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学案答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1:1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中国诗学案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中国诗学案答案》。

第一篇:谈中国诗学案答案

谈中国诗

【教学目的】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作: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 《人•兽•鬼》,长篇小说: 《围城》,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段到第8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 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 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 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第9段)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中国诗早熟,最先产生的是抒情诗(发展:成熟早)

抒情诗虽短却有悠远的意味

形式上富于暗示和爱用疑问语气结束

(形式:篇幅短技巧:韵味长)

中国诗因短而词气安和(语言:词气和)

内容上中国诗和外国诗内容上无甚两样

中外诗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三 品味语言

1课文精妙的比喻显出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吸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鱼灵动。用印度的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

2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理解:用哈巴狗儿来讽刺来讽刺那些有中西本位思想的人。

3有的来自生活,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用“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来比喻“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4用“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思家病”来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

用“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来比喻“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5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的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炼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炼微妙更是形象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

【《围城》妙喻】

一、自然环境。小说少不了环境描绘,它们或渲染气氛,或烘托心情。看小说的环境描绘,也是能看出高超的语言艺术的。像这一段:

1、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显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来喻朔月,真是给人无限的想像;而用“微绿的小眼睛”来喻萤火,无论是形容亮度还是形容闪烁,都是再恰当不过的。类似的例子还有:

2、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

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3、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风吹干了,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仿佛刚在巴勒斯坦的死海里洗过澡。

4、那天是旧历四月十五,暮春早夏的月亮原是情人的月亮,不比秋冬是诗人的月色。

5、他们上了船,天就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晴细看,又没有了。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鸿渐等都挤在船头上看守行李,纷纷拿出雨衣来穿,除掉李先生,他说这雨下不大,不值得打开箱子取雨衣。这寸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

6、鸿渐忙叫:“我有个小手电。”打开身上的提掏它出来,向地面一射,手掌那么大的一圈黄光,无数的雨线飞蛾见火似的匆忙扑向这光圈里来。孙小姐的大手电雪亮地光射丈余,从黑暗的心脏里挖出一条隧道。

7、楼上楼下都睡得静悄悄的,脚步就像践踏在这些睡人的梦上,钉铁跟的皮鞋太重,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门外地上全是霜。竹叶所剩无几,而冷风偶然一阵,依旧为吹几片小叶子使那么大的傻劲。虽然没有月亮,几株梧桐树的秃枝,骨鲠地清晰。

二、社会背景。《围城》以抗战为背景,所以作品中处处留下那个特殊年代的烙印,虽然与正面战场没有什么亲密接触。大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躲在租界里的土财主、互相倾轧的文人学子,等等,都在书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而作者也通过他绝妙的比喻作了辛辣的讽刺。

1、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鸿渐忽然觉得,在这种家庭空气里,战争是不可相信的事,好比光天化日之下没人想到有鬼。

3、这春所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上海是个暴发都市,没有山水花柳作为春的安顿处。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的发泄。春来了只有向人身心里寄寓,添了疾病和传染,添了奸情和酗酒打架的案件,添了孕妇。

4、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5、真想仗外国文来跟唐小姐亲爱,正像政治犯躲在外国租界里活动。

6、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7、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8、发国难财和破国难产的人同时增加,各不相犯;因为穷人只在大街闹市行乞,不会到财主的幽静住宅区去,只会跟着步行的人要钱,财主坐的流线型汽车是赶不上的。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提示:《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深远的意味。《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第二篇:《谈中国诗》学案(带答案)

六《谈中国诗》学案

【学习目标】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筛选文章中的比喻句,品析比喻的妙用。3.查阅资料把文中提到中国诗补充完整并背诵.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二)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

1.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2.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

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初读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 ①一蹴而就()

②颦蹙()

③众咻()

...

④梵文()

⑤撩人()

⑥轻鸢()...

面

仿佛见..

①佛

②见

教

图穷匕见

佛..

打

挨.

③挨

家挨户

挨..

 .厚薄

④薄刻薄.薄荷 .

  

2.辨形组词

渐

衰

梵

妨

①

②

③

④ 惭

蓑

焚

防

3.近义词辨析

(1)辨别 · 鉴别

“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例句: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_辨别他们呢? ②专家___鉴别__这件文物是否是两千年前的珍品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件赝品。

第1 页,共 3页

(2)采纳 · 采用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

例句:①对于任何成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采纳_和接受。②育种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_采用_回交的方法。(3)珍藏 · 收藏 “珍藏”作动词,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作名词,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收藏”指收集保藏。

例句:①我至今还_珍藏_着祖母的一张生活照,看到它,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祖母身边,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②现在东六宫都改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_收藏_展出宫内的绘画、陶瓷等。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3.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从比较文学的立场看待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做论据。

4.本文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

(1)主要特点: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证,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2)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指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

四、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

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了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这段话很幽默,“流毒无穷的聪明”是批评,却批评得令人会心一笑。

2.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3.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说明学习外国诗对学习本国诗有好处?

学习外国诗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此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一样,其实都是要找一个归宿。作者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就像外国人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对本国的爱恋一样,学习中国诗会使人对本国诗有更深的领会。选段中没有泛论、概论这类空话大话,读者在接受形象比喻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4.如何理解“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中的“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是指只关注、欣赏本国的文化,不去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孤芳自赏的人。作者对这类人进行了讽刺和反对。“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幽默风趣中讽刺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文中“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一句与谈诗有何关系?

这句话恰好说明读诗的整个过程:“家居”是在读本国诗,“出门”是在读外国诗,“回家”是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还想着再回到本国诗看看二者的区别。

五、作业:国庆作文,写作文本上,10月8日交。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评论道:“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一个做母亲的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她的女儿4岁时就曾“通感”过。冬天里她经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的味道。”她觉得平心而论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

第2 页,共 3页

艺术家。”不知为什么许多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请自己提炼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第3 页,共 3页

第三篇:谈中国诗学案

内黄一中分校2013级高二语文组学案

课型:新授课

序号:4

主备人:刘青姣

复备人:尹静莉

姓名:

班级:

时间:2014年

月 日 星期_

高二语文第五册学案《谈中国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学习重难点:

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一: 导入学习

你喜欢读诗吗?“诗”(湿)其实是“干”的,是凝练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 “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经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么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

1、作者介绍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长篇小说: 《围城》

学术著作 :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译为中文。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3、补充注释: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

1、字音、词义

lǒng()统

精suǐ()

一cù()而就

shùo()见不xiān()

逻ji()

叫xiāo()

轻yuān()剪掠

颦cù()峨眉

单bó()

不liǎo()liǎo()之

遥思远chàng()

kǎi()叹

hǎ()巴狗

了不足qí()

2、本文是钱钟书先生向美国人介绍中国诗的演讲稿,作者通过和外国诗歌的对比介绍了中国诗的特征。请概括一下:中国诗有哪些特征?

学习环节三:合作学习

1、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大量丰富生动的比喻,使文章“雅而不奥,俗而不庸”,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三个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举例: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

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2)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

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3)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的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内黄一中分校2013级高二语文组学案

课型:新授课

序号:4

主备人:刘青姣

复备人:尹静莉

姓名:

班级:

时间:2014年

月 日 星期_ 4)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学习环节四:应用学习阅读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西洋读者认为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请阅读以下诗句,你能读出诗句后面的暗示内容吗?

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环节五:资料链接

1、钱钟书经典名句

1)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2)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

3)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4)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5)文凭就好像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包羞遮丑。自己没有了文凭好像精神上是赤裸裸的,没有了包裹。

6)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7)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故本应称“钱钟书”,但锺,是“集聚”的意思,由此引申出“感情专注”之义,如“锺情”,“锺爱”等。钱锺书周岁抓周时,一手抓住了书,父母认为孩子爱书,便取名“锺书”,意思是“锺爱读书”。锺字简化后与钟(古代打击乐器)意义混淆,根据钱老生前意愿,故作“钱锺书”。

3、钱钟书少年故事

钱钟书14岁时,和弟弟钱钟韩一起考入了苏州桃坞中学。因他的兴趣和天赋在文学上,习

惯海天阔地联想和自由发挥,对按部就班逻辑推理的数理十分厌恶,也就不大用功,所以成绩

平平,没有引起教师们的注意。然而,在一次每年例行的全校国文、英文作文竞赛中,他居然取得了第七名。一个初中新生取得这样高的名次,在桃坞中学是史无前例的。学校校长特别关

照,尽管他理科成绩不佳,而由于中、英文成绩好被特殊照顾,保护过关,桃坞中学是座教会学校,英文、地理等科目由外藉教师担任,于是英文引起了钟书的兴趣。不过,他的用功不表

现在课堂学,而是在课堂上悄悄地读他感兴趣的外文小说和外文词典。尽管他课上不好好听讲、记笔记,但每回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到初三时,他的中、英文成绩已居全校之首,发音纯正和外籍教师不相上下。基于他成绩卓著,老师派他当了班长。只是这位班长在生活方面有点“痴气”盎然——分不清东西南北,一出门就迷失方向,穿鞋有时也不分左右。最出洋相的是

上体育课,作为班长,他的英文口令喊得洪亮、准确,“向右看齐——,向左转——”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乱转乱看,闹得上班同学哄堂大笑,他自己还莫名其妙。老师看出他不是“当官”的料,只两个星期,就把他给罢免了。

4、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5、善做笔记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6、痴气率真 虽然是学者,但钱锺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锺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第四篇: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设计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重点】

分析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异同,体会中国诗歌的精髓。

【学习难点】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预习导读单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二)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

1、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2、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 9 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3、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初读文本,基础积累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一蹴而就()

②颦蹙()

③众咻()

...④梵文()

⑤撩人()

⑥轻鸢()...(2)给多音字注音

仿佛

见面

..①佛

②见

佛教

图穷匕见

..

厚薄

.挨打

.

③挨

④薄刻薄.挨家挨户

..荷

薄.

2、辨形组词 渐

衰

梵

妨

①

②

③

④ 惭

蓑

焚

防



3、词语释义

①回肠荡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见不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⑤凑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⑥言有尽而意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咻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4、近义词辨析(1)辨别 · 鉴别

“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例句: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________他们呢? ②专家________这件文物是否是两千年前的珍品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件赝品。

(2)采纳 · 采用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

例句:①对于任何成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________和接受。②育种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________回交的方法。(3)珍藏 · 收藏

“珍藏”作动词,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作名词,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收藏”指收集保藏。

例句:①我至今还________着祖母的一张生活照,看到它,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祖母身边,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②现在东六宫都改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________展出宫内的绘画、陶瓷等。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

4、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5、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

熟读文本,完成课后的思考题。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 9

问题探究单

设计人:冯静华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文本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两句话?

2、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

3、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说明学习外国诗对学习本国诗有好处?

4、与西洋诗相比,中国诗有何特征?

二、合作探究

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国 外

发展史

篇 幅

韵 味

风 格

内 容

三、作业

熟读文本,进一步质疑。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 9

拓展训练单

设计人:冯静华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09 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技法迁移

比喻论证

[文本回顾] 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而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技法点拨] 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

(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精当、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与被比事物(事理)有相似点。比如《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比喻形象、生动、准确、精当,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2)运用比喻论证,在叙述用作比喻的事物时要生动、具体,更要注意简明。不生动、不具体,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效果不大;不简明,则喧宾夺主,淹没论述中心。例如《拿来主义》中用“昏蛋”、“废物”、“孱头”比喻在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上的三种人:“全盘否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全盘吸收”的投降主义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比喻准确,论述生动、具体而简明。

(3)弄清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重在“比”,是用他事、他物喻此事、此物,关系是间接的;举例论证则是用此事、此物说明此理,关系是直接的。

[技法运用]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精髓(suǐ)

一蹴而就(cù)梵文(fàn)

轻鸢(yuān)....B.妨碍(fánɡ)

颦蹙(pín)

撩人(liáo)

槛外(jiān)....C.深挚(zhì)

叫嚣(xiāo)

纯粹(cuì)

咻咻(xiū)....D.悲怆(chuànɡ)真谛(dì)

粗犷(ɡuǎnɡ)皈依(ɡ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彗星

白炽灯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

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 9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射时间定在凌晨。________。火箭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二)、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领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5.本段文字作者论述了他的什么观点?(4分)答:

6.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5分)答:

7.文中“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是指哪些人?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怎样?(5分)答

8.“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这句话和“谈中国诗”有联系吗?你怎样理解?(4分)答:

(三)、类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 9 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6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0.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答:

11.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8分)答:

(四)语言运用(10分)12.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以下三个句子,任选其二)(4分)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 李白诗是 杜甫诗是

13.根据内容、句式要求补写句子。(6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__①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__②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_③__ 要求: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与其之前的标有问号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答:

三、作业

课外找一下文本中提到的一些诗歌,根据朱自清先生的鉴赏评价,认真阅读,细心感悟。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组长

学科长 评价 评价 评

教师

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

《谈中国诗》导学案参考答案 / 9 预习导读单

二、1、(1)①cù ②cù ③xiū ④fàn ⑤liáo ⑥yuān

(2)①fú fó ②jiàn xiàn ③ái āi ④báo bó bò

2、①逐渐/惭愧 ②衰败/蓑衣 ③梵文/焚烧

④妨碍/防备

3、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②a.形容声音特别响亮;b.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③超越事物的表象,才能把握其本质。④屡次见到并不感到新鲜稀罕。⑤生硬地结合在一起。⑥话说完了但意思令人回味无穷。⑦形容某些动物的叫声;喘气的声音。

4、(1)①辨别 ②鉴别(2)①采纳 ②采用(3)①珍藏②收藏

三、4、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从比较文学的立场看待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做论据。

5、(1)主要特点: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证,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2)文章第1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指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问题探究单

一、1、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了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这段话很幽默,“流毒无穷的聪明”是批评,却批评得令人会心一笑。

2、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

3、学习外国诗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此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一样,其实都是要找一个归宿。作者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就像外国人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对本国的爱恋一样,学习中国诗会使人对本国诗有更深的领会。选段中没有泛论、概论这类空话大话,读者在接受形象比喻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4、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拓展训练单

一、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一支交响乐:战争是变奏曲,谈判是休止符,革命、变革是历史的最强音。山是生物进化的一本史书:岩层是书页,化石是文字,古生物的遗体、遗迹是精美的图案。人是一部电脑:眼睛是输入设备,嘴巴是输出设备,大脑是复杂的芯片。(第一句的比喻引领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且要合理贴切。)

二、1、B [“槛”读jiàn。]

2、C [A项诫—戒;B项灌—贯;D项辨—辩,缔—蒂。]

3、A [B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把“由于”放在“公务员”之后,或者删去;C项“的原因”和“的恶果”杂糅,应删去一个;D项只争“冠军”不争“亚军”。]

4、A [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一处选①;从突出气势及与下文衔接考虑,第二处选④;第三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第四处选⑦,既有事理顺序,句意也给人以回味。]

5、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中国诗只是诗,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和外国诗是相融相通的。

6、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作者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西/ 9 诗歌的交融性。

7、“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是指只关注、欣赏本国的文化,不去了解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孤芳自赏的人。作者对这类人进行了讽刺和反对。“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幽默风趣中讽刺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8、有联系。这句话恰好说明读诗的整个过程:“家居”是在读本国诗,“出门”是在读外国诗,“回家”是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还想着再回到本国诗看看二者的区别。

9、C [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由原文“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

10、(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

11、(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12、示例: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高、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13、①如果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③是否能接纳意见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解析 这类补写题,主要是联系前文语境,句意应保持一致,句子结构要相同或相近。/ 9

第五篇: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语文

20161007

小组号

姓名

班级

编制:梁金萍

审核:范小开

《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钱钟书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背景知识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2.文学常识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 》,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 》;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等。3.字音字形 1>注音

一蹴()而就 梵()文 轻鸢()剪掠 精髓()数()见不鲜 颦蹙()吞声咽()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

白炽灯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羡妒

入场券

如雷灌耳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辨证法 轻鸢剪掠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3>补充注释

轻鸢剪掠: 穷边涯际: 吞言咽理: 拔木转石:

二、深入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钱钟书 高二语文

20161007

小组号

姓名

班级

编制:梁金萍

审核:范小开

第三部分(第 段)

第四部分(第 段)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三、迁移运用

《一》“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二》 “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

《三》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怎样的感情?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钱钟书 高二语文

20161007

小组号

姓名

班级

编制:梁金萍

审核:范小开

作文素材:

1.清华读书创造纪录 高分高能者大有人在。比如化学家侯德榜院士,当年考清华12门功课1200分满分,但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从读私塾到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 连学识渊博、中西融通的国学大师吴宓也盛赞他“ 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可与一代宗师陈寅恪比肩”。钱钟书28岁时被破格聘为外文系教授,这在清华园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对高考状元不可一概否定。点评:

考查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主要标尺是看他能不能做到活读书,能不能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来解开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难题。2.是谁先认识我妈妈

钱钟书的女儿圆圆,两年不见,不认识爸爸了。有一天,她看见钱钟书带回行李放在妈妈杨绛的床边,很不放心,猜疑着监视着。

一会儿,圆圆对钱钟书说:“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钱钟书被逗乐了,笑着说:”我倒问问你,是你先认识妈妈,还是我先认识?“圆圆说:“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下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才认识的。”钱钟书顿时哑口无言。点评:

这是一则家庭小幽默故事。天真活泼的圆圆爱妈妈,遇到“生人”——爸爸处处提防。对是谁先认识妈妈的回答:“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下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才认识的。”虽然令人啼笑皆非,但也颇有几分道理。难怪爸爸会为聪明睿智的女儿,惊讶得“哑口无言”了。3.在牛棚里写成巨著

1966年“文革”爆发,钱钟书被当作

“资产阶级权威”“牛鬼蛇神”关进了牛棚。每天,他被一个女清洁工监督着扫地、刷厕所。然而钱钟书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因为他知道,此刻的抱怨会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书籍构筑了钱钟书的精神国度,他享受神思徜徉在书籍里的快乐,这种快乐让他忽略了处境的艰难。他曾对杨绛说:住牛棚不怕,吃苦也不怕,只要有书就好。在艰苦的牛棚岁月里,钱钟书执著忘我地投入到艺术研究里,终于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管锥编》,这部在牛棚里写成的巨著,直到现在都是先秦文学研究的典范。点评:

我们崇敬钱钟书先生,不仅推崇他的文学造诣,更敬仰他的人生境界。他懂得什么时候该放下什么,什么时候该拿起么。他不在意物质上的增陨,不在意名利上的得失,甚至不在意人情的冷暖,因此,即使身处牛棚也不觉困苦;他在意的是他的书籍,在意的是他的创作,因此,有书有笔的地方,就是他的自在乐园。艰苦卓绝的环境没能阻挡钱钟书求知的渴望,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历经磨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钱钟书 高二语文

20161007

小组号

姓名

班级

编制:梁金萍

审核:范小开

难,终成大师。钱钟书先生非凡的艺术成就,与他坦然自在的心态和坚守信念的意志息息相关。4.实事求是做人准则

1985年冬,香港记者、女作家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一向拒绝媒体采访的钱钟书破例接受了林湄的采访。钱钟书在采访前,搬来一盆花,说:“采访我得答应我的两点要求:一不做笔记;二不录音。采访结束后,林湄根据记忆写了一篇文章《速写钱钟书》。稿子写成后,林湄将文章寄钱钟书审阅。不久声湄收到了钱钟书邮寄来的一盆花的照片,花儿已经枯萎,钱钟书在信中说:“„„当初你采访我的时候,花儿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它是唯一的见证者。但我打开你的来稿阅读时,不小心被那盆花偷看到了来信,它羞愧得枯萎了,我很难过。请你拯救这盆枯萎的花吧!”

接着林湄又收到了她寄给钱钟书的稿件,内容做了多处修改,把那些称赞钱钟书的话全部删去。在给林湄的回信中,钱钟书这样写道:“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花儿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过奖必将让盛开的花儿枯萎,还原真实,这是辩证法,也是万物存活下来的唯一条件„„”在书信的下方,钱钟书特意写了几个大字:“别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事后,林湄万分感动,也明白了:不做虚名幌子的傀儡,实事求是是做人准则,也是人生之花永不凋零的芳香岁月。点评:

钱钟书的“人生哲学”准则——低调做人,实事求是。所以,他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坚持还原真实,反对吹捧与过奖,令人对这位大学者的高尚的人品格外敬仰。5.报义助高调还人情

钱钟书先生当年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时,委实窘迫过一阵子,为节省开销,辞退了保姆。所有家务都由夫人杨绛一人操持。为了糊口,他写小说挣钱养家。可对文字一丝不苟的他,一天仅500字的精工细作,尽管勤奋,日子依然捉襟见肘。这时,他们的好友黄佐临,便想着要帮助一下他们,可他又深知钱钟书的性格,太直接,好朋友定然不会接受。当时的黄佐临已是上海滩颇有些名气的导演,于是他就将原本计划晚些时候上演的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有意提前了档期,并随之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既不失面子又得以渡过了难关。这一切,聪明的钱钟书,自然是心知肚明。

时隔多年,黄佐临之女黄蜀芹有意将《围城》拍成电视连续剧,但又唯恐一向拒绝采访的钱钟书不允,思虑再三,她决定拿上老爸的一封亲笔信上门试试。没想到,钱钟书看罢此信,顿时动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并诙谐地说:“这封信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道圣旨啊!”于是,黄蜀芹不仅在众多的导演里独得钱钟书的亲允,而且拍戏时,导演和演员还有幸得到了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有关《围城》一些重要情节的辅导和说明。点评:

钱钟书淡泊名利,一生低调,可唯独对人情特别在意,他是一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会记着的人。

正因为有40年前黄佐临的慷慨义助,所以才有了这40午后钱钟书的一份高调回报。“投桃报李”,人人赞美。

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钱钟书

下载谈中国诗学案答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中国诗学案答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

    《谈中国诗》教师导学案

    《谈中国诗》教案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谈中国诗》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二、能力目标 1、熟知......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运用比较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二、了解中国诗的特点,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三、感受本......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 扬州市甘泉中学邱龙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请大家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那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你们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