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

时间:2019-05-12 01:2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篇: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发展是(目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会议是(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大上)、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是(2020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公布于(党的十三大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21世纪中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设计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全体成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ABC)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一化三改”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特色理论体系是修正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里,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 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的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

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第二,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社经济;

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论述、举例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经济发展中第一位变革作用

2、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第一位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科学

4、高科技在只是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请结合身边事例说明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6 分)、科学内涵(4 分)及伟大意义的认识(5 分)、试述我国“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基本内容。(每步 5 分,共 15 分)

答: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9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赞同。

第二篇: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2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2 3.材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 4.材料1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3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曾说:....................................................................................3 6.材料之一:毛泽东指出:“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3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4 8.春天的故事............................................................................................................................................................................4 9.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5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5 11.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5 12.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5 13.材料: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 14.材料一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6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所谓“国进民退”现象............................................................................6 16.结合所学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7 17.材料Ⅰ: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7 18.结合现实,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7 19.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8 20.材料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8 21.材料1: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8 22.中共四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8 23.材料

一、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9 24.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党员,试谈谈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9 25.材料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9 26.材料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10 28.材料1: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一个..........................................................11 29.材料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11 31.材料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12 32.材料l: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13 33.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13 34.材料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13 35.材料一 何曾想,20多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民村,会发展成............................................................................14 36.材料一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14

1.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教材11页)

(2)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第一,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这个过程中先后产生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前者为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在基本精神上,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与时俱进”是因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侧重探索不同的重大课题,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3.材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材料之二:“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材料之三:“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之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共党内存在的什么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有何意义?(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2,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3)材料3的错误及危害是什么?(4)根据材料1、2、4,说明邓小平对坚持与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及意义。答案要点

(1)材料1主要是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最早提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中共思想路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科学的阐述。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包含解放思想的深刻涵义;必须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3)材料3的要害是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将其当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本身。其危害在于扭曲、伤害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思想僵化,工作停滞不前。

(4)在新时期,邓小平坚决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赋予它新的时代特色,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强调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用。这就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础。

4.材料1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摘自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 材料2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

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答案要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发展社会主义。因为:①从领导阶级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相反,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这两个革命又有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曾说:“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请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阐述党的建设在民主革命三大法宝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现实意义。答案要点:

(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主要就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站在中国革命前列,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英勇斗争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从这一意义来说:“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党的建设是指挥部的建设、先锋队的建设。我国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比较主动的地位,能否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胜利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党能否率领全国人民正确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把我国的事情办好。我们应该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中得到启示,关心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冲锋陷阵的战士。

6.材料之一:毛泽东指出:“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他们如果不愿意劳动,人民的国家就要强迫他们劳动。材料之三:据统计,1977年底全国尚有地主分子277.7万人,富农分子189.5万人,合计467.2万人。全国各地为贯彻中共中央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原来的地主、富农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摘了帽子。材料之四: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资本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已由原来的支配者、剥削者,变为在党的领导和工人监督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资本家虽然还拿年息五厘的定息,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材料之五:官僚资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随着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国家没收了一切以前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企业。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1、2,指出在我国消灭剥削阶级是否意味着消灭剥削阶级的人们?应该怎样做才对?(2)根据材料2、3、4,指出经过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怎样?(3)根据材料2、3、4、5,指出对不同的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否不同?为什么? 答案要点

(1)不是。正确的作法是:一方面以不同方式改变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是改造剥削阶级的人们的决定性的步骤,因为只有剥夺了这些人的剥削手段以后,才能为他们从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提供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他们丧失了剥削手段以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改造,争取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剥削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原工商业者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对地主阶级采取没收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采取没收其资产,收归国有的政策;而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则是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因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是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而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作过我们的盟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案要点: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诊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不完全,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要把两个讲全了。(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8.春天的故事,1992年1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视察,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整个神州大地。深圳:你们要搞快 1992年,时隔8年之后,邓小平的足迹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土地上。

1、邓小平为什么会在1992年春季以88岁高龄毅然视察南方?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和极其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南方谈话在国内外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答案要点: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面临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例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国内强烈反响,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3)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坚持两手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邓小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于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9.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案要点: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B.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1.材料1 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380页。材料2: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试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理论,说明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答案要点: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决定的。(2)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一百年。党一再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坚持这一论断,才能使我们队这个阶段的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科学的判断,有效避免犯“左”的和右的错误,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地认 识,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12.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13.材料: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请对本段材料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14.材料一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7年已升至0.48。世界银行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材料三 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大为什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答案要点:

1、原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行业垄断。其二,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的保护。其三,灰、黑色收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地域差距的存在。其

五、劳动报酬占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

2、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完善分配体制。努力做到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第三、逐年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3、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利润和职工工资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这是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认识当前所谓“国进民退”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要点: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近两年来,我国个别地方少数私营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等原因,被国有企业合并重组,一些学者指责其为“国进民退”,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这是污蔑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其实,这些都是我国依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经济发展规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所进行的所有制结构调整,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必要的,不应该大惊小怪。

(3)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努力寻找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得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鼓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竞争、相互促进,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他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联系实际

16.结合所学理论,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阐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并且谈谈在转变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答案要点:

基本思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项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项依靠第一、第二、第三协调带动转变;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分)联系实际。(4分)

(2)成就:主要谈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的途径和手段;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及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如何推动经济发展。(5分)

(3)不足:主要谈扩大消费的困难;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分)

17.材料Ⅰ: 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材料Ⅱ: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拉。材料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材料Ⅳ: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要点:

(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第一,中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第二,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绝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8.结合现实,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案要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19.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参考答案:

(1)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这是由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3)这是由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多少有所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

20.材料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材料Ⅱ: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根据材料请回答: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1.材料1: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2: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九四九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早期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看到的。”材料3:胡锦涛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结合材料回答: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性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2、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案要点: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2.中共四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

第一,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实行了捍卫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从建国初到 70 年代,面临着巩固独立、谋求发展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确立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为我国赢得了安定的国际环境。第二,邓小平更加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作出了中国不参加任何集团,确定了“真正不结盟”战略。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第三,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第四,胡锦涛、温家宝的“和平发展”战略: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根据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和平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世界任何国家造成威胁,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23.材料

一、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材料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和岗位流动加快等特征,特别是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材料

三、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主要有哪些?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的我国工人阶级的变化,是否改变了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为什么?

3、在材料三的“四个尊重”中,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要点:

1、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新的社会阶层、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其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分)

2、没有改变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①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是由其性质决定的。②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我国宪法规定,具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不会因为阶级结构的一些变化而改变。(4分)

3、在“四个尊重”中,尊重劳动是核心。①知识物化于生产资料,并为劳动者所掌握;②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通过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③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4分)

24.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许多党员,试谈谈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答案要点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三、论述题: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5.材料一: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材料二: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材料三: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就是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当然分配中还会有差别,但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判断工作中的是非得失?(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答案要点:

(1)答: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改革的政策、做法上的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私”等的争论,从而造成人们思想僵化、行动裹足不前的问题,而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

判断工作中的是非得失只能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3分)(2)答:①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分)②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到它是体现社会制度的范畴,而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谈生产关系的变革,如“大跃进”运动,甚至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代替发展生产力,如“文化大革命”,教训非常深刻;此外,也没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事实上,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因此,必须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2分)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2分)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要首先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外,从生产关系方面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的问题。而这又是在存在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所以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得到充分体现。

26.材料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它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红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份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是把糯米和其它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区别的标准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就在于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而当代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就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本身还不完善、不成熟,还没有能力包罗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这就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应该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7.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3、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8.材料1: 2009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60年来,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从得到承认发展成为一股新生力量。材料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成就斐然: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嫦娥奔月实现了我们祖先几千年来伟大的梦想 材料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后来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请谈谈你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论断? 答案要点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⑵原因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④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答案要点

1992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的需要。

29.材料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2: 十七大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材料3: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材料三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答案要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答案要点(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住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必须把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30.材料: 《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

(1)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废除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因此,农村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解决了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答案要点

(2)材料显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和措施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为此我们应在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采取如下主要途径,来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长潜力,增加非农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第三,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第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第五,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合理流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其他改革。

31.材料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要点

(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伏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实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32.材料l: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材料2: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答案要点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是中国政府的宣传活动,主要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2)中国制造使中国的GDP增大,今后也会有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创造比之中国制造更重要,其必要性在于:

第一,倡导中国创造,更有利于增强中国技术水平,有利于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中国创造”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中国的民族工业可通过品牌的增强而壮大。第三,“中国创造”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利润,使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33.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观? 答案要点

(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4.材料1:“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1)根据材料1和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两种态度,以及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3)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2)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35.材料一 何曾想,20多年前广东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民村,会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元、人口超过7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20多年前山东青岛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电冰箱,会成为当今世界电器十强之

一、销售网络遍及全球的海尔集团。材料二近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至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额跃居世界第三位,材料三近30年的改革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围绕这些问题,1、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什么?怎样认识20多年的改革进程?

2、针对材料三中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2 说明过去的30年,我们通过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0年来,中国的全面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30多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说明,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想获得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2)针对材料3遇到的“成长的烦恼”,应当说,改革中出现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正常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这些问题都简单地归结到改革本身。关键看改革的大方向,看改革的目标到底对不对,看改革的前景到底怎样。

36.材料一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材料二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要点: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所决定的;

第一,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落后的历史前提和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而且极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第二、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是:

第一,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而不是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实际,反对教条式地照搬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第三篇:毛概复习资料(推荐)

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

我国初级经济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

当前我国建立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题请回答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答案:第一阶段(1978-1983年)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按劳分配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内容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分配形式: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圣山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生产所做出的贡献,并根据贡献大小而给予各要素所有者应有的报酬,才能鼓励人们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生产要素不能按自己的贡献而取得相应报酬,即生产要素无偿或低成本使用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很可能主要通过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出,这属于粗放型增长。而一旦各要素能按贡献而取得报酬,即要素的使用要按市场价格支付成本时,生产者就会从控制成本出发,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集约型增长。

因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当前存在收入差异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政治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与法治

什么是基层民主?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含义)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认识,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内容)第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第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原因)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全民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个倡导”

即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

版本1

1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3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对于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义。

5对于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版本2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原因

(一)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生态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沙漠化迅速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4、森林资源锐减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6、地下水水位下降

7、水体污染加重

8、大气污染严重

9、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10、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策的原因?

生态与四种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00念、观点、方法。

五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枢纽,生态建设是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第四篇: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选择)

2.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择)

4.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单、多选、判断)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7.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多选)主观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根。3.毛泽东思想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

1、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多选)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判断、单选)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选)

6、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国家垄断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社会阶级)。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0、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判断)

1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第三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判断)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马克思、恩克斯曾设想用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7.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8.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10.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多选)

11.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是对农业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多选)

1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座大山倒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四章 1、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第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

3、党的十三大,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56年~2050年),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简答题(重点):

8、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主体;从上层建筑上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基本确立。

第六章

1.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单选)

2.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3.两个百年目+中国梦

(1)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049年目标:基本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内容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多选)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选)

简答题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确定下来:(简答或判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以经济中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3.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4.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选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中国的对外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的有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A社会主义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的。国企是按劳分配

9.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0.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12.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3.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18.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依法直接行使民族权利,实行民主自治。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选)2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单选)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2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7.两手抓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8.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判断)

29.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本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选)

30.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2.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主观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2.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重点题)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发保驾护航。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九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2)港澳回归后,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6、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判断)

7、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8、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9、台湾回归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10、1987年、1988年,返乡探亲热潮。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核心)。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判断)

1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第十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单选、判断)

2、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3、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4、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5、威胁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7、(多选)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9、20世纪60年代,“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10、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态势,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12、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3、中国外交工作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第十一章

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比第二章的7)4.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选)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7.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以内的爱国者联盟,大陆范围以外的海外侨胞联盟。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判断)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多选)10.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1.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十二章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选)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

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7、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五篇:毛概复习资料

2013——2014年第2学期《概论》课

考试复习提示

一、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判断正误题(1×10=10分)

4、问答题(10×2=20分)

5、案例分析题(20×2=40分)

二、题型说明: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主要紧扣教材(新老教材结合)和党的十八大(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内容(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考查对基本命题、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的理解。

2、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中有关原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3、案例分析题主要是一种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题型。首先必须认真阅读和理解案例所表达的意思;其次必须紧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能运用教材(新老教材结合)原理分析的,尽可能贴近教材内容分析;再次,要讲究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

三、考试范围与重点说明

1、考试范围:新教材第一章至第八章(老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

2、重点:根据两套试卷中各章所占分值,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四、复习要求:

1、对于客观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十八大报告,认真阅读,并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理解。

2、关于问答题,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切忌死记硬背;

3、案例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反映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理解,尽可能把教材的有关原理搞清楚之后,关键在运用原理分析问题,注意把原理、材料、逻辑性有机结合起来。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科学内涵。(P1----p4)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p6)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7)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P16)与主要内容。(P18)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P24—)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9)第二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P34)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P46—)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56)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7)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P63)和经验教训(P68)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P74)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96)和基本特征(P98)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01)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P104)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7)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3)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P115)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P114)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P120—P121)

6、中国梦问题(P122)第七章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27)

2、改革的性质和评判标准。(三个有利于)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P135)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征。(P138)第八章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P144)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的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的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的

3、市场经济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4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

5、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P149)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P148)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

8、按照生产要素分配(P152)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156)

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P157)

1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P159)

13、当前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3)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

1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P169)

1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170)

1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P173)

2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P174—P175)(※红色字体为修改后的复习提纲新增加的考试内容)

考试复习提纲详解

第八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八章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P144单选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问答题、多选题:P145第1段最后2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P146第2段第7行、最后4行,判断题、多选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146第3段,单选题)

5、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P149第2段,判断题、单选题:公有制的最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多选题:公有制的的实现形式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P148第3段,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必考点)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第2段,单选题)

8、按照生产要素分配(P152第4-6段,多选题,按劳动要素分配有?按非劳动要素分配有?必考点)

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153第4段-154,问答题4个要点每1段的第一句话;单选题、判断题:过去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选题:新的“四化”道路包括?、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要求特征包括?P153第5段-154第1段)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P156第2段,单选题,必考点)

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制度?国体?政体?P157-158,问答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1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针要求?P160第2段,多选题)

13、当前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162第2段,多选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P162-163,问答题、案例分析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P163-165,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P165,第2段3-5行,案例分析题)

16、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7-168,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1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P170第2段,多选题)

1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171第3段-P172第1段,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1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P173第4段,多选题)2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国家?(P174-176,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P113,多选题、问答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P115,单选题)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P113-114,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P114,问答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P121第2-3段,多选题)

6、中国梦问题(内容和实现途径:P123-124,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第七章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27-128,单选题)

2、改革的性质和评判标准。(P129,单选题,多选题:“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的判断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P136-137,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征。(P138-139,多选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科学内涵。(P3-4,问答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7,多选题、问答题)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7,第2段;P7,第1段,多选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与主要内容。(P18,第2段,多选题)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P25-27,单选题: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胡锦涛强调要大升求真务实之风。P27第4段,多选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P28第4段-P29第1段;单选题: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第2段,单选题)

第二章

1、近代中国国情和历史任务(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最基本的国情、最主要的矛盾、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性质:P34,第2段,第4段,第5段;P35,第2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主力军、领导权、性质和前途:P38,第2-3段;P39,第4段;P40,第2段;P41,第2段;P42,第2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单选题、多选题,包括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宗旨、党的三大作风:P48,第5段;P49,第2段;P52,第1段最后3行)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判断题:过渡时期的非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就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单选题P56,第2段1-4行、多选题:五种经济成分包括? P56,第2段)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第3-4段,总路线的内容:多选题;单选题:主体: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质: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直接目的: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间接目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和经验教训(P63-66,改造的方法:多选题;经验教训:P66-67,多选题)

第四章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包括:P76-82,多选题。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成果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86-89,问答题、多选题)

第五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最大实际:单选题,P92,第2段,最后3行;科学含义:多选题,P96,第5段;泛指与特指:判断题,P97,第2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单选题、判断题:P101,第4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P108,第2-4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08,第2-4段)

下载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复习资料单选 20*1'多选10*2'材料分析48'论述题12'第一章1.毛泽东《论新阶段》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毛概复习资料

    1新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毛概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

    毛概复习资料

    毛概知识整理 课本知识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

    毛概复习资料

    2.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运用马......

    毛概复习资料

    一、主要复习要点 1、第一章(重点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毛概复习资料

    1. 中共十八大报告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是什么?《十八大报告》单行本p12-13 2分析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和原因......

    毛概复习资料整理稿

    毛概复习指南 本资料仅作参考,不对处,望请原谅,并自行修改,预祝大家考个好成绩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