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的一生
通过观看电视纪录片和对相关书籍的阅读,我对邓小平这一伟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的一生是曲折的,可谓是三起三落。邓小平留给世人的就是邓小平理论以及那些让人奋进的话语。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的伟大飞跃的理论成果。从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保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我想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这件事的。1982年9月,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小平同志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
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到19971.1982年9月,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与小平同志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go-vern-ment是晚清go-vern-ment,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面对撒切尔夫人的威胁,小平同志还说了一句话:“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邓小平最伟大的发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谈话中所做的经典概括。党和国家职能部门依据这一构想,对台湾、香港、澳门分别制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等具体的方针、政策,顺利地实现了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的工作,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邓小平展示了卓越的政治外交思想。
最著名的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87岁的邓小平挺身而出,掷地有声的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句话朴素、深刻,官员一学就会,百姓一听就懂,用“硬”来修饰“道理”二字,极为新颖、有力,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将来引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指导方针之一。
最深情的表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是邓小平为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作的序言中的一句,文字朴实,感情真挚,成为文集的点睛之
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随即传遍世界各地。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能真的把自己当着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将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第二篇:邓小平一生简介
邓小平一生简介:
1904年8月22日出生,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中国南部的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曾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了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
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公开批评和谴责。曾先后两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同年8月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3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81年6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退出领导岗位。
从1978年以来,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主张。他提出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92年春,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此后,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的步伐。
影片用精彩浓缩的笔墨回顾了小平同志一生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讲述了他在关键的历史转折时刻敢冒风险、力挽狂澜的动人故事。影片撷取了大量历史珍贵资料镜头,真实地展现了小平同志的生平事迹、思想韬略、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影片创作者以崭新的当代意识、独到的审美发现和情感化、平民化、日常化的创作视角,将小平同志的光辉形象近距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尤为可贵的是,创作者在历史资料镜头的寻找、挖掘与整理上下尽苦功,其中,部分鲜为人知的历史镜头是第一次在影片中披露,体现出了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电影是色彩斑斓的历史记录,也是肺腑情感的真诚抒发。电影采取了浓缩生平重点写三落三起,突出个性重点写人生辉煌,抒发情怀重点写伟人个性的创作思路。影片纪录感极强的概括了小平同志的早年岁月、战争生涯、元勋地位,这种浓缩性的表现把省略下的空间,用来专门对他三落三起的坎坷经历,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反映。
邓小平是我国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第三篇:邓小平的一生之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邓小平的一生
在观看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后,我感受颇深。他不仅是我国的伟大领袖,更是人们追求进步的先驱。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对祖国的繁荣富强做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三次被打到三次复出中,从未表现任何不满,依旧那么关心国家大事,不在乎个人的荣辱。我觉得有这样高尚的情操谈何容易,可是邓小平同志且做到了这点,他不在乎自己的命运多舛,只在乎祖国的未来是否一帆风顺。面临蒋介石的叛变革命,面对自己人生的跌宕起伏,他从未觉得世道的不公,一心只想着国家的未来,担心国家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如何度过困难。他的伟大不是我的三言两语所能表达的,我才觉得自己的渺小,觉得自己只顾自身的发展,没想太多国家的大事,想想都惭愧。
从邓小平同志的人生经历,我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性佛乱其所为。总之不管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邓小平同志的杰出贡献是我们必须牢记,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在邓小平的事迹中,我总结的是:不管前途多么坎坷,我们都应该迎难而上而非迎难而退。在面对个人荣辱上,我们应首先想到国家而非自家。没有国家,自家存在又有何意义?你看,邓小平同志从艰辛的求学历程到走上革命的道路,无不体现了他追求远大理想的目标。他先后担任中央秘书长、一二九师师政委、国务院副总理等,在这之中政治生涯的跌落也是两次在他的祖籍江西,可见人生跌宕的变化真是不尽人意。伟大的人物就是在磨练中锻炼出来的,酸甜苦辣真是样样俱全。
不过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一国两制的创想,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在不忘自己原则的基础上为国家争取最大的利益。他一生艰苦奋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体现他不在乎自身的小利益全心关注国家,此外在他自己年迈之时依然为了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曾多次乘坐专列到南方考查,亲自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注重学习消化和吸收为使我国人民早日走出困难生活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再多的话语都表达不了我内心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佩,我深知有这样卓越的贡献和犀利的眼光不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但是我们可以向这方面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人力资源而非人口资源。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万不能盲目崇拜伟人。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有非常杰出贡献的人也有可能存在做错什么事的可能。就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样,他的十年文革对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归咎于主席本人,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在这之后的邓小平同志的全面纠正错误中,反对不科学的两个凡是,都体现了他相信真理,崇尚科学。让我们看到了邪不胜正,使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更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简言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追求美好日子是现实的,就像邓小平同志坚信我国将繁荣富强一样。他一生的艰辛奋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再次表达我对他无语言表的敬佩之情!他对历史的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付出之巨大。
第四篇:邓小平一生最堪称伟大之处在哪[范文]
邓小平一生最堪称伟大之处在哪? 8月22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诞辰。最近,央视一套在晚上黄金播出一部长达48集的纪念邓小平诞辰片子——《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到1984年间,邓小平引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昨天,中共中央隆重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这位伟人。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日渐突显,国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难免褒贬不一。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评价也同样如此——从这些日子许多纪念邓小平的文章可看出,国人对历史伟人的评价,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歌功颂德、为尊者讳层面上,而是基于反思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之目的对邓小平功过发表各自看法。所以,无论褒贬,无论观点对错,都是可喜的进步:因为这意味着国人正在走出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不再在伟人耀眼的光环下迷失自我——这些对现实中国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但本文想指出的是:长期以来,在对邓小平的历史功过的评价上,无论持左右政治立场者,都有不少人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严重问题和矛盾,归咎于邓小平个人当年所主导的一些重要决策,并因此否定邓小平对中国作出的杰出的、特殊的历史贡献。这种脱离时空的历史条件臧否人物的方法既不客观,也难于发现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先谈“不客观”:伟人不是完人。任何一位伟大政治人物,都难免有自身的缺陷、局限;任何一位伟大政治人物,都只能在某个特定时刻或某个历史阶段起到“伟人”作用——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作出
特殊贡献,而不可能一辈子都伟大光荣正确。这既是常识,也是古今中外无一能例外的历史事实。
邓小平作为一位政治人物,一生有三个堪称“伟大”之举。而其中最值得称道、最令人敬佩的,并非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将中国推进改革开放之路;也非后来的“九二南巡”再次呼吁改革开放,而是在上世纪“九一三事件”发生不久重新复出后,在极为险恶的政治大环境下顺应民心,冒着再次被打倒的危险与极左路线作斗争,顽强地、极为艰难地采取种种努力改变民生、发展国民经济,力图将处于悬崖边缘的中国往回拉。
只要是“文革”过来人,都会知道在“左”得可怕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当年的努力有多难,有多危险。而从后来已经解密的许多资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当初是下了极大决心,甚至是抱着当“烈士”的牺牲精神与极左势力作斗争的——他主持中央工作后的诸多政治举措不但得罪了“四人帮”为代表的极左势力,最高领导人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邓的强烈不满。而邓小平身上最可贵的政治家品质也就表现在此时——只要他能“悔改”顺从圣意,他的政治生命不但不会有危险,甚至可以成为国务院总理。而当时的最高领导人虽然对邓小平复出后的诸多做法十分不满,但却一直恩威并施予以机会,希望他能“改邪归正”。直到1975年11月20日,仍给邓小平最后一个机会:提议邓小平主持制定一个评价文革“七分成绩,三分不足”的政治局决议,然而“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却婉言拒绝。于是,他很快被停止了大部份工作。11月26日,中共中央
发出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通知,他作为一位“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再次被打倒。
仅凭邓小平这个时期的表现,纵然后来没有改革开放之功,他已无愧于历史伟人称号——须知,在最高领袖口含天宪、政治气候依旧极为恶劣,诸多“不听话”的开国元老不但自身下场十分凄惨,甚至殃及家人的残酷现实下,邓小平此举需要多大的勇气(邓小平长子邓朴方就因株连而落得终身残疾)!
1977年上半年,邓小平没有复出前,影响极大的《参考消息》发过这样一条消息:当时主管国务院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一次接见一个国家的政府首脑时(具体谁记不得了),当那位外国政府首脑问及李先念是否代替华国锋出任国务院总理时,李先念明确回答:应当让比我更有能力的人出来担任这个工作(大意如此)。并暗示这个人就是邓小平。当那位政府首脑问及邓小平是否犯了“错误”时,李先念回答说:如果他是犯了“错误”的话,他的错误就是“太急躁”了。
一位堪称伟大的政治家,不但要有政治远见、政治智慧、政治才干,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需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的血性和牺牲精神。而李先念一句“太急躁”,表面看可以理解为邓小平政治上不成熟,从另一个角度却恰恰反证了邓小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的血性和牺牲精神,——在被打倒刚复出不久、政治生态依然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如果是一位圆滑的政客,邓小平即使不选择迎合,也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然而面对妖孽横行、国将不国的现实,忧心如焚的邓小平这时无法再“成熟”,而是选择了不妥协和牺牲!——如果不是“四人帮”很快垮台,他极可能难于善终。并再次殃及全家。
这是邓小平一生最堪称伟大之处!
再谈“难于发现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后的三十多年间,虽然历经诸多大小不一政治**,但中国经济仍然进入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中国也进入了有史以来国民生活水平处于最好状态(相比较而言)、国力最强盛的时代。但与之并存的,却是严重的社会不公、贪腐、贫富悬殊、道德滑坡,食品不安全,以及资源过度开发、能源巨大浪费、环境普遍恶化等问题,以及诸多尖锐的社会矛盾。从深层次查找这些严重社会问题和矛盾存在的诱因,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一直以来,不少人将这些问题、矛盾之所以存在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之称的邓小平当年的许多重大决策,并因而否定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的杰出贡献,窃以为既有失公允,也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先谈“有失公允”:自前最高领袖去世之后,中国结束了个人Dictatorship政治时代。邓小平虽是一位政治强人,但他既没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权威,作为个人Dictatorship体制过来人和受害者的他也比较注重发扬党内民主。所以,从现今太多解密的档案和相关资料中可看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复出之后,到上世纪的“九二南巡”,是邓小平事实上真正影响中国的时期。而这十年多一点时间里,他远没有前最高领导人那样具有一言九鼎的权威,只是一些最重大决策的最权威拍板者。许多重大决策,不但要协调代表党内各种声音的元老意见,甚至很大程度上皆受掣于党内保守势力。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九二南巡”。
再谈“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邓小平上世纪末再次复出成为最高决策者之后,与党内诸多改革派齐心合力推动改革开放,很快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然而,随着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各种各样前所未有的,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问题和矛盾便不断涌现出来。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也成为包括邓小平在内的最高领导层极为重视、并摆上议事日程的重要议题。并一度在局部进行党政分开的变革。从1986年9月到11月,邓小平本人亦多次提出党政分开。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时候,就必须要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然而由于诸多极为复杂的因素所致,一度在局部试行的、小心翼翼、十分有限的变革,也受到来自顽固势力或明或暗的作梗和狙击。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场政治**之后彻底夭折。从此,政治体制改革虽偶尔有人提起,但却成为边缘声音。所以,如果将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滞后的原因归咎于邓小平或某一位领导人,都必将使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纪念一代伟人,最重要的并非拘泥于个人是非功过,而是总结经验教训,而是为超越伟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这样告诫本党同志:“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句话,至今仍有巨大现实意义——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实事求是当无禁区。
正如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所言:“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一切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都应冲破,一切阻碍民主与法治进步的禁锢皆应抛弃。唯此,中国才能走上一条长治久安、民富国强之路。也唯此,才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第五篇:感恩邓小平
“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有感
阳和小学 刘化伟
邓小平同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广安人民的骄傲。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生在四川广安协兴镇牌坊村。他16岁离开家乡,追求真理,投身革命,把毕生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将永垂史册。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这是广安人民最大的光荣和自豪。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16年了,家乡人民永远爱戴他、怀念他。广安建区设市近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家乡人民牢记“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小平家乡,广安世人瞩目,更是得到了中、省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助力伟人家乡快速发展。饮水思源,享受着广安改革发展成果的全市人民更加感激和思念我们的好老乡——邓小平同志!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这次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主题活动,目的是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师生迅速行动,积极参与“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主题活动,加快“试验区”建设,推动全市教育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从7个方面明确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
心。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会上明确表示:“(人民)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主题活动,就是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解决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盼。
开展“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主题活动,是搞好部省共建工作,走出教育改革发展成功之路的有效载体。国家根据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局部示范、以点促面,推动教育事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在签订“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时,部省领导都寄予广安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努力走出一条中西部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协议签订以来,区领导紧紧围绕战略协议的各项要求,科学制定了《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2—2015年)》,坚持边申报方案边推进的原则,全面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建设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教育局被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目标考核获全省优秀单位,绩效考核获全市一等奖。但是,“试验区”建设也存在认识不高、力度不大、创新不多、合力不强、氛围不浓等问题。开展“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主题活动,就是要解决“试验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智慧,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力量,全面完成“试验区”各项发展和改革任务,以不辜负部省领导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厚爱。总书记讲,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不能身体已经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不断变化,面临的新问题多元多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传统的思维方式,教育方法还是照搬过去的教育方法,就不能搞好学校的教育工作。“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出路。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确立“试验区”建设总体目标和发展指标,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完成“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更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推进“试验区”建设,就要敢于和善于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主动作为”的意识;敢于和善于从坐而论道的说教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实干为先”的意识;敢于和善于从唯条件论的畏难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事在人为”的意识。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开路先锋和有力武器,推动“试验区”建设阔步向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各校在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率先垂范的基础上,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采取思想教育、政策激励、榜样示范和制度规范、纪律约束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爱心和干事的激情。更加重视教师业务培训,通过远程培训、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对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帮助我们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升教师实
施素质教育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各级领导关心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总体方案》提出的“名师培养行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骨干教师成长行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行动”、“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行动”等五项具体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市、县、校三级名师队伍,为每一名教师实现自己的“教育梦”创造条件。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感恩邓小平,建好试验区”任重道远。让我们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全力投入到这次主题活动中去,为推动广安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再立新功,以优异的业绩向邓小平同志110周年诞辰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