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五篇]

时间:2019-05-12 01: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第一篇: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金融市场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改变和发展,在中央银行对独立性的要求空前高涨的今天,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其发展的组织框架和管理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组成的。总行是国家领导、管理金融业的职能部门。它主要是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法规,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动态,具体操作一些总量性业务和监管全国性金融机构,集中掌握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权、信用总量调控权及基准利率调节权。分支行则是总行的派出机构,是贯彻实施国家货币政策、按照授权负责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业务监管的具体单位。分支行的职能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依据法规对本辖区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协调、监督、稽查等,为各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有序运作提供完善的服务。分支行的具体职能包括:金融监督管理、调查统计分析、横向头寸调剂、经理国库、现金调拨、外汇管理和联行清算等。分支行要接受总行的垂直领导。

中国人民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成立后的长达30多年的大一统银行体制下,执行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无独立性的规定,甚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被并入财政部。可以说,1984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只是财政部的附属物,无独立性可言。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信贷计划的制定、货币政策的调整、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金融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相应的独立性。

针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比如中央隐含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和采取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同样可以从法律赋予、与政府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大小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从而明确了我国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对立行使职责。同时还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以外的其他有关的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其核心职责方面不独立于国务院,它必须接受国务院的领导。从立法上看,在货币政策等重大事项方面,它是从属于中央政府的。由于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上有很大的技术垄断性,因此很少遭到国务院的否决,从而弥补了独立性的不足。

从这里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选择和制定上的独立性并不是很强。货币政策具有专业性,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制定,受到国务院的干预,可能会导致政策偏向于政府行事的目的,忽略了长期的效应,产生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中国人民银行隶属关系的独立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银行的隶属关系,即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务院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目标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是一致的,同时又对国务院保持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作为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可以直接依法行使对金融业的监管权力。这样,符合了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使货币政策和政府颁布的其他政策相互作用,以促进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

三、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关系的对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成立到1993年的45年中,一直没有同财政部真正割断直接融资的联系,其向财政部的透支与借款(长期性)余额到1994年末约占当时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2.2%。除此之外,中国人民银行每年的贷款也有相当部分本应财政支出负担的项目,如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国有企业的亏损、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非营利性的公共基础设施等。财政部与中央银行之间的这种直接资金融通关系不仅损害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中央银行不能自主的决定自己的资产选择,更严重的危害是赤字压力可能造成通货膨胀,损害全体货币持有者利益。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我国中央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对立性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部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中央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基本割断了,间接融资关系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来进行。这也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和财政部的关系,更像是财政部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不能独立的采取政策,一味的纵容财政部的各种行为,致使财政部和中央银行的效率都下降了。后期改革和,中央银行才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不再是财政部的附庸,中央银行可以把资金用在更具有意义的地方,同时也提高了财政部的行政效率。从而使效益的到最大化体现。

四、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权力大小的独立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其他官员和职员都是行长的下属。行长通过委任将其权利分解下放,但是保留最终权力,并且对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全部领导责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旧中央银行法都没有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的任期作出规定,其结果是随着政府的换届,人民银行行长和副行长也往往随之更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人民银行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五、中国人民银行财务自主权的独立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很大的财务预算自主权。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务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政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对国家作为出资人是否对人民银行的活动享有表决权没有明确规定,但那时财政部代表国家作为人民银行的出资人,不得干涉人民银行依法履行法定的职责。

六、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据诶的那个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第三十二条规定了人民银行有权对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开展业务、从事金融服务等直接相关的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九种行为直接进行监督,主要包括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执行人民币管理规定等行为。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在通常情况下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的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于人民银行为了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稳定,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则可以建议银监会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七、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独立性是指其分支机构对地方政府的超脱程度。在按行政区设置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情况下,每一省、市和大部分县都有分支行,多年来地方政府对当地人民银行的干涉比较大,中央银行在地方经济活动中的对立性较小。198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改革,撤销了省级分行,按经济区域设立了9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从而人银行法对于这方面的规定产生实际的效果。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已基本确立,但是与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强的模式相比(例如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其独立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由于建立初期的特殊性以及之后发展的探索,正在逐步完善。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作为管理国家的部门,其政策目标有很多,金融市场的目标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很多时候,政府会为了其他目标短期的牺牲金融目标。中央银行作为专业的机构,其主要目标即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其实,二者本质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时间不一致问题的存在,如果中央银行没有独立性的话,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虽然,也存在反对中央银行独立的声音,称其独立是不民主的行为,专业人士的管理并非人民的意志。但是我觉得,对于金融市场这种本身就专业性很强的市场,让中央银行独立,也许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吴佳熹

201041024金融学院

第二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央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分析:独立性比较弱,也有呈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角度来探究独立性问题,同时也会兼顾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府的部门的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独立性问题。

我将从(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就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由此看出,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比较弱,需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营,目标独立性不强,法律独立性也不强;但是,法律也对独立性给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另外,法律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给予央行更大程度的授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法律地位比较弱,但是也是相对的。

(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一般央行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个部门的,其独立性都比较弱。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行长的任期与总理的一致。因而,政府对于央行的主要负责人的人事安排具有较多的干预,因而从此看出央行的独立性不强。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互不隶属。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持有。央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存外全部上交国家财政部。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央行代理国库。央行——货币政策制定执行者,财政部——财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协调配合。

(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决策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行使最高决策权。为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备案。货币政策委员会集中了有关部委及银行家和金融专家学者,他们共同研究货币政策,能更好地反映社会各方面对货币政策制定的要求,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补充:对于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管机关,是实施监督管理的核心机关,其他金融管理机构是根据国家的具体授权对特定方面承担管理的责任。中国的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目前实行分业监管的体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对于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央行是全部金融活动的核心,是发行的银行,也是银行的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支持者和保证者,也是政府的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领导者、保护者、调节者和管理者。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1995 年3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确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 即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能否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这就产生了我国人民银行是否需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领导原则下,人民银行接受政府领导,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稳定币值,才能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只有经济增长,币值稳定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增长又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这就使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了中央银行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双重性质,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平行, 分别对政府首脑负责。这种模式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中央银行行长直接对政府总理负责。由于总理不可能对央行事务过细过问,因此央行有较大自主权。②央行作为行政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 可以直接依法行使对金融业的监管权力。③央行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总理批准, 即在决策上没有完全独立性。但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条的规定看, 除在利率, 汇率和货币供应量等三方面的决策必须上报国务院外, 其他货币政策事项人民银行可自行决定即予执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决策上拥有很大的技术垄断性, 即人民银行上报的决策方案往往是唯一的可选方案, 或者选择余地很小, 使得在技术方面难以否定。这种技术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决策独立性的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货币政策自主权。历史实践证明,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应是保持币值稳定。为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实现币值稳定的目标,必然要求人民银行保持很高的独立性,能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角度确定了人民银行的地位及其各项职能,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地方的干涉”。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7 年来首次被确认其独立性。1997 年,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具有决策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 由货币政策委员会自主制定和决策有关货币政策事宜。这更能有效地实现稳定货币的目标, 而且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如美联储设有理事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德国联邦银行设有中央银行理事会,日本银行设有政策委员会等。这些都是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起自主决策作用的机构, 其成员都是长期从事银行工作的官员和货币理论专家, 从而可以确保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二)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财政部的独立性。这是衡量各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一个具体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在行政关系上,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都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在组织上保证了人民银行对财政部的独立地位。②在资金关系上, 该法第27 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从法律上基本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向人民银行的透支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制约了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因此, 必须禁止财政向人民银行透支, 财政失衡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来解决。同时, 要通过立法规定财政向人民银行的借款额度和借款期限。

(三)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政府其他部委的独立性。从1983 年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 这个问题就一直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两点:

1.一些部门所属的金融机构不服从人民银行的监管,如超业务范围经营、超信贷规模

贷款等,并且对央行的的处理不服从,由此削弱了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能力。2.向人民银行施加压力, 争取对某些行业多贷款等。在旧体制下, 政府其他部委的上述行为往往十分奏效,这实际上就是参与了货币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国人民银行法》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在法律上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贷款或担保;二是通过组建政策性银行划清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的关系,堵住了央行提供基础货币与政策性贷款的路子,堵住了政府各部委以“政策性贷款”向央行要贷款的路子;三是在法律上明确了中央银行统管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四)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这也就是指中央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过去, 人民银行是按行政区域设置,每一省、市和大部分县都有支行。由于地方政府都担负着组织和管理地方经济的任务, 为了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往往对央行分支机构施加干预和影响,如在人事安排、干部任免、信贷规模、央行贷款分配等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向央行分支机构施加压力, 让其向总行多要贷款,同时放松对本辖区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监管,钻政策空子,严重削弱了央行在地方经济活动中的独立性,这个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 人民银行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 各地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因此,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行政、人事、业务等方面受总行垂直领导, 地方政府可以监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 但不得干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正常的业务活动,从而维护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独立性。当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我国原来的中央银行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消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建立9 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这次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加强金融监管的迫切需要,在一定意义上是同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跨行政区域设置分行,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独立性;有利于增强金融监管的统一和效能,在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监管力量,摆脱各方面的干预,增强金融监管的公正性、严肃性。同时也有利于区域性大银行更加独立、有效地执行央行货币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人们对中央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以来,其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新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法律对中国人民银行地位的确定,对保障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权威性,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倩

金融二班

090702214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中国人民银行除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以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备案即可。第三,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四,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第五,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本辖区的金融工作,承办有关业务,其职责履行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第六,中国人民银行应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管理情况。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法律地位上既具有行政隶属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体现了它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区别。

第四篇: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调控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是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核心问题。人民银行独立性不断增强是我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趋势特征,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1、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一种共识和趋势。

首先,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在经历了大的金融冲击或金融危机以后,纷纷加快推进金融改革,而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又都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中国人民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独立于政府,保持超然地位,可以对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保证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2、可以限制政府对央行不当的行政干预,如地方政府为拯救国有企业、中央政府为处理不良资产,对央行的干预。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完善,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独立性,不受党派和政治的干扰。

3、国际谈判的需要。我国政府可以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由抵制外国政府对我国 不适当的要求,如近期对抗国外施加的对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4、可以维持对外经济独立性。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同时还要大 量吸引外资,根据蒙代尔三角定理,我国货币政策将受到冲击,可能被迫放弃货币政策的 独立性。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独立性,需要央行具有独立性。

第五篇:从人事、经济、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评价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从人事、经济、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评价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姓名:学号:

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内涵与西方国家必然有所不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人大、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的超脱程度,是中国人民银行与全国人大、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化,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完成,一是中央银行自主权(法定职权)的立法界定;二是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亦即要处理中央银行和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法律地位的确定问题。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程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

1、人事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是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或者其委员会决定的,由国家主席任免。央行的最高领导的人事是由政府确定的。1997年正式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政府官员,其作出的政策决议都可以说是政府的意愿,而且这个委员会仅是一个决策咨询议事机构,而实际决策权在于政府。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官员的任职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金融机关人事渗透过。与大多数转型国家一样,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央集权传,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对金融的控制十分严格。综上所述,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在人事上产生两方面的弊病: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和欠缺广泛的代表性。

2、经济独立性

表现在人民银行对其资金运用缺少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的财务和资金独立,不对财政、各级政府融资,不受地方政府干预,却没有具体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六章),不对财政透支或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第二十九条),这样从法律上割断了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的直接融资关系,但是在预算上其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中央预算,接受国务院财务部门的预算执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每一会计的收入减除该支出,并按照国务院财务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中国人民银行的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人民银行的预算需要财政部的审核和监督,在预算上又不独立与财政部,使得其相对于财政部的经济独立性较弱,并且在微观运作上,该法却没有规定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从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到2007年,人民银行对政府债券由2856.41亿元剧增到16317.71亿元,增长了5.7倍,直到2010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种无序的增长表面财政出现赤字后向人民银行透支的任意性,而人民银行对此毫无自主权,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经费均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其铸币锐收入须全额上缴财政,中国人民银行在资金上对财政部的依存关系也决定了其经济地位不独立。这种经济不独立的中央银行,很难实现只能与法律地位上的独立,使人民银行不能根据货币政策操作的需要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更为严重的是赤字货币化现象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直接损害货币持有者的利益。这样,人民银行经济独立性的落实,便取决于中央政府和中央财政的自制。而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缺乏有效的约束就不会有高度的自制。因此,有切加防杜的必要。

3、政策独立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权集中于国务院,央行缺乏应有的决策自主权,实际只有执行权。《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一次促进经济增长。”这个规定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之星的,但另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于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方面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者是国务院,中央银行没有这方面的独立性。但人民银行能够独立地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的政策,中央银行在这两方面具有独立性。但是这些政策工具的实施必然会对货币供应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水平上没有自主性,所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选择余地较小,独立性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另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规定,基本体现了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精神,但含义不够明确。该规定考虑到了货币稳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认为保持货币币值稳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货币币值的稳定”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具体界定。一般来说,货币币值可以分为对外币值和对内币值,对外即汇率,对内可以理解为物价。这方面可以用消费物价指数、资产价格指数等来衡量。所以货币币值内容丰富,其规定并没有为货币政策确定十分明确的政策指向。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货币政策的规定不明确不利于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特别是引用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从而在法律意义上看似是对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事实上准确把握内涵确实很困难的,这也影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独立性。

下载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银行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

    审计独立性

    一、独立性原则——灵魂(CPA核心特征) 1.独立原则的含义 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这包括三层含义......

    中央银行独立性

    金融危机后中国人名银行独立性的现状浅析 摘 要: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达国家金融体制的某些缺陷和未来改革趋向。......

    独立性案例

    案例讨论 华夏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的商业银行。中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庞 奇志和曾晓光负责对华夏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请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员守......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很行” 一位对中文半通不通的外国人走在北京街头,他看见一块中国人民银行的牌子,随口念道:“中国人民很行”, 随后他看见一块中国银行的牌子,又念道:“中国很行”,后来他......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 银发〔2008〕137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北京总部大楼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