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治心得体会
形势政治心得体会
091强跃
最近我学习了形势政治,我了解到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一至九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百分之七点六,预计全年可以实现年初确定的百分之七的增长目标。工业生产虽然受到出口减缓的影响,增速有所放慢,但产品结构的调整保持了较快的速度,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一至九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了百分之十二点六。
受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一至九月,进出口总额增长了百分之九,其中出口额增长百分之七,远低於去年同期增长水平。中国对主要贸易夥伴的出口,包括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其增长速度都有较大的回落。
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的方针,使得国内需求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今年一至九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百分之十五点八,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顺利的进行,企业的设备更新加快,房地产开发出现兴旺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百分之十点一,旅游、住房、电话、汽车的消费十分旺盛,商品房的销售额增长百分之三十六点八,电话用户增加百七千三百七十二万户,其中移动电话增加四千五百六十四万户,轿车销售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点七。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发展。一至九月,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到四百九十三点五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点四;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三百二十二亿美元,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二点七,是一九九六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一年。国际收支收状况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十月份达到二千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地区结构调整,三是城乡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并提高产品的加工水平和效益。第二产业要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发展高技术产业,用信息化促进产业化,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要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并迅速产业化。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增加二点九亿电话用户和八千万个互联网用户。建设一百二十五万公里的通信光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重大工程,提高先进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发展数控机床、大型燃气轮机、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核能机组等新型发电设备,超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大型冶金、化肥、石化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等。第三产业主要是发展服务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有所加快,但从整体上看,仍有待於进一步开发。二○○○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百分之三十三,到二○○五年力争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服务业的需求十分旺盛。今后一个时期,信息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会计、法律、工程、管理的谘询服务业,将有十分巨大的市场前景。一些新型的业态,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马建堂表示,这是受国际金融风暴、世界经济下行和国内严峻自然灾害影响,也是受中国经济自身周期下行惯性的影响。但从判断经济基本面的国际通行指标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和就业形势四方面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欧美经济已经或者即将陷入衰退,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前三季度增长率在6%至7%,而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的增速。”马建堂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速进行了全球比较。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从8%以上控制到5%以下,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22.3%的增长。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到约1.9
万亿美元。马建堂指出,这使得中国具备非常强的支付能力。而且从他在东南沿海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外界所说的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只是极少数,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从就业情况看,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用了3/4的时间完成了94%的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就业形势总体也是好的。从当前情况看,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信心何来?来自我们强大的物质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的活力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钢铁、水泥和能源产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交通四通八达“从供给、从物质基础上讲,中国经济增长的保障能力非常强。同时,中国市场需求的潜力十分巨大。
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在未来的几年内会稳步的上升。
第二篇:学习《形势政治》心得体会
学习《形势政治》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对形势政治的靴子,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了解世界经济对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
而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近一个时期,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议论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看,虽然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在一个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犹存。
稳中求进是2012中国经济的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准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准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我国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将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大力量。
第三篇:形势政治
系别:教师教育系专业:初等教育学号:1105112029
姓名:陈秋香
课题:《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讲师:潘成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
一、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机遇,更带来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许多话题的焦点,是社会分析和政策选择不得不考虑的重要背景。尽管人们对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动力因素、性质特征、表现形式、社会后果等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不能不承认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商品交换发展到资本交流,从劳动力流动发展到技术互通,从比较优势发展到经济合作,发展迅猛的国际金融已成为一种超越国界的经济力量——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各利益主体受利益驱动而引发的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着积极影响,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亚洲,改变着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2003年的经济成就突出,国民经济增长9.1%,外汇储备达4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国。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和大学生就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有关统计表明,1990-2003年,中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4亿人,增加了近1亿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社会问题。全球化带来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扩大、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减少、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和贫困化趋势更加严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国家与富国的差距在缩小;但是还有140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全球200家最大的公司现在的销售额相当于全世界经济活动的28%,但是它们所雇用的员工却大大低于全世界职工人数的1%。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全球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就业机会愈益减少,就业的条件和要求则愈益提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调整政策,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希望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变革中获得利益,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与隐患。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希望抓住新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中重振自己的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资源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
态失衡、社会分化与贫困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紧迫、影响最为深刻的问题,无疑是教育和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刻不容
缓 中国大学生人口规模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随着中国加入WTO、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据中国劳动保障部的《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当前登记求职的大学生占到大学生总数的70%。有人把它称为“20-30岁新失业现象”。这种大学生就业与失业的危机,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大学生劳动力,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中国要实现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大学生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知识和经验。据中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政治学院“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政策”课题组的调查),有41%左右的失业大学生认为,失业是因学历太低、技能水平达不到工作要求造成的。技能水平低、知识储备不足和由此带来的工作经验缺乏,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经济全球化,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兴起,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从工资较高的发达国家流向工
资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低薪体力劳动职位大量减少,造成发达国家大学生失业率急升,发展中国家同样未能在这种结构性转移中获得太多的益处。跨国企业实行灵活管理,强调要适应产品和市场的快速转变,大学生新增的劳动力,难以从中获得稳定、长期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大学生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和周期性失业并存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不单是大学生人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准备不足的问题,也不仅是劳动力市场总体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需要我们客观、深入、全面地加以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
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是影响大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对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都予以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吸取各国的先进经验,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政府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存在,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突出问题,实施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政府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面实行一至三年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职业指导的必修课程。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中国政府实施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主要有:(1)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针;(2)鼓励
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
(4)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引导高校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我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农民就业,也采取了以培训和权益保护为主的一系列积极措施。
中国的大学生组织,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创业行动”为重点,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基本内容为:(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2)实施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3)深入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4)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5)鼓励扶持不同大学生群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创业。大学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创业为主题,以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中介服务、观念引导、就业援助为主要手段,以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为保障。这些工作,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各国所采取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也不尽相同。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也都认识到,以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相信,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和长处,也都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讨论和交流,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第四篇:形势政治
一、如何实现中国梦?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活力之源;
3、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
4、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实现中国梦应该坚持党的领导;
5、实现中国梦应该走共同富裕道路,应该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应该坚持和平发展。
二、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
1、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三、中美战略关系对中国和平崛起有何意义?
1、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美国是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最为关键的外部因素;
3、中美战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
4、中美战略关系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安全环境;
5、中美战略关系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积极认可。
四、论述和平发展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它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道路;它是一条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它是一条渐进发展之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4、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平发展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和平发展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五、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内涵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次第渐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升华。在实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3、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5、应该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6、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八、如何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目标?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加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九、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癸巳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1]
2013年11月12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十、四大群岛与南海问题
四大群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
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主要是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
十一、对于南海问题中国面临的困境
1、谈不拢、打不了、拖不起;
2、政治问题;
3、可能与钓鱼岛、台海问题纠缠在一起,动一发而牵全身。
十二、中国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一)广泛搜集南海是我国领海的法律依据
我们要回顾历史,查阅相关文献,从历史和法律上证明南海是我国固有领土。
(二)外交上严正抗议
面对南海诸国在南海的非法行为,我们不能沉默,应该提出严正抗议。
(三)必要时候动用经济武器
面对南海诸国侵犯我主权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动用经济武器,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用经济制裁迫使其放弃继续侵犯我主权。
(四)必要时候以武力维权
虽然我国奉行和平的外交策略,但这是建立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上。并不是说我国永远不会动武,军队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必要时候,我们可以在南海军事演习,威慑南海
诸国。
综上所述,立足南海的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南海问题由于其复杂性,所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软硬兼施,以多种方法灵活的运用来解决。从而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中国的原则立场和坚定意志,也是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
十三、当代欧美高等教育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是单一的市场机制,而是由政府、市场、高校三个部分组成的一种混合机制。国家通过拨款和立法等手段对高校实行宏观调控,市场则通过教育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供求关系制约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内部教学和行政事务上享有较充分的自主或自治权。
十四、中国留学现状
1、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居世界首位;
2、中国留学规模在持续扩大中;
3、出国留学者变得更加理性;
4、国外院校的资源日益丰富。
十五、近年来中国留学生面临的问题
1、打工问题
尽管能够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将国外所有的物价折合为人民币来算对很多留学生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压力,需要留学生自己打工支付一部分。
2、语言交流问题
在外国,讲的几乎都是外语,虽然中国留学生出国前都会学习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外语,但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很难一下子就说得非常流利,即使呆上一两年,也很难摆脱中国口音。
3、就业问题
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在海外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将来回国之后就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更具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合理的身份(永久居民身份),仅凭学生身份几乎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除非你有极特殊的才能或该公司的职位非你莫属。
4、移民
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希望能拿到一个国外身份,但是,在其他国家就读的学生,目前都很难在当地直接移民。
十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于农民利益的实现
(认识、反思、正视、思考)
1、概念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从农民权益实现的方式这个角度看,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情(知晓)权。二是参与权。三是决策权。四是拥有(享有)权。
2、必然性
保障农民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保障农民权益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保障农民权益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保障农民权益是建设政治物质精神三个文明的基本要求。
(四)保障农民权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五)保障农民权益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
3、农民权益保障程度分析
(一)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时受到侵犯。
(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时受到剥夺。
(三)农民的就业权益未能得到根本保障。
(四)农民受教育的权益很不平等。
(五)农民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比较普遍。
(六)农民参与管理国家(集体)事务的权益还不充分。
(七)农民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是空白。
(八)农民的精神权益更为缺失。
(九)农民的自由结社权益尚未破题。
4、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一)高度重视保障农民权益问题
1、提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的认识。
2、把保障农民权益列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3、政府切实履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1、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2、尽快研究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3、改革不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
4、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
5、增强农民维权意识。
(三)健全保障农民权益的各项制度
1、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保障制度。
3、完善农村基本义务教育制度。
4、建立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
(四)调整利益分配机制
1、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
2、调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方式。
3、减少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4、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分配格局。
(五)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3、允许农民建立自己的群众性组织。
十七、通过***、刘志军腐败案,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反腐工作。
对***、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强调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将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纪委也正在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党内反腐倡廉的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的制度体系。
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形成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十八、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现任领导
工学院党委书记: 王勇明
工学院院长:汪小旵
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兆同
工学院副院长: 缪培仁、孙小伍
工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兆同(兼)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请问,十八大报告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生态文明的?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五篇:形势政治
一、必答题(10分):
请谈谈如何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之志、报国之才?
答:我们作为青年学生,究竟应该如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任务,青年学子的任务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好知识,努力锤炼报效祖国的本领。国与国的竞争不是靠义愤、靠意愿解决的,不是靠口号就能取得胜利的。国与国竞争的根本,现在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要真正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就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从政治到文化、从经济到科技,全面提升国家实力。我们的青年学生一定要认识到——和平与稳定是国家一切发展的保障,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合法、理性的活动,努力学习,共同维护稳定大局。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二、选答题:(以下八道题目请自选三道题目做答,每题30分,每题回答400字以上)
1、形势有哪些基本特征?
(1)客观性:形势的内容和判断形势的标准都是客观的。一方面,形势的内容是指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判断形势好坏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变化性: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形势正像是一幅社会运动的复杂图像,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我们要从形势的动态方面,从形势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中去观察形势。(3)阶段性:形势既具有变化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势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时间范围的限制,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形势在量变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4)相关性:形势的相关性即形势在时间、内容、范围等诸方面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的特性。(5)规律性:形势的规律性是指形势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2、请谈谈建国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
成果一: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取得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成果二: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长足进步:民主需要一个形式,需要制度,需要机制。成果三:党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提高。成果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加完善。成果五: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成果六:基层党内民主形式丰富多彩。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未来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时应着力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2、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3、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全委会的功能。
4、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5、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3、试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1)有利于我国从外部获得短缺要素;(2)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3)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4)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挑战:(1)利用外商投资虽稳步增长但也带来诸多问题;(2)外贸依存度过高引发诸多风险;
(3)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成为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4)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增长但抗风险能力需增强;(5)能源消耗巨大使我国经济发展受限于世界形势变化;(6)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可能使我国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4、请从高等教育的量和质两方面谈谈高等教育对科教兴国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多少,对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国家转变,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升级,相应地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归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原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还是低水平的量的要求。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教育与一般技能教育有一些区别,它离不开人文教育,它一定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理想的社会人去培养的,而不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没有个性的“螺丝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对于培养创新性科技人才举足轻重。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特别是创新性科技人才,这就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5、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如何看待我国各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首先,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其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第四,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民族关系与宗教关系往往相互渗透,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往往相互影响,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往往不可分割。在民族地区,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造成影响。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6、试述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其实质是国家主权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首先,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其次,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最后,台湾问题不同于东西德、南北朝鲜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7、当前我国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你是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的?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中国的发展基本沿袭了工业发达国家的道路,尤其是在人口庞大、资源相对贫乏的压力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资源正在危险地支撑着有史以来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主要体现在:第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在经济
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削减任务十分艰巨。第二,环境污染严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第三,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第四,环境风险居高不下。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第五,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近年来,群众的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导致上述严峻的环境形势,特别是污染减排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许多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尚未完全遏制;三是污染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四是环保投入不足;五是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六是污染减排的各项措施到位需要一个过程。
(以上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围绕答案要点之一进行阐述,亦可在相关知识点下进行论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8、试述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内涵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1)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内涵:中国坚持以相互尊重为出发点,以协作、共赢为原则处理对外关系,追求国际政治关系民主化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公平、合理化。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只有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而政治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做到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下,世界各国只有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环保问题,各国需要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深刻尊重文明多样性,求同存异;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与文化是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的,只有加强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2)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比,更崇尚合作,更少诉诸于战争,有很强的兼容并蓄能力。为推动世界向实现持久和平的方向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道德和文化力量。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即“和为贵”;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此处的“和”,是作为与“同”相对立的范畴提出的,它是一个包含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平衡、协调与统一。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和”代表着秩序。儒家思想认为,为了达致“和”的秩序,首先,要“各明其位”,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都要明确各自在统一的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其次,要“各得其所”,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的整体中构成一定的关系,相成相济,共生共长;再次,要“各尽所能”,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的整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使这一整体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传统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对于国际社会来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国际社会的典型特点是“无政府性”,即主权国家都是各自独立的实体,互不隶属,在各主权国家之上并不存在超主权的世界政府。基于这一特点,国际关系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认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实力外交、国家利益至上。而在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实力、利益原则解决不了当前世界面临的核武器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因此,国际社会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必须加强合作,以共同解决仅靠单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不是自欺欺人地认为当今世界是和谐的,也不是追求世界和谐的空洞表态,更不是像某些别有用心者所歪曲的那样把“和谐”作为动词来宣示同化、干涉其他国家,而是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协调合作、共创双赢和多赢的负责任大国的善意与诚意。“和谐世界”的主张再次定义、更加明确了中国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国际责任,即作为世界的中国,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
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