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全球化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狂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上:97亚洲经融风暴,使大量企业和银行因为被挤兑了大量美圆所以导致破产失业,经济下滑严重„„文化上: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袭击,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消费观正在被改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今后的主人。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怎样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狂潮对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上:97亚洲经融风暴,使大量企业和银行因为被挤兑了大量美圆所以导致破产失业,经济下滑严重。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又使中国大量企业和银行因为被挤兑了大量美圆所以导致破产失业,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文化上:本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袭击,大多中国人都以讲一口流利的英文为自豪。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消费观正在被改变。很多年轻人过情人节不过七夕节,过感恩节不过中秋节。受西方享乐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只知追求财富,中华传统美德缺失,愈来愈浮躁,愈来愈功力。政治上:中国迅猛的崛起势头使美国对外战略从反恐转向防恐扩散与方大国崛起并重。日本更是紧张中国的壮大,近来对华滋事正是证明。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今后的主人。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怎样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怎样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素养?应对当前形势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首先要让我们大学生了解祖国的优良传统,秀美山川,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可爱,增强名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蒙恬北筑长城驱逐匈奴,杨家将舍生报国抗击大辽。岳武穆怒发冲冠北抗金国,戚继光训练海防赌机倭寇。郑成功进出闽赣收复台湾,林则徐力排众议虎门销烟。嗣同斩头而不退,秋瑾生亡而不屈,邱少云火烤而不移,董聪瑞骨碎而炸堡。他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爱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面对祖国利益与自身利益冲突时用于放下自身利益,奉献国家的精神。虽然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舍生取义,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仙天琼阁的武当,难识真面的庐山,气宇轩昂的黄果树瀑布,澄澈醇厚的中冷泉。秀美的山川使我们陶醉其中,增强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主动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时,应该让我们认识到:现在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升自己能力,正是在报效祖国啊。当今社会,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
家抢占各种资源(包括能源、生存空间、环境资源、航空资源等)。如果没有掌握技术核心,没有自己的创造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获得应得的利润是根本不可能的。“目前中国电讯市场的90%,饮料市场的50%电梯市场的60%以及医药,轮船,橡胶,玻璃,彩色显像管等市场都不同程度的被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抢占。”所以,我国需要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投身国家科技建设。我们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就是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身为大学生还应该了解政治,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目前国际形式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朝鲜核武器、日本钓鱼岛、美韩联合军演。作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大学生是否应该关心祖国命运,关注祖国动态呢?只有时时了解国际国内环境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反华势力利用。89**不正是大批大学生被反革命者利用,走上了错误道路。89**对各大高校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知名高校甚至是近几年才从打击中缓过神。痛心啊!大学生因为对政治的无知竟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看前几天的钓鱼岛事件,某些高校大学生组织反日游行,抵制日货。如果他们懂得政治,懂得相信政府,懂得让政府解决外交问题。我想他们也不会做出如此冲动的举动。他们可曾想过,如此冲动的行为是否会被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利用,来污蔑中国,借口抵制中国呢?他们有没有想到也许日本就是要抓中国的把柄,在中国国内制造混乱呢?
大学生还应当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捍卫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胡耀邦同志指出:“中华各民族从建立同一国家的几千年来,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的爱国传统。历史上的国家分裂,从来只是暂时的,从来是不得人心的,1国内从在的反华势力**集团与民运分子、台独势力、因而总是复归于统一。”○
内蒙古新疆外逃分裂分子相勾结,企图分裂祖国。“08年3月14日,藏独分子在西藏发动大规模打砸抢烧事件。共有18名无辜群众被残害致死,382名群众受伤(其中重伤58人),242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在值勤中伤亡(其中牺牲1人、重伤23人)。”而事件正是发生在台湾大选前一周!台独势力更是妄图背离人民的意志,逆天而行,分裂中国。民运组织竭力使美国式的民主与自由纲领深入到中国人的心目中,煽动中国国内矛盾,加深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有限度地制造国内混乱。身为大学生必须坚决反对这些反华势力,反对国家分裂。台湾问题可能会是一个比较长久的问题,即使我们这一代不能收复台湾,我们至少要为下辈人完成祖国统一提供良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书目
[1]齐振海,甘葆露,张民耕《爱国主义教育概论》1985年9月
[2]白景峰、李忠武《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库》1992年5月
1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1年10月9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知国 爱国 报国1、1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辽沈战役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20多万来自祖国各地的观众,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锦州有5所高校,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都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人是一名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们不但对革命史的了解甚少,而且讲到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时,一些人会发出“真傻”、“这不是有病吗”的议论声,通过这些言语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逐渐的发生转变。江泽民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情况》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
1、2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
2、1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2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途径很多。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大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大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
2、3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学生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事实;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大学生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阶级对比,使大学生懂得虽然我国目前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但腐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阶级斗争依然存在;通过对比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3、1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
3、2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青少年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学生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3、3其次,要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激发爱国之情。晓理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做到中肯而切合实际,深刻而不失含蓄。另外,我们要注意组织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党史,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4、1报效祖国是知祖国、爱祖国的发展,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时代的具体要求。热爱祖国主要体现在是否有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去育志、育才、导行。
4、2育志,即培养大学生树立为四化献身之志。其关键是教育大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祖国四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学习绝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必须做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这些年来,对上述这些内容我们讲得实在太少了,大有加强的必要。育志以激情为基础,目的在于利用情感这种内部动机,促其理想、信念和志向的形成。
4、3育才,即培养大学生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科学本领。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4、4导行,即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大学生在学期间就要确立报效祖国的思想,而且要认识到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导行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献爱心活动等等,使他们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要教育他们积极服兵役,或在外敌入侵时挺身而出、勇敢参战、杀敌报国。一句话,即“闲情非吾志,甘心赴国行”。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大学生;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体现了各国民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是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千百年来,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道德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给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爱国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科学技术、资本、信息跨国界的流动、共享,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前所未有地加强。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很可能对别国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人员的跨国流动必然会弱化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多此一举。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并且永远不会过时,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有其必要性:
首先,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中活动的独立主体。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本国利益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而且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代表经济利益的全球化,各国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世界各国对于民族、国家之间利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的共识,并没有抹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界限,而是出于对本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
再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以美为首的西方为了达到西化、分化我们的目的,曾针对中国青少年制订了《十条戒令》,其中一条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 神。”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分裂、分化我们的目的表露无疑,它们利用资本、技术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试图将他们的价值观、文明观、生活方式强加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弘扬爱国主义,大力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粉碎西方国家的企图,维护国家的利益,进而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环节。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研究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可以发现虽然其社会背景、治国之策各不相同,但每篇都有唤起美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名言警句。肯尼迪曾号召全美国人民:“请不要问你们的祖国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一问你们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克林顿的就职演说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像抚育其子女一样为我们的国家做出奉献”,世界各国充分利用和挖掘国旗、国歌、传统文化、历史人物、自然景观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见,不同意识
形态的国家都在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只有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青少年广泛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才能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才能在全社会树立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良好风尚。也只有将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民族和谐团结,才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间文化竞争的软实力。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校内,笔者认为,高校的两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教育学生要始终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一国公民到另一国家学习、工作和生活,难免受到他国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受到误解、责难。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觉维护中国的国格,在祖国还不够富裕强大的时候,增强自信,努力奋斗,绝不妄自菲薄;面对金钱、地位的引诱,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只有我们自尊、自立、自强、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爱国还体现在自觉维护国家和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码不说不利于民族统一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统一的事,要同破坏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的事情做斗争。
(二)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发达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手段越来越隐蔽,企图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于我国来说,在引进外资时,要处理好资金引入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自力更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工业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只有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才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教师还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要让低年级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理想,培养其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高年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毕业生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已经日渐严峻,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也势在必行。大学校园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国防教育:如抓住新生入学军训的机会,采用国防知识竞赛、演讲、军事小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意识,军训是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学校应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课程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除正规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军事科技成果展、瞻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让学生了解我军的优良传统,了解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献身国防的崇高志向;校园内可开设军事网站,定期开展国防讲座(武器装备、世界军事变革、军事题材电影)等。
三、爱国主义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
除了搭建有效的两课教学平台,爱国主义教育还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特点,着重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教育学生理性爱国,不断提升自身爱国素质。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走向成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遇事头脑不够冷静,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2005 年,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热血青年烧日货、砸日车、围攻领事馆。2008年,针对法国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奥运圣火传递的失实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又喊出了“ 抵制法货”的口号。其实,爱国诉求每个人都有,表达方式却因人而异。爱国诉求之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爱国观。爱国观的核心是隐含在言论和行为背后的价值判 断。这种专指的价值判断通常与每个人家庭教养、教育程度、民族文化、生活遇境、生存环境、个人遭际、认知能力、生活经历、思维积淀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审慎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应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两个事件的利弊得失,不管是抵制日货还是抵制法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爱国主义诉求的非理性表达,是一种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要使人们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经验和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的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爱国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懂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诉求,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爱国,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文明形象和风范,不断提升自己的爱国素质。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相结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由此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青年一代的观念中日益淡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知度偏低。笔者认为,只有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才是真正爱国主义的表现。应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其更加丰富多样。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大学生只有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培养出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室.对列宁关于“ 爱国主义” 的一处论述的译文的订正[N].人民日报,1985—10 —13.[2]袁贺,谈火生编译.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全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75.[3]鲁宁.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思考[N].法制日报,2008—04 —22.[4]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40~141.[5]鄢姿.全球化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1~92.O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bstract:Patriotism is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How to strengthe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patriotic educ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it in three aspects: the necessity of patriotic education in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effective ways of patriotic education;the issues that need attention in the progress of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college students;patriotism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是,经济全球化绝不是政治一体化,爱国主义仍是当代维系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能放弃、也没有理由忽视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发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它导致主权概念、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矛盾复杂化,这种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各种挑战,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然,我们也不能迂腐不化,一味奉传统爱国主义为圭臬。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提醒我们,爱国主义的内涵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当前,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育实效,我们既要注重爱国主义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内容,更要把握全球化时代的特点,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为爱国主义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我们必须意识到,经济全球化难以导致政治全球化,国家仍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着,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所以,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应该是开放的、兼容的,而不是封闭的、排他的,其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而非单调的。
由此看出,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建立在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国情及其现实客观的认识基础上 ,允许并鼓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爱国热情持久不变,落到实处。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应该是科学的爱国主义,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使其具有丰富政治内涵和鲜明伦理特征。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应该是我们秉承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全球化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既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这样才能塑造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全民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尤应如此。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就目前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爱国主义的全民教育显得迫在眉睫。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广大青少年。他们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将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当代大学生来,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们需要认识到:
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作,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的无国界性,无损于科学家与自己的祖国命运攸关的亲缘联系,也不等于科学运用的无国界性。
爱国主义是人类在长河中逐渐形成和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14亿中国人,更需要这样一种凝聚力。当今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认真贯彻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范文]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杜甫川小学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是认识与情感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运用具体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识,以艺术形象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和心灵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经过精心挑选的小学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是进行德育的好教材,特别有不少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文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等,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1、以人物形象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人物的。有写革命领袖的,如《八角楼》、《朱德的扁担》等;有写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如《詹天佑》、《李时珍》;有写革命烈士的,如《刘胡兰》、《黄继光》;有写英雄群体的,如《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
2、从情感人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教《瀑布》一课,我们根据诗歌语言凝炼,含意深刻,跳跃性大的特点,教学时运用幻灯,录像,把诗中描写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颜色和像“珍 1
珠的屏”的形态上感受瀑布的美,想象瀑布声、形、色的具体形象,感知瀑布磅礴的气势,加深对诗的语言的理解,由此产生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3、以美景感染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观,享受课文中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对学生无非是一种熏陶感染,会情不自禁的赞叹祖国之美。祖国有这样美的山山水水,有谁又会不去热爱她呢?
4、以深情陶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情挖掘出来,表现出来,也就是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打动学生,使他们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发展爱国主义情感。如《草原》、《可爱的草塘》等,读着这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一定会为这外在的美和内含着更美的东西所陶醉,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可爱,熔铸成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
二、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很重视每次升旗仪式,担任升旗手的学生是各班推选出的优秀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的老师也是准备充分,整个升旗仪式给学生们一次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飘扬的国旗所带来的振奋和学习动力。
三、高教育于活动之中
活动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我们学校每月都要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开展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的征文比赛。通过教育让学生们重温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热情,知道在国旗下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江南电缆厂和三木集团,让他们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
四、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国情教育,陆续举办了“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报告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讲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认张衡的地震仪讲到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从四大发明讲到人造通讯卫星上天,教育学生不能数典忘祖。
五、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另外班主任还要求学生看报,了解国内外的情况,并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最近时间的国家安全方面的新闻,通过班队会进行讨论,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总之,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光是通过语文课和思品课才能展开,还要利用各种少先队阵地的有效拓展,让他们在体验中,实践中,切身的感受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