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生存和发展
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11-05-31发表评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历经风雨,党员人数从50多人发展到近8000万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覆盖面不断扩大,呈现出生机与活力。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克服重重困难,走强国富民之路;放开手脚,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她的有力领导下,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飞跃,已成为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经济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进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不断发展和壮大呢?第一,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0年间,党所取得的一切重大胜利,其前提都离不开对历史方位的准确认识和把握。党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以及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一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将它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做出了我国还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方位判断,认为要用50年到100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遗憾的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出现偏差,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经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失误随之发生。失误的教训使全党痛切地认识到科学地把握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重要性。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廓清迷误、认清历史方位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后,改革开放全面启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向全党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由此产生了“三步走”、“两个大局”、“小康社会”、“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重大新概念。党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认清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新世纪伊始,江泽民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解决了新世纪我们党自身发展的历史方位问题。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
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胡锦涛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这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它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第一副主席穆·卡比罗夫曾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和成功的措施,来改变中国的社会状况。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形势变化,这就是它能生存下去和发展壮大的原因。
第二,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党的先进性,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体现和根本特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共产党
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在十七大上,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党的事业取得新发展的思想理论上的根本保证。党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把党的指导思想大众化,让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接受党的理论。二是组织上的先进性。严格的入党条件和考核程序保证了党组织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战争年代,党通过对入党条件的几条通俗易懂的规定,使文化素质较低的工人、农民明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党。后来,党章以条文形式强调从先进分子中吸收党员。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要经过17个程序才能成为正式的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在很多行业设立党员先锋队,树立党内模范人物,号召广大党员向其学习,并使群众相信党员的先进性。三是作风和纪律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具有优良的传统作风和严明的纪律,这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革命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在军人和党员间广为传颂。共产党严明的纪律性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这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项直接保证。毛泽东将民主革命的胜利部分归功于党有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西柏坡。在此,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就是为了重温党的优良传统,告诫全体党员,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党纪党规有上百种之多,约束着党员的行为。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挑战是巨大的,必须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纪律严明这个优势。四是制度上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将其视为党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延安时期的良好的民主风气和“三三制”原则,使民主集中制得以充分发挥。但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权力过分集中,民主集中
制名存实亡。邓小平复出后,1975年整顿时他就开始强调这个原则,大力呼吁加强民主。30年来,我国在制度建设和体制的改革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不斐的成绩。首先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其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走上制度化;再次是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度大大增强,并朝着建立一套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前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二篇:关于发展同志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报告
报告
余井镇党委: 我村某某同志,出生于某年某月。2008年7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9年2月经村支委会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确定某某两同志为其入党培养联系人。
在党支部对其进行培养考察一年多时间内,他多次向党组织表达了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坚持拥护党组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经常向党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经党小组推荐,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党支部于2010年3月召开支委会,讨论同意将某同志作为发展对象上报党总支。并于2010年4月对其父母进行函调政审,无任何政治、历史问题。并于2010年4月5日至12日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无异议。
2010年4月23日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党员的发展条件,同意吸收其入党。
支部大会表决情况:本支部共有正式党员X人(实到X人),预备党员X人(实到X人);符合法定人数,经表决,一致同意吸收某某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希望某某同志入党以后,加强党性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某某村党总支
某某村某某党支部
2010年5月20日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大事记
中国共产党发展大事记
在中国共产党的90多年伟大历程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曾经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每一件事就像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1921—1927★ 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举行。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旧址。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为反抗剥削和压迫而举行大罢工。图为领导罢工的工人俱乐部筹委会成员合影。前排右五为李立三。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图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2年八九月间,孙中山在上海莫里哀寓所会见李大钊,商讨国 民党改组等问题,双方会谈默契。从此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6.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学生和市民反帝示威游行,遭到英帝 国主义血腥镇压。图为五卅运动惨案现场。
7.北伐战争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的的北伐战争开始。图为 北伐军誓师大会。
8.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部分国内革命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图为油画《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部分人员1938年在延安合影。前排左起:谭冠
三、谭政、滕代远、肖克、林彪、毛泽东等。
9.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选出瞿秋白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图为瞿秋白纪念照。
1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湖南起义万余人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图为 会师地——砻市。
★1928—1937★
11.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图为中共六大会址。
12.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底,中央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福建古田召开第九次 党代会。图为古田会议会址。
13.红军反“围剿”战争
1932年底至1933年3月,中央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 反“围剿”胜利。图为红一方面军阵容。
14.红军长征
1936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图为部分会师红军合影。
15.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会议会址。
16.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图为《八一宣言》
17.“一二九”运动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图为1935年12月23日,上海复旦大学学生赴京请愿团登上火车,准备出发。
18.瓦窑堡会议
图为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1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拍代表去西安参加谈判。图为张学良、杨 虎城纪念照。
20.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图为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1937—1945★ 21.洛川会议
图为洛川会议旧址。22.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千余人。
23.《论持久战》发表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等著作。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 洞里写作。
24.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后排左起:陈云、秦邦宪、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25.百团大战
图为八路军彭德怀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26.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中突围的部分新四军人员在无锡留影。
27.大生产运动
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为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抗日根据地军 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图为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垦荒。
28.延安整风运动
图为毛泽东就整风问题与中共高级干部谈话。29.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0日,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 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给干部作报 告。
30.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图为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会议上交谈。
★1945—1951★ 3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
谈判。图为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
3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平津战役。图为平津战役中,北平和
平解放后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前门大街。
33.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举行。图为毛泽东 在会上作报告。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9月30日,新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图为毛泽东等在大会主席台上。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6.土地改革运动
1952年底,全国广大新解放区农村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7.抗美援朝战争
图为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欢庆战斗胜利。
38.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5月20日,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召开北京市各界代表扩大联席会议讨论处理反革命罪犯问题。图为罗瑞卿在大会上讲话及大 会会场。39.“三反”、“五反”运动
40.《毛泽东选集》出版发行
1951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
★1951—1962★ 41.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先遣支队抵达拉萨后,受到藏 族各界的热烈欢迎。
4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4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图为1956年1月15日,在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 大会上,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
44.“一五”计划
图为重庆在“一五”期间取得部分成果。
45.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图为毛泽东与钱学森在一起。46.《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图为1956年,毛泽东在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4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党的八大。这是1956年9月27日,大会胜利闭幕,毛泽东步出会场时,受到大会代表和工作人员们的热烈欢迎。
48.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的标语赫然出现在1957年国庆游行的队伍中。4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0.“七千人大会”
1962年2月,毛泽东(右二)、刘少奇(右三)、周恩来(左二)、朱德(左一)、陈云(左三)、邓小平(右一)在北京举行的扩
大 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
★1966—1980★ 51.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
图为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52.“两弹一星”的研制
图为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成功。
53.邓小平主持的全国整顿
图为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 恢复高考。
54.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5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日,刊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光 明日报》。
5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为《人民日报》当年刊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57.拨乱反正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981年6月,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图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
58.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图为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关于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59.实行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旗帜和风向标。图为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邓小平画像。60.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图为邓小平像。
★1981—1992★
61.起草、修改、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79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举行。大会确定在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图为
大会会场。63.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2年,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当年“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严俊昌、严金昌、严学昌、关友申(从左至右)在小岗村牌楼前合影
64.“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统一大业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开始付诸实践。65.提出我国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图为辽宁大连獐子岛在“三步走”战略发展中获益。
6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大会会场 67.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89年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
68.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图为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69.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这是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在深圳
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
7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
锦涛与中外记者见面。
★1992—2003★ 71.“三讲”教育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图为中央国家机关“三讲”教育单位负责人、巡视组长会议。
7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与中外记者见面。
73.香港、澳门回归
图为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74.“九八”抗洪
图为解放军南京军区某部红军团战士在长江大堤决口处用人堤堵
住决口。
75.“三个代表”思想
2000年春,江泽民在广东等地考察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图为2001年8月,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行学习“三个代表”座谈
会。
76.“以德治国”理念提出
2008年楚雄州文明委评选表彰首批全州道德模范。
7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
委胡锦涛等会见中外记者。7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9.抗击“非典
2003年春,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夺去了抗击“非典”疫情的重大胜利、图为胡锦涛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察“非典”防
治工作。
80.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4—2010★
8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10年4月起,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图为2010年6月,胡锦涛等接见全国“创先争优”活动优
秀代表。8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10年4月,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在北
京举行。图为大会会场。83.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9年2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图为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
要讲话。
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
委胡锦涛等会见中外记者。
85.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5月18日,胡锦涛到灾区视察灾情,向参加抢险救灾的军民坚定的喊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86.北京奥运会
2008年8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点燃后,焰火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形成五环图案。
87.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为积极应对,中共中央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图为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现场。该次会议要求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88.“神舟7号”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实况。图为胡锦涛在航天员出舱活动结束后同他们亲切通话,对成功出舱表示热烈祝贺。
89.上海世博会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图为开园当日,游客在上海世博园区旗林广场参观。
90.“创先争优”活动
2010年7月9-11日,胡锦涛到河南考察时希望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创优,推动生产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图为胡锦涛在河南孟津县向农民询问粮食生产情况。
9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2011年7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
民大会堂举行。
9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等会见中外记者。9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图为胡锦涛与习近平亲切握手,表示祝贺。
94.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突破性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图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会场。9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96.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 党深入开展。图为习近平在东坝头乡张庄村村委会与干部群众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97.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98.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第四篇: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简单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左”倾(“Left” deviation)(Leftism)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叫“左”倾冒险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理论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完备,影响最深,危害最大。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1976年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行为,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左”倾和右倾一样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因此既反对右,也反对“左”。
右倾
Right deviation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教条主义
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教条主义 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基本矛盾中,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时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日益增多,罢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开始参加规模较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物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为了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包括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最后都失败了。近代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新型的先进的阶级来领导。这个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外,还具有斗争最坚决最彻底、集中程度高,易于形成强大政治力量、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等本身独特的优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革命、最进步、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中国工人阶级有力量、有能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产生起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一直苦苦寻找救国之路,诚心诚意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些“先生”并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他们总是欺负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现实,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黑暗中继续摸索新的出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学习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俄国,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会议。但会议拒绝中国正当要求,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北洋军阀代表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强烈愤怒。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严惩亲日派卖国贼。5日,为抗议反动军警的镇压,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陈独秀、李大到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和组织上的骨干作用。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6月3日以后,上海、北京、唐山等地工人先后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了运动的主力军。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斗争下,运动取得胜利。五四运动是在中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各种矛盾交织激化的条件下,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条件下爆发的,并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使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自觉的工人运动,不断提高斗争水平,产生组织起工人阶级政党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导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它的伟大作用。因此,一大批先进分子纷纷到工厂、煤矿等地方,调查工人生活,开办工人夜校,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发挥桥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人,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都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7月23日到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李达、毛泽东、董必武、王烬美、张国焘等十多人,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历史阶段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
1.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经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科学发展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倡“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四种风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