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史近代史纲要考研复习方法打印版
考研复习方法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
从横向的维度,就是要在把握上述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认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依据。所谓基本国情,包括这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特点、面对的中心任务等。
16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从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可以分为三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间,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面对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7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在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后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所面对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直至当前,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例如,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以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洪秀全、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与戊戌变法;孙中山等与辛亥革命;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等等。这些历史事件,有的胜利了、成功了,要把握其胜利的主要原因、成功的基本经验;有的失败了,要把握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训。相应地,还要把握相关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评价。第三,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例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建立过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等党派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国共两党之间,还有民盟等中间党派。要了解和把握各党派的政治主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历史文献及历史人物的代表性著述,例如,教材中提到的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荣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鲁迅的《狂人日记》,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等,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以及视察南方时的谈话等,要把握这些著述的中心内容以及历史意义。
第四,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历史专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课程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求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基本史实,而且要求自学者进一步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经验。这些内容往往是分析题的命题方向。从基本规律看,例如,近代中国从1840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历次反侵略斗争为什么遭到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为什么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等等;从基本理论看,例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以及纲领、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纲领、路线,等等;从基本经验看,例如,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以及实现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基本经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等等,这些重大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做到融会贯通。(二)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在目前的几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惟一带有“历史课”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所以,考生在复习这门课程时,除了和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几门“纯理论”的课程时一样,要重点掌握其基本原理外,还一定要注意掌握其“历史课”的性质和特点,注意掌握其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重要的时间、地点等。这门课的复习中,记忆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客观性试题主要考同学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所以,不仅要注意“面”、“线”,而且要注意“点”。(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既要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弄清历史发展脉络,更要把握历史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等理论问题。从考试内容看,主观性试题依然考基本理论、原理、历史经验、教训、重要结论等。(四)2010年是第一次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参照2000年及之前的“中国革命史”试题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试题。命题重点:
1.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原因。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特点、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3.一些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也是命题的重要方向。
2011考研复习方法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
从知识点的分布和考察的重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中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点在今年的政治考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中选择题第9题,考察的是最早比较系统的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历史人物是。选择题第26、29题分别考察了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和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选择题第28题考察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大题部分即第36题考察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结合这几个题目,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史纲部分的考察偏重基本知识点的记忆。
一般来说,历史科目的考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通过2010年的政治真题史纲部分,万学海文辅导专家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复习侧重点,希望对即将参加2011年考研的各位学子有所助益。第一,务必重视基础知识。从2010年的考研政治来看,中国近现代史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比如选择题9、10、26、28等题目。这样的题目比较好得分,只要发挥自己的记忆优势就可以了。而且像这样的知识点,作为辅导老师来说,只要对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必定能为学员准确设计出考查的题目。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中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近代史主要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史部分是1949年以后的历史时期。史纲的复习侧重点应该放在时间、代表人物、历史事件、背景、原因和影响或者意义六个方面。要重视对某一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等)失败的原因、教训等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记忆以及官方对某一历史事业的立场的记忆,轻对历史事件过程的记忆。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人物、文件、会议、条约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记忆。善于对比、总结各个历史事件的异同。比如说,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是领导阶级(分别是农民阶级、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不同的地方是各个阶级的局限性表现为不同的缺陷。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狭隘性,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它的软弱性等。第二,警惕选项陷阱。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中,选择题26题看似考查了一个纯记忆性的知识点,但里边却是有陷阱的,那就是D选项。很多粗心大意的考生,可能并没有看清楚就直接选上了,但其实是不应该选的,因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动的,而D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很明显表述就是错误的。这要求考生务必认真,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在平时有些考生愿意用关键词来记忆,比如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多学生习惯于记住“三性”,即“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这样记忆确实可以事半功倍,但真正考试的时候,要看清楚各个选项。
第三,考虑时代价值。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分析题36题就紧紧围绕这一富有时代性的大事件。所以,对于备战2011年考研的考生来说,也要紧扣2010年的大事件和热点。一般来说关于建国60周年,或者辛亥革命的重要性,大家都能认识到,所以考这样的分析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得分的。
第四,注重史论结合。学习历史,不单单是了解历史事件,关键是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比如选择题27、29考查的便是事件的原因。而且,中国近现代史放在考研政治当中,很明显就突出了其政治性,所以备考的时候考生要有这样的思维。注意与毛泽东思想部分紧密结合来复习,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复习形式上,可以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绘制一项表格,把相关的复习要点串联起来。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精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辛亥革命》有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后对其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进行了以史论相结合的评说,阐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充分的论证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辛亥革命 孙中山 民族解放 反帝反封建
《辛亥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公和体制,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革命陷入低潮,1910年,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
《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很好的描述了当年革命史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而且影片中对于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予了很详细的描述,如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影片中孙中山先生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一、孙中山先生的无私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无私表现在他对革命的义无反顾,回顾孙中山先生救国图存的一生,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推翻封建帝制这一漫长的历史道路上,以自身行动全是了“天下为公”这一词的真正含义。劳其一生,只为了推翻满清,为了这一点,他连大总统的位置都可以退让,他除了达成了这一愿望外,并没有渴求私人的利益,这在政治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二、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先生多次只身奔赴外国,为四国银行像清政府借贷之事调停,他并没有考虑他将自己处于怎样的险境,他心中只存有救国的信念。纵使屡屡失败也没有放弃这一切,这不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大无畏,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他的无私精神。
在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末新政的失败和清王朝的破产同样加剧了民族的危机,同时,赴外国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自发的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而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则是武昌起义。它迅速的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1912年2月12日,终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起义和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但其在革命过程中暴露的软弱性和妥协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一不可小视的问题,导致了虽然很多地方成功的革命了,却很快蜕变成为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意味着,革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内外都潜伏这深刻的危机。
1911年底,随着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就于1912年建立了,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不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2000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姐姐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但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解放。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仍以失败告终。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反思,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中国真正的出路。而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并不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它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额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的业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广为流传,人民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这场革命的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意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
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了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是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们就把群众抛弃了。正如“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所以革命的根基就相当单薄。
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2.政党内部不够团结3.没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这一切。辛亥革命的成功主要在于其环境因素,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年里,一次有一次的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只是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时的清王朝处于动荡变革的年代,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民主义)作为基础,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禁锢,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新方法,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充分的发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并在内部加强团结,而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更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于是,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
参考文献: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页码:57~7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Ⅰ卷 出版地: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年 页码:16页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观《长征》有感 姓名:谢媛专业:财会2班学号:20102986 摘要: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由于“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根据地的失陷,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初期,中央领导权的旁落及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遭受到重大损失,红军由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 3万人。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向,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关键字:长征艰苦奋斗胜利
历史课带领我观看了电影《长征》。电影的开篇就向我展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红军战士冒着枪零弹雨奋勇突击。每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我总会思考现在能在和平年时代里学习和生活,是那些无名的英雄战士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长征》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的地方,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
电影《长征》介绍了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又重温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
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永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长征精神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这一代最要学习的,而且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会腐蚀我们的心灵,失去奋斗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忘艰苦奋斗,不忘人民群众,不忘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永葆党的青春本色”。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学习、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部分:论述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3)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同上)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同上)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P12)
5.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同上)
6.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同上)
7.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P22)
8.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同上)
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同上)
10.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P32)
11.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同上)
1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同上)
1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P38)
14.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同上)
1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同上)
16.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P48)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同上)
1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同上)
19.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革命和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P57)
2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同上)
2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同上)
22.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P66)
2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同上)
24.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同上)
25.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同上)
26.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P76)
27.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同上)
28.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同上)
29.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82)
30.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同上)
3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2)
3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上)
3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同上)
34.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P103)
35.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同上)
36.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同上)
3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P117)
38.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同上)
3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同上)
第二部分:原著选读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一九三九年十二月)(P2)
2.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节选)(P12)
3.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节选〃1853年6月)(P22)
4.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P32)
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P38)
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节选〃1922年7月)(P48)
7.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P57)
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2005年9月3日)(P67)
9.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1949年6月30日)(P76)
10.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节选〃1981年6月27日)(P83)
11.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P93)
1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P104)
1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2008年12月18日)(P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