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邓三概论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辨析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因此,应由资产阶级领导。
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中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异常强大,而且互相勾结,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必须有强大的领导阶级,联合各个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任务。(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重任。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辛亥革命没有也不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脆弱的经济地位所带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的。资产阶级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民阶级的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了无产阶级能够称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2)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这是因为: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歌封建统治,在经济上必须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农民即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封建地主阶级直接压榨的对象,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第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只有与广大农民结成同盟,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战争实际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歌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他们压迫的直接对象是农民。如果农民不奋起打击封建的地主阶级,那么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农民补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开展,土地问题不解决,农民就不会拥护革命,就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革命的发展,所以,农民问题所以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受到教育水平的限制,没有科学思想作为指导,是中国农民有先天的阶级局限性,这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受到压迫最深,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中国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
4.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因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歌封建压迫,在经济上必须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
题,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2)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农民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直接的压榨对象,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与广大农民结盟,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中进行的。封建地主阶级是国内的统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就不会动摇这个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若没有农民奋起打到地主阶级,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从根本上倒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农民援助才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长期受地主阶级的剥削,生活极端贫困,这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这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所有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指导,但是事实证明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思想是无法使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3)新旧民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4)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毛泽东在1948年《在晋湲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第二篇:马列毛邓三理论主要内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简称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缩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构成有机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指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九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1~3卷中。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包括: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四,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密切相关、辩证统一,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科学发展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上。
3.可持续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时效的认识,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着“环境危机”、“石油危机”和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的极限》,全球曾经爆发了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中国党和政府不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而且作出了不懈努力。应该说,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温总理要求: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5.坚持可持续发展。6.坚持改革开放。7.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篇:毛邓三概论模拟考试试卷一
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3、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不允许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经济***,不允许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8、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9、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辨析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1、[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2、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2、[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3、[答案要点]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四、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答案要点:
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
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000年 2020年 15.9% 11.5%
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 50% 29%
城镇化比例 36.2% 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元 18000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3元 8000元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的比重?
2、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3、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
《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答案要点
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②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3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③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有了重大调整和改善,已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不但没有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主体地位未变。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比重较大增长,因而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中; 3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9发展有重要作用。
4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仍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第四篇:毛邓三概论模拟试题六
毛邓三概论模拟试题六
(第三章 实事求是专项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1.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萌芽的代表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 D.十一届六中全会后开始
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了讲话,它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一讲话是()。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反对本本主义》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D.三个“有利于”标准
5.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标准
6.第一次明确把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述为邓小平理论的是()。A.十二大政治报告 B.十三大政治报告 C.十四大政治报告 D.十五大政治报告
7.近二十年中,在邓小平及其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其中,成为第二次思想解放标志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的讲话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十五大政治报告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D.1979年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发展才是硬道理
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两手抓两都要硬
1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 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D.无政府主义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1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A.目的 B.前提 C.核心 D.手段
15.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A.条件 B.原因 C.目的 D.手段
16.现在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探索()。A.已经到头了 B.甚至过头了 C.还在继续着 D.有过之而无不及
17.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
A.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D.找出事物的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解放思想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2.“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是()。A.主观主义
B.形而上学教条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E.客观主义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
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要前提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基础 E.互相决定的关系
4.下列哪些是邓小平的新观点()。A.“三个有利于”标准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D.两手抓,两都要硬 E.实事求是
5.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了两项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指()。A.发表了南方谈话
B.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作用 C.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 E.创建经济特区
6.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A.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C.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D.加强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E.不再需要马列主义的指导
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判断我党各种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B.判断改革实践是否成功的标准 C.判断效益如何的标准
D.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标准 E.检验真理的标准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E.促进思想的大解放
9.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大意义在于()。A.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C.保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彻执行 D.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不同于别国的道路 E.中国必须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10.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障碍主要是()。A.“两个凡是”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 C.教条主义 D.个人崇拜 E.异化思想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A.思想前提 B.理论基础 C.重要保证 D.方法论原则 E.根本保证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A.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B.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 C.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础 D.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论 E.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方法论原则
13.如果我们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A.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C.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D.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E.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马克思、恩格斯不会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 B.黑格尔、费尔巴哈不会超越康德、谢林
C.毛泽东不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D.邓小平不可能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E.就不能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15.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新阐释()。
A.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
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C.全面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 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E.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
16.解放思想的涵义是()。
A.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 B.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C.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D.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 E.理论联系实际
17.实事求是是()。
A.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B.指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
C.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E.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
四、简答题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内容。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
6.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3.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自测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D 7.B 8.A 9.C 10.B 11.A 12.C 13.A 14.B 15.C 16.C 17.A
三、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ABC 4.ABCD 5.BC 6.ABCD 7.ABCD 810.ACD 11.ABD 12.ABCD 13.ABCD 14.ACD 15.BCD `16.ABD 17.ACD
四、简答题
.ABCE 9.ABC
1.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内容。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思想路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的生命线。
第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邓小平都是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不拘一格,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而才能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第一、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第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第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四、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3.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根本点。
第二、邓小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他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的论述,使全党对实事求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重新有了深刻认识。
第三、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非凡的胆略和科学的态度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伯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四、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不可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的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社会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第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敢于坚持符合实际的理论,纠正偏离实际的理论,放弃脱离实际的理论。
第三、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对一系列事关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大胆的更新和突破,制定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第四、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上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其中包括对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
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6.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的。
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内在的、相互包含的两者各自从对方反思自身,各自包含对方的因素。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第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一系列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继续研究解决;
第三、从理论上说,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认识水平远不可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扩展和深化。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拴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建构的方法论。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作出新结论的思想原则。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第三、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四、邓小平在新的形势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了阐述和发挥。它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地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实践中获得了勃勃新机。
2.试述邓小平理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第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时候,对这一路线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和发挥;
第二、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根本点、精髓的高度,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第三、全面地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
第四、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指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的目的又在于实事求是。
3.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对“两个凡是”进行批判,深入展开拨乱反正的实践活动中,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进行深刻反思中提出的,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中。
第二、破除僵化观念,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第三、认清国情,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第四、不搞抽象争论,坚持一切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第五、坚持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六、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上,邓小平都始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既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而才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第五篇:《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试题答案
卷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B 2D3C4B5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d 2abcd 3acd 4abd 5bcd 6abd 7abc 8abcd 9abcd 10ab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以人为本 2 3发展权 4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5生活宽裕、管理民主 6公平正义、充满活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坚持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5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认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更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要点:性质(5分)、深度和广度(10分)。
2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3分)
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5分)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4分)
第四、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