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今年,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出现放缓的迹象,实际上是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得就比去年要低一些,为转方式留出一定的空间。第二,今年国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严峻,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国来说,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内。第三,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存在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国内的因素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同样也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今年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基础上,加大了预调微调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8月份以后,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10月份以来企稳的迹象更加明显,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保持在7.5%以上的目标。
但是,我们还不敢有丝毫的麻痹。从国家发改委对形势的分析来看,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还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危机挥之不去的背景下,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中国的煤炭消费量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1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石油出口国,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国家环保总局承认,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11倍。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窘境,环保总局承认:中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局部范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之一。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浓度都是世界上最高的,这损害了人身健康、也造成了农业收成的损失。根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损失了5.8%的GDP。世界上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
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投资占GDP比率高达40至45%,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如果算上生态成本,中国经济增长将为负值。所谓的“先进生产力”,正是挥霍本已面临枯竭的生态资源而拼出来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既无法持久,也对世界和后代子孙贻祸无穷。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尽管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已超过印度的10倍,且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GDP的40%,而印度的储蓄率只有24%,但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大约为7%,而印度的年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其实,不光是资金利用效率问题,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显着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外资和出口,而印度则靠的是内资和内需。这就决定了两国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不同。http:///product/class/ 对印度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GDP的50%。而中国则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
而上述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在于权力市场化。权力市场化是改变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起始点,也是理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它贯穿于价格双轨制、股份制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一切经济活动中。权力市场
化像一头贪婪而凶猛的野兽,30年间一刻不停的啃噬着中国社会上本已单薄的公义。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开始就失去了正义的基点,而后引发的各种问题再加上它在改革过程中一直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其权力集团牟利,使社会公义在中国一步步泯灭殆尽。近年来,在中国学界所进行的对灰色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灰色收入,高达5万亿,主要来源于五个渠道:行政审批、金融腐败、公共资金流失、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目前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富人,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私人企业家只是很少数;真正的富人,主要是那些手中直接掌握着权力或直接、间接与权力有关的人。这也恰恰是人们对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
当今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在“不均”上,而是在“不公”上。中国几乎所有的所谓改革,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等,其实质就是向社会甩包袱,把改革的负担,改革的代价全都由加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上。但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开支的比例却低的可怜,中国仅仅为7.4%,而美国是42%,英国49%,加拿大则高达52%。联合国对世界医疗体系的两项排名,一个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实际效果的排名,总共排名国家是192个国家,中国排在144位。第二个是医疗体系公平性排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排名是188位,是倒数第四名。也就是说,中国的医疗体系是最贫富分化的,连很多非洲国家都不如。http:///news/class/
有人感叹:我们失去了公平,却没有得到效率;我们失去了理想,却没有得到现实;我们失去了“鱼”,却没有得到“熊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发达国家可以先发展后治理,发展好了谈环保,但中国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理由有三:http:///
第一,当中国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原始积累,并通过100多年的不断争夺,划分确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国际规则,中国污染成本肯定转不出去。
第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不可能学习西方到人均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中国在人均2000多美元的时候,环境严峻期可能会提前来到。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如果生态发生危机,灾难无法逆转。有人经常批评我们为什么老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但既然已意识到自己仍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用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去吃豪餐、住豪宅、开豪车?为什么还要建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难道忘了我们还有70%的农村人口?
第三,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不能去欺负亚非拉穷兄弟。我们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绿色和平崛起道路。内容有八条:1,低消耗的生产体系;2,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3,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4,持续循环的环境资源体系;5,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体系;6,更加开放的金融贸易体系;7,注重公平的分配体系;8,开明进步的民主体系。
中国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上升为政治、社会、文化问题。但我今天只讲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
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自2003年以来,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吸收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总计590亿美元,略低于2011年上半年的610亿美元。与此同时,流向美国的境外直接投资达到5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9.2%。
虽然中国重新夺回吸收外资的领先地位不仅与中国的情况有关,还与流入美国的外资减少有关,但也凸显了中国作为外资目的地仍然具有吸引力。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开支增速放慢和相对严格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降到目前7.5%至8%的水平,但中国经济正经历根本变化,国内消费正成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例如,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上升到了14.2%,8月份为13.2%。所以,公司列出的在华投资的理由发生了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是其巨大市场,而不是低成本,低成本现已排到第三或第四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开幕,而人民币则连续13周走高,达到了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中国的邻国日本尚未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暗中干预汇率以抑制日元升值。
中共十八大将对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十八大不但关系到中共领导人的更替,会上还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走向展开讨论。作为中国经济的基本要素,人民币将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个月人民币升值并非偶然。最近人民币汇率再创1994年汇改以来历史新高。最近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0.7%,超过了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连续13周走高,这是1995年以来前所未有的。
强势的人民币是中国将其经济从倚重出口向倚重内需转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近年来,中国通过低人民币汇率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如果中国当局希望扩大内需,并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就必须促使人民币走强。但是这种转变可能给中国带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减缓的风险,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希望避免的。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新兴国家货币受到的压力,同时也是对发达国家的要求作出的回应。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人怎样应对失败
无锡正在进行鼓励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家和科学家回国创业的无锡“530计划”,我自然想去看一看。
但无锡的外事监管机构却对主办方“强烈建议”让我改变计划。
我无法采访到负责这一项目的人,但我可以与那些受益的独立商人谈一谈。
在与他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开始认识到为什么市政府官员不希望我来无锡采访。因为那会暴露出一大部分海归在无锡的创业都失败了。如果说有一件事是中国官员不愿意承认的,那就是失败。
其实全世界的新公司中也都是有一大部分会失败的。哈佛商学院的调查显示,在美国,40%的新兴公司都会很快破产。
而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美国这不会让人觉得丢脸,而会被看做小企业所承担风险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在中国,这会被认为是反映了负责官员的失败。
与我聊天的商人说,据他们所知,有一半的人在一两年内就放弃了。对世界各地熟悉创业风险的人来说,这并不令人意外。但中国官方的态度却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心态,从长远
看,这可能会是中国激励海归回国计划的一大障碍。
美国和欧洲的前沿科学家和高科技企业家都习惯了承担风险,也会把一开始的失败看做正常的事情。他们的资助人和投资者也持同样的观点。
而在中国,失败就意味着丢脸;官员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敢于承担失败的风险。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和最聪明的企业家都不愿意回国。
第二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二者关系
每当我们提到经济的高度发展,就会想到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华灯璀璨,虽然发达但常常乌烟瘴气,倍感压抑。每当我们想到环境保护,往往会联想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虽然洁净但却与世隔绝,封闭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经济发展能够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即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环境保护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
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
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间接或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生存的环境每况愈下,环境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一定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展开以下讨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蒸蒸日上.众所周知,我们的环境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幻想蓝天,幻想绿树,幻想草原,幻想溪水„„而现在有些人们为了经济的需要反而无破坏生态,破坏环境.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的家园还会美丽吗? 所以我们都要有着善良的心,都要有美丽的梦,去为了我们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能实现共赢。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使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追求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制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作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现代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2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环境问题宽泛而复杂,涉及到技术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环境质量标准的设定、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等等;制度层面:设计制度,合理构建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管理层面:如何按照既定制度有效组织安排生产。技术、制度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过多年的环境保护实践,证明制度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好的制度才会催生出好的技术,才会调动企业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治理污染的政策制度比较单一,以收取排污费为主要形式。但由于收费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企业保护环境缺乏激励及监管不力,所以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率。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制度根源 3.1不合理的GDP核算制度
作为评价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GDP,是广义国民收入指标之一,虽然考虑了产品的中间消耗,即GDP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也即最终产品价值量之和,但它是建立在资源无限多、生态环境永远好的假设之下。在这样一种假设下,GDP数值越大,那么经济发展越好,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而未考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现行的GDP核算指标已无法恰当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反而会扭曲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片面地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而忽略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从客观上说,现存的GDP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性使用,造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克。
3.2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受制度约束的。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则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的与制度取向相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某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制度规定,环境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中有一部分可用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经费。这种制度设计对于环保部门治理污染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激励。试想,一个地区污染程度越轻,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就越少,那么从环保部门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就不如不治理所获得的收益高,因此就会对环境污染姑息迁就,甚至坐视不管。因此,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低效率的。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事,而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并且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还会纷纷钻政策的空子,谋取私利。现实中,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门玩“捉迷藏”游戏,一方面说明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但同时也说明部分现行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了,否则只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继续屡禁不止。
3.3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的产业政策加剧了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间接地对环境系统产生影响。有些旨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客观上却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有些地区将资源性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大力扶持,而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大大影响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在依赖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需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就是制订有效的制度,并确保制度得到执行。当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现存的GDP为“绿色GDP”,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引进到GDP的核算中,如果造成环境污染,则予以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考核方法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导。
(2)进行环境保护制度本身的创新,将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实现环境保护制度与产业政策的配套协调。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方方面面制度的配合,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要把环境影响考虑进去,对保护环境不利的产业政策应予以废止或暂缓执行。
参考文献:
梁从诫等,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
郑易生 王世文,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施 耀 张清宇 吴祖成,21世纪的环保理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2004年3月
第四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
【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时难以达到节能减排、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本文列举一些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办法,包括城镇环境保护措施,公路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态资源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等。由于长期缺乏有效地管理,给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try to develop, though clearly p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this weak awareness of citize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he win-win purpose.The paper lists som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meet solutions, including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ome applications.Due to long-term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aused by damage to the seriously 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ost social requirements.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
1.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节能减排,高效利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发展的同时,要求人们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中,创造了
GDP增长第一,外汇储备第一等,可相对的,也造成了排放温室气体第一等一系列问题,盲目的发展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化水瓶的提高,公路的建设等,严重占用耕地,给农业发展造成不便;众多农村密集之地,砍伐成灾,植被资源受到严重损害;工业的发展,对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在经济效益小的情况下,对自然的索取及工业废物的排放也在威胁着环境的可持续性。目前已出现土地沙漠化,雨水酸化,淡水资源富营养化,温室效应等人类难以承受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前提。制定保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保护环境基本方法,加强公民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
2.公路建设及其环境污染
公路建设原料为土、石、沥青、水泥等。土石的开采势必会对山体,植被资源受到破坏,水泥等来源也需庞大的能源供给,公路所经之地植被不能生长。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建筑原材料装卸、运输、存放等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包括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等。其中以粉尘和噪音污染为最。
2.1公路建设主要污染来源
2.1.1公路建设产生的气体污染
(1)土、石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沥青以及土、石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5)施工机械驱动设备、沥青燃烧产生的废气;(6)运输及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工作所排放的废气;
(7)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2.1.2公路建设施工噪声主要来源
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等都是主要的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台机器设备共同协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声音叠加时,可产生声波共振效果,辐射范围更广,沿途车辆行驶也可造成噪声叠加。
2.1.3公路建设过程中污水主要来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个来源。施工时的污水外泄,施工器械的的清理等,同时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也排放到环境中,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1.4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排放施工废气,同时,沥青,柴油,汽油,涂料等会使当地空气,水体,土壤造成化学污染。此外,公路建设可能占用根地,穿越植被等。
2.1.5公路建设过程中减轻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1)原料来源
土石等可取工业废料,如建筑废料,也可去河流泥沙,即可对建筑造成废物进行处理,也可疏通河流。(2)减少废物排放
施工器械使用新型机器设备,使用新型燃料,对燃料进行高效利用及其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施工人员生活废物正确处理。(3)化学药品消除污染(4)使用微生物降解污染
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加剧。无论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还是生态环境破坏,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2.2.1城乡一体化进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点:(1)城乡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一体化。
(2)城乡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体化,即管理体制的设计一体化(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完善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一体化(对城市和农村的环保投入实现均等)。
(3)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一体化,即城市和农村环保工作同样有法可依。服务于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平等化,必须根据农村环保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农村环保基本法,修订与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2.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职能决定了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得主导做用,资源的优势分配,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都需要政府指导作用。可政府在指导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
(1)政府对农村环保意识缺乏。现在政府部门主要以经济发展为战略核心,对农村环境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的考虑;
(2)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欠缺科学性。环境保护中强调政府作用,忽视群众参与,不利于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
(3)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现行法律法规其实农村环保,虽有部分条例,但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一些重要领域还处在空白。
2.2.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建议
(1)制定与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指导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基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4)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使群众对环境保护有所认知,有所重视。
2.3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使得现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过快,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林业是以森林为主的资源,生态系统复杂,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对地球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林业的开发利用必须重视。
2.3.1林业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大陆的很多产业以林业为依托,林业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尤其现在提倡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化,越来越突出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产业的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好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标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一味的谋求发展而忽略环境问题,这是不允许的。以其先污染,后治理,不如边保护,边发展。太多事实表明,环境污染的后果是沉重的,经济难以弥补。所以,在发展中,应力求经济与环境先协调,相互促进。
2.3.2林业保护相关建议
(1)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完善林业产业结构,可以经济作物为主;(2)提高林农对经济发展和林业的认知,进行相关知识教育;(3)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使林业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可促进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5)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6)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7)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工业园区和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2.4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球为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水环境的作用下,又为人类及自然界提供生存繁衍的生物链,维持着人类及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地破坏,由于工业用水量的大量增长,农业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多,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江、河、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改变,乃至造成水质污染,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已报道的永定河的污染、太湖的绿藻、沿海的赤潮就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给人类的警示。水资源水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水资源、水环境的研究十分必要。
2.4.1水资源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1)区域与流域问题。在一个流域内的水资源水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当上游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时,下游也会受到污染。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时我们应该源头治理。(2)水质与水量问题。工业废水,生产废水,生活用水的排放,造成水质下降,出现诸多问题,如富营养化,酸化,碱化等。
(3)地表水与地下水问题。水资源水环境根据来源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2个单元,在一定条件下又是联通的。可当地表水受到污染时,也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且地下水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2.4.2 在我们所关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中,一般偏重于海洋河的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如从相关部门的水资源公报和水质简报获取的信息看,可以了解和掌握海洋河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致增加水资源量的措施和改善水环境的建议,但是却很少涉及内陆河,这是水资源保持工作的一个盲区,从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内地环境保护相对严格的情况下,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厂矿企业已经向边远和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区域进军,从地域上看,这些区域多数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边远地区的内陆河区域,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同时,对于内陆河流域中的河流及湖泊由于水资源的偏少,水体交换能力低,一旦受到污染,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在重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特别关注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再者,为
了加强内流河的管理及提高内流河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考虑从外流河调水至内流河来,从而改善内流河区域水资源量不足的缺陷。
2.5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2.5.1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5.2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
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
2.5.3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1)加快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落后也世界平均水平,而在国际大环境下,低碳发展利国利民,开发能源利用新技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4)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现在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在此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
2.6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 等显著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2.6.1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
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2.6.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2)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的应用,对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却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生物农药却可解决这个难题。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结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造福子孙后代,为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也为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影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环境与经济统筹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先发展后治理是错的,边发展,边杜绝污染才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不断否定过去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现代人应有的自觉意识。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有理论指导的基础山,产业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同时,应该注重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要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捷径,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要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要求。
致谢:
首先,感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指导和教育我的老师,不仅仅给我承受专业知识,同时教会了我许多生活的道理;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在我困难时帮助了我,在困惑时指导了我,身边有你们一群人,很幸运;还要感谢伟大的学者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提供我学习,满足我的求知。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延凤,王允宝,赵丙伟.临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水利,2010(4).[3] 刘建刚.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地下水补给机制[J].水资源保护,2010,26(2).[4] 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5]瓯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D].浙江大学.2004.[6]谢俊奇.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评价和规划实践系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1999.[7] [8]刘毅.生物技术的用研究进展及尚待关注的问题[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8).[9]冯有胜;王敏斌;博仕俊.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及进展[M].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2).[10] 李学静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M].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04).[11] 滕农;徐虹;欧阳平凯油脂废水生物治理法 [M].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12] 宋稳成;杨仁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云南环境科学.2002(04).[13] 陈坚;任洪强.环境生物技术[M].生物工程进展.2001(05).[14] 陈延闰.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安徽地质.2003(02).[15] 唐琼;李正山.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10).[16] 鲁艳英;李文丹.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M].环境动态科学.2005(04).[17] 陈燕珠.万红贵.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M].浙江化工.2003(6).[18] 王丹.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安徽农学通报.2007(3).[19] 涂书新;韦朝阳.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004(06).[20] 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1994.[21] 李昆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D] 硕士.2004 [22]贡强.公路与环境[M].交通环保.2003.24 [23]叶绍冰;王玉光.公路与环境绿化浅论[M].黑龙江会计信息.2011(12).[24] 陈栎霖.毛凯.李西.刘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进展[M].安徽农业科学.2008(5).[25]洪一平.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新跨越[M].人民长江.2011.42(2).[26] 郑炳章;杨文会;郭秀莲.水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的组织与法律保障[M].经济与法.2003(23).[27] 冯彦;杨志峰.我国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M].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03(04).[28] 张学峰.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水资源保护.2001(04).[29] 李茜.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科技资讯.2006(26).[30]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M].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31] 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M].世界环境.2007(04).[32] 周连斌.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系统研究[M].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9
第五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