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访谈体会
“向老党员学习”活动访谈体会
很荣幸地在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成为一名新党员,利用此次向老党员学习活动,在端午节期间,我采访了我的堂姐夫杨志忠同志。已入党近20年的他向我讲述了很多入党以来的学习工作经验,并对于我们大学生党员的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也让我作为一名党组织新成员对如何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
首先,在谈到他的工作经历和对党的认识中,杨志忠同志表示:“我是1990年12月入伍从军,1992年10月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在部队期间,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以及团、师、集团军司令部参谋。2006年3月,转业到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工作。受党教育多年,对党有较深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人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具有铁的纪律的政党,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政党,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纵观我们党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事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开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再者,入党以来,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党组织成员积极参加了很多党组织活动。比如日常的党课、民主生活会、“三讲”教育、还有近期的“创先争优”活动,等等。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是去年就已经开展了,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他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创新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想让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促进发展、保障和谐的动力,一定要首先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党员是基层组织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只要党员都能做到“优秀”,党组织集体一定就能成为“先进”。最基本的“细胞”“激活”了,整体就会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会拥有者无限的战斗力。因此,从党员抓起,从基层做起!始终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群众得实惠。唯有如此,党的工作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作为学生党员在党支部会面临很多工作,而且需要我们严肃认真的对待,对于如何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杨志忠同志建议我们一是支部工作和学习对学生来讲都很重要,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恐怕很难说清楚,二者没有主次和轻重之分,只有缓急之分,急事急办,急事先办,当二者在时间上难以协调时,原则上应以支部工作为主,这是讲政治的根本体现。二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上课要专心,作业要按时完成,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千万不要敷衍。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书学习。三是分清工作主次和轻重缓急,注意跟教导老师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依靠同学和调动其他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从与杨志忠同志的谈话中,我深切体会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中的姣姣者,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求实奋进,勇于创新,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要有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高昂饱满的工作热情,带头争创佳绩,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要带头服务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要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90年的风雨,人民与党一起风雨同舟,为党骄傲。在人民的心中,党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无论将来如何变化,追随党的恒心不变。想到老一辈共产党员为了建设新中国,他们不仅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还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没有丝毫的腐败习气,有的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员是党的一面旗帜,更是老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都要做到为老百姓树立积极向上的楷模。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掌舵。我们每个党员都能更清醒地认识形势,努力履行好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共产主义的高尚信念。
时璇法学80902班
第二篇:访谈体会
访谈体会
在这次访谈之前,我其实并没有做过实际意义上的访谈。之前做的访谈的对象都是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人,谈不上是什么访谈,应该叫做是朋友间的交流。而且他们都是我圈子里面的,阅历并没有那么丰富,给我的建议还是比较有局限性的。但这次做的访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次访谈的对象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也有一定的阅历,还有在做访谈之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例如,提前预约他们,早早准备好问题。所以这次的访谈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要我更了解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见识浅薄,我需要学的东西还有一大把,我门要经历的还有很多。
这次做访谈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我们组访谈对象所在的行业各异,有毕业三四年的师兄,有在外企做主管的,有在校任职教师的,还有自己做老板的!
在那么多的访谈中,我对在伟强师兄的访谈的时候,“你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和性格对做好这份工作来讲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上,他的回答最让我有感触,他说:“我认为积极上进,对待事情要有耐心,有工作责任心的个人品质对这份工作来说是最重要的”。对呀,积极上进,耐心,工作责任心!我们现在确实还是做的远远不够的。责任心对任何工作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对工作不能做的敷衍了事,这样我们的工作不会长远,更不要说我们有长足发展的了。还有就是耐心,就我们的被采访对象都有提到,这说明它对我们的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就个人来说吧,我的耐心真的是太欠缺,在做一些事的时候超过时间我就不能耐心一直做下去了,现在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不利于我今后的工作,我必须努力去克服,锻炼我的耐心。
在其他几位被采访的人士中我还了解到,社会就一个大染缸,混杂着很多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在里面学的到东西,也可能被不良的东西感染。他们告诉我们要注意把握好自己,不能迷失了。要是想自己单干的,必须要去了解市场的需求,把握风险。我还从他们了解到,通常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会十分专注地去做一件事,并且相信这件事可以给他们带来财富和他们想得到的一切,于是他们总是向着这个方面去努力。
通过这次的访谈,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经验还要去大幅的提高,不断进取,耐心学习,我的就业目标更明显了,我相信我可以变得更好!
第三篇:优秀毕业生访谈体会
11连锁
黄玉侣
1113144129
心得体会
通过对优秀毕业生林李国师兄的访谈以及参加百佳超市的招聘会,我感受颇深。
首先,我们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林师兄就是那样,努力抓住机会,进入宏润集团实习,期间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迫于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加班加点地努力。面对困难,他没有灰心,而是去向他人请教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去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难题,完成了任务。百佳华南区的培训主任说得好,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快更早地登上成功地巅峰。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人生只会碌碌无为,只会让大好青春年华从指尖溜走。
林师兄毕业后进入华锦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每月基本工资才2000,三个月后晋升为测量主管,工资也调升至5000每个月。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从自身条件出发去悬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单位,同时要好好珍惜目前的宝贵学习时光,结合自己的专业提高动手能力。从中我明白了,无论在学校还是出去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课堂上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更能锻炼我们。因而,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丰富自身内涵,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11连锁
黄玉侣
1113144129
百佳招聘宣讲时提到了华人首富李嘉诚。李嘉诚先生的成功让我看到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成功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往前走。
即将出去实习的我们不免会有些茫然,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哪怕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是荆棘,也要毫不犹豫地跨过去。
第四篇:访谈材料
访谈材料
一、被采访者:陈京台 身份:下山村村委书记 年龄: 53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书记,我想问一下30年来下山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 陈: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0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问:那您对30年来百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百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二、被采访者:陈凤娇 身份:村民 年龄:62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大妈,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很穷,吃穿都成问题。吃的是白米饭,配菜只有腌制的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冻得不行。可不像现在有什么棉衣棉裤之类的,那时候一条布裤就得挨过。豆腐干你倒可以想想,一顿饱餐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奢侈一两回,那时才吃的上鱼、鸡肉、鸭肉这些东西。回想起来,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吃饱
了还不行,还追求什么科学营养的。市场上。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想吃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十分方便。穿的也越来越好,保暖的还不行,也要讲求舒适大方,追求名牌,各色各样的。问:那日用品呢?
陈:那变化就更加大了!你知道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件可是开放前的高档用品,我们都梦寐以求的,以前村中能拥有的那都是十足的有钱人,我们只有眼红的份啊。现在不同了,这些几乎每人都能得到,家中都摆上了电话、洗衣机、大屏幕彩电,手机也随处可见,有的还买了电脑,家用汽车也不断进入村庄。
三、被采访者:陈建喜 身份:村民 年龄: 59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二十几年来,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陈伯父,您作为较早的果树林承包人,您能谈谈它给您带来的利益吗?
陈:随着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在我们村子也发展迅猛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毕竟是广大农民所喜爱的生产方式。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 “大锅饭”,使我们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也更有积极性去劳作。
我是我们村中最早的承包人之一,当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党为我们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所承包的果树林养殖的水果,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台风灾害,我们的年产值还算丰厚,估计起来每年每户可分到3、4万的利润,很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贫困到一年翻身,这种效益是我们万分不能想到的。这种体制是先进的,它不断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被采访者:陈和昌 身份:村民 年龄: 48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伯伯,您是一个生意人,对于百胜村的建设您也一定有许多见解,对于下山村的现状,你觉得在那些方面上我们要有所改善呢?
陈: 目前的下山村相对于其他的乡村还是有许多的优越性的,但作为一个村庄,许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必要的。我经常出差,坐车的经历也比较多,总觉得我们村周围的道路况很不理想。大概由于早先规划本身的缺陷,造成现在道路狭小,再加上一些
菜贩子摆摊不自觉,使得车辆更难行走。积水也特别严重,你也知道的,每年台风到来路面淹得老高,出门也难啊。而且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别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想这些很大程度制约了村中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道路问题是急需改善的。
问: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诸如拓宽或修复路况之类的。陈:我觉得要有广大的的村民集体向村委会反映,经过村委会的认同后,可向上级汇报和申请。希望能够拨些资金,再连同村民的力量尽力维修。应该大部分的村民都会支持的,毕竟这使得村中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被采访者: 陈正坤 身份:下山村村委副书记 年龄:46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副书记,我想问一下对于村民提出的村中基础设施差的问题,特别休闲、锻炼的场所,您看法如何?
陈:我认为从百胜村目前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上,还不具有建立高档类的大众娱乐场所的能力与必要。据现状看来,村民还是以自发性的,三三两两的进行户外运动为主,群众性的健身活动难于实行。为此,我们也努力做出了工作,积极响应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村里的小学旁建立了锻炼设施,为村民提供运动场所。不仅如此,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划更为规范,更适合村民的娱乐活动,像其他乡镇开展的“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那样,倡导全民健身。今后也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全民健身方向发展。
六、被采访者: 陈建树 身份:小学教师 年龄: 45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老师,您在下山村的学校已执教多年,对于村中的教育事业方面您是比较了解的。您能谈谈下山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吗?
陈:下山村目前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幼年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村中大部分孩子几乎都曾在这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不过近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村中教育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批大批的学生涌入了县城,无论是经济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仿佛成了一种跟风。而这也使村中就学的人
数渐渐下降,从20世纪末的一个年段的6个班一直降到现在的两个班,虽说计划生育的优生性,但还是相差甚远 啊。
我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实在相差太大了。县城的孩子上的是多媒体,而我们呢,学生对“电脑”这一名词都还不熟悉,他们有能力高薪聘请优秀的教师,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本村的,一般都为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如此差距实在多则又多。
七、被采访者:陈天生 身份: 下山村村主任 年龄: 39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党中央正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您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我们建设新农村遵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问:对于“党中央的一些新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这一问题,您看法如何? 陈:这对于以前来说可能是难办的,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一些新的政策被我们所接受。可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早上公布的法令法规,政策路线还不用下午就能收到。我们也积极根据村中的情况,依照上级指令,部署新阶段的任务。说“难以落实”可能归咎于我们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不高,对一些政策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执行起来也就事倍功半,落实不到村民中去。对于这一弊病,我们村委会也会认真地检讨的。我们已送了一大批党员到党校培训,希望他们学成归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下山建设新农村。
八、被采访者:张忠兵 身份:大学生 年龄:22 采访时间:2010.10.05 4
问:你现在就读大学了吧,在大学里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多,思想也也先进,我想你就一个学生的身份,给我们村的建设提提意见或建议。
张:好的。那我就身边的事情说说吧。记得每次寒暑假回来,我都闷得慌。偶尔有同学约去打球,可又没球场,说去中学,可人家也怕被你搞坏了,毕竟是用来教学的,去村里的派出所,可那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去别人的工厂,那也是别人的企业机构,能让你进进出出的吗?所以,我觉得下山村应该建立像篮球场这样的体育设施,方便学生锻炼,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的很多同学放假了都不怎么想回来,都说回来连运动的地方都没有。这样也会有“厌乡的心理”,当然这只是玩笑玩而已。不过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以后每次的回来,找到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更多的能让我们感受家乡的热情。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学习,举办全民运动会之类的,让我们的村民也得到尽情的娱乐。
九、被采访者:陈灏 身份:大学生 年龄:23 采访时间:2010.10.05 问: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对我们村的展望如何?
陈:我们如果抓住“十一五”这段时期,遵循党的思想,党的路线,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村定会发展迅速。维持下山村的经济稳定是我们的前提,加快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关键。但发展不能拿环境的破坏作为基础,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希望我们的这片热土依然有着清新的空气,四季常绿的青山。
十、被采访者:陈碧云 身份:村民 年龄:47 采访时间:2010.10.06 问:阿姨,您开的米店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吧,你能给我讲讲村民买米的价位和买米的人数占村民人口的比例等情况吗?
陈:我和我丈夫开的米店已经有22年,现在在菜市场这边可以算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了,村民买菜的同时都会路过这顺便带二三十斤的大米。现在人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像以前,各家各户还得自己耕田,我们米店的生意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价位吗,一块五到两块五不等,村民大都不太在乎价格的高低,更在意口感怎样。到了过年啊,大家更是抢着买贵点的,好吃点的,祭灶之前都已经买好,说是要吃到正月十五,叫
做“年年有余”。所以,那段时期米就特别好卖。到我这边买的大概有上千户吧,加上村里其它的米店,应该会达到2000户,而我们村总共也就2000多户,我想现在耕田的应该不多了。而且挺多自己耕作的大米还拿到我这边兑好的,说是不好吃。
第五篇:访谈材料
访谈材料
一、被采访者:陈京台身份:下山村村委书记年龄: 53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书记,我想问一下30年来下山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
陈: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改革首先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重要的形式是“大包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把人和生产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挂钩不直接,对发展生产没有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做到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权、责、利有机结合起来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迸发出来了,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0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普遍实行,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有了粮也有了钱,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问:那您对30年来百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陈: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百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二、被采访者:陈凤娇身份:村民年龄:62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陈大妈,改革开放以来,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人很穷,吃穿都成问题。吃的是白米饭,配菜只有腌制的酸菜,到了冬天更是冻得不行。可不像现在有什么棉衣棉裤之类的,那时候一条布裤就得挨过。豆腐干你倒可以想想,一顿饱餐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逢年过节,家里才舍得奢侈一两回,那时才吃的上鱼、鸡肉、鸭肉这些东西。回想起来,的确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变化太大了,吃饱 1
了还不行,还追求什么科学营养的。市场上。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想吃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十分方便。穿的也越来越好,保暖的还不行,也要讲求舒适大方,追求名牌,各色各样的。
问:那日用品呢?
陈:那变化就更加大了!你知道吗,“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件可是开放前的高档用品,我们都梦寐以求的,以前村中能拥有的那都是十足的有钱人,我们只有眼红的份啊。现在不同了,这些几乎每人都能得到,家中都摆上了电话、洗衣机、大屏幕彩电,手机也随处可见,有的还买了电脑,家用汽车也不断进入村庄。
三、被采访者:陈建喜身份:村民年龄: 59
采访时间:2010.10.03
问:二十几年来,我们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陈伯父,您作为较早的果树林承包人,您能谈谈它给您带来的利益吗?
陈:随着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在我们村子也发展迅猛 “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毕竟是广大农民所喜爱的生产方式。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 “大锅饭”,使我们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也更有积极性去劳作。
我是我们村中最早的承包人之一,当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了党为我们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所承包的果树林养殖的水果,可以说,除了一些大的台风灾害,我们的年产值还算丰厚,估计起来每年每户可分到3、4万的利润,很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从贫困到一年翻身,这种效益是我们万分不能想到的。这种体制是先进的,它不断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四、被采访者:陈和昌身份:村民年龄:48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伯伯,您是一个生意人,对于百胜村的建设您也一定有许多见解,对于下山村的现状,你觉得在那些方面上我们要有所改善呢?
陈: 目前的下山村相对于其他的乡村还是有许多的优越性的,但作为一个村庄,许多的基础设施还是必要的。我经常出差,坐车的经历也比较多,总觉得我们村周围的道路况很不理想。大概由于早先规划本身的缺陷,造成现在道路狭小,再加上一些
菜贩子摆摊不自觉,使得车辆更难行走。积水也特别严重,你也知道的,每年台风到来路面淹得老高,出门也难啊。而且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别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想这些很大程度制约了村中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道路问题是急需改善的。
问:那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诸如拓宽或修复路况之类的。
陈:我觉得要有广大的的村民集体向村委会反映,经过村委会的认同后,可向上级汇报和申请。希望能够拨些资金,再连同村民的力量尽力维修。应该大部分的村民都会支持的,毕竟这使得村中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被采访者: 陈正坤身份:下山村村委副书记年龄:46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副书记,我想问一下对于村民提出的村中基础设施差的问题,特别休闲、锻炼的场所,您看法如何?
陈:我认为从百胜村目前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上,还不具有建立高档类的大众娱乐场所的能力与必要。据现状看来,村民还是以自发性的,三三两两的进行户外运动为主,群众性的健身活动难于实行。为此,我们也努力做出了工作,积极响应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村里的小学旁建立了锻炼设施,为村民提供运动场所。不仅如此,我们也正在积极筹划更为规范,更适合村民的娱乐活动,像其他乡镇开展的“体育之家”、“体育下乡,篮球进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活动那样,倡导全民健身。今后也向着有组织、有计划、讲科学的全民健身方向发展。
六、被采访者: 陈建树身份:小学教师年龄: 45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陈老师,您在下山村的学校已执教多年,对于村中的教育事业方面您是比较了解的。您能谈谈下山村中小学目前的情况吗?
陈:下山村目前的教育形式主要以幼年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村中大部分孩子几乎都曾在这度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不过近几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村中教育机构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批大批的学生涌入了县城,无论是经济允许的还是不允许的,仿佛成了一种跟风。而这也使村中就学的人
数渐渐下降,从20世纪末的一个年段的6个班一直降到现在的两个班,虽说计划生育的优生性,但还是相差甚远 啊。
我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在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上与城镇实在相差太大了。县城的孩子上的是多媒体,而我们呢,学生对“电脑”这一名词都还不熟悉,他们有能力高薪聘请优秀的教师,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是本村的,一般都为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如此差距实在多则又多。
七、被采访者:陈天生身份: 下山村村主任年龄: 39
采访时间:2010.10.04
问:党中央正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主任,您对于新农村建设是怎样理解的?
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我们建设新农村遵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的。
问:对于“党中央的一些新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这一问题,您看法如何?
陈:这对于以前来说可能是难办的,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一些新的政策被我们所接受。可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早上公布的法令法规,政策路线还不用下午就能收到。我们也积极根据村中的情况,依照上级指令,部署新阶段的任务。说“难以落实”可能归咎于我们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不高,对一些政策无法做到深入地理解,执行起来也就事倍功半,落实不到村民中去。对于这一弊病,我们村委会也会认真地检讨的。我们已送了一大批党员到党校培训,希望他们学成归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下山建设新农村。
八、被采访者:张忠兵身份:大学生年龄:22
采访时间:2010.10.0
5问:你现在就读大学了吧,在大学里接触的东西也比较多,思想也也先进,我想你就一个学生的身份,给我们村的建设提提意见或建议。
张:好的。那我就身边的事情说说吧。记得每次寒暑假回来,我都闷得慌。偶尔有同学约去打球,可又没球场,说去中学,可人家也怕被你搞坏了,毕竟是用来教学的,去村里的派出所,可那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去别人的工厂,那也是别人的企业机构,能让你进进出出的吗?所以,我觉得下山村应该建立像篮球场这样的体育设施,方便学生锻炼,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的很多同学放假了都不怎么想回来,都说回来连运动的地方都没有。这样也会有“厌乡的心理”,当然这只是玩笑玩而已。不过说真的,我真的很希望以后每次的回来,找到的不仅是一种归宿感,更多的能让我们感受家乡的热情。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学习,举办全民运动会之类的,让我们的村民也得到尽情的娱乐。
九、被采访者:陈灏身份:大学生年龄:23
采访时间:2010.10.05
问: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你对我们村的展望如何?
陈:我们如果抓住“十一五”这段时期,遵循党的思想,党的路线,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想我们村定会发展迅速。维持下山村的经济稳定是我们的前提,加快城镇化是我们的目标,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是我们的关键。但发展不能拿环境的破坏作为基础,加快工业化的同时,希望我们的这片热土依然有着清新的空气,四季常绿的青山。
十、被采访者:陈碧云身份:村民年龄:47
采访时间:2010.10.06
问:阿姨,您开的米店也有十几二十年了吧,你能给我讲讲村民买米的价位和买米的人数占村民人口的比例等情况吗?
陈:我和我丈夫开的米店已经有22年,现在在菜市场这边可以算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了,村民买菜的同时都会路过这顺便带二三十斤的大米。现在人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像以前,各家各户还得自己耕田,我们米店的生意也比原来好了很多。价位吗,一块五到两块五不等,村民大都不太在乎价格的高低,更在意口感怎样。到了过年啊,大家更是抢着买贵点的,好吃点的,祭灶之前都已经买好,说是要吃到正月十五,叫
做“年年有余”。所以,那段时期米就特别好卖。到我这边买的大概有上千户吧,加上村里其它的米店,应该会达到2000户,而我们村总共也就2000多户,我想现在耕田的应该不多了。而且挺多自己耕作的大米还拿到我这边兑好的,说是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