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

时间:2019-05-12 01: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

第一篇: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

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

【论文关键词】 体育赛事;新闻报道;个案比较

【论文摘要】 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了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还需向西方学习。要尽量做到客观报道,同时,要注重运用写作方式与技巧,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

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

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 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2] 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2.

[3] 马建国 马桂花.《新闻英语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 童兵.《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

第二篇:中西新闻报道广州亚运会个案分析

中西新闻报道

个案分析

——以《人民日报》与美联社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报道为例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报道为例

【论文摘要】 对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外新闻媒体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报道。在此,浅谈中西新闻报道比较研究,我们不是通过量化的新闻统计和分析,而是选取“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中西新闻报道作为例子,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探究中西新闻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有益于中国新闻报道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的启发和建议。我们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和美联社作为比较对象。

一、从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比较中西新闻报道

(一)、相同点:

《人民日报》和美联社的报道,基本上都秉持了新闻的客观性,总体上都对亚运会开幕式的节目表演和现场都作了详细的报道。通过比较,发现两篇新闻的报道结构相似,而且都注重细节描写。

(二)、不同点: 1)、从标题分析

《人民日报》这篇报道的标题由“主标题”和“副标题”组成——《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这是典型的“人民日报式”的标题。标题显“宏观性”,信息量大,且一看就清楚整篇报道的内容了,是广州亚运会开幕,而且是“隆重”开幕。《人民日报》在标题中就给报道定性了——“宏伟而隆重”;而副标题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出席,代表中国政府,官方味十足。

美联社的新闻标题是《Asian Games Open Amid Fireworks, Water Show》,它简单地告诉人们,亚运会在以烟花与水为主题的表演中拉开了序幕,其标题显“微观性”。它似乎没有采取任何立场倾向,却比《人民日报》的“隆重开幕”更形象、更具体。

2)从文本的结构和词语的选择分析

《人民日报》按时间顺序叙述,力图全面详尽地把开幕式当晚节目场景、事件展示出来。在这个重大的政治性体育事件中,《人民日报》历尽其能,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追求宏观叙事,渲染一种热闹欢腾、喜庆壮观的氛围。诗意化的语句与形容词在报道中处处可见,报道的第一句开篇就是“羊城豪情点燃亚运盛会,珠江光影拥抱和谐亚洲”,有豪情,有盛会,有光影,有和谐,然后是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亚运会开幕。

接下来,是开幕式的精彩绝伦表演,“灯火绚烂”、“溢彩流光”,“变成一个梦幻舞台”、“万泉涌动”、“热情好客”、“欢乐的风景线”……词语的选择,充分显示了《人民日报》的立场与倾向。我们不难发现,它常常在描述一个场景之后,就主观性地加上一些想象性、象征性的美好祝愿,例如,“四座八面高达80多米的巨型帆屏震撼升起,象征着奋进亚洲新形象”、“渔家女们高擎渔灯,在海边眺望,以岭南古老的渔歌祈福亲人,平安远航!”、“184名健儿化作八只巨大的“雄鹰”,翱翔蓝天,放飞理想。”这一切,都在意识形态之下,又在传统文化之下,最终体现在“宏观、欢腾”的叙事中。而,这些主观性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美联社基本上也是按时间顺序报道,它也有对开幕式节目场景的详细描述。相对于《人民日报》,美联社报道的结构似乎有点跳跃式,除了描述开幕式现场,还介绍了广州亚运的相关历史背景,有点“叙中夹议”的味道。

再者,在词语的选择使用上,相对于《人民日报》多选择形容词,美联社则多用动词,如“Performers flapping large pieces of red cloth scrambled across the stage to create the image of petals dropping on water.Other actors entered in a large sampan-like vessel, recreating a journey in rough seas, with the would-be sailors swaying on ropes and ladders amid waters represented by large flags waved by hundreds of dancers.”,在这段描述木棉花开和扬帆起航的表演中,它用了“挥动”、“攀登”、“创造”“进入”等等动词性描述,来重现现场情景,比起“灯火绚烂”、“万泉涌动”,这些动词显得更加客观。3)从细节选择和表述上分析

《人民日报》和美联社都注重细节描述,但由于它们的立场不同,其细节选择又有所偏向。《人民日报》倾向于抒情性细节描写,而美联社是一个旁观者式的客观白描。

如《人民日报》开幕式倒计时的描写,“10、9、8、7、6、5、4、3、2、1„„倒计时数字在现场大屏幕上闪动,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造型的焰火从新广州电视塔底部呈环状绽放”,它甚至连一个个倒数数字也写出来,激动人心的倒数,以及创意绚烂的烟花,都极力为受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欢腾喜悦的感觉。

再看看美联社关于开幕式“舞台”的细节描写,“The 27,000-capacity stadium stood as the cabin;four towering pillars in front of it unfurled eight video screens that doubled as sails.”它没有选择引起受众某种强烈情绪的细节,也没有采用抒情性的表达方式,只是巧用了比喻的手法,告诉受众,海心沙开幕式的“主舞台”像一艘船,仅此而已。

4)从新闻解读的不同来分析

我们知道,由于媒体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面对同一个场景或者同一件事情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新闻解读方式。在《人民日报》和美联社的报道上也有所体现,例如:

在开幕式表演中,184名演员在高耸的巨屏前演绎各种场景和动作,《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的,“这些‘空中健儿’被1320人操纵的威亚吊在半空,或跨越、奔跑,或攀爬、俯冲,拼出了冲浪、登山、游泳、跨栏等一幅幅撼人心魄、精彩绝伦的运动画面”,它突出了各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运动,意在倡导“更快、更强、更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对于相同的场景,我们来看看美联社报道,“In a nod to Chinese hurdling superstar Liu Xiang, who is recovering from an Achilles' tendon injury that forced him to withdraw from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dancers formed hurdles across a track while one jumped smoothly over them.” 美联社把舞者组成跨栏由一人轻松跳过这一幕解读为对2008年因伤退赛的刘翔表示致敬,它在这个“喜庆的”时刻,突然间谈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的伤感往事。美国报道的这个新闻解读,是客观的,自然的,还是突兀的呢?说不清楚。5)从报道的政治表现层面分析

《人民日报》作为政府的喉舌,它十分注重政治层面的宣传,在给观众讲述开幕式的同时,总忘不了告知我们“哪些领导出席了,说了些什么”。正如上述,在标题里,《人民日报》就迫不及待把温家宝“端”出来。在新闻主体中,有 “广州亚组委执行主席黄华华在开幕式上致辞”、“广州亚组委主席刘鹏在开幕式上致辞”、“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在开幕式上致辞”,每个领导的致辞都有一段报道,这样的充足的领导篇幅,就是《人民日报》的特色。

美联社只用很简洁的语言来介绍领导的出席,全文只有两句话“Chinese premier Wen Jiaobao declared the games open.He was joined in the dignitaries box by Pakistani president Asif Ali Zardari, Thai prime minister Abhisit Vejjajiva an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president Jacques Rogge.”它没有报道哪个领导致辞,然而,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开幕式场外的相关事情。

相对于《人民日报》所报道的“近乎完美”的开幕式,美联社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报道一些场外的负面的东西,从这点来说,美联社还是多少保持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去报道一些政治敏感的东西。

在《Asian Games Open Amid Fireworks, Water Show》的第四段,“China last held the Asian Games in 1990, when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crackdown on student protests cast a pall over then-host city Beijing.However, that experience was seen as a critical step on the road to hosting the Olympics in 2008.”在介绍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美联社却谈到了中国政府敏感的“**事件”,还说这些特殊经历也许是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键一步”。不难看出,美联社话中有话,其言下之意是“中国是个专制国家”。

在文中结尾处,美联社还关注到中国政府封锁海心沙及其附近领域,还有政府要求附近广州居民在开幕式当晚离开自家住宅,美联社近乎讽刺性地说,中国此举是“apparently to eliminate the threat of sniper fire”。它连“狙击兵”(sniper)也联想到了。

如此种种,美联社似乎有意无意地把中国置于微镜下,寻觅着其中丑陋的东西,以迎合其历来的“中国形象”。或许,这种寻觅的结果是准确的,但绝对是片面的。

二、探究中西新闻报道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述以“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为例的中西新闻报道比较,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究造成中西新闻报道差异的原因。1)中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求真VS求善

A、个人与群体。西方新闻报道注重个人,选材上更具平民视角,报道方式追求客观;中国新闻报道关注社会总体价值,强调群体性。

B、自由与责任。在西方媒体人眼中,社会责任是同自由紧密相连的,他们认为真实表现社会现实就是对社会负责;在中国记者眼中,社会责任是保证国家、社会的最大利益。

从这一角度上看,新闻价值观有明显的“西方求真,中国求善”的特点。2)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自由创作VS形式确立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新闻表现方式的不同。西方注重对细节真实的重现,记者的个人奋斗精神促使其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创新化、报道角度多样化。而中国注重整体真实的重现,其宗族制度、群体主义的观念促使新闻报道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追求宏大叙事,其表现形式单一,报道角度的选择少。

从这一角度看,西方“注重自由创作观念”,而中方“注重形式确立”。3)中西方不同的传播体制

中国所有的媒体都是属于不同程度上的“国有型”组织,这一点决定了我国的新闻题解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注重宣传而非新闻本身。

西方的媒体允许“私有型”或“公共体制”,它不强调政府喉舌与党性原则,自由、多元是其明显特点。小结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价值观、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新闻报道在内容、形式和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差异将越来越淡化,尤其是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念将愈来愈趋同,无论是西方,还是中方,都将更加强调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主体性和新闻的特性。

三、中西新闻报道的比较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新闻报道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向西方学习,扬长补短,以逐渐与世界接轨。1)客观,客观,还是客观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美联社把“客观性法则”尊为报道的第一守则,要求报道做到独立、平衡和客观。这一法则对西方报道影响重大和深远,由此可见,客观报道在西方新闻报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学习西方,学习的是其尽可能“客观报道”的精神和品质。在宏观上,我们要避免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明显偏向;在微观操作上,我们要尽量避免运用感情色彩明显的形容词和抒情性话语,取而代之的应是更多动词和客观描述。此外,在报道中,我们应该坚持信息的传播,而不单单是信念的传播。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的创新

西方新闻报道追求自由创作,在文本结构、写作方式等方面追求不断创新,从而,西方新闻看起来总是不拘一格,却有特色和灵性。

中国报道应从历来的“形式与规范”摆脱出来,尤其是关于政治性的新闻报道,我们记者应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报道,为公众提供更加“立体”而“全面”的事实。

在写作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摒弃“官方味”、“宏大叙事”的表述,向“人情味”和“人文关怀”靠近。

在写作技巧上,应该借鉴文学中的一些手法,如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我相信,中国新闻报道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附件:(新闻报道原文)

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3日 04 版)

本报广州11月12日电(记者贺林平、季芳)羊城豪情点燃亚运盛会,珠江光影拥抱和谐亚洲。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12日晚在广州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这是亚洲冲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奋力前行的又一次启航!

今夜,在明朗的夜空下,珠江上的海心沙岛灯火绚烂、溢彩流光,变成一个梦幻舞台,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别具一格地安排在这里举行。这是奥运会、亚运会历史上首次走出体育场举行的开幕式。

近3万名现场观众群情激越,翘首期盼开幕盛典的来临。独特的“珠江巡游”拉开帷幕,在“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号”花船的引领下,45个参赛代表团的灯光彩船沿珠江顺流东下,驶向海心沙广场。珠江两岸,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奉上舞蹈、粤剧、杂耍等极具岭南特色的民族歌舞,打造出一道欢乐风景线。

这是继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后,亚运盛会20年后再次回到中国,也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次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及来自亚洲各地的贵宾出席开幕式,与现场观众和全球电视观众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19时58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温家宝和艾哈迈德等中外贵宾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10、9、8、7、6、5、4、3、2、1„„倒计时数字在现场大屏幕上闪动,以广州市花木棉花为造型的焰火从新广州电视塔底部呈环状绽放。20时许,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木棉花”在600米高的塔尖“盛开”,火树银花,开幕式由此开始。

热烈隆重的音乐声响起,四座八面高达80多米的巨型帆屏震撼升起,象征着奋进亚洲新形象。整座海心沙岛化作“和谐号”亚运巨轮,在夜空下等待迎风启航。

20时06分,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观众放声高唱,嘹亮的国歌声在海心沙岛上回荡。

以“水”为主题的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启航》拉开帷幕。演出分为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云之帆》、下篇《花城之邀》三个篇章,着力阐释了“水”在岭南文化中的深刻含义。

在广东民谣《落雨大》的优美歌声中,一叶芭蕉,犹如一叶扁舟,载着一名可爱的广州男孩从空中飘然而至,悬留在舞台上方。男孩手捧盛满“珠江之水”的器皿,轻轻将水倾倒在岭南大地上。霎时间,大地共鸣,万泉涌动。配合绚丽的激光,巨大的喷泉阵列开启,波光闪闪,如梦如幻。

在雄浑有力的号子声中,600名弄潮儿齐心合力,一艘巨大的航船被拉至舞台。出海的号角吹响!汉子们驾船驶入大海。电闪雷鸣,波峰浪谷,水手们与风浪展开殊死搏斗。渔家女们高擎渔灯,在海边眺望,以岭南古老的渔歌祈福亲人,平安远航!

抒情的钢琴声响起,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用美妙的旋律揭开《白云之帆》的篇章。184名健儿在80余米高的帆屏上进行的高难度表演令人叫绝。这是一次挑战极限的全新尝试。这些“空中健儿”被1320人操纵的威亚吊在半空,或跨越、奔跑,或攀爬、俯冲,拼出了冲浪、登山、游泳、跨栏等一幅幅撼人心魄、精彩绝伦的运动画面。最终,184名健儿化作八只巨大的“雄鹰”,翱翔蓝天,放飞理想。

520名亚细亚鼓手打起广州特色的“猎德鼓”,发出“花城之邀”。在激越的鼓点中,神圣的“汇水”仪式开始。代表45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圣水女子,将手持器皿中取自于亚洲各大水系的文明之水,汇入场地中央缓缓升起的圣水盆。

人们载歌载舞,簇拥着4个巨大的桥臂向圣水汇聚处行进。最终,4个桥臂连接在一起,形成同心桥。

600名身着亚洲各民族盛装的姑娘牵手起舞,与鼓手们拼组成亚奥理事会“一龙一鹰环绕太阳”的会徽图案。刚刚汇聚了“亚洲之水”的圣水盆在同心桥的簇拥下缓缓上升,变成了一座高达28米的火炬塔,巍然屹立在人们面前。五位亚洲著名歌手韦唯、谭晶、容祖儿、陶喆、金贤重联袂登台,共同演唱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歌《日出东方》。

在文艺表演中,还插入了绿色环保节目“绿色一分钟”。这一城市行为艺术由现场演员、观众和市民共同完成。在短短一分钟内,灯光将广州塔幻化成高耸入云的绿色亚洲生命之树,海心沙周围及珠江两岸主要建筑瞬间变绿,不少市民将家中的花草移至阳台或窗口,让星空看见,让世界看见„„

21时13分,运动员入场式开始。亚奥理事会所有4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按照英文字母顺序先后入场,共享亚运大团圆的喜悦。陆续入场的运动员不时微笑着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欢迎他们的到来。今后15天,来自亚洲各地的9700多名运动员将参加42个大项、476个小项的角逐,参赛规模创历届亚运会之最。

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入场,担任旗手的是北京奥运会女子赛艇冠军金紫薇。中国体育代表团由1454人组成,其中参赛选手977人,创中国历届亚运会参赛人数之最,也是本届亚运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代表团。

广州亚组委执行主席黄华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广州亚组委和广东全省人民向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说,广州申亚成功以来,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亚奥理事会的指导帮助下,践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举全省之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坚决兑现向亚洲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使亚运精神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

广州亚组委主席刘鹏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20年前,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两年前,北京奥运会书写了辉煌,“团结、友谊、进步”的体育精神传遍了神州大地,感动了亚洲和世界。20年后,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朋友们再次相聚中国,相聚在广州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南国都市,演绎亚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激情盛会,谱写和谐亚洲的美好乐章。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今晚,我们齐聚广州,见证亚运会的历史翻开新的篇章。在接下来15天的激烈角逐中,我们将目睹亚洲最优秀体育健儿的风采。他们将在各项赛事中奋力拼搏,共享激情盛会,期盼和谐亚洲,追求亚运会所一贯倡导的和平、团结、统一和进步的理念。

22时09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顿时,璀璨的焰火绽放夜空,激昂的旋律响彻全场,欢呼声经久不息。

李小鹏、杨伯镛、孟关良、黄建刚、王丽萍、陆元盛、高崚、贾占波共8位体育界优秀代表作为执旗手,手持亚奥理事会会旗入场。现场奏起亚奥理事会会歌。亚奥理事会会旗缓缓升起,和五星红旗一道,在会场上空高高飘扬。

在亚奥理事会会旗前,中国运动员付海峰、中国裁判员燕呢喃分别代表参赛运动员、裁判员宣誓。

22时19分,取自居庸关长城的亚运圣火抵达开幕式现场。在32天的时间里,亚运圣火在北京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山东省海阳市和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城市传递,在2000多名火炬手的接力传递中,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亚运会龙舟选手吴国冲从珠江江面踏波而来,跑到海心沙岛岸边。火炬随后在陈一冰、容志行、邓亚萍之间依次传递。最后一棒火炬手何冲手持火炬,跑到主会场的火炬塔下。

两名可爱的孩子和何冲一起,点燃放在同心桥下的中国礼花,升腾的礼花点燃火炬塔上的圣火盆,主火炬顿时燃起,全场沸腾。

焰火绽放,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奔放的音乐、热烈的欢呼震耳欲聋,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出席开幕式的各国领导人有: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泰国总理阿披实、伊朗副总统赛义德鲁、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东帝汶副总理古特雷斯、越南副总理张永仲、不丹亲王吉格耶尔、文莱亲王苏弗里、阿联酋亲王艾哈迈德。

出席开幕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刘云山、刘延东、汪洋、乌云其木格、马凯、孟建柱、张榕明和热地,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出席开幕式。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副主席蒋孝严,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也出席了开幕式。

亚奥理事会官员等出席开幕式。

Asian Games Open Amid Fireworks, Water Show 11:19 AM 11/12/2010 by Associated Press(Associated Press)

GUANGZHOU, China--Light beams, fireworks and water jets exploded from the banks of the Pearl River as China marked the opening of the 16th Asian Games in southern city Guangzhou, two years after dazzling the world with a gala opener to the Beijing Olympics.Unlike the land-bound festivities at the Bird's Nest stadium that featured thousands of performers moving in coordination in 2008, Asian Games organizers paid tribute to coastal Guangdong province's seafaring heritage.The venue on tiny Haixinsha island was configured like a sailboat for the 4 1/2-hour opening festivities designed by Chen Weiya--famed Chinese director Zhang Yimou's deputy when he crafted the Beijing ceremony.The 27,000-capacity stadium stood as the cabin;four towering pillars in front of it unfurled eight video screens that doubled as sails.China last held the Asian Games in 1990, when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crackdown on student protests cast a pall over then-host city Beijing.However, that experience was seen as a critical step on the road to hosting the Olympics in 2008.Chinese premier Wen Jiaobao declared the games open.He was joined in the dignitaries box by Pakistani president Asif Ali Zardari, Thai prime minister Abhisit Vejjajiva an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president Jacques Rogge.The ceremony kicked off with a small boy floating down from the sky on a leaf-like carriage lit in green.He poured water from a bottle, setting off giant fountains that sprayed in arcs across the stage.Four dozen water goddesses seemed to walk across the water, followed by a dozen fairies rising out of pools in the stage floor.Performers flapping large pieces of red cloth scrambled across the stage to create the image of petals dropping on water.Other actors entered in a large sampan-like vessel, recreating a journey in rough seas, with the would-be sailors swaying on ropes and ladders amid waters represented by large flags waved by hundreds of dancers.Classical pianist Lang Lang performed on a white grand and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actress Zhang Ziyi sang as synchronized swimmers danced and water sprouted before them.Performers on jet skis zoomed into the stadium and performed tricks.In a playful segment, dozens of dancers attached to wires seemed to run across cityscapes flashed across the video screens, climbed mountains and formed formations to look like eagles flying through the sky.In a nod to Chinese hurdling superstar Liu Xiang, who is recovering from an Achilles' tendon injury that forced him to withdraw from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dancers formed hurdles across a track while one jumped smoothly over them.In keeping with the night's nautical theme, instead of walking into the stadium, the athletes arrived on boats that ferried them down the Pearl River.Brightly illuminated in bulbs of different colors, the 45 boats were decorated with Asian landmarkseven though many could have enjoyed a picturesque view of the proceedings from either side of the river.Officials locked down areas near the stadium, ordering residents within a half-mile radius to leave their homes for the night-apparently to eliminate the threat of sniper fire.However, they were asked to leave their lights on to help maintain a glittering skyline backdrop.Tickets to the ceremony sold for as much as $1,025.

第三篇:中西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比较研究

中西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比较研究

2010-02-26 09:57:35

由于中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意识形态、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媒体功能认定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中西方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也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灾难性新闻的报道理念,就是指媒体和记者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所采取的报道方式、报道思想,以及对灾难本身的看法。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进行比较: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意。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仅仅只是传说呢。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以5·12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8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地震的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36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19时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向灾区最前线派出得力记者。从5月13日起,四川省政府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快速、及时地向国内外发布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经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不间断的覆盖式报道,5·12汶川地震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公开,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一个典范。

报道的内容

我国记者擅长波澜壮阔的全景式素描,西方记者则注重事实和细节的仔细描摹。中国媒体一向认为“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对于灾难的报道向来多停留在全党全国救灾的宏观场面,突出党和政府的领导,以及全民面对灾难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

西方记者在写作上善于从小切口入戏,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开对灾区灾情的报道。2000年春夏,巴基斯坦南部遇到3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井水干涸,河流枯竭”,人们饮水困难,不少人和大牲畜渴死。美联社记者在报道当地灾情的一篇电讯中这样写道:“在巴基斯坦南部一个名叫巴西马的小镇,农民布希罗因再也无钱买水买粮,一家人身陷绝境,夫妇二人万般无奈,不得不把15岁的女儿扎胡拉从老远的家乡带到集市上,等着有人把她买去当佣人或者是做新娘。赶集的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布希罗悲哀地说:‘有什么办法呢?没有粮食没有水,我们都快要死了。如果卖掉她就能救活家里其他20口人。”尽管最终扎胡拉逃脱了被卖的命运,但是作者通过描述受灾地区再普通不过的一家人的故事,把旱灾的严重性,救援的急迫性,以及灾难给当地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苦难已经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了。

表达方式

我国记者在报道抗灾救灾的同时,不仅通过客观的叙事描写来表达主题思想,还会通过抒情议论等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感情。2005年6月黑龙江局部地区连续暴雨引起沙兰镇洪水肆虐,《光明日报》的一则新闻《洪水无情人有情》这样写道:“灾难来得那么突然。一场猝不及防的山洪,在大地上留下了淤泥与悲恸。但在灾难中,有一样东西却没有被淹没,那就是爱,就是职责,这种爱,这种职责,不仅使受难者得以获救,更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

情。”这里作者还没有讲述事实,就用先声夺人的抒情议论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同时这样的抒情和议论不仅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更加强了文章在抗灾救灾期间对人们精神的引导和启发,增强了文章的指导性和思想性,能够激发抗灾救灾的自豪感和英雄主义精神。

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倾向于纯客观主义的叙事,对灾情只做白描式的刻画。2005年美国遭受飓风袭击,《纽约时报》在9月3日的头版刊登《新奥尔良情况依然悲惨——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把水抽干》的报道写到:“飓风卡特里娜袭击海湾沿岸5天以后,新奥尔良国际机场的混乱景象使这个城市陷于希望夹杂着绝望的复杂情感。哪儿都没有秩序,成千上万目光茫然的幸存者,带着不过装了几只垃圾袋的物品,排着长得没有尽头的队伍等着逃离的机会。机场成了急救场所,在一角,有一排躺在担架上的人,还有其他困在轮椅上的人,有的人已经死去。在一个候机厅里建起了一个太平间。”这段话里完全是在描写和叙述,并没有对事件做观点鲜明的评价,也没有明显的抒情议论,作者的感情只是在字里行间通过单纯的叙事描写表达出来。

感情基调

中国记者对于抗灾救灾的报道总是不乏激昂和奋进,其着力点在于对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精神劲头的赞扬和描写,向外界传递的是中国人的坚韧、自强、众志成城、抗灾必胜的信念,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理念。5·12地震震惊全国,当时国内媒体几乎步调一致进行大规模的抗震救灾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舆论氛围,媒体在报道中着力反映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灾区人民的努力,以及全国人民慷慨解囊对灾区的大力援助,抗震救灾在当时成为全社会一致认同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自觉行动。这些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此时的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回望当时的报道无不充斥着一个昂扬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爱我中华,抗震必胜”!

西方记者在灾难报道中倾向于描摹灾难对人类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毁,表现人类在巨大灾难面前痛苦悲惨的处境和不加掩饰的毁灭感,凸现自己在巨大灾难面前无助挣扎的悲观意识和迷茫情绪。1986年旧金山发生地震,马尔科姆·麦克福特悲观地写道:“地震的最糟糕结果是终于使人惨痛地意识到,面对这样突然而来的自然力量,我们所有的人多么无助。高度进化,握有科技的我们是怎样脆弱。”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大概知道中西方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不同取舍,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受党和国家的指导和控制。建国初期考虑到一些政治因素以及维护大局稳定的需要,对灾难的报道比较慎重,秉承“正面宣传为主”的理念,对灾难的报道倾向于宣传人们如何同灾难作斗争以及取得的胜利。受这个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在信息发布和报道内容上就和西方有了上文所述的差别。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体是“第四阶层”,受政府的控制性较弱,新闻自由度相对较高,在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方面就占了先机。而且西方新闻界一向秉承客观主义的报道理念,这就造成了西方记者在灾难新闻报道内容上客观主义的描写以及表达方式多为叙述描写,很少抒情议论的格调。

同时,中国几千年来的“大一统”思想使人们倾向于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战线”,中国媒体或者记者总会以政府代言人的口吻来报道灾难,这种一致性倾向和代言人身份使媒体或记者在报道中容易关注抗灾救灾的宏大场面,也容易因此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就不难理解中国抗灾救灾新闻中充满的昂扬基调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历过启蒙思想的完整洗礼以及近代文明高度发展的西方,人的思想极为开放活跃,正如美国一位脱口秀主持人所说,在美国,哪怕让所有人都承认天空是蓝的都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所以西方对于灾难的报道很少会统一到政府和全国的口径上,只是在客观主义的基础上发表个人观点,记者以个人的眼光看待灾难,记录灾难,表达个人对灾难的无助和思考,感受到的通常是人在自然力的巨大破坏面前无所作为的悲观和迷茫。

(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湖北 陈 娟

第四篇:体育赛事策划案

体育赛事策划案

本赛事的宗旨是为了打造羽坛精典赛事,促进羽毛球技术发展,推动羽坛兴盛辉煌,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羽毛球这项运动中来,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竞赛规程

一、比赛方法和规则 第一届“XX”杯羽毛球明星挑战赛的比赛方式如下: 根据国际羽联最近公布的世界排名,男女排名前8位的选手均有资格参加,有因故不能参加者,则男女选手自前8位以后的选手依次替补。例如根据国际羽联2005-6-17公布的世界排名,参加“第一届“XX”杯羽毛球明星挑战赛”的选手分别是:...本次赛事的比赛规则将按照羽毛球现行规则、国际比赛规则进行。特别地,为了增强本次赛事的悬念,首场比赛选手只需在比赛前30分钟上报即可,其后每场比赛选手只需在上一场选手比赛开始5钟之内或其前上报即可。

比赛分组:男女各分A、B组,每组4名选手,首先一、二号种子选手不同组,分别确定在两组里,剩下选手均抽签决定分组,各小组采用单循环方式比赛,两个小组第一名选手进行冠亚军的争夺,小组第二名进行第三名的争夺

二、比赛时间 2005年*月*日——*月*日

三、比赛的地点 北京首都体育馆

四、名次与奖励 前三名选手给与奖励及奖金,具体内容及数额略

五、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六、承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 北京市体育局

七、推广单位

八、协办单位

第五篇:体育赛事方案

乌兰木伦镇体育赛事实施方案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镇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镇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镇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必须看到,我镇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镇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至2012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镇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乡村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体育工作者科技素质,提升体育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创建一个平台,发展三条主线,开拓五个层面。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我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培育以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三、乌兰木伦镇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全镇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旗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16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程”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将实现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努力成为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镇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

——我区中、小、幼在校(园)人数将近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镇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

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镇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镇体育精品工程。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

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镇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场馆为最高层次,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旗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一)奋斗目标

构建与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2、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镇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下载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赛事鉴赏

    体育赛事鉴赏——运动中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在闲暇时间里去感知更多美好的东西,使心灵净化,使心情愉悦。体育中的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体育是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紧密相......

    如何写新闻报道稿

    怎么写新闻报道稿 一、新闻报道稿的格式 一般关于学校活动新闻稿 导语:概括敘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怎样做和为什么?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一段......

    如何写新闻报道

    如何写新闻报道 一、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

    新闻报道格式

    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格式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要素有四项: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

    新闻报道

    迎新生育写作 本报讯:2014年7月10日星期日,综合办李波主管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报告厅迎接了新员工,并为员工讲解了新闻消息写作。 7月10日上午李波主管在国际报告厅为新......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X月X日,XXX莅临由XXX检查视察工作。XXX陪同视察。 视察中。XXX后检查的交通安全状况,并对其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后期工作,切实提高发展与......

    新闻报道

    受害者陈春龙妻女首度“发声” 请求外界不要妄加猜测,尊重死者 (6月11日合肥晚报A07版) 6月8日凌晨,宁国路与九华山路交口南200米处,一辆由北向南疾驰而过的面包车将路边两名行人......

    新闻报道

    1.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