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时间:2019-05-12 00:4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辉煌六十年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第一篇: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安平县何庄联小五

(一)何苗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耳边响起这庄严而激动的歌曲,我的心就无比澎湃。祖国,这位伟大的母亲,经历了六十年的艰辛,经历了六十年的坎坷,是她伴我们一一走过。辉煌与成就是她给我们最大的安慰,泪水与汗水促使着我们加快发展。

1949年10月1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让我们激动不已,难以忘怀。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那隆重的开国大典,是我们一生难忘。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万众瞩目之下登上城楼,向所有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雄浑的声音多么有气势!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滚烫的心,再度沸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屈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尊严又回来了,祖**亲也挽回了面子。

现在的外国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们,再也不敢侵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一只铁公鸡,又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六十年》这本书讲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中国的开始到现在的60年,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科技发达的世界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不禁思绪万千。六十年了,新中国在这六十年里不断地发展,不断的进步;澳门、香港纷纷回归;中国的企业也渐渐进入500强;“嫦娥一号”也登陆了月球,2008年第29届奥运

会在北京圆满结束„„一个个事实见证了中国的强大。

中国在这60年里,取得了让人不敢相信的成就,在不断发展、进步,就如学者说得好像中国是一条沉睡了多年的雄狮,从梦中苏醒,震撼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了世界精彩的篇章!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个辉煌的成就与业绩;一个个为祖国付出奉献的英雄儿女,一位位领导着人民建设中国的伟人;鲜血的煎熬,汗水的努力;成就了祖国六十年的辉煌,为了新中国,为了明天更美好,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指导教师:冯永辉

电话:***

第二篇: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观《辉煌六十年》有感

看过《辉煌六十年》,真的可以感受祖国这几十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六十年,它是那么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瞬间;六十年,它又是那么漫长,当年的建国元勋,今天已是华发鬓霜„„祖国坎坎坷坷、风风雨雨走过了六十年。回首瞻望历史车轮碾下的一道道弯曲而漫长的辕辙,我们心潮澎湃!细细回味这饱经沧桑的六十年:

从民主建国的政治主张到促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从南京请愿争取和平、要求民主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的胜利;从响应“五一口号”,接受中共的领导到参加新政协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从调整组织、贯彻《共同纲领》到参加三大革命运动,踏上人民民主新历程;从“十年内乱”经受前进道路上的严峻考验到拨乱反正、恢复组织和活动,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迎来了春天到经济发展和振兴的春天„„经过几代建国伟人的不断求索、开拓进取,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总结经验教训,甩开大步向前迈进„„我们的祖国,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一次次的磨难中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发展起来了。

从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到新中国的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从此自己当家作主了;从“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到号召会员实业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经济物质;从参与党和

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协商到为经济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深圳,珠海,厦门等一批特区掘起座座金山,浦东新区挺起胸膛,钢铁巨龙大京九腾飞南北,展示着中国的雄姿。从协助政府实施“星火计划”到面向社会,面向改革,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无数奇迹又在这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硕果累累。两弹一星先后上天,一座座大桥像一道道彩虹跨越长江两岸,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加入WTO;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实验成功,填补了世界农业科技领域的空白,我国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一的土地养育了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中国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充分显示了其伟大而辉煌的成就,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几十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让祖国更加统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华新景象,从中传达出的文化,让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让世界惊叹!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度过了危机,成为对全球经济有很大影响的国家之一,祖国的一步步强大,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祖国的前进让我们自豪。

祖国日益昌盛,我们的生活也在直线上升,回想起自己祖辈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像是人间天堂了,以前的人是想象不到的,他们也不敢想,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在世界史上都少见的,没有人不感叹他的发展速度,我们赶上了祖国的繁盛时期,一定要好好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为社会多尽点力。

李倩倩

070901118

第三篇: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祖国河山,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生于这片土地的人,感念于它的无私伟爱,长于这片土地的人,惊叹于它的恢弘宽广,数不清的仁人志士用尽全部能量去表达对其深沉的情感。中国的崛起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谱写出各式各样的拨动心弦的音符,每次进步都是不平凡的,却又用最平凡的姿态来面对它的人民,经历了千疮百孔的折磨,经历了进退维谷的境地,然而最终它坚持着渡过那段翻江倒海又暗流汹涌的海域,从此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朝代更迭 战火纷飞

曾经的中国远非如今的模样,顶着天朝的头衔也只是为了修饰高高在上的帝王周身的光环,底层的人们活的麻木而苦闷。在封建主义的社会中,没有什么抵得过帝王的权威,所有被支持或者默许的言论和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某个人的历史。不过这样的人谁都想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循环,某个胸有大志又力有所及的人振臂一呼,群起和之,为着各式各样的冠冕堂皇的目标,然后就可能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节点。睿智的君王们毫无所觉的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然后在王朝覆灭的时候带着不甘和无奈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中。除却个人的得失,朝代的更迭必然伴随着战争的重复发生,无所依凭的人们或是站在挑起战争的一方,或是被迫承受战争的后果,只是无论哪一种最终都逃不脱炮灰的命运。在这片孕育了无数文明的土地上不时的上演你争我夺的戏码只不过更添了历史纷呈。那时的中国,举国皆为奴隶,为他人奴役者知而无能为力、为权利奴役者不知而乐在其中。

风雨摧残 摇摇欲坠

终于,古老的文明被推动着来到了近现代的边缘,就像做了一个亘古而深沉的梦,醒来的瞬间所有的一切都支离破碎,演变成越来越剧烈的疼痛,提醒着愚昧的人们睁开双眼,眺望寰宇。于是有的人醒了,有的人敌不过美梦深甜的诱惑选择闭目塞听,想要回到过去。于是便开始了另一种战争,不同于以前的势力构成,这次出现的第三方既不是想在这块古老又富饶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是想要拯救什么所谓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他们只是为了资源,并且可以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

这次王朝的覆灭看起来好像有些与众不同,它是真的被倾覆了,帝王的威严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上,而长久以来被奴役的人们已经忘记

了反抗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并且把一切都认作是命运的安排。在各方强力的撕扯下,刚刚苏醒还不能完全站立的国度就要拖着它的子民坠入另一个深渊,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状况,事实上,它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

悬崖勒马 止步回缰

无论结局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孙中山先生正是用其坚忍不拔的精神,为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鞠躬尽瘁,令中国脱离了万劫不复的边缘,并提出三民主义以期能光复中华。然而历史总是不合时宜的展现它的幽默感,有些路越走越艰难,却会让人以为那是因为正确的一方历来都是备受排挤的,最后却发现也许那并不是最对的路,只是早就已经无力挽回局面,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屡次试图纠正。

时局惨淡,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这又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变得聪明也强大了许多,于是战争反而更难有一个结果。战争的主导者们接受了新的社会秩序并不代表就能接受自己跟普通人享有一样的地位,权利之争还是无可避免的变成了主旋律。眼见又要陷入到另一个相似的泥沼,殊不知看似偏离的方向,却可能离真正的出口越来越近。

峰回路转 破茧而出

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什么朝代,都处于社会最底层,无论谁人冠冕,都是蝼蚁一般的存在,没有人正视,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诉求和生存的权利,所以忽视了这样的人脆弱也顽强,经受不起什么伤害,给一个平和的环境又能生存下来。终于有人看见了这仿若来自深渊的微光,看到了这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们,愿意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融入他们,并以无匹的领导力和预见力唤醒他们的力量,走出深渊,以着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去做新中国的奠基者。

这样的一群人用着苦难的过去给自己结了一层厚厚的茧,起着保护的作用,然后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不透气的牢笼,只待能有太阳般的光和热去融化掉这层坚实,给他们破茧而出的能量。这能量足以改天换地,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峥嵘岁月 不复苍茫

经过了这许多的坎坷和荆棘,我们终是走到了一条光辉万丈的大路上,这是数不清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铸就的。好在事实证明它不再是历史的另一个玩笑,虽然过程更为艰难,也更加曲折,能正确领导方向的人终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斩妖除魔的利剑,带领广大劳苦人民战胜外来侵袭和内部的压迫,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渐渐过往的一切变的模糊而遥远,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的人总会有判断失准的时候,可是我们习惯了信任之后就好像越发变得难以忍受错误,是我们将自己带入了思想认识的误区,历史的正确与否从来都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某个人的责任,同样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小的插曲就急切的否定过去。

新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并非什么不光彩的事,反而正是过去与现在的这种对比凸显了中华人民的伟大和在复兴之路上的超卓成就。是这些先辈们改写了历史,使得而今望去,江山如画,不复苍茫。凤凰浴火 重生辉煌

所有的动荡和不安都变为新的历史,终于可以安心的品尝胜利果实的甘甜。百废俱兴,让世界上的人听到来自东方的声音,见证名为中国速度的奇迹。并且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仅是用文字将自己区别开来,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与众不同的创新。重生的中国自有一番气度,不因蜗角虚名而沾沾自喜,不因蝇头小利而气急败坏,而是以谦逊又坚定的态度稳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坚强的政党,曾领导过众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运动,最终奠定了其无可置疑的领导者地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不好的一面就否定全部,我党也是在革新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改变比建立更需要耐心和时间,没有什么重大而稳定的改变可以发生于一夕之间,前路未知,尚需慢慢摸索。在愈加复杂的局势下,我们更要坚定信念,相信终会迎接一个辉煌的未来。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谨以此文献礼我党成立九十一周年。

第四篇: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摘录:

“1935年1月,当长征队伍一步步深入西南腹地、逼近遵义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知道他们正在接近最终使他们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在这方面,毛泽东的确不屈不挠。”(《苦难辉煌》第十章286页华艺出版社)

不知别人读了这些文字会怎样联想,我却是将它们与文革联系在一起了,且是觉得是那般的类同、贴切。

文革失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被中止了。

文革的失败和资本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尽管主流媒体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难掩实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像当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突围西征,湘江一战又折损过半,已经积聚起了足够的量变,质变已势在必然。”可不要忘记“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

恕我直言。尽管主流媒体还在宣称是在从事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可谁都知道,事物的性质是由它的主要方面的性质决定的。当这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中75%以上都已是私有经济占有和支撑了的时候,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点还没被公开抛弃吧?)里,工农已成为“弱势群体”时,它还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吗?如此的量变还没形成质变吗?邓的“不争论”是想连这样的事实也掩盖过去吧。指望社会的变革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迈入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经济最发达,但它不可能自然而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金将军说的对:“社会规律„„的实现必须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忘我的奋斗去争取。”社会主义是不会自然生成的,它必须是人们自觉、自为的社会实践与文化结果。

“改革精英们”将文革和文革前说成一团“黑”,另一些人又把它讲成一片光明。其实如此讲都难自圆其说。

说“黑”,中国怎么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工业化过程,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就是在被称为“浩劫”、“经济濒临崩溃”的十年,国民经济平均增长也保持在9%以上(这是可查当年的统计年鉴以证明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65岁,农村的卫生医疗体系被联合国相关组织称为典范呢,而且基本消灭了文盲。“改革精英们”抹黑那个时代是为了要掠夺国有资产——人民的财产!

说一片光明,那为什么还要搞“三反”、“五反”、“社教”、“四清”和“文革”?为什么会有农业合作化的争论?会有“鞍钢宪法”和“马钢宪法”的对立等等?毛主席又为什么提出反修防修、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又为什么在晚年下这样大的决心要搞文革。

真正要搞改革的是毛泽东!他是为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权利、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而改革。一句话:他是要建设一个全新的(不是仿苏模式的)社会主义社会结构,彻底打碎过去一切社会的“金字塔”结构模式(包括代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所以他支持农村合作化运动,坚持农村队为基础的核算制度,反对一平二调,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所以他支持“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道路,让工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干部,反对“马钢宪法”一长制(从刘少奇、邓××到“改革精英们”都推崇)的苏联模式。毛泽东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群众从参与身边的管理开始,逐步学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学会并同时创造新型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创造无产阶级的文化。

这里我还要引用一段资料:“毛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的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2001年7月28日王卓超口述)

士兵委员会的名称并不是井冈山的首创,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中就存在,但那些部队仅仅从经济上保护士兵的利益。三湾改编推行的士兵委员会,与其他部队以往的士兵委员会有根本区别,就是在部队基层以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实行了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4-175页)

“1965年5月25日下午,在井冈山宾馆115房,毛泽东将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老人家重新讲到《井冈山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说全国都要推行政治民主。

刘俊秀当时用请教的语气说:现在工厂不是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

毛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的,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真的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中央出修正主义怎么办?

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上层建筑领域。”(2001年9月2日孙玉衡口述)(《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第176-177页)

由此可见,毛泽东从五四运动就坚持的民主主张,并没有因为他领导的党取得了政权就改变,而依然是要给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治、民主权利。也因此,他对党组织当时存在的“提倡的是„„,重视的是„„,忽视的是„„”这种偏废现状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不满与忧虑。或许,正是为了唤起群众的民主意识,为了使群众真正大规模地参与政治,毛泽东才发动了文革运动,并将它命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吧。而相形之下,那些妄自评论毛泽东的“改革精英们”的嘴脸,在显见于现实社会物质繁荣下的种种社会矛盾中,早已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展现于世人面前了。

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一次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来引发“质”的转变,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良;更需要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学习毛泽东坚持真理的不屈不挠,而不是争当“先富”。

读《苦难辉煌》有感

(二)摘录:

“1931年4月,„„(日本)第二师团调来东北换防,板垣征四郎在该师团大队长以上干部集会上,讲了一段我们中国人今天也应该牢牢记住的话:‘从中国民众的心理上来说,安居乐业是其理想,至于政治和军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职业。在政治和军事上与民众有联系的,只是租税和维持治安。„„因此,它是一个与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到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无论是谁掌握政权,谁掌握军权,负责维持治安,这都无碍大局。’”(《苦难辉煌》第155页)由此我想起一段事:

数年前,单位的党委决定给每位员工发一本书,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按党委书记在干部会上的介绍,这是本好书,发给大家学习的目的是配合单位的股改,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要树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意识。那一阵,这书在社会上十分畅销,不少单位都出公款订购发给员工。

最初我真当是本多好的励志书呢,发下来我就很快的通读了一遍。读后有些发蒙,不信这是党委推荐的书。怀疑自己没读懂这书的本意,又读了一遍。当我确信自己看懂了的时候,真是怒从心中起!党办布置下来,让党员都写学习心得,要求支部委员要带头写。我拒绝写,直接告诉支部书记,要写我就写批判稿,顺手就把那本书给扔了。有同事劝我,干嘛那么较真,不就对付一篇字吗,从哪找不来呀。这种应景的文字我不愿写。

有同事私下和我说起这事,问我干嘛这么大火。我说:那是个为资本家说话的家伙写的。当年,共产党启发工人、农民、国民党投诚士兵的阶级觉悟时,有一个提问就是“到底谁养活了谁”。共产党告诉老百姓:“是你们养活了地主、资本家,而不是地主、资本家养活了你们!”现在,这本书把这个结论翻过来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也在翻这个案,在为资产阶级剥削有理做吹鼓手!这还是当年的共产党吗?同事对我讲的话表示认可,但又说:“你说的这些理对,但你个小小老百姓说话有什么用?不还得由着人家捏。识时务为俊杰。别说啦。”

看到板垣征四郎的这段话时,我一下就想起了上面的这一幕,真是觉得一种刺痛。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似乎还没改变旧文化的束缚,而且在西方文化的熏染下变得更“自我”了。只有文革时老百姓才敢讲话,因为有毛主席撑腰。

毛主席想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不是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因为被别人代表的权利是最容易被出卖的。这是毛主席与刘邓最大的分歧所在,也是与周总理处事不同之处。从上世纪50年代初支持农民办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支持“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反对苏式的工厂一长制管理,再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革,毛主席都是鼓励普通人参加企业管理、社会事务,学做自己的主人。毛主席要建立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套句现代的名词叫“扁平化”。他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后,不愿又构建一座新的金字塔式的社会。这就是他为什么反对军衔制、反感工资制,被那群资改派小丑讥笑为“农民的平均主义”的原因。真是燕雀安知鲲鹏之志。

我还是爱读毛主席的书,他是真心为人民。

第五篇:读《辉煌五十年》有感

我最近读了《辉煌共和国》这本书,这本书。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我为祖国的今天繁荣昌盛而感到自豪。

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夺取了中国革命伟大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了,从那以后,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开启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纪元。

13亿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梦想。当今的中间,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主义新中国像一只腾飞的巨龙,展示在世人面前。

我坚信,经过我们一代代人民的努力,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以后一定更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最终走向第一强国。

下载读辉煌六十年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辉煌六十年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苦难辉煌有感[精选合集]

    读《苦难辉煌》有感金一南教授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就好比一盏指明我们现代年轻人前进方向的明灯,回看中国那一段艰难的历程,浴血奋战,是多少英雄烈士牺牲了自己,换回了我们今......

    读《辉煌共和国》后有感

    读《辉煌共和国》后有感 61年,弹指挥间、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在61年的岁月之中一步又一步的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实现着强国富民、......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接新中国领导人的,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刚刚高唱凯歌,埋葬了蒋家王朝的勇士们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中国如何复兴?中国如何崛......

    读《辉煌五十年》有感

    读《辉煌五十年》有感 我最近读了《辉煌共和国》这本书,这本书。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祖国60年的沧桑巨变,我为祖国的今天繁荣昌盛而感到自豪。 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夺取......

    读《辉煌共和国》有感

    读《辉煌共和国》有感 谭理朗我孜孜不倦的读完了《辉煌共和国》这本书,被深深的感动了,以前我也了解过一些关于我们国家的一些历史,但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自己了解得太少,是这本......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纪念我们苦难却耀眼的革命历程 20 世纪在世界东方, 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 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 命风......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对于作者金一南教授,我并不陌生,由于对军事知识的爱好,我很早就通过《世界军事》、《武器杂志》、《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拜读过金教授的文章。他长期深入......

    读《苦难辉煌》有感

    读《苦难辉煌》有感 曹勇 读了《苦难辉煌》,我才知道,中山先生不认为共产主义适合中国,他之所以坚持‚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三大政策,是因为看中了共产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