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国两会解读
一些海外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报告重视民生问题和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予以积极评价,并就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改革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摘自温家宝
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鲍姆(包瑞嘉):“以人为本”是崇高的理想,中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努力将其变为一项政策,是一大进步。强调人的尊严,首先要消除贫困,使人民过上好日子,但其它方面也应关注。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产阶级是任何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重视民生,应致力于中产阶级的成长,建立一个消费社会。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现在出口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中国应利用这一时机,促进内需。比如说,去年是“家电下乡”,今年应考虑建造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房子。中国如果能采取重视民生的社会政策,就有望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并为中国今后稳健的政治改革奠定基础。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总监李文:民生问题,说到底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现在中国政府听取民意,在政策上特别重视民生,值得肯定。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从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意识上入手。如果能把民生问题作为官员施政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解决民生问题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摘自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韩国北方圈交流协会理事长丁海勋:中国的社保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社会保险为中心,个人的工资成为社会保险金的基准,因此个人工资的差距延伸为社会保险的差距,使得社会保险制度既无法充分承担安全网作用,也不能发挥再分配的功能,反而隐含着加大贫富差距的可能。社保制度改革首先应扩大普遍性。不管是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不管用人单位的所有制度,不管有无职业,均应享受社会保障的惠泽。此外,还要加强社保再分配的功能。再者,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保险发放的额度也应提高。应建立由国家主导、社会保障、适合于中国现实的制度。
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副院长克莱顿·杜布(杜克雷):目前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税收调节是各国重新分配财富的普遍做法,政府应提出更为完善的税收制度,使富人缴更多的税收,以缩小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经济研究员郭生祥:中国30多年的市场放开是逐步的,始终是先针对部分人的,这自然需要在分配上给予抚平。当然,实行最低保障不能冲击社会差异这个现实。此外,国有资产的产权和利润分配,要通过立法监管,防止国有变为代理人所有,否则不如直接将国有资产利润直接纳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工资是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应从私有企业开始,从劳动合同法入手,以建立农民工工会的谈判能力为手段,以消除农民工歧视性身份为政治保障,提高农民工工资。
“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摘自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丁海勋:中国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增加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培养更多的人才,但现实并不令人满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人,贫困阶层子女接收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难,这将不利于全社会人才的培养。
李文:中国医疗改革的基本目标应是让所有人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像英国目前覆盖全民的医疗服务体系,每年就占用了政府很大一部分财政预算。同时,应该允许不同体制、不同档次的医疗机构并存,在保证民众都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又可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理查德·鲍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相当严重,房价高得离谱,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的房价,甚至高过美国。政府应立法管制不法的房地产开发商及一些地方政府强行拆迁而不给民众足够补偿的现象。
郭生祥:在相当长阶段内,由于城市土地供给的相对稀缺,而人口城市化进程却相对较快,政府对于廉租房、经适房的建设必须起到关键的基础作用,否则难以调节市场。对于房地产信贷,政府必须掌握好供给的力度、大小和方向。
第二篇: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十大热点
[热点一]领导人换届:新理念、新风格、新期待
此次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新一届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施政风格,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产生怎样的影响?新领导人如何攻坚克难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如何解决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公众都拭目以待。
[热点二]机构改革:新举措呼之欲出,转变职能是关键
今年两会将审议、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界期望很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这次可望在2008年大部制改革基础上,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地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热点三]中国经济:直面新挑战,寻求新动力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50万亿元,7.8%的增速令世界瞩目,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部署是否会给世界带来“正能量”。[热点四]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构建“权力之笼”去年以来,“表哥”“房姐”相继被查处,显示了网络时代反腐的新威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给力表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加强“裸官”监管的指向,让人们感受到新一轮反腐风暴势头正劲。
人们更期待的是制度层面的新进展。如何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如何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需要两会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
[热点五]生态文明: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
笼罩14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天气、地下水大面积污染„„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受拷问。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热点六]收入分配:2013改革提速,深层难题待破解
历时八年之久,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终于在2013年出台。缩小收入差距,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中国税改计划评价为“向收入差距举起大棒”。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等可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热点七]社会管理:矛盾多发,实现公平正义需要新办法
近几年,“网络问政”效果初显,政府在解决百姓多元诉求、回应民意等方面积极创新。然而,因土地、环境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执政者的社会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是两会不可回避的话题。
[热点八]民生期待:新老“三难”受关注,公共服务待加力
近五年,中国的民生成绩单亮点频现。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角度看,民生领域一些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不少。
“‘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这‘老三难’还没抖搂清楚,‘养老难、入托难、出行难’的‘新三难’又摆在面前。”兰州市民李小强盼望两会上改善民生的新信号,对他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有所帮助。
[热点九]新城镇化:支撑中国未来增长,重在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四化”中,国际舆论对城镇化讨论最多。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2亿多生活在城镇里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尚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们期待在两会上看到其更明确的路径。
[热点十]国际关系:和平路线一以贯之,复杂形势蕴含挑战
“辽宁舰”下水,“运-20”起飞„„中国国防新力量令世界瞩目。周边形势复杂,两会上会不会显示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
国内外各界注意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申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期不变,清晰划定了维护正当权益、核心利益的原则底线。
第三篇:全国两会热点解读(范文模版)
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让人们能在城镇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
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落实“四严”的要求,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贡献良策。
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人们期待,两会能传递出更多鼓励年轻人创业的积极信号,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而鼓励创业,需要政府拿出更多举措,需要社会创造更好环境。相关文章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距离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不足一月,政经走向尤为引人注目。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就此拉开,在为65周岁的共和国注入动力的同时,将如何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周期?“改革新政”不仅让国内公众充满期待,国际社会也高度关注。春节刚过,2014年全国两会前瞻就成为焦点话题之一。当前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同行,短期因素与长期因素相互纠结,周期性影响与结构性影响并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作用,令宏观形势格外扑朔迷离。在新的一年里,诸如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将面世,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养老金并轨等“硬骨头”有望获得积极进展。在一个即便是回家过年也能构成“世界上最大规模迁徙”的国度里,任何细微的政策调整都会涉及庞大人群。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对中国而言,2014年是成败攸关的一年》的文章中指出,在中国,2014年是马年。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说,2014年也许将是中国年。该国面临历史性转折点:要么改革其经济体系,处理好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让自己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增长和稳定的十年(这将确保其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要么让2014年成为伟大的中国奇迹遭遇严重坎坷,并承受地震般后果的一年。在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就此拉开的时候,推进改革又有哪些焦点?会给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一年一度全国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全国两会的聚焦点在哪里? 我们着重从经济角度思考。
第四篇:2010全国两会议案解读
2010年两会的序幕已经拉开,加强住房保障,提高个税起征点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宗庆后代表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娃哈哈集团的总裁,宗庆后还将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不公平竞争,食品安全保护机制不健全,以及对民族品牌的商标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列为了建议的重点。与此同时,他还呼吁政府干预外资并购,为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
际市场提供有力的保障。
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关注民企的公平性竞争权利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央企单独进军国际市场时容易遭遇政治抵制,很多企业在没有摸透国际市场的情况下盲目抄底,导致海外并购风险增加,甚至导致并购失败,而民企则由于资金、实力不够,即使走出国门,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针对现在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宗庆后在《关于加强对外投资管理,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建议》里面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些建议。他建议政府为企业在海外投资提供一些必要的政治保护。同时,建议政府为企业提供所在国的投资政策、法律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
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始终是宗总关注的一个重点。2009年的两会上,宗庆后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他将关注点放在了影响民企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上。在《关于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加收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中,宗庆后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的法律保护不完善,市场准入壁垒过高,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缺乏平等竞争权利,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等现象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及时清理目前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中的有关鼓励民营企业、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法律,并且从企业设立、产权界定、创业扶持、权益保护等多方面,引导民营企业的规范经营。第二,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废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使民企可以享有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平等竞争的权利,并在税收政策、市场融资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平等待遇。第三,要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自主权,公开行政收费的制度和标准,对于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完善住房保障,进行二次房改。
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一直都是委员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2009年各地房价普涨,为此,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例如《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以及正在起草《住房保障法》,希望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保障百姓的住房问题。
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总规模达4000亿左右。但由于相关的配售制度,保障方准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导致保障房领域权力寻租、虚假骗购等非法现象频频发生,许多中低收入家庭仍然无法摆脱“蜗居”的窘境。
针对这个问题,宗庆后在他的《关于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的议案》中提出《住房保障法草案建议稿》,里面对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有着清楚的界定,“保障性住房须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且只能用于申请家庭及其成员自住,不得转租、转借以及从事居住以外的任何活动。”对于购买后想要出售或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买方必须同样符合准入条件,并且在当地政府指定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用宗庆后的话来说,一个好的住房体制应该是让“低端有保障,中端买得起,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良性发展的住房供应体系,而目前我们国家的住房体制有《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有商品住房制度满足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却似乎忽略了占城镇人口60%左右的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为此,宗庆后提出了二次房改的建议,希望“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即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制度”,让中等收入的老百姓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家”。
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在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之际,欧美等经济大国已经自顾不暇,很难为我国的出口带来多少增长。要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就要继续拉动内需。2009年,国家采取了家电补贴、汽车补贴、放宽房贷等政策拉动了内需,实现了gdp增长8.7%的优异成绩。然而其中隐藏的问题也开始在今年浮出水面。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房地产行业由于房价持续攀高,老百姓根本无力消费。
针对这个问题,宗庆后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工资水平,让大家有钱,有能力
第五篇: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3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聚焦,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使光线或电子束等集中于一点。一年一度“两会”的召开,使得13亿国人,加上几千万海外侨胞,以及多少亿关心中国发展的人,都把视线聚焦于中国,聚焦于北京。今年“两会”的聚焦点是什么?
五根主线奏响民主曲
不管有没有权威部门的规定,一年一度的“两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民主节日。
今年“两会”,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在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召开的,五根主线上跳跃着老百姓关心的音符。它将奏响一部高音部与低音部和谐交织的民主曲。
这首民主曲的乐谱上的五条主线:
一是党的十八大,这次“两会”是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两会”,将把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二是换届,这次“两会”是一次国家政权机构和全国政协组织换届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要依法依章程行使选举权;
三是廉政新风,这次“两会”是在中共中央作出规定倡导节俭之风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承担起民主监督的责任;
四是改革,这次“两会”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两会”,代表委员将行使职权审议讨论改革方案;
五是经济形势,这次“两会”是在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召开的“两会”,代表委员将审议讨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各项政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和第二项任务。在这个背景下,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37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带去的是全国人民的重托,共商的是全国人民的大事,还要选出广大人民信赖的领导人。会内会外互动,已经成为近年“两会”的一个特点。代表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国人更希望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真正以当家作主的精神,审议和讨论各项报告和决定。五大建设破解民生题
“两会”是集中反映民意的场所。
回顾最近五六年的“两会”,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诸如此类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民生问题更为突出。
为破解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五大建设,一展开,一细化,每一方面建设都联系着民生。“两会”的任务,就是要把这样的战略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可以操作的方针政策。
令人高兴的是,许多代表委员们在会前就已经到群众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带去的议案、提案,他们准备的发言,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主题词相当集中,就是:民生。五方面改革直指行政体制
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期盼。“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深水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改革的瓶颈大多在行政体制。所以,中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尤其让人高兴的是,这一改革,将要动真格。一要在“分权”上推进,即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二要在“转职能”上推进,即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同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等;三要在“减权”上推进,即要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市场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等等。这些改革,对于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格外希望代表委员能够以十八大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开好这次“两会”,千万不要辜负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报告内容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解读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介绍,报告说明了中央对于反腐的重视。
胡星斗表示,反腐除了要加强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加强人大监督等,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鼓励举报。“这中间又涉及到应制定举报法保护举报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举报人,那么大家还是不敢去举报。”
胡星斗说,报告中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这两年一直比较受关注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的反腐制度。
胡星斗补充,还可建立公民诉讼的相关制度,普通民众只要掌握了官员贪腐的相关证据,都可到法院直接起诉,追回的资金可拿出一部分来奖励举报人,“这种方式的效果更胜于举报,这也是真正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
报告内容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报告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介绍,中国几千年来对于官员的期望值一直都非常高,官员也是社会的标杆、道德模范人物,官风影响民风,官员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诚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整个社会缺少诚信的现象特别严重,由于不讲诚信,每年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就要占到GDP的30%甚至更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介绍,地方政府不讲诚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换一任书记、换一任市长,前面的许诺政策全部作废,“官德不高,民众的道德也就很难提高。所以说官德和政府诚信是第一位的。”
要推进政务诚信,竹立家认为,首先官员和政府机构的政务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具备诚信;其次要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这样,政务诚信建设才会落到实处。报告内容
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报告解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这就要求政府在适当地优化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更多地要考虑怎样为低端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惠及社会大众特别是低端弱势阶层的一种手段。
贾康表示,所谓收入再分配主要是抽肥补瘦,但是对于高收入阶层,不是和他们过不去,而是按照现代调节制度下的支付能力,让他们更多地向国库作出税收贡献。在共享过程中缩减收入差距,使中等收入阶层得到壮大,使特别困难的人群明显地减少规模。争取把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财产配置形成一个阶层呈现总体上的“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只有中间阶层比较壮大,这样才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和谐。
报告内容
坚持搞好房地产(行情 专区)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报告解读
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是今年以来中央以及北京多次重申的态度。记者从北京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新国五条细则出台后,北京也正在针对新国五条研究落地措施,京版新政有望尽快出台。
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2011年颁布的国八条和京十五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大,2011年底房价比2010年降幅较大,不过2012年又有所反弹。北京房地产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北京的限购政策,打击了部分投资投机需求,去年九成以上购房为首次置业需求。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多名业内专家表示,应该有稳定且长效的机制,避免一时的政策之后导致房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