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治课心得
形势政治课心得
形势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形式政治课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次的形势政策课上,老师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讲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当今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经济格局,作为“多强”中的一员,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的快速进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发展历程时刻警醒着我们: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如此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形势政治课心得—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学校老师给我们上了堂《形势与政策》课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学期的形势政治课,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一节课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
据分析若以现在的发展模式,我国还能保持30年快速发展,30年之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后劲将全部枯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年均保持9-10%的快速增长,先后解决温饱、小康问题,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但是为了经济的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了顺利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对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我们取得温饱、小康这个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到底依靠什么?归纳起来是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在社会稳定和劳动者愿意条件下,唯有劳动是可再生的,因此“牺牲”是一种不计得失而不可再得的失去。
其中对资源的牺牲是最为致命的。一种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成的经济发展,能维持多久,资源用完了怎么办?我们现在万元GDP的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世界前列,虽然生产效率有一定提高,但是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中国的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已经不是资源大国。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要实行严厉的“一票否决”制,就是因为人口太多、资源太少,政府的好多中心工作都是从资源太少这个中心出发的。资源太少还要糟蹋、浪费,那不完蛋吗?
其次便是对环境的牺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巨大牺牲和破坏。为什么牺牲环境也给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因为发展污染、破坏了环境,而在利润里边,在增长数据里边,应该把污染、破坏环境的补偿算入成本,可是没有算、没有扣除,让负值变成了正值。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破坏往往是永久性的,所以叫牺牲。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未来的环境形势将会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我们反思三十年发展模式的结果是,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加以转变。
因此2012的经济工作要求中便提出了“稳中求进”四个字。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另外还有一点便是拉动民间投资。首先,项目的审批要优先考虑拉动民间投资大、有利于民间投资的项目。为了拉动新增投资,政府在项目投资的方式上可以采取向民间资本外包和合作的方式,或者采取“BOT”的方式,比如公路、污水处理和农村饮用水系统改造等项目,让民间资本参与,制定将来相应的收费标准和制度,民间资本在将来若干年内能够收回成本并有利可图之后,把项目交回政府管理。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动机和意愿。其次,可以对民间资本开放一些投资领域,比如开放金融、电信、石油和能源、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这样可能激励民间资本的投入。
具体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从以下入手:
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
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总而言之,现在的中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味追求发展,更应当去注意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各种问题。“稳中求进”才是我们现在的宗旨。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篇:形势与政治课心得
形势与政治课心得
这学期我们的形势与政治课是在四川大地震的背景下开课的,谈论的最多的莫过于地震灾害的悲哀了啊。
这是我一个在四川大学同学的话“地震前生活是多彩的;地震时生活是暗淡的;地震后生活是茫然的;这到底是生活还是活生生的折腾„„”。我第一次读到时,很是震惊,因为曾经的他是多么开朗,多么的热爱生活,而且对于未来是满怀希望的,而地震带给他什么呢,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打击。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地震中很多人比他还要惨,还要悲哀与茫然,更多的是失去亲人,失去生命,体肤受损,心灵受创。
5.12,原本没有什么特别,晚上突然收到我同学重庆发来的短信说她门那边地震啦,她现在学校安排在操场上,她很害怕,很想家,我当时只当她开玩笑,没想到是真的,更不敢相信是真的。然而惊雷般的噩耗相继从四川、从汶川传来,我的心顿时揪紧!
曾经我对汶川、北川、绵阳是一点概念也没有。而今日他们是伴着总理深情的泪水,武警官兵夜以继日的救援,还有那些孩子可爱而坚强的神态…… 看着网络上公布的时时更新的灾区灾情,我内心难过得想哭。人类苦心经营、竭心尽力构建的物质文明伴随地壳的随意抖动而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数万同胞蓬勃健康的生命被大自然突如其来的变故无情的扼杀。目睹那些被废墟掩埋的早已血肉模糊的罹难者遗体,我们抑制不住的热泪盈眶。我们只能用沉默——这一最无奈的表情来表达人类对已逝死者的追思和同情。他们伟大的生命伴随灾难的突降瞬间灰飞烟灭,这一无比惨痛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命倍加顾惜。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死伤惨重,举国上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这次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后最严重的一次。也许我们能说的是四川不哭,汶川不哭,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重建我们可爱的家园。
灾难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组织抢险部队奔赴灾区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时间就是生命”成为一个嘹亮的口号。面对救援工作的困难重重,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很正当的理由不去吃苦,不去救人,但事实上那些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却毫无退却,而是不停地请求:请让我再多救一个人吧!就是这样朴实的请求让他们一直坚持着不眠不休,日夜奋战在救人的第一线;丢下遗书前赴一线救援的我们最可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军人士兵们奋不顾身,争分夺秒去抢救生命的镜头;温家宝总理心系废墟下的生命,带领救灾指挥在指挥小组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多少次老泪纵横,多少次跌倒都推开别人搀扶,忘不了他在安慰一个小姑娘时说:“孩子你别哭,马上给你送吃的,饼干和牛奶好不好啊。”小孩安静下来了,可总理却哭了,也许是悲哀,也许是自责,那一瞬间我的心被震撼了,我们可敬可爱的总理啊,在这样一位伟大总理的带领下中国形势如何不一片大好啊;那些被埋在废墟下几天几夜然后被幸运抢救出来的生命依然能乐观面对灾难的镜头;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同样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在跟死神赛跑,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从危险的生命线上救出来,而完全忘却自己的危险和疲累;还有在灾难面前不离不弃紧紧相依在一起的爱人们;在临死前仍不忘要喂奶的妈妈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宝贝,用自己的身躯为自己孩子筑起一方温暖的,安全的空间;有个妈妈在即将和宝贝永别的时刻仍将爱的短信留下来: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有位女干警在获知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亲和两岁的女儿后一刻也没停下来而是在拼命地帮忙救人,最后终于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她身为女儿和妈妈的角色,今年的母亲节也是她最后一个母亲节,如此大的悲痛面前,她竟然可以如此地坚强,无法不令人对她产生崇高的敬意。太多令人热泪盈眶的镜头无法用文字在这里一一记载。
2008年5月19-21日,是全国哀悼日,5月19日下午14:28分,全国人民停止一切的娱乐活动为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3分钟,国旗下半旗志哀,汽车,火车,军舰鸣笛。为在重大灾难中遇难的人们下半旗默哀是一个国际惯例,而我们国家为遇难平民志哀却是首次,这就更好的彰显出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爱惜生命呢?
国外很多人觉得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在政府操纵下的,而近日让他们看到了令他们汗颜的一幕,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中国人全都伸出援手帮助四川的同胞共渡难关。于是捐款捐物的高潮在华夏大地掀起来了,大量的救援物资被运往灾区,大批的志愿者自发去灾区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地震不仅牵动国人的心,更牵动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心,他们也都组织大型的募捐活动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爱心和中国心。更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友好的国家及外国友人都向我们捐出巨额的善款,还有台湾以及外国一些专业的救援和救助队伍也迅速地奔赴灾区支援。这正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本色体现,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总能在步履艰难中崛起,总能在跌跌撞撞中强大,总能在悲情中凝聚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不能不对我们温柔的坚韧的民族肃然起敬,同时也对伟大的顽强的中国人民坚定了信心——中国人民可以抗拒一切苦难,可以获得重生。为死难者哀悼,为幸存者加油,家园温馨,生命可贵!一声声保重,一声声珍惜,会敲击在我迈出的人生每一步的音符里。重建家园,百废俱兴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必然是辉煌明天的真实写照!我们还有心,我们要祈祷!我们有双手,所以我们要援助!灾难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至此以后,也许对于生命与前途,我会更加释然。于自己的亲人,要倍加牵挂;于自己的爱人,要倍加珍惜;于自己的朋友,要时常问候……如果生命一旦突然划上句号,有许多的事,我们都来不及做,我们会报着遗憾而去的!好好地爱自己,也爱周遭的这些人吧,看轻些看淡些,那些恩与怨,那些情与仇,那些钱与势,我们不要别的,我们平安就好。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我们拥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尽量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也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多点笑声少些忧愁。要求尽量简单点,计较尽量少点,心胸尽量宽广点,那么快乐就会多点。
第四篇:形势政治课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形势政治课思想报告
姓名:汪豪
学号:1101250220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002班
授课老师:薛明磊
2010年12月02日
关于发展不平衡现况的思考
两场节目的放映,将我们华电学子的目光拉到了外面世界,让我们这些在象牙塔筑梦的大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当前国内外的形式,明白了党和国家对一些事件的政策,使我们的爱国情操进一步加强。
根据这两场节目放映,及一些课下的了解,让我对我国的发展形式有了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在这里我将我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导语: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依然很尖锐,这其中包括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不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大体都是讲的社会不公平现象,今天就这一现象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不公平现象
我们都知道,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因为地理条件的优势经济快步发展起来,我国的经济大体上呈现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陆地区,东部地区快于西部地区的格局,这是地理差异造成的发展不平衡。
其次,人均社会资源的稀缺也是这一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中国如此之多的人口,在总量上我国资源虽然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但是,人均匮乏。这一事实是发展不平衡的本质原因。
当然,我国处于中国特色主义摸索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发展。这三点原因共同造成了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的现状
我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是有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急需解决。
就业问题。我国就业增长速度下降得越来越快:“八五”期间,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能够创造90多万个就业机会;而在“九五”期间,虽然GDP以每年近10%的速度递增,但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创造七、八十万个就业岗位。按照这种趋势,很容易就能感觉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2006年,中国将全面履行WTO规则,入世后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从2000年开始到2010年还是我国大学生的毕业高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会是个短期问题。
三农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幅大大滑坡,1996年曾达9.0%,但1997年骤减为4.6%此后几年连年下滑,2001年跌入谷底,为2.1%。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严峻形势不能根本消除。当前,不能期望有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部分农村人口将继续滞留在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规模难以显著扩大。农民收入增加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相当艰巨。在入世情况下,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将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是农民摆脱困境的基本选择。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社会差别问题。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地区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地区差别不仅表现在GDP增长上,也表现在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和文化方面。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在国际预警范围之内,而且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相互交叉、重叠。虽然国家实施了一些措施(包括减轻农民负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收入调节)来抑制收入差距拉大,但是收入差距问题似乎日益严重。缩小社会差别将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我国的教育体制面临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教育扩展、科技快速发展、社会全面平衡发展、教育适度动态发展,这些挑战对当前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最近几年的高等院校扩招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需要来培养,这样培养的大学生就很难在整体上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相反,可能会加重一般就业压力,并使原有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力资源短缺是限制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未来可能会影响增长率。
房价矛盾问题,绝大多数的政策都应避免急速的动止,更何况金额数目如此巨大的房地产。国家虽然有心调控,但房地产的利润确实不容小觑,所以不得不在其中找寻平衡点。同时房价高涨有其内部规律性:中国人普遍的住房安全感促使他们渴望拥有更多的房子,至少有所改善;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的城市
化过程,必然导致城市人口增多房源需求量大,这是中国经济或者任何一个发展经济过程(例如日本)所必经历的一个时期而在中国将会有更复杂的体现。
贪污腐败会导致任何一个国家的灭亡,这是中国的历史的经验。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或者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更不会是危言耸听。例如,军工系统的贪污腐败不除,导致的将是国家国防建设的混乱,导致的将是严重地破坏了国家的国防建设,给国家的国防建设留下重大隐患。
国家面对这一矛盾的处理办法
首先,有两个观点必须重申,那就是中国现在的发达程度优于历史,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优于历史,这和党和国家的大力建设是离不开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正所谓众口难调,在处理内部社会矛盾上有着他国没有的难度。
对于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来解决:像之前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区复兴,还有最近正在进行的医改,都是为了帮人民办实事,解决困难的。特别是农业税的免收终结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农业税,帮助三农发展。
然而,一些问题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困难,比如房价问题,一方面,国家需要打击高房价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又害怕楼市的跳水对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给予致命的打击,这个问题是棘手的,但是并不代表国家没有干预,中国经济的调控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相信中国共产党能过解决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关于未来发展的探讨
就我看来,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房价而是贪腐,因为任何中央政策的执行都需要经过各级官员执行,如果贪腐问题不能解决,中央政府关于任何政策的执行都是无法到位的,成效都将大打折扣。关于贪腐问题,我想建言的是,司法机关不应跟执政单位存在利益关联,一旦出现司法机关和执政机关发生利益勾结,那么司法公正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司法机关必须是独立的经济体、执政体。
再来,我国也需要解决房价问题,只要民有所居,生活水平将大大提高,离人民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远了。
第五篇:政治课心得(模版)
学习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心得体会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接近尾声,思想政治课也即将结束。每次课上老师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很多新的内容,通过身边的实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观点和思想。其实思政教育离我们很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能够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我想就我在课上学习到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谈谈我的感想。
第一堂课老师就说研究生的学习重在学术。我第一次知道学与术其实是相互独立而又统一的,是需要辩证地去看待的。学指学理,术是技术。学是术的基础,是术的源头活水;术是是达到学的手段、工具和方法,是学的产物。没有学,也即没有术。有了学,早晚必落实于术。只重术,虽也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某些成就,终究成不了大局面。学与术其实也是质与量的统一,达到了一定量的术之后将实现学的质的飞跃。我们经常讨论为什么中国人缺少创新,可能也会与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重术轻学有关。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工科类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注重技术课程的学习,国内或国际竞赛主要也是以术而不是学为主。我们对于历史、地理、文学、经济、哲学等学科的学习同样重要,却更多地需要自己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而诸如万达集团这样的行业大亨也开始大力投资文化产业,可以说文化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重要高度。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谓的硬实力实质指的就是那些外在的文化产品,如工业、农业、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而软实力指的则是知识、信仰、道德、艺术、法律、风俗。一个是文化的内核,另一个则是文化的产品。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基础,硬实力是软实力的产物。只有软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硬实力才有可能跟上,综合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软实力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知识”这一要素在软实力提升中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判断需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有着坚实的哲学根基。知识应该成为美德的基础,不仅美德需要知识为基础,艺术、信仰、法律等也需要学理化、知识化。细究西方国家硬实力的真正源泉,我们也能够看清,西方人有着将一切经验上升为知识体系的能力,擅长分析与说理。应该说,西方文化中综合实力的发动机正是其软实力,或者所谓的纯学理研究。从古希腊起,西方的纯学理研究历史已有两千五百多年。
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的硬实力其实属于术,而软实力则是学或学理。学与术的关系既如上所述,那么要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当务之急是在发展学问,而不应过度地倚重术,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的。而学术独立的核心是学理的独立,只有在纯粹学理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才谈得上中国学术的独立,才谈得上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独立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所谓“礼乐之所兴,百年积德而后成”。如果我们没有做纯学理研究的思想倾向,而认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当下引进西方的术。这种思路只能导致我们跟着西方人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所以,我的看法是要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必须径直从基础学科入手。要在学理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与术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脚踏踏实地走下去,切忌急功近利,或许终有一日,我们的综合国力将会居于世界的首位。
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积极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把握好学与术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当代新青年。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通过接受的教育及其生活、成长环境等方面体现在其行为举止上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从内到外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升,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