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再精简(自己整理的请自行斟酌)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请从你自身的角度谈谈目前我们应该如何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创新是前提,是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主要的就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根本性问题在发展中日渐突出,受到各方面的强烈质疑与批评,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创新能力滞后,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二是教学质量走低,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2.在台湾统一的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否与我们的和平统一方针相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只要有和平解放的机会,中国政府政府就不会动用武力。相反。和平统一不是无条件的,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可靠保证。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平只是统一的方式和手段之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从属于统一大目标、以统一为前提的,而不是孤立的、绝对的;离开了统一,离开了一个中国原则,和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完成统一大业攸关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最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统一目标的唯一性,决定了手段选择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包括万不得已时使用武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一目标的最终实现,才是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负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政府在极力追求和平统一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一种战略考虑。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将对那些形形色色的分裂行径施以强大的震撼和制约。此谓“武力止独”与“武力促和”。
(1)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我们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方式还是武力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当前主要取决于台湾当局是否搞公然的独立。任何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行为都是非法、无效的,选择台湾独立就是选择战争。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3)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
3.公有制的“公”和“有”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哪个更符合人性?为什么?
公指公共所有,指所有权为国家(全体人民)。有指获得所有权的个体或集体。
公有制比私有制符合人性。公有和私有只有在符合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那种更符合人性,而不是少部分人获利大部分人无利。总的来说老百姓生活质量上去了才是硬道理。
对于广大人民来讲,公有制、社会主义可以让他们免于剥削、压迫,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反,剥削阶级由于需要剥削人,私有制、市场经济符合剥削阶级的利益,因为只有私有制,剥削阶级才能把广大人民作为剥削对象。
一种制度符合不符合人性,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制度本身,另一种标准是运用制度的人。一种制度如果由掌握权利、运用制度的人来评判,这个时候往往会把私有制认为是好的制度,因为对剥削阶级来讲,私有制确实是好的制度。剥削阶级可以利用私有制过奢侈、腐朽的生活,而广大的人民,只能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人有社会性和自私性两重属性。人的社会性和自私性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越发展,人的社会性越强。与人的社会性相一致的是社会主义,与人自私性相一致的是私有制,私有制的表现方式是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实际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根本不存在什么市场经济。与人的自私性相一致的是私有制、是市场经济。
对于广大人民来讲,公有制、社会主义可以让他们免于剥削、压迫,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反,剥削阶级由于需要剥削人,私有制、市场经济符合剥削阶级的利益,因为只有私有制,剥削阶级才能把广大人民作为剥削对象。必须指出的是:与公有制相联系的是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理由很简单,因为是公有制,不突出或者强调个人利益。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是多党制,因为不同政党代表不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尽管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
公有制与人的社会性相符合,符合人类发展的前景,私有制与人的自私性相符合,它属于反人类、反人性的。
到此我们知道为什么公有制符合人性,因为人性的主要方面是合作性、社会性,私有制或者市场经济,利用人的社会性、合作性,抽取人的“价值”。
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取向:实现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融合。
1、适应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打破“大国有”观念。
2、寻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公有资本投资必须以“有利、有度、有力”为原则。4 公有企业内在的两大制度缺陷必须尽快消除。
4.当我们在说我们国家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候,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会相信吗?为什么?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际都会相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世界上所有大国都不是凭借和平手段发展起来的,他们的信条就是,只有使用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真正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就没有强大国家的出现,也就根本不能崛起。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靠和平手段崛起的。
在“中国威胁论”的喧嚣声中——在中国发展和走向强大的过程中,这些论调肯定会长期伴随——中国不能选择沉默以对,不能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应该有自己鲜明的态度,要以足够的坚定、足够的耐心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仅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发起者——尽管一些人头脑中的东西不是我们的道理能够说服的——更是针对旁观者和旁听者。毕竟,谎言重复千遍也有可能变成“真理”。
世界上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虽然彼此之间也有种种矛盾,但他们相互之间基本上还是保存着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因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资本主义国家都狼狈为奸,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3、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4、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有人认为,当代中国的一些民族分裂事件正是由于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造成的。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
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内在弊端。一方面,在争取政权的历史时期,可以鼓动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众更坚决地从原有政权体制中脱离、分裂出来,加速原有政权体制的瓦解、分裂,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夺权建政;另一方面,在新生政权建国执政时期,民族聚居地区具有更强的独立分裂倾向和隐患;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建国后的新生政权对于民族自治政策和制度往往难以真正执行落实;在中央政权维持强势时期,民族自治政策和制度制造着中央与民族聚居区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而在中央政权弱化时期或在外部力量影响下,民族自治地区的独立分裂倾向、隐患则会演化上升为明显趋势和现实问题。
二、变革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依法构建正常的中央与民族聚居地区关系及民族关系,消除产生地方分裂、民族矛盾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在法律、政治层面上给予民族聚居地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别自治权,在很大程序上成为地方分裂、民族矛盾的政治基础和原因。当前形势下,需要破除思想禁锢,打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盲目迷信,借鉴其他国家有关民族政策得失,变革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
三、加快推进国家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构建开放文明的公民社会,重塑增强国家向心力。应当看到,造成新疆、西藏等地区民族问题突显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现有弊端以及名不符实给少数民族民众造成的心理落差外,还有着周边地缘宗教极端主义的兴起原因等。从全局上看,应加快推进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度变革在内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保障公民平等权利、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发达、文明进步的法治社会,塑造能被各民族普遍接受的社会价值理念,消除民族隔阂矛盾,增强国家向心力,保障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发展。
平等,一体化,族群融合才是根本之道。民族不是永恒不变的,民族融合是历史趋势。正因为民族融合,才造就了我们千年不败,分久弥合的中华。
6.有人认为:官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有关。反腐必须对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限定执政党政府活动的边界。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
正确。由于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致力于削减腐败的存在。因为只要存在公共产权,就会存在公共权力,政府官员就有可能发生腐败行为。政府与社会如何对公共权力引发的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呢?
1.树立有限政府观念,建立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指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文限制,并接受社会监督和制约的政府。有限政府着重探讨的是政府权力的限度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政府权力如何运作与配置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政府权力只能由宪法和法律来授权,而且必须严格依法行使,没有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政府不得作为,政府权力在超出法定界限时应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结合我国的国情,建设有限政府应从政府内外两方面进行建构。首先,就政府外部的建构来说,必须严格限制政府权力的作用领域。其次,就政府内部的建构来说,政府内部的权力配置、职能设定和规模设置必须实现有限化。
2.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出了明确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
3.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第一,扩大决定权的“主体”。第二,改革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度。第三,建立切实有效的制度,使腐败分子“无官可卖,有官不能卖”。
4、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必须要创新行政审批模式,因此要加强主动性、预防性的改革,实现配套性、整体性改革,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司法体制、人事体制、价格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5.建立权力体制内部的“适度分权’,机制。指在总体上确定政府应有职能与权力后,在政府机构之间、官员之间适度分权,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限制权力是反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腐败中的“不能”问题,通过与其他反腐败的制度、措施的配合,腐败现象一定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7.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存在四大难题,分别是“利益铁藩篱”、“制度天花板”、社会流动的“堰塞湖”和特权的“金钟罩”。在这些难题中,哪一个是根本性的问题?应该如何破解?
“利益铁藩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本属于广大民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并呈现出刚性化的特点:其他人很难进入被少数人独占的利益领域;其利益一旦被触及,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就像李克强所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就是典型的利益藩篱。既有传统资源性领域的藩篱,也有公共服务领域的藩篱;既有行政垄断领域的藩篱,也有行业监管领域的藩篱。
解决“中国难题”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发展机会。首先要打破利益藩篱,最关键的就是坚守人民政府的底线,防止政府被俘获。政府部门制定重大公共决策时,应当公开透明,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制定。其次,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实现的规则,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解决“中国难题”就要抓紧建设配套的社会基础设施。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两种基础设施:一种是诸如道路、桥梁等方面的物质基础设施(或者称为硬件基础设施);一种是社会基础设施(或者称为软件基础设施)。
解决“中国难题”就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成熟的规定和要求逐步法制化,形成防止利益冲突的国家法律。
而当不再有“利益藩篱”,每一个人都活在自然的天地里,我们也不再有“制度的天花板”、特权的“金钟罩、铁布衫、隐身衣”和社会流动的“堰塞湖”这些“中国难题”。到那时,我们的“中国梦”将美梦成真!
8.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的课堂上探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明明是喝地沟油的命,却操着中南海的心,真傻!”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关于“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这一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中国社会两个阶层的人在面对重大国是时应有的态度。所谓地沟油阶层所指的是普通的平民阶层,哪怕你是有钱的中国平民在中国也是有极大吃到地沟油的概率的。而所谓的中南海阶层是绝对不会吃到地沟油的,起码从安全角度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如果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只是表明了平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干预是出于义务的话,那么五四运动民权的被唤醒则就体现的是平民阶层介入国家事务的权利了。如果在一个国家实体内部,重要的事件只有决策者关心,而平民选择沉默或淡漠视之,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陷入危局了。
想想看76年前发生在南京乃至全中国的惨剧,死于侵略者屠刀之下的不都是所谓的“地沟油”阶层,承受一切的可是地沟油阶层啊。说出“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这样的话的人们也是基于国家向人民提供的安全产品是可靠而有效的,可是谁又能保证中国是绝对安全的呢?
有人说平民关注国家事务没有什么意义。那么仅从利益关联度上来讲,政府提供的诸多公共服务产品和平民没有关系吗?都说中国官员群体腐败,那么没有民众和媒体的参与如何反腐?都说公权部门做事效率低下,如果没有民众监督如何能改善?中国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了,出自中南海的决策落实到社会层面事关民众们的柴米油盐。操中南海的心也就是等于在关注你我他身边的生活品质问题,国家任何政策调整都将影响改变很多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品质。这样的利益关联做为民众关注国家事务的理由够不够充分呢?
说“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这样话的人实际上在将众多中国人的利益同国家利益做用心歹毒的切割,使中国人改变自古流传下来的政治传统。当中国的平民阶层再也不对来自中南海的信息有任何关注后,那时就意味着中国决策者们彻底丧失了对中国社会的有效组织动员能力了。也就是说那时的国家在人们心里不过是个地理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了,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消极的或者积极的变化没人关心,这是相当可怕的事情。
可喜的是当祖国的某处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关注受灾同胞们的不仅仅只有中南海也有无数的地沟油们。没人会说受灾的地方离我这里很远,救助那些人跟我没有关系那是中南海的事情。而“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这句话要达到的效果恰恰是这样的。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团结一心,而这句话破坏的恰恰是中国人为团结力量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因此国人要警惕,一段看似玩笑粗鄙的文字其破坏力是惊人的。
9.什么是人权?什么是主权?你认为人权应该高于主权还是主权应该高于人权?为什么?
人权通常是指普遍的人类权利,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人类。第二,它的内容必须体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自由和平等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从人权的角度讲,自由就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平等就是使人享有相同的地位、权利和尊严。
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予。主权是国家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
人权应该高于主权。
人权的不可侵犯性。首先,没有生存权就无法谈及其他权利。生存权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把人与动物的生存方式区分开来,没有生存权,我们也就不可能享有任何其他权利,对于人类生存权的侵害就是最基本也是最严重的犯罪,因此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杀人者偿命”的律法,以示我们对于人类生存权的重视。因此,我们又进一步需要自由权,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我们自主的意志自由的行事的权利。如婚姻自由、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等。
我们常常强调的,国家强大才能免遭侵犯,我们公民的基本人权才不至于被侵害——这不恰恰道出了国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权吗?人权不仅是发展的有利保证,更是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对人权的尊重,公民无法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也就不至于有国家的进步。有些人总是喜欢将对人权的追求与国家、政府对立起来,而恰恰相反的是对人权的主权不但不是与国家对抗,更是主动寻求与国家的配合采取措施充分保障人权,在个人与国家对抗的地方,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争取人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国家,而是赋予了国家更积极的道德使命,使的国家的目的、职能和手段更为合理、正当。
在你的潜意识当中,你首先关注的还是基本人权是否受到侵害,而不是空乏抽象的“主权”这一概念呢。总的来说,去争取你自己的人权,就是为你的国家争取更大的主权。
10.有专家认为:当今的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精神危机,如果不化解这一危机,中华民族将无法实现伟大复兴。这种观点是真知灼见还是危言耸听?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真知灼见,中国的民族精神确实存在着危机。
支撑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延续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古代中国的学人士子、黎民百姓对自己的民族都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自尊感、认同感,这是真正保证中华民族巍然屹立的内在的钢铁长城。然而,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的这种基于自信基础之上的民族精神逐渐地崩溃下来。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双重作用下,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精神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族精神的危机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中国离心离德的倾向不断加重。如果不改变这种精神危机的局面,中华民族就非但无法实现伟大的复兴,且有灭亡的危险。
因而我们大学生应主动去拯救民族精神的危机。其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 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其三,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通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要求,落实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相统一,结合文化特点,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中学生的成长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其四,在校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三项活动,将民族精神切切实实贯彻到实践行动中。
第二篇:我自己打的毛概资料
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1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2帝国主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3半殖民半封建化;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十月革命影响 无产阶级出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我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2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阶段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4是通过改革和探索 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4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的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饿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改变的管理活动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的体制。江泽民在1992年的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着力培养文明道德风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教育和科学: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以现代化程度相适应,取得了重要成就。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哲学社会科学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史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策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3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救助社会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6完善社会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社会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本分。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3正确处理社会种种复杂的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的未来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适当是否能长期执政的所在关键。3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1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场建设,进一步加强拒腐防变的抵御风险能力。2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第三篇:毛概重点(如有错漏,请指正)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李大钊等党的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l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l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l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的关系:
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关系: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重要思想渊源,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两者都是马克思列宁注意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颜泽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系列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把它成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一点):
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么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灵魂。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的科学内涵
①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党的思想路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③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1、近代中国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成
2、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提出:在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动力之一。
该革命的领导:
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集中的体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不同,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改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該革命的三大法宝:同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概述:从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和平赎买
步骤:第一,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沟等形式。)第二,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第三,实行全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的99%,私营商业户的8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和合作社的轨道)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大题:与《论十大关系》有关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内容: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党的十二大,由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总依据: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提出: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劳动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本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邓小平完整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1992年南巡谈话 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核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改革: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暴力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 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提出过程:78年,党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84年把计划紧急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使得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计划经济不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十八届三中全进一步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方法: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怎样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使国有资本更多的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学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非公有制经济: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第四篇:毛概论文 自己写的 水平一般!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
班级 设计0902姓名 来伊青学号0908100214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阅读了《毛泽东自传》、《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传》这些有关毛主席的资料,让人不得不钦佩毛主席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简明厄要的文风,指挥若定的作战风格,充满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处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自傲,没有架子,时时刻刻对革命的各项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
毛主席出生于富农民家庭,在清末时期,能读书的人家可谓是少之又少。而毛主席在少年时已经表现出对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
好学是毛泽东一生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接受了最初的教育以后,毛泽东对中国文学的古传奇和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乏的学习爱好,让他接触了更多了信息,了解了更多的世界。当他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以后,整个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做大事不拘小节,书中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叙述就表现的很明显,他关心的是怎么去追求他的目标,每一个选择都是以信仰为指导。他能够及时找准自己的方向,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并能及时果敢的放弃。我想这也就是他不同于普通人的一个特点吧。
投身于革命事业以后,毛泽东得思想更加的执着。他对马列主义思想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我想说的是毛泽东对个人信仰的追求,是倔强的。起初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当时的主流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等,这些人代表着最先进的思想,对于毛泽东来说他们就是旗帜一样的人物。而且那时,毛泽东自己的思想也还不成熟。而毛泽东很理性,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他的信仰一直很坚定而且越是复杂越是肯定,在他遇到阻力的时候,他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最关键的是他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事情的本质,准确的分析时局,把握正确的方向。所以,后来他的思想逐渐成熟丰富,逐渐成为共产党的核心人物。我想这就是伟人不同于普通人的又一个特点吧。
毛泽东代表的是正义和社会的良知,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愤怒的吼声,毛所缺乏的是法治社会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思想。
无论如何,毛主席是真正的现代中国之父。他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曾经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些诋毁领袖声誉的人只能暴露他本人的自私、疯狂、胆怯和不负责任。
他打跑了一切内外反动派,彻底消灭了官僚买办、地主恶霸、军阀汉奸、特务流氓,让90%的中国人从文盲变成识字,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道德和宗法关系的束缚压迫,给了中国人民基本的人的生活、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障,他捍卫了中国最广大阶层人民的人权和自由、尊严,他给我们的遗产是伟大的统一的共和国,天下无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政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国民经济体系。他没有遗产,他的儿子至今长眠在朝鲜战场。他把自己的一生,汗水、眼泪,热血、生命、妻子、儿子、兄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事业。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各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共和国前进道路中的曲折和倒退,从毛主席的身上和毛主席的文献中往往可以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邓小平,也是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通过阅读《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谋略学》、《邓小平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些书籍,让我感到中国领导人的强悍和伟大。
尤其是《邓小平传》,它采用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其中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完全征服了我,是我对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邓小平,一位时代伟人,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的平民阶层。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其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后来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1920年,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他遇见了共产党,共产党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随之而后。便是他同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在他回国后的四年多时间里,邓小平一直在有生命危险中度过。在西安,邓身兼三职,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终于分裂成两派。1927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5月下雪召开的共产国际常委上决定共产党继续与左翼国民党直接合作,从那以后共产党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说到邓小平,那就不得不提他的三起三落,他第三次复出是在1977年打倒四人帮后。在叶剑英等元老们的努力下,他恢复了被打倒前的一切职务。随着邓小平的复职,一个天才的和不平常的政治家回到了中国的领导层。那个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但年龄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发挥他的经验和智慧。他人虽老,但他身强体健,尤其是他头脑灵活,思想开放,思维敏捷。他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改善中国的各种状况,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发展经济和教育等等。他并不是一个万能者,但他有开放的头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看到了东西方的差异并且深知它的根源所在,所以他乐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和科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邓小平复职后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文革遗留下来的烂摊子,面临着各种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解决。他从教育和科技首先突破,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1977年8月4日,邓小平组织了由33位著名专家和教授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一连4天,专家们对中国科学和教育的批评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后来他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论断,都是他善于听取和集中专家意见提出的。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是中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最初的思路,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信号即“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和理论依据。1978年10月,邓小平在访日时参观了日本一家汽车工厂,深为该厂先进的的操作和管理技术所惊叹,他说:“我懂得什么叫现代化了。”可见,邓小平从不讳言中国现在的落后和发达国家的先进,也正是这种开明的性格使他善于接受一切新的、好的东西。邓小平自重新上台以来的第一次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以他特有的直截了当的口气说:“我们一定要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这说明了邓小平是一个讲求实效的领导人。中国要改变的现状有许多方面,每一方面要收到实效,那就得实干。他说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从而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是邓小平理论酝酿产生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一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发表了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其实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第五篇: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请不要再威胁自己的孩子了
“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强迫,讲原因,学感恩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0-12岁时孩子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情绪控制不好,脾气暴躁是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妈妈应该多关注这些,培养孩子好的学习惯。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我的小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这时我更愿意讲: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庆幸,我的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你曾无意教孩子独占和抢夺吗?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孩子不知感恩会造成孩子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适应能力较差。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故意激发孩子忌妒心是一种恶
家中的长辈有时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难免唏嘘,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
让孩子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看似小事但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也经常拒绝他人的拥抱,但他不会有压力,因为他知道,虽然不给抱,但他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而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我从来不会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我想得太多,什么事情都想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人格塑造更重要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有照顾好,真的,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