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1: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

第一篇: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

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

精彩课堂营造我们的共同的期待!向课改一线的教师致意!,这是本书的第一页卷语。读过此书后,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教学案例是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所经历、发生的一段故事,这些故事中蕴蓄着丰富的教学智慧,它没有接受现成理论模式的包装,因而带有鲜活生动的生命气息。每个“案例”后面有“评析”和“思考”。“评析”是由编者在尊重教师们的体验、领悟的基础上,围绕案例所提供的丰富的情境和思考的空间做一个简洁的评析,帮助教师们拓宽视野,做理性的思考和提升,起一个“以一”而“反三”的作用。“思考”一栏,是想用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比较中辨别、内化和提升。

此书编写案例共分十个部分、100个经典教育案例,我从第一章“新课程的使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筛选出两个案例;

1、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中国学生对父母说:“我要去旅游,请给一笔钱。”

2、如果老师给出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拿出笔和纸,埋头列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反应则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手表的指针,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办法”看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再次重合。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较,折射出来的正式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的教育功能观;美国重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获得,重视实践能力的掌握,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与之相比较反差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岂能用“啊Q精神”来搪塞?应试教育不进行彻底改革还有什么出路?正如周贝隆先生所言:“面向我国的困境,没有危机感是真

正的危机。”

我们再来看两份报告:1979年 6月中国曾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报告这样叙述了访问团的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质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摇来摇去。”由此,访问团得出下面的结论——

“美国的初等教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拒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结论中,美国考察团这样写到——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历史给中美考察团开了一个玩笑,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

度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

综上所述感悟;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我们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美国的学校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中让他们竭力张扬他们的天赋。

为什么两个国家考察团的估计都是完全一致而又完全错误?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哪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老外们当然无法理解中国父母们的苦心:中国一代又一代家长,是如何把自己一生没法实现的愿望全部倾注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后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龙的努力中去。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父母不自觉地成为连小学生都熟知的拔苗助长的宋国人。

即使到了今天,访问团在来参观我们的学校、幼儿园,还会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中国孩子表现出军人一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孩子们的背挺得很直地端坐着,老师提问的时候,几乎是众口一词的,也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天真和童稚却很难发现。如今的外国人已经不同于25年前美国考察团的观点了他们甚至指责中国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对孩子们的残酷和扼杀。

谁来教育中国的教育,看来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对教育界,还是对家长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孩子成材的观念,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责任,也许我们现在急需做的,不是帮孩子们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在100个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探究、思考。更感兴趣的是“师生换位的感觉真奇妙”、“老师,你不必太完美”、“频繁的掌声”、“不说话的老师”、“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

总之;品味每一个案例,都使我激情振奋,时常感到困惑的是理论如何联系实际?当教育理论必须返回实践指导时,人们总会不遗憾地发现教育、教学实践

创新活动的经验已被掏空,甚至出现了理论在推动实践时的无力和无奈。

当我耐心地读过本书后,也许已隐约已经明白:事实上,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正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中。同时本书用教学实践不断地擦教育理论的火花,新课改的理念更多更快地照亮了我们的课堂。此时此刻我领悟到案例的作用、意义。如果每个人在大量的教学反思中,得出鲜明特色的教育理论。我想这就是我们的需要。

100个经典教育案例

———读后感

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研训部

王菲菲

第二篇:《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读后感

《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读后感

《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是一本教育读物,由林华民编著的。这是一本浓缩人间智慧与真情的经典力作。该书摒弃传统的说教形式,通过对数百个可称之为“经典”教育案例的生动描述及作者对我国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让读者自己去领悟教育教育的真谛与做人的道理,去探寻获得成功的途径。书中还收录了作为特级教师的作者,所亲历的教育案例以及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独特思考,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饱含教育原理,每个故事都会让你为之动情,每一个案例都足以影响我们的一生!它们无一例外地阐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二十一世纪,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

整本书囊括了“父母育儿篇”、“教师提高篇”、“学生成长篇”等五部分,我读后感到受益匪浅,尤其是“教师提高篇”对我的触动较大。

在这本书中,我对“教师提高篇”部分的一篇《罗森塔尔效应》感触颇深。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了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跑出去了。

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罗森塔尔教授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七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试”。之后,罗森塔尔教授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科任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挑选出来的,不过这

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8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现在人们就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其实,老师们所熟知的“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作为老师,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经常告诉学生:“你们是一群吃鱼长大的孩子,也就是吃了世界上最有助于大脑发育的食物的人,自然也就成了最聪明的人„„”

歌德曾说过“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罗森塔尔效应进一步说明,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你的学生将成为最聪明的人。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该有多大的作用。小学生需要赏识激励,犹如禾苗需要阳光雨露。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比如,在一次考试完了以后,我们的眼睛千万不能只盯着考九十分的那几位学生,而应该回过头去看看,哪些学生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不管他是考六十几还是七十几,都是一种进步,这时教师就该对这些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这个时候表扬远比训导和惩罚来的有效,后者只会让学生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会逐渐消失。只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对他们还是有信心

如果说责罚是一种严肃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缺点的方式,那么赏识激励则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更好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能敏锐地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抚、鼓励,或者嘲笑、讽刺,甚至轻视。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孩子,而且认为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深深懂得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评价,哪怕是举手投足、眼神微笑,对于学生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益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期待的信息。。这才是心灵的对话。

有位儿童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阳光!《世界经典教育案例》证明,赞美是所有人精神世界的阳光,不仅是学生的,还是教师精神世界的阳光!你想啊,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这环境不就如孔子及弟子们“浴乎沂,风呼舞雩,咏而归”吗?

第三篇:影响教师的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

读完《影响教师的经典教育案例》此书后,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教学案例是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所经历,发生每一段鲜活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中蕴蓄着丰富的教学智慧。有的是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鲜活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后面还有“评析”和“思考”,围绕所提供的案例进行简洁的评析,给教师拓宽视野,还借助一两个思考题来启发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立的触角,都能扣动人们的心弦。

此书编写案例共分十章,可以说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情怀,教育不能没有“情感交流“和“爱心”。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流,而不是教育。交流,传递的是情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关怀。爱和赏识是转化问题生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恰恰也需要这种慧眼来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这样一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感化就“不令而行”了。

读完全书,可以说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如“老师是一只青蛙”、“晒干的金鱼”等几个小案例,给了我深刻的指示: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在“老师是一只青蛙”这则案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因为该学生的回答是在教师的预设之外的,但往往就因为这样,学生的想法得不到发表,从而使得学生的个性思维被挫伤了,说不好,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伟大的天才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问题啊!“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也让人受益匪浅,它讲述的是迪斯尼游乐园路径的设计过程:设计者格罗.佩斯在多次否决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决定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游乐园让游人在园里不受限制走动,最后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该园路径设计的独特,尊重游人的自主选择,197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读完这一案例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于是就牵着学生不肯撒手。而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如果我们有也能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那么教育将是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

总之,“爱”和“赏识”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以激励学生的成长,润泽学生的心田,照亮学生的人生。《影响教师的经典教育案例》是一份精神大餐,当我耐心地读过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领悟到案例的作用、意义。

第四篇: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取、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但是,当我们细数这一次次案件造成的惨重损失时,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麻痹大意、麻木不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更加愤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从288条的几经完善到《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的付诸实施,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合规经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作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只有时刻牢记“违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时时、处处、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遵法守规,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知情必举,才能在使每一名员工自身修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的同时,以全员的实际行动为全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又抑或,独善其身,难善其身。今天,但我们全体建行人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大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而众志成城,拼搏奋斗之际,建行,作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美好“家园”岂能再容“蛀虫”的侵蚀,岂能再付惨痛的“代价”?读罢《代价》,掩卷沉思,或许是有感于“醒鼓应常打,警钟宜长鸣”的训诫,我忽然觉得手中的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建行人不弃不丢、自省自教的一本红“宝书”,而之于我,则要努力做到日读一篇而自警,真正让这30个案例成为自己知荣辱,明是非的一个个反面之鉴,让自己在今后的从业之路上能够走出一行坚实、沉着、稳健的脚印来。

第五篇: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文章标题: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近日,工作之余阅读中国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一书,不禁对每个案例中的涉案者既痛恨、愤慨,又痛心、叹惋。这30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让听者动容,闻者足戒。透过这一桩桩犯罪事实的背后,我们不禁又看到了高悬在眼前的那盏令人刺目的红色警示信号。“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这一句千古名

言又一次被我们用来进行反思和自省的时候,作为一名建行人,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不思考得更多更远些,自省得更深刻更透彻些,因为,沉痛的“代价”已经让建行,让员工,甚至让每一名涉案员工的亲情和家庭难以承重。

毋庸置疑,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已然成为我国经济案件的高发部位。面对市场经济中强烈的诱惑和严峻的考验,一些银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金融职业道德严重缺失,有的未能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和收买,成为里应外合骗取、盗用银行资金的可耻“帮凶”;有的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毁前程悔莫及”的王健到“拿生命作赌注,自跳火坑”的刘伟峰,从沦为“金钱奴隶”的桂凯到商海覆舟、自种“恶果”的薛伟,从甘当“银鼠”作祟,终惹滔天大祸的邵进民之流到“走错一步入深渊”的李伟,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正是他们用反面的案例一次次诠释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这一颠扑不破的醒世警语。与此同时,在一些案件形成的背后,有一类人似乎既“冤”又值得“同情”,那就是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便酿成大案的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员工。但是,当我们细数这一次次案件造成的惨重损失时,我们又怎能不为他们的麻痹大意、麻木不仁和严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而更加愤慨,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省:从288条的几经完善到《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的付诸实施,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在不断健全,合规经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时,作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上的员工只有时刻牢记“违规是案件的前奏,隐患是安全的天敌”这一箴言,时时、处处、事事以敬业、真诚、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遵法守规,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知情必举,才能在使每一名员工自身修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的同时,以全员的实际行动为全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有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又抑或,独善其身,难善其身。今天,但我们全体建行人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大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而众志成城,拼搏奋斗之际,建行,作为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乃至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美好“家园”岂能再容“蛀虫”的侵蚀,岂能再付惨痛的“代价”?读罢《代价》,掩卷沉思,或许是有感于“醒鼓应常打,警钟宜长鸣”的训诫,我忽然觉得手中的这本书实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建行人不弃不丢、自省自教的一本红“宝书”,而之于我,则要努力做到日读一篇而自警,真正让这30个案例成为自己知荣辱,明是非的一个个反面之鉴,让自己在今后的从业之路上能够走出一行坚实、沉着、稳健的脚印来。

《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银行警示教育案例《代价》读后感。

下载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案例分析警示教育材料》读后感(5篇范文)

    摆正心态,远离犯罪 ——《案例分析警示教育材料》读后感 通过分析,百分之九十的经济犯罪源自于虚荣心、攀比心的作祟以及因生活作风问题而产生的对高额开支的追求。越来越多的......

    《快乐教育案例新100则》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钱财是0,身体是1,即使你有无数个0,那么没有1,也是白搭,健康与快乐并存教育与成长并茂。对我们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根本谈不上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给生命找一个兴奋地支......

    案例读后感

    阅读学习了第九章的几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案例读后感。每个案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两点,如案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案例运用整体数学教学的方法,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教育案例

    当中队长沉迷网络之后 在初中生当中,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电脑,沉迷于网络游戏,而造成学习一落千丈。这些学生大多对电脑和网络如痴如醉,几经教育批评都难以改正。有不少学生虽然已......

    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肩负着比任科老师更重要的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古人说的好:染......

    教育案例

    《 桥 》的案例分析三道沟镇明德学校高洪波一、教材分析微型小说 《 桥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肆虐的洪水,沉稳、果断地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

    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碱厂中心校:郭静 当孩子们第一次背着书包,欢快地踏进校园的时候,他们人生的第一页就正式打开了。如何在这一页上描出美丽的图画,呈现童年的精......

    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记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 延吉市第13中学 数学组廉明花 一、事件发生 2007年1月22日的中午,我进入校门以后象往常一样先进教室去转转,看看中午在校吃饭的同学是否能够......