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
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稳定;动荡;未来走向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
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这一现实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二、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有利因素
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特别是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谋求建立与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创造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与诉求。经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睦邻友好关系得到明显发展,现在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
2、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21 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认为中国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随着中国的发展,国际上更加看好中国的国际地位,要求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周边区域经济政治合作全面展开。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 以上。2001 年,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中俄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对中国加强综合国力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促进了中国北部和西部边陲的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的经济关系将更为密切,政治合作也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及地区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4、“台海”形势趋于稳定,两岸和平合作势头加速发展,来自东南沿海方向的战略压力得到缓解,中国为维护“核心利益”所进行的国防投入和军力部署,有可能转向其他方向和考虑更长远的发展。
三、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不利因素
1、中美关系:美国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美国的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直言不讳地把中国说成是它的潜在威胁和巨大挑战,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基点之一。虽然美国与我国不接壤,但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鼓动、唆使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威胁最大的国家。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企图将我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对我全面遏制和防范。美国利用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绝对经济和军事优势,不断对我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渗透,逐步缩小对我的军事包围圈。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美日同盟作为冷战的产物,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一再得到强化,特别是美日军事同盟的新一轮强化,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随着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2、朝鲜半岛并不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将影响中国多年建设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危机双方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彼此互不示弱,尤其是在拥有核武器和导弹武器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诉求,“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朝鲜半岛无论是否会爆发新的战争,双方的对抗都难以
避免。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所以说,东北亚方向将可能成为中国今后最大的安全隐患,也必将成为稳定周边的当务之急。
3、中日关系: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首先,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其次,东海大陆架与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近来,围绕钓鱼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产生了严重纷争。东海问题主要涉及日本,但属于大国之间的争端,一旦引发冲突,对全局影响较大。
4、南海问题:国际上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可以控制东南亚,从而控制整个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在230 亿- 300 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尤其越南占据岛礁最多,获取利益最大,同时也在大量购置先进的海空作战装备,加之战场环境于我相对不利,如无充分准备,也难以应对海上突发事变。
5、中印关系: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国家和地区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
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从而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依然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近些年来,印度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6、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对中国安全威胁不能低估: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威胁不能低估,特别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恐怖主义仍然活跃。“台独”、“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都是威胁国家统一安全、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因素,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妥协、不能有任何的让步。
四、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中。
2.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
4.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促发展与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对增进国民互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以及睦邻友好系,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运忠.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明网.2005(6)
[2]周方银.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J].新华网.2009(9)
[3]陈向阳.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J].中国新闻周刊.2011(6).[4]韩旭东.周边蚕食中国不应有机遇期[J].北方网.2012(5)
第二篇: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_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及未来走向
摘要: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当前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这一现实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四、改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策略分析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续推行睦邻外交。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周边环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周边环境之中。
2. 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
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表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
《形势与政策》论文
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国家军事实力。建设可靠的核自卫和常规防务力量是绝对必要的。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强大的国防力量对国家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3. 加强与美、日等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逐步削弱美、日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的举措。在政治上,中国把对美外交放在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一直把加强对话,增加信任,增进了解和发展合作作为对美政策的基础。避免在一些非战略性问题上与美日等国形成严重对抗,同时利用日本急欲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和美、日在此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牵制和削弱美、日同盟。在经济上,充分利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对美、日两国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美、日两国的贸易,大力吸引两国的资本和技术,形成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存格局,逐步削弱美、日两国对中国的敌视或不友好状况。
4. 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化促发展与和平,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国民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文化交流对增进国民互信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以及睦邻友好系,促进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周边安全问——谈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摘要: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所以,国防所涵盖的方面特别广,用通俗的话讲,老一辈革命家经历千辛万苦用自己的鲜血甚至性命换来了我们国家的独立,换来了如今的江山,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所以,虽然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国防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和平说白了也只是全世界吹捧出来的表面现象,强者始终还是会侵蚀弱者的,所以,做好我们自己的国防,使我们自己强大了,国防安全问题也就解决了。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南海争端、领海问题
一、领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周边问题无外乎于边境问题、领空问题以及领海问题,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全统一的大国,周边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下面主要探讨的是领海问题。
领海问题一直都是沿海各国争执的最严重的问题,联合国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然而很多邻国就叠加到得领域一直都争执不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
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与朝鲜的领海岛屿争端。
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º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º59′E至124º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_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_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九十年代中,韩日两国私订协议,划分海洋专属经济区,将专属区中与我国相向部分大肆划入各自的管辖范围。
3、与韩国的领海岛屿争端
《形势与政策》论文
黄海中国侧大陆架与经济区 韩国与我国共同濒临南黄海和东海,两国间没有岛屿和领海主权争议,但在大陆架划分上持不同看法,韩国坚持以中间线法划分两国间相邻的大陆架,在南黄海,我国岸线长达821公里,韩国一侧为659公里,比例为1∶0.8,如以中间线划分大陆架显然有失公允;在东海,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韩国政府却不顾这一事实,和日本政府于1974年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国关于共同开发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南部的协定》,在东海大陆架划定所谓的“共同开发区”,后又在1999年生效的《日韩新渔业协定》中在济州岛南部划定了所谓日韩共管的“暂定水域”,侵占我国大陆架近10万平方公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这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我国政府决不同意并提出严正交涉。
4、与菲律宾的领海岛屿争端。
南沙群岛菲律宾-占据9个岛礁。菲律宾最早对南中国海的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菲律宾政府不断地对南沙岛礁提出领土要求,也支持其国民到南沙海域勘探,但未占领中国南沙岛礁;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占领了马欢岛、费信岛、中业岛等9个南沙岛礁;冷战结束后,由渔业纠纷而引发了美济礁和黄岩岛问题,影响较大.1992年,中国在南沙的美济礁树立标志物,修建渔民用的棚房。菲律宾认为美济礁属于菲,因此进行了破坏,并扣留了在巴拉望西部80公里处捕鱼的中国渔民。这就是中菲美济礁争端。
5、与的领海岛屿争端。南沙群岛2个岛礁
印度尼西亚不仅侵占我国领海的岛屿,还掠夺我国海疆的自然资源,正是靠掠夺我们南海的油气资源发家的,其人民生活十分富裕。由于南海距祖国大陆十分遥远,海军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保卫南海
6、与马来西亚的领海岛屿争端。
南沙群岛抢占9个岛礁,1979年,马来西亚把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修建了简易的机场,其划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侵入我国传统疆界线内达27万平方公里。在南沙海域石油资源的开发中,马来西亚是动作最快和收益最大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勘探,目前马来西亚在南沙附近海域有10个商业性油田,90多口油井,其石油出口的70%来自于这一海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原油出口年创汇就达100亿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从在中国南海发展海上石油生产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石油出口总值已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海上石油年产量超过3000万吨。
如此多的问题足以看出如今中国领海问题的严峻性,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的通过外交的手段与各国进行磋商和谈判,也有不少军事方面的专家认为中国完全可以以武力解决这些周边问题,但是,以中国如今的大国形象,一旦使用武力必定会受到世界某些国家的谴责,况且中国在世界上是不主张霸权主义的大国,爱好和平仍然应该是中国应该保持的形象,但是如果牵涉到领土完整及主权问题的纠纷相当严重的话,我觉得,中国是绝不会放弃使用武力的。
二、应采取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我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面对当前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再次,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最后,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改善我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我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我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尽管我国面临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相信我国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改善中国周边安全,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稳定的国家。
邱丹阳;《新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思考》[J];暨南血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刀书林;周国周边安全环境刍议[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1期
张小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和过程[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第三篇:2014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
2014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时好时坏,中国的周边环境的复杂是世界罕见的中国陆地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土地,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为了生存,战争时不时的发生,随着历史推移,人们厌倦了彼此之间的斗争,从而希望和平,到现代,国与国之间很少发生战争,但是彼此之间的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就说我国在历史上很少对其他的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在与邻国之间的摩擦尽量都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解决。
1.首先说一下中美关系
美国是世界的霸主,靠着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一跃而起。虽然它和我国不相邻,但对我国的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其在整个亚洲与些许国家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就比如手日本,在中日钓鱼岛矛盾争端激烈的时候,日本强行登陆钓鱼岛,美国的航空母舰就在边上,中国
本着你不争我不争的态度,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我们国家真正有那个实力的时候,那钓鱼岛就是我们国家的,再说钓鱼岛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的许多资料都表明了,如果当时我们的先人们不知道会对今天造成这样的局面,我想也许他们会留下足够的证据说明的,但就像现在中国不对钓鱼岛问题作出有效的措施一样,不知道将来会对后人有何影响。有了美国的保护,日本才会作出了那么多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有损中国经济利益的事情,像这样国家还有韩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2、朝鲜半岛并不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将影响中国多年建设的“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由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造成的连锁反应超过以往。“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3、中日关系: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围绕钓鱼岛争端以及海上划界问题,中日之间产生严重纷争。东海问题主要涉及日本,但一旦引发冲突,对全局影响较大。
4、南海问题: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
5、中印关系:中印边境争端的焦点,是我国大片领土的归属问题。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猜忌、防范的冷战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消极影响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而且不排除在某种情况下恶化的可能性。
6、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对中国安全威胁不能低估:“台独”、“东突”、“藏独”等分裂势力都是威胁国家统一安全、对国家安全构成挑战的因素,这些敌对分裂势力内外勾联,不断进行捣乱破坏。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
对于恐怖袭击事件,近段时间以来,发生在火车站,大街,等公共场所的特别多,2014年3月4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暴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最新消息显示,已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2014年时间3月8日0时42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执行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MH370)航班任务,机上共搭乘239人,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1时20分,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至今已发生超过
24小时。马航表示,目前仍未找到任何残骸证据。不能只看表面,因此分析反省和解决一系列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砍人的是新疆的分裂势力,也就是新疆人。为什么要砍人,这个很难说,政治目的可能性最大,背后的最大谋划着不一定是新疆人,恐怖组织的可能性大,而受利用的人是新疆人,利用新疆人的人有其它的目的,而被利用的新疆人是期待独立而被利用。国内的安全与周边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都要做好防范于未然。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
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
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安全周边形势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大致呈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岛屿被掠夺、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此外,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存在朝核问题,印巴冲突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等很多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可以说“世界还很不太平”。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保证中国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周边矛盾 巩固稳定 战略发展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益在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个基本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大国意欲主宰世界的战略图谋存在着根本对立。如同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周边国家都想从我国丰富的资源分一杯羹。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认清迫切形势,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为敌对分子的虚假宣传所蛊惑,也不盲从于专家与学者的片面之词,要做到有自己的主见,真正的了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下我从矛盾与战略两个角度,三大方面来探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问题。一,我国周别安全环境特点
(一)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大部分的亚洲习惯性分界,都与中国相邻,所以中国与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息息相关。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都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二)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岛约6000余个。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
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我国曾与印度,苏联,越南存在边界领土之争。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中印边界划分问题,与朝韩的关于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中日间大陆架划分与钓鱼岛归属问题。
(三)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1.与美国。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有很大改善。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具体如下: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但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都是潜在的,两面性的,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与我国 “接触” 并合作。
2.与俄国。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冷战结束后,中俄结束了意识形态的争论,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经济,军事合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近几年来,中俄两国在推进多极化,稳定亚太局势和促进两国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我国国防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借助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日益加深。
3.与印度。两国领导人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和马基斯坦的直接冲突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二,中国周边矛盾
(一)中印边界问题。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尽管目前中印关系不断得到改善,边界谈判也已进行了多轮,但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矛盾仍可能激化,解决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二)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
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调查,得知钓鱼岛附近储存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对钓鱼岛窥视已久的资源匮乏的日本自此便封锁了此岛,不再让中国渔船进入。自此形成钓鱼岛问题。此外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加剧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复杂性。
(三)南海权益争端问题。南海,亦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南边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目前,南海的形势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我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莱则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对此,1984年,邓小平最先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1990年,我国对外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共同开发的方式,与东盟涉及南海争端的这些国家解决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南海的共同开发进程已经启动,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南海争端不仅涉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重大的战略利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尚需时日。
三,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首先,树立新安全观。我国的新安全观主要包括: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国家安全为主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主要实现途径。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江泽民同志指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各国有见识和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最根本的是必须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课题的正确途径。其次,稳住两翼,巩固北方,经略东南
然后,改善与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我国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把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基本国策。
要勇于面对社会,面对挑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敢试敢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很严峻,作为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使命,以及义务。我们要时刻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
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因此,当代大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
[2] 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3] 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程 [4] 论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人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二、美国
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回缩到我国北部方向,而美国作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样性,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大都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我国的威胁。
三、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