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坚定信念,恪守本职,我的中国梦
宋喜良
儿时,我就有一个医生梦,每当看到身为护士的母亲为了帮助患者不辞辛劳而无怨无悔,每当看到病人经过诊治而重新投入正常生活时,我的梦就更加坚定。
2000年,怀着对医学的美好憧憬,我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至今已经14年了。尽管随着时间、环境和地位不断变化,自己的人生梦的内容也不断深化和提升,但最初梦的根本内容从未改变——一个医生梦:遵循“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努力去做一个好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职业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检验科工作,作为直接为患者服务的窗口部门,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病人、温暖病人。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抽去了人文精神,医学就是去了灵魂。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而敬畏生命是医生的第一品格。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追求技术精益求精。我执业的经历与许多老一辈医务人员感受一样,人生旅途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贵人大都是自己曾经服务过的病人,应该永存感恩的心。
人生道路是坎坷不平、有风有雨。我们都是有血有肉和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依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审时度势,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努力地不断完善自我,使人性中的“善”得到弘扬,人性中的“私”予以限制,人性中的“恶”不断克服。我已过而立之年,感恩于时代和社会给了机遇和平台,也感谢人民对我的养育,通过勤奋学习与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已经初步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现在仍然怀着对国家前途的信心,继续在圆梦的路上行进,为“梦”增添色彩。我想说,今天的我们无比幸运,我们处在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
说到中国梦,我也想说一说现在我的中国梦,现在的我有的时候很迷茫,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上面有我的同事们受到患者的威胁以及伤害的时候,我都在不停的思索。为什么明明应该是相互之间最和谐的两个群体,最后会变成这样。我不否认,在现在金钱至上的社会大氛围下,有些的医生已经违背了刚刚入学时候的誓词,大处方,过度医疗的现象的确在有些地方存在,但是,大部分的医生都在恪守自己的职责和职业道德。每每在国家发生大的灾难和事故的时候,冲在最前线的,是我们的军队,警察,和医务工作者。我想给大家看一个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8月15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自7月13日美国发现最后一例疑似病例以来,没有新发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医护人员中的非典感染人数累计达1000 名左右,医护人员的患者人数约占非典患者总数的20%。据事后统计,非典死亡人数中1/3 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我当时也在第一线工作,说实话,怕!每天看着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和最新的疫情通报,每天都怕自己被传染,被隔离。我想,和我一样奋战在第一线的同事们也同样害怕。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而退缩,因为,这个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牢记着我们刚刚入学的第一天曾发下的誓言。
中国梦,说到底是每个人的梦。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事业上提供的大舞台上,编织自己人生的梦,做一个有尊严、有地位、有技术、能被社会尊重的医生梦,并使这个梦扎根在中国梦之中,百川入海,与其他各行业的人民群众一道去完成这个由家到国的圆梦过程,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我想在这里为大家展示下医学生誓言:这个每一位医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都会进行誓词,并且大部分的同
事都会用一生遵守的职业准则: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第二篇:《复兴之路》读书有感: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复兴之路》读书有感:为了一个民
族的梦想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读《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有感
“中者,其方位与四周的距离相等;华者,光彩与光辉”,这是《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一书的开篇语对“中华”的诠释。在浩瀚如林的世界民族里,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其名灿烂,其史辉煌。
《复兴之路》一书以1840年为历史起点的纵向坐标,以历史、现代、全球为视野,以精确的数据,振聋发聩的语言,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近现代中国走向复兴的艰辛过程,详
述决定中国命运的30个历史关键。如果你完整地看完《复兴之路》这本书,便能基本清晰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独立自主,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由被动改变到引领世界的变化。书中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跌宕起伏、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在近现代历史史册中,东方的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主页。没有一个民族像她那样经受那么多的苦难与伤痛,也没有一个民族能有她那样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没有一个民族能拥有她那样无尽的向心力和忍耐力。
19世纪中叶,这个为世界创造过若干先进文明的人类群落,这个曾经拥有”强汉盛唐”、“康乾盛世”的泱泱大国,在引领世界风骚数千年之后,变得光华暗淡。在近代中国,西方列强侵略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中国之所以没有被瓜分,没有被灭亡,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并且最终打败了一切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 的英勇斗争和不懈探索。
这种斗争和探索,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努力和奋斗。正如书中所言,“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外族羞辱、入侵、战争以及难以名状的可怕事件后,中国人正准备拥抱那久盼的梦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寻找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们寻求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中华大地掀起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潮!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中国人民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今天的中国,站在184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盛世阳光下,幸福显得弥足珍贵。而只有曾经历尽苦难的民族,才更加懂得幸福的真谛。《复兴之路》以深沉的笔触告知我们,历史不能割裂,历史更不容许背叛。我们不仅要铭记,更需要思考,自1840年以来的172年间,我们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做出过怎样的抉择?我们因何走到今天,又如何走向未来?凝望历史,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华民族收获的历史之果。
掩卷长思,读懂昨天,是为了珍惜今天、创造明天。在奔向美好明天的征途中,将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必须知难而进,克难而胜。只有推动我们民族执着地前行,才能更好地延展中华血脉的生命力,创造一个打上自己烙印的崭新世纪!作为财政青年,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本职工作做起,坚定立志成才的决心和信心,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人生态度,把财政事业当作一生追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作为的一代新人!
奋斗吧!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第三篇:为了梦想
为了梦想 通山大路乡山口小学阮长青供稿
通山县大路乡山口小学,是一所初级小学。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慈祥、步态微跛、精神抖擞,人称“几朝元老”的老教师——王幼明老师。他从教三十多年,深受学生、家长、领导的喜爱。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多人考上一类重点大学,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寻梦
王老师出生于1959年,在他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正值文革十年,他受到他的祖父(一位读过十几年私塾,精通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的老先生)的教育,立志长大后当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当时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学习上比别人用功,成绩优秀,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1975年,年仅16岁的他高中毕业,按照当时的政策,回乡务农。白天出工,收工回家,只要有空,就拿起书本刻苦学习,一心准备两年之后考师范学校,将来当一名老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7年7月,他在“三治”工地上,被爆破引起的飞石打破了颅骨,昏迷七天,住院整整四个月。当年恢复了高考,当别人在考场上挥笔写命运时,他在病床上挣扎。他高中时的班主任到医院看望他,惋惜的对他父亲说:“王幼明如果没有受伤,去参加高考的话,肯定是能考上的。” 出院后,他留下了后遗症,左脚行走不便,后经鉴定,属于三级肢体残疾。从此,他从一个聪明活泼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他本人和他的亲人是多么痛苦啊!
1978年,他在家休养,看到当时政府出资免费治疗癞痢,觉得这是政府做的一件大好事,就主动协助治癞痢医生的工作。后来还就此事写了一篇相声,发表在通山县文化馆主办的《群众文化》上。当邮递员送来1.2元的稿费汇款单时,他及他的父亲兴高采烈,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块二毛钱,而是证明了经此劫难之后,他的大脑并未受损,还能从事脑力工作,于是又激起了他当老师的愿望。
圆梦
1979年,村小学差教师,王幼明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村干部自荐,要求当一名民办教师,还把自己被发表的作品拿给村干部看,以证明自己身残心不残。村干部当即决定,让他当民办老师。
自从当上民办教师后,王老师因为自己的梦想初步实现,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工作不分分内分外,报酬不论是多是少,总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对学生学习上指导,生活上照顾,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过一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的文章,被大路乡教育组当作教学典范,在教师大会上宣读。
1986年,大路乡的民办教师也和公办教师一样调动。王老师是犀港村人,被调到洞口罗小学。当时洞口罗村支书要洞口罗小学校长将王老师退回去,不予接收。后经教育组和校长的协调,该村才勉强同意试用一年。一年下来后,王老师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村干部再也不说话了。
由于王老师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88年荣获“咸宁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续梦
1993年,考虑到民办教师终究不长久,不知什么时候会被淘汰,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王老师在三十四岁时,考取了阳新师范民师班,离开父母妻儿,外出求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办教师。从此,他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学生严慈相济,关心爱护。学生王全建,天资聪颖,顽皮,学习不认真,经常与同学吵架。王老师就与他谈心,跟他讲名人成才的故事,指出他的优点、缺点,鼓励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后来,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成绩好了,习惯好了。高中毕业后,考上浙江大学;大学毕业后,考上上海交大研究生。
王老师的学生亲近他、尊敬他、喜爱他,当他从犀港小学调走后,一个周六,他所教的犀港小学四年级的全班学生,有的带着用压岁钱买的糖果,有的带着自己制作的心形卡,自发的到他家里来看望他。这一场景被塘下小学吴杰老师看到,当即赞道:“当老师,有学生如此,愿足矣。”
1998年,王老师被调到山口小学,从此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这里原来是一个完小,99年撤办为初小,老师少,五个班,六个老师,老师的负担沉重,王老师毫无怨言。
2002年,王老师兼任学校教导主任、会计,以后,有时带一门主课,有时带两门主课,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为迎接普九复查,他作为教导主任,对于“七册两表三证一卷”的整理、统计,不知费了多少心,花了多少力,常常“五更起,半夜睡”,有时任务紧迫,更是通宵达旦地工作。
不光是忙表册,忙普及率就更难了。当时,有些适龄儿童由于家庭种种原因辍学在家,需要动员他们入学。严水平、严富强是姐弟,他父亲能力差,母亲患类风湿,常年卧床不起,生活极端贫困。他们只读了二年级就辍学在家,王老师多次上门,动员他们上学,家长总是以经济困难,病人需要人照顾为由,不让孩子上学。后来,王老师上门做工作时,向家长表态,学杂费不用家长操心,自己垫付;如因照顾病人迟到了,不予批评,课后补课。这下,终于感动了家长,两个孩子得以入学。严勇、严康兄弟俩,父母亲离婚,母亲嫁到外省,渺无音讯;父亲外出打工,音信全无,兄弟俩跟长期卧病在床的祖父、七十来岁的祖母一起生活,辍学在家。王老师也是为他们垫杂费,送学习用品,使他们得以上学。
近几年,学生学籍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先是纸档,那还好说,后来是电子档、上省网、国网。这对一个五十多岁,以前不懂电脑的老师来说,难度极大。但王老师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虚心学习电脑操作,问孩子,问同事,问朋友,经一年努力,终于掌握了基本操作。
在“比访”活动中,王老师也是带领全校老师积极投身活动之中,虽说是个初小,也干得轰轰烈烈。他所写的比访简报被中心学校辅导员加上按语向大路教育群发布传阅。所写的征文《月夜访山村》获省二等奖。
他还与校长一起努力争取外援,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虽说他在我校事务繁忙,虽说同事有的进城,有的调到完小,但他默默耕耘,乐于奉献,从没提过调动的要求。
追梦
王老师深知“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尤其是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于是在搞好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四十岁参加自考,两年拿下大专毕业证;去年参加副高水平能力测试,成绩通过;去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甲等;教学论文、案例多次获县一等奖,征文获县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省二等奖一次、省一等奖一次;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市二等奖,辅导学生作文获县级奖,2012年所教学生成绩获得全乡统考第一名。
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还报名参加国培,暑期计算机培训,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山口小学阮长青)
第四篇:为了梦想
为了梦想,点亮希望
朋友,当有一天你只能啃冰冷的馍馍,喝混有泥土的井水时,你会不会有一种难熬的冲动?当有一天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将离你而去时,你会不会迫切地去想今后你将怎样生存?当有一天你不再拥有课堂,不再拥有你本来不费吹灰之力而得来的学习机会时,你会不会发觉你的人生其实有那么一点空虚。
泉水叮咚,天空蔚蓝,纵使风景怡人,鸟语花香,但依旧掩盖不了这里贫困如洗的事实。渴望读书,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摆脱贫困,这是多少山里的孩子多年的梦想!朋友,不知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部影片:在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地形险峻,浪遏飞舟,一群孩子为了能够上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索道滑轮让自己滑到山的另一头,然后再步行十几里路走到学校。要知道,绳索的下面便是汹涌的怒江,危险在所难免,也因此有太多的幼小生命滑落于这片湍急之中„„这便是影片《走路上学》,它表达了作者对这群孩子的同情,以及号召社会大众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所有人都在为之而感动,所有人都能看到这群孩子的最终梦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论什么,无论怎样,他们抱定了信念一定要读书,一定不要再过这种艰辛的、没有出路的、甚至冷遭旁人白眼的生活。试问,如若换作是我们,是不是会有顺其自然的想法,大抵脑袋里都不曾有走出大山、走出贫困的念头。
山里的孩子朴实善良,这与城市的圆滑多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身处在城市中的我们亦或是麻木不仁,抑或是觉得我们的幸福来的轻而易举,来得颇有资本。于是我们浪费粮食,毫无顾忌的用着看似不花钱的水,甚至对上学都全凭着自己的性子。可是你想过山里的贫吗?你考虑过什么叫生活的艰辛吗?你知不知道字典里还有“来之不易”这四个大字!他们哪里有面包和牛奶吃,他们只有发冷变硬的馍馍;他们哪里有纯净水喝,于他们而言,只要有水,便是他们莫大的幸福;他们哪里有书读,落后与愚昧早就让山里的人蒙蔽了双眼„„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朋友,当你深思这些的时候,你还会为今天吃什么而烦恼吗?你还会为天气冷不去上学而找偷懒的理由吗?你还会大摇大摆的花销而感到无比光荣吗?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同属于祖国的希望,我们同样肩负着祖国的未来。那么,请伸出我们的双手,用我们善良的真心,去善意的帮助山里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梦想!
听,琅琅读书声,纵使有风声,有雨声;
看,卷卷天下事,因为有梦想,有希望。
第五篇:民族梦想
民族梦想
人为什么而活着?
也许这与我们的演讲主题看似不相关,但是我希望借此,来告诉你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为崛起、希望、繁荣的梦想。这便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民族梦想。
一个人,若如草般低微求生,只在乎阳光的普照与雨露的润泽,任人踩踏,那么你只是一棵不被在乎的草;若如树般活着,两年、三年、十年也许你依然混迹于灌木丛中,但是一颗树的种子,能在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参天成荫、巍然矗立、枝繁叶茂,你活着情系天下,死后梦为苍生。
一个人的成长会经历很多的挫折,若心里的意念会告诉他,希望安在,青山依旧;终有一天凤凰涅槃,一鸣惊人。
人活着,为了一种信念,一种让它不屈掘进、勇往直前的信念。
那么,一个民族呢?
岁月的脚步横越向历史,野草般横飞的思绪,却依稀可见那些依旧鲜活的面孔。
武王讨伐了暴戾的商,礼乐刑政,辉映千古的《诗经》,顾盼低吟间,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普天对未来的期许。
春秋文化万花齐放,孔、孟、道家竞相争鸣,百家借咏史、寓哲以抒爱国、用世的襟怀,纵横捭阖,驰骋苍茫。
唐宋盛世歌赋升平,文化之果蔚为壮观,诗词骈文相继涌现,描绘着一幅幅市井生活、情绪万千、家国山河的壮美景观。
纵使到遭受了外来帝国主义的凌辱,执着的中国人依旧凝聚不屈,高亢地吟诵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前赴后继地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民族的梦想奋斗。
穿越千年的中华民族,在灾难的大漠中一路跋涉,烙下了一路不屈的血与泪,印下了一串辉煌,若不是这般力量,怎能抵抗得住无数磨砺,繁荣至今。文化的血脉汩汩流长,融进的是一代代人意识的精髓,一个民族的灵魂。
当马丁路德金向世人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告诉人们有那么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自由之歌响彻山川峡谷,美国人的梦想便实现了。即便遭受了911的苦难,战争让国家背负巨额的债务,每一个怀揣美国自由之梦的人们依然为当年那一个人的梦想而努力着。
当一个女孩告诉人们,她宁愿在宝马车中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时,她的梦想成为了多少女孩们内心的期许,《蜗居》的海藻、《千山暮雪》的童雪;当一个老人将扶起她的人诉至法庭时,更多的人可以看见一个女孩被反复碾压而无动于衷,可以看到一个陌生的外国人纵身就起溺水的人而抱着围观的心态;当有一个李宇春一夜成名后,多少人不是也有着同样的梦想,在浮躁的娱乐背后炒作自己„„
韩寒曾在《有关大国文化》的演讲中说道:“我们不能再拿那些四大名著和孔孟之道说事了,这就像相亲的时候,女方问你有没有钱,你说你祖宗十八辈很有钱,没用的。
当有一天,我们再也写不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当我们的大众沉浸在拜金、腐朽的娱乐中,高谈“宁愿在宝马中哭,不愿在自行车中哭”,嘲笑一个高谈“为人民服务”的哈佛留学生时;当世界的变革、时代的潮流汹涌澎湃、跌宕起伏,万万人的梦想依然是儿女情长,自我满足时„„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的文化是否被抛弃在了昨天。
千年的迷雾,深锁长路;生死向前途,慷慨奔赴。
民族为什么而活着,是那满腔的热情,是那美好的远景,还是那一脉相承的精神?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能影响一群人,一群人能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曾经天高水阔,苍茫渭水畔,一位政客提笔写下绝唱九州的情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多少人为之叹怀,然纵使屈子行吟,揽辔忧天下,可怀石何方?
也曾“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纵使家国飘摇,仍有有志之士壮怀激烈的写下如此的豪言壮语,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
还曾存亡边缘上时,千千万万的志士会告诉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民族活着,为的一种文化,一种让精神永驻、繁荣美好的文化。
这样的文化不是一支符号,咏叹过去未来的沧海桑田; 这样的文化不是一篇文赋,书写在纸张上供人们阅读; 这样的文化不是一曲赞歌,飘扬在大家小巷为人传唱。这样的文化要的是海纳百川,气魄山河,民族凝聚。
还记得零八年的那一声巨响,五月十二日的汶川,是灰色的,却因八方涌现的爱心有了生命的绿。震中的脊梁,支持着废墟中点点生存的光亮,时间的河,淌过悲悯如血的上,一双双手捧起了尘埃,找寻地底最后一丝生存的迹象。
还记得奥运会上绚烂的礼花,世博会上琳琅的展馆,微笑的友善,中国给世界开了一扇窗,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
电影《杨善洲》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只要生命不停止,服务不停止。”
带着这样的民族梦想,从容不迫地应对灾难。眼前一个民族新生的机遇正在出现,而这个梦想承载在文化繁荣复兴的羽翼下,驰骋翱翔。一股浩然正气盖亚住污秽瘴气指引着庞然的民族谱写出未来华美的乐章。尧舜的天空下,看一众炎黄精髓,看一脉华夏血气,看一个民族巍巍然然毅力于世界之林。
继往开来,优秀文化的繁荣,一个民族活着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