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国际论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国际论坛)
钟声
《 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15日03 版)
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评语,用了专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
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莫言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又令人欣慰地为世界所理解。事实上,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时说:“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莫言自己说,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一部文学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澳大利亚外长卡尔称,“对中国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一些媒体还把此次新闻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认为这也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成功。
国家的繁荣与精神产品的影响力成正比,中国文学已经传递出迈向世界的强大足音。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让人们看到,不断涌现的彪炳时代的中国精神产品,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教案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京剧、武术、书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京剧、武术知识;
2、知道中国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走向世界。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初步感知京剧、武术魅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2、通过外国人学习京剧、武术的事例,理解外国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初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京剧、武术知识,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知道中国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走向世界。
三、教学难点: 初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资料,拓展材料(京剧)。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我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多的被世界人民所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展示,看一看,这段视频里展示了我国什么传统文化? 观看视频,说一说,教师板书,二、新授部分:
(一)京剧魅力无穷
1、出示京剧图片师:这就是第一批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粹的京剧(板书)
2、说一说你对京剧的了解,自己看补充资料
3、说一说你的收获
4、看京剧:苏三起解
5、师:这么有中国特色,文化底蕴丰富的京剧在外国人的眼中又会怎样呢?看书42页
6、交流出示课件图片讲一讲
7、讨论: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
8、欣赏:石山雄太的京剧表演
9、讨论:京剧还会以哪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留学生,才艺展示,华侨,影视剧)
(二)武术源远流长
1、引导过渡:国粹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看一看下边这张照片,你会想到我国的什么传统文化?板书:武术
2、提到武术你会想到谁?
3、课件展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赵文卓
4、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我国的武术。
5、小结:从这个节目中,我们就可以品味到中国武术的无穷魅力,中国武术以它的博大精深吸引了很多外国朋友,打开书了解一下(看书43页),6、问:中国武术是怎么走向世界的?汇报后课件展示
6、总结:中国武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现在还成了世界各国人民锻炼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欧洲就有近100万的武术学员。
三、总结: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的智慧,不得不让世界人民折服,让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京剧、武术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中国文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值得同学们去探究,课下同学们可以收集更多的资料去学习,好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承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它丰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通过今天的学习,谈一谈你的打算。
四、课后欣赏:
1、唱脸谱
2、外国人武术表演
第三篇:中国文化概观电大论坛
1.为什么说“孝”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提倡的必要? 答题要点:
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孝”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还是应该提倡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2.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和政治统治结合起来。(大型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巫史接着酒劲,才敢跟神交通,也只有在酒醉迷狂之中才会发生与神交通的幻觉。)(2)理性化特征;(3)士文化特色。
3.如何正确认识“中庸”这一哲学思想? 答题要点:
(1)中庸思想表现在文化上,就是文化的亲和力,能求同存异,万流并包。(2)中庸的思想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不偏颇、不怨尤,入情尽理、内外兼顾。(3)中庸如同调和剂,消解了封建社会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促成了其稳定与平和。(4)“中庸”文化,对中国的民族心理影响至为深重。在中庸的基础上形成了“官本位”文化,极大催发出中国人的主奴性。
(5)中庸扼杀了个体的个性,由于中庸之道讲求传统的延续性和恒久性,因此,中庸往往跟保守密切相关。
4.谈谈你对君子这一文化现象的看法。答题要点:
(1)从文化特性上讲,中国古代的君子被界定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君子必须表现出“谦谦”的风范;在封建法制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君子被看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以道德人格感召着社会成员,从而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2)君子与“小人”的划分被“义”“利”之别,因此,在新的经济生活中,萌生出新的“君子”,他们有经济事例,以融通的观念看待义利,于关键食客,能舍利取义,在精神上与“君子”相通,却又具有时代气息。
(3)今天我们谈到君子,不再指那种受过上等封建教育的谦谦君子,而更注重个体的人格魅力和出众的才华。
5.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 答题要点:
(1)“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文化,使之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时的“和”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2)从全球一体化格局来看,“和”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汇融通的大潮,任何一种古老的文化,想孤立于这大潮之外,已不可能,只有适应这一潮流,不断更新和改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不是如何排外或媚外,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文化中“和”的传统。
1.中国画的两大特色是什么? 答题要点:
(1)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2)散点构图是中国画的另一特色; 2.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特征? 答题要点:
(1)中国茶文化的地域特性。从地域上讲,可以将茶归于南方亚文化圈。南方多山,终年云雾缭绕,有所谓的“瘴气”,是茶生长的优良环境,江南水乡也因其四季分明而称为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2)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就是文士、清客。从某种程度讲,茶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自古以来,茶成了名士高人的随身必备之物,进而称为他们的象征。
3.如何理解中国发达的山水文化,其意义何在? 答题要点:
(1)从一开始山水就作为中国人灵感的源泉而存在。道家主张隐遁山林,儒家则追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合无间。
(2)对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代中国人而言,自然山水的美景,不仅仅是其寄情抒怀的地方,而且还可以通过改造山水赋予其人文内涵。于是,文人雅士高道名僧,纷纷隐山遁山,给自然山水以人文特色。
(3)将自然与人工融为一体,且彼此借鉴,互相映发,如江南园林的建筑中体现出的融人文于自然之中的独特构造。
总的来说,中国的山水文化追求着“天人合一”至高境界,与天堂媲美,也不逊色。4.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理解“情”字? 答题要点:
(1)简单地说,情就是人的思想感情。“发乎情、止乎礼”,被定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
(2)先秦儒学将“情”与“礼”相对举,情的外延相当广泛,概指一切思想情感。但宋儒明“天理”“人欲”之辩,情被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于是“情”与“欲”合而为一。到了明清理学家的脑子里,情几乎是人欲的代名词了。
(3)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正确理解“情”的涵义,我们反对禁欲主义,但也绝不主张打着“情”字招牌,行纵欲之实。
5.试述中国古代龙凤的象征意义及其所特有的龙凤文化。答题要点:
(1)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后来炎黄二帝经过战争合并为一体,结成了炎黄部落联名为主体的华夏族,并形成了共同的图腾——龙。
(2)凤作为炎帝部落联盟的图腾,也是南方部落的图腾,为火鸟,行火德,龙飞于天,腾云驾雾,行水德,水火相克,可一旦交合,也就相生,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
(3)上古时代,中国人即形成了一阴一阳平等对立观念,以龙为阳,以凤为阴,龙凤相配,主要象征阴阳和合,因此,龙凤成了阴阳的象征。
(4)从天来讲,阴阳和合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人类社会来讲,龙凤呈祥,也就标志着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龙凤对中国人的影响是至为深刻的,在至高无上的后宫,皇帝是真龙天子,娘娘则是凤。
总而言之,龙凤文化在民间具有较皇室更为广泛的引申和象征意义。他们任何时候都象征着吉祥如意,表达着中国人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导学 各位学员,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与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的学习。我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的责任教师赵爱华,本学期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这门课程,并将尽力为大家提供这门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各位学员在学习本课程中如有问题可以随时与我联系(联系方式见后),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希望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使大家能够顺利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联系电话、E-mail地址、值班时间如下:
联系电话: 0871-5112682(办)0871-5142173(家)
E-mail: zhaoaihua@yntvu.edu.cn值班时间:每周三上午
一、课程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是云南远程开放教育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选修课,属省开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认识和把握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国文化的特征,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引发思考,从而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及我们当前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开设时间及学分、学时: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2学分,36学时。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周俊玲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字教材是学员学习的主要依据,系统表述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文字教材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思想,为适应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文字教材在设计上将学习内容以导学和课后练习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以利成人自主学习。
2、网上辅导: 以云南电大校园网、文字资料等形式提供该课程的课程导学、课程实施细则、期末复习指要等各种辅导信息,希望各位学员随时浏览、下载,并积极参加在线讨论。
3、远程答疑:学员可以通过信件、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形式,向任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会尽快为大家解答问题。
四、考核:
1、考试时间:详见云南电大考试文件。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限:90分钟
4、考试题型、比例、要求:
(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要求:完整的解释该名词。
(2)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要求:按题目要求答出要点,适当展开论述,但答错全部扣分,答漏要点酌情扣分。
(3)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要求:按题目要求答出要点,并展开论述,在论述中需要论据的支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要有理有据,文字表达通顺。
5、期末考试复习及要求:教学平台→我的课程→该课程“教学辅导”栏目。
五、学习方式: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由自学、小组学习、参加面授辅导、做平时作业、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等环节组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办法如下: 书面作业(占总成绩的10%,平时形成性成绩的50%),共四次:第一次作业,第四周前完成;第二次作业,第八周前完成;第三次作业,第十二周前完成;第四次作业,第十六周前完成。书面作业完成后,由任课教师评阅给出具体成绩。书面作业发布见网上:教学平台→我的课程→该课程“教学辅导”栏目。
1、上网学习(占总成绩的5%,平时形成性成绩的30%):至少浏览课程网页2次,参加省校组织的答疑活动1次,发贴2个。
3、面授辅导、小组学习、实践环节(占总成绩的5%,平时形成性成绩的20%):由教学班具体控制,原则上,要结合课程学习,组织小组学习讨论、实践环节等
六、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至第四章,介绍中国传统哲学、宗教及伦理道德概况;
第二部分为第五章至第九章,介绍中国传统法文化、语言学、教育、文学及艺术概况; 第三部分为第十至第十二章,介绍中国传统史学、科技文化概况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简况;
以下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绪论: 学习要求:
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进的九个时期及各时期主要成就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由孕育、形成、发展至转型,其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九个时期
1、远古至夏朝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2、夏、商、西周——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3、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
4、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
5、魏晋南北朝——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与融合期
6、隋唐五代——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
7、宋辽夏金元——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繁荣期
8、明至清代中叶——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9、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包容性
2、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特征
4、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性
5、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所具有的意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要求:
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机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根植的土壤。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地形、地势
(二)民族分布
(三)气候特点
二、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连绵性文化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连绵不绝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
(二)多样性文化
中国文化格局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主要有以山东为中心的齐鲁文化、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山西为中心的三晋文化、以两湖为中心的南方楚文化、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秦文化、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巴蜀文化及东南吴越文化等。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化的发生及发展阶段 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三个起源中心
(二)农耕文化发展重心南移
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 二十四节气文化
(四)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不同时期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二、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三、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的两大阶段及其不同形态
四、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的农耕性
农耕性特点在中国文化里的展现
(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1、中国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2、中国文化包容性的体现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
二、君主专制制度与君权至上
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发展趋势总的集中表现就是专制主义和君权的日益加强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政治性范式和伦理性范式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 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各派别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掌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及传统思维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哲学
中国哲学的第一次高潮 诸子百家争鸣
(一)五行说
(二)《周易》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
1、矛盾对立
2、发展变化
3、矛盾转化
(三)老庄的道家思想
1、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生万物”的宇宙观;“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静观”、“玄览”的认识论
2、庄子的哲学思想:
“道生万物”的天道观;“齐是非”、“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无几”、“无为”的人生观
(四)孔孟的儒家思想
1、孔子的哲学思想:
“知天命”与“畏天命”的天命论;“生知”与“学知”的认识论;“克己复礼”的伦理观;“执两用中”的方法论
2、孟子的哲学思想:
“以德服人”的仁政学说;“人性善”的伦理观;“尽心”、“知性”、“知天”的宇宙观
(五)墨子的哲学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观;“取名予实”与“言必立仪”的认识论;“天治”、“明鬼”的宗教观
二、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一)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1、“天地人主一”的政治观
2、“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论
3、“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宇宙观
4、“以名正实”的认识论
5、“性三品”的人性论
(二)王充的哲学思想
1、“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2、“形神统一”的无神论
3、“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4、“性有善恶”的人性论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 魏晋玄学
四、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佛教宗派哲学
1、法相宗
2、华严宗
3、中国禅宗
(二)韩愈的哲学思想
(三)柳宗元的哲学思想
五、宋明时期的哲学思想 宋明理学
1、产生背景
2、主要形态
3、主要特点
六、明清以降及清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二)黄宗羲的哲学思想
(三)顾炎武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观及思维方式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1、追求“天人合一”的统一和谐观念
2、儒家哲学成为主干、正统哲学
3、追求“知行合一”的观点
4、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5、受政治影响极大
6、偏重直觉思维
7、富于辩证思维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雅型——传统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
2、俗型——平民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
2、崇尚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
3、人文主义精神
4、华夏民族主义精神
5、重义轻利、顾全大局的行为规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层面
2、制度文化层面
3、意识形态层面
三、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宗教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几种传统宗教的特征、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产生和基本教义
一、中国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信仰 自然崇拜;
1、地神崇拜
2、山神崇拜
3、河神崇拜
4、日月星辰诸神崇拜
二、道教的起源与基本教义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
三、佛教的传入与表现内容 中国佛教表现内容与儒学的比较
1、五戒与五常
2、慈悲与仁
3、中道与中庸
4、业与命
5、以人为本
6、自利利他
第二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一、道教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道教的本质特征、道教的思想渊源、道教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
二、中国佛教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中国传统宗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一、道教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道教与古代医学、古代化学、古代医药学
2、道教与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的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佛教文化和南传佛教文化的特点
1、汉地佛教文化的特色
2、藏传佛教文化和南传佛教文化的特色
第四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社会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规范,思考如何评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第一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以儒、道、墨、法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思想 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及代表思想
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思想 董仲舒
三、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伦理道德思想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与规范
一、爱国
二、孝悌
三、仁爱
四、谦虚
五、信义
六、勤俭
七、气节
八、和平
九、情操
十、修养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评判及其现代价值开掘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对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负面因素
第五章 中国传统法文化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质,思考如何评价我国传统法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的法文化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文化
三、封建社会的法文化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文化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质
一、注重法律对社会调控功能的发挥
二、强调法理并重,主张法律与道德教化相济为用
三、注重家族伦理,维护家庭的和睦与亲情
四、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息讼与和息事端
第三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反思
传统法文化的观念和模式对现代中国社会法制化和法文化现代化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 中国传统语言学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认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人文价值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萌芽期
零星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文字产生活发展的研究、语言文字训释的萌芽研究
二、两汉时期——中国传统语言学的正式建立时期 汉代语言文字研究的成就标志着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建立 汉代语言文学研究兴盛的原因、汉代传统语言学的主要著作
三、魏晋至明代——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相对沉寂时期 传统语言学发展概况、主要著作
四、清代——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全面繁荣时期 乾嘉学派
1、清代“说文”研究、说文四大家
2、清代音韵学研究
3、清代训诂学研究
4、中国语法学建立
第二节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
一、注重实用:研究小学是为了掌握当时其他学科
二、注重材料和观点的结合:在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研究
三、特别重视对文字的研究;由汉字表意的特点决定
四、重视对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的研究
五、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佛教的传入对音韵学的影响、近代欧洲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人文价值
一、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
1、音韵学的作用
2、文字学的价值
3、训诂学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语言学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学科的坚实基础
1、中国传统语言学记载了大量零星的语言学理论问题
2、中国传统语言学十分注意有关方言的理论
3、训诂学也涉及了语法问题
三、中国传统语言学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
第七章 中国传统教育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认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兴起
1、中国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本质特征
2、学校教育的产生
3、官学与私学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教育的探索与确立
1、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
2、汉代的教育制度及选拔人才的制度
3、“九品中正”制
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教育进入全面制度化建设 科举制度
四、宋辽金元时期——中国传统教育的新发展和演变
1、宋代的文教政策
2、辽、金的教育
3、元代的教育
五、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发展到高度完善并趋于僵化
1、明清的文教政策
2、八股取士
第二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一、历代教育思想及其发展
(一)先秦时期
奠定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形成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1、先秦教育思想的特点
2、先秦教育思想的代表: 孔子与儒家思想 墨子与墨家思想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发展
1、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教育思想的特色
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教育思想的代表: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韩愈的教育思想
(三)宋元时期的教育思想及其发展
1、宋元时期教育思想的特色
2、宋元时期教育思想的代表: 朱熹
(四)明清时期教育思想及其发展
1、明清时期教育思想的特色
2、明清时期教育思想的代表: 王夫之
二、历代教育制度
一、官学教育制度
1、奴隶社会官学制度
2、封建社会官学制度: 中央官学 地方官学
(二)私学
(三)历代书院 书院制度 书院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启迪
一、传统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萌芽
二、传统教育中的优良教学法
1、启发诱导
2、自主学习
3、躬行实践
三、传统教育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学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三时期七阶段及各阶段重要的作家作品、掌握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文化特征、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三时期七阶段
一、先秦及秦汉——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上古期
1、先秦文学:《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2、秦汉文学:汉赋、汉乐府、《史记》、《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至明中叶——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中古期
3、魏晋至唐中叶:
魏晋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阮籍、嵇康、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庾信、南北朝乐府民歌
初唐、盛唐: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李杜
4、唐中叶至南宋末:
中唐、晚唐:元白、韩孟、小李杜、古文运动、唐传奇 宋:欧阳修、苏轼、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
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话本
5、元代至明中叶: 元代:元曲四大家、南戏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水浒》
三、明中叶至“五四”——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近古期
6、明中叶至清中后期;四大长篇小说、短篇白话小说、《牡丹亭》、《儒林外史》、南洪北孔、明清诗文词
7、鸦片战争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黄遵宪、梁启超、四大谴责小说、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性格与基本特色
一、强调“文以载道”与文学的教化、实用功能
二、“诗言志”、“诗缘情”与文学的表现特征
三、“形神兼备”与文学形象的创造
四、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与中国特色 诗歌(包括诗、词、曲)、赋、小说、戏曲
六、文学风格的丰富性
1、时代
2、流派
3、作家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
四、中国传统文学的世界性意义
第九章 中国传统艺术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歌舞及陶器青铜:远古及先秦艺术
二、秦砖汉瓦及古拙气势;秦汉艺支
三、人的主题及形神之美:魏晋南北朝艺术
四、唐人气象及青春之美:隋唐艺术
五、襟怀意绪及禅韵之美:宋元艺术
六、世俗人情及性灵之美;明清艺术
第二节 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
二、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与德艺双馨的人格追求
三、传神写照的表现手法与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
四、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与融会贯通的艺术精神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一、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生的体验
二、依人游艺:礼乐一体的原则
三、以兴起象:艺术思维中的心物关系
第十章 中国传统史学
学习要求:掌握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与优良传统、把握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早期的史书 《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二、两汉史学
我国史学逐步走上成熟发展道路的时期 《史记》、《汉书》、《汉纪》、《吴越春秋》
三、魏晋南北朝史学 我国史学大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
1、政府对修史的重视
2、私人纂史成为一代风气
3、史书编纂内容丰富 《后汉书》、《三国志》、《洛阳迦蓝记》、《高僧传》
四、隋唐五代史学
唐代为我国史学又一次大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
1、确立史官修史制度
2、实录发展为史书一个重要部类
3、产生对前代史学进行系统总结的史评专著《史通》
4、新创典志体 《史通》、《通典》
五、宋元明史学
宋代为我国史学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 宋元时期的史学成就:
1、编年体《资治通鉴》的编纂和编年史的空前发展
2、新史体的创立
3、确立了方志体例
4、正式建立了金石学
5、典志体和民族史大发展 《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文献通考》
六、清代史学
三大夫对史学的贡献:
顾炎武开清代考据之风、黄宗羲创立学案体、王夫之发展了史论
七、史部的确立与发展 经史子集 史部分类
第二节 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与优良传统一、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
(一)历代统治者重视
(二)私撰史籍之风绵延不绝
(三)史籍体裁多样、史料内容丰富
1、编年体
2、纪传体
3、纪事本末体
4、典志体
5、杂史、学案体
6、史评和史论
7、地理类
二、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1、史学家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提倡实录,编写信史
2、重视通过纂史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重视史籍的教育警戒作用,以史鉴今
3、官、私皆重视收集、保存和整理史料,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4、重视史家的个人修养
第三节 中国传统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主体部分
1、传统史学
2、六经皆史
二、传统史学的社会功能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
学习要求:掌握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传统科技的特质
第一节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萌芽和奠基
二、秦汉时期——实用科技体系的形成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四、隋唐时期——实用科技体系的完善
五、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的高峰
六、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相对衰落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技的特质
一、重实用、轻学术
二、重技术、轻科学
三、重经验、轻理论
第三节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反思
一、中国传统科技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二、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革命的原因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原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发展历程、把握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
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三、中西文化碰撞的原因
(一)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序幕
(二)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二、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一、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特点
二、近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与文化特点
三、新文化体系的创造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附:练习题
练习一(含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名词解释
中原文化 五行说 宋明理学 道教 三纲五常 简答题
1、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2、道家哲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儒家哲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4、指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阶段。
5、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社会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6、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哪些主要的内容和规范?
7、简述我国封建正统法文化的基本思想内容。论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
2、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
3、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4、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5、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6、我国传统法文化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基本特质?
练习二(含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 乾嘉学派 书院 诗言志 气韵生动 中和之美 简答题
1、中国传统语言学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中国传统语言学在汉代会有较大的发展?
3、中国传统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4、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在教育教学上有哪些特点?
5、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论述题
1、试述我国官学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如何评价我国古代的私学教育制度?
3、中国传统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哪些阶段?各阶段有哪些重要的作家作品?
4、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是什么?
练习三(含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名词解释
编年体 纪传体 地方志 简答题
1、简述南北朝时期史学大发展的表现。
2、简述宋元时期的史学成就。
3、简述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
4、简述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5、简述中国传统科技的特质。
6、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点。
7、简述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发展历程。
8、简述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与发展方向。论述题
1、试论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
2、试述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试论传统史学的社会功能
4、试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
5、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原因
6、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原因有哪些?
第四篇:荒漠国际论坛草案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群星璀璨 福佑中华”
2010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绿色论坛
暨公益行动文艺汇演
(草 案)
主办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绿化基金会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公益文化中心
中绿益善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二0一0年七月十六日
活动背景
本届论坛是在探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推广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先进经验、深化国际间合作的盛会。会议将邀请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官员,50多个国家大使和参赞,以及在环保方面的国际科研学术机构、著名专家、学者到会并发表演讲。中国领导人和20多位省、部级领导出席论坛,介绍中国在治理环境、发展产业化方面的创新思维、战略措施和实践经验。
本次论坛具有国际化、务实性、权威性的特点。是一次参会代表与企业精英的高层对话,也是展示治理环保研究成果的高级平台,更是国际低碳减排节能先进技术与项目实施、推广与合作的良好契机。
一、活动宗旨
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 北京绿化基金会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文化艺术中心
中绿益善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北京五洲国际大酒店
三、新闻支持单位:
CCTV新闻频道(中央一套新闻)、(中央二套新闻)、CCTV海外中心(中央四套新闻)、CCTV广经中心(中央二套新闻)、BTV新闻中心(北京台一套新闻)、(北京台《北京青年》栏目)、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新华网、中新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英国BBC广播公司、凤凰卫视、日本东京TBS电视台、中国CBTV商业电视台、香港翡翠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林业杂志、国土资源报、羊城晚报、中国绿色画报、北京日报、北京2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晚报、北京娱乐信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等。
四、拟邀嘉宾
1、拟请国家领导、省部级领导、理事单位、国内嘉宾与国际嘉宾
贾庆林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特邀)
马
凯
国务院秘书长(特邀)
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特邀)
迟浩田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上将
刘逢君
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副部级
吴铨叙
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上将
王定烈
老红军、空军原副司令员
李肇星
外交部原部长
郭金龙
北京市市长
贾治邦
国家林业局局长
杜
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鹿心社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范小建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
吴晓清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
刘
宁
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曹健林
科技部副部长
陈秀榕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任亚平
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万季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毛如柏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主任委员
刘
恕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
安成信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理事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曲格平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环保总局原局长
单昭祥
首都绿化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北京绿化基金会理事长
陈寿朋
中国生态教育促进会会长
赵维臣
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刘华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夏
日 内蒙古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基金会理事长
陈光标 江苏黄埔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慈善榜首人物
拟请国际嘉宾:
瑞士大使馆
意大利大使馆
韩国大使馆
澳大利亚大使馆 日本大使馆 加拿大大使馆
以色列大使馆
西班牙大使馆
美国大使馆
比利时大使馆
欧盟驻华代表处
欧盟商会
渣打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欧洲40多驻华使节
2、公益行动文艺汇演拟请嘉宾 晚会主持人:汪涵、孙晓梅、王小丫
演员阵容包括:成龙、周杰伦、王力宏、费玉清、刘若英、赵薇、陈坤、李宇春、张杰、蔡国庆、陈奕迅、容祖儿、孙燕姿、周迅、黄晓明、小沈阳、秦岚等
五、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8日至10月20日
六、活动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五洲大酒店国际会议厅
七、活动方案:
(一)序 幕:2010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开幕式:
时 间:2010年10月18日9:30-10:00 地 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内 容:为推动中国环保治理事业进一步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北京市绿化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会、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决定于人民大会堂举办2009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开幕式。
说 明: 宣布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开幕式开始,介绍与会领导和嘉宾。
(二)2010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绿色论坛
时间:2010年10月18日—10月19日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内容:本次活动将围绕“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发展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的主题,以论坛和展示会的形式,为国内外政府相关人员、企业界人士、以及相4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关理论工作者、研究和教学人员等构建起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更新理念、拓展理论空间、发表政策性建议的平台。
说明:本届论坛由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权威国际性论坛,论坛活动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届时,有关国家领导人、部委领导、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驻华使馆官员、著名企业家等将聚首人民大会堂,就有关环保治理产业化的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研讨,凝聚共识。
(三)“群星璀璨 福佑中华”大型公益行动文艺汇演
时 间:2010年10月18日20:00—22:00 地 点:北京工人体育场
内 容: 凭借丰富的娱乐行业资源和承办文艺晚会经验,邀请极具人气的当红影视歌坛明星艺人公益性献演。
说 明: 文艺汇演分三个乐章进行
1、荒漠的呐喊
2、绿色的希望
3、为了明天的家园
(四)“治理荒漠公益行动”著名书画艺术家作品展览慈善义卖会
时 间:2010年10月20日 地 点:北京五洲国际大酒店
内 容:本次艺术品义卖会得到了诸多著名书画艺术家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将在活动现场慷慨挥毫,创作出导入公益性精神的艺术精品。同时现场将邀请与会嘉宾、领导、专家、明星悉数到场,共同为治理荒漠公益行动呼唤呐喊。义卖会所得的善款将用于环保公益事业。
八、活动的成本预算:(简单预估680万元)
1.活动前期筹备组联费用:(合计:90万元)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1)组委会办公费:15万元;(2)考察组联费:5万元;
(3)活动宣传彩页、会刊、请柬、海报、招商手册及其他印刷品10万元;(4)联络招待费10万元;
(5)组委会人员工资及相关补贴(管理人员、策划、设计、招商、宣传、交通、协调等)按年计算,50万元。
2.活动宣传费:(合计:125万元)
(1)城市户外广告费:50万元(含大型户外、道路户外、POP牌)(2)电视媒体广告制作费:20万元(含中央台及北京电视台影视广告)(3)平面媒体广告费:50万元(含活动期间上述报纸、期刊的平面广告及新闻跟踪报道)
(4)义工人员服装广告文化衫制作及纪念礼品:5万元 3.活动新闻发布费:(合计:22万元)(1)发布会场地及场地布景费13万元;(2)领导、专家接待3万元;(3)会议礼品制作等费用5万元;(4)媒体新闻组稿报道宣传费用1万元。
4.论坛活动总接待、交通票务费用:(合计92万元)
(1)各级领导及专家学者、社会名流食宿接待及交通票务:30万元(预算180人标准);
(2)音乐会演出人员(含导演、明星、舞蹈等)食宿接待及交通票务: 18万元(预算60人标准);
(3)论坛活动定制礼品费:16万元(预算300人标准);(4)新闻通气活动会议厅租赁、场地布置、设备租赁等6万元;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6)论坛会场人民大会堂租赁费:20万元;
(7)其他人员接待及交通票务及预算外招待:2万元。5.演出场地租赁等费:(合计:261万元)(1)北京工人体育场租赁费:45万元;(2)演出舞台背景搭建:35万元;
(3)舞台灯光、声讯、烟火、冰雾水景器材、激光镭射租赁费:20万元;(4)舞台音响及调音设备及总控、演奏乐器设备租赁费22万元;(5)场地内场草皮护垫铺设、内场座椅租借、水马隔断17万元;(6)演出公司承办代理资质5万元;
(7)大型演出活动申办、港台明星演出报批费用5万元;(8)公安局大型活动治安管理费40万元;(9)演出门票印制费(带信息识别)15万元;(10)演唱会节目创作、摄制MTV等制作费30万元;(11)演出服装、道具制作,租赁费5万元;
(12)导演、编剧、舞蹈、外勤、交通、化妆、剧务等费用12万元。6.演出单位及演出人员费用:(合计:30万元)
因本次活动是以治理环保为主题,活动主办方为公益性社团组织,所受邀的相关演出人员热心于我国公益环保事业的发展,有别与其他商业性演出,许多国内外著名影星、歌星及知名人士纷纷表示将不收或少收出场演出费。经组委会研究考虑少数演出人员和后勤辅助人员需支付报酬外,此项费用预算在30万元以内。
8.活动会刊《绿色生活》及其他刊物制作发行:(合计:20万元)预计本次活动举办,将印制三种刊物,如《绿色生活》画册、文艺汇演节目单、《2010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国际绿色论坛集》。预计制作出版费用在20万元。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9.活动礼品、纪念工艺品、旅游商品制作费:(合计:10万元)
按活动规模及参会人数制订三种规格礼品,具体数量待定,预算10万元。10.行政规费及其他费用:(合计:10万元)
本次活动颇具规模,所涉及的管理协调部门繁多,包括:公安交通、主管部门及其他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本次活动主办和承办单位争取向有关部门申请减免部分费用,除公安局大型活动治安费另付外,其他费用预算10万元。
11.论坛主会场布置费用:(合计:10万元)12.不可预见性其他费用:(合计:10万元)
综合以上活动费用预算,本次活动总费用合计为680万元。
十、活动费用来源及经营模式:
本次活动费用基本自筹,运用市场经营模式以会养会,主管政府部门给政策支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资金主要来自于热心支持本次活动的广告赞助厂商和活动门票收入。其收入预计如下:
1.活动赞助款收入:(合计:300万元)本次活动得到了许多于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企业家的支持,活动规模和商业价值获得了赞助商家普遍认识,纷纷表示将齐心协力,共同将本次活动圆满举办成功。经统计,初步预计能完成的赞助收入可达300万元。
2.参会嘉宾会务费:(合计:300万元)本次论坛将邀请社会各界嘉宾、企业家(收费类嘉宾)500人左右,每位嘉宾收取会务费7000元,预计能收取会务费350万元,其会务接待费用已计入成本预算内。
3.文艺汇演晚会门票收入:(合计:1800万元)。本次大型音乐汇演的演出地(北京工人体育场)可容纳观众70000多人,按席位上座率50%计算,门票均价为400元计算(1600元、1200元、800元(内场)、500元、300元、200元和100元(看台)七个级别,预计可获得门票销售收入1400万元。因票务销售为8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
票务公司代理,扣除10%代理费,实际音乐会门票收入为1260万元。
4.社会各界人士捐赠:本次活动特别邀请知名企业家、国际财团、商界名流、华裔同胞和外国友人的共同参与,活动主办单位接受热心于环保公益事业各界人士的捐赠。
5.活动资金收益分析总结:经过以上活动收益和费用预算:(1)本次活动总收入为1630万元;(2)本次活动总支出为680万元
综合(1)、(2)项计算,本次治理环保国际论坛完全有能力以市场商业手段,实现以会养会,在支付完本次活动成本680万元后,预算能产生950万元的毛利收入。同时,本次活动的商业市场模式运营,也为我国的环保治理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公益文化中心
二0一0年七月十六日
第五篇: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论坛成功举办
新元文智成功承办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论坛
4月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论坛专项论坛——“2012中国文化产业资本论坛”在本馆隆重开幕。论坛以“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大型文化投资集团总裁、文化创意企业代表,围绕“金融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解读与前瞻”、“文化创意产业多层 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模式与趋势”三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和交流。新元文智集团、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作为承办方之一参与了本次论坛,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同时获邀作为演讲嘉宾做了精彩演讲,40多位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会员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出席重要嘉宾包括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与常务副区长吴桂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 华北区总经理刘纲、达晨文化旅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小兵、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龚萍等,他们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会议现场)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主持。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桂英代表朝阳区为论坛致辞,她说,作为首都文化与资本要素、资源、人才最 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朝阳区积极探索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和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多元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和融资渠道。随后,在范院长的精彩主 持下第一轮主旨演讲开始,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王红、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 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分别就“以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文化金融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企业的文化金融”、“增强 创新意识,发展文化产业”4个题目作了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好评。
接着,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第二轮主旨演讲开始。第二轮主旨演讲人士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大型文化投资集团总裁代表为主,多年的金融管理和文化企业投资 经验使他们的演讲更具有现实性,更加精彩绝伦。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华北区总经理刘纲、达晨文化旅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小兵、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龚萍分别以“从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看企业发展与股权融资”、“科技文化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模式”、“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传媒娱乐业”、“加大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倾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5个题目作了主旨演 讲,大量的实际操作案例,丰富的战略投资眼光,无疑为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投资课。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华北区总经理刘纲
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
复星文化产业集团董事总经理钱中华
达晨文化旅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赵小兵
最后,论坛在范院长的梳理总结下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新元文智集团、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是主承办单位之一。新元文智集团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产业研究咨询与资本服务机构,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智力性咨询服务以及融资顾问、并购顾问、上市咨询等资本服务。
新元文智拥有专业的研究分析师团队,及时跟踪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最新趋势,拥有独立的文化产业数据资料库。新元文智每推出十余种研究报告,是政府机构制定产业政策、文化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金融投资机构投资的重要参考工具。目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复星文化产业集团、天津滨海新区先锋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联想投资等都长期订购新元文智研究报告产品。
新元文智有着专业而丰富经验的文化企业资本服务团队,目前担任几十家企业的融资服务与并购服务顾问,已经协助数家企业完成融资并正在安排上市。
新元文智已经完成十余家企业在商业模式优化、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咨询,并协助数家企业在文化产业投资和经营。新元文智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与融资上市高级研讨课程,是文化产业界最有价值的培训课程。截止2011年底,已经有来自政府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百余名人士参加了课程。
新元文智集团下设的文资网www.xiexiebang.com是中国领先的文化产业领域资讯及项目数据库平台;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知名的文化产业领域投资与商务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