洲”的步伐,加大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尽管美国声称并没有改变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不持立场的原则,但却利用争端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其“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

与美国的高调干预相呼应,菲律宾也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炒作,妄图推波助澜,把事情闹大,制造紧张局势,从中渔利。2015年7月7日至13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在常设于荷兰海牙的国际仲裁法院仲裁庭举行听证会。菲方派出了由60人组成的超大规模代表团,大肆造势。国际仲裁法院决定受理菲方诉讼,使得南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与菲律宾相比,越南2015年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策略是在大幅度提升海军力量、抓紧时间进行自占岛礁扩建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同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以形成对中国的巨大压力。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越政治关系稳中有进。4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中国,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越同意就海上安全问题加强磋商和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2015年12月底,东盟共同体如期建成。中国坚持解决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继续与东盟加强合作,就“南海行为准则”(COC)同东盟继续进行磋商,双方推动建立了“中国—东盟海上搜救热线平台”、“中国—东盟应对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等。不过,一个鲜明的变化是,在南海问题上,东盟内部的协调在加强,各方的协同立场在接近,南海问题正在被提上东盟的集体议事日程。例如,2015年东盟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罕见地就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表示关切,认为“有关行为在南中国海地区削弱了信任,增加了紧张,破坏和平、安全与稳定”,声称将采取“预防性措施”,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还呼吁东盟国家组建联合维和部队巡逻南海等。可见,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将会进一步加强协调,一是为维护东盟的地区利益,努力防止南海成为冲突,甚至是战争的策源地;二是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动进行限制,包括支持外部力量适度介入等。这样看来,东盟共同体建成后,将会在捍卫东盟利益、制约中国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无疑会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变数。

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失控。因此,防止南海问题成为破坏地区和平的“定时炸弹”,甚至是战争的策源地,继续保持与东盟的沟通协商,通过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的共利点,就变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二、朝鲜半岛:冲突风险增大

在20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朝鲜半岛处于不稳定状态,尽管大的冲突没有发生,但是**迭起,险象环生。在军事上,朝鲜延续了过去几年来的强硬示威与“悬崖战术”相结合的政策套路,继续保持核威慑,并开始试图将更为强硬的核恫吓付诸行动。为了回应美韩联合军演,朝鲜在2015年内多次进行了远程导弹试射,用以向外界宣示其战斗力量。

2015年以来,韩国对朝鲜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强硬的姿态。例如,韩国坚持要求在朝鲜具备“弃核诚意”后才能进行有效对话,还在军事上将“5027”等对朝作战计划更新为“5016”作战计划,提出了一套基于“先发制人”考虑的、用以打击朝鲜“挑衅性行动”的作战方针和指导原则。与此同时,为了对朝鲜施加政治压力,韩国政府在首尔设立了“朝鲜人权事务所”,就人权问题向朝鲜施压,积极支持将朝鲜人权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

2016年1月6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并在此后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执意于2月7日以弹道导弹技术发射了“光明星4号”卫星。这次新的核试验及随后的卫星发射引发了新一轮矛盾冲突和局势紧张升级。韩国大幅度提升军事对抗级别,加大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力度,决定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美日韩三国还在三边军事合作上实现了突破,形成了三边军事协调机制的雏形。同时,韩国中断了开城工业园区项目,并且还有一系列后续措施正在商讨之中。朝鲜也不甘示弱,宣布开城工业园为军事管制区,并将接收韩方在园区内的一切资产。当前,朝韩对抗仍在进一步升级中。

面对朝鲜半岛的复杂紧张局势,中国从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和半岛稳定的大局出发,一方面,在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不动摇、反对朝鲜拥有和发展核武器的同时,适度发展与朝鲜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着力提升与韩国的合作水平,包括签署自贸区协定,推进安全合作机制建设等,把加强中韩关系作为稳定朝鲜半岛大局的重要抓手。应该说,中国的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大局的稳定。

但是,朝鲜半岛的根本性矛盾依然存在,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毫无疑问,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对朝政策和朝美关系,但朝鲜试图通过大幅度提升核武水平向美国施压、把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来的做法是一步险棋。朝鲜靠核武立国,发展远程战略导弹,不仅美国不会接受,也遭到东北亚国家及全世界的普遍反对,它搅乱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秩序,危及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各方都不会接受一个拥核的朝鲜。同时,朝鲜试图抛开中国摆脱其困难处境的做法,是一厢情愿的徒劳努力,只会使其变得更加孤立,更加远离国际社会。

三、钓鱼岛及东海:风险犹存

钓鱼岛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对该地区进行机制化常态化巡航是必然及合理之举,而日本坚持钓鱼岛主权无争议的立场,必然会让中日双方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

出于对风险的共同认知,中日两国在围绕钓鱼岛问题而展开的博弈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都在尽可能避免局势失控。中国海警和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执法船都在钓鱼岛海域执行各自的巡航任务,但双方都未派遣军事力量进入这一海域,两国也都无官方和民间人士上岛开展主权宣示活动。然而,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在各自防空识别区内针对另一方的管控频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正在实质性加强对中国的反制,不断提高拒阻能力。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强攻势。日本内阁官房网站公布钓鱼岛的所谓“历史档案”,试图证明钓鱼岛属于日本;日本政府在修订中小学教材时,大幅增加了有关钓鱼岛主权宣示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实际行动上,日本大幅度提升执法力量,增加预算,主要用于购买新型喷气式飞机和巡逻船;海上保安厅计划将原本设在宫古岛的海上保安署升格为海上保安部,人数及设备规模均相应扩大。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4月底,日美两国签订新的《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在合作的深度及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美国一再公开表示,钓鱼岛在美日防卫范围之内,美国会承担责任。此外,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响事态”、“存立危机事态”和“灰色地带事态”三个核心概念颠覆了原有的安保体制,在制度上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和国会在对外动武问题上的牵制和掣肘。显然,日本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威胁”已成为日本制定各类安保政策的最重要借口。安倍本人在6月初举行的媒体“恳亲会”上直言,“新安保法案就是以中国为对手的”。

中日两国正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力量对比变化期,中国综合实力继续提升是一个历史大趋势,在此背景下日本把防备和拒阻中国作为一项主要战略,因此,钓鱼岛和东海地区成为日本的“战略前沿”。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钓鱼岛和东海问题具有两个潜在风险:一是可能的实力对抗升级,进而加剧紧张局势;二是可能的擦枪走火,进而引发更大的冲突。一个积极的进展是,中日两国政府已经就在钓鱼岛和东海地区避免军事摩擦举行了多轮磋商,预计还会做出更多的努力以达成相关协议。

周边安全热点未来走向

2016年会是一个多事之年。世界和地区经济低速增长的阴影难以散去,一些矛盾冲突点会继续升温,大国博弈的联发效应会继续扩散。从中国周边安全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还是要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周边局势的基本稳定,避免局部冲击整体,让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得以维持和延续。

一、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局势事关中国的安全,无论是朝鲜发展核武器,还是美国借机把核武器部署到韩国,都会危及中国的安全;若美国对朝鲜使用武力,则后果难以预料,朝鲜半岛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甚至会把中国拖入其中。因此,尽管中国会积极参加联合国对朝鲜的新一轮制裁,以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其为继续发展核武器付出代价,但是,中国仍会避免让局势朝极端的方向发展,如果发生大的冲突和战争,必然会殃及中国的安全利益。为此,中国不会放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

不过,从六方会谈的经验来看,如果美朝双方不作大的政策调整,中国的斡旋作用有限,而这正是局势发展的真正危险之处。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已进入选举周期,大选期间的对朝政策往往是向更加强硬的方向一边倒。奥巴马政府正在改变其上任以来推行的“战略性忍耐”政策,转而对朝实施“大棒政策”。美国国会已经通过对朝制裁的法案,奥巴马政府必然出台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在朝鲜方面,拥核已成为其基本国策,成为金正恩执政的强力支撑,因此朝鲜决不会自行改弦易辙,主动弃核。面对强大的外部军事压力和严厉的制裁,朝鲜只有以硬对强。在韩国方面,朴槿惠政府承受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已被逼到墙角,决心全面采取强硬措施,迫使朝鲜做出改变。这种“强硬措施”包括让美国全面提升军事部署。由此看来,朝鲜半岛由紧张到对抗的升级已成定局。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为可能发生的不测做好应急准备。从中国的选择看,不在朝鲜半岛生乱、生战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中国政府已经清楚地表明了立场:朝鲜半岛不能有核(包括朝鲜发展与美国部署),半岛问题不能用武力解决,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必须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美朝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哪一方采取切实的调整与改变,都可能对局势的发展产生转折性影响,但现在看来难以达到。如果朝鲜当局继续一意孤行,激化矛盾,进而挑起战事,中国不会为其承担安全责任。当然,出于自身和地区和平利益的考虑,一旦乱局发生,中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有利于朝鲜半岛长久和平的安全机制建设。

二、中美战略博弈

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根据以往经验,中国问题往往会成为美国总统选战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妖魔化中国、攻击中国的调门会很高。但是,鉴于现任总统任期已近,一般会采取较为连续性的稳健政策,不会寻求做出大的调整和改变。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会进一步推行,美国会继续在南海示强,拉拢盟国和其他国家制约中国的行为等都会继续下去。同时,也会继续保持同中国的接触与协商,推进多个领域的功能性合作。

然而,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博弈也存在一些不可轻视的风险点。

其一,管控朝鲜半岛局势。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和发射卫星为本来就不稳定的半岛局势又烧了一把火。中美在管控朝鲜半岛局势,加大对朝制裁力度,以制止其冒险行为上有着共同利益,可以进行合作,但在对朝制裁的目的和方式上存在重大分歧。中国反对美国借制裁之机扩大美韩同盟的作用,在可控与稳妥的基础上解决半岛问题仍然是中国的上策。

其二,管控南海局势。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提升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力量,而美国会继续在海上和空中进行挑衅,如果缺乏约束,无视中国方面的警告,行动出格,有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可能。同时,国际仲裁法院会对菲律宾的诉讼发布裁决结果,裁决结果发布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很难预料。比如,如果菲律宾方面采取莽撞行动,中国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这无疑会增加发生冲突的风险。

其三,管控台海局势。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完成,实现政党轮替,蔡英文如何处理与大陆的关系和与美国的关系引人注目。过去若干年来,包括民进党执政时期,中美在维护台海局势稳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民进党在传统上有亲美、近日和疏远大陆情结,美国方面如果把民进党作为制约中国大陆的工具,为其“重返亚洲”的战略服务,鉴于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这势必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三、中日安全困境

安倍长期执政为其继续推行其理念和政策提供了基础,其理念与政策的核心是“强国战略”,其中,构建强大且能行使更大职能的国防力量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自卫队走出去、扩大武器出口等。在这方面,安倍还会做得更多,包括加强对钓鱼岛的防卫和在东海地区的海空力量等。一个新动向是,日本在强化日美同盟的框架下,将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行动将会更具进攻性和对抗性。中国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活跃,甚至咄咄逼人的日本。日本希望在南海问题上“更有作为”,除配合美国的行动外,还将进行单独巡航。此外,日本还会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合作,向他们提供武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安倍政府这样做,一是要借机拓展日本的安全空间,增大战略回旋余地;二是要提升日本的地区影响力,压制中国。可以说,中日双方除了对可能发生的“擦枪走火”有着共同的担心,都有意向通过协商制定规则外,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小,目前还很难找到走出安全困境的有效对策。

四、恐怖主义威胁

恐怖主义蔓延是当今世界安全形势中最令人关注的事态,因为恐怖主义具有隐蔽性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特别是恐怖势力的暴恐活动多以平民为袭击对象,一旦发生,会引起极大的社会震动与不安。中国周边不乏恐怖主义活动的踪迹,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国家都是恐怖势力活跃的地区,恐怖活动接连不断。国内的极端势力和分裂势力也与外部有着直接的联系,曾经制造过许多事端。2015年,中国着力加强了国内反恐的力度,制定了反恐法律,使国内安全形势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在国际上,特别是中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仍然很活跃,发生恐怖主义袭击的几率很高。鉴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投资联系,旅游人数巨大,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面临很大威胁。在新的形势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投资项目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等已经成为国家安全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中国倡议并积极推动和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参加的项目、投入的资金和参与的人员很多,维护项目、资金与人员安全的任务很重。为此,中国会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合作纳入国际合作议程,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以及各种双边合作机制等,建立有效的反恐合作安排,特别是信息交换机制、联合行动机制等。

结语

近年来,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国内安全方面,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新安全理念。在对外安全方面,提出了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的新构想。在安全环境与安全机制构建方面,中国彰显了做新型大国的决心和担当。尽管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但总的来看,挑战和机遇并存。安全环境构建必须服务于中国的总体发展战略,符合做新型大国的战略定位。中国不会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作任何让步,必然对那些危及国家重大利益的挑战或挑衅进行反制,但同时又会从构建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出发,审慎与理智地处理争端,竭力降低发生冲突的风险,努力寻求对话、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增强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的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和睦友好外交政策一直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这项侦测不仅需要考虑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国所处于的周边众多而且诊治形势宗教信仰众多国家中的独特的政治环境;对于安全和环保等众多问题,拥有一个好邻居是目前最佳的途径。而拥有安全的周边环境的事实表明,和睦友好外交是正确的。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军事安全稳定、经济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内容,一般指传统意义的周边安全环境,主要是政治和军事安全。环境周围区域多边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冷战结束后,地区多边合作发展良好;一系列的多边组织会议和论坛兴起,区域经济、政治和安全在中国和邻国关系中表现的很重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层次的区域多边合作。总体表现为区域多边合作是时代的潮流。这也是一个影响中国未来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周边的行为,是在变化和发展繁荣的过程。因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不不长期保持稳定,是一个动态的现象。

通常,人们谈论“地源”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他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指是不同地区之间,国家的地理情况。由于地理环境之间的不同。需要考虑了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制约关系后中国国际关系十分复杂,在研究所相邻的国家时,地理环境不但是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关系,还应该包括少数种族、政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社会自然因素。其中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首要因素。我们知道政治关系是人类政治生活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它是空间特性和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并且拥有它的特定属性。政治行为可以控制地理环境,政治行为也可以控制权力给特定利益和权利为核心的安全以及以空间关系的地理环境的竞争和用于协调的过程,发展它甚至可以通过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领导人的政治对话,来谋求诉诸于公共权力来公平、公正地分配国家利益。与国内政治生活不同的是,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没有一个公共权威的存在,政治行为体之间无法谋求诉诸于公共权力来公平、公正地分配国家利益,竞争就构成了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理空间中开展竞争是地缘政治的重要特征,这种竞争可以分为对抗性型竞争、妥协型竞争和合作型竞争三种,由此而促成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也可分为对抗型的、妥协型的和合作型的三种。

迟迟无法解决的领土争端可能导致持久的冲突或危机。中国拥有极长的国境线周边国家中有许多与中国有领土争端,这是一个影响的周边安全环境稳定的重要的原因。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划界问题并签署了相关条约。其中,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在冷战结束之后成功地完成了边界条约的签署、边界的勘界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边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关于海上领土争端的权利和利益,中国和越南在冷战的结束后签署了在北部湾划界协定。然而,中国与邻国的海上领土争端依然有一些尚未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如果争端不能很好的解决,中国将很难应对和处理与一些邻近国家的关系,我们不能保证中国处于一个长期和良好的安全环境。不仅如此,领土争端可能导致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国际危机,威胁中国的安全环境。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只能通过高度的政治智慧来解决,只有解决好双边与多边的领土问题,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

以下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下如何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挑战的思路。以硬实力对抗周边的挑战。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大程度上认为中国目前UDP是世界第二,再加上中国军事现代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应是第二。而既然中国有这样的硬实力,中国就不必再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应该以硬实力对抗挑衅中国的周边国家,在解决领土争端中有所作为,以实力求和平。如前所述,以硬实力手段解决周边的争端问题,尽管可能彰显中国维权的不可动摇决心和意志,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威慑效应,但从长远看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它会刺激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加剧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目前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军备竞赛比较突出的地区。中美之间为了抢占战略先机,在外太空、深海、网络和远程投射以及防御领域展开了竞争;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也不断演练和提高军事装备,为本地区可能的军事冲突做物质上的准备。中国如果利用军事手段或者通过硬实力的进一步提高达到阻遏本地区对中国的挑衅,可能只会加剧这一趋势,从而加强中国的安全困境。第二,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小国对中国的疑虑和恐惧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否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这种疑虑心理都一定程度存在,据此它们认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很难走成功。但多年来在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和谐周边战略的宣传下,以及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努力下,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认为中国可能会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但是如果中国以硬实力手段解决地区冲突,则会使中国是本地区“威胁意像”重新达成。一旦这样的意像形成则很难改变,对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实施也将构成障碍。

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将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例如,在建的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目前,日本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如果能克服政治障碍,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现实,并且和东盟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道构成东亚自由贸易区。其次,区域多边合作的发展也会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例如,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五大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以促进中国与该国的政治关系,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密切合作关系。再次,区域多边组织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周边行为体。比如,东盟已经成为中国需要认真对待和打交道的周边行为体之一。中国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且加人了东盟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例。再次,区域多边组织成为日益重要的中国周边行为体。

最后,区域多边合作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它必然会改变中国的观念与行为。

第四篇:学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学校内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各种食品种类以及食品生产厂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投放到市场,人们在多了选择的同时,对各种食品的质量保证也不得不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学校是众多学子的生活地,其内及周边的食品安全更受到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再加上这几年学生的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人们不得不为此感到更加担忧。

一、调查内容

1、调查时间:2013年7月17日

2、调查地点: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内及学校周边

3、调查项目:学校超市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学校周围摊位的食品安全问题

4、调查人员:航院诚远商务社

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许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1、相比来说,校内超市的食品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有包装破损的食品。因为现在超市进货不是厂家直销,而是物流公司作为中介,所以进货渠道并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卫生。第二是糕点类食品过期后被贴上新的生产日期继续出售。在调查的同学中,大约有10%的人遇到过这种问题—面包发霉,尤其在夏季,奶油容易变质,糕点很容易变味。第三是即将过期的食品进行促销。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积压的商品卖不出去,商家又不愿损失这笔钱,就出现了大幅度降价的现象。

2、校内食堂的问题就要多一些。一方面是餐具问题:循环用餐具虽然经过消毒,但还存有油污,这就说明工作人员并没有把餐具清洗干净;而且每天大量一次性纸碗的去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疑问,竟然有一次性的纸碗上存有油渍的,这样的餐具谁能保证它的干净卫生呢?另一方面就是食物了,食堂饭菜的原材料来源并不能保证,因为有同学反映做包子的菜馅是前一天中午或晚上卖剩的菜做的,但这点无法考证,更有同学亲眼看到食堂工作人员在湖边刷蒸笼。面食一般是早上新做的,没有卖完的留到晚餐时继续买,但在夏天,虽然一天的时间也足以变质了,即便是味道还没有改变,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处。第三个方面是食堂的环境卫生问题,夏天苍蝇乱飞是常见现象,在盛剩饭的铁桶边最为明显,在温度高的厨房中也不为少见。在调查人群中,有约20%的同学反映在食物中发现过死苍蝇和死蚊子,或者是头发类杂物。

3、存在问题最多的当数校外的大排挡和小摊了,无照经营是共性,少数有卫生许可证的也已经过期。而且这种流动小摊都是直接设在街边,食物暴露在外面极易沾染灰尘细菌或者杂物,小摊贩们在做时也直接用手接触食物,并没有什么消毒手套之类,比如同学们常吃的盒饭、煎饼果子、包子等。像油炸食品或用到汤料的“麻辣烫”、“串串香”安全隐患更大,因为那些油和汤大多是重复使用的,不能不让人心生余悸。来路不明的大量散装食品也威胁着同学们的健康,但偏偏那些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的小食品有着大量的顾客群,调查过的同学中全部买过那样的散装食品。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小摊所处的环境太差,街边商店乱倒污水,乱丢杂物,以至于街上苍蝇众多,垃圾成堆,夏天卖熟食的地方更是苍蝇的聚集地,菜市场里卖新鲜猪肉的摊位更为明显.综上所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针对校内食堂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及时有效的意见反馈机制。据笔者调查,校内的一切内务都移交后勤集团统一管理,没有相应地与之形成共同竞争机制,造成了食堂运作的整个流程无人管辖监督。从采购、清洁消毒到烹饪、销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无人知晓,无法给在校师生一份可信度高、透明度强的答卷。笔者认为,不管去食堂消费的是领导上司还是广大师生,后勤集团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建议举报的自由。而不幸的是我校在这方面做地不够完善,即使有同学向后勤集团管理人员提出意见和要求,工作人员也是抱着侥幸态度不了了之,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就算管理人员采纳了民众的意见,其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难以想象的。这就使得老师同学对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只要不出什么大事,我们还能容忍”这是一位被采访者的真实感言。

二、校内超市存在的安全问题实则是当今社会的通病,不难想象由于超市也面临着激烈的时常竞争,所以追求超额利润永远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追求利润要以牺牲食品质量和安全为代价,那样的教训是惨重的。市场潜规则下,要想在食品销售方面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有一个固定且呈递增趋势的消费群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产品信誉方面没有足够的保障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更重要的是校内超市的消费群主要是在校学生,以那种所谓卑劣的手段来诈骗消费者的钱财一经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悲的是学生对于商业运做中使用的商业手段反应不灵敏,往往是事后才知晓。即使知道超市在此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同学们之间也只是把它作为聊天对象随便提及一下,广而告之的心理不是大学生没有而是要真正行动起来难度太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同学把记者拉来人家写不写是一回事,登不登报又是一回事,虽然利用舆论的力量虽然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时间金钱算下来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又是难以想象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大学生普遍的观点。管理人员只要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弱势心理就会光明正大地做成更加过分的如上述所说的一系列有损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行为,因为他们抓住了地理优势:校内

三、对于现如今大学生愈来愈倾向到学校周边的小吃摊点消费的现象一方面是城关局对这此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不出啥大问题,按期交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笔者采访了众多同学,他们反馈的信息是虽然都知道那些东西不干净但还是有忍不住想吃的念头,只是因为食堂的伙食太差。再加上在大学生中间请客吃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周边那些便宜但无安全保障的小摊点是最好的选择。种种因素的催化下,小摊点的生意只有越来越好的势头。也就造成了众多的老板只专注于食品的味道而在保证食品安全的环节上则是能省就省以节约成本。“只要那些无知的大学生吃着开心就成他们哪管那么多。”一位经营麻辣烫生意的老板说道。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校内食堂卫生管理,建立合理的意见反馈机制,有效地传达学生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其次学校工作人员也应该自发成立监督系统,不定期地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检查指正。第三食堂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工作流程的清晰度,使货源干净,过程合理卫生。此方面的工作可以借助舆论的力量对其进行彻底地跟踪调查。

二 对于超市的不良行为,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监管,不定期地抽查鉴定。其次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效节约的舆论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校广播台等媒体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三、对于学校周边的小摊点卫生问题,校学生会、学工部等人员应该担负起责任,尽量和上级取得联系,使领导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周边环境整改,立即取缔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最重要的是后勤集团不得不考虑将干净卫生的风味小吃引进食堂,加强食品的质量,真正使同学们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以上只是笔者对实际调查的分析,不免有疏漏之处。但经过此次调研,笔者感觉我们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很多,上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要彻底地改善食品安全条件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是只要同学们有这种意识并且在这方面多获得些知识和经验,笔者想食品安全将不再对在校师生造成困扰。

第五篇: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

关键词:中国周边 美国 南海问题 贸易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究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形势与政策课上所学内容结合自己平时的关注谈谈我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

(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南海局势再度紧张,它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以制造南海局势紧张的手法,从内到外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目的是使中国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解决南海问题上来,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某些与中国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的确想让美国来替他们讲话,以便在与中国讨论南海问题时腰杆更硬。黄岩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呼吁对峙双方“冷静克制、避免动武”。事实上,“介入但不陷入”是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态度。美国重返亚太的布局刚刚开始,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跟中国摊牌,那么接下去的战略设计就没法进行了。而且,美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美国更是把中国视为经济复苏的引擎,所以“斗而不破”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南海对策。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三、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因素

(一)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二)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总体形势

首先,南亚方向酝酿重大变局。一是反恐出现反复,自基地组织首领拉丹被击毙之后,美国继续无视巴基斯坦主权,一再派无人机对巴实施“越境打恐”,而巴基斯坦塔利班为给拉丹报仇,也一再拿巴“出气”,频繁制造恐怖爆炸,致使巴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二是阿富汗战局出现“拐点”,美国已与塔利班武装展开和谈,奥巴马总统于2011年正式宣布从阿富汗撤军,阿问题“政治解决”前景显现。

其次,东南亚方向陆海皆不平静。陆上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族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交火,产生新的难民;海上“南海风云”再起、逆流汹涌。越南与菲律宾自不量力、寻衅滋事、竞相对中国发难,菲律宾更是于去年4月在我国南海黄岩岛挑起事端,美国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企图从中渔利。

最后,中美日三角出现新的互动。美、日于2011年6月举行“2+2”会议,明确新的“共同战略目标”,针对南海问题强调“遵循国际准则”、“航行自由”与“海洋安全”,无理要求中国“停止对他国船只采取妨碍行为”;中美关系方面,中美首次“亚太事务磋商”于2011年6月25日在夏威夷举行,中美“高手过招”,彼此在亚太地区的“竞合博弈”逐步展开。

五、政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六、结语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大战略”,务必优先“经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我认为,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解国家乃至国际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周边安全形势,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对我们自身而言,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来可以提高个人政治觉悟和世界观;其次,通过国家的政策方针,我们能清醒地认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民生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能直接间接地获取海量的相关信息,这是幸运的,但如何甄别信息和认清时势,却是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时跟进了解,不关心时政不了解历史,很难真正体会其中利害。

参考书目:

[1]牛立伟,《中亚军事地理》 《世界军事》,2011/21期 [2]黄海宁等,《大学生国防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P97 [3]周方银,《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求是》半月谈

下载中国周边安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周边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占道经营,阻碍交通。上放学期间,各种卖小吃的摊贩觅得商机,围挤在校门口,占道摆摊设点,向学生兜售食品,阻碍......

    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对策 作者:赵巨松 日期:2009年12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小】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 学校是传播知识、撒播文明、培育人才的地方,享......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范文合集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

    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自从联合国粮农......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从全球来讲,世界的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力增产粮食,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作用主要由三方面的因素(dimensions)来决定:第一是中国因素,即中国外交的总体方针和对朝鲜半岛的政策目标,以及和中国外交决策相......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导语 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